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推动成都“双创”再升级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凤凰WEEKLY   2019-6-15 07:16   811   0
[h1]点击蓝字“凤凰WEEKLY“,星标★或置顶公众号[/h1]


随着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源源不断地汇集,成都新经济迅猛发展,进而迸发出无限的创业力量,令这里的“双创”生态愈发繁茂。


只要一个巴掌大的盒子,一面白墙,就可以投射出超过6米宽的清晰屏幕。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软件园,记者体验了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投影。无惧城市居住空间的局促,普通人即使在家里,也能拥有电影院的视听享受。
创立短短5年时间,怀着颠覆传统电视形态的信念,极米科技已成长为“准独角兽”企业。
“当初选择在成都创业时,我们就考虑过,希望技术团队能够有定力,埋头踏实做研发。”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告诉记者。令人意外的是,他的考量,还不完全出于成本控制,“我们第一款产品的研发,是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完成的,加上一年多时间没有实际销售,同样的情况放在深圳或者其他城市,可能会面临各种繁杂声音和诱惑,研发团队很难保持专注”。
作为“天府之国”四川的省会,蜀文化的核心地带,这里气候宜人,美食美景冠绝西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眷顾。
开放、包容、浪漫,物价相对较低,生活氛围安逸,但却并不缺乏创新要素和创业氛围。“双创”时代,这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每天都发生着令人瞩目的改变。实力强劲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庞大的创业群体,都是成都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的独特竞争力。全国首创的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更为成都的“双创”开拓了广阔空间。
随着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源源不断地汇集,成都新经济迅猛发展,进而迸发出无限的创业力量,令这里的“双创”生态愈发繁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成都市对企业初创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策的吸引和市场的撬动。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
“2012年,我偶然看到一个iPhone视频,片中手机可以在墙壁上投影。我想,这可能就是未来电视的样子,小巧精致、没有屏幕、随意投放。”钟波回忆,当时他就下定了创业的决心。
当初看似“不靠谱”的想法,现在已经实现了。“不需要屏幕,也没有画框局限。屏幕想要多大,就可以多大,而且去哪里,就能在哪里使用。”钟波举例,天花板可以作屏幕,躺在床上就能看美剧;户外露营时,车窗也可以作屏幕。
目前,极米科技已有30余款产品销往全球各地。去年,更首次在国内投影机市场战胜国外品牌,并以57.5万台的出货量位居中国投影机市场第一。在2019年第一季度,极米科技持续领跑,出货量稳居中国投影市场第一。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100万台。”站在新的起点上,极米科技发展的信心更足。钟波透露,未来他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推出更多极致的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同时继续加强光学方面的研发力度,力争将光学打造成为四川甚至全国的支柱型产业。
这一切,离不开成都市给予的底气。不久前,成都通过出台营商环境“1+10”政策措施,发布全国首份《城市机会清单》,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企业发布“诉求清单”,政府各部门回应“服务清单”,通过双向“清单”,一座遍地都是机会、随时充满机遇的机会之城正在成都加快打造。
传统产业的市场相对固定,企业需要成都市提供的要素资源,无非是土地、资金、财税优惠等等,“但新经济市场是未知的、不成熟的,首先需要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得以落地的市场”。谈及这份全国首发的《城市机会清单》,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产业促进处负责人杨泉表示。
他透露,在2017年新经济委刚成立时,曾召集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开座谈会,当时令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来自参会企业的一条反馈。“企业普遍反映说,土地优惠、财税优惠以及财政补贴之类,他们是需要,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看重的。他们最看重的,是在这里有没有发展机会,有没有市场机会”。
这种思路之下,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应用场景逐渐成为新经济成长爆发的起点,而主动营造各类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成为催生产业爆发的新逻辑。
“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制定精准政策体系,对接企业需求。”杨泉说。具体说,就是三个转变:从“政府配菜”向“企业点菜”转变,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从“个别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


