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到底有多「麻烦」?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看理想   2019-6-7 09:46   1841   0




今天又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与爱情有关的日子。

在这个连微信红包都被“520”攻陷的日子里,我们想和你重新聊一聊感情这件“小事”,也破除一些无意义的陈词滥调。

前几日,谷雨实验室在文章《北京城老来求伴》中描述了一个“特殊”的相亲角——北京菖蒲河公园。说它特殊,是因为在这里相亲的主角,是几百位中老年人士,不是为了儿女而来,是为了自己。他们精心打扮,常年在此,只为觅得一位伴侣。最高峰时,甚至达到一千多人。

在文章的描述里,你会发现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求伴方式反而变得愈发简单——就是谈条件,大爷开门见山的“我看你长得不错,挺喜欢你的,你看我合适吗?”,女士也单刀直入,“你什么条件?有房吗?有车吗?退休金多少?”

“在一起”这件事,原来也可以简单物化成一场“交易”,所以他们会谈各种物质筹码,但唯独少了谈感情。


当然,他们可能已经过了等待真爱的年纪,也体会过了感情的种种经历,如今更多只是求一点心理满足。

与中老年人士拥挤热闹的相亲场面相对的,是当代年轻人普遍大龄未婚、抵抗相亲的另一面。相比父母长辈,我们更在乎的是幸福指数、灵魂契合度,远多过物质条件的匹配

在少子化极严重的日本,年轻人单身也极多,一位常住日本的B站up主总结其中一个原因是:怕麻烦





“麻烦”是个很精确的词,因为那意味着,有一个人要占用你很多的时间,和你分享很多的物理空间,还要进入你的私人精神领域。如果单身快乐的你,一定会考虑,我愿意吗?我们有共同话题吗?我真的能和这个人一辈子过下去吗?

不断检验他人和拷问自己的结果就是,许多人对爱情感到犹疑、恐惧、不再相信。稍有不满,一段关系很轻易就垮掉。

这份脆弱的背后,有个词叫做“个人主义”

如今无疑已经是一个高度“个人主义”的时代,可是两个人的感情,或者说亲密关系,却因此也成了知识的重灾区。网上泛滥的爱情心理分析、情感鸡汤,例如:感情是需要经营的,要彼此完全理解,对待感情要真挚,如此芸芸,其实都是些陈词滥调和异化知识。

所以今天的这篇文章,要破除的就是这些毫无意义的说法。


讲述 | 李厚辰
来源 | 翻转电台
(文字经编辑整理)

01.
亲密关系的今非昔比

今时今日的亲密关系,即便只是和我们父母那个时代相比,也已经几乎完全不同。唯一相似的部分在于,它仍然始于某种冲动,这点从古至今都一样,但是今天的不同,在于我们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反思。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每个人第一关注的,是一种排除一切其他因素、不受干扰的纯粹自我,不与自身所处的社会、家庭,或任何其他人有直接的关系。

而在过去,没有这么强的个体感、自我意识,感情关系里面有许多其他因素,比如说在一个包办婚姻的社会里,感情就非常明显是属于两个家庭的事。中国传统里,亲缘联系是很紧密的,倘若你的平辈以及你的父辈之间所形成的大家族关系还不错,那么你的小家庭大概也会不错。

今天年轻人反对父母参与到自己的感情之中,其实也正是对过去这种感情属于家庭形态的反对。

但即便感情不属于家庭形态,在一种计划经济生产的制度之下,感情也属于“厂矿共同体”,因为如果我过去是个铁道职工,基本上我的妻子也会是铁道职工,我属于某个国营工厂,我的伴侣也会来自国营工厂的不同车间或者不同部门。

也就是说,我们总是身处于一个大的系统,一个大的共同体之内,在过去,这个共同体对两个人的关系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

可是只有在今天,亲密关系已经与其他因素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它只与你自己有关。虽然有例外情况,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已经是一种纯粹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这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是如此的自然,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有非常独立和重要的私人空间,不管是物理空间,还是心理空间,而且我们也确实比过去更有条件获得这些空间。

之所以叫私人空间,就是因为不与任何人做分享,唯一例外的,就是这种两性亲密关系,你会愿意分享物理意义的私人空间,比如同居,你会愿意分享心理意义的私人空间,比如两个人坦率相对,等等。

也正因为它是唯一的例外,亲密关系对于今天个人主义下的自我,产生了最强的关联。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02.
一个人真的还那么需要另一个人吗?

