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香港人在港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何瑭   2018-10-13 14:23   11690   16
请有经验的大神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6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Steven Zhao  2级吧友 | 2018-10-13 14:23:55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香港硕士毕业后留港,现就职于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从事电子货币交易平台开发,工作时间还不算长。简单分享一下自己从求职到录取再到工作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想,希望能帮助到正在求职或者正在思考是否留港的朋友们
今天在香港的奋斗是为了十年后能被自己的当初所感动。
答主本科经历并不耀眼,大二的时候有机缘去到台湾学习,也正是台湾的经历让我重新定位了未来的目标。因为喜欢编程,并且看好互联网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所以在大二的时候就决定,申请境外学校的cs硕士,并争取留下工作,来一个华丽的转身。因为本科学校不好,所以那个时候就知道申请之路一定不简单,自己也倍加努力,中途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好在最终的结果是好的,顺利跨专业,拿到香港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硕士offer, 至今仍然非常感恩理工不嫌弃我本科学校的排名,给了这个机会,试想,如果当初没能来到香港念书,今天的我又会在哪里。

于是,在大二定下目标后的第四年,我实现了这个不算是梦想的梦想。

先说说求职

香港求职和内地大不相同,内地的校园招聘一般都会分春秋季,并且不鼓励学生在本科期间,全职实习,香港毕业生求职是不分时间的,很多的大公司全年都能接受申请,除非是一些特别的项目。比如说,太古集团的MT计划,又或者是花旗,高盛的association计划,这些计划定位的目标都是顶尖的毕业生,除去这些特别计划,大部分的公司都会提供全年开放申请的项目。

另外,香港的学生普遍重视实习经历,所以很多的香港本科生,都会直接休学一年去参与全职的实习。这一年的实习会成为毕业后找第一份全职工作的重要筹码。另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语言能力,在香港的job description上最常见到的一句话就是,三语流利。三语指的是英文,国语和广东话。首要的是英文,可以说,英文不合格,在香港找到跨国公司职位的可能性为零,要知道的是,香港百分之八十的企业都是跨国企业或者自称跨国企业,但无论是哪一种,首要的语言都是英文。甚至大部分香港本地全资企业,例如pccw,长江集团,clp中电,由于竞争激烈,也会把英文作为首要考察的语言。除去英文,另外就是广东话,这个不用多说。至于面试笔试的流程和内地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就不做详细的介绍,毕竟这个回答的重点是在港工作的体验。所以背景只是大概的内容即可。

如果要我总结求职的经历,我会说,艰辛

先上一张图片。




Google Map有个功能可以save你曾经到过的地点,每保存一个到过的地点,就会有一个黄色的星星,这张图上面百分之九十标记过的地点都是我曾经到过参加面试的地点。毫不夸张的说,因为面试,我走遍了全香港,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6月我总共投出215封职位申请邮件,进入第一轮面试的有43家,其中太古城中心,我去过五次,分别是五家不同的公司,进入最后panel面试的有15家公司,最终拿到4个offer。

一路走过来,经历了太多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途曾经一度想要放弃。每一次,当我过关斩将进入最后一轮的面试,我都充满希望,我都会调整自己状态去参加最后这一轮,我也都以为自己会胜利,但一个又一个礼拜的等待,直到最后连拒信可能都收不到,我才知道自己又败了。

这样从希望的顶点到无助的低点,我总共经历11次。我想,支撑自己走过来的可能也就只是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求职的这段时间,还要兼顾学校里的课程,有大量的project要做,还要写自己的硕士论文,最重要的是,每天回家还要上网课,写代码,看文档,以确保自己能通过大部分公司的技术笔试。因为自己的技术底子不牢固,毕竟是转专业过来,但是始终都相信,勤能补拙。以后有机会,会详细分享在香港求职期间经历的种种事情。

在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艰苦求职之后,在拿到的四个offer之中,选择了自己最看好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现在从事电子货币交易平台的开发。

先上几张图片。


工作台



公司位于香港岛湾仔的主干道轩尼诗道上





周五是海尼根之日,公司提供啤酒和红酒香槟



香港互联网公司一直都不被看好,认为市场前景小,但个人认为是需要看情况的。如果说想在香港开发一个app或者网站让全香港人用,那确实是没有什么市场的,毕竟应用开发是需要市场基数来做支撑的,现阶段的香港市场并没有很大的需求,稍有空间的互联网市场也已经早有拦路虎。但是,香港有优势的是经济。虽然近五年,香港经济增速放缓,更加上政治不稳定,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仍然是存在的,并且仍然是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几大城市之一。因此,香港绝对是一个不缺少机会的地方。互联网想要在香港生存就一定要有香港特色,这也是为什么在四个offer中我选择了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原因,更何况,在世界金融中心做金融科技开发,想想还是挺cool的呢。

