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人,是真会养孩子啊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知乎日报   2019-6-7 09:59   2093   0




题图:全景视觉

学习心理学是否有助于育儿,该如何入门?

知友:胡立(14,000+ 赞同)
比如说我们家会特别尊重熊孩子的自主决策权。

所以,熊孩子左右脚鞋子反穿,晴天穿雨鞋,夏天穿棉鞋,冬天穿凉拖,短裤配棉袄,短袖搭棉裤,等等各种骚操作,我们都随他去了。



长袖 + 短裤 + 棉鞋

因为我们始终坚信生命本能的设计不会让他出多大的差错:

什么时候该穿什么,得他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了,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而不是麻木地执行由我们输入给他的指令。

我们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

我会告诉你正确的、最适宜当下气候环境的穿法是什么,你也有自己决定穿什么的权利和自由。

不过,你要是觉得冷,我可不会脱了自己的衣服给你保暖;

你要是夏天穿棉鞋觉得热,那你就脱了棉鞋自己打赤脚呗!

当然,他这潮流穿搭我们看得下去,大爷大妈们可看不下去 :

有人会好心的提醒;

有人则是在旁边哂笑,一脸「这孩子怕不是个智障吧」的关爱表情。(手动捂脸 )

这也算是从小就生活在非议当中吧,哈哈。

再比如说许多家长一看见水池水坑,就赶紧带着孩子绕道走。

甚至是哄骗恐吓孩子,水池里有这样那样的怪物,玩了水会有这样那样可怕的后果。

其一是担心孩子弄湿弄脏衣服或弄脏房间,给自己找麻烦。

其二是担心孩子玩水会生病感冒。

其三是担心孩子的安全。

可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1、专门给熊孩子买了雨鞋去踩水坑。

2、专门给熊孩子端盆水,拿上各种玩具到门口去玩儿水。

3、只要不是会危及生命安全的水池深度,就随便玩儿。

4、即使是水深的河边,不是不让他去,而是在背后绑根绳子,并且提醒他注意安全。既能够让他去探索安全边界,又不会真的发生安全事故。



一岁多时,无比自在地玩水

就我们这种自由探索边界的教养方式吧,直接导致了熊孩子在两岁到三岁那一年掉进我们小区的水池七次(水深及熊孩子的腰部以下大腿根处)!



掉进水池后,脱掉上衣,自己走回家换衣服。裤子虽然也湿了,但是没让他脱(手动捂脸)

我们这种带娃方式也把一众带娃的老人们吓得够呛。

甚至有老人出于正义感和责任感,对着我破口大骂。估摸着他们是对现在的年轻人带孩子这么心大无比地愤慨吧。

唉,忍了,忍了。

人家也是出于好意,关心孩子,我能肿么办嘛。

不过呢,可能正因为这种频繁掉水池的经验,直接结果是我家熊孩子对安全边界把握得特别好,什么地方可能有危险,他自己门儿清。

根本不用我说,自己就会主动回避掉。带起他来特别地省心。

并且,平衡感也特别地强。

而这些,都是掉水池掉出来的经验呀。

一、从不要求孩子听话。

很多家长都会苦恼于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的问题,但我们家就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

因为啊,我们根本就不要求孩子听话。

熊孩子出生到现在四年半了,至少在我和先生这里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听话」这两个字。

事实上,家长对孩子听话的要求,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掌控欲:

你顺从我的个人意志,我就奖赏你;

你不顺从我的个人意志,我就从品行上否定你!

把「听话」当做判断孩子品行好坏的硬指标,是最高效地管理孩子、让孩子服从的手段,但也是最高效地抹杀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工具。

所以,在我们家除非是紧急情况,可能会使用强制手段。其它时候,绝大多数的分歧,我们都是用沟通来解决。

不过是多花点时间、精力和耐心嘛,但是这样的花费我相信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比付出金钱更有价值。

因为,我希望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一个思想奴隶。

二、从不欺骗糊弄他。

很多时候家长们对孩子使出哄骗的手段,无非是想投其所好或者使其恐惧,以快速达到让孩子顺从自己指令的目的:

不让他玩水,就哄骗他水下有鬼怪。

不让他玩火,就哄骗他晚上要尿床。

不让他吹口哨,就哄骗他晚上小偷会来偷东西。

不让他玩雨伞,就哄骗他玩雨伞了会长不高。

但是,我们在用谎言哄骗孩子的时候,同时也在用谎言构建他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是假的,但孩子不知道,他会信以为真。他的内心里会对这个世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忧。

当他长大了,有一天醒悟过来,也会对这些欺骗感到气愤。

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会发生扭曲,他会像这些谎言一样对客观事物建立错误的因果联系。这才是谎言对孩子最大的危害。

