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宏观】还原“真实”的消费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王涵论宏观   2019-5-25 05:55   3241   0
内容摘要
Summary
2018年下半年以来,关于消费的讨论不断,一方面随着泡面、榨菜为代表的方便食品热销引发了关于“消费降级”的热议,同时居民杠杆率的攀升也引发了对居民消费透支的猜想,而2019年年初以来,鼓励家电、汽车消费的政策也在研究制定,消费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还原目前“真实”的消费。


消费的重要性上升,但增速放缓:
o     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在放缓;
o     汽车、地产相关消费放缓是重要的拖累。


消费结构有所分化:
o     从消费的大类来看,仍符合传统的“消费升级”模式,尤其是农村消费仍处追赶模式;
o     更微观的消费结构则有所分化,如汽车消费更多从普通轿车转向SUV但品牌轿车内部高端系列销售占比回落。


消费跟踪指标——快递量:
o     网购占比上升,快递量成为消费的较好跟踪指标;
o     快递业务量同比放缓,或指向短期消费难以大幅回升。


未来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o     不利条件:人口、就业等宏观变量短期或难以对消费形成明显的有效拉动;
o     中性条件:居民债务率或并非消费的决定性约束:1)尽管债务率上升,但居民付息压力并未高不可控,且三线城市住户部门相比一二线的债务压力较小;2)目前还未现居民杠杆率上升对消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o        有利条件:潜在的家电、汽车等刺激政策或是消费的额外增量。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超预期,政策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


正文
Evidence&Analysis
消费的重要性上升,但增速放缓


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在放缓。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持续为负,投资增速有所放缓,而同期消费成为拉动GDP的最重要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消费对GDP的拉动持续减弱,2019年1季度仅拉动4.2%。


汽车、地产相关消费放缓是重要的拖累。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占比来看,2018年底数据指向汽车消费、地产相关消费分别占比30%、10%左右。一方面,从汽车市场来看,随着1.6L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在2017年底结束,2018年汽车销售增速明显放缓,自2018年7月以来同比增速持续为负。而从地产市场来看,2018年地产销售面积明显放缓,与地产相关的包括家具、装潢等商品零售销售也有所回落。








消费结构有所分化


从消费的大类来看,仍符合传统的“消费升级”模式。对比历年1季度同期的人均消费支出结构,可以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食品烟酒、衣着消费支出占比趋势回落,相反,医疗保健、居住以及交通通信类的消费支出占比则有所回升。值得注意的是,城乡二元经济本身的差异导致农村居民消费仍处追赶模式,例如旅游数据指向农村人均旅游花费/城镇人均花费的比值已从2010年的低点35%升至2017年的59%。





实际上,更微观的消费结构则有所分化。
1)   汽车:尽管乘用车销售增速自2018年下半年来趋势放缓,但相比轿车来说,相对高端的SUV销售占比则稳中有升,仍有“消费升级”的特点。而从品牌车销售情况来看,包括奔驰、宝马在内的品牌内部,相对高端的系列车型销售占比则趋势回落,反而呈现一定的“降级”特征。
2)   旅游:尽管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五星级饭店收入增速开始慢于四星级、三星级饭店,但2018年下半年开始,其收入增速开始见底回升,而同期三四星级饭店的收入增速有所回落。但从出境目的地来看,2018年,旅游花费相对便宜的新马泰地区旅游人数占比明显上升而德法意占比则明显回落,具有一定的“降级”特点。








消费跟踪指标——快递量


网购占比上升,快递量成为消费的较好跟踪指标。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快速发展(2019年3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累计值约为18.2%),快递业务量同比和消费品零售同比走势较为吻合。数据指向两者自2016年开始均呈现趋势回落的态势。


快递业务量同比放缓,或指向短期消费难以大幅回升。按照地域拆分快递业务量,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占比近80%,该同比自2017年开始趋势回落,尽管中部、西部快递业务量同比有一定加速,但考虑体量关系,难以抵消东部的回落。与此同时,中西部的快递业务量同比也于近期开始回落。因此,整体来看,从快递业务量的角度来看,短期消费也难以大幅回升。








