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趁着公司年假的机会给母校写一点感想。
作为1/管院毕业生, 浅谈一点当初为何选择Cran以及个人曾在Cran就读时的体会。
总是潜水,第一次写知乎,写的不好,请见谅。
接下来的内容就按照以下几点分别来谈好了。
专业排名、课程设置&导师水平、学习环境。
每次说到Cran, 被提到最多的一个话题,且没有之一。也是每年想要申请Cran的学弟学妹们问的最多的话题。
克大没有本科,所以QS、卫报这种每年的综合排名就没办法参与。这个劣势可能永远也无法弥补。个人觉得,到了Master的水平,应该更看重专业本身的排名,而非综合排名。
按照目前网上比较盛行的说法,如果单就排名来看,英国大学可以被分为3档:
1. Oxbridge两位自成一档
2. LSE, UCL, IC第二梯队
3. 剩下的大学成为一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其他大学”。
除非你的大学是G5这个级别的,可能会在你今后的简历里加分。当然,也有更为苛刻的说法:实际上只分2个档,牛剑&其他。
回到我们上面的排名话题,在确定同时手握几个的OFFER的条件下,大多数人都会患有一种叫“选择困难综合征”的非疑难却又的确一时难以消除的杂症。可能很多人都奔着好歹有个排名回国以后朋友亲戚和HR好歹听过的目的最后选了一个学校,我身边就有太多太多的例子。每次我报出自己学校的时候,都会短暂的出现一份诡异的宁静。“Well,你学校在哪儿?” 当然,随着近几年学校的品牌和教育影响力在中国教育市场的推广,希望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变的好起来吧。
关于学校排名的问题,我出国前也纠结过,到底是选一个综排高专业排名一般,还是专排高综排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那个时间就开始每天没事儿刷太傻,寄托,CD,豆瓣。我出国那年是2011年,好像还没有知乎。总之就是这几个留学生常逛的地方我都刷了个遍,从大的精选文章介绍,到每条论坛评论,我都会看。一边看一边记录。在想要申几个Target School里,哪些方面是Positive +, 哪些方面是Negative -,最后统计出来开始逐一对比。最后在择校时,觉得Cran 的管理学院下的各专业都比较不错,所以对于综合排名什么的也没有太多担心。
由于在英国读本科期间的假期都会回国找一段实习,也因此接触了不少企业和HR,发现他们更多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学校名气。现在想来也不无道理,毕竟很多企业需要招收的申请人是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可以快速帮助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什么排名多高,学校名气有多大但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
关于学校排名有一点值得注意下,我们所常见的各类英国大学排名中,大多均为一所大学的综合排名,其中涵盖了本科、研究生、学术研究、科研水平、硬件设置建设等各项综合指标等。因此,如果选择一所学校的研究生,而参考的确实综合排名,而没有细致去查看研究生专业的水平和实力,这样的参考标准是极其片面的。如果一个大学因文科专业或工科专业而闻名,但你就读的商科。尽管同属一个大学,这个排名的“光”究竟能分给商科有多少呢?当然,也许有些人选择一所学校就是为了所谓的综排,那这种另当别论。
在知乎出现以前,我记得我们当时更多是在Chase Dream这个论坛每天潜水,看各种商学院学生的评价,在评论区一条条翻。个人觉得,总结和整理毕业学长学姐或在读学生的切身就读体验,相当于Customer Review, 要比一些中介和网站发布的信息更为有说服力。
最终让我做出选择克大Offer的,源自我一个朋友的英国同事,说他有个朋友是这所大学毕业的,现在英国一家非常知名的酒类公司任部门的Director。经朋友帮忙,搭上线后,向我极力推荐了克大,从课程,教学而就业等方面都给出了一些很高的评价。
与此同时,和我的几个在英国读书的同学提起克大,只有一个在其他学校念供应链的同学听说过,据说供应链很好,但是课程压力很大也很难。
在对比过课程详情后,选择了克大。今天来看,这个选择给的确改变了我走出学校后的人生轨迹 。
2. 课程设置&导师水平
因为在英国已经念了几年书,对于一些Foundation或者Research之类的课程深有体会(没有想走Research或者Academic的路线),所以一直在看哪些学校的课程比较偏实际。对于那些结课方式为几千字纯理论研究的,都被我从名单里划去了 。和当时班上其他几个准备继续在英国读研的同学说,所有让写类似论文的都不想再去了。
当初详细对比了克大官网的一些课程,也查看了整个管理学院下的其他专业的设置,从课程的名称来看觉得还是蛮贴实践的,但因为不了解具体详情,就顺带把每门课的任课教师都Google了下。克大老师有个比较明显的特色就是,简历介绍里都会写明曾经在哪些公司任职,负责哪个领域,拥有超过多少年的工作经验等。 虽然不知道具体做的如何,但学校敢这么写,相信应该也不会偏差到哪里去吧。
后来入学才有更多深刻体会,学校的课程多以Business Report为主来结课。记得刚开学时,有次下课去问Prof关于该门课的Assignment需要多少Reference。(由于之前学校的每门课要求低于20个Ref会被降档扣分)。教授很惊讶,说为什么要这么问呢?我要求的是你自己的分析能力,如果有需要提供数据支撑的地方你当然需要放Ref,但究竟有多少Ref这点不是我要看的点。这一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关于师资力量,讲师或教授一直用自身在业内的从业经验和项目经历与知识理论相结合,应该是克大最著名的招牌了吧。我们那一届的很多老师好像已经退休了,不过他们都是在业内有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后才来克大教书的。这一点也是当时克大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
3. 学习环境
克大管理学院的中国同学普遍都比较低调和踏实,都是想要通过克大的历练获得今后职业发展上的迈入更高的平台。而外国同学以Family Business居多。不知道这个“传统”是否有延续。 中国同学在校时候讨论更多的是作业本身和如何在英国找工作。 而不是国内亲戚朋友总以为我们是在“游学”。所以整个管院形成的气氛也比较好,大家在完成自身学业的同事会在平常生活中对就业、职业发展和规划等有更多的探讨。学校的咖啡不要钱,所以就一杯接一杯的续,刷通宵写Report,和外国同学因为观念的差异小组讨论争执不下(当然,现在都是很好的朋友,也依旧会保有联系)。
想在回想起来,难能可贵的放松,恐怕就是假期组团出去旅游。不过这些假期少的可怜,况且假期总是与Assignment打包“出售”的。所以,克大这个有些村的地方还真的适合学习。尤其是班上的外国同学都很拼,90+成绩的人就有好几个。佩服大神们的学习能力。个人觉得正是由于克大的学习氛围很好,没有那么都多夸与松散,因此班上同学的就业情况都比较不错。无论是管培生或校招,或者是留英就业的。都有很多。我个人现在国内一家外资企业做市场部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团队,能得到公司的信任,可以放手去做很多项目。而在项目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候才会突然醒悟,原来这个类似的CASE老师以前讲过。悔恨为什么当初没有再吃的透一点。现在不得已还需要再去从其他地方充电。以前对克大的实践教学体会没有多深,但真正走入工作岗位后,这样的体会才会逐渐深刻起来。
以上是假期间随便整理的一点克兰回忆流水账,希望母校越来越好,有机会还是想回去看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