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哪些互联网行业在由盛转衰?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程毅南   2018-10-13 14:48   19243   18
之前的 10 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 10 年,发展出了很多基于互联网的新服务、新行业,「互联网+」的概念也使一些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升级,但同时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泡沫。在 2016 年年底这个时间点上,回顾这一年的变化,哪些互联网行业或者说商业模式在由盛转衰?

其他行业呢?相关问题:2016 年哪些行业在由盛转衰?

本题已收录知乎圆桌   2016 年度盘点,欢迎大家一起回首这一年让人印象深刻的热门事件和人物,聊聊所处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迁,也一同分享自己的变化与成长。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王子君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8:48 发帖IP地址来自
“移动互联网已经结束了。”

鹏哥喝了一口咖啡,眉头紧锁。

“移动互联网剩下来的就是巨头的收割和概率的游戏,我们基本没啥机会了。”

“应该还是有些信息效率的事情可以做吧?例如医疗?”我不甘心,试探性地问。

“我们这票互联网人,当年都是在等车”,鹏哥似乎没有听到我说的话,“有的人跳上了搜狐有的人跳上了百度,我还算幸运跳上了小米。”

确实,鹏哥的期权那是相当可以,至少在买房养娃之余,鹏哥已经不用上班了。

“这趟车打了点猎,想着再跳上一趟再搞点。”

鹏哥苦笑。

“结果发现后面的车,不是车,是子弹头。又快又狠,而且一次跳不上,就再也跳不上了。”

鹏哥前段时间又到硅谷转了一圈,我知道他说的子弹头是什么。

-------------------------------------

是不是由盛转衰,要看你的角色。

你要是巨头准巨头,2016正是收割的时候:小团队纷纷断粮死亡,中等团队也是勉力维持。原本在15年心高气傲的估值在16年被资本寒冬一巴掌糊脸,只好放下姿态认几个干爹。

最近帮朋友做并购,也是某个领域里的冠军团队。如果在15年,他根本不需要出去找钱,投资人会拿着TS在他家门口排队。但是16年啊,流血流到扛不住了。

朝垄断高歌猛进怎么能算“衰”呢?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

但是你要是和我一样,也是一位走在半道上的创业者,那2016年毫无疑问是不那么让人乐观的一年。

2016年是震荡调整的一年,在资本的浪潮退去后,商业用它的本质对整个市场进行了清洗。就我所知,至少300家15年的A轮公司没有撑到17年的元旦;而某些媒体的数据更是到了惊人的800余家。

似乎是一夜之间,资本认为许多未完成故事已经没有必要再说,边际已经到了。他们和巨头一道开始了对现有结构的确认和利益收割,带来一幅绚丽的IPO、并购、换股的画面。隐藏在这画面背后的是创业者的大批离场:真龙天子都登基了,你还tmd想逐鹿中原?

创业的胜利者永远是1%,当胜负手已出,99%会伴随资本转移至下一个战场,这也是过去互联网浪潮的正常规律。资本与创业者的契约:我出钱,你趟雷。活下来还找到金矿的,一起分。只是这一次,上一段音乐早已停止,下一段音乐的序曲却迟迟未起。

因为下一个副本太tm难了。

---------------------------------------

当互联网革命刚开始时,它的红利轻而易举地扫荡了媒体业。

在信息效率方面,互联网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个优势摧枯拉朽地消灭了传统信息传递路径上的商业模式,并收获了第一桶金。

随后这一优势向商品、服务、信息的收集与提供上跃进,我们有了淘宝,有了滴滴,有了微信。信息层级被压缩,传递效率被提升,碎片化格局被整合,互联网在销售流通上继续发挥着迭代式的威力。

智能手机进化为人的24小时终端。PC向手机的迁移,手机带来的移动优势,手机与支付的结合,新一轮商业模式继续爆发。雷军昔日为之奔走的“移动互联网”概念,最终成为这一时代的代名词。

每一层的创业者与收益都是上一层的十倍甚至百倍,大家相信,“互联网”这三个字有着神奇的魔力,最后一定能够变成一颗无限分支的树,延伸到我们的方方面面。分支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赚钱。

结果这颗树,虽然它还在深化它的每节枝桠,但是它成长的速度却前所未有地慢了下来。

因为这颗树碰到了现实之壁。

这个壁(Bi),就是生产制造。

----------------------------------------

天下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做出来”和“卖出去”两大问题。

过去互联网扫荡的,是卖广告卖产品卖服务卖数据,更大体量地卖,更精准地卖,更深度地卖,更便宜or更高毛利地卖。

但现在互联网的问题是:在国家开放的领域里,我们已经把能卖的都卖了。实际上很多不能卖的我们也卖了。如果我们要接着拱出一个增量市场一起赚钱,而不是蹲在存量市场里互相残杀,我们就需要搞点新东西出来。

互联网要参与“做出来”这一部分了。

不是说互联网以前从来没摸过这一块,但是在多数创业者和投资人心里,这块属于西门子、IBM、亚马逊、谷歌。这一块似乎和那些泡在创业咖啡厅里的“产品经理”们没多大关系。

无人系统、智能自动化(注意不是智能硬件)、大数据(妈呀说了十多年你还在)、云(哎哟你也还在呢)、一体化工程、产业链集成系统...

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信息解决信息问题,我们第一次发现要学会用信息解决材料和能量问题。

这对创业圈的洗牌有多严重?

举个栗子,如果你说消费级无人机(例如多轴),我们常说“海淀有三千家无人机公司”,不夸张;如果你把这个门槛拉到工业级无人机(例如固定翼),那么即使放到全国,团队数量可能也就二十家左右。

前者就是典型的利用互联网解决“卖出去”问题的公司,后者则是真正利用互联网解决“做出来”问题的公司。现在前者每天在收摊,后者门口的资方络绎不绝。

产业链系统平台?呵呵你工业数据有吗?智能自动化?呵呵请问你有几个科学家?大数据挖掘?呵呵你以为你亚马逊啊?无人系统?呵呵你也配和高通做定制芯片?

大概除了物联网里通过传感器有以量逆袭的机会,别的领域就真的是学霸学神和大资本大产业的游戏。

我等文科生两行老泪,明天我就去开直播,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看胖子打呼放屁。

-----------------------------------------

当然不要这么悲观,新的工业结构搭好后,应用端还有很多机会;移动互联网也是刚野蛮生长完毕,C端缺口还不少,B端更是刚起步;更不要说随着消费升级,高质量需求还会源源不绝地涌现。

我只是感慨:从16年开始,或许创业圈里春秋千国的格局要就此消失,战国七雄的路线正式登场。

这是好事。这说明前期创业的成果开始被整合消化,并投入到成熟的路径里进行变现。

康德拉吉耶夫说五十年一循环,一半繁荣一半衰退。互联网已经总体繁荣了二十多年,明年,会是下半场的开始吗?
3#
褚自航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8:49 发帖IP地址来自
身为风险投资人,越来越深深感到一点,在中国,行业发展的最大风险其实是政策风险。在中国做投资千万不要挑战政策,还是顺势而为的好

所以判断一个行业是否由盛转衰(当然这个词有点过,我觉得不如说趋势如何)从政府政策到底是鼓励还是限制这个行业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这篇我就探讨下政策对互联网各行业的影响

