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财政部《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允许地方债借新还旧?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   2018-10-17 21:55   1791   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xxesdhb  4级常客 | 2018-10-17 21:55:44 发帖IP地址来自
去年说的是去杠杆,而今年2月已经变成结构性去杠杆并且指向是地方政府和国企。
现在允许借新还旧,也就是说目标从地方政府去杠杆变成稳杠杆了。
结合最近轮番债务违约的上市公司和X00强民企、贸易战开打以及突然降准的背景,经济压力比明面上看到的要大不少。
3#
裴飒  2级吧友 | 2018-10-17 21:55:46 发帖IP地址来自
照这架势,这波房价大涨都没能填到坑,真是不敢想这印钞机要开到啥时候了,看来社会主义房价真的是注定要上天了
4#
失去水晶兰的蓝水晶  1级新秀 | 2018-10-17 21:55:47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爷当习惯了,能一下变成孙子嘛?凭本事欠的债,凭什么要防范风险?爱谁害怕谁害怕,我们家里就我一个人在这里还有好多没房产证的房子了,家里其他人该上哪儿上哪儿,船要是稍微倾斜一些,我也走了,什么债不债的,又不是我一个人借的
5#
Boris  4级常客 | 2018-10-17 21:55:48 发帖IP地址来自
当我们周边的房子一幢幢立起来,我们的交通日益变得通畅,城市变得更加繁华的时候,其实中国背后的债务那个坑已经非常深,非常巨大了。
要知道多少发展中国家只走了不到我们一半的路,就让债务危机打断了上升的通道。中国没让西方的索罗斯们握住把柄实在太幸运了。
当然中国这些巨额的地方债务应该公正的说,大部分都投到了我们看到的这些路,城建,绿化中去了,并非全部进了私人的腰包,虽然的确有那么一部分是进了私人的腰包,但是相对而言比例没那么大。我们也的确相信,当我们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并充分发挥其效益后,依靠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百倍的价值,而且事实也证明中国在这么巨量的投入之后,GDP的增长也是飞速的,产业的扩张,技术的进步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进展。债务问题有,但是并不恐怖,因为这些投入是能够最终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的。事实上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都不是短期能收回投资的,所以消化这些债务必定是个马拉松的过程,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在全面完成建设之后,通过发展其它产业繁荣经济,用时间稀释债务是解决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天量债务问题的唯一途径,让我们30年后再来看这个债务问题会是个怎样的局面。
当然这也是工业化过程中必过的槛,相比而言,中国算幸运的。最倒霉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债务危机烂尾,用又没得用,产生不了半点效益,但却背上沉重的债务,欲哭无泪啊!
其实西方这帮发达国家跨过工业化这个门槛后就一直守在债务这个陷阱边,守株待兔的把后面想跟进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个送进发展过程中的债务陷阱里,让他们断了追赶发展的想法,永远落后,永当奴隶。到目前为止,他们干得不赖,基本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当然中国是那个唯一得例外,中国的发展的确是不走寻常路,套路多多少少超越了他们的智商。
====================================
再说点现实得多的经济现象,在有了沪宁高速之后,为了平衡区域经济,又修了一条沿江高速,这两条高速基本平行,而沿江高速走得绕些,所以在沿江高速建成后的很多年里,这基本上是条风景大道,车流量很小,可以飙车。但是这两年里再走这条高速就不一样了,车流量多很多了,已经基本飙不了车了。当然沪宁高速那是考验你的心脏负荷能力了,看你有没有高速密集恐惧症,事实上这个状况出现在中国相对落后地区的每一条高速公路上,从风景大道变成真正经济的承载。
其实这个现象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现状。很多看上去一个阶段浪费的投资其实经过一定的周期,又都变成了优质资产,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确是在重塑经济,但是这种变化需要时间。真正造成这些基础设施过多的瓶颈实际是一国配套的人力资源限制,当所有的人都能挑剔就业的时候,这时候再狂加基础设施是不会有真正的回报的,因为社会没有配套的人力资源投入,那个时候才是基础设施投入的债务陷阱。
6#
吴倩柔  3级会员 | 2018-10-17 21:55:49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好五年的,五年之后又五年,五年只后又五年!都十五年了大哥!
7#
张文瀚  1级新秀 | 2018-10-17 21:55:50 发帖IP地址来自
真的不考虑下移民吗?
8#
bitwa  2级吧友 | 2018-10-17 21:55:5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不是新东西,14-15年就讲过。14年预算法和43号文明确,地方债是限额管理。什么叫限额管理,看看15年225号文有解释,就是控制余额上限,余额到期可以借新还旧,这在国外就叫再融资债券,通行做法。
9#
张三  4级常客 | 2018-10-17 21:55:52 发帖IP地址来自
做投行的有个臭毛病,就是不看好房地产。


感觉是傻钱。


好在收入持续增长,不然都没回头路。
10#
村长  1级新秀 | 2018-10-17 21:55:53 发帖IP地址来自
全世界国家债务问题都一个熊样,看谁先崩盘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24326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