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做“减法”,我们会留住什么?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WeLens   2019-6-7 13:44   1185   0




身边的“减负”青年越来越多了:
比起满柜的花俏衣裳,他们更喜欢一件基本款白T;
扔掉有18个抽屉的大柜子,换上件耐得住时间的优雅家具;
在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中,寻找着“最懂我”的那一件……

他们渴望抛开一切不必要的负担,换上“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的心情。



Tina Sosna

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开始用它来衡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了。




less is more,就像是当代青年必经的进阶心路,量身定制的“生活圣经”,

而这个说法居然是在将近100年前就被提出来了

它的提出者密斯·凡·德罗,正是著名的艺术及建筑学校——包豪斯(Bauhaus)的第三任校长,



密斯·凡·德罗

less is more这三个简单的词汇,说出了100年前包豪斯想要通过培养新一代设计师及设计理念,为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改变。



包豪斯的学生们


包豪斯100周年纪念海报。
从中可以看到包豪斯对当代设计方方面面的影响

今年恰好是包豪斯学校诞生100周年

虽然这所学校在动荡岁月中只存在了短短14年时间,但它重写了现代设计语言,并在今天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看看当代设计师们是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向less is more致敬的吧!






雅各布·延森:“形追随用”
form follows function

在包豪斯学校诞生的1919年之前,“设计”是为权贵阶层服务的,
那种“设计”主要不是为使用,而是要用纷繁复杂的装饰体现出使用者不一般的身份,

包豪斯的创办者们一开始就提出了“物品本质”的说法:
“一样东西必须完美地为其用途服务,设计就是为了满足功能。”



包豪斯的经典设计

包豪斯的日常用品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古怪,
这是因为它们遵守了“形追随用”的原则:
物品的造型不再取决于传统,而由其功用和材质共同决定。




而到了20世纪后半叶,
“装修师傅的儿子”——丹麦设计大师雅各布·延森将这点探索到了极致,
有人说:延森的设计只用到了一根线,但从这根线里,你就能一眼识别出他的产品。




原本隐藏的部件被暴露出来,不断将新材料尝试到极致,无数次的磨合尝试…
这位13岁就辍学的设计师觉得:与其读许多书,不如去仔细观察一只沙滩上的贝壳线条。





延森总结自己的风格为“与众不同但又毫不奇怪”,
人们常说他的东西适合出现在科幻电影里,
但其实它们畅销又耐磨,陪伴许多人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



延森工作室

在他这里,“少”,在于一针见血洞察物的本质,造型越精准,物品耐人寻味的快感就越来越“多”。






时尚:“简单但有力”
simple but powerful

包豪斯学校以培养建筑师见长,包括它的两任校长——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在内,这里走出了许多今天仍让人频频“打卡”的建筑大师。

而少有人知的是,服装作为“穿在身上的建筑”,也是当时一小撮包豪斯学生的热忱所在。



经典的“包豪斯裙”



左图为包豪斯学生设计的舞台戏服,
David Bowie经典的ziggy stardust灵感就来自于此

去除多余的装饰,注重几何线条的运用,
让衣服看起来“简单却有力”——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时尚设计师们痴迷的字眼吗?

保罗·史密斯就曾说:“我曾一遍遍地去看包豪斯建筑师们的作品。



圣罗兰的“蒙德里安裙”是向包豪斯风格的经典致敬



celine手袋classic box & clasp是less is more设计的典范



Margaret Howell的结构和Paul smith的色彩灵感都来自包豪斯



连沙宣经典的“波波头”都受到了包豪斯影响

“少”,在时尚中凝化为一根最简单的线条,
然而却没有哪根线,如此“多”地冲击着人们对审美的理解。






Ikea:“一个新的家”
a new home

宜家的产品图册据说是世界上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印刷读物,
但少有人知的是,1929年包豪斯就推出过自己的产品销售目录,可谓宜家产品册的鼻祖。



包豪斯当时最受大众欢迎的产品就是各种新型壁纸,
学校还有专门的壁纸图册供客户选择

作为less is more的提出者,密斯·凡·德罗把这个原则不断用在了建筑设计——尤其是家庭住宅的设计之中。
他认为,适合现代人的家宅应该是“小巧而高效”的,“优雅并非一定来自丰富之中”。



