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龙虾简史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地球知识局   2019-6-8 07:59   2580   0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小龙虾奇幻漂流


作者:一只小龙虾
校稿:猫斯图 / 编辑:酸奶泡


周五晚上8点钟,是周玲最喜欢的时刻。告别一周的繁忙,那种即将迎来周末、可以肆无忌惮吃喝熬夜的感觉,让她万分惬意。5月,热风席卷了中国北部地区,感受着37度高温的炙烤,周玲觉得,是适合和它相聚的时候了。


她打开手机,查看昨晚下的订单,显示正在配送中,她顺势往冰箱里塞了好几罐啤酒。看着屏幕上红彤彤的小身躯,周玲想,这么美好的夏夜,真的久违了。






漂流


1930年的南京城刚刚迎来黄金时代,夹杂着战争后的狼藉,城内的一切都百废待兴。作为重要的经济枢纽,位于南京下关南岸的中山码头,完全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南京国民大会堂
(图片来自wikipedia@amphylite)



这一天,一只从日本远道而来的红色鳌虾漂洋过海抵达了南京城的港口,终于登上了这个民国时期的特大城市。虽然只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类脚丫,但它还是挥舞着两只强有力的钳子,仿佛在向这座城市宣誓自己的主权。


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想到,最初的这一次“意外着陆”,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带来一个全然不同的时代。


初到南京的红螯虾犹如这个城市的隐形者,在南京郊外的水潭里,它默默的漂流着。百里外的南京市中心在飞速发展,人口规模迅速激增至100万以上,成为中国六大城市之一,但很快又陨落。两者犹如两条毫无关系的平行线,似乎没有机会产生交集。


1960年,隐姓埋名数十载的红螯虾拥有了朗朗上口的新姓名——小龙虾。这一次它不仅仅是郊外的一处风景,更是南京人民餐桌上的一道“风景”,之所以叫风景,还多亏了它中看不中用的品质。


当时还叫南京农学院的南京农业大学刚刚升为全国重点大学,由农业部和江苏省双重领导。钱森就是当时一位南京农学院的学生,种植研究果树就是他最大的爱好。


60年代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学生温饱都成难题,农村的学生更甚,南京农学院还好一些,有自己的农场、蔬菜基地、畜牧场。驰名长三角的南农烧鸡那个时候连影子都还没有,学生们的任务是在野外找能吃的东西。大部分同学连小龙虾的名字都没听过。


作为一个农业爱好者,钱森发现了小龙虾。但他发现这种生物的可食部分仅占身体的20%,渺小如它根本解决不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不由地摇了摇头。就这样,很长时间一段内,小龙虾还是无人问津。实在饿的不行了,人们也会吃,烹饪方法非常简单,用盐水煮一下。食之太腥,弃之可惜。


又过了三十年,1993年,对医理略有研究的安徽人许建忠,开始对中医学里的药食同源来了兴趣。在当地摆地摊卖调料的他,已经开始把很多中药材掺进了调料里。可惜当地人不太识货,生意不佳。无奈之下,许建忠决定搬家到盱眙县,正式开一家“老许调料店”。





那时,地处淮阴地区的小县城盱眙,水产富饶,夜晚甚是美妙,大排档里人来人往,食客众多。


红赤如丹,形若火龙,还有一对钳子,从长相看小龙虾的确是盱眙夜市里最靓的仔。但由于当时人们烹饪不当,小龙虾身上泛着淡淡的腥味儿,难以下咽。所以,即便当时漂流至盱眙的小龙虾学会了疯狂繁殖,满湖满沟尽是,在夜市里却依旧无人问津。


许建忠可能是这种生物命里的伯乐,觉得小龙虾大有前途的他,花了1块2毛钱拎了两斤小龙虾,开火,进锅,把家里有的调理都拿来试了试。当第十三味调料进锅的时候,淡淡的清香伴着浓烈的后味儿袭来,许建忠意识到,成了。