从政策面看这轮市场兴盛的起源:
创投的资金投向排名第一位还是互联网行业,我就从政策的角度先讲下这轮创投热潮是怎么兴起的:

从大的创投市场来看,2014年和2015年创投市场的投资额面临着一个爆发式增长,这其实和那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着密切关系的。最早这句口号是在2014年9月提出~

而在2015年06月16
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2015年07月04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涉及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这十一个领域,使得整个互联网行业投资圈陷入火热~


2015年11月我进入VC行业的时候看到的是随便一个啥都没有的团队背景稍微不错的早期项目都要大几千万到过亿的估值。。随便一个稍微有点数据的公司都要几亿的估值,和现在的资本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而随着一系列浑水摸鱼者,投机取巧者趁着这波浪潮而起,造成许多妖股以及不可控事件的发生,进而导致政府认为有必要要出台政策进行干预,某些行业的发展也随着政府政策的预期以及最终政策出台的收紧程度,或快或慢的陷入低谷。


下面我就摘录一些政策以及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大家感受下~



P2P行业:
先说一点,P2P本身可以看做阳光化的民间借贷,这生意从商业模式上其实是很清晰的,核心考验风控和运营,但由于太多庞氏,自融公司的瞎搞,使得整个P2P领域都被污名化了~

政策:其实之前P2P的政策已经就很大预期在收紧了,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贷平台“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的定位,对经营范围实施“负面清单”,提出13类不得从事的行为,并规定个人在多个网贷平台的最高借款上限为100万元。

影响:这一政策出台后基本上我就没看到创业公司挺着P2P的名字出来融资了就算实质上是做的是P2P的公司也要改名说其实他们是P2C,P2B,供应链金融之类的。整个行业陷入全面洗牌的局面~~


对于该政策的详细讨论知乎上有个问题大家可以参考如何看待 8 月 24 日发布的史上最严 P2P 借贷限额要求?

移动医疗行业

政策:2016年3月2日左右北京市卫计委下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对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令严禁医生与商业公司合作挂号加号。卫计委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与商业公司的合作,一经发现将依规依纪处理。


影响:移动医疗领域我从公开信息来看今年融资很困难~我直接摘抄下当时政策出来后新闻
这一政策也无形给移动医疗从事挂号服务的公司一记重拳。这也给移动医疗的挂号服务加上了枷锁。一位移动医疗从业者表示,移动医疗从去年开始融资缩紧,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几乎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同时发生的是,阿里健康宣布将药品电子监管码移交国家食药监总局,这无疑给阿里在医疗投资领域一次重创。一个是流量入口的挂号服务,一个是可带来现金流的线上药品销售,这两大业务的政策都不约而同地收紧
  据了解,在北京卫计委发文当天,例如传太医、挂号网等APP已停止了与医院的大部分服务。

对于该政策的讨论知乎上也有个问题,不过貌似关注度不高如何看待北京卫计委禁止医务人员与商业平台合作预约挂号及加号? - 移动医疗 - 知乎

网约车行业

政策:“2016年12月21日,北京、上海纷纷出台网约车地方细则,除了对车辆准入条件、驾驶员年龄等进行“微调”,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京人京车”“沪人沪车”的“门槛”并未降低”。京沪要求网约车司机需本地户籍,京沪穗要求网约车挂本地车牌,京沪较征求意见稿适度放宽准入条件。网约车平台不得发布机场、火车站巡游车营业站区域内的召车信息;网约车司机不得巡游揽客,不得在机场、火车站巡游车营业站区域内揽客。”

影响:”就滴滴方面披露的数据,以上海为例,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只有2.5%的司机符合户籍要求。”个人估计政策如果严格执行情况下中低端车型将大幅减少,专车价格越来越贵,黑车预计将重出江湖,网约车行业可能又回服务商务小众的情况。要是这一政策出台早些,估计滴滴很难有现在的估值了。


之前征求意见稿出来时这一问题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了,知乎上这个问题关注的人挺多,毕竟离普通人的生活最近如何看待京沪深陆续出台的关于网约车「京人京车」、「沪籍沪牌」等新政细则?这些新政细则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 北京 - 知乎

房地产行业



政策:这次上海的楼市调控中,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35%,对于首套房的认定也做了新的调整。这已经是年内上海第三次出台调控政策。  这份由上海市住建委、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监局联合印发的《通知》规定,从2016年11月29日起,居民家庭购房首套住房,申请商业性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35%。在本市已拥有1套住房的、或在本市无住房但有住房贷款记录的居民家庭,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70%。


影响:这政策不仅对购房人有影响,其实对所有切入房地产交易的互联网企业都意味着寒冬的来临,最近几天政府和各大官媒也连续喊话房子不是用来炒的,预计热点城市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如爱屋及屋,链家这些典型企业估计不可避免的要裁员过冬了~


关于该政策的讨论知乎上也有,排名第一的答案就是我写的。。。如何评价 2016 年 11 月 28 日发布的上海房产新政?会带来哪些影响?


直播行业
政策:2016年11月4日国家网信办今日正式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对直播平台和主播的“双资质”规定以及“先审后发”、“即时阻断”的要求都给出了说明。《规定》明确了四个关键词:双资质、总编辑、先审后发、即时阻断。”

影响:貌似最近直播类融资的项目少了许多,昆仑万维卖了部分映客的股权不知是不是提前嗅到了一些风声
“随着直播行业的商业模式趋于同质化,行业面临洗牌只是时间问题。再加上网信办、广电总局、文化部、公安部等多部门的严厉监管,以及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预见,直播行业洗牌将会加速。”

关于直播政策的讨论,我在知乎上倒没有搜到~~

最后放一个跨行业影响的不算政策的政策:2016年5月11日关与证监会叫停跨界定增的传闻
证监会叫停跨界定增 涉及互联网金融、VR等行业

证监会回应跨界定增被叫停传闻:政策没任何变化_网易科技


当时的新闻详情:“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证监会已经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比如水泥企业不准通过定增收购或者募集资金投向上述四个行业。同时,这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也被叫停。
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发展实业,例如水泥企业定增跨界做光伏产业是可以的,但跨界做游戏行业的定增就会被禁止。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主营业务都做不好,跨界做跟主业完全不沾边的虚拟产业,通常都是打着并购重组的旗号进行概念炒作,不断吹高泡沫,最终损害的还是投资者利益。”上述知情人士称。
一家投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早在今年3月,证监会就已经对上市公司跨界定增第二产业的项目进行收紧,对该类项目进行“专项核查”,但当时并未明确禁止上述四类行业的并购重组,当时属于“小范围”设卡,监管层希望资本市场的资金尽量的流向实体经济产业。
“上述四类虚拟产业的估值存在很大泡沫,很难有明确标准来判断估值是否合理,只要逻辑可行即可,不免引起市场诸多质疑。”上述投行人士举例道,“票房注水在影视行业普遍存在,这种虚假繁荣状态对于影视行业来本身是泡沫,跨界到影视行业的企业和资本有着极大风险。

影响:尽管证监会否认传闻,但事实上政策的预期已经形成,直接对这些行业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投资圈同行在做投资类似项目的决策时,在项目退出方面也会有更多的顾虑。





