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的外来妹:勤劳智慧和外来资本一起打造了中国奇迹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京沪好媒鉴   2019-12-22 21:30   1461   0




昨晚,看了一部1991年的国产剧——外来妹。


如今的深圳湾,高楼林立,被认为是中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段。今天,深圳的房价还在逆全国之势上涨,这座城市的今天属于科技创业者,但20多年前,深圳的主人是外来妹。


深圳湾有一座人才公园,在公园里,有一座不起眼的雕塑作品,有一大堆文字,主题就是——外来妹(Migrant Girls)。


《外来妹》这部剧的对白,具有浓郁的TVB风格,而镜头,显然借鉴了港片——非现场的配音、前后中景的人物构图。


时间关系,只看了前两集,但有不止几处细节触动了我:



1、香港不是二十年没变,是三十年没变: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奇妙的蒙太奇:一边是暗夜里的火把,一边是明媚的维多利亚港。在镜头里:香港28年前居然跟现在没什么变化,中银大厦、力宝中心构建的金钟格局,以及上环的信德中心,都已起来。


媒体说,过去二十年,香港的GDP只翻了一番不到;其实,过去三十年,香港的城市面貌,没有什么改变,连垃圾桶的样式都几乎没有改变——一样的橙色。


2、那个时候的HK和内地,可以说是和谐的:


和谐之一:老板应该属于大taogang时期去香港发财,而新上任的总经理江生(汤镇宗演),是他老朋友的儿子,从英国留学归来。这两代人,对内地都有相当的情怀,中年人说,说在内地办厂,是回馈乡亲;而香港的年轻人,也一口答应去内地做厂长。


和谐之二:产业链的分工协作,以及劳资关系的人情味。故事发生地,这间玩具厂,正是90年代初,产业链分工和全球化浪潮的代表性产业,也是香港制造业的缩影。


玩具厂,是当时当地工资给的最高的企业。剧中,赵小云和其他三个姐妹都来应聘,但只有两个岗位。几个女孩子急哭了,老板看到一心软,说,四个人都收下吧。


这两个细节,也符合当时广东产业承接的真实情况,资料显示,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广东这世界上最完善的玩具制造产业链基本成型。大批港台玩具企业的到来,不仅为广东带来先进的玩具生产设备和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和海外市场订单,并进而带动地方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和谐之三:这部电视剧大胆启用了香港演员作为主角,比如汤震宗。那个时候,香港内地更紧密的经贸关系要等到13年后,港陆合拍片还没开始摸索。



和谐之四:剧情。其实,这部剧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讲的就是HK和内地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人们,点燃的爱情。






3、那个时候的人口迁移,可能未来不会出现了:



报纸显示,在故事开头的那段时间,平均每天有2万人到达广东,他们来自湖南、河南、四川等。


广东的人口爆炸式增长,正是1991年之后,不是80年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当年广东人口为8642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2359万人。


首先,之所以说那个时候的人口大迁徙,今后不会有,是指人们进入超大城市的迁徙之路;如今,我们的中小城市,二线城市确实在抢人,但超大城市在赶人,北京净人口基数2018年是下降的,上海提出未来30年增量要控制在50万;





但在发达国家,今天最激动人心的迁移,一定还是流向最大的都市,看看电视剧《东京女子图鉴》。


28年前的人口迁移,是一个个独特版本的改变命运的故事,但如今,改变命运的故事,似乎版本越来越趋同。


再一点,那个时候,人们想要迁移的决绝感和希望,你现在在中国广大的乡镇、小县城,似乎见不到:


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怀着衣锦还乡的心愿,把第一个月工资寄给父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 而如今的农民工二代,却掉进了消费贷陷阱,你让他存钱,他说,我有这点钱,不如买个IPhoneX。


所以某种程度,那个时候人的精神面貌,要比现在好的,虽然身处赤贫,但上升的通道看上去很清晰,2021年,我们将要消灭绝对贫困,但人们改变命运的决心,是否有28年前强烈了呢?


4、那个特定的时期,男女地位出现了一种错位:



和六个小姐妹一起到广东的,还有两个小伙,在玩具厂的招聘中,他们被拒之门外,厂长江生说:玩具制造需要的是谨慎、细致、重复劳动,根据生物学研究,只有雌性动物最适合这种工作。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轻工业和来料加工业的发展,让女人工作地位得到提升。她们赚的更多,晋升渠道更快。据说在今天的珠三角,很多地方的女人地位比男人高。






在澳门回归20周年、中美毛衣战按下暂停键,2019年年尾,这部剧还有更多启发:


1、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奇迹,是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汗水奋斗出来的,也是大量foreign investment建造的,不应该忽视任何一方而强调另一方。


1991年,霍英东的白天鹅宾馆已经对外营业6年了,这家全国第一家五星级宾馆,最大股东、霍英东投资了5000万港元,带给整个酒店业的影响持续到今天,包括后来的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


2、澳门回归之际,很多人在讨论,通过扶持,澳门能否逐渐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说到底,这个问题是:葡语文化能否替代英语文化?


不讨论地理因素、法治和积累,从文化层面,就可以得出结论——NOPE。


所以,没必要刻意边缘香港,因为不可能,香港和内地,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杭州培育的阿里巴巴,在资本层面上,把香港视为自己的家。


3、我更被触动的,是从这部《外来妹》里,读到了《简·爱》里的人本主义:


“我不想说,我很亲切,我不想说,我很纯洁,可是我无法拒绝心中的感觉。”


主题歌的这一句,我从小哼起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三十岁的我,有一点感触了。


在1991年,市场经济体制即将确立的前夕,你可以喜欢金钱,喜欢更美的衣服和发型,可以崇洋媚外,但喜欢和尊重内心的感觉,不是一件被鼓励的事情。



前几天,央视上映了一部纪念澳门回归20周年的电视剧《澳门人家》,任达华主演。看下来,就像是你在KFC吃到的蛋挞,跟澳门味道相差甚远;


没有好坏的判断,只是一种感觉。






想到了大湾区,因为剧中的任达华。


大约是4个多月前吧,任达华在中山参与一个地产商活动时,被人误捅伤,其实袭击者的目标是地产商。



任达华在中山当地医院做了紧急处理,几个小时候,他找人把自己转到了港安医院——香港最好的医院。


1991年前,香港老板们已经在深圳河北岸工作、创业,吃饭,跳舞、唱卡拉OK,以及买别墅。


28年后,外商在中国,能做的,似乎也还是这么多。当涉及到孩子读书,或者是就医这样的问题,他们还是要离开。


能不能把他们留下来?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