很快,这种香料被推荐到各大饭馆里,食客们一时间懵了,小龙虾还可以这么吃?从此以后,江湖上开始流传着十三香小龙虾的传说。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许建忠想象不到后来的场景,这次不甘心的调料创新,可以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掀起一场席卷中国各大城市的小龙虾潮。曾经藏匿于池塘边、芦苇荡间的红色小龙虾,终究能走过繁华的金陵大街、走过江淮县城市井的夜市、走进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如秦淮河边千年传唱的那几只王谢堂前燕一样。




成名


2000年10月的一天,湖北潜江的农民刘主权面对不得已接手的150亩低洼田有些郁闷。这里只能种一季水稻,涨水时还会被淹,实在是人见人嫌的地,要是没点副业,都不值当打理。思来想去,他决定在田里养殖小龙虾。


家里人觉得刘主权疯了,居然去养当时没什么出息的小龙虾。但湖北九头鸟大汉的倔脾气一般人拦是拦不住的,挺值钱的300元就这样出去了,换了300公斤龙虾。


事实证明他是明智的。第二年春节,满怀期待的刘主权在田里捞出了1500公斤的小龙虾,卖出了5000多块钱。但由于不懂养殖技术,等5月再来捞的时候,一只小龙虾也没捞出来。


求教之后,刘主权才明白,小龙虾怕热,等天气一热就钻进泥土里避暑。这样一来,整个田里又空出来了,刘主权一拍板,趁着小龙虾避暑,又在田里种上了水稻。就这样,一个全新的模式——“虾稻共生”诞生了,在这个模式下,被人们瞧不上眼的低洼田,每亩净收入竟然高达3000元,一时间从最初的废地成了农民手中的聚宝盆。


稻田养的虾



刘主权没有想到自己成了一个凭借一己之力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的男人。


多年以后,小龙虾成了湖北潜江的支柱产业,中国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称,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量达到了112.97万吨,湖北潜江年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三。连小龙虾学院都建起来了。


同样作为潜江人,肖利君依然记得12岁那年的夏天,他和小伙伴一同去田里捉虾,把青蛙剥了皮吊在绳子上,小龙虾就会一钳子夹上来,一钓就是一小桶。拿回家让妈妈炒了吃,那味道已经成为肖利君心中永恒的记忆。那是夹杂着童年的纯真12岁少年独有的无畏气息。


2003年,成年后的肖利君随着工作变动搬到了上海。在那条街上,他再一次邂逅了自己那外壳红红的老朋友。这一次肖利君身边坐满了其他人,每个人都对这位铁甲将军充满了热情,伸出手,抓住了那对红彤彤的钳子。


那几年上海的夜宵摊头越来越多。每天下午五点开始,寿宁路餐饮一条街上就会陆陆续续有食客到访,一直到凌晨三点。街上座无虚席,辉煌时有千人吃虾的盛景,无疑是整条街上最嗲的美味。


寿宁路小龙虾一条街不仅在上海本地“如雷贯耳”,就连外地来的食客,都会慕名而来,排队等位到深夜。这些红红的小动物,身价也已从最初的几元一斤,一路飙升至了几十元。


潮流总是一个循环,小龙虾也回到了它们祖先登陆的地方——南京。时隔70年,南京城依旧风韵犹存,只是街道上的人们已经换了。那些穿着时髦的潘西,看着归来的小龙虾只感到陌生和新奇,然后发自内心地爱上了它。


南京夜市一瞥
(图片来自YouTube)



从此以后,小龙虾开始逐步成为年轻人间流传的新式夜宵文化。热河路上还是没有人谈恋爱,但是穿过挹江门的32路上挤满了去中山北路吃秋林龙虾的情侣,连惠民桥水产市场都热闹起来了。从数量、口味再到烹饪形式,南京人都创下了多个小龙虾纪录。


