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无趣PPT的六个技巧,学会还能搞定写作和演讲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秋叶PPT   2019-7-14 16:49   4030   0



预计完整阅读本文需流量 330KB
放心大胆观看哦~
2013年1月份北京,一个月里头25天雾霾。


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陕西、河南、江西、浙江。回头看视频里的天空,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但有我的嗓子有意向,在西安那天晚上咳得睡不着觉,我就切了一只柠檬放在枕头边上。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


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的。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2013年底),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

——这段话摘自柴静的《穹庐之下》。



《穹庐之下》(柴静)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这段视频的时候的感受:整个人都在发抖。

这是她个人的故事,在平静又不失力量的表述下,观众的情绪也开始上涌,继而产生共鸣。


一旦观众与讲者产生了情感连接,心门便敞开了缝隙,她的观点和态度,便有了进入的通道。


极端的情况是,在这段交流的过程中,人会忽略掉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者的框架之中。

这就是感知时间的魅力,它通过对情绪的调动,从而让人忽视掉对绝对时间的占用。

今天我们就聊聊如何在 PPT 设计中,减少他人的感知时间。





个人的故事>集体的故事

即使到现在,当我们聊到「希望工程」时,仍然忘不掉下面这个大眼睛女孩。





希望工程大眼睛姑娘

人的情感真的很奇怪。面对一堆人的苦难,能够心平气和;但看到一个具体的对象时,却会爱心泛滥。

所以,我们看到柴静的演讲开头,没有说全中国有多少城市雾霾严重,有多少人饱受 PM 2.5 的伤害,而仅仅是从自己的故事出发,说她和她孩子的故事。

这种技巧新闻媒体用得更为娴熟,与之相对应有一种写作手法,叫做「华尔街日报体」:
它一般是以一个小故事或者小场景开头,自然过渡到主体部分,接下来再表达所要传递的大主题、大背景。

这就像我们偷窥一件事,先在窗户上戳开一个洞,看到局部的画面;再慢慢把洞挤开,越来越多的细节呈现眼前。最后,窗户纸破,全局尽露。

所以,要想第一时间将他人代入到情景中,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在开头,先说一个具体的故事





与我相关>它很重要

在表达时,我们会陷入到另一个误区:这很重要,所以你应该好好听。

这就像读书时的课堂,老师在上面大声疾呼,大家依然在下面昏昏欲睡。

如果换个表达方式,说明两者的相关性,那效果可能又不一样。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在看公众号的时候,哪个题目会让我们更容易点击进去:

  • 警惕!一场无人幸免的浩劫即将到来!
  • 即将到来的钱荒

两个标题,前者让人产生「哎呀我也会遭殃吗?快点击进去看看吧」的冲动,后者收获的则是「关我屁事」的白眼。

具体策略上,就是把握「胡萝卜」和「大棒」。用「胡萝卜」来说明听这个演讲所能获得的东西,用「大棒」强调不听这个演讲可能带来的损失。

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参考现在各种线上微课的标题和说明:




微课说明








重要的人 > 很多人

这是个有意思的东西。想当年有个主持人很火,叫做芮成钢。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是我的朋友。」

这个×××有美国总统、澳洲总统,以及一系列达官贵人。



芮成钢和他的「朋友」


虽然我们表面上对这种表述嗤之以鼻,但从心里确实会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好感,或者说是崇拜感。

当然,我们可以不用这么谄媚,或者说毕竟也没几个这么重量级的朋友,那么可以换个方式,引用他们的一些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奥,原来他也说过哦,看来还不错!」



引用






设置悬疑 > 平铺直述

我们传统的表达思路是按照某个基本逻辑,比如时间顺序、因果顺序对内容进行展开。但是,这种看似有逻辑的方法,反而会让观众产生疲惫感。

有时我们可以采用电影的拍摄手法,直接从中间一个片段切入,然后再绕回到基本的框架上。


比较经典的就是《记忆碎片》,它的开头就是男主角醒来,忘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然后通过一条条线索找回回忆。



《记忆碎片》(强烈推荐)

而在演示设计中,我们可以尝试先抛出核心问题,比如:


  • 先说:公司与竞争企业净收益率存在 5 个百分点的差距,公司员工幸福感低于平均值。(听众会产生「为什么」的疑惑)
  • 接下来:再讨论原因和问题的本质。(听众慢慢地接受讲者的观点)


这样带着问题来表达,自然会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3B原则

说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三类事务所吸引,它们分别是:

  • Beauty,美女,可延伸至性。
  • Beast,萌宠。
  • Baby,婴儿。

一旦看到这三类主体时,人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所以,当我们在表达一些主题时,可以适当使用以这些图片作为引子。例如:







阿文作品


是不是突然感觉不那么枯燥了?





少一点 > 多一点

枯燥在很多时候,都约等于大的信息量。


虽然我们渴望干货,但内心中仍然对大规模杀伤性干货感到恐慌,比如下面这张 PPT:



密密麻麻,让人畏惧


那么,解决方案是:尽量每页传递一个信息。可以是一张大图,可以是关键句,也可以是简单的图文排版。







减少文字,传递核心信息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适合分享传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型演讲都采用了这个方案,这方便记者直接拍照下来,作为新闻配图。



M1 新闻直接用了老罗的幻灯片做封面图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划重点

在文章开头用故事引入,比较好操作的方式是用自己的故事做锲子;
强调内容与观众的相关性,继而带动全场的参与感;
引用名人的句子,或者适当强调自己的知名度;
在文章配图和故事选取上,适当使用「3B」案例,即美女、萌宠和婴儿;
核心页面可以适当减少内容,只留下核心关键词或图表,并留足时间解释来龙去脉。

我是尾巴

虽然说是演讲和 PPT 的制作,但本质上这些内容也适用于写作。比如华尔街日报体,就是源自于新闻报道。而信息传递上,可以通过小标题来减少获取难度。


表达的方式都是相通的。



点击【阅读原文】,快来和 47000+ 学员一起系统化学 PPT,四月更有惊喜在等你!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20
帖子:64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