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总行的角度看营业部,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
在内部培训的时候,和很多客户经理聊过,未来基层网点将如何发展,下面进行一些总结。
商业银行网点目前面临什么问题?
三大问题: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冲击。
市场上的蛋糕不再变大,但是奶油层变厚,马太效应,跑出龙头。
银行关店潮来了?大批网点终止营业!首先是金融脱媒。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金融深化(包括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业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也会导致金融脱媒。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观察这两年上市银行的表现也可以发现,PB甚至有时低于 1,极低的估值,其实还是反应广大投资者对银行盈利的不看好。现在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企业界,都纷纷呼吁敞开直接融资渠道,限制间接融资,而且2016年金融业占我国GDP8.7%,同期美国才8.1%!上市的四大行利润甚至高于1000家上市公司的总和,这么好赚的钱能持续吗?显然是否定的。未来银行业务增长将维持低速,只有存量业务,那么至少新开网点是不可能了。
其次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在2015年10月24日,央行就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注意!央行看似不起眼的这句话意义深远!这次“双降”看点不在“双降”,而在利率彻底市场化。至此,中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全部完成。市场化对应着什么?就是竞争,过去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以前只要扩大网点分布,就对应着多少业务量增长,现在增长网点也没有什么业务增长,因此为了提高利润率,只能降成本了,最直接的降成本方法是什么?控网点啊!
最后也是影响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以前没有支付宝的时代,你要存取款,买理财,办各类业务你都需要去网点,但是现在这些都可以在手机一键解决,包括银行自己也纷纷开设自己手机银行,越来越少的业务需要去网点了。既然网点已经产生不了那么大的价值了,那么是时候淘汰一部分了吧!
大趋势是很多网点需要被淘汰,但是为了不被淘汰,如何转型呢?
加快资产业务转型。由以信贷投放为主向客户综合融资转变,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前提是要加强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做大做优资产业务。坚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并重,明确信贷结构调整原则、方向和路径。在当前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普遍偏大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集中度较高的政府平台类贷款投放,总量适度压缩,强化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农”和医疗、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实现信贷结构优化目标,夯实业务基矗在做大做优信贷业务的前提下,加快发展综合融资。当前实施信贷规模控制,正是加快发展综合融资的好时机。基层行要主动顺应直接融资快速增长、融资渠道多元化的趋势,充分利用银行多牌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优势,加强与集团子公司之间的联动,在做好传统信贷融资以外,大力发展债券承销、理财发行、租赁、信托、国际贸易融资和其他表外融资业务,增强客户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
加快负债业务转型。由以存款为主向客户金融资产总量转变,夯实持续经营基矗要积极巩固存款基础地位。一要齐抓共管,持续推动企业存款稳定增长。国际、房金、个金等部门强化职责,推动各自领域内的客户拓展,做大客户基矗加大产品销售,为客户量身定制综合性资金理财及服务方案。加大投行产品、发债、IPO等直接融资资金吸收力度,发挥承兑等表外业务和票据贴现对保证金存款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持续开展政府机构客户走访活动,保持财政存款稳定增长。跟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涵盖的住建、国土、政府采购等集中管理账户开户,拓宽非税存款来源。抓住社保卡发卡契机,进一步密切与各级人社部门的合作关系,拓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等社保代理项目,努力形成社保存款新的增长点。扩大校园一卡通应用,推进银医合作项目,积极拓展教育、卫生领域客户存款。二要促进储蓄存款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夯实个人客户基础,立足客户拓展存款。