从未能活着走出金陵城的鸭子,如今找到了一个同命相怜的新朋友。




兴衰


2014年,看完《搭车去柏林》,杨林揣着兜里仅剩的5000块钱去云南浪了一个月,白天搭车晚上住青旅,心心念念想要开个客栈。当然,希望还是落空了,不甘心的他回到南京城里决定开个稳妥的饭店。看看每况愈下的餐饮业和逆势而涨的龙虾业,杨林想,开个麻辣小龙虾店。


这一年,用跟亲戚朋友借的钱,杨家小龙虾开张了。那是烈日灼人的六月,夜晚的杨家小龙虾店门外,停了十几辆车,十几个彪形大汉走了进来。这阵仗引得不少人侧目,他们嬉笑交谈着,不一会儿就围坐成一桌。


这些是杨林的球友,十几个大男人在一起的共同爱好不多,篮球是一个,小龙虾也算一个。每周五的晚上,他们都会相约在杨林的店里,聊一聊这一周的趣闻,吃上几十斤龙虾,享受小龙虾的麻辣滋味在十指间攒动的感觉。


龙虾即正义



其余的客人们也喜欢在晚上来吃,一吃就吃到夜里。杨林发现来这儿的人特别容易增进感情,只要套上了一次性手套,剥开第一支虾壳,很快手边就会堆起虾壳山,而阻断人们情感的手机,则统统被晾在一边。


曹冉走进店里的那天,穿了一条红色的长裙,和炒熟了小龙虾很搭。在后厨忙活的杨林,透过上菜的档口看见了这张笑靥如花的脸,一时间怔住了。那天吃到半夜,准备离开的曹冉迎头就赶上了倾盆大雨,一回身就撞见了追出来送伞的杨林。两个人看着对方,没由来地笑了。


一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杨林的生意非常好。赚了钱,又遇见了心爱的姑娘,杨林觉得自己撞上了大运。他做了一个新的决定,在南京开一家更大的小龙虾店。等到生意规模起来的时候,就是和曹冉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惜的是,意外和惊喜,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先来是哪一个。


2007年,全国小龙虾的产量只有26万。等到2016年,产量已经到了百万吨,总产值则超过1500亿,小龙虾市场迎来了大爆发。


因为看到了广大人民的喜好需求,全国各地都加入了小龙虾养殖大军中,但交易量上去了,品质却下滑了。有那么好几次,杨林发现供货商送来的小龙虾,死亡率很高,为此杨林不得不请专人盯着。


更难过的事情在后面,大规模增长引发的供货能力不足是其次,水涨船高的进货价才是让杨林真正感到闹心的地方。2017年夏天,小龙虾的疯狂涨价开始了。进货价一度飙升至60元,为了收回成本,售卖价更是高的离谱,有那么一段时间,小龙虾竟然成为了年轻人的奢侈品,很久才敢吃上一次。


看着接连亏损的店面,杨林再一次陷入了三年前出发去云南前的状态。曹冉也已经离开了南京这座城市,去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火锅的成都。走的时候她给杨林留下了一句王家卫式的告别台词,“其实了解一个人并不代表什么,人是会变的,今天她喜欢小龙虾,明天她就可以喜欢别的”。


杨林删掉了那条信息,他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改变一下了。 那时杨林已经有所耳闻,不少同行在和大平台合作。互联网所带来的能力,远超一家传统线下店老板的想象。他给一位关系不错的同行发了条信息求助,过了很久,对面才回了一条消息:“不如你去查查聚划算,我们几次合作效果都不错”。


聚划算入口



“聚划算?怎么讲?”


“你先查一下之前几个案例吧”。


这一晚,杨林坐在客厅的书桌前,他打开电脑在搜索栏中输入了聚划算三个字。


页面出现的,是一个叫卖空的IP,之前同样做过电动牙刷、节日玫瑰、云南沃柑这些产品。


“卖空原产地?不是吹牛吧”,杨林想,小龙虾也行?