总结:我们平时做行业分析时,都会看看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政策是什么样,有可能的话找政府相关人员聊一聊,了解下有些业务能不能做,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动向。我记得有一篇讲滴滴和快的合并的文章中讲到:”合并的最后关头,滴滴和快的管理层在两个房间分头给阿里蔡崇信和腾讯总裁刘炽平打电话征求意见。「BAT就像天上的神仙,神仙在看人间打仗。」”
而对于所有在中国创业的企业来说,政府才是真正天上的神仙


4#
沈一冰  5级知名 | 2018-10-13 14:48:50 发帖IP地址来自
“互联网金融”的热度正在快速退潮,当然如果是那些P2P之类,已经是2015年就已经开始走上这一条长长的下坡路了。

就单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来看,实际上很早就开始武装传统金融行业,例如证券交易、ATM机、POS机等等。但这一些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应用通常不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范畴,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可能主要拥有以下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可信,而不需要一个最高权威的机构。比如中央银行的货币体系和区块链数字货币,比如众筹相对于传统证券基于监管机构、券商、交易所的中心化发行渠道等等。
二是去媒介化,纸币可能是第一个被消灭的东西,互联网金融宣称未来要消灭的包括银行线下网点、理财顾问、券商保险经纪人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触角。
三是算法化,做到极致的就是芝麻信用分,一个人等于一个数字,具体不展开了。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大数据”,对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留下的碎片化数据和线索进行收集整理,推断出个人的消费偏好、行为习惯、支付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价风险。通过一系列的算法,辅以积累的天量用户数据,风控可以不接触客户而“凭空”得知客户的大致资信状况。

由于互联网金融具备的以上主要特征,曾经被寄予厚望可以去“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并且也曾经受到了诸多政策层面的扶持和鼓励,然而到2016年底的今天,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色彩的词汇,而P2P等更是开始与诈骗、传销之类挂钩,成为人人闻之色变的东西。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先聊聊几种主要的业态的现状,当然肯定没法做到客观完整,欢迎补充指正。


一、互联网金融的旗手P2P旗帜落地

P2P曾经设想的是用户通过外部输入的数据,主要基于用户的网上行为数据并且结合一些可信机构提供的线下数据,和持续的借贷行为数据形成信用评价,并且根据这些数据能够形成风险控制模型,优化借款人的授信额度,从而实现贷款利率可以覆盖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在这个设想中,相比银行,P2P网贷公司不需要线下信贷员,不需要庞大的风控团队,不需要开设笨重的营业网点,存款和贷款可以直接导通。这是最早人们对于Lending Club惊艳亮相时的美好期许。

但是这个方案的致命缺陷在于,一方面,不是只有一两家P2P平台,而是最多的时候有成千上万家,这些平台之间的信息流动速度和质量均非常差,虚报信息、欺诈、重复借款等行为无法互联互通(缺乏信任或没有利益分享机制),而相较传统金融机构,有一个中心化的央行征信系统来解决前述的信任和分享机制的问题。很多借款者根本没打算积累信用,赚一把就走。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在数百年的时间里面不断传承完善,从服务质量的角度而言,远非新生P2P可比。因此最优质的客户早已黏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组织包括网点、信贷经理、私人银行顾问等之上,导致P2P的实际用户群体主要来自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触达或者拒绝服务的资金需求者。因此P2P的借款端实际上是次级的客户,对应更高的风险,需要有更高的利率来覆盖,而利率相比基准利率高到一定程度,超越绝大部分理性的资产回报率的时候,将会扭曲借款者的选择。前来借款的人要么是绝望,要么没安好心,并导致前述效应恶性循环;
最后,新生的P2P缺少银行的强势政治地位,合法的追讨手段较少,如果做坏事却没有办法施加相应的惩罚,将会出现借款者的道德风险,即老老实实还高息贷款,变成补贴那些违约的不诚信者,那么诚信者会越来越少。

所以基于上述原因,刚开始想当个好人的P2P网贷公司,要么死于坏账损失,要么进行自融向着非法集资的道路越走越远,要么蜕变成为传统金融机构,搞线下团队进行展业和风控。可见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仍然难以撼动。

另一头,风险事件和宏观经济形势导致合规监管压力越来越重。层出不穷的诈骗组织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便利的互联网金融组织方式行传销诈骗之实。由于前期监管的覆盖盲区,最终出现了巨额旁氏资金崩盘,导致恶劣社会影响的后果,这又以P2P为重灾区。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在2015年出现险些动摇整个金融秩序的股灾之后,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去杠杆。因此对于P2P的态度从鼓励转向剿灭,先期只是发一些规定例如不得自融等,后需要金融机构托管,这是实实在在增加成本的措施,最后干脆必须银行托管+地方金融办批文,实际上接近于禁止新的P2P进入市场。

二、股权众筹,曾经被寄予厚望,但已麻烦缠身

曾经我个人也对股权众筹有着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新兴股权投资业态的方式的期许,我个人曾经想过众筹能不能成为一种为标准化股权产品如定增等提供快速私募募资、降低上市公司定增投资门槛的一种新模式,并且投入了不少精力进行研究论证。

但遗憾的是,股权众筹如果定位于目前这样对接早期项目和散户,这条路是很可能走不通的,主要原因包括:
(1)早期项目风险极高,不适合散户的风险偏好,
(2)早期项目需要通过投资组合来平衡风险和收益,投资单一项目几乎不可能成功
(3)质量上佳的早期项目需要的是投资机构的战略资源和服务,资金本身并不是主要关切,这也意味着没有大品牌背书的众筹机构不太可能获得较好的投资项目。反过来说,大品牌的投资机构也不担心融资的问题,而在乎LP是否符合投资机构的风格和偏好,能否带来一些额外的资源和帮助。因此在资产管理这个相对面向中高端客群的行业
(4)去中心化的募资代表无力管理风控,对于早期股权投资这种信息极度不对称的行业,众筹平台无法同时扮演存在潜在利益冲突的财富管理者及投资银行或FA的角色,而这对整个商业模式是灾难性的。

从2014年末到现在,股权众筹平台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毫无兴趣,主要由一些互联网公司推动,几乎没有例外地遇到众多麻烦,主要原因也可想而知。

三、互联网保险,风还没吹起来

保监会条线在金融监管御三家中相对最为宽松,因此也诞生了不少新的玩法,例如一些车险比价平台、基于用户行为模式的UBI车险、互助保险等等。保险行业我不是特别熟悉,就从我粗浅的认知来看,相对标准化的产品主要是车险和场景保险(例如旅游险航空意外险之类)。但车险似乎对于保险公司自身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带动盈利主要来源的非标人身保险所做的引流产品。因此对于车险分销体系而言,类似保险比价等“创新”,实际与保险公司的利益存在直接冲突,且对外供应的常规车险产品往往有着刚性的底价,因此如果平台需要招揽人气,往往将渠道费用全部让利甚至额外补贴给车主或中介,导致失去盈利模式。

UBI车险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是中国的法律法规对于人和车的绑定关系不严,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受到制约。同时对保险公司而言,UBI目前接受程度还不高,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做,因此虽然UBI有一定的前景,但可能风还没吹起来。

