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素材】人物篇之12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青海公考之王   2019-7-21 05:40   1846   0

1、大国工匠曹彦生:为导弹“雕刻”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新时代的国家召唤。
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70华诞,回首70年,我们不会忘记,在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将工匠精神的理解,升华成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追逐梦想,接续奋斗,铸就了今天的中国荣耀!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匠心筑梦、技能报国的高技能人才身上,他们中,有的人可以“分毫不差”,为导弹雕刻翅膀;有的人为中国智能制造殚精竭虑;有的人用生命造火箭;有的人为国产航母焊出了灵敏的眼睛。他们技艺精湛、执着坚守,只为用卓越的技艺报效祖国。本台从今天起推出“大国工匠——匠心报国”系列报道,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位“分毫不差”的导弹部件精雕师——曹彦生。
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生产基地,一项新的挑战即将开始,他们要加工一批特殊的零件,一斤重的航天铝合金要铣加工到只有三克,而且不能有任何变形,能挑战这个加工精度的,只有曹彦生。
曹彦生,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传奇人物,24岁就成为最年轻的高级技师。然而,耀眼成绩的取得,却源自他刚参加工作时一次险些铸成大错的事故。
2005年,曹彦生进入航天科工二院283厂,原以为能接触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结果每天重复的,都是最简单的铣平面工作,这让曹彦生心灰意冷。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我当时是参加咱们全国数控大赛,当时是全国前十进来的,就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心气高。你想来了以后就让我干一平面。
就在曹彦生心浮气躁的时候,一次操作失误让他彻底警醒。在一次铣平面的过程中,曹彦生输坐标的时候输错了一个符号,瞬间,飞速旋转的刀具直接扎到了工作台上。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师傅就这样一瞪,一听声,我也马上意识到了,就“咔”一刀,零点几秒。但是后面想起来特别……没法,就不敢想。
尽管第一时间终止了错误的程序,但是,工作台上已经留下了一圈刀痕,这道痕迹更是深深地刻在了曹彦生的心里。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太浮躁,这次经历以后呢,心态上面这种沉淀很有帮助。
沉下心的曹彦生慢慢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对自己心态和技能的全面锤炼。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三年,为了练就技能,日常生活中,曹彦生只要看到一些复杂的结构,他都要想办法加工出来。
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立方体, 是一把鲁班锁,有十二个零件,一百多个面,加工它,需要考虑工艺顺序、控制加工精度、配合精度、细节要做到极致,一丁点的瑕疵都会失败,曹彦生通过加工鲁班锁来练就自己的技能,如何运用最先进的仿真制图技术?如何用五轴加工技术完成?在一次次地摸索中,曹彦生加工出来的鲁班锁,甚至看不出一丝缝隙。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间隙0.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六分之一,是目前加工的极致,应该是最高水平了。
一边苦练技艺,一边储备知识,一有空曹彦生就往图书馆跑,在国内外的专业网站了解最尖端的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一开始时候还是很难的,也没人教你。可能看这个书看好几回有时候看不透。后来跟着边学,有时候在单位用的时候试一下,就猛然有那么一天,我把这个点学会了就觉得太享受了。
多年的技能磨砺终于迎来了用武之地。一次,厂里为国家某新型导弹加工空气舵,这是导弹的重要构件,犹如导弹的翅膀,直接影响着导弹的发射及飞行,由于结构复杂、厚度薄,控制形变和对称度难度极大,两次做出来的产品都失败了,眼看整批次空气舵存在报废风险,大家想到了曹彦生。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按原来那方法,变形太大,再干就报废了。
眼看着老方法行不通,工期又催得紧,怎么办?当时正值春节,曹彦生一个人在车间里待了整整4天4夜。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装卡、刀具又增加了一个精加工的模具,改了好多东西,包括切削参数这一块也是摸索了好多。
凭着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曹彦生加工出了新的产品,一上测试台,所有人简直都不敢相信。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最后我做出来,误差就0.02毫米。检验都以为打错了,没想到这个,那应该是干的最成功的一次。
如今,曹彦生承担着航天科工二院多型号产品零部件加工任务,攻克了多个复杂产品零部件加工难题,他发明的“圆弧面加工法”等绝技,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节省成本上千万元。他带出的徒弟中,获得了5个全国五一奖章,10个全国技能大赛冠军。
如今, 他牵头创建了厂子里第一个智能制造实验室,希望能够总结出更多规律性的东西来保证军工产品的质量。