亲密关系在今天,还重要吗?不仅重要,而且仍然不可或缺。




原因特别简单,对于今天个人主义之下的个体来说,能够拥有自信心和最基础安全感,需要的是对独立自我的认可,这种认可只有两个人能给你,一个人是你自己,另一个人,就是例外地被你接纳、进入你纯粹私人空间的这个人。

所以亲密关系首先就重要在,它是人的自信心和基础安全感的来源,即使你其他方面都特别好,但缺乏这个来源的话,自信心和基础安全感也很难建立起来。



对于这个进入你私人空间的人,荣格提出了两个特别重要的心理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分别代表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心目中的男性形象。

荣格认为,任何性别的人,在他/她的基础人格原型之中,都会有一个与其相对应的异性人格,对应于“外貌”它被称为人的“内貌”。

这个心目中的人格存在对你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获得过一段比较健康的亲密关系,他/她不会活得像他/她真实的自我,他/她的“内貌”会逐渐显现,活得越来越像自己内心异性的形象,未必是个真的形象,也可能是个刻板印象。

我还真的见过一些人,强调自己其实是很理性的人,没有接触过或者没有获得过非常好的亲密关系,他们在这种冲动之下,活得越来越像自己理想中的另一半的样子。

这有什么不好吗?

好多人觉得这个说法有点玄,但其实当你人生经验更多,见过的人多了之后,你会觉得说得真是有道理,尤其是你自己有这样的经历之后,你会相信亲密关系是一个人真正能够与内心的异性人格达成和解或者实现融合的要素,只有在和解或者融合之后,你才能真正生发自信的人格。




所以当人无法实现自信,而实现非自信的时候,这样的人会活得不是特别的平衡,会有很大的问题,这就可能很容易得神经症。

03.
为什么我们比从前更害怕感情的失败?

为什么今天许多人是母胎solo(知识点:指从出生开始一直保持单身,没谈过恋爱),或者以游戏和玩笑的心态谈恋爱、带有保留的心态谈恋爱,为什么害怕一段关系会对自己造成麻烦和冲击?基本上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我们每个人都必然会进入一个制度化社会,接受一个外部规训,这跟个体的自我是根本冲突的,所以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制度压力。

然而具有制度化要素的并不止是企业,社会公共领域、中国家庭也具有很强的制度化要素,甚至手机每一个APP都是一套制度化要素,那你要如何释放这些压力呢?

福柯探索出的一个解决途径是,以药物和性为核心的反抗制度的体验,这跟亲密关系没什么关系。这种抵抗制度的体验式的现代狂欢特别多,比如夜店、酒精等等,都是我们释放日常制度压力的特别重要的场景。




但是它的体验代价也很大,它是真实自我的消弥

虽然一个人确实可能靠狂欢、靠药物和性暂时逃脱了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压力释放,但几乎依靠的是释放一种原始本能的自我,你的真实自我并没有被释放出来,它仍然是被压抑的,这并没有帮你生发自信。

因此既非制度,又有自我参与的方式,在今天制度化社会之中就几乎只剩亲密关系了。

当然现在围绕亲密关系产生的制度也越来越多了,尤其是经济制度,这些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但是多数情境下,亲密关系还是非制度的。

然而,也正是由于它是自我可参与的,所以它的失败会被当作一种根本的失败

现代人总是担心风险和失败,尤其担心的,就是亲密关系中的风险和失败,因为我们在其他任何地方的失败,由于不是我们全副身心参与的,都有借口可谈,运气差、社会环境不好等等,可是亲密关系太具体了,距离太近了,太属于私人生活领域了,一旦失败了,就完全没有借口可讲,你只能怪自己,从根本上否定自我。

如果你不怪自己,你就得去找一个借口了,就是完全地否定对方,很多人会这么做,比如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把对方想得一文不值。

但这样做对自己的伤害特别大,因为按照逻辑,在最开始,是你如此全面地肯定了这个人,你觉得他/她哪都好,但失败的这个时候你又必须说服自己,这个人一无是处,感情的失败完全怪他/她。这就与你原初对他/她的肯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只会带来煎熬和精神压力。

我们这么害怕亲密关系的失败,很大原因就在于此。

04.
关于亲密关系的几种“毒鸡汤”

网上对于亲密关系的说法,充斥着无数的陈词滥调、异化知识,这里简单说三种关键隐喻。

第一个是企业隐喻——感情是需要经营的。

大家听得非常多了,来源很简单,大家都很看重结果,希望不要分开。从谈恋爱的第一天起,这种“会不会分开”的紧张感就一直存在。

现代意识里,我们会认为实现目的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去寻求合理化过程,“经营”婚姻和感情,就是一个合理化过程,就是你需要去做12345点,你需要去避免12345点,当你们发生矛盾的时候的时候,请你们先这样再那样,也就是说,有一套程序化手段和形式框架去处理感情,因为今天人是相信程序的能力。

可是一旦你采用经营的心态、认为感情可以合理化的心态去对待一段感情,感情的重要性就大打折扣了。




另一种我称它是镜像神经元隐喻,认为在亲密关系之中需要换位思考,两个人需要彼此非常了解,最好能够融合成一个人,你中有我中有你,这是亲密关系的至高境界。这个话大家听得也多了。

这种隐喻的来源也非常的简单,亲密关系能够作为个人主义下的唯一例外,当然就要求例外的这个人能像你自己一样,只有真的像你自己一样,他/她才足够好。 所以你们俩需要完全的理解,完全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知道对方要什么。

这有什么害处吗?