未来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口因素短期或难以对消费形成明显的有效拉动。首先,从年龄结构角度来看,适龄劳动人口由于债务压力等约束导致其带来的消费需求弱于老龄人口在一定财富积累以及良好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养老消费需求、以及婴幼儿对应的育儿需求。目前,中国年龄结构呈“纺锤形”,占比最大的为25-49岁的劳动人口,属于相对消费意愿不强的人口群体。同时,从人口政策来看,尽管2015年10月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人口出生率在2018年仍然明显回落,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胎经济”对消费的拉动效应或不能过分高估。因此,整体来看,人口因素短期或难以对消费形成明显有效拉动。




同时,就业及收入因素或一定程度影响消费意愿的提升。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目标,随着城镇调查失业率在今年2月迅速冲高并维持高位,政府对就业的强调愈发明确。实际上,从农民工数据来看,今年1季度,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同比结束了2017年初以来的趋势下滑转向回升,但农民工收入增速仍处低位。另外,从农村消费收支增速来看,支出累计实际同比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均指向收入增长缓慢一定程度制约消费意愿的提升。



但居民债务率或并非消费的决定性约束。
1)        居民部门负债率有一定增长。在居民部门持续加杠杆提升债务率的背景下,对于居民消费是否透支的讨论愈发激烈。BIS数据指向中国居民部门负债率自2011年后上升,2018年3季度升至51.5%,尽管在同期统计的全球样本中仍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但高于新兴市场38.7%的均值水平。同时,对标中国2017年人均GDP同期的全球各国居民部门负债率,中国也处于前列。因此,整体来看,中国居民部门的负债率已增长至相对较高的水平。



2)   但居民的付息成本压力并未高不可控。一般来说,居民部门加杠杆最主要的来源在于住房贷款的增加,从存量债务来看,中国个人住房贷款对储蓄存款的占比在2012年见底回升后持续回升,2017年底该比值为34%左右。而从分城市的截面数据来看,一二线城市的居民贷存比高于三线城市,指向一二线城市居民的债务压力相对大于三线城市。但从流量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居民的付息成本压力可能并未高不可控。根据BIS常用的测算偿债比率(DSR)=居民还本付息占可支配收入比,对35个样本城市进行估算,整体付息成本占可支配收入比仍在个位数,尤其是针对此前市场讨论的三四线城市可能受到棚改货币化等因素而导致需求提前透支的情况来分区域进行分析,数据也指向三线城市的居民债务压力反而小于一二线城市。



3)   同时,消费贷扩张减速且短期占比企稳。从消费贷角度来看,消费贷规模持续上升,截至2017年底,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储蓄存款的比例接近50%,但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其同比增速自2017年1季度高点趋势回落,同时短期消费贷占比也结束前期快速上升的格局开始有所企稳。


4)   实际上,目前还未现居民杠杆率上升对消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关于居民杠杆率提升是抑制消费还是促进消费一直有一定争议。从分省的居民贷存比和消费增速来看,历史数据指向两者甚至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换句话说,至少目前还未现居民杠杆率上升对消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整体来看,居民债务率或并非短期消费的决定性约束。

潜在的家电、汽车等刺激政策或是消费的额外增量。2019年1月8日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通过央视表示,2019年政府将制定出台鼓励家电消费新政。近期,政策又透露出正在研究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从历史经验来看,刺激政策对对应的消费影响价位显著。在上一轮鼓励家电消费政策的2007年至2013年时期,鼓励政策主要分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三项政策。根据兴证家电组统计的数据,在三项政策叠加期在2009-2013年,中国家电销售受政策利好影响明显,2009年恢复增长,2010年增速达到高峰,2011年开始回落。汽车方面,2015年10月至2017年底的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则明显刺激了同期的汽车消费。另外,从地产链条来看,地产相关受地产行业本身景气影响,尽管这轮宏观层面整体不松,但类似2012年地方对于公积金政策有所放松,此轮部分城市调降了按揭贷款利率。历史数据指向金融条件对地产影响较大,而本轮地产的回暖也更多是受到金融条件改善的影响。因此,潜在的消费刺激政策可能是拉动消费的额外增量。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超预期,政策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



相关报告
20190417
经济阶段性企稳后,该关注什么?——3月经济数据点评


20190314
需关注就业对消费的影响——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190121
投资下行进入第二阶段——12月及2018年经济数据点评
王涵论宏观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
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宏观部分来自证券研究报告:《还原“真实”的消费》
对外发布时间:2019年5月13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报告分析师 :
王涵 执业证书编号:SAC  S0190512020001
卢燕津 执业证书编号:SAC S0190512030001
自媒体信息披露及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A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圳成指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审慎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
帖子:24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