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相当于师傅的经验,给它数字化了,拿了我这套知识,你就可以去任何地方干这种复杂产品。
14年的时间里,曹彦生参与制造的导弹不断升级换代,他用高超的技术为高精度导弹的研制和生产保驾护航,让它们成为保家卫国的防空利剑。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曹彦生:每当看到我们制造的产品,那种自豪感,就觉得太给力了。觉得干这个事值了,真值了。



2、“大国工匠”黄金娟:更高目标 让智能检定中国标准国际化运用
她成功研制了世界上首条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流水线,实现了电能计量自动化检定从无到有的突破。
她用三十余年的专注与坚守,给工匠精神做了一个精美的注解。
她叫黄金娟,是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计量中心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她扎根电力计量检定生产一线,苦心钻研,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成为智能化计量检定的领创者。她是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也是智能化计量检定道路上的勇敢追梦人。
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黄金娟作为新时期产业工人代表,围绕“做新时期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进行了交流,讲述了自己35年的追梦历程。
巾帼何须让须眉
在今天,电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而用来测定电量的电能表,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电表、电度表”,也成了家中和企业里必不可少的物件。
然而,和如今准确高效的智能化计量不同,在早些年间,电量的测定是由人工完成的。1984年的夏天,刚刚走出校门的黄金娟来到绍兴电力局,那时她从事的是电能表的实验室计量检定工作。这项工作就是每天站在密密麻麻的接线前,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刻度与报表,快速校验比对,再将电能表与接线连接、检定。
她这一站,就是二十多年。2006年初,由于浙江电能计量管理由县级向市级集中,市级计量中心电能表检定量骤然成倍增长,当时的电能表检定存在大量机械性重复劳动,检定质量也难以保障。一直在基层一线的黄金娟敏锐地意识到传统的电能表计量检定模式无论是检定质量还是检定效率均已无法匹配实际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必将更加突出。她开始试图寻求突破。
几经思索,黄金娟脑海中萌发出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电表智能化检定的想法。当时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谭”,但这些质疑丝毫没有动摇她的决心。她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做功课,向业内专家、厂家技术人员请教。在研究最关键的那几年,黄金娟的生活就在实验室、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之间打转,通宵的分析、测算、试验成了家常便饭。她带领团队开了120多次的协调会,手绘图装了三大麻袋,在一次次推倒、一次次重来的过程中改进技术方案。最终,最关键的自动拆接线装置实现了从传统人工45分钟到2秒钟的飞跃。
终于在2009年,她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国内外首套电能表自动化检定工程样机,突破了自动接拆线、自动巡检、自动加封等一系列难题,实现了检定全过程无人工干预,成为了国内电能计量检定技术的一次全新突破。
“一路走来,我感觉创新不全是高大上的事情,我们一些职工也可以创新,创新的平台就是我们自己所实践的岗位,就是解决实际工作当中的难题、问题。同时,作为我们技术工人,我们不仅在技术上要创新,还需要在标准化建设中创新。”谈及自己的奋斗历史,黄金娟谦逊又充满自信地向中外记者说到。2010年,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承接了国网系统内首个省级计量中心智能生产系统的建设任务。黄金娟再次披挂上阵,从绍兴供电公司调入省计量中心,担任技术总协调人,负责项目技术研发工作。
建设期间,从酝酿讨论,确定技术方案,到每一个模块的设计、测试、验收,黄金娟带领团队艰难有序推进,终于在2012年3月迎来了国内外首套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的顺利竣工验收。据鉴定,该系统年检定能力达到了640万只,检定可靠性100%,相对于传统人工检定模式,整体效率提升58倍,人员精简90%以上。
如今,电能表智能化检定系统已经累计检定检测表计1.80亿只,推广效益达17.93亿元。该项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全国28个省市,并在丹麦、韩国、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得到推广。
让工匠精神流传下去
黄金娟现年56岁,在电力系统计量检定领域默默耕耘了35年,对于质量和效益永无止境的追求推动着她不断探索前行。
黄金娟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十分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黄金娟劳模工作室的领衔人,黄金娟带领工作室19名成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攻克一个个难题。每到晚上,劳模工作室经常灯火通明,那是黄金娟带领着团队成员攻坚克难的身影。