类似地,互助保险可能会像是最接近“取代”传统保险机构的一种业务模式,但是保险,尤其是标准化程度较低、以及受众、销售方式与传统产品不同的保险产品,可能会出现定价和赔付率等精算模型预测错误,导致无法承担赔付责任的情况。需要时间去检验和积累经验,前景还算是谨慎乐观的,但在近几年要有大作为恐怕非常困难,需要长期坚持和探索。

四、移动支付,大干快上,世界一流

这几年互联网金融的最重要成就是移动支付的推广。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标志性的巨大成功,在微信和支付宝通过线上手机红包/转账、O2O打车软件、线下便利支付这三个重要演进节点后,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面(想想就在2014年初的时候,移动支付还没怎么铺开),在大中城市已经距离完全的无现金社会越来越近,直接跳过了POS和卡片时代,可以毫不吹嘘地说真正领先全世界。在一些新兴的收单服务公司的积极推广下,移动支付使用打印的二维码+手机即可收款,门槛比安装上千元的POS机低得多,非常适合小金额货品的商店甚至是地摊,完全无需准备零钱或担心收到假钞。

最后,中国的移动支付体系出现随着中国海外游群体,向发达国家逆向输出移动支付技术的趋势,在巨头的带领下,微信或支付宝有可能成为一种可以与VISA/Master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的国际清算体系。跨境支付是在境内支付手续费统一,竞争趋于同质化白热化后的一片新的疆域。

不过支付是一种非常中心化、受到严格监管、技术水平要求高的行业,尤其是涉及到类似跨境支付等。对于创业型公司,几乎没有涉足移动支付行业核心区域的可能性。

五、数字货币,帝王游戏平民勿近

比特币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洗钱工具,我不看好比特币成为全球性货币的前景。主要原因在于主权国家不可能把货币调控大权让出来。尽管央行已经放出信息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技术,但是距离真正的大规模应用恐怕还要很长时间,而且这类产业的核心部分在中国肯定将会是央行主导,玩家群体严格限定的方式。个人认为初创企业不要轻易涉足这个领域。

六、大数据征信,鱼龙混杂

大数据征信通常是通过积累的天量数据资产,进行建模和标签化等一系列虽然不太明白但是应该很厉害的操作,最后可以得到金融业务所需的征信评级/分数或其他推断结论,当然,适当地针对性改造一下,也能成为精准营销的利器;或者往另外一个方向改造一下,就成了某些岛民们的捞钱利器。因此大数据征信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更好更精准的信用评价和服务推送时,是以大众隐私作为代价的。即便在《数据安全法》推出之后,这个行业仍然充斥着各种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滥用。尽管法律对一些最底线进行了划定,例如禁止企业间的数据明文交易、规定受到法律保护的关键隐私信息等。很难保证说个人隐私虽然在小企业间传递受到了阻碍,在单一大企业集团内就不会被滥用。

但无论法律如何限制,对商业利益的优化和提升是永远存在需求的,未来这个行业就商业前景而言,前途无量——如果能搞定牌照成功上岸的话。

七、消费金融,其实大多数做消费金融的不算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牌照申请的苛刻程度可能仅次于银行保险证券公募基金牌照,具体条件可以搜一下。因此绝大部分做着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其实是小贷公司。而消费金融简而言之就是给提前消费创造条件,比如有一些给没有收入来源的群体做分期,商业模式建立在透支亲情的基础上:大学生想要高价3C产品但是每月生活费只有1500而且家长不允许买?没问题,分个期,每月还700还12个月就行了。什么?还不起了?那不行,找学院领导,找家长,不把这钱还上就去法院起诉,让你毕不了业,上征信黑名单。绝大部分家长只好出来兜底。

通常资信良好的人群,有一种金融服务叫做信用卡,可以提供大多数分期消费的需求。因此消费金融面向的客户实际上是信用卡部门未能主动覆盖甚至拒绝的次级客户。听起来又回到P2P的老路上去了?恐怕普遍如此,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消费金融普遍坏账率较高。如果试图以更高的利差覆盖坏账损失,恐怕只会让客户群体留下那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钱的那一部分。

因此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出发点可能仍然和P2P存在同样的缺陷,而且针对那些次级客户,鼓励他们超前消费,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坏账的问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比如某家邪恶公司推出的邪恶产品(严肃脸)。并且随着消费金融行业交易额增速放缓,一期期的还款违约概率将会不断上升,坏账率可能会比现在公开报道的数据要高很多。

消费金融未来的出路至少包括:(1)信用卡未能覆盖或者用户体验的较差的地方;(2)廉价的资金来源;(3)精准获取更优资信的客户。但看起来哪个都很难达成,前路漫漫。


小结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整体,已经随着宏观环境监管风向,以及前期暴露出来的高风险低回报特点,在2016年开始“由盛转衰”。大量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比如只是个披了个P2P外衣的高利贷甚至欺诈的公司死亡退出市场,对市场环境是一种净化。
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科技应用的主要新方向、新前沿,在回归常态以后一定可以重新出发。作为相关领域的投资者,我们也在不断的寻找那些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产品。
5#
Ycle Schu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8:51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14年底创业至今,从自己切身感受到的和接触过的行业,来说说行业兴衰和资本风向变化。

移动互联网工具型产品已难以成长。移动互联网红利在14年就已经关上了大门,现在做工具型APP,在没法自增长的情况下几乎无成长可能。因为工具型产品在推广上已经完全难以向如下图形成正向良性循环。


原因:获客成本太高,工具型APP营收较为单一。投入带来的用户产出远不能覆盖成本。
所以,仔细翻看下这俩年AppStore和各安卓应用市场的榜单,就不难发现,工具型APP已经接近俩年没有黑马出现。
另外,上面的回答中有人提及到应用市场,这一点也是感同身受,13年的时候360、豌豆荚等在应用市场上绝对是霸主,可如今被各种硬核(手机厂商)商店挤兑了下去。这里给一个我们产品的各应用市场新增用户排序图(top10中,硬核占了6席且靠前)


想到13、14年时,这个新增排序应该是:360、百度、应用宝、豌豆荚这样,他们彼此竞争打战,可又有多少人想到,其中的他们部分是被硬核干掉的。

用户量比拼的时代过去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人群几乎已经被洗净,这意味着抢占更多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了一个跨界被干掉的时代,因为大家都开始比拼一个东西,那就是用户时间。如一个小说APP可能被一个短视频APP给干掉了,因为大家看短视频的时间越来越多的背后,是小说APP被启动的频次和时间都变少了。这个经典的例子可参考Facebook,Facebook这俩年对外公布的一个关键性产品数据,就是用户使用时长。而这背后的用户时长打造了Facebook强有力的商业变现能力,广告营收的不断超出预期。这个趋势,大家可以好好探索下UC浏览器为何要改名为UC头条。此文有更细致阐述,感兴趣可点击了解
如何看待“UC浏览器”正式升级为“UC”,这是否是未来浏览器的趋势? - Ycle Schu 的回答 - 知乎