关于香港互联网市场,在我收集够足够的资料之后再来分享。

接下来香港工作的特别之处

个人认为,香港工作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工作平衡点,但也有很多在香港工作的朋友OT是常态,具体还是要看行业和职业性质。我们公司相对比较好,每天上午九点打指纹,但九点到十点这段时间,大家基本都是在喝咖啡吃早茶,之后十点开始进入正式的工作状态,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都是午餐时间,可以外出吃,也可以在公司自己做,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公用厨房。下午四点之后,会有很多同事叫下午茶,吃完下午茶,接着工作到六点半,就可以打指纹下班,一周工作五天,周六日双休,春节,重阳和中秋前天下午三点下班。光从上班的作息上来看,我相信比起内地很多互联公司我们轻松很多,更好的一点是,如果员工当日加班超过晚上八点,可以补餐费100港币,并且第二天上午可以不来上班,补休。这是真实的,据说香港很多公司都有,我们公司也不例外。至于薪水,香港的平均薪资在15000hkd左右 Hong Kong Average Monthly Salaries,互联网或者金融相关会高很多,具体的就不透露了,毕竟是机密,当然这都是针对毕业生,如果是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在香港可以过到非常非常非常好的生活(神秘的微笑)

除了这些,再说说香港的税收,香港个人税非常低,并且每个人一年有一万的免税额度,房租也可以抵税,香港缴税是年底一次性缴出,各项优惠折下来,非常的低,相信这是和内地最大的不同,另外就是医疗保险,由于香港居民看公立医院本身就是免费的,所以排队时间长众所周知,但公司会为你提供集体医疗保险卡,有了这个卡,可以看私人医院,包括定期的牙科检查。年终奖,各有不同,一般公司十三薪,好的十五薪,这个也会根据工作年限有所调整。最后就是香港特色,MPF,俗称强积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香港的强积金体制

上面说的其实都不是体会,只是在香港工作的一些体验

下面来正式的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很多在香港工作的朋友都喜欢说自己生活在一个钢铁之城,冰冰冷冷感觉不到自己留下来的意义所在。我有几个朋友都因为在香港工作不顺利选择回内地或者去美国念书。香港人情淡,这点我是承认的,尤其是和台湾相比起来,答主曾经在台湾呆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再说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早间的公车。我每天早上都要在楼下搭乘过海巴士到港岛上班,内地早间的公车多会让人有市井的感觉,很多人都在聊天说话,还挺热闹,同比之下,香港的早间巴士,如死一般沉寂,唯一能听到的就是巴士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到站时的三语报站语音。巴士虽然很拥挤,但大家都非常的安静,大部分的人低头玩手机或者靠在边上打盹,我想这是香港人最有默契的一刻。早间电梯间常常会遇到同事,但大家并不谈及昨夜发生的事情,不多不少一句morning就算完成客套的一系列对话。甚至,非常熟悉的同事之间,都并不知道对方家里的情况,不知道对方是否已婚,不知道对方住在哪里,更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兴趣爱好。

同事之间公事公办差不多占据了所有公共和非公共的往来

另外,中午同事往往都会一起午餐,结账时大家aa把自己要付的钱放在餐桌中间,多一块少一块都会算的很清楚,有一次我没有零钱就差了一个同事两元,结果回到办公室,他马上就过来和我要,当时我还真是有点尴尬,不过后来也就习惯。香港人的价值观常常都是被唾弃的对象,什么事情唯利益当先,只要涉及利益,大家神经都非常的敏感。有时,非常要好的香港同事和你聊着聊着就突然变了脸色,你真的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一不小心就越了界,这种强烈的不安感让我每次和香港同事说话都要斟酌很久,思考哪些能说能问,哪些不能哪些不合适。

很多人,把上述的总总都归结为香港特色,但我不这么认为,试想经济发达地区的职场何尝不都是如此?我们以为我们离开了香港就会有新的开始,就会有更多的人情,但其实我们只是败给了自己的软弱。我相信每一个在香港成功留下来,直到最终获得永居身份的人都是有自己一段心路历程的,生活永远都是不容易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把容易的部分把握好。

作为非香港人在香港工作,我们在香港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很多不了解香港的人说,我们会受到歧视,会被欺负,我们语言不通,我们没办法适应香港的冰冷社会,但不要忘记,每一个在香港合法工作的内地人,都是香港人才引进计划的受益人,个人认为,人才的基本定义不是在某个行业有特殊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地位,而是能站在高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把不利变为有利,把不适应变为适应。

我相信每一个选择在香港工作的内地人,都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在十年后回首总结今天的奋斗,都不会后悔自己选择留下的这个决定。

最后,祝愿所有港漂青年们都能在香港开启自己的新世纪!

3#
萧明诗  3级会员 | 2018-10-13 14:23:56 发帖IP地址来自
误打误撞在这座concrete jungle待了几年,一直在犹豫是走还是留。此地的衣食住行有的答主都说的很详细,我简单说。

最近一冲动买了套房子,因为下了班才能去看楼,所以拍板签约已经十一点了,怀着四个月身孕的中介小姐又打车去很远的业主家签合约,两点才收工回家。写完支票我就后悔了,那意味着接下来我有几十年的贷款要还。第三天剧情神展开,中介说突然收到消息我隔壁那户疑似凶宅,我要退的话可以全款退给我。

缓口气我坐定思考人生。香港人有的确实很努力很拼,比如这位中介小姐。我有次搭飞机不小心把手机卡弄丢,晚上十点差五分才去到运营商店铺,三分钟新卡就帮我装上了,免费。老大海外度假的时候会在清早和深夜狂发邮件,同事走路说话做事都气势如虹。