|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
所谓“给机会”,杨泉解释,就是在出现新的应用市场后,一方面政府要以包容的态度管理、服务新生业态,允许新经济企业创新尝试、允许试错纠错;另一方面以整体场景思维整合公共资源要素,主动释放机会、培育新兴产业,为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和接入端口。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城市机会清单对所有在成都的企业都是极大的利好。”钟波注意到,首批《城市机会清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公园城市、创新创业等10个应用场景,共7大类450条供需信息,具体到列出联系人电话这一细节,从生产生活到城市治理的所有环节,为所有人敞开大门。只要企业有需求,即可电话对接。
“这是政府对产业发展给予的一种‘正向激励’。”杨泉说,国家从市场准入逆向逻辑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法无禁止即可为”,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平、提高了效率。但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新经济企业成长不仅需要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更需要成都市引导促进市场主体参与新经济活动。
现在,通过《城市机会清单》这个“新窗口”,他们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政府可以主动释放资源要素,创造市场机会,让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城市发展机遇,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和信心”。


四大要素供给改革
“新经济是新动能的重要支撑,更是新动能的实际承载体。”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意识到,在城市竞争体系中,要想拥有未来话语权,唯有发展新经济,才能让成都成为新领域的“引领者”。而成都发展新经济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在那一年出台。
经过几年实践,成都在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19%;新经济高级人才需求量达9.2万人次,同比增长24%;共245家新经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170.21亿元。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正成为成都推动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所谓“独角兽”企业,是指那些创业时间不长、成长非常迅速、估值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的公司。“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018年一年,成都本地诞生了新潮传媒、医云科技、1919、驹马物流4家“独角兽”标准的企业。此外,经过一年的培育,成都涌现出了67家“准独角兽”企业。其中,壹玖壹玖酒类平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1919)是成都第三家“独角兽”企业,也是国内酒饮零售的第一只“独角兽”。1919以B2B和B2C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线上,以1919吃喝APP为核心,线下,以全国各地近1700家门店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最快“19分钟极速达”的购酒体验,覆盖全国500多个城市。
从成都玉林路的一家卖酒小店,发展成为全国酒饮新零售的巨头,1919的成长,离不开成都创新创业大环境的影响。“为给创新创业提供最直接的要素支撑,我们坚持以配置效率替代规模依赖,推进新经济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杨泉介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大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以及数据要素。
作为成都新经济的领军企业,1919是重点扶持对象。2017年7月份,1919宣布,其旗下成都壹玖壹玖终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获得四川中小企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1.5亿元投资。
四川中小企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是四川省经信委、四川财政厅联合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5.15亿元,专门扶持有潜力的四川中小企业。
为了扶持优秀创业项目,成都在引导社会资本帮助企业发展、制定资本政策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据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钢介绍,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释放资本效能,扶持优质项目,成都积极探索创新科技经费的投入,创新推出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科创保、科创券的“五科联动”金融服务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目前看效果还是明显的”。陈钢说,成都先后设立了14亿元的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基金,50亿元的科技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包括近2亿元科创券,累计服务创新型的企业和团队达到两万多家。
在资本要素的供给方面,成都还制定实施了“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即用2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引导服务种子企业融资,建设100亿元新经济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跟投,服务准独角兽、独角兽企业融资做大,加快构建涵盖企业发展初创、成长、爆发阶段全过程的融资服务体系。目前,在蓉办公的私募机构数已达498家,基金实际管理规模超过2500亿元。
除了资金支持,还有精准帮扶措施,这就是把新经济企业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性资源的“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在关键的2018年,1919与阿里谈判融资阶段,成都市新经济委和高新区成立了专项小组予以协助,这对于公司最终拿到阿里20亿元战略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1919董事长杨凌江说。


