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复兴,就需要一场去中介化、去大学化的学术运动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蔡氏意学   2020-3-28 02:16   1938   0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个大学问家,但是他们是毕业于哪所名校呢?他们肯定接受了教育,但是,至于他们是在什么学校毕业的,我们一无所知,而且也并不关心。
孔子不仅是大学问家,而且也是大教育家,甚至被认为是中国教育的始祖。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创办和经营了什么学校,而只知道他曾经教过的学生。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最知名者至今人们依然耳熟能详,如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等。
直至到了清朝,中国在学问上依然有名家,而无名校,即便你不知道戴震、章学诚,你也应该知道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都是清朝的大学问家。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时候,已经横跨晚清和民国了,但是,你依然不知道,康梁究竟毕业于哪所名校,而只知道康梁,可能还知道康梁是师徒。




如果说大家对真正的学术出现在中国这个事实还不太敢确认的话,那么对真正的考试出现在中国这个事实,应该不会有争议。没错,科举考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考试。考试和考试制度都是由中国所发明。
但是,现在一提考试,大家所想到的就是高考。高考是什么?是一种学术、学问的考试,对考生的学问、学术水平进行评判分级,然后被分配到同样被分级的大学。有顶级名校清华、北大,还有985、211,一本二本三本等等。
现在,还沿用科举考试的习惯,把高考的第一名称之为状元。但是,高考与科举存在本质不同,高考是一种学术性考试,而科举则是一种职业考试。高考的结果,是能够读大学,以及读什么级别的大学。但是读大学依然做学习、做学问,而科举考试的结果则是进入仕途,进入政治业,得到一个官职。
在古代的中国也有各行各业,一般被概括地说成“士、农、工、商”。但是,在所有的行业中,在“士农工商”中,唯有一个行业发展出了系统的考试,这个行业就是排在第一位的“士”,所发展出的考试就是科举考试。其他行业都是不需要考试的。
尽管目前很多行业也有统一的资格考试,如公务员、教师、律师等,但是在录用时,大家依然看中的是毕业学校。对于其他没有资格证要求的行业,更是主要看毕业学校。
但是,对于同样作为职业考试的科举考试来说,其成绩本身是评判的唯一标准,而不会看他毕业于什么学校。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所存在的最大区别之一是,传统学术是无中介的,但是现代学术则是有中介的。传统学术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没有任何的学术机构和组织作为中介。现代学术则是以中间的大学为中心,相对于大学的权威,尤其是所谓的名校的,个人显得很渺小,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如此。
大家都希望读名校,对名校的毕业生也会高看一眼,但是,至于名校中具体是什么样的老师在教,却并不关心。老师们教书,也希望能够到名校,但是具体到什么样的学生在读,也不会关心。




大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学术中介,老师和学生们中间的中介。从根本上来说,做学问,是个人的事。教育则是个人之间的事,是老师和学生们的事,是无须中介的。但是,在现代学术中,作为学术中介的大学不仅存在,而且变得非常强势,很多大学拥有巨大的权威。这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大学崇拜,名校崇拜,北大清华崇拜。这是值得深思的。
大家一定要清楚,大学崇拜,名校崇拜,北大清华崇拜,与知识崇拜并不等同。大学仅仅是一个学术中介,但是并非学术本身,学术本身是个人化的,私人化的,与任何中介无关。就学术本身而言,名校崇拜是一种畸形现象,是一种迷信。
当下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有名校而无名家。名校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崇拜,但是,有大学问,真正愿意做学问的个人却越来越少。
从大学的起源来看,大学是一个利益集团,而且是特权性的利益集团。大学这种学术组织,起源于中世纪的西欧,时间大约在11世纪左右。让中国人会大吃一惊的是,大学实质上是行会。而且最开始有两个行会,学生行会,和教师行会。
行会是中世纪西欧所特有的商业组织,为中国所无。所以,中国人很难理解行会的真正含义。中国人很容易把行会理解成中国式的行业协会,是没有实权的清闲单位。但是,行会对中世纪西欧农业之外的各行各业至关重要,没有行会,那些行业就无法存在。
中世纪的西欧,土地是被极少数包括国王在内的封建领主所私有的。他们不仅拥有土地,而且拥有在其土地上一切事务的管辖权。农业之
外的,任何工商业行为,必须经过领主的特许才能进行。在古代,对于任何行业,个人的力量都是微小的,因此只能联合起来,形成行会,然后以行会为单位,与封建领主谈判,申请获得特许权。一般都是钱权交易,行会出钱购买特权。
行会付出代价从封建领主那里获得经营特权时,就会将这种特权在本行会成员之间分享,也会禁止行会之外的人染指。因此,行会具有两面性。相对于封建领主,行会具备反特权性,但是,一旦拿到特权,对于行会之外的人们,行会又称为一个象封建领主一样的而将这种特权进行垄断。
显然,在中世纪,人们是把高等教育看成一种商业行为的,教师和学生是买卖双方。作为一个行业,要在中世纪的西欧生存,必须有自己的行会,于是大学就出现了。
大学的行会起源,就决定了大学是特权性的利益集团的这一基本属性。这一点往往被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国人所忽略。
现代有些人往往会标榜学术独立,而且幼稚地将学术独立等同于大学他们认为,大学如果摆脱政府的控制,就会独立。事实上是恰恰相反的,大学的独立实际上会破坏学术的独立,原因很简单,大学只是学术的中介,并非学术本身。作为特权性利益集团,大学如果真的独立,也会导致其独立地不受制约追求自身利益,而利益和学术总是相悖的。



事实,从大学的发展史来看,大学从未在利益上真正独立过。在现代之前,大学是服从于教会的,其资金支持主要来自教会,因为教会是最大的职业化人才的需求者。大学真正摆脱对教会的依附,是科学真正替代宗教之后,这是19世纪下半时期的事情。这意味着大学崇拜的发生在西欧、欧美也不过100多年。
中国的大学崇拜的真正形成时间更晚,应该是1978年中国再次实行高考之后。文革时期之所以废除高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学术上的思维依然是传统的,认为学问与任何中介无关,与大学无关。大学对学问的掌握和传承并不重要,大学崇拜尚未形成。
当欧美的大学在19世纪下半期逐渐摆脱对教会的依附之后,并没有做到在利益上的真正独立,因为私立大学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大资本家的捐款,这意味着大学由依附于教会,转向依附于大资本,大企业,由教会的奴仆,转变为资本的奴仆。
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大学本身是不可能独立的,一定具备依附性的,依附于其利益来源。这种依附性是一定会破坏其学术上的独立性,会阻止其对真学问的引入和研究。
这是大学与中国传统学问无法真正兼容根源所在。中国传统学问是真正的大学问,是直指人心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是无需学术中介的。任何学术中介的独立存在,只会破坏这种大学问。
也可以这么说,当前的中国存在两种学术,两套学术系统。一套是无中介学术,另一套则是有中介学术。无中介的学术,是中国传统的学问。有中介的学术,则是从西方引入的学术。无中介的中国学术才是大学问,是心性之学、义理之学,有中介的西方学术则是小学问,是利益之学、器物之学。
但是,目前中国在有中介的西方学术的影响下,反而认为无中介的中国固有的学术不是学术。因此,无中介的中国学术是受压制的,是被边缘化的。可谓是小人当道,君子归隐,小道兴,大道灭。
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在文化复兴,文化复兴的核心在学术复兴,而学术复兴的关键,则是无中介的中国传统学术的复兴。因此,今日之中国需要一场学术运动,一场去中介化,去大学化的学术运动,让无中介的中国传统学术回归中国文化和学术的中心。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0
帖子: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