共享经济模式的极速“退烧”(用退烧更严谨些)。曾几何时,以airbnb、uber的共享经济模式让很多创业者发现了新大陆。即,在大流量主寡头的时代,创业折腾C端产品已经没法进入竞争的时候,那就依托高频活跃的小B(平台的服务者,依托平台赚钱)打造成服务交易平台。于是,15年初到16年初,但凡大家能想到的共享,都涌现了各种创业公司,如共享玩具、共享车位、共享办公器材等。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就知道共享经济模式受各种关键因素制约。如家政阿姨共享就不一定是个好模式,因为平台在促成一次交易后,阿姨和客户很容易形成线下私下交易且可能达成更便宜的订单。而uber打车就难以形成线下私下交易,因为服务地点不一样,一部车不可能实时跟踪某客户的打车需求。另外,关于共享经济模式,此文有更细致阐述,感兴趣可点击了解
互联网高频打低频的模式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 Ycle Schu 的回答 - 知乎

资本风向的快速变脸。13、14年是用户量为王的时代,你创业,只要你用户量足够,估值一直涨;15年是交易流水为王的时代,你创业,只要你平台流水够高,估值不可限量,所以这个时代催生了游戏、电商等刷流水的产业;16年是你挣不挣钱的时代,用户量多但难变现,交易流水大但是亏钱,那资本也不会看好。所以这段时间最惨的创业者就是,放弃了一切创业,好不容易把用户量做大了,风口改成交易流水了,然后创业者胆子一大不顾成本把流水弄上来了,资本又要求要赚钱了。每一步都是慢半拍,这样的创业者过去几年数不胜数,当然或许也包括我自己。这个资本变脸对电商和游戏行业带来的打击很大,我在广州接触了比较多的手游厂商,今年尤为困难,昔日的月流水3000万在今日屁都不是。况且鬼知道那背后3000万流水怎么来的,你行你给我赚钱。
所以,成功的创业者是要比资本快半拍的,如果资本已经看到了风口,意味着你已经错过了,只能羡慕。不具备强大加速度能力的人(这种人少得可忽略),创业时请勿追逐资本风口。

创业维艰,你我共努力。
6#
henu王凯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8:52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说一个和我领域相关的例子:面向C端的纯工具型产品及背后的“流量→广告→收益”的商业模式都在衰落或者转型。转折点就是互联网行业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也就是这两年。

一定要注意我说的是C端,不是B端,涉及到B端就是企业服务,这个行业从来没到高峰,所以也不存在衰落。

移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用户有大量的工具型产品需求:清理、app下载、浏览器、日历、日程等等。所以移动互联网初期,工具型产品需求旺盛并且可以迅速传播,关键原因就在于竞争小、市场增量大。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工具型产品又存在跨界竞争现象,比如浏览器app和资讯类app的竞争。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UC浏览器发力做内容、猎豹花钱买内容、做直播,这些工具型产品都在跨界竞争期望增加用户使用时长。

它们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工具型产品是应用商店、日历、清理等等,因为这些工具所解决的需求都在被手机厂商逐渐完善:智能手机刚兴起时,这些工具型创业团队是手机生态的一部分,现在就是手机厂商的竞争对手。

这是豌豆荚等应用商店衰落的重要原因,豌豆荚看到竞争趋势,也曾发力做移动搜索。

还有一种趋势很多人并不重视:部分原先主面向C端的工具类产品在做面向B端的需求,以此收费。典型的当属有道云笔记(为行业同仁打广告了啊)。

印象笔记也有,但是由于收费基础好,相对的可尝试空间相对较大。

中国工具型产品面向C端收费的环境非常恶劣,连内容消费性产品的优酷都无法将会员收费做到极致,其他工具型产品就更不可能形成规模性收费。所以许多工具型产品就开始尝试解决B端需求,从而向团队收费。虽然中国B端付费意愿也不怎么样,但还是比C端好许多。

我上面说的例子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猎豹,通过观察猎豹的公司发展策略和股价走势你就可以知道整个工具型互联网公司的环境都在恶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打法和PC时代不一样:流量不能像PC时代那样稳定(总是被看似毫不相关的对手抢流量),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导来导去高效变现。

———————————————————答疑分割线——————————————————

PS:评论区有知友 @曾华 追问“所以,天气、日历等工具型应用,会被厂商所占据么?最终~”?

因为我知道现在日历领域巨头的内部情况,也算小半个专家,我就简单细说下:

肯定不会被厂商完全占据,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多的细小需求,厂商重点不在此,也无法完全杜绝相似竞品的出现。

举个例子,比如我所熟知的效率工具(因为我们产品日事清 -- 工作本该如此轻松!部分属于C端效率工具),手机厂商的日历可以记录任务、管理日程,但是这个类别又会冒出“提升效率、具体时间管理方法”的细微需求,比如番茄工作法,比如日事清采用的“GTD+时间管理四象限”的理念。

创业团队在“看日历、记录日程”的基础上又细化出“提升效率”等更加细微的需求,所以这类工具也都会获得一定的用户量。

日历、壁纸等基础需求同样如此,当最基本的需求被满足时,更加细微的需求就会出现,从而推动产品不断演化。

手机厂商的天气功能只能告诉用户明天天气如何,但是创业团队的天气app就能建议你今天的穿衣搭配、食物营养、相关资讯,我判断手机厂商不会就细微需求和创业团队展开竞争,原因是需求太多且分散,获利太小,这又和大公司不会全做一样的道理。

这就是现在创业团队还有机会的原因。

当然日事清是个好效率工具,你真的可以试试提升自己和团队的效率。

PSS:关于工具类产品困境,我又在专栏做了一次盘点https://zhuanlan.zhihu.com/p/24228274
7#
贺嘉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8:53 发帖IP地址来自


2016年,资本寒冬、互联网下半场,这些是都是媒体经常提的概念,而身边在创业的朋友普遍也在反映环境越来越难,房租、招人、流量哪一个环境都可能是压垮创业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一名在鹅厂呆着的互联网技术从业者,尽管从来没创业过,但是从2012年就有关注互联网创业,也比CCTV早一个星期邀请了36kr的联合创始人来分享,比大多数科技媒体更早关注到国内的智能硬件领域的创客们(比如说柴火创客空间、新车间),我忍不住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定义下由盛转衰的标准,并不是这个行业一夜之间消失,而是收入增长乏力,商业模式面临调整,资本市场不认可,再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基于我个人的观察,以及和圈内的投资人、创业者、媒体朋友的交流,列出我看到的2016年由盛转衰的几个行业:

1.智能硬件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硬件创业开模成本高,不少企业基本开完第一次模具,上了一次众筹,就把钱花完了,而且市场反映也不行,就只好关门走人。

媒体虽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收入依赖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但是也刚好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反映行业景气情况,某排名靠前的智能硬件领域垂直媒体,2016年上半年已经没有收到1分钱广告费了,这家媒体只好转型关注AI、大数据等垂直领域。

2.传统数据中心IDC
云计算时代的Iaas、Paas服务对于高TCO(总持有成本)的IDC冲击很大,腾讯云自己就保持了多年的100%以上的增长速率,有不少蛋糕就是来自于传统的IDC市场,互联网企业本身也希望获得更加灵活、高可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

IDC的易用性、可扩展性和云计算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而且不少传统IT项目迁移到云上的TCO只有之前的1/3甚至更低,传统IDC们也在积极转型,我看到甚至连外包公司都开始做自己的云服务。