他掐灭了手中的烟,试试吧,反正没有比现在更糟糕的情况了。


聚划算主页面





明星


网红和明星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职业生命周期短,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而后者,只要经营得当可以拥有远超前者数十倍久的职业生涯。


小龙虾曾经是餐饮江湖中当之无愧的网红,红极一时之后却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只有真正步入产业化健康经营,小龙虾才能成为真正的明星。


刘冰婷是江西九江人,大学是在南京这样的准一线城市上的,毕业之后却还是遵从家里的安排,从南京返回了九江老家,成为大城市人口中的小镇青年。离开南京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最让刘冰婷难忘的,是南京夜市里的小龙虾,那醒目的红色身影,那停留在唇齿间的麻辣滋味,让她甚是挠心。


2019年,各类主打龙虾品类的的餐饮店开始席卷九江,小龙虾爬上了九江人的餐桌。这让刘冰婷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她可以在家门口便利的吃上小龙虾,担忧的是,作为各大业态不算发达的城市,九江的小龙虾质量能否保证?


还没来得及去店里尝试,刘冰婷就在抖音上解决了自己的烦恼。


每天晚上七点半,吃过晚饭的刘冰婷都会刷上一个小时抖音,看着那些爆笑的场面,享受一个小时的清闲时光。这一晚,她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自己关注许久的综艺达人杨迪,推荐了自家的小龙虾品牌红小厨,在淘宝上有官方店。因为正值聚划算活动期,净虾每斤才折合24.9元,既符合自己的心理价格预期,又有品质保证。刘冰婷第一时间下单了,付款完毕后,这一晚刘冰婷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自己徜徉在小龙虾的虾海中,吃不尽的小龙虾品类,让她在梦里都笑出了声。


至少在刘冰婷看来,吃上一顿美味的小龙虾,是小镇生活中颇具仪式感的一件事情,更让她开心的是,这花不掉多少钱,不至于太心疼。


当然,刘冰婷只是诸多小镇青年中的一个缩影。根据阿里大数据显示,小龙虾类目中,四线以下市场消费占比高达40%,其中8090后占据了60%,00后消费者占到了20%。在龙虾馆子比较少的四五六线城市,聚划算卖空是他们能买到价格合适且质量过硬的小龙虾的最佳选择。


当然,选择变多的人不止是刘冰婷,即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们可以选择的小龙虾制品也越来越多了。


位于北京CBD地区的媒体行业从业者张颖,趁着北京遭遇37度高度袭击,在聚划算卖空下单了一笔冰镇白兰地熟醉麻辣虾,既可以尝尽小龙虾的鲜香,还可以品味白兰地的清甜。比起从前单纯的麻辣小龙虾,张颖觉得自己吃出了小资的情调。


还在等啥
点开聚划算搜索吧



或许,这种某种意义上的平衡,还要仰仗聚划算,给了小龙虾行业更多可能。不少商家从比拼麻辣小龙虾的痛苦价格战中挣脱,不仅价格开始合理,也开始潜心研制更多创新产品类型。新的小龙虾制品开始在监利等产品诞生,虾尾、虾球以及小龙虾泡面、泡饭等,通过新的工艺演绎,不断丰富人们的小龙虾消费。


今年5月,杨林第一次参与了聚划算卖空湖北小龙虾活动,从原来餐饮店的线下店加外卖模式生意,转变为在线上店售卖半成品,产地直供原材料,产品可以销向全国,直接解决了杨林的困扰,看着网络上那些消费者的留言,杨林又找回了久违的成就感。


晚上8点30分,周玲家的门铃响了,她飞奔着跑过去打开门,门外一张陌生中带有一丝熟悉的笑脸,递上一个快递盒。她赶忙说了句谢谢,抱着快递盒飞也似地钻进了厨房,打开微波炉时,客厅电视机刚好在播新电视剧的片头曲。


2分钟后,抱着小龙虾和冰镇啤酒,周玲窝在沙发上深深的舒了口气,这个夜晚,真是太美好了。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wikipedia@Duloup




END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17
帖子:14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