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个案接多了,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感受到一个人大致的命运趋向?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   2018-10-17 22:58   6356   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曾以为自己是风  4级常客 | 2018-10-17 22:58:17 发帖IP地址来自
人的意志具有不确定性。
于是你知道会这样,也知道为什么结果不是那样。

很多事情,意料之中,意外也在意料之中。

但,所有一切我们只有在事实发生之后才能找到原因。
3#
匿名用户   | 2018-10-17 22:58:19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匿名用户   | 2018-10-17 22:58:20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自语者  1级新秀 | 2018-10-17 22:58:21 发帖IP地址来自
人在生活中是有一些选择倾向性的,但是要谈到看透长久的命运,太过了。
6#
Cloak  3级会员 | 2018-10-17 22:58:22 发帖IP地址来自
理论上可以预测到未来一段时间的某些行为,楼主的确通过实践看到这点。但却无法预测命运,因为干扰的东西太多了,即使是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行为,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命运,但也不是想让孩子成为什么人就能成为什么人。人力有时穷嘛。
至于自恋,从楼主行文措辞语气和所做行为分析,没有觉得楼主自恋,也许是楼主自省过分了吧。
至于怎么处理此类行为,各方见仁见智,我觉得放任自流也未尝不可。
7#
妙戈  4级常客 | 2018-10-17 22:58:2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任何事 最怕的是因为见的多了 做得多了 从而从探索事实变成先入为主和盲目推算!
8#
sewang tan  2级吧友 | 2018-10-17 22:58:2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客气的说,心理咨询的本质是目的为赚钱的而职业功能近似共军政委,基督教牧师,一类的角色。

心理咨询师或者业余心理咨询爱好者,在这个没什么门槛的领域,所掌握的大多并不是科学规律和应用技术,而是些致力于自圆其说的陈词滥调,把些实际上属于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的东西结合那种没有实证的形而上教条(某些心理学的神棍教派,谁让心理学这范畴要多杂有多杂呐)混合起来忽悠人。

拿钱还是为养活家,很现实,那些“爱好者”往往追求些优越感,容易幻想这个就能看穿掌握别人命运……

像提主问题这样的,有人“咨询”过那么点人,真把自己当谷歌大数据了嘛?

another 菜场老大妈 can do you job,哈哈
9#
光之泉  3级会员 | 2018-10-17 22:58:26 发帖IP地址来自
曾奇峰《解读命运》
一位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比如,一个人际关系不好的人最开始的时候,也许他只跟部分人关系不好,只有部分人不喜欢他。慢慢地,由于强迫性重复的力量,他会不自觉地制造一些事件,让所有的人不喜欢他。或者换句话说,他会下意识地教会别人都不喜欢他,以便强迫性地重复那些痛苦的体验。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的命运,实际上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强迫性重复。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什么痛苦的或失败的经历,只要他打败了曾经控制了他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或者说命运的力量,那他的未来也会是一部讲述英雄的故事的史诗。而且,这部史诗的结尾,肯定是主人公辉煌的成功,并充满令人心醉的欢乐。
鉴于看到别人的回答被点赞而我的没有,我决定说的更具体一些。
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人是有宿命的,人的福分是被幼年经历限制的,很多成就恐惧的案例就表现于此,但是治愈了之后,这种宿命的约束就会放宽。人本主义的观点则是发展的眼光看人,认为一个人不管过去多糟糕,未来都有很好的成长可能性,绝不能把一个人看死了。
两种流派的理论各有道理,侧重点不一样,开朗来看,当然是人本的观点更有吸引力了。美国的电影也特别喜欢小人物变英雄的体裁。
但是对我而言,则比较折中,要承认自己的福分有限,不要总想着成为下一个马云,同时要不断进步,让自己越变越好。对来访者的态度也是如此。
单一批判什么的时候,就犯了全盘否定的错误了。
⊙▽⊙
可以,每个人俄狄浦斯期的经历决定了TA的福分有多少。但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目标是让来访者未来能变得更好,不要被太狭窄的人生宿命所局限。
关注本人知乎“光之泉”,可在“想想”看到更多内容(万人关注,你不加吗?)
关注公众号“光之泉依恋心理”(yilianxinli),可以收到小礼物
如需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可以加微信“光之泉”(ilufugong)预约


咨询师:光之泉,心理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依恋心理专家,跟随国际依恋心理研究协会主席 Patricia McKinsey Crittenden老师学习依恋心理。
心理治疗:带队开发了“系统治疗”,获得多项荣誉,两年治愈了400余人。


拓展阅读:1、缺爱和抑郁心理系列文章汇总 2、缺爱心理综述
关于治疗:1、研究14年,发现心理健康的秘密,竟是心理循环系统 2、治疗效果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24326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