现在已成长为专业室负责人的严华江回忆自己当年刚刚毕业进入绍兴电力局工作时的情景。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有一次黄金娟把他叫去办公室谈话,一边说着一边从自己抽屉里掏出了一本手写的笔记本,“先看看这个,你们年轻人脑子比我好用,可以钻一钻,以后一定用得上。”严华江打开笔记本顿时傻眼了——里面全是关于SQL语言的抄写,英文单词下面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中文注释。作为电力专业科班毕业生的出身,他很清楚这些知识并不是本专业知识,而是跨专业的知识。很显然,所有的这些笔记都是黄金娟自己一点点摸索着自学出来的。“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我们年轻人的学习劲头还完全不如她!那两年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学得更认真了,成长得很快。”
这个笔记本后来被严华江仔细收藏了起来。笔记里写下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黄金娟三十多年来不懈的专注与坚守。在技能上孜孜以求、格物致知,在细节上如琢如磨、尽善尽美,在传承上倾囊相授、星火燎原,这就是黄金娟为工匠精神做出的最好注解。
用精益求精成就事业
35年的时间,黄金娟从一个刚毕业的技校学生到浙江省电力公司优秀技能人才。她在电能表计量检定领域,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获得了一系列荣誉:智能化计量检定成果获授权美国专利2项,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8项。核心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同时成果以技术标准的形式推广至全国26个省级计量中心,累计检定检测表计2.7亿只,推广效益达26.95亿元。
不止于此,她的研究成果还成功延伸应用于燃气表、水表检测,为提升电、水、气等计量仪表的质量水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2018年1月8日,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黄金娟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自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女性工人登上领奖台,其完成的《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应用》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对我个人来说,我是一线工人,能够走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这也是国家对技能人才重视的体现。接过奖牌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内心抑制不住地激动,我为自己是一名产业工人感到无比的高兴。”
取得了智能化计量检定的巨大成就,黄金娟并未因此停止创新的步伐,而是以此为新的起点,带领团队继续开展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例如,将物联网技术融入计量仓储领域,牵头开发了覆盖省、市、县供电企业的三级智能化计量仓储系统,历经无数次现场调研,起草了三类五项技术规范,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开发了远程监控系统等,最终构建了从计量检定到仓储配送全过程的智能化计量资产生产管理链,并在浙江573个点实现全覆盖,目前已作为成功样板在整个国网公司推广;与主流通讯运营商作技术对接,打破系统壁垒,牵头开发SIM卡智能管理终端,为规范计量SIM卡小、多、散带来的管理难题,避免流量资费损失,推广应用以来经济效益显著;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电表拆装底度自动复核,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方法,解决了电力计量机器换人的又一瓶颈,自2016年推广以来,年均为浙江电力公司解决人力成本达5000万元以上……
如今,黄金娟正带领团队向着一个更高的目标出发——将电能表自动化试验系统的研究成果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转化。“我要继续为中国标准国际化运用执着追梦、向上而行!”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作为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的黄金娟如今已经56岁了。但她依旧奋斗在项目攻坚第一线。每每被问到为什么快退休了依然这么拼命工作,黄金娟总是笑笑说:“今后的事业终究是要靠年轻人的,趁现在自己还有余热,能发挥就尽量发挥出来。”



3、初心如炬——老英雄张富清纪事

突击!突击!突击!
1948年,淮海激战!西北激战!为阻敌军支援淮海,我西北野战军布局渭北。359旅困敌于蒲城永丰,高墙工事在前,三名解放军战士毅然决然:加入突击队!
“突击队”的名头,“敢死队”的觉悟。以身探敌阵,一去难复返。但没有前仆,何来后继?名列三名战士之一,二十四岁的张富清内心笃定:我是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
战友们知道,这个陕西汉中的小伙子,不一般。
父亲长兄早亡,母亲体弱多病,张富清年纪轻轻,就不得不去做长工。屋漏偏逢雨,家里唯一的壮劳力二哥,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为了家里不失顶梁柱,张富清毅然用自己换回哥哥。在国民党部队里,张富清做后勤,干不完的杂务,挨不完的毒打。世道不公之痛,张富清所感岂止切肤?堪称刻骨。1948年,西北野战军打来,带给张富清自由,也带给他“共产主义救中国”的信念。握着解放军给他的回家路费,张富清决定:不回去了,加入解放军!
359旅,名号唱响南泥湾,敢打敢拼无孬种。张富清加入718团2营6连,身在其中,毫不逊色。心中有信念,战斗不怕死,逢难必上,逢险必上。打壶梯山,突击队有他,炸碉堡,抢机枪,被燃烧弹烧伤,浑然不顾;战东马村,突击队又有他,占了碉堡跟敌人拼,打起来不要命;在临皋,还是他,搜索时发现敌人,抢了制高点,把敌人截住压着打。入伍日子不长,战功立了不少。这次突击队还有他,实属必然。
11月27日,夜色浓重。张富清和两名战友,三人一组,夜袭永丰!