当这种实践开始,当你发现,还真是不能完全理解对方、不能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想的时候,你就会用游戏的心态对待,或者就根本放弃了。

这种隐喻就像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夸下的一个海口,为我们自己设计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




第三个是信仰隐喻,这种隐喻形成的“鸡汤”最多了,它把亲密关系变成一个心诚则灵的关系,你的感情要有诚意,你一定要毫无杂念、心无偏私地对待这段感情和对方,只要你能保持这份诚意,你的感情就一定可以好。

对于亲密关系这种很难真正把握的关系,也难免会有人试图采用这种“感应式的方法”去理解。

这种信仰隐喻的危害,就是信仰与迷信的区别。

你在感情中会觉得,只要我心够诚了,这个感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能够圆满。但是,即便对宗教来讲,信仰也从来不是心想事成,心想事成的是迷信。比如基督教信仰,除了心灵救赎之外,你在现实活得好不好,尤其对于现实的功利,信仰是不管的。

感情也是这样,这根本就不是诚意能够带来的,并且你的诚意,也无法抵消你每天去询问“我们的感情好不好”。

05.
感情是一场牢笼里的博弈?

为什么处在一段感情中的人常常会琢磨:我的感情还好不好,我为何非得和他/她在一起?

在过去,这两个问题当然会被人想到,但过去有外部共同体的因素作为维系亲密关系的纽带,人们不会这么强烈地反思自己的生活。

而现在,亲密关系变得更加纯粹,这种外部维系的纽带就弱化了,人们想到这两个问题的频率变得极高,而这种反思又是具有一定破坏力的。

第二个导致亲密关系脆弱的原因是,选择变多了。

北京这个城市有3000多万人,有Tinder、陌陌、探探这样的软件在,选择太多了,要让人只维系在一个选择上,难度真的非常大。

可是在过去,认识一个新人不容易,认识一个单身的人也不容易,工厂里面年轻男女一到适婚年龄就纷纷结婚,虽然过去也会有婚外情的出现,但跟今天唾手可得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

反思多、选择多,再加上前面说过,它的失败会导致对一个人根本性的否定,那么,如此高风险,以及失败如此彻底的情况下,亲密关系的博弈就成了“囚徒困境博弈”

囚徒困境博弈的重要特点是,面对极大的伤害,先脱身的那个人受到的伤害会相对较小。

补充一点,虽然人在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但在面临面临大额/严重损失的时候,其实会倾向于理性,甚至会过度理性,过度高估损失。

囚徒困境博弈加上这种过度理性,人们就会非常敏感地去想如何能够全身而退,所以也就很容易轻言放弃,造成了感情的脆弱。




那么人们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开放关系。 萨特和波伏娃的实践就是一个例子。

开放关系确实在逻辑上完美地解决了囚徒困境博弈的问题。因为多个关系的存在,理论上单一关系对你造成的损伤就没那么大了,另外“我跟他好不好”的这种高度紧张感也在多人关系中被分散了。

所以很多人现在也认为,开放关系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维持亲密关系的解决之道。




06.
开放关系,真的是现代爱情的解决之道吗?

对此我不认可,有两个逻辑。

先说回荣格的逻辑。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之中,能够被识别且认定为心目中的阿尼玛/阿尼姆斯形象的人,只可能有一个。虽然会有不断纯化的过程,比如最开始你以为某个人是,但后来发现他/她的程度还不够。所以多个关系的这种摊薄,对你真正实现与阿尼玛/阿尼姆斯的和解或者融合没什么好处。

另一个更重要的逻辑是,开放关系首先就否定了人需要且可能形成的一对一的关系,但是回到个人主义,亲密关系既然是私人空间唯一例外的关系,当这个例外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时候,它本身的例外属性也就消解掉了,它本身就不是例外了,那么亲密关系对于你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建立,作用也就没那么大了。

在过去那种非个人主义时代,还可以想象家族之中三妻四妾,但如果今天一个人还能有三妻四妾,这个人的心态是非常前现代的。

况且萨特和波伏娃也并没有从开放关系中获益。

所以我们今天的第一课题,就是必须保卫一种真正的关系

因为现在许多年轻人接触感情,是以遮遮掩掩的方式去接触,是带有很多经济、家庭等等的条件为基础的异化的亲密关系。




其实不光感情,生活中的其他一切关系,同事、朋友,几乎都是有异化因素的。可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的关系,不会感知那些真正的愧疚感,真正好的感觉,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就是一个混蛋。

但敢于接受真正的关系之后,如何克服它这么多的脆弱性,非常抱歉,我确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和经验,我也经历了很多的失败,如果谁对这个问题有心得,我也特别希望你能够在评论区分享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或者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作者介绍】

李厚辰:翻转电台的主理人,一个听上去很保守的自然主义者。身体力行的深度接触商业与互联网,因而批判商业与互联网。苦口婆心的劝人反对他们的生活,也反对他们自己。

翻转电台:一个比较严肃的电台,致力于将反思和知识,与人的生活联系到一起。你可以在Podcast,网易云,喜马拉雅等各个平台发现它。*本文转自《来吧,你们最关心的那个问题,亲密关系》一期,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完整内容。


内容编辑:陈皮
监制:猫爷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