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产第一好片,怎么还没人看?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整点电影   2019-6-8 08:36   968   0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往往带着与生俱来的真实感染力。

因为一旦意识到它是非戏剧性的事件,那种现实与荒诞的冲突感就很容易打破银幕,给观众造成难以抽离的震撼。

比如去年刷屏的《我不是药神》;今年爆火的《何以为家》,现实的残酷让我们甚至希望这只是发生在电影里的故事。

昨天上映的《音乐家》更是如此。




冼星海,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漂泊一生,在抗战时期用音乐激励无数有志青年为国斗争。

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但又是真实发生在80年前。

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享誉世界的《黄河大合唱》也是教科书必选曲目。




但他这一生漂泊羁旅的传奇故事,却是鲜为人知的。

1905年,冼星海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家庭,6岁就跟着母亲去新加坡暂住。家境虽穷,但母亲坚持让冼星海上学。

在新加坡的养正学校,老师区健夫意外发现了冼星海的音乐天赋,并把他安排进了学校的军乐队,坚持音乐训练。

虽然当时学音乐又贵又很难维持生计,但母亲咬牙支持冼星海,13岁时想方设法带他来到广州岭南大学学习小提琴。

这中间历经辛苦,还要勤工俭学,好在冼星海学有所成,不光是学校乐队的主力,还被外校邀请去做音乐教员。




接下来,他的漂泊之路正式开始:
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1928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
1934年,正式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班,学习作曲兼指挥
直到30岁才学成回国,回国后他放弃了国家安排的优厚待遇,马上投身卫国战争,创作了大量群众歌曲,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

后来,他又深入革命第一线,带着妻子钱韵玲奔赴延安。

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他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等等激起革命战士斗志的音乐。




仅仅一年半,冼星海又带着任务,奔波到苏联参与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音乐制作。

没想到很快遇上了苏德战争,不仅纪录片停滞,冼星海回国的意愿也因战火无法达成。




被迫羁留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就在这段相当困难的战争时期,他还连续创作了多首乐曲,直到病痛不能支持他继续工作。




1945年初,冼星海被诊断血癌,回天乏术,10月30日在莫斯科一家医院病逝,年仅40岁。

这短暂的一生,冼星海四处奔波,在抗战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遗憾客死他乡。




从今天来讲,他的故事也极为传奇,绝对值得被国人尊重。

然而现实事与愿违,今天的中国已经太少人还记得他,90、00后甚至已经不知道冼星海是谁了。

偏偏在阿拉木图,他仅仅居住了4年的地方,至今有一条街道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当地人民把他视为英雄人物传颂给后代。




最讽刺的莫过于我们的民族英雄,却是别国人民在帮我们尊重和爱戴,这多少让人有些锥心。

更凄凉的是,《音乐家》这部电影因为带上了“主旋律”的标签,从定档开始就被严重低估,甚至很多人直接从观影片单中划掉。

但是据扒叔了解,凡是真正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无一不在电影院热泪盈眶,它不仅让大家回顾了一遍当时的艰难革命,更能重新认识这位用音乐才情救国救民的时代英雄。

特别是正式上映前,《音乐家》分别在西安,广州、武汉进行了路演。当时就被在场的观众评价为:今年最能击中泪点的国产时代片




而且电影在很多细节都做得可圈可点。

首先主演胡军、袁泉就是演技的保障。

这次胡军打破了以往深入人心的硬汉形象,转而饰演一位饱经苦难的音乐家,非但不跳戏,反而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份“硬汉柔情”。

而且饰演这个角色,胡军也是有“私心”的。他出身音乐世家,从小就受到音乐熏陶,影片中小提琴和钢琴的弹奏都是他亲力亲为,也算是弥补了父亲对于胡军未走上音乐之路的遗憾。




袁泉也因为从小离家的个人经历,对于影片中冼星海妻子这个角色长时间对丈夫的思念情绪,能够有非常准确地把控。




其次,影片中除了抗战激情,更多的还是着力在这个不凡人物身上,平凡又真挚的情感。

他热爱自己的国家,时刻挂念女儿,远走他乡后对妻子的遥望思念,以及他发自内心对音乐的挚爱,这每一份感情都击中了观众内心。

这样看来,还因为“主旋律”的一个标签就对这部作品全盘否定,那实在有失公允,且十分可惜。

主旋律也有好片,而且我们的电影人也在往这方面积极努力。《战狼》、《红海行动》都是非常鲜活的例子。

再说,爱国有什么难以启齿呢?

前几天,当我们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主持人一字一顿地说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时候,那股沸腾的热血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




而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这份大国气魄,正是源于冼星海那一代人的步步积累。

更何况,《黄河大合唱》等音乐对无数中国人的激励,岂止是用言语能表述清楚的。

到今天,这首歌已诞生了80年,我们一直被它滋养,却从未有过感谢。

已经有太多人在电影院哭的不可自持,甚至有人在观影结束后,自发地唱起了《黄河大合唱》,那个场面光是想想就非常感动。

所以,扒叔也希望让更多人能够注意到这部电影,尽管目前的排片又实在少得可怜。

很多电影院一天只排了一场,还是不利于观影的时间段。






比起遗憾于太多观众可能会与因此这部好片失之交臂,更可惜的是浪费了这一众演员和一整个剧组的辛苦付出。

能拍出这部片并不容易。

辗转中哈俄三地拍摄,前后历时五年两万人共同参与。

光是复原当年的场景,就非常困难了。




比如,集结二战苏联坦克部队,装甲部队一个对故事情节推动很关键的火车站,现在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时间、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尽可能的还原当时的场景。

包括苦心制作的特效现场,非常真实的大片既视感。






就连有一场冼星海的院子后有一条隐约经过的火车线,都被导演刻画出来了,这对于冼星海的人物性格塑造是极为丰满的。

▼注意看,你能发现火车线在哪吗?



而影片中在阿拉木图收留了冼星海的卡丽娅人物原型,也在拍摄过程中见到了胡军。




她忍不住泪流满面,还说着“冼星海爸爸回来了”。

当年冼星海流落阿拉木图就是卡丽娅一家收留了他,他也把对亲生女儿冼妮娜的思念寄托在了卡丽娅身上,这份感情不亚于亲生父女。

所以时隔多年再次回忆,卡丽娅仍然十分动情。




今天,这部谱写了在巨大时代背景下,一个英雄人物的诞生与传奇的故事终于上映了。

难道他还不值得更多排片吗?

甚至这应该是中国观众最不该错过的电影。

更动人的是,就在前几天北京的首映发布会上,冼妮娜与卡丽娅时隔20年终于重逢了。



因为爸爸冼星海,这对姐妹的感情早已超越血缘。她们的关系延续到了今天。

在观影后她们也哭了,通过电影她们都对爸爸冼星海的人生有了更多认识。

一部好的国产片难等,也更不该被辜负。

冼星海的《音乐家》传奇故事已经上映,还有太多感动和宝藏,扒叔希望大家能在观影中慢慢体会。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0
帖子:4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