突击队员,一人身上手榴弹二十多颗,炸药包两个,冲锋枪一挺,全套三四十斤的装备在身,沿城墙砖缝攀登而上。四米多高的城墙,张富清心一横:不成功就牺牲,牺牲也光荣!第一个翻越城墙。敌人惊觉,潮涌而至,八方四围,战成一团。好个张富清,狭路相逢,勇者无敌,手端冲锋枪,火舌所向,无不披靡,七八个敌人应声倒地。才想起,刚才头顶一沉?一摸,一手血:子弹擦过头顶,头皮卷起半边。顾不得,眼前敌人又至。
放倒敌人,又见碉堡。弹雨如泻,眼疾腿快;勇猛灵巧,逼到近前。论炸碉堡,张富清不是新手:手榴弹、炸药包,挖个土坑放置好;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手榴弹拉环上,另一头手里攥紧,撤到爆炸死角。“轰隆隆”,一个碉堡掀了盖;“轰隆隆”,又一个碉堡报了销。数不过来的子弹挟着数不过来的枪响,火光映出数不过来的敌人。不知是过了一整夜,还是只过一刻钟,城墙告破,大军进城。
胜利的曙光,照亮11月28日的清晨。突击队员张富清,杀敌无数,死里“夺”生。是役,他以一己之身,炸毁碉堡两座,缴获机枪两挺。他四下顾盼,却再没见一起突击的两位战友。
永丰一胜,牺牲惨烈,部队一夜之间换了三个营长、八个连长。但战果重大,影响深远。为表彰战功,纵队司令员王震亲自为张富清戴上军功章,西北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握着张富清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了一大功哇!红彤彤的报功书,彭德怀签署,直发汉中老家。
然而,战场上没有功成身退,只有突击、突击、再突击!
身负功勋的张富清,仍随部队一路进军。战陕中,战陇东,战天水,战西宁……千里奔驰,攻坚克难。战火连天,物资短缺,连鞋子都要靠编草鞋自给自足;祁连山中,九月飞雪,百余名战友长眠风雪之中。此时,新生共和国的筹备热火朝天,张富清和战友们却依旧在战火中前进、前进、前进。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西北战火未熄,张富清随部队挺进神秘苍凉的新疆大地。出哈密,过阿拉尔,入喀什,冒夏暑冬寒,斗特务土匪,修部队营房,且战且垦荒。
孰料,“三八线”烽烟骤起,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奋力冲杀。远在新疆,还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的张富清,又坐不住了。朝鲜前线急需补充有经验的指战员,组织上问到张富清,回答毫无悬念。
从喀什出发,到北京集结,“八千里路云和月”。风沙遮眼,昼曝夜寒。路况差,大多靠徒步;没水喝,口鼻燥出血。尽管这次不用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但朝鲜半岛的炮火仍砸在张富清和战友们心上。他们无心休整,星夜兼程,奔赴战场……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
张富清和他的战友们,千千万万的英雄们,如一场壮阔的流星雨,突入历史的夜空……


弹指一挥间。
2018年12月3日。立冬已过,冬至未至,平静的一天。
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正在湖北恩施的来凤县展开。在县人社局当班的信息采集员聂海波,接待了一位五十多岁的本地汉子。
本地汉子名叫张健全。他这次来,是替他老父亲提交材料。老爷子九十多岁,身体还算硬朗。张健全知道父亲是个转业军人,但打他出生起,父亲就已经在地方工作。父亲的行伍生涯,张健全未曾亲见,也很少听说。这次带来的,也只是些最基本的证明。
聂海波告诉张健全:这次信息采集要详尽登录老兵们的功勋战绩,凡有相关证明,需一齐带来。兹事体大,张健全表示要回去跟父亲“汇报”一下。
张健全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个红布包。这个红布包里的东西,远远超出聂海波的预料:
一枚奖章——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
一封报功书——通告“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并致贺礼”,落款是“西北野战军兼政委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张德生”;
一份立功登记表——“48.6,壶梯山,五师,师一等功,师的战(斗)英(雄)”“48.7,东马村,十四团,团一等功”“48.9,临皋,五师,师二等功”“48.10,永丰,二军,军一等功,战斗英雄”。
“……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
“……带突击组六人,扫清敌人外围……”
“……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
“……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
聂海波震惊了。一个仿佛从革命故事里跳出来的战斗英雄,一个满载功勋百战而归的战场传奇,此刻就在来凤,鲜活而平静,几十年无人知晓。
张健全更没想到,这些硝烟中得来的非凡功勋,其主人就是他最熟悉的亲人——父亲张富清。
之后很长时间,张健全都会在默默注视父亲时,回味当时的心情。是震惊吗?对生于和平年代的张健全来说,“战斗英雄”四个字,像是历史教材上的措辞,和眼前熟悉而慈祥的父亲,难以联系到一起。他只能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与聆听中,像涂油画一样,一笔一笔、一层一层地为这画卷补回壮烈的色彩,品咂“九死一生”四个字的本味。
不止张健全。张富清两儿两女,身边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不知道这段被张富清刻意尘封的往事。或许只有他的妻子孙玉兰是个例外:因为丈夫头顶的疤,因为他腋下燃烧弹的灼痕,因为他那一口被炮火震得早早脱落的牙齿……这些外人不得而知的伤痕,是张富清隐秘无声的另一份报功书。
一个疑问,在所有人心中盘旋:张富清,为什么将战功“隐瞒”这么久?