我在工作后半年内学会了流利广东话,有口音,常被误认为新加坡人或者ABC。同事都很友善,有几个还常请我去他们家吃饭,会和我讨论政治或者内地问题。每天都加班,没完没了,没完没了。如果整个组一起加到11点或者更晚,老大会开车顺路送我们回家。那时的维港略安静,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远处的灯火在车窗玻璃上一划而过抛在脑后,转弯时我幻想周身的疲惫也能被离心力甩出去。而所有的辛苦,我都说不出来,和爸妈聊天只是很好很好。

工作之余有幸在这里结交了很多优秀的朋友,一起爬山出海,看画展听讲座,时不时考个试充下电。年假很多,工资也足够负担我说走就走的旅行。香港同事下班后极少应酬,我和外国同事玩的多一些。某个午夜在半山英国mm家的烧烤派对刚刚结束,我踩着高跟鞋身着小礼裙,微醺着走去中环。路边有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婆在俯首乞讨,紧邻着车水马龙,霓虹灯涂抹着来来往往众生的脸。All around me are worn out places, worn out faces; going nowhere, going nowhere.

你于我是瑰丽风景,我于你是匆匆过客。
4#
Dion  3级会员 | 2018-10-13 14:24:00 发帖IP地址来自
內地人,用 IANG 簽在觀塘區一家小公司(創業型)做 Web Developer,大家年紀相仿,公司文化也比較自由
  • 乍看收入還不錯,但比起有錢人,自己什麼都不算
  • 香港個人所得稅(薪俸稅)很低,而且政府有補貼,一百個贊  
  • 期待暴雨或颶風,可以光明正大地,少上一天或半天班
  • 花錢真的很快,如果回內地會覺得物價低,租房好便宜,但高端消費反而貴過香港
  • 買房遙遙無期
  • 擔心失業,擔心繼而影響之後的 IANG 續簽,擔心繼而失去香港逗留權,擔心最終影響永久居民申請(如果在大陸工作就不存在這種擔心)
  • 女生基本上都會化妝,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
  • 競爭激烈,本地以及國外名校出身的,一大把!
  • 兩文三語(普通話書面語、英語 / 廣東話、普通話、英語)是大部分工作的標配
  • 常遇到三語都近乎達到母語水平的人,一打聽,原來很多人早就拿了外國護照,同時也保留香港永久居留權(我希望自己早日拿到香港護照就好)
  • 我們公司只有我一個大陸的,其他都是 local,日常說話廣東話夾英語
  • 如果願意投入精力去學(從粵語拼音學起),並且敢多去講,其實廣東話進步會很快
  • 同事都很有禮貌,只要願意融入(講!廣!東!話!),大家互相尊重,沒人歧視你
  • 也有一個同事會經常和我講普通話,因為他說想提高自己普通話  
  • 多看新聞,會了解許多內地絕對不會報導的各種時事
  • 公司常年放一件外套,因為香港室內的冷氣,大家都懂的
  • 原來自己住一室一廳是一件極度奢侈的事情
  • 大部分人都是住各種大廈,即使是香港人,很多也會找到工作後,搬出來住
  • 早晚高峰時期,港鐵(MTR)雖然多人,但遠沒有上海地鐵擁擠
  • 午餐時間到處都是人、人、人,去茶餐廳吃飯都要排隊以及搭檯(拼桌)
  • 如果公司沒有午餐時間規定,會更傾向於去吃下午茶(很多餐廳 2:30 - 6:00 之間供應,沒那麽多人,而且會便宜一點)
  • 快餐普遍在 40 - 60 HKD 之間,會送飲品(凍飲加 2 - 4 HKD),而且間間茶餐廳都差不多
  • 訂外賣還是要靠打電話為主
  • 快餐店很多只收現金
  • 除非有活動,同事之間吃飯一定是 AA 制,差一塊錢都會算得很清楚,香港沒有支付寶微信轉賬,極其不方便
  • 街邊飲料店(比如 Happy Lemon、貢茶)比內地、台灣少很多,難得有一間也是經常排隊,反而咖啡店無處不在
  • 加班是常態,不過我們公司來講,加班並不多  
  • IE 使用率比內地低太多,大多人最愛的 browser 都是 Chrome  
  • 大家習慣於各種 international app:Facebook、Youtube、WhatsApp、Gmail、Google Drive、Dropbox(除了 WhatsApp,真的又快又好用)
  • 週末外加請一兩天假,來一個短旅行,非常常見,主要目的地:台灣 / 東南亞 > 日韓 > 大陸
  • 週末真的不想去香港幾個市區逛(銅鑼灣、中環、尖沙咀、旺角),本地人、遊客、外傭,分分鐘擠爆
  • 週末可以去海灘曬太陽、爬山、野外燒烤(要有朋友才行啊)
  • ……
5#
Terry Meng  3级会员 | 2018-10-13 14:24:01 发帖IP地址来自
所有关于香港的人和事,只有那些不是香港的香港才格外的美丽动人。

先来点负能量,每天打开fb,就看到这样的帖子铺天盖地。香港同事当着你的面不说,但你却看到他每天分享,支持这些观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主流观点,至少我接触的香港,这样的观点是主流的。