所以,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对他实话实说。

比如说他有段时间天天晚上幼儿园放学回来,故意去衣柜里把衣服翻出来,一会儿换一套,一会儿换一套。

那我就会直接和他讲:

虽然你有自主选择穿什么衣服的自由,但是也请在行驶自己的自由选择权的时候考虑一下他人。

你换这么多衣服,我又要洗又要晾又要收,我很辛苦的。要么这些活儿你全部自己干,要么你就得稍微克制一下。

三、教育过程中善于自我反省。

举个栗子:

前两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熊孩子一个单词教了许多遍还是记不住。




不过呢,吐槽归吐槽。

过后我就会总结反省:

对于一个智力发育正常的孩子,如果一个单词教几十遍都记不住,那就不是学的人的问题,而是教的人的问题了。

很多时候,当我发现熊孩子没有按照我所期望的那么做的时候,我就会自我反省:

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是我对他的期望太高他的能力发展还不到位,还是我的方法出了问题?

总之并不是一味地把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

出了问题都是孩子的错,孩子懒,孩子笨,孩子不认真,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对孩子就太不公平了。

就像是那些吐槽陪孩子写作业心脏病发的家长,其实大多应该做的是自我反省,而不是指责孩子。

四、因材施教。

耶鲁大学曾挑选一群一岁左右的婴儿做过一个心理学试验:

在任务进程受阻的时候,那些更多表现得性情平和的宝宝很快就放弃了继续尝试;

而那些更多表现出愤怒情绪的宝宝却不那么容易放弃,他们坚持尝试任务的次数远远高于性情平和的宝宝。

以此证明,愤怒情绪是有助于人类生存的适应性行为。

可我家熊孩子是一个典型的性情平和的宝宝。

所以他非常地消极悲观,总是轻易地放弃继续尝试,也非常害怕面对失败。

比如说,我们去赶公交,眼前着时间来不及了,我就催他:加油,还有三分钟!

他却一屁股坐下了:呜呜,肯定来不及了!

比如说,玩游戏的时候,他如果觉得自己遇到了困难,或者觉得自己赢不了,他就会中断游戏,因为他内心害怕失败的结果。

正我们因为了解他的个性特点,所以我们就会针对性采取一些手段来让他在继续保持性情平和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勇敢地尝试,不轻言放弃:

1、让他发现,只要不放弃,就有可能成功做到的正向激励。

2、即使坚持努力还是失败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完蛋了,还可以尝试其它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错过了这一趟公交车就寻找另一趟同样可以抵达目的地的公交车。

3、示范给他看,即使失败了,我们仍然会继续尝试,一次又一次地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挑战。

例如有一些益智类或者技巧类的玩具我玩也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借这个机会示范给他看,我是怎么一次又一次不放弃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

现在,我已经经常能听到,他自己玩玩具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嘴里念念有词:我不放弃努力,我会继续坚持尝试的!

五、遇到问题,教孩子应对,而不是回避、失控或撕逼。

近几年,许多诸如批判开玩笑戏弄小孩儿的爽文在网络上爆红。

可能是过去自我在集体主义文化里被压抑捆绑得太久,现在那些被压抑的人们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以为自由就是无所顾忌地释放自我:只要我是正义的一方,我就要以正义的名义撕逼、绝交。

所以,我在知乎上回答示范我如何教孩子应对朋友对孩子的玩笑和戏弄的时候,下面一大片评论批评我:

不负责任,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孩子,居然结交这样的朋友,居然不和朋友翻脸等等等等。

可事实是,人类几乎所有的玩笑都是针对弱者的,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并且,朋友逗弄孩子,更可能是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互动。虽然他这件事做得不对,也不代表就可以以此否定他的全部。

另外,也没有谁能够拥有完美无缺,一点都不会让自己不舒服的朋友。

所以,我们一直给熊孩子培养的一个理念就是:

挫折、挫败、伤害、心理上的不舒服,这些在现实世界往往都无法完全避免。不主动找罪受,但更重要的是,困难来了,我们要知道如何应对。

作为个人,我们能力有限,无法改变他人,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应对困难的方法。

由此,我们引申到下一个知识点: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

六、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

有一天晚上,熊孩子拎着一袋子玩具去小区草坪上玩。

熊孩子特别开心地拿着玩具到处嘚瑟。结果就被几个大孩子抢玩具,并且最后也没有送回来,随手一丢就走了。

回来的路上,熊爹就骂他:

以后不准再拿着自己的玩具到处嘚瑟!

并且,如果你自己不能保护自己的玩具,那么以后就不要把你的玩具给我带下来!