抓批量代发业务,努力做大代发客户规模;抓卡介质拓展,依托社保金融IC卡、公积金龙卡等联名卡拓展客户,深入挖掘客户价值;强抓中高端客户的拓展和维护,提高客户保有率和贡献度。加大各类市场拓展力度,扩展资金来源。大力拓展收入分配、建筑、拆迁、教育、证券、个体工商户等重要的资金市场,重点关注付息率较低的代发资金、支付结算资金及CTS资金,提升低成本存款占比。做好各类到期资金维护,提高资金留存率。加强名单制营销和“存款+产品”的组合推荐,尽最大努力将客户和资金留在行内。充分发挥理财产品吸引客户和挽留资金的作用,做好产品衔接,做大客户资金总量。三要加大存款产品创新力度,优化存款产品期限结构,丰富存款产品种类。借鉴同业及外资银行经验,积极研发与利率、汇率、指数挂钩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对存款产品风险、期限、收益的要求,特别是通过存款和理财产品期限的有效衔接,满足重要时点增存稳存的需要。研发工作主要是总行、省分行的事,基层行的主要任务是强化新产品的应用和营销。四要做大做强客户金融资产总量。充分认识存款理财化发展趋势的客观必然性,正确处理客户和存款的关系,转变观念理念,做强客户金融资产服务,稳定客户,巩固存款发展基矗加大保本理财、非保本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等产品销售力度,积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人专属理财服务方案,满足不同档次客户金融服务需求。
加快服务渠道转型。“大服务”体现在服务手段多,渠道灵活。基层行要以非柜面渠道为重点,线上线下协同,提升对战略转型的支撑能力。深化营业网点综合化建设,打造有影响的旗舰店,加大低产低效网点调整;积极研究和探索社区银行网点模式,构建以旗舰网点为标杆、综合化网点为主体、自助银行为补充的多层次、合理化服务渠道。着力推进电子银行交易主渠道战略,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激发调动柜员向客户营销电子银行的积极性,加强客户引导和宣传,提升电子渠道交易能力;加快电子商务领域拓展,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继续加大社保卡营销力度,搭建平台,延伸服务渠道;建立“客户经理+电子渠道”的服务新模式,提升县域及乡镇服务能力;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应对,减轻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存款、客户、中间业务等方面的影响。
加快盈利模式转型。由以利差为主向多渠道盈利转变,实现各项产品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当前要抓住三个着力点,一是提升资产整体收益。处理好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的关系,科学合理安排信贷投向,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打包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带动存款、结算、理财、投行等业务的发展。加强定价管理,加强行业细分和客户选择,探索实施差别化定价机制,努力提高综合收益和回报水平。二是培育中间业务新的增长点。认真梳理弱势产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源倾斜和考核激励,补足短板,加固长板;加强融智型业务创新,加快发展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电子银行、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适度尝试开展同业市场业务,调整票据中心经营模式,探索系列化个人理财产品,打造具有市场引领能力的拳头产品,提升产品渗透力,挖潜增收,提高收益。三是加强成本管控。坚持勤俭办行,厉行节约,禁止铺张浪费。强化全面成本管理意识,健全制度,科学配置财务资源,提升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水平。强化经济资本意识,优化业务结构,控压经济资本占用。
加快客户结构转型。离开客户,银行业务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相当规模的客户群,就不会有牢固的客户基矗基层行要着眼长远,将客户拓展工作常态化,积极构建大客户群。要切实转变营销理念,实现由“营销产品”到“营销客户”的转变。当前要充分用好稀缺的信贷资源,牢牢抓住客户营销的良机,争取更多的结算户尤其是基本户开立;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产品整合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专注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要加强客户的识别,辨证地认识小额无贷户的潜在价值,一个行的无贷户、小客户可能就是另一个行的有贷户、大客户,今天的小客户可能就是明天的大客户,因此要抓大不放校注重客户结构的优化,形成大、中、小型客户相结合的梯度发展格局。要在大幅增加客户数量的基础上,致力提升客户质量,加大对价值回报大、贡献度高的客户拓展、维护力度,巩固一般价值贡献客户,培育有潜力的客户。
杀手锏:零售转型。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们新零售都在兴起,那么金融业是不是可以来一次“新零售金融”创新?零售型龙头招行股价一年翻倍,基本可以看出大家对零售业务的期待,那么银行有广大的网点,能否探索一下好的模式,将线上的产品和线下服务结合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