再来点正能量

还是那句话,所有关于香港的人和事,只有那些不是香港的香港才格外的美丽动人。

这个城市是分离的,无论人,生活,工作,都是平行空间大家不相往来。所以你看到每个人的说辞都那么真实强烈但又互相矛盾。最近很多自我感觉非常好的投行男女写了一堆为什么我离开香港,为什么留下香港的文章,我持观望态度,毕竟生活是自己的,选择也是自己的,和你做什么行业和你自己觉得自己的高度美太大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宽容度很高的人,或者说是会从利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行动的人,那么你的生活也应该是快乐的,你所结交的朋友也是快乐的。

刚来的时候我花了很多精力去理解香港为什么那么抗拒大陆,去过政改咨询会,去过社区活动,真正叫下基层理解香港,更别说自己也娶了个香港老婆。其中的感想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你要摈弃一些你自己以前固有的思维方式,学会站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思考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克服语言文化上的隔阂,还要阅读大量“客观”的书籍和评论(非常难)。经过大概3年的时间,我深刻意识到:
任何从国内/香港的角度去思考香港为什么是现在的模样都是片面和带有强烈主观臆想的,无论分析多么有逻辑和有数据,最多都只能说是“个人意见”。
香港的问题,暂时没有办法去避免,也没办法加速解决。只能靠时间去慢慢淡化很多东西,才能“好好说话”。
所以,除了这些不开心且你又不能改变的事情,你还有很多各位答主提到的事情可以去做。我现在和室友住在岛上,有沙滩,有夕阳,有好的啤酒,还可以烧烤打篮球,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我只是想说,怎么感受,完全取决你怎么去看,怎么去选择。

enjoy HK
6#
小易  2级吧友 | 2018-10-13 14:24:02 发帖IP地址来自
体验啊,大概就是你马不停蹄地努力工作,潇洒独立地生活,心中想象着一个美好并且似乎就在不远处的未来。

但你心中非常明白,也时常告诉自己,我的未来绝不会在这座城市里。

拼命努力,华丽离开,大抵如此吧。
7#
豆包  2级吧友 | 2018-10-13 14:24:04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本科在一所二流大学读了四年,major accounting minor finance,最终也没拿到first honor。毕业后就直接留在了这边,本意是想去会计所,后来收到了某家发钞行的trainee项目offer,收入高出一大截,于是还是没忍住,跑去做了公司口中的所谓“优才大学生”。现在上班差不多有三个月了,在某个没钱闹市区的分行做rotation,时刻盼望着什么时候才能回总行去(笑)。
我是个没什么梦想的人,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守着一个家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现在留下来也不过就是为了工作几年后回大陆能高一点收入,这几年多赚点钱,看看四年下来能不能攒出个小首付,至少回去以后也不用妹子陪我租小房子住。
住在深水埗(不在香港的朋友理解成贫民窟就好)的唐楼里,每天要爬六楼回家,没保安没电梯。不过想到自己一个人住十几平的房子,房间朝阳,冰箱和崭新的洗衣机一应俱全,最重要的是房租低到基本上任何一个在香港工作的人都不会觉得是很大负担,心里就觉得还是挺开心的。
要说在这边有什么特别的,我觉得没什么。虽然算是做banking,但其实和个农民工的状态差不多。有口饭吃,有个地方住,攒点钱,长一长见识,拿一点经验,过几年回大陆买房子娶老婆。
虽然下班不算早,下班后依旧没什么事情做,四个星期考了四个没什么用的证。深水埗街边吃东西的小铺子又多又便宜。八点半下班,下了地铁,吃一碗红薯粉,穿过聚在一起抽烟喝酒的东南亚人,穿过吵吵闹闹的街市,穿过满眼的一楼一凤的粉灯,买上五个白梨两瓶豆浆,回家去。一边想着,这周末又该发工资了,真好。
希望几个月后能有更好的答案吧。
8#
King  6级职业 | 2018-10-13 14:24:05 发帖IP地址来自
怀念香港腾飞的日子,对回来后的日子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怀念八九十年代的港产片时代,对现在的片子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怀念以前还一辈子钱就能买得起楼的日子,对现在要孩子接着还贷的楼价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怀念拿英国护照的日子,对新的中国护照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怀念有人情味的时候,对现在见面如不识的邻居生活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同事回大陆叫回乡下
在半夜,甚至是凌晨发邮件,得到秒回很正常
看到偷渡来的黑市劳工可能会去举报但是常常同情心泛滥,去喂养流浪的猫狗
香港中文大学的学历真的比北京大学好用
总是认为英国女王的生日,应该放假
放假的时候喜欢去海港城购物
工作的人都比较怀念九八,金融风暴之前的生活
对渡轮有独特的感情
常常说我们香港人我们香港
喜欢放家里人的照片到工作桌上
硬盘叫磁盘软件叫,软体
对于政治,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了,但不会放在工作里面说
因为地方小,经常能看到明星,所以一点也不吃惊
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只为了不住香港提供的公屋而去买房,一辈子赚的钱也只够首期
无论你是上班还是下班,到处都可能会遇到游行的人
程序员在公司里面也基本没有封闭网络不接受外网
最好的放松,是去外国度假
一眼就能分辨的出大陆人和香港人
对生儿子比较看重
90年代说要去九龙塘跟我们去东莞的意思差不多
同事们说的,去过大海,就是去澳门赌钱的意思
喜欢说-咩啊
你身边的人可能因为买楼而导致负资产,但是他从来都不说
香港的网速真的是很快很快很快
长城是什么?
喜欢将报纸和宣传单上的优惠卷剪下来使用
八达通比信用卡还好用
没有投票权,却经常闹着要投票
为了参加占领中环运动,特意请假
有很多社区义工的工作,没有钱,但是做的很开心,已经生成比较完善的制度
认识张学友,可以不认识韩红
就算到公司楼下便利店买烟,都可能会让你出示身份证
一般的工作有三四万块钱多一点的五六万
新移民工作生活都非常辛苦,但是都不愿意领低保
会很礼貌的帮你拉住门
公司一般都没有饭堂和餐厅
不愿意让同事看见吃盒饭的样子
餐桌上,经常使用公筷,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对,玻璃瓶装的可乐有异乎寻常的执着
很多人读书只读到中五
读书的时候没有读过补习班的几乎没有
有比较好的读书氛围,很多人白天去工作,晚上去读夜校
很多人为了钱,白天去工作,晚上可能会去便利店兼职?
如果你敲上司的门就证明这件事你办不好
死要面子,穷死也不会管同事借钱
非常的客气,人家帮了小忙,一定会奉上一份小礼物,多小也好
上班带上口罩,不是因为它怕冷,要是他感冒了,在香港感冒能不带上口罩,是很没有公德的事情
喜欢在身上喷香水,无论男女
他们的共同的偶像是李嘉诚
有住在深圳那边过来香港上班的,每天起来都五六点钟
有不少鄙视内地的人但是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
当一个女人结婚之后,要用老公的姓,我们称为陈太黄太,李太
香港人只会说前后左右不会说东南西北
使有信用卡的地方非常多,基本上不用现金
注重规矩,在等电梯的时候绝对不插队
延续粤语的习惯叫哥叫姐的比较多
人人平等的观念渗透到每一个人得生活里面,就算对环卫工人洗碗工都不会有任何的不尊重
香港的同事对于中午吃什么比较西化,有可能会吃三文治,一杯咖啡就了事
当你犯错的时候,多多少少表现出一种香港人的优越感,即便他住的地方不足十平米,即便他兜里比脸上干净。
视白水煮鸡胸肉为正常的食谱
爱娶说粤语的女孩子