密斯设计的住宅


密斯设计的椅子

宜家最受欢迎的那些家具,也是这种哲学的践行者。





宜家经典的“叶片桌”和“钢管椅”,
从中也能窥到包豪斯的影响

基础款设计,追求像简单的白T一样好用,
但其丰富的延展性并没有因此被限制:你可以将一件家具随意塞入合适的空间之中,让它在家中扮演你想让它扮演的角色。



除了设计,从材料和设计的结合,到简洁的平板式包装,都深得less is more的精髓,让原本复杂、繁重的家装过程,变得简化、轻盈、无负担。

而实现“能够量产的大众化设计”,正是包豪斯短暂的14年岁月未能完成的梦想之一。
在这里,正是复杂流程的化繁为“少”,创造出了能触及最“多”人的愉悦体验。





从雅各布·延森的日常用品,Celine的包袋,再到宜家家具,当less is more被转变成为当代设计语言,设计师们都在想方设法创造出一种“毫无负担”的体验。

当“物”不再喧宾夺主,静默地为生活提供支持,“人”才能拥有更多自由和可能性。

反观当下的生活,如果说有哪件物品最大程度地填满着生活的时秒,当属智能手机。
“既然手机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我们一直思考的是这个产品怎么样给用户提供幸福感,而不是给你带来负担。”
一加手机的创始人刘作虎说。
他本人也一直欣赏包豪斯风格。




“无负担的设计”,这是一加从很早就提出、并在打造产品层面追求的终极目标。
正如刘作虎所说:“产品是与人产生关联的事物,优秀的工业设计也应该带给人无负担、轻松自在的感受。在视觉上没有多余浮夸的设计,在功能上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不是过多地‘炫技’来增加用户负担。”




这样的“无负担”,流露在产品设计的诸多细节之中:

首先是环绕机身的曲线设计。
高迪说曲线是属于上帝的,一加7 Pro 是一加在手机上对曲线的一次致敬。
从四曲面屏幕到手机背部的流光弧面造型,刘作虎对曲线的讲究,是通过光影效果是否完美判断的。为此,工程师在调整手机中框和背部弧度时,每两度就要做一个模型,一个个尝试,最终找到那条完美的弧线。

7 Pro集成了先进的技术和性能,但通过四曲面设计,依然是一台视觉上和握感上很纤薄的手机,这是工业设计的黄金定律,也是曲线的魔力。一加希望 7 Pro 成为手掌的一部分,即便长时间握持也依旧舒适,这才是贴身之物该有的样子。
正如 less is more的精髓:“形式服务于功能”。

但请不要以为,视觉设计就是设计的全部。
触觉设计,这种看不见的美,也是一加ID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加在行业内第一个提出“手感”的重要性,每一代产品的手感都经历了反复打磨。
除了弧度,手感和后盖处理工艺也密切相关。 就此,一加引入了独特的AG玻璃工艺:用整整一年的时间调整玻璃表面的雾度和细腻度,让手机后盖在朦胧中保留了玻璃的通透和深遂感,实现“丝滑”的感受。


[iframe]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u0871d70y7q[/iframe]

一加的“无负担”哲学也呈现在交互设计中。
一加7 Pro采用了顶级的骁龙855处理器,也是全球第一个推出90Hz 2K+ AMOLED全面屏,和UFS 3.0闪存的手机,结合简洁高效的氢OS系统,可以让手机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确保轻快流畅的无负担使用体验。

据说,7 Pro还新增了一个“禅定模式”:
下拉菜单一键开启后,除了紧急呼叫、接听来电,手机不能进行其他操作。
在很多厂商想着霸占用户时间的当下,一加思考的是“怎么样让用户用起来更幸福,真的回归到家人和朋友。”

一加的无负担设计理念正在受到全球用户的认可。
知名科技媒体 Tech Crunch 评价一加7 Pro“重新定义了高端旗舰”。




“真正好的用户体验,应该是让你感到自由。”刘作虎说。
又有什么比“自由”更值得珍视的东西呢?

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大概就是这样吧:
是自律的,同时是自由的;
是对生活负责的,同时无负担的;
是忙碌的,同时是轻盈的……
恰如迪伦32岁时写的那首《Forever Young》:
愿你双手时时忙碌
愿你步履时时轻盈
每当风向转变
愿你总能守得住、站得稳
愿你时时满心欢喜
愿你歌声传唱不歇
愿你永远年轻
永远年轻,永远年轻
愿你永远年轻......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0
帖子: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