3.传统软件外包&卖license
Saas的流行、移动端的流行,对于传统的管理软件外包企业冲击不小,不少小企业直接用Saas服务来管理公司的财务、法务、研发流程,有一部分ISV已经开始转型公众号生态里的saas服务开发。

我认识的一些传统的OA开发商、财务软件开发商现在都在积极入驻比如微信企业号的服务市场,同时另一方面积极的把自己的软件Saas化,而不再按照以前的方式卖硬件+软件license。

4.互联网金融
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长期还是看好,短期内由于太多小贷企业、P2P企业非法集资或者是自融、或者是完全没做风控,把资金借给大量本来没有借款资格的用户(比如近期的裸条事件),还款期一到,大量的坏账,商业模式完全无法持续,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领域跑路事件频发的原因。

我认识的一家国内排名靠前的P2P企业,交易额数百亿,坏账率有3%+,利润还不够拨备坏账的,不少总监乃至高层管理人员即将或已经离职。当然我们也能看到监管层在积极制定相关规则,但是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有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关门,这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有位互联网金融从业的朋友在一次饭局中调侃到,银行贷款部门如果发现申请人是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贷款或者是信用卡额度都会调低不少。

5.手机游戏开发
成都之前号称千游之城,意思是城市里有超过1000家游戏开发商,最近去成都出差,做游戏创业的朋友和我讲,现在那边倒闭剩下的不知道还有没有500家。

手游市场同质化严重,缺乏精品导致玩家大多厌倦现有有限玩法,流量渠道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变得越加集中,朋友的坑爹游戏收容了2-3位来自一线大厂的策划、开发总监,可见游戏大厂日子也不容易。

小结一下:
关于行业变迁背后的力量,知名设计咨询机构IDEO有发布过一份HCD(以人为本的设计)的方法论,里面提到了用户需求、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三大要素。


(From IDEO HCD-Toolkit)

在我看来,智能硬件行业的衰落更多是由于创业者擅自揣摩普通用户的需求,弄出一些为了智能而智能的产品,最终无法被大众用户接受,比如说可以跟随你自动行走的行李箱这样看起来比较炫,但是实用性不高的产品功能。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阶段性调整更多来源于商业模式层面的不可持续,传统IDC和传统软件开发行业的衰落更多和云计算、移动开发等技术的进步有关,互联网的扩展性、便利性将会让普通用户和创业企业获得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变得越来越低。


其实我们大胆的逆向思考一下,这些导致某些行业衰落的原因不正是例如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开发等等一些行业兴起的机会么?
http://weixin.qq.com/r/hXXk-BjESUU2rVyf9yCX (二维码自动识别)
8#
孙志超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8:54 发帖IP地址来自
趁营销号还没来,扯两句。

符合由盛转衰的其实非常少,VR、AI之类的,根本还没有“盛”起来;O2O、游戏之类的,行业仍然在增长,洗牌只是意味着小玩家退场,大玩家还在,而且会越来越大;直播之类的,还没爬到最高点;房地产、工业等领域的2B应用的确有衰退,但不算明显的转折;工具应用日益垄断,无论对大厂商还是创业团队,似乎都带来好处;SaaS、云之类的领域,一直是波动式缓慢前行,没有明显的盛,也没有明显的衰;非原生广告的增速不断下滑,这个在作为风险投资从业者,你在 2016 年都看好哪些优质的项目?看好的原因是什么?里有提到,不过广告的总盘子是越来越大……

我想说真正由盛转衰的其实只有一个细分行业,就是创业服务的行业,比如股权众筹,比如投融资平台,比如碎片式的办公共享……绝对都是在这一年之间衰下去的。

当然,为了大家开心,我违心地画蛇添足一句:传统搜索没前途啦,说的是哪家,尽在不言中……
9#
孙桥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8:5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个人认为,用“行业进入洗牌期” 替代“由盛转衰”来描述这个变化似乎更为合适。 就像凯文·凯利说的:我们还没有真正拥有互联网。
互联网下半场才刚刚开始,并不真正存在衰落或消失的互联网行业,只是有不少行业开始告别野蛮生长阶段,进入了新一轮的洗牌期而已。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只有经历这种大量企业被淘汰的撕心裂肺的疼,才能真正挤出泡沫,让整个行业更健康。
尽管对个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失业,意味着投资失败,意味着创业失败。但是市场自身规律从来都是如此。
在2016年,最先感受到、并且及时应对这种变化的是资本市场。所以,我们看到前两年各位受到资本青睐的的某些领域,像O2O、P2P等在今年反而成为风暴席卷最为猛烈的地方。 下面,谈几个我了解的已经或将要进入退烧期的行业吧:

1、O2O 众所周知,2016年O2O不再是投资者和创业者眼中的香饽饽了各个领域,包括餐饮、生活服务、汽车等,大批企业都走向了裁员、倒闭或是被收购的结局。
需求频次相对最高的出行和餐饮两大行业中,滴滴与快的、优步中国的相继合并与新政的落地,使得整个市场规模缩小是有目共睹的,网约车市场在迅速地回归理性状态;而外卖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烧钱抢用户之战,已经被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巨头分食,行业也从跑马圈地过渡到了精细运营。 伪需求的挖掘,不清晰的赢利模式,同质化严重,是大量020死掉的普遍原因。
而且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几近饱和,流量获取难度不断加大,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务的移动互联网红利已经明显衰退。
2、P2P网贷平台 网贷行业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扩张式发展后,频繁曝出负面新闻,因监管缺失引发的风险事件层出不穷。
比如早期有非常多的平台钻监管之空,假借P2P之名变相吸纳资金。今年引发大量舆论声讨的裸条事件更是直接暴露了许多贷款平台存在风控意识薄弱、甚至不合法、不合格的问题。
自从去年年底互联网金融整治开始,和《暂行办法》等法规出台后,许多不合格的企业就在行业洗牌与整合中被淘汰了,这导致P2P网贷平台今年呈持续下降态势。
不过监管法律出台,有利于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更像是一剂帮助P2P行业洗牌重建的加速剂,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长期还是很看好的!
3、移动直播行业 2016年上半年延续了2015年下半年直播领域的火热,到了下半年,由火热期过渡到调整期,不少小型平台面临死亡,用户端也显示出一些疲态。
引用一下熊猫TV副总裁庄明浩的话,如果将直播类比德州比赛,基本上已经进入FT(Final Table)阶段,如今在桌上的玩家至少要有1个亿美金的筹码,没这个筹码连桌都上不去!
到现在,依然还有技术、资金、资源继续参与战役的企业已经所剩无几。现有的200余家直播平台,势必面临一波收购兼并及倒闭的浪潮。
4、工具类应用 从最高的36美元,到现在的9美元左右的徘徊,尽管一年多过去了,但是工具类应用提供商猎豹移动显然已经遭到了华尔街资本的集体“鄙视”。而这,也反映了众多工具类应用面临的共同问题:简单粗暴的发展方式已经被看空。 功能简单的纯工具类的应用进入门槛太低, 经过初期的市场快速扩张,这已经变成了一个存量市场,一旦用户数据开始下降,其广告变现的空间就会遭遇天花板。
所以,转型成为了各个工具应用类互联网企业的救命稻草。
但是,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呢?仍然以猎豹为例,想要转型内容,但是股票的漫漫阴跌路,已经说明了这里面的艰难。  