喝咖啡的习惯比较多,但是没有要去喝咖啡就要去星巴克这样的装逼习惯,一般为了图省事,就喝公司的速溶咖啡。
非常注重自己的隐私,可能跟你共事一辈子的同事都不知道你住在哪里,有几个孩子,有没有老婆
香港地少人多,那要住的好,非常不容易,一般年轻人跟同事或者朋友合租一间房子,其实也就比一张床,大不了多少。有的人干脆就睡沙发
住的地方一般没有阳台晾衣服,只能在室内
香港人对金钱的欲望毫不掩饰,颇有些笑贫不笑娼的感觉,只要你能成功赚到钱,不管从哪里来的人家都会尊重你。
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淡漠,每个人都只管自己的事,香港出过很多事就是因为发现尸体才报案的事情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发财的梦,但事实上,他们只能够在下班之后去喝一杯清水,然后睡觉
正常的员工晚上一般不会加班,除非有紧急的事情,或者重要的事情,有加班费,而且比较规范。
经常说内地的话题,说大陆的不好地方,尤其是关于食品卫生空气这些话题,但是会比较避讳在大陆人面前说这种话。
一般人为了方便都会住在港岛区会离工作的地方比较近

同事,上下级的关系没有那么严格,但是每个人都要取一个英文名字
办公室恋情比较禁忌,在香港是不太喜欢这个的
同事们对于时尚潮流都比较注重,不会像内地上班的样子时穿个T恤就上班
对于女同事的尊重,会比较强一点,比如帮忙还凳子啊,吃饭的时候让他们先拿之类的,可能会受英国影响比较大,女士优先
有不少人信教的,要随时注意尊重他们的宗教。
粤语是个障碍,陆人口音永远能被听出
内地很多技能要屏蔽,如吐痰,公共场合抽烟,插队挤地铁
对中文里插入大量英文的做法无可奈何。
繁体字会看,不会写
饮食清淡,所有的菜都没有辣椒
要重新适应这里的社会规则,每个区的议员都能随便见得到
女孩子都很矮但是会化妆
在某些区域见到外国人的比例比见到中国的比例更高
从小就全英文的教育他们的口语都不错
中午饭没有补贴吃得很贵,尤其是在中环的地区
每一部轿车都开很快,但是他们会让你先走
香港人其实也喜欢在红灯的时候过马路
水果比较贵,一个一个买的
酒楼的洗碗工工资都在5000块以上
报纸非常大胆而且有成人的杂志可以看
不太担心会买到假货不太担心会收到假钱
不太担心在路上会遇到抢劫的,但是小偷是有的。
香港的巴士运营比较严格。小巴士座位上坐满了人就不在上客了。大的巴士还是挤满了人。
香港的行车习惯是左侧行车
能买到许多国家,你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手机和品牌不只是iphone
上网速度比较快,而且有多家运营商在争夺客源,你会得到比较便宜的价钱,没有长城
香港人也上淘宝,但是邮费比较贵
他们成长好论内地网民的素质,但其实他们自己的素质也不怎么样,只是没有出来喷而已。
如果长期定居你生的孩子以后可能会上一个全女生的学校,也有教会的学校。
上班的时候经常穿西装,同样也要打卡和带吊牌,办公室比较小。
同事们都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尤其是有人请客的时候。
同事很多都是外国人说的各种各样的语言,但是英文是通行的。
工作的伙伴,人与人之间比较冷漠,但是熟了之后就也会乱开玩笑
无论住的多远,都觉得在中环上班比较光荣
有部分同事的情绪比较反大陆,但是他们不会太公开说出来,但有的会很公开撑黄雨伞
喜欢在酒吧看球,不喜欢一堆人在家里面看球,怕会影响到家里人?
工作上的伙伴几乎都没有什么酒量,他们有一种喝酒就会挂的感觉,比较少去喝酒,浅尝即止。
办公室的空调比较浪费,经常开的非常冷,要穿大衣
女士们一般都化妆,但是画的好不好,就见仁见智了
办公室和家里几乎都是抽水马桶,不习惯的人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
比较好面子会死撑着
他们做错地方,最好婉转的说出来,不要轻易伤害他人,因为他们都比较脆弱
大陆的学历很多都不会承认但是一些高等学府的学历还是可以的,他们会比较承认外国跟香港的学历。
下班后属于员工个人的时间你再打电话去跟他们谈工作的事情,一般不太好,除非很紧急
老板会要求你24小时开机,不管事情紧不紧急
对于敬语和称呼比较看重
