炒股,炒币,都OUT了?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东方财富网   2020-3-28 02:26   5300   0

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老年人炒股,中年人炒币,年轻人炒鞋,总有个坑适合你”。

炒鞋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而“天价”潮鞋背后的产业链中,错综复杂的力量在此角力,收割着一代鞋粉们的青春。
割不完的韭菜,炒不完的鞋


日前,全世界最贵的球鞋Air Yeezy 2(Red October)以1700万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成交。一双鞋硬是被炒成了别墅!


“鞋王”本尊


“炒鞋”到底有多暴力?
钢铁直男大本营“虎扑”中流传着一个炒鞋的故事:一个二十四五岁的男生,从大学开始炒鞋,现在专职炒,一年能赚到50万。
2017年9月,Nike旗下Air Jordan和国际潮牌OFF—WHITE合作,设计了一款名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




这款鞋售价1499元,在官方发售后不久被炒到12000元。两年后,价格一路飙涨到70000元,涨幅超过4500%!
李宁和NBA巨星韦德签约,发售了一款球鞋,售价1000元,几个月后,在二手转卖市场拍出了40000元的高价。40倍的暴利,炸裂!




爆火的鞋市吸引了机构资本的介入,很多炒鞋财团、私募基金带着过去玩转股市的经验入市。
他们操作球鞋跟炒股的套路一样,低价大量吃进,短期内使货品达到真空,等待球鞋指数暴动,需求量上升。垄断码数的他们,趁势将价格调控到新的高度,引发大众的追涨,然后放量收割,一位鞋市人士说。
炒鞋的野蛮演化


2010年以前,鞋市靠小众篮球迷的支持。伴随着NBA中国化与国内篮球运动的发展,SNEAKER(球鞋爱好收藏者)文化逐渐兴起。




彼时,乔丹、科比、奥尼尔等NBA巨星效应使得球鞋在国内有了第一批粉丝与用户。
2011年鞋市遇冷,市面上所有的鞋,畅销如乔丹一代,比如目前炒上天的AJ1,大熊市下,它的命运也是进入折扣店。三到五折,800元以下即可到手。记得那时,像小财女这样的伪球迷、假鞋控们开心地捡漏。

那时,球鞋作为商品遵循经济供求规律。真实的供应量充足,需求偏窄,球鞋除热销新品外,价格整体疲软。
2012年以来,慈善拍卖、球星联名、明星带货、限量发行逐渐兴起,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信息互通前所未有的便捷,催生了“鞋市”的野蛮生长。
随之而来的是,球鞋脱离使用价值,成为一种符号商品,一种对标身份、消费理念的奢侈品。伴随着消费升级,各方推波助澜下,一种以年轻人为中坚的潮文化兴起。
年轻人对个性独立、嘻哈、潮牌的追逐,与饱含篮球运动、青春元素的球鞋融合,产生了魔幻的力量。球鞋充分迎合了年轻群体的消费诉求与精神传达,而借此圈层突围的鞋市成为了资本狂欢的角斗场,“炒鞋”成为了时髦的投资方式。  
鞋圈深似海

01.鞋圈产业链

热衷吃瓜的小财女扒了扒,炒鞋产业链如下:
品牌商:2011年熊市让品牌商如Nike、adidas学会了茅台、阿胶的营销手段,蒙着眼睛“囤货”,限量发售,管你价值是否回归,反正有韭菜买单。
明星站台、带货,抖音、快手“抽抽疯”,这是渠道环节,至关重要,但是看官老爷们心如明镜,在此不再多提。
说说韭菜吧,毕竟是主要消费群体。
抽鞋环节,线上抽签,惨不忍睹的中签率,各种黑科技,比如多台设备刷号、换号等,基本还是“XX,很遗憾······”的结果,那种失望可以让“饥饿者”成为赌徒,正中NIKE们下怀。同时,韭菜们还要面临Bot(球鞋抢购机器人)的围剿,“原价买到算我输”,可见鞋贩子的嚣张!




还没完,线下排队环节来了。品牌方线下门店再来一波“线下二轮抽签”的骚操作,人气是彻底起来了,只是苦了鞋粉们千山万水排队,苦求不得,绝望吧!

据说,近日Nike 发售倒钩,武汉、长沙等地的 L1 级别店铺发售几百双,圈内人坐飞机去参加线下二轮抽签。穿越千山万水,人山人海的等待,然并卵,中者寥寥。不过,局中人谁在意呢,排队中穿着最满意的球鞋,赶赴“潮流”,要的是一种feel。
接下来说说另一方,鞋市的主力军。一入鞋市深似海,黄牛、鞋贩子(据说很多90后大学生弃学做鞋贩)只是小弟,火爆的鞋市吸引资本与大鳄入局,他们才是弄潮儿。
据《第一财经》报道,2018 年 11月,一款 AJ 联名在昆明发售,一位东北庄家特地飞到昆明,雇了50 个人排队抢鞋。昆明总共发售了 26 双,被这位庄家拿下了21 双。
同时,不得不提无孔不入的“莆田”,如此暴力怎能少了莆田鞋厂
原价鞋子概率低到可怜,正好给了“莆田”大展身手的良机。一双炒到五六千的球鞋,莆田鞋厂批量制造各档次的仿货,成本甚至低到百元,以假乱真的技术让所谓的“专业鉴定”迷了眼。
目前的莆田鞋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毕竟500的货色你敢信么?反正大家蒙着眼吆喝,真真假假,赚得了钱就是“真”。话说韭菜真的惨,被割完一轮又一轮。 02.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更像一句迷人的广告语,鞋圈也不例外。
靓丽光鲜的交易平台一定程度上更像是“搅屎棍”。躺着赚钱,水混了,差价赚走,对于市场乱象却显得无能为力。
2015年前后,国外的绿叉(StockX),国内的毒、Nice、有货、斗牛等平台进入鞋市。
这些平台充当交易中介,为球鞋交易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为鞋市带来了一定的流动性与合规。但是,不菲的手续费与服务费用进一步提高了球鞋二级市场的价格。
以毒为例,盈利模式主要为抽取卖方成交价的7.5%-9.5%作为佣金,以及收取买家一定的鉴定费。
佣金与交易量相关,归根到底取决于球鞋价格。盈利路径依赖下,“炒鞋”成为多方乐见,鞋市变成为一个疯狂的单边市场。
至于平台提供专业“鉴定”服务,且不谈如何认定“专业”,“一边当裁判,一边是运动员”的模式,看得小财女疑窦丛生。