湖北当地媒体闻讯而至。记者到了来凤,提出采访要求,张富清却一口回绝。
无奈之下,只得出“下策”:让张健全“哄”老爷子,说是省里来人了解情况。张富清听说“组织来人”了,同意“公事公办”,几位记者终于得见老英雄。
报道刊出,张富清看到自己“见报”,怒问张健全:不说是省里来人吗?咋还见报了?张健全只得装傻:可能是他们回去讲给媒体的。张富清哼笑几声,也不多说。又过几天,媒体又来约做深度报道,张健全刚一张口,张富清早心里有数:“组织上”又来人?不见!
一筹莫展时,一位媒体人给张健全支了“高招”:告诉老爷子,你今天把自己的事迹讲出来,让媒体宣传出去,就是和平年代给党和人民做新的贡献。
有时候,大实话就是最高的招。
老兵严守的“城门”,逐渐向媒体敞开。要采访,要拍摄,只要记者们站到他面前,各种要求没有半个不字——为党和人民完成任务,张富清从不含糊。
到了这时,更多的人才得见老英雄的真容:面色白净红润,轮廓柔和安详,是位和蔼的老爷爷;整洁的藏蓝色夹克,端正的深色鸭舌帽,依然透出军人的一丝不苟。他说话语速缓慢却坚定,词句如钢钉颗颗敲在地上。
也是到了这时,人们才终于了解张富清隐瞒战功的理由:
“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多少都牺牲了。他们的功劳,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摆’自己啊!”
张富清哽咽地说出这段话时,在场的人震撼了。远在天涯,无数的观众和网友震撼了。这不同于“惊现报功书”时人们的讶异,而是如此纯粹、朴素的心灵,对人心深处的撞击。
永丰城头,无法再次得见的突击队战友,是张富清心里的痛。每一场战役中倒下的战友,都是他心里的痛。每每忆起,泪洒两行。但战友们更是他心中的榜样——为党、为人民、为国家牺牲一切,死而后已。这份功劳,在张富清心中,远非一等、特等可以衡量。在这样的战友面前,张富清永远把自己看作一个无足称颂的“后进生”:唯有勉力,唯有奉献,唯有继续向前,此生不渝。
从永丰,到来凤,近千公里的距离,跨越数十年光阴,被张富清的传奇人生连接起来。
战场上的星,在来凤依旧默默照耀一方。


从恩施机场下飞机,驱车一百多公里,辗转进入鄂西南的最远端。湘鄂渝三省份交界处,便是“一脚踏三省”的来凤县。
翻武陵山而去,便是张家界风景区,大名鼎鼎;沿酉水而下,便是旅游胜地湘西,鼎鼎大名。来凤在名胜双峰间的谷地,少为人知。2019年4月,才刚刚摘去贫困帽子。
张富清到来凤,却与这份“少为人知”大有关联。
历史翻回1953年。驰援朝鲜战场的张富清历经月余,终于抵达集结地北京,前线却传来战事缓和的消息。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张富清被派往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在天津、南昌、武汉学习文化课。两年过去,张富清在1955年光荣毕业——抉择的时候到了。
转业。国家百业待兴,需要有文化的军转干部支援地方、发展生产。在战场上破敌无数的张富清,这次,祖国需要他去做一个建设者。虽有留恋,欣然领命。
回老家陕西汉中?挂甲归田,衣锦还乡,似乎是人之常情。
然而,共产党人张富清,突击队员张富清,有别的选择。
“湖北恩施偏远艰苦,情况复杂,很需要干部。”
服从组织安排!突击队员再次收拾行囊,向偏远与艰苦发起冲锋。