几乎没有很大型的,超级市场,要买什么东西,可能要花好几个地方
由于盗版比较少,他们比较注重知识产权,还有电脑上软件,几乎都是正版
他们也搜迅雷下载盗版
很多年纪轻轻就头发花白的员工,都在香港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一点也不奇怪
有很多老员工也在继续服役,但是承担的也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了,除非是高管
的士司机有很多都是年纪比较大的
即使是同乡,也比较避讳在香港的办公室,说大陆的方言,这在别人看来是比较不礼貌的
同事之间一般比较少自己打听你的学历年龄你的嗜好。
工作的节奏很快,但是力求尽善尽美,这也是我比较佩服!


广东以北都是北方

总之。。香港人活得都非常累,想想来自大陆的朋友,在香港混不下去最多就是回大陆北上广深试试,再不成,回自己乡下二三线城市工作,再不成,还可以挑选十八线县城,好好奋发几年有车有楼有妻有子的生活,外部环境虽然不能等同大城市但生活质量还是不错的,起码舒心。

香港人就只能回香港,这里就是他们的乡下,没有退路,让他们倍感郁闷。
9#
季桑  2级吧友 | 2018-10-13 14:24: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港工作近半年,试着回答一下
行业:某德资电梯公司
职位:IT相关
地点:港岛
————————————————————分割线————————————————————
工作时间:

和国内大多数外资企业一样,办公室职员的工作时间大多是比较弹性的,早上一般9点左右到办公室,工作满8小时即可,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会有不同的调整。考虑到许多公司会在香港设立亚太区总部,所以也会有因为时差原因而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

午休一般是1-1.5小时,开始时间从12点-13点不等,据我观察,12:30前后会比较多。这个和国内公司类似。

在香港,加班文化是比较盛行的,大家对加班都比较习以为常。但是和大部分日资企业不同,没有类似不能比老板先走的隐形规定。在我所在的公司,部门总监会最早离开,其次是和我一个level的职员,最后是部门经理。(当然也有VP以上的老大是工作狂╮(╯▽╰)╭)

在来香港之前听说的周五晚上不OT(加班),来了之后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TAT。不过周末加班的现象比较少见(只听说过财务周末加过班),下班之后也基本不会接到工作相关的电话。在这一点上,香港人还是非常尊重彼此的私人时间的。

工作氛围:

工作节奏和北上广的外企类似,节奏快,强度大。

工作语言基本以粤语和英语为主,多数香港人都会说普通话,和我的对话基本也以普通话为主。(如果是多个港人加我一个大陆人,他们会自动切换成粤语模式)。港人的平均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国人,不过会有浓重的港味。(港式英语速成 观察者网小编包你分分钟学会!

办公室的办公环境是比较轻松的。在茶水间,不管认不认识都会闲扯几句,相互问好;如果在工作上帮到别人,都会非常热情得表达感谢,大老板没事也会出来和大家开开玩笑,没有任何的等级差别。

工作其他:

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关于工作的事分不出类就都写在这里了:
  • 每天早上开电脑,会收到各种10点过后发来的邮件
  • 大家工作泾渭分明,很少出现相互推托的现象
  • 港人很怕被人投诉,但是一般大家都不会走到这一步
  • 非常按照规章办事 有时候看起来有一些刻板

生活水平:

鉴于在港工作住所由公司提供,所以这里不提。但是不得不感慨一句,香港的房租真是太XX贵了。

在港工作,日常的开销包括三餐,玩乐和交通。

三餐:
一般工作日午餐会和同事在餐厅吃或者自己煮,午餐的价格从30-100,较大的餐厅会加收10%的服务费,换算成人民币基本上和在上海市中心的午餐价格相仿,内容上茶餐厅和茶点较多,口味比较清淡,很少见到辣椒。