要说熊爹也是心疼熊孩子,可这样的处理方式其结果是会把孩子隔绝在这个真实世界之外,因为「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是儿童建立友谊、建立社交关系的主要手段。

并且,这句话是在彻底地否定熊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打击。

所以,这样「动不动就我不和你玩了」的消极应对方式不可取。

所以,我赶紧补救:

没关系,以后玩具还是可以带下来玩的。

不过,带下来就要记得保护好它们哟。不然,到时候人家抢你的玩具,或者把玩具丢得到处都是,你心里也不开心啊。

以后再带玩具下来给其他小朋友玩要记得先申明规矩:

这是我的玩具,要玩我的玩具要经过我的允许,不可以抢我的玩具。玩好了请帮我放回这里来,不可以到处乱丢!

还有,你还小,面对那些大哥哥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应对他们,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下一次再碰到这种情况,可以向爸爸妈妈求助哦!

所以,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的区别就是,一种方式会把孩子锁死在一个小圈子里,而另一种方式,则是不断地鼓励孩子向外探寻。

日积月累下来,就会形成天壤之别的差异。

七、不仅仅是知识点,还有逻辑关系分析。

很多家长都知道让孩子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可是很多家长不知道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理清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其实,无数海量的数据存储在脑子里,却不知道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他们之间建立了错误的连接,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知道如何运用。

那么,这些数据都只是冗余信息而已,没多大用处。

而我们在考量一个人的智商时,很重要的一点叫做「抽象思维能力」。

那考察的不是一个人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看这个人能不能用抽象的概念进行逻辑推理演绎。

举个栗子:

有一次,我和熊孩子坐在公交车上,有一架战斗机从头顶上飞过。

公交车开过几个站后,我们还能看到这架战斗机。

熊孩子特别开心地对我说:妈妈妈妈,快看,这架战斗机跟着我们走诶。

可能许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是附和一下了事:是的呢,这架战斗机真的在跟着我们走诶。

孩子一旦得到这样的确认,他就会信以为真。但其实他得到的是错误信息,建立的是错误认知。

所以我对熊孩子的回答是:

这架战斗机只是看起来是在跟着我们走。

事实是恰好它的航向和我们的公交车行驶的方向一致,并且因为它距离我们很远,所以看起来相对位移保持了不变,使我们误以为它在跟着我们走而已。

(当然,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对儿童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低龄段儿童大多处于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要尊重孩子思维能力发育的自然规律,不要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待。)

八、我们做错了也会向他道歉。

我们希望能够用实际行动告诉他 :

不完美的世界里,是不完美的你,不完美的我们,以及他们。

你不是完美的孩子,我们可以理解。

但是,我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也请你能够理解。

而我们作为普通人,人人都可能会犯错,但重要的是不再重蹈覆辙,并且知错能改。

因为,如果我们作为父母如果从始至终都不承认自己有错,这会让孩子产生对父母完美化的期待。

并且,一旦将来他发现我们也犯了许多糊涂,做错了许多事情,他们的认知就会崩溃,无法接受现实,造成认知失调。

而这,也是童年阴影和原生家庭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最后想说,虽然我做到了很多可能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事情,但是我并不确定最终会把他培养成什么样。

或许,更客观地看待世事万物,更稳定的情绪,这个我是比较有信心的。

但是,因为我和先生两个人都是死宅,也都是懒癌晚期患者,并且,我们还长期地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执行一种叫做「顺其自然」的策略。

所以,他可能比常人更懒散,更佛系,这个我也是有预期的。

至于会不会比普通孩子更优秀,这个我是真没把握。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位置。

而他的位置在哪里,一时半会儿我也看不出来。

并且,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其实可以拥有多元化的成功,和多元化的幸福人生。

我们作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他去找到他自己的位置!

不求他超越别人,只希望他能不断地超越自己!



熊孩子和小伙伴儿欢快地玩水







17 岁男生跳桥:看得见的争吵只是骆驼身上最后一根稻草
北京地铁 1 号线乘客独白:谁还不是个有问题的人呢?!
你是有问题的人吗?知乎发布 2019 全新品牌片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过后,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奔驰女车主的录音,捅出了汽车行业巨大的潜规则[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M4MDExNQ==&mid=2832481279&idx=1&sn=83d81b19f73f9781bc6f4d1148ab8959&chksm=8b6522c3bc12abd57f169b2f978dc52b46802ee54e1faf290f5cdbd67cedc573fad0c2523cad&token=795562396&lang=zh_CN&scene=21#wechat_redirect][/url]





知乎 2019 新知青年大会倒计时7 天,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和更多「有问题的人」相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5
帖子: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