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大行情迫在眉睫?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N十财经   2019-7-27 20:24   3455   0

下周一,科创板就要开市了,而这几天,市场在屏息以待。


从资金线来看,目前上方有一个套牢密集区,沪市若没有放出3000亿~4000亿的量,恐难向上突破成功。



下周一的科创板到时是开门红,还是高开低走,只有到时来看了。若是开门红的话,有可能A股中的科技股会受到青睐。


我们发现,近期多位资深人士看好科技股前景,在科创板的引领之下,A股是否有望出现一波科技股的大行情呢?


今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挖掘科技股吧,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1

对于那些高科技公司,那些专业术语都会把人搞晕,如何研究是有技巧的。



在近期,列举了长春高新的案例,这只医药股由于拥有高科技人才金磊博士,研发出的药品遥遥领先同行,近10年左右股价涨了30倍。


另外也指出,在研究科技股时,可以看看公司高管里面有没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今日围绕这个话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千人计划”指的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至今,已经引进很多批了,估计已有几千人了。


在上市公司里面,也有不少“千人计划”专家。公开信息显示,在2017年8月,就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3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创办的企业成功挂牌上市,其中55家在新三板登陆,10家进入创业板,3家进入中小板,2家在纳斯达克上市。


那么拥有“千人计划”专家的A股有多少只呢?这个统计难度是比较大的,目前还没有找到简便的方法。


截至目前,不完全统计,大概找到10多只有“千人计划”的A股公司。







从上述个股来看,其中一些显示主力蠢蠢欲动。那么是不是这些都会成为牛股呢?当然没有这么简单,拥有高科技人才是重要的一步,还需要关注研发投入金额多不多等。



如医药大牛恒瑞医药曾表示,公司拥有一支2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1000多名博士、硕士,其中有100多名外籍雇员。“我们的核心研发人员,都在海外大型制药企业工作过5年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公司引入的科学家之中,有5位在‘国家千人计划’之列。公司前后总计产生了10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由此可见公司的研发实力是比较强的。


分析人士认为,在研究科技股之时,需要研究其研发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比如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最好是那种中国第一,全球前几名。所属产品需要前景广阔,而不是那种市场容量有限的行业。


天风证券认为,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将于7月22日举行上市仪式。长期来看,不管是科创板、创业板还是中小板,科创类公司都将形成更加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鉴别机制,好的公司万人空巷、差的公司无人问津。

2

问题来了,科技股是选出来了,那么如何交易也很关键。



有专业人士认为,若下周一,科创板开门红,那么科技股或许就有机会了,若是高开低走,那么待中期大盘跌到位之后,也有抄底机会。


专业人士进一步表示,在今年以来,看好科技股潜力的原因有:一是科创板的催化,二是大消费已经炒了几年了,股价累计涨幅十分巨大,要想持续超预期难度越来越大,近期白马股曝出业绩雷或许就是一个信号,三是,目前主流投资机构大部分采用的是传统的DCF估值模型(这些公司现金流充沛),对于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还没产生利润)如何估值,估计也没有深入了解,想一想巴菲特在上个世纪末如何错过网络股行情的,所以,在主流机构对科技股还不是很重视的时候,反而可能出现低估的机会。




(图片来源:摄图网)


那么如何给科技股估值呢?这里引用一些券商观点,仅供参考。



长江证券认为,通过对诸多海外科技股历史估值案例及市场研究,并结合A股历史数据分析,我们认为,A股存量科技股市场,在不久的未来估值体系或将发生系统性重构:1)过去,A股存量科技股因短期内具有较高的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预期而被给予更高的估值。2)现在,随A股逐步迈向成熟,投资者在逐渐重视研发的同时也会关注企业现金流状况。市场倾向于给予研发支出规模较大、现金流状况较好的科技公司更高的估值溢价,即给予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溢价。3)结合美股科技股经验,生命周期较为成熟行业,市值驱动往往依赖于盈利。生命周期较为早期行业,市值驱动主要依赖于估值。对A股而言,无论存量或新兴科技股市场,未来市值的主要驱动因素均将发生较大的结构性变化。


当科技股处于不同成长阶段时,估值要关注的核心因素有所不同,最终导致其适用于不同的估值方法。1)成长初期,市场更关注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及增长的可能性,适用实物期权法和市场空间估算法。2)成长早期,市场关注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收入及规模扩张能力,适用于P/S、EV/Sales、调整后P/S、研发投入倍数等估值方法。3)飞速成长期,市场关注公司的现金创造能力及相应的成本把控能力,并进一步反映在净利润增长情况上,同时适用于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4)在迈入成熟期后,市场更关注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性,更适用于使用相对估值法。















每经编辑 吴永久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投资有风险,独立判断很重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60
帖子:1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