如果自己煮,选择会比较多。关于食材的价格,蔬菜,肉类较贵;鱼类海鲜比较便宜。香港的街市是很有趣很原生态的地方,保留了很多招牌式的香港特色,例如白色红字的巨大广告牌写着X记海鲜,粤语的叫卖声,干货店里大大小小的瓷罐头。有一些东西是在街市很难找到的,比如八角茴香泡椒云云,但是你又能轻而易举得找到香茅,罗勒之类的食材。

玩乐:
行山是香港人很乐衷的休闲活动,西贡,南丫岛,龙脊都是些环山傍水,风景怡人的山路。对于多数游客来说,会自动忽略这些景点,但是对于在港工作的童鞋们,这都是些不错的去处。

香港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展览也是很值得去看看的。咳咳,当然咳咳,还有一些你在大陆咳咳看不到的展!@#¥%……&*(此处省去一百字)

其他的娱乐项目,例如看电影,唱K,夜店,酒吧什么的大家玩得都差不多,但是价格会比国内贵一些。

交通:
香港的交通是比较贵的,尤其是跨海的交通,地铁,巴士单程花掉你10+港币是分分钟的事情。相较之下,天星小轮就是省钱利器了。
10#
匿名用户   | 2018-10-13 14:24:07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1#
周一  4级常客 | 2018-10-13 14:24:08 发帖IP地址来自
差不多一半的收入得拿去交房租(按1w+一点的起薪计算)
12#
Gloria Zhang  4级常客 | 2018-10-13 14:24:09 发帖IP地址来自
围城
13#
BarbaraCi  2级吧友 | 2018-10-13 14:24:10 发帖IP地址来自
楼上有个网友的回答深得我心。如果你只在这个城市花钱,而不在这里挣钱,那当然很美好。

由于工作地点的原因,每天都会经过时代广场,崇光和希慎。一直觉得铜锣湾是个“浮躁”的地方,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着装时尚的年轻男女,拖着行李箱来买买买的人们,又亦或是苹果店点排排坐卖iPhone 7的黄牛们。于你来说,刚毕业的这第一份工作并不足以支撑你在这个购物天堂肆意消费。每月工资的一半都要贡献给那个还没有你家厕所大的房间,及水电费强基金。

工作OT是常态,常常在凌晨3.4点收到sponsor 发来的邮件。也没有真正的local 朋友。常常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真正融入过这里,一口不熟练的广东话往往不经意间划开一道无形界线。

尽管如此却还是赖着不走,心里常常在想姐姐还没去到中环工作呢怎么甘心离开。赌气一般的。有千万个别人看来可以离开的理由就有千万个说服自己留下的理由。

他人经受,我必经受。选择在该努力的年纪马不停蹄的努力,是你对自己的承诺,也是支撑你留下来的动力,
14#
任正博  2级吧友 | 2018-10-13 14:24:11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这个题目下没有看到攻占了知乎保险话题的香港保险代理人的回答,深表遗憾,果然我们还是只会回答有可能带来生意的问题。

背景:
香港某保险公司前职员
工作时间:一年
工作地点:港岛
工作岗位:销售

重要提示:保险属于很特殊的行业,一线团队高度自由,与其它常见行业、同行业其它公司或团队,区别很大。

从来不用担心找工作,随便向保险公司发出一份简历分分钟就有回复,最担心的不是没有保险公司录用而是怎么拒绝每天都打电话催你考试入职的团队主管。

上班从来不用打卡,除了规定的会议外,其他时间基本上一半的同事都看不到。请假的借口极其低劣,一周至少有三四个人因为拉肚子不能来上班的,而老板还要象征性地问候一下。时刻感觉自己到智商被拉低到小学水平。

经常听到香港同事讲一些大陆人觉得很无聊的冷笑话比如“xxx(香港同事)你的普通话真的好普通哦!”此时大陆同事通常配合地“呵呵”附和一下就愉快地过去了。

大陆人也经常讲一些香港人觉得很无聊的笑话,然后香港同事就用迷之疑惑的目光注视着你等待着你的讲解,真的是蛋疼菊紧。

香港同事经常努力地用普通话跟你交流,但其实并不是体谅你,而只是想单纯地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但有时候真的听不懂还要拜托他用广东话翻译一遍。

看香港同事写汉字总觉得好着急,恨不得帮他写结果发现自己不会写繁体字。而且香港同事经常有汉字不会写,但从来不用手机查一下(不用拼音),而是直接换成了英语然后留下一脸懵逼的我。

每一个人都有英文名字,一个楼层可能有三个Tony两个Tomy,但从来没见过Jack 和 Jerry,除了大陆的同事。。。

相互称呼都是用英文名,工作一年一个香港同事的中文名都不知道。当然除了HR也没人知道我的中文名。不过,当我去找HR办签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也不知道我的中文名。

中午吃饭极少会有四个人以上一起去,因为通常情况桌子位置不够。每天从高级写字楼里西装笔挺地出来然后跟几个不认识的人拼桌在一个茶餐厅的桌子上,看久了也丝毫不觉得有任何违和感。

偶尔也会打包回办公室吃,但从来不会在座位上吃味道太大的食物。在茶水间解决完之后不仅扔垃圾还会顺便把桌子擦一下。

中午的时候也经常会大家一起去酒楼,结账时都是AA。如果大老板在,通常会主动刷卡,然后底下同事给一个差不多的整数。但如果是平级同事的话就会计算到个位数。我每次都对123这类的数额表示高度不满以及疑惑为什么每个人都能拿出正好的零钱,除了我。