但这一次,张富清不是孤身一人上路——他没有选择回到家乡,却从家乡带走了一个人:妻子孙玉兰。
孙玉兰,和张富清同村,比张富清小十一岁。张富清在外征战,孙玉兰在村里做妇女干部,去张富清家慰问过军属、挂过“光荣牌”,却未曾谋面。新中国成立后,张富清回家探亲,这才让孙玉兰见了真人。一个是青春正好,一个是英姿飒爽。“美人爱英雄”,红线就这样牵起来。
孙玉兰被张富清邀去武汉,她没多想,只当去玩。到了武汉,却被张富清“正面进攻”:我要去湖北恩施工作,很远,很艰苦,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是浪漫?是情怀?是责任?在那个年代,细论这些似乎都有些“不解风情”。婚事就这样成了,二人在武汉领了结婚证,一路奔恩施而去。
1955年,刚刚起步的新中国,一趟省内旅程,却是那般“山高水长”。水路的船儿摇啊摇,转到陆路的车儿晃啊晃,下车又是两只脚底板走啊走,朝也赶路,暮也赶路。终于到了恩施,胜利抵达?还早呢。张富清选定的目的地,是偏远困难的恩施下面,最偏远困难的县——来凤。
从汉口到来凤,张富清走了整整七天。
三省交界,山荒路远,县城不过三街九巷、五千多人,生产长期凋敝。初到来凤,张富清所见并不如“有凤来仪”的名字那般美好。第一份工作,张富清就摊上“天大的事”——“民以食为天”,出任城关粮油所主任。
当其时,“一五”计划刚上马,搞工业,求发展,粮食供应是大事。“统购统销”政策下,一边是来凤农业不发达、粮食不好收,一边是粮食需求大、口粮不够分。一斤粮票,老百姓拿去换五斤红薯,吃得糙总比饿着强。
难!可突击队员,就是来攻坚克难的。
张富清“生产”“分配”两头抓:这一头,想方设法搞起大米加工厂,提高精米供应;那一头,严把分配关,人人都平等。某机关派人来买米,张口就要多分细米,张富清一句话呛回去:群众都不够吃!按规矩办。县里一位领导听闻“提醒”张富清,不要太固执。张富清一番话掷地有声:谁也不能搞特殊,不然就是违反了党的政策!
战士对纪律的遵从,党员对人民的忠诚,这两种品质,日渐熔铸成他公仆生涯的底色。
1959年,把粮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张富清,接到另一个攻坚任务:到三胡区担任副区长。
这个三胡区,有点来头。来凤民谚里,人称“穷三胡”:土地贫瘠,灌木丛生,农业基础差,许多群众穷得缺衣少食。又赶上连年大旱,粮食歉收,不少人饿得身上浮肿。
难!又是困难!
张富清决心上山驻村,亲手抓生产。告别妻子孩子,住进最困难的农户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扎就是几个月。
三胡的群众不以为意:你一个区里的干部,走走过场,还真能帮上忙?再加上张富清一口陕西话,老百姓听不太懂,一句只当半句听。张富清不着急也不辩解:口音听不懂,他就慢点说;干活信不过,他就多干点。挖渠松土,挑粪背种,比干自家活还卖力。吃,群众吃啥他吃啥,粮票给的比吃的多;住,群众住哪他住哪,吊脚楼里,下面家畜跑,上面人睡觉,人身上还蹦跳蚤。“张副区长”睡得没二话,天亮起床接着干。
人心都是肉长的。三胡的群众看在眼里,啥样的心门也敞开了,跟着张富清一起抓农业、促生产,共渡难关。
最困难的时期,县里为减轻负担,精减机构人员。妻子孙玉兰在三胡供销社工作,张富清动员她“下岗”。孙玉兰气不过:我又没犯啥错误,凭啥?张富清耐心劝解:你不下岗,我怎么做别人工作?