打造万亿产业集群
和钟波一样看好成都创业环境的,还有从新加坡归来的何云鹏。2015年,拥有16年芯片研发和多枚芯片量产经验的何云鹏,辞去知名家电企业部门负责人的职位,在成都高新区创立了启英泰伦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人工智能语音芯片研发。
当初吸引何云鹏来到成都的,正是成都良好的生活环境、知名高校培养的大量专业人才,还有成都市对高新技术的大力支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良好基础。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成都就是电子工业方面的重点城市。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与积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如今表现更为突出。2018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达7366亿元。


|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投影,让人在家就拥有电影院内的视听享受。
5月8日,成都出台《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力争培育2家千亿级企业、2家500亿级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这将是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
《意见》显示,成都将以创新引领为核心,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信息网络六大领域,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到2022年打造成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
但成都如何在电子信息领域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确保实现战略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认为,成都发展电子信息化产业,不能只靠硬件,要注重与国内其他城市形成差异化发展。“在继续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还应该在元器件、微系统、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诞生更多原创性的东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也持相同观点,“大家都在做,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他认为,成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集成电路。“成都提出建设全国重要的芯片生产基地,需要提升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打造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才能聚力打造中国‘芯’高地。”
而何云鹏团队目前在做的事情,正是这个万亿产业集群中的“芯”。
走进启英泰伦的工作间,有点像走进皮克斯动画工作室里的《机器人总动员》。除了微波炉,工作台上的电水壶和灯都可以通过语音控制。
“小薇开门。”记者对着一台黑色的智能微波炉说,微波炉的门立刻自动打开了。“小薇”内含10大分类菜单,60道美食菜谱。为了测试小薇的性能,记者在距离微波炉大约10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薇,皮蛋瘦肉粥”。微波炉开始自动运行,并自动调节至该菜单所需的模式,无需选择火候和时间。
微波炉搭载的芯片,就是由启英泰伦研发的全球首款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芯片CI1006。在性能上,CI1006可存储上千条本地命令词条,实现10米左右全方位唤醒,命令识别反应速度可达0.2s,识别率高达98%,拥有中文、英文、方言等多种语言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不用上传云端,安全性更高。
芯片的产业链条长、技术新,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芯片流片失败。何云鹏坦言,人工智能在自主学习实现完全智能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企业,重要的是保持简单专注的初心和信念进行创新。从公司创立至今,他先后带领团队实现了多颗芯片的大规模量产应用,并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今年,是何云鹏从事芯片行业的第19个年头,未来,他和团队将持续地通过技术迭代降低成本、解决大众痛点,不断提高人们体验感和生活质量:“人工智能技术不能束之高阁,不能仅限于庙堂之上,要让它走向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很方便地实现智能化,带给大家切切实实的感受。”


当好“城市猎头”
5月初,电子科技大学校内人头攒动,腾讯、联想、新网银行等在成都的知名企业组团举办招聘会。
高端人才招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痛点,成都创新开展“蓉漂人才荟——走进名城、名校、名院(所)、名企”系列活动,由党委政府搭台,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组织在蓉企事业单位集中赴外招才引智,相互配合、相互助力,打出引才“组合拳”,推动人才“西南飞”。2017年正式启动以来,每年开展各类人才活动超过150场,线下累计超过20万人到场参与,6万多人现场签约,协助企事业单位引进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2019年,“蓉漂人才荟”将全面升级,紧紧围绕“5+5+1”产业需求,以66个产业功能区和“16+1”产业生态圈为组团单位,赴北上广深和全国七大区域揽才,并开通“蓉漂人才荟”线上平台,提供全年度线上岗位对接和人才跟踪服务。


|2019年4月27日,成都举办“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动,“蓉漂高峰荟”、最暖地铁通道——“蓉漂”印象墙、第四届环兴隆湖欢乐跑等版块,干货满满,大咖云集,可以说是一场“蓉漂”人才的盛大嘉年华。
“成都市搭建的各种平台,帮我们解决了人才引进的大难题。”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研发化学中心高级总监刘观赛博士告诉记者,通过市级层面的“蓉漂计划”,以及高新区的“金熊猫计划”,公司成功引进了数十名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端人才,包括外籍专家。
成都先导是一家致力于应用DNA编码化合库技术的新药研发企业。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是当前新药发现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成都先导拥有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与筛选技术,致力于为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扫清技术壁垒,加速研发过程,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成为推动中国原创小分子药物研发的源动力。
成都先导创立于2012年,是国内第一家利用DNA编码化合物库进行新药研发的企业。刘观赛博士于2013年回国,因为技术比较新,公司迫切需要引进大量核心专业技术人才。
据刘观赛博士介绍,成都的引才行动,不但平台多,细节考虑也很到位。“蓉漂计划”着重人才的引进,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来成都创新与就业。成都在人才引进方面大胆尝试,实行“先落户后就业”的人才落户制度,对成都引才、留才提供了很大的福利。


