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中的最痛点位Max pain,为什么叫最痛点位呢?
就是说在这个价位的期权买方最痛苦,也就是亏损最大,即损失所有权利金,而期权卖方(机构居多)则会最大获利,标的结算价会趋向于期权市场价值最低点位。
那么,期权最痛点该如何确定呢?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结算点位,把全市场各行权价的内在价值*持仓量,累加起来比较,总内在价值最小的合约。
比如现在的期权合约有2.6、2.7、2.8、2.9、3.0,目前结算价为2.8。
那么期权最痛点的计算公式为: 3000*0.2+5000*0.1+7000*0.1+6000*0.2=2900,那么最痛点的位置在2.9元。
严格来说,由于交易的存在,期权持仓结构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最痛点也是实时变化的,但是由于我们统计口径的问题,所以看到的痛点都是稳定的。目前市面大部分的期权交易终端,如汇点、钱龙,咏春等都有自带统计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地统计期权最痛点价位。
标的到期日的价格围绕最痛点波动,卖方可以根据偏离度来下单。其类似于股票或者期货的均线,理论上是因果倒置的,但因为用的人数多了,大部分人把它当作判断的指标。
对于卖方来说,要想灵活应用期权最痛点,了解它的理论依据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有两种理论在支撑期权最痛点的理论,分别是做市场商论和正股价格论。
做市商论,由于期权的卖方是实力雄厚的做市商机构,他们通过用类似的定价模型、数据统计、风险测评,在持仓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具有共同诉求。在临近到期时,通过强大的市场调度力,实行交易,使正股的价格朝最痛点的位置移动,以保障他们的收益。但相信大部分人都明白,在如此大的金融市场中,左右正股的价格走势是难以实现的。我们目前市场的50ETF成分股市值规模是如此之庞大,个股和ETF也存在套利空间,因此,在这种理论似乎不太站得住脚。
正股价格论与做市商论恰恰相反,最痛点不是影响标的结算价的原因。相反,由于标的价格的变化,影响不同行权价期权合约的交易量,从而影响期权合约的持仓分布,最终影响最痛点的位置变化。
无论是那种理论,但始终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在临近到期时,正股的价格很大程度围绕着最痛点波动。
那么对于买方来说,我们可以在临近行权时: 当正股价格低于最痛点价位时,买入行权价为标的价到最痛点价之间(含)的认购期权;当标的价格高于最痛点的价位时,买入行权价为标的价到最痛点价之间(含)的看跌期权。
那么对于卖方来说,我们可以在临近行权时: 当正股价格高于最痛点时,卖出行权价格高于最痛点价(含)的认购期权;当标的价格低于最痛点的价位时,卖出行权价格低于最痛点(含)的认沽期权。
正如我们前面介绍的,期权最痛点是因果倒推出来的结果,这也是它的思维缺陷。任何能够改变正股基本面的重大新闻,都可以导致期权最痛点失效,比如中美贸易战、经济数据公布等。
无论做任何投资,我们都是基于我们对行情走势的判断,是大涨、大跌还是横盘震荡,投资逻辑是否经得住考验?
基于行情、标的、成分股的价格走势,我们再来选择合约。根据最痛点理论,正股的价格是围绕着最痛点上下波动的,最痛点根据正股价格相对稳定地移动,最痛点反映的是期权该月份合约的市场整体持仓分布情况,可以视作市场公认的正股现阶段的价格重心。
我们完全可以把最痛点的这些特征应用在卖方策略,提升中小资金卖方的优势,在操作上比机构卖方更具优势。在合约的选择上,我们选取了以下参考指标:
1、合约的到期月份及虚值程度的选择 为了保证行情的相对稳定性,我们需要选择离到期时间有一段距离的月份合约,比如下月、下季、隔季的合约。为了保证概率上的优势,尽量卖出Delta<0.3的期权(看涨期权Delta<0.3,看跌期权Delta>-0.3)。其实如果到期时间太近,由于正股涨跌幅的随机性有可能存在尾部风险,即便Delta非常小的期权也有可能变成实值期权(比如2019年2月25日开盘时2月2800购的Delta绝对值是小于0.2的,但是到了收盘时该合约变成了实值合约),所以,我们需要选择距离到期时间有一段时间的合约。
2、市场方向的态度 由于最痛点相对稳定,对于选择方向来说,不是特别重要的,但是为了尽可能的提升胜率,提升我们中小资金的优势,可以选择相对符合中期趋势的方向,比如根据60日均线进行方向选择,60日均线上方,我们持看涨的市场态度,60日均线下方,持看跌的市场态度。
3、利用最痛点提升择时的容错性 (1)正股价格<最痛点时,参照正股短期的超卖指标卖出满足条件看跌期权。 (2)正股价格>最痛点时,参照正股短期的超买指标卖出满足条件看涨期权。
4、加入选择方向,提升系统的胜率 当正股价格>MA60均线且正股价格<最痛点时,参照正股短期的超卖指标卖出满足条件看跌期权。 当正股价格>MA60均线且正股价格>最痛点时,参照正股短期的超买指标买回之前卖出的看跌期权,由于我们选择的期权是深度虚值的,容错性比较好,也可以不用买回。 当正股价格<MA60均线且正股价格>最痛点时,参照正股短期的超买指标卖出满足条件看涨期权。 当正股价格<MA60均线且正股价格<最痛点时,参照正股短期的超卖指标买回之前卖出的看涨期权,由于我们选择的期权是深度虚值的,容错性比较好,也可以不用买回。
说了这么多,下面举例子给大家实践对比一下。
2019年6月24日,50ETF报价为2.958元。
根据期权统计,期权最痛点为2900,最痛点价格小于标的价格。
标的50ETF位于60日均线以上,对后市持看涨状态。
期权风险指标Detal<0.3的认购期权合约的行权价格位于3000以上。
综上所述,依据前述的判断指标,目前标的价格>60日均线>期权最痛点,卖出Delta<0.3看涨期权,买入Delta>-0.3看跌期权,注意合约到期时间。对应到期权合约上,卖方可以选择卖出大于(包含)行权价格在3000以上的认购期权当月合约。
总而言之,最痛点不过是操作期权时的次要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已,需要重视,但不能一叶障目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