也罢!孙玉兰又不是不熟悉丈夫的脾性,只能依了他。孙玉兰只能捡柴、喂猪、做保姆、干缝纫工,贴补家用。
如果说“张富清在三胡”是一场战役,这枚军功章,必有孙玉兰的一半。


突击队员的突击还在继续。1975年,张富清出任卯洞公社(现百福司镇和漫水乡)副主任。
除了“穷三胡”,民谚还有一句“富卯洞”:山中有茶树,林中产桐油,河边有船厂,堪称来凤金库。可这次张富清抱着“肥差”,却挑了最没油水的干法:选了海拔最高、位置最偏、最穷最艰苦的高洞管理区(现高洞村)驻片,一头扎进大山中。
“我们光当指挥官不行,还要当战斗员。”和什么战斗?和贫困斗,和群众面对的困难斗!突击队员再突击。
这一年,“战斗员”张富清已经五十一岁。
高洞,顾名思义,高。来凤县城海拔四百多米,高洞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进进出出,只靠两只脚板;物资流通,只靠肩挑背扛。每年上缴供应粮,全生产队劳力齐动员,大干一周才算完。稍大点的物件,肩背无法承担,只能望山兴叹。
困难,再次横亘于前。进不去出不来的高洞,就像当年碉堡封锁的永丰城。必须得炸出一条通路来——那就炸!张富清亲自披挂,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跑立项,筹资金,买物资,搞勘探……战场上走不烂的铁脚板,上山下山,辗转奔波。每天早上,高洞的大喇叭准时催促村民出工,工地上准时出现张富清的身影。条件简陋,物资短缺,炸山用的雷管炸药都紧张。搬碎石,平路面,全靠人力。张富清满面灰土,和村民汗洒一处。
寒来暑往,农忙农闲,一条挂在崖壁上的路,终于慢慢延伸到高洞。泥土沙石路,虽显简陋,也够让高洞村民出行告别脚板,用上轮子。孩子们睁大眼睛,第一次见证拖拉机开进高洞,第一次“享受”坐着马车去镇里上学。正是春潮将起时,小孩子走出去,新希望迎进来。
斗转星移。张富清开出的这条路,如今已修成盘山的硬化路。高洞村里,当年参加修路的村民,已经很难追忆起张富清在高洞的只言片语。但村委会外,白绿涂装的“村村通客车”正在太阳下亮得发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之风吹遍。每每突击在时代前线的张富清,这次也不例外:调任县建行副行长。
这一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处处用钱。那一边,县建行初创,手指掰开数,上上下下五个人,办公室要靠“借住”,猛一看就是个草台班子。条件困难,任务艰巨,又是熟悉的剧情。这,大概就是突击队员的宿命。
当时,正值建行“拨改贷”改革。贷出去能不能收回来,大家心里没底。张富清瞅准贷款大户——国有小型煤矿田坝煤矿,隔三差五去矿上,关注生产运营;到年底,索性拿出自己当年农村工作的法宝:同吃同住。打背包,下厂房,和工人吃住在一起。一线的情况,心里有数,账面有谱。
贷款顺利收回。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贷款业务就这样一点点被盘活了。其中,张富清经手的业务,从没出过问题。
1985年,张富清从县建行退休。三十载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生涯,宣告结束。
从“一五”计划到困难时期,从改革潮起到开放搞活,新中国前行的每一步,张富清都突击在前。在他身后,是生产发展的三胡,是终于通路的高洞,是稳健起步的县建行。留下的,是汗水,是心血,是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日夜夜,以及,两袖清风。
没留下的,只有他战斗英雄的名号。
从粮油所到三胡区,从高洞村到县建行,说起好干部张富清,太多人能讲上几句,却没人知道,他曾经历过怎样的硝烟战火,于生死一线间斩将夺旗……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英雄默默行走在人民中间,如同一颗火红的心融入无边的霞光。


家,温暖的家。
来凤县城,一处不起眼的巷口,五层高的老式职工宿舍。悬挂着“光荣之家”的一扇木门后,是退休后的张富清终于回到的——家。
旧式的格局,泛黄的墙壁,褪色的墙围,漆面斑驳的木家具,无不诉说着岁月;但那一尘不染的清洁、各得其所的规整,又饱蘸生活的热情。最“现代”的,是客厅一台柜式空调,子女送的,舍不得用,拿干净花布盖得妥帖,再摆上花篮。
张富清的家庭,为他付出很多:老伴孙玉兰,离开供销社,一边干农活打杂工,一边将两儿两女拉扯成人,个中辛苦,难向外人道;大女儿早年患病,基层诊治条件有限,留下后遗症,至今只能和老两口共同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陕西老家,张富清的老母亲弥留之际,两封电报没唤回儿子见最后一面——故乡山高路远,往返动辄十数天,又值困难时期,工作无法脱身。张富清在日记里痛心写下:忠孝不能两全。
张富清对家庭给予的“回馈”很少:做了半辈子干部,家里人没“沾过光”。对家人,张富清心里有一笔账:“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们的最好报答。”“在党的事业上,我们把大家的事办好,我们的小家才会过得舒服。”——谁又能否认呢?今天这个“小家”安居来凤,正是无数个张富清为“大家”奋斗而得。这其中,自然也有张富清本人的一份。
话虽如此,退休了的张富清,还是将家务多多承担。买菜做饭,清扫打理,为持家分忧尽力。而张富清做家务,也有自己的脾气,透着军人本色:床铺整理,必定符合“军标”,被子用尺子卡成豆腐块;换季的被褥衣物,整齐叠好,打上背包带,“三横压两竖”;物件摆放,各得其所,用后归位;专门收纳的私人物品,譬如装着报功书的红布包,未经允许,亲儿子亲闺女也动不得……行伍生涯,铁的纪律,渗透灵魂。
英雄卸甲,心底的沙场气概,却从未褪去。
惟愿岁月如是静好,生活却总有旦夕祸福。2012年,张富清左膝脓肿,多方问药,竟无计可施。为避免恶化,最终只能做出无奈的选择:截肢。
这一年,张富清八十八岁。年近九旬,坐上轮椅,也并非不能接受——
可张富清,偏不。一生突击的身躯,哪耐得住轮椅上的枯坐?“我还有一条腿,我要站起来!”张富清发愿。
图什么?继续为人民服务?怕给子女添麻烦?所谓本色,已非“目的论”所能解释。不图什么,只因他就是这样的人。
突击队员张富清,八十八岁,向命运发起突击!