PS 一点小展望:
1、五颜六色的各种单车,现在势头正猛,资本也跟着疯狂追逐,但是,这个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并且随着厮杀的白热化,蓝海已经开始变红。
所以,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估计2017年最多到下半年,共享单车的市场也有可能会出现一次大的洗牌。

2、如今连「BAT」都在大谈朝向基础设施的转型,希望成为「水电煤」式的支持平台。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消失,小米的互联网手机模式不再高歌猛进,也开始积极布局线下门店。似乎互联网活力复苏的机缘又回归到了实体经济。变幻诡谲的互联网大势,且跟且珍重啊。

厘米脚印-小而美的互联网咨询公司,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提升效率的 geek 团队,提供互联网产品咨询和研发服务,访问 http://limijiaoyin.com了解更多。
10#
淘淘他爹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8:56 发帖IP地址来自
2009-2015年主要干淘宝 /天猫的运营们,这两年大波人也都被打的措手不及,随之而来,一波淘品牌也垮了。
11#
邱票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8:57 发帖IP地址来自
1、安卓的第三方应用市场类app。
国内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非常高,用户早已失去对于智能手机及app的新鲜感。
用户下载新应用的意愿逐步降低,这时候应用市场更多的只是作为更新已安装应用的角色,这种情况下用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足以满足需求。

说到应用市场,我就想起当初的百度19亿美金收购91助手。23333

2、移动浏览器类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智能手机市场如此成熟的情况下,app早已占用大多数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
没有多少人会再把很多的时间浪费在浏览器上。
甚至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已不再推出wap网站及3G网站,有部分推出的也早已撤销;
只保留了电脑版网站及手机app即可。

这时候,浏览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用途,纯粹地沦为一个承载搜索引擎的工具;当然,有些做得好的,是转化了一部分视频、小说及新闻用户。

说到浏览器,我就想起当初百度李彦宏吹嘘的:轻应用。
23333

3、wap及3g手机网站。
如第二点浏览器中所说一般,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才是霸主。

4、手机安全类软件。
现在国产手机占据着国内安卓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而国产UI大都集成了安全软件及其它比较好用的系统管理功能。
再加上,安卓软硬件的进步,使得国产UI越来越好用。
已经不再需要下载第三方安全软件进行系统管理。

5、盗版小说网站及应用。
一是版权保护的政策变动原因,二是用户对于小说的付费意愿越来越高。
甚至曾经的很多的盗版类小说应用都已经逐渐转型做正版。
12#
李飞鱼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8:5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专业约炮app。
实在受够了拐来拐去扯了几天皮还说不到重点,最后还来一句,你怎么是这样的人!大家互相理解下,直奔主题不好么?
13#
金折雨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9:00 发帖IP地址来自
感觉这个问题火了以后,直播肯定会被纳入讨论范围,先占个坑。

一、盛or衰?
个人认为,以形成、成长、成熟、衰落为划分的话,直播行业目前处于整体成长,局部成熟的阶段。
成熟的垂直领域包括:微博(一直播)、北京时间等媒体属性平台,熊猫、斗鱼等电竞平台,淘宝直播等电商类平台,YY、映客、陌陌等秀场类平台。这些领域的硝烟仍在,但市场份额已被尖部瓜分,很难再诞生相同定位的大型平台。
仍有成长空间的领域包括“教育”、“商务”、“户外”、“金融”、“体育”等,目前还没有诞生资源整合得特别好的平台出现,但需求是存在的,未来仍有可能会出现在这些领域突破重围的大平台。
诚然,在2016年被淘汰的直播平台不下百家,但是行业整体还是在争议与硝烟里变得成熟,知名度较高的头部平台还没有出现倒闭传闻。

二、总感觉哪里不对
在2016年的5月至8月间,各大平台的公关部门绞尽脑汁发明了许多新词:直播年,千播大战,每天诞生5家,覆盖50%网民……知名度较高的直播事件如杜蕾斯“百人试戴”、雪梨枪涉黄、PDD天价签约、Papi酱直播、傅园慧直播等也是集中在这段时间。
到了第四季度,这轮PR大战就相对冷却下来,一方面是大众审美疲劳,一方面也是随着小平台的淘汰,市场趋于稳定,头部平台们的PR压力变小。
这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可能会存在一种感觉——直播行业不行了。其实没那么遭,这就好像15年的o2o大战一样,没人炒作了是因为胜者已经决出来了

三、泡沫
直播的商业模式依赖流量,之前早有人曝光过各大平台流量造假、经纪公司联合平台刷礼物等现象,这些乱象曾经在知乎引发过打假热潮,但在互联网创业圈子里并不算特例:泡沫什么的只要在未来绷住了,一切都能洗回来。
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斗鱼、熊猫等游戏平台在第三季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几个大主播的房间在线观看人数冲上200甚至500万,但现在这些平台里100万在线的房间已经寥寥无几了,这是因为学生们都放完暑假了吗?不是的,仔细算一下,你会发现打赏的礼物数量并没有变少,减少了的只是机器人。
在我个人看来,各个平台有意识地排水其实是行业成熟的信号——这证明用户习惯基本养成,基数上也较为可观了(如果基数还是很惨淡,那可能千万级主播就要诞生了)。

四、隐忧
虽然行业初步成熟,市场趋于稳定,但是这并不证明网络直播的前途光明,它有两点隐忧:
1、CDN(流量)成本过高。
2、流量获取成本上升。
第一点算是视频包括各类云技术行业的通病,当然未来随着基础技术的进步这个问题或许会得到改善,但是短时间内各大平台还是不得不拖着重重的壳,这或许会导致行业洗牌速度加快,几大头部平台最终走向合并的命运。
如果说第一点属于先天不足,那么第二点就算得上雪上加霜。
谁直播最能带来流量?
当然是明星啊,在5月至8月的竞争白热期,相信大家都见过《XXX也玩直播?!》这样的标题,但是现在为什么看不到了呢?因为划不来啊:一个民间主播免费留住1000个人看,一个明星虽然能带来10万流量,但出场费就不下10万了。
为什么电视节目都是录播?
其实许多节目最开始都考虑过直播,但万一嘉宾迟到了?出事故了?很尴尬吧。即使流程都很顺利,但是总比不上经过了后期制作后那样的精炼有趣。
为什么秀场主播人气总是比不上电竞主播?
首先电竞主播是带有一定体育明星属性的,他的竞技水准比大众高出一大截,让人很自然地产生对于强者的崇拜,走心,而每次的竞技过程都充满变数,千古无同局。而秀场主播长得好看、身材好、性感、舞跳得好,这些都属于走肾,容易重复,容易疲劳。
这些零散的点最终都指向了一件事:直播内容门槛(流量成本)在增加。
淘宝2003年成立,2013年大众开始发现:电商不好做了。而直播平台在2016年几乎完成淘宝10年的演变。各大平台的高层在近期访谈中都表示“精品内容”是未来直播行业的破局之道,听来容易,但细细一想,高质量PGC内容=高成本投入=高门槛,“全民直播”、“某主播直播睡觉、月入百万”的“致富捷径”已一去不返,在未来的2017年,这个年轻的行业即将加入自媒体、短视频、电视剧、电影等大众娱乐的”内容大战”之中。