目前,成都先导研发团队规模大概350人,其中博士占到20%,硕士45%,本科35%左右。成都先导自主研发的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国家一类新药HG146,已经进入临床一期。
成都先导看好成都的另一个优势,是成都医药研发产业已经具备集聚效应。“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三年时间就初见规模,配套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刘观赛博士说。
自2017年7月成都推出“人才新政12条”以来,吸引全日制本科以上大学生超过28万,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前三。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引才,呈现出不同的路径。一种是以上海为代表,主要是推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改革来解决束缚人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一种是以深圳为代表,鼓励创新创业,通过以给钱、给物、给房子、给户籍来吸引人才。
相较于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成都不沿边不靠海,区域位置、体制机制、财力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市情的人才工作路径。“全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成都类似的问题,那么这些城市要怎么突围呢?”
成都的做法,就是推行人才工作品牌战略。“我们的工作,和企业的HR差不多。城市就像一个雇主,人才工作者就像‘城市猎头’,为这座城市的发展精准寻觅人才。”阳夷说。
所谓“品牌战略”,阳夷解释,就是塑造人才工作品牌IP概念。“顺应流量经济和自媒体时代发展需求,将成都人才工作高度凝练成‘蓉漂’品牌,以其标签化、时尚化、人文化的形式,快速给人印象,实现‘蓉漂’与成都的第一联想。目前,‘蓉漂’品牌已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五个拳头产品及系列衍生产品,‘蓉漂’IP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时代风尚,也成为成都人才工作响当当的品牌。”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蓉漂”概念也随处可见。公交站、地铁,悬挂着“蓉漂”写下的对这个城市的真实感受,还有展示“蓉漂”工作生活的微电影,“蓉漂”之歌《留在成都》, 以及《蓉漂er:与城市共成长》《喜提人才日,2019“蓉漂”都挺好》等青年人才喜闻乐见的宣传产品。


4月27日举办了成都历史上第二个“蓉漂人才日”活动,这个节日是成都为“蓉漂”人才设立的专属节日,以城市之名向“蓉漂”人才致敬,传递尊贤爱才的城市文化。最暖地铁通道“蓉漂”印象墙、“蓉漂”人物肖像展,覆盖高校、火车站、机场以及重要换乘站点地铁通道,上线“蓉漂”感言1万余条。随机采访结果,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很温暖、很走心、很感动”。“我们把这些东西呈现出来,很多‘蓉漂’都有认同感,‘口碑式’传播成都‘求才、尊才、爱才’的城市形象,让更多青年人才了解成都、关注成都、选择成都。”阳夷说。
引才效果也有目共睹。过去几年,成都迅速聚集海内外优秀人才总量达500多万,并以年均12%的速度递增,其中,入选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2123人、顶尖团队131个,累计吸引新落户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大学生28万多人。通过人才政策,引进了高层次人才659人,顶尖团队64个。
不过,“城市猎头”并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前不久,“蓉漂”人才发展学院在第二个“蓉漂人才日”正式揭牌。“这是一所面向未来的人才发展学院,着力解决人才供给跟不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跨界复合型人才。”阳夷说。“做这件事,不仅是着眼于当下解决企业的需求,满足产业细分领域关键岗位人才职业能力提升需求,填补市场空白,更多还是为这座城市和产业的长远发展积累打造人才蓄水池。”

记者丨张弛
编辑丨崔世海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