当然,“有”或许总是好过“没有”鉴定,至少是一种立牌坊、挂羊头的前期努力有了,值得肯定不是么!
另一方面,几大球鞋平台货源来自于散户与鞋贩子,其中一些资本雄厚的“庄家”,真正掌握着“定价权”,弱势的平台被动的成为“帮凶”。
野蛮纷乱的市场中,平台与鞋贩子之间利益的博弈,利润空间的争夺与中介费用的共谋,也加剧了市场的混乱,这一切最后都由消费者来买单。 03.炒鞋如炒股,让你癫狂的神秘力量
在国外,Stock X以股票交易所的形式,通过24小时交易额创立了Jordan指数、Nike指数和Adidas指数,球鞋市场的波动牵动神经。



看看动辄200%以上的溢价,真是炒鞋如炒股,一入鞋市深似海。

不得不提,上文所说的庄家。小众鞋市,掌握资金实力和影响力的幕后玩家似乎可以为所欲为。提前预热搅动市场,精心策划热炒,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局买入超限量鞋款,一阵跟风后,赚的盆满钵满的大佬们“一不小心”又割了一波韭菜。
急涨急跌的过山车,正是大佬们的舞台,刺激!

交易平台出现以后,多年传统球鞋的现货交易完全虚拟化,现货价格、闪购价、预售价、涨跌幅等实时呈现,球鞋市场如同股市般刺激,顺带有了期货、远期的创新,更是让你分分钟直入人生巅峰。



频繁的价格波动让价差交易成为可能,平台的预售、寄存、求购等提供了灵活的买卖交易的条件,于是,价差投机与资本的推动让鞋市成为比股市更加暴利的庄家市场。
“鞋穿不炒”的幌子?


日前,球鞋线上交易平台毒APP发布“鞋穿不炒”的倡议书,提出“球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




毒APP倡议书中表示,球鞋是广大消费者体验潮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呼吁广大用户、潮人和Sneaker理性消费,尊重球鞋文化,远离炒卖行为,与毒APP共创良性的潮流消费市场环境。
公开资料显示,毒运营主体为虎扑旗下的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是国内最大的球鞋转卖平台,作为中间鉴定方和平台方,将买卖双方对接。
天眼查显示,4月29日,毒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DST(DigitalSky Technologies),投后估值已达十亿美元,进入独角兽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王思聪通过天津普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毒近2%的股份,此前个人微博中曾推荐毒APP。
但是,作为潮鞋最大平台的毒,在大量诸如销售假货、赚取高额手续费、售后争议等负面报道与质疑声音背后,其“不炒鞋”的倡议似乎有点欲盖弥彰。




机智的网友发现,毒学习Nice平台悄悄地开了寄存功能,一是少了再卖时候的快递和平台查验费,二是可以直接从平台发闪购。无疑,寄存功能方便了卖家,鞋市趋向“赌市”的脚步停不下来……

同时,毒大力拉拢周杰伦、罗志祥以及一大批网红入驻,宣传与站台难免,但不知宣传与炒作的界限,毒如何厘清?
一位知乎网友爆料,其通过毒卖给“求购”,标价便宜了,平台直接退回,而原封不动涨价寄过去后,秒过。



来源:知乎网友

潮来潮去,铁打的炒鞋市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贩子” 形容鞋市非常恰当。随着鞋市的火爆,天平两端呈现,庄家大鳄VS炒鞋大众。90后,特别是学生党的涌入,彻底将水搅浑。
北京等各城市球鞋限量发售门店前,总活跃着一批学生黄牛,新鞋发售时,一直在岗排队。
一位学生黄牛介绍,“我第一次转手的Air Jordan 1黑紫脚趾,让我赚了3000元”。
然而,更多的是亏钱交学费的案例,深不见底的鞋市,肆意收割着他们的青春。




与此同时,鞋市中一批原住民(最初的拓荒者)正在悄悄退出。
一位鞋贩子对小财女讲述,他本人2014年进入鞋圈,2016年正式投资开始当作生意,2018年末收手退出。目前家里还有逾万双鞋,由于其人已经出国,并未清理。

上述人士称,选择退出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人群变了。曾经的市场偏向小众,买方与卖方彼此明确需求,信任感很好。但是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炒鞋大军的加入,暴涨暴跌的市场,让鞋贩子和老玩家无法判断。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成为最大的风险,一旦判断失误,库存难清很容易引发现金危机,导致客户之间的信任链打破。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火爆的鞋市让一些厂商忽视研发新的球鞋或球鞋科技,更多转向推波助澜,引领炒作、营销与带货。但是,市场繁荣是一种短期现象,迟早会饱和。对于一些热炒的爆款球鞋,相比于其获利的空间,鞋子的价值能否支撑价格的问题往往被忽略。
“从长远上来看,泡沫终会破掉,届时“囤货” 接盘的小白们将承受代价”,上述人士指出 。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url=]
[/url]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530
帖子:70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