五、2017
路漫漫其修远,即便前途不明,但我仍不认为它会在2017年“由盛转衰”,原因有二:
1、游戏产业欣欣向荣
游戏和直播两个产业是互补品,有人玩游戏,就有人看人玩游戏。2016国内游戏市场规模高达1800亿,同比增加26.3%,是个大年,这也保障了游戏直播在2017年能活得不错。
2、外国的直播平台
一个产品在外国成了,在国内未必能成,但是多少可以做个参考。目前除了Meerkat被釜底抽薪外,其他的如Youtube、Facebook Live、Periscope和Twitch都很滋润。
14#
二哥说一句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9:01 发帖IP地址来自
o2o行业,这是一个伪需求,像河狸家之类的,离死不远了!
15#
刘品杰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9:02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是第一次我的回答收藏的比点赞的多,多给个赞好吗
2016年,互联网由盛转衰是一种必然。互联网弥补信息鸿沟的优势一早就被开发完了,而大家对为什么会这样还毫无所知。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商品在产地以外依靠经销商的形势进行销售。因此经销商、零售商都要有固定的利润。如果是经过多个经销商,还要收多级的利润。

但是当互联网介入的时候,一下子消费者明白了,原来这个产品这么便宜啊,抛去运费、商家在淘宝推广的费用,仍然给网商留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互联网由于降低了产品价格,在需求曲线上大大的作用了一把,让产品的销量得到了提升。


然而对于传统的零售业而言,这无疑是灭顶之灾,经销商和零售商必须把自己的利润压低到最低点,才能够和网络销售的价格进行竞争。

同时,互联网能够弥补人的信息鸿沟,在实体店里很难找到的商品,在网络上唾手可得。这样更加释放了人民的需求。需求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所以互联网在很多方面对经济是绝对有促进作用的。


从这些方面上讲,虽然互联网造成了实体商业利润的降低,但是从总体上讲,扩大了人民的需求,而且低廉的商品价格让人民有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释放了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国家的GDP。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商业地产价格的降低,导致了地产商的利润下跌。万达地产作为非常有远见的商业地产企业,一早就搞起了体验式消费。而其他B2B的厂商,可能和互联网无关,但是在互联网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各种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因此他们也受到了成本上涨的危害。还有一些产品需求对价格不是特别敏感(一个家庭不会因为降价多买几台电视),所以大型家电企业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是乐视电视之类的互联网企业抢了传统白色家电生产商的饭碗。
以上种种,如此砸人家饭碗,这些业界大佬们如何不怒发冲冠。

那么互联网继续发展下去,是否永远对经济有好处呢?
先说互联网金融

其实支付宝只是银行虚拟化的一个终端。在通过支付宝交易的过程,减少了银行的柜台业务,方便了消费。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一件好事,问题是互联网金融也会出现过剩,一旦过剩之后,反而带来了更多隐性的风险。

类似的,还有外卖O2O,当竞争不充分时,外卖价格可以高于店面价格。由于外卖不需要占用店内桌椅,相当于降低了房租成本,而这部分成本抵消了网络平台利润。但当竞争过度时,必须降低外卖价格才能获得顾客,这就造成更多黑心商家的出现。

还有电影票O2O,如果没有过度竞争,那么互联网能够起到正常的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那些老夫老妻的可能没买到票,而有需求的小年轻获得了机会。但是影院和O2O平台一旦走向过度竞争的泥潭,那么就是大家都没有钱赚。

因此,互联网对经济是否有良好作用,从更深的层面看,还需要看外界的竞争环境。竞争环境这个变量才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合理配置的关键。

今天,是在全球再次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体经济不好,然后实体经济的大佬们简单的把责任推给互联网,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理性的。在全球生产能力日益提高,竞争日益加剧这个过程本身才是实体经济越来越不好的原因。如果说这之中互联网有什么责任,那么可能就是在竞争加剧,资源配置失效后,互联网又在后面踢了一脚。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也不用太开心,因为实体经济不好,互联网也会越来越不好。以往都是几万的月薪很可能一去不复返。经过充分的竞争之后,除了极个别的创业成功项目之外,更多的互联网企业也都沦为IT民工的聚居地。一个P2P瞬间就有上千家企业出现,一个直播瞬间又有上千家企业出现。开始以为是资本的盛宴,最后的结果是资本的寒冬。


除非有新的大的技术变革,否则这一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互联网和实体经济,在这样的浪潮之下最好的选择是相互和解共同取暖,征战全球市场,两方互相抨击,只能加大隔阂。

看我的高票回答:
收复台湾到底难在哪里? - 刘品杰的回答 - 知乎
中美会发生战争吗? - 刘品杰的回答 - 知乎
如何评价川普在29日提出的新口号"Buy American and Hire American"?
美国掌握了中国哪些没有的核心科技: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为什么中国在国际上不受待见? - 刘品杰的回答 - 知乎
16#
钞票他爹  1级新秀 | 2018-10-13 14:49:03 发帖IP地址来自
其实题目就错了,谁告诉你互联网是个行业?充其量是个工具。零售是行业,地产是行业,游戏是行业,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绝对不是。所以带着这个理解去做互联网的必败无疑。
17#
暗灭  6级职业 | 2018-10-13 14:49:04 发帖IP地址来自
创业咖啡馆
创业孵化器
创业报道
创业资源对接服务
创业技术孵化器
18#
李维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9:05 发帖IP地址来自
p2p,高风险的p2p个人贷款
19#
李飞鱼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9:06 发帖IP地址来自
非行内人士,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来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电脑只是在工作游戏时候会用,手机那么好玩哪还有时间分给电脑。所以还是主要说说互联网在智能手机这块吧。
手机上一直霸屏的几个app,微信,支付宝,网易新闻,网易云音乐,爱奇艺等,哦,当然还有知乎。以前下载的很多app没多久又删掉了,例如游戏,天天美剧,手机管家之类的。
如果说哪块在没落,我觉得首先手机游戏这块,以前老有人在抱着手机玩游戏,现在倒是很少看到了,诸如植物大战僵尸,找你妹,2046,贪吃蛇等,感觉都是昙花一现般。倒是棋牌游戏一直久盛不衰。然后说说社交这块,以前我玩微博,qq,陌陌,人人,等等,现在连这些app都卸载了,微信也是主要用来工作,不大闲聊,每天更新朋友圈的也永远是那么几个人。当然也有可能,不是他们变得没落,是我变得冷漠了。还有很多各种种类的app好像也都在慢慢萎缩,诸如360,校园贷,直播,外卖等。
手机里就那么几款app,看看新闻,听听歌,看看视频,刷刷知乎等,时间就过去了,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想再安装个什么app。李彦宏不是说我们现在有各种爆炸的信息,但是我们缺少的是时间,所以人工智能是风口之类的么。
如果说哪块会崛起,我觉得专业一点app未来可能会更需要,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专业的app,你可以在里面学到你需要的专业知识,可以在里面找到同业的人,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等之类的。
当然,约炮业的专业app也急待推出。实在受够了拐来拐去扯了几天皮还说不到重点,最后还来一句,你怎么是这样的人!大家互相理解下,直奔主题不好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59
帖子:5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