扶着床边,扶着墙边,张富清用仅有的一条腿,重新学习走路。沉重的假腿和助步器,成了张富清的“随身物件”。助步器,形似四脚铁凳子,张富清握过钢枪的手,紧紧把住“凳面”的抓手,借助四个“凳腿”,撑起自己的身体。
强者的字典里,只有“前行”二字。
亲人们就这样一天一天,见证着张富清一边挥汗如雨,一边步伐日渐灵便。家中行走,已不需要旁人帮忙;门槛台阶,也可以自行迈过。
张富清再次回归了他的日常,只有上下楼时,需要亲人帮忙拿着助步器,张富清抓住楼梯扶手,用手臂的力量牵引着身体,一级一级走过去,就像战士攀援在铁索桥上,坚定地突进。


今年九十五岁的张富清,又有了新的任务:向媒体讲出自己埋藏了六十多年的故事。
突击队员,每一个任务都是光荣的,每一个任务也都是艰巨的。鲐背之年能为党和人民做贡献,张富清喜在心头,也依旧严阵以待。
接到采访“任务”,张富清当天都会早早起床,洗漱吃饭,整理仪表。多家媒体来来去去,提问往往有所重复,张富清不急不躁,都回答得妥妥当当。
每次采访结束,张富清都要大声地对那些记者们说:“感谢你们,感谢同志们在政治上对我的关怀。你们辛苦啦!”
那些“爷爷再见,爷爷保重身体”的祝愿,张富清已听不大清楚。但他知道,组织没有忘记他,他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他曾经立下功勋。他曾经隐藏功勋。而今,他展示功勋。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身姿从未改变:永远向前,向前!前面,是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的地方。
初心如炬,照彻一生。纵千难万险,此一去,不悔不休!
突击!突击!突击!







→实战派王兆国老师在西宁开班,进行2019年省考公务员面试培训
课程安排:每天9:00-12:00,14:30-18:00,19:00-20:00
非协议班:8900元(理论+实战+模拟)
协议班:16900元,不过退10000
报名时间:7月21日(全天报名
报名地址:五岔路口向西的21世纪大厦13层(沿五四大街向西,水务大厦向西150米,路南)
咨询电话:15297122480
→现在报名免费赠送全套资料!(按照交费顺序确定座次)


2019年·公务员面试日期课程内容时间备注7.29高分策略面试礼仪上午示范讲解综合分析理论解析下午理论解析人际关系题型讲解晚上理论解析7.30人际关系题型破解上午理论解析计划组织协调理论下午理论解析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7.31计划组织协调专项上午分类训练应急应变专项训练下午理论解析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8.1考场演讲模拟讲话上午示范讲解模拟考场实战演练下午实战模拟求职动机自我认知晚上理论解析8.2模拟考场实战演练上午实战模拟模拟考场实战演练下午实战模拟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8.3模拟考场实战演练上午实战模拟模拟考场实战演练下午实战模拟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8.4模拟考场实战演练上午实战模拟模拟考场实战演练下午实战模拟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8.5综合复习考前押题上午考前预测综合复习考前押题下午考前预测赠送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赠送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赠送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赠送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赠送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赠送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赠送模拟考场实战演练晚上实战模拟上述为第三期课程,第四期面试课程时间为8.6-8.13,可搜15297122480加微信,备注留姓名电话预定。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0
帖子: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