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偶尔会给同事们普及支付宝的各类功能,宣传一下我朝盛世。通常香港同事会感慨一下然后就接着找零钱,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便利,这总是让我觉得蛋蛋的忧伤。

香港同事对所有服务行业人员都十分尊敬,有的时候还会和服务员阿姨(其实香港并不会叫服务员)聊天。但中午的时候如果看菜单超过30秒还没有决定吃什么就有可能遭到阿姨的小脸色了。

总会有香港同事来分发零食,关系好的再顺便聊会天。我两个月的时间自己累积了一抽屉的零食,扔掉也不好吃掉也不想,最愁的是还要找机会给别人发回去。

香港同事技术型能力普遍偏差,有的时候看他们真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语言和交际能力通常可以甩国内同事两条街。对工作要求的内容通常高度专业,但超出规章要求外的内容基本上一脸懵逼。

香港同事的业余爱好极其丰富,咏春、壁球、潜水、跳伞什么都有,但从来没人说自己喜欢读书。而且很多是上班就带着服装下班就直接去了。当然,更多时候是还没下班就去了。

中性的同事很多而且从来感觉不到任何歧视。一个团队里有三个女同事头发比我还短,其中一个还邀请我们去参观她打拳击的比赛。那一刻感觉生活本该如此。

同事间的集体活动很多,经常一起包船出海或者是集体聚餐。每次集体出去吃饭都要在饭店包间里打两圈麻将再开始吃。

香港同事酒量普遍比较差,但是喜欢喝酒。一吃饭就要酒,相互说半天然后一桌人点两支啤酒。我每次都只能安慰自己说香港酒贵。

同事间通常不会玩命敬酒,也从来没有必须把人喝倒这种风俗,所有的干杯都是抿一口,自己为这个事情苦恼了很久,觉得感情都被欺骗了。

虽然没人灌酒,但尴尬的是总会有自己跟自己死磕的选手。尤其是大型活动的时候会有各种你见都没见过的人过来跟你打招呼然后喝一口酒,喝着喝着就多了。感觉与北方喝—说—吐—倒的流程不太一样的是,香港同事醉酒的形态比较多样,可能与平时的爱好种类丰富有关,比如,空手碎马桶。看得我真是薛定谔的懵逼。

同事间工作上有什么不顺畅的通常会直接说,有时一言不合就可以对着发飙,不过发飙完还是该干嘛干嘛。反而是顶头上司总是要哄着员工工作,善用表扬激励法。效果通常不错,除了让我觉得有点像给幼儿园大班上课一样。

相比于国内同事,香港同事更会拒绝别人的请求。这个会不是善于,而是不帮就是不帮很正常啊。所以有时候看到不明事理的国内同事一个劲地请求香港同事帮忙会觉得有些尴尬。但好处是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不用给其他同事扫尾。如果是帮助到香港同事,也会得到诚挚的感谢,通常是我不喜欢的零食。

香港同事间总会有比较亲密的接触,这总让我怀疑他们的动机是否纯良,光天化日下就在办公室勾勾搭搭实在是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腐朽。当然,只有长得好看的同事会这样。

同事间讨论人体构造的时候比较直白,聊大姨妈比聊亲妈还频繁。

感觉香港同事对新闻的辨别能力十分有限,每天对着报纸明显不靠谱的事情讨论来讨论去,有的时候真的想让他们去看看网易评论来提高一下自己的姿势。

香港同事的办公桌上什么都有,相片、手办、玩偶,甚至是小型篮筐(投纸团的)。每次路过他们的办公桌都觉得自己的位置缺少了些生活气息,想来想去最终给自己的位置上放了一盆仙人掌,据说可以防辐射。

现在,不知道我的仙人掌还活着没。
15#
不知道诶  4级常客 | 2018-10-13 14:24:12 发帖IP地址来自
毕业之后朋友几乎都回了内地,一个人莫名其妙的留了下来。刚刚入职某中资银行,现在是午休时间,留个坑,以后有时间慢慢答。


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体验就是孤单吧。中环约饭约逛街约爬山,此帖长期有效

---坑---

不知道是不是房间太小的原因,一回到家就懒得动弹,电脑都懒得开,以至于上个月的坑留到了这个月才开始挖。
说说在香港工作的感受吧。以下回答仅限于本人“假期充足不用OT有饭堂同事友善老板亲和”的工作经历和总结,并不代表香港的“劳苦”大众的经历~

team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说普通话的,虽然拿着各个国家/地区的永居,但是多数还是从大陆出去的,所以和同事交流(讲段子)完全无障碍。team里面也有香港的同事,中午吃饭会和他们天南地北的聊天,大家都对彼此生活过的世界非常感兴趣,经常会问“你们真的像TVB里面一样没事干就飞去伦敦喝咖啡吗?”或者被问“怎样在淘宝上买东西不会买到假货?”。最近立法会闹得轰轰烈烈,于是饭桌上经常会展开关于建制派和非建制派的讨论。P.S.香港年轻人真的很多对中国ZF非常排斥,但是绝对不排斥大陆人。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不去刺破彼此的立场,也不会评价各自的政治态度,总之非常和谐。
部门里面除了我们team以外绝大多数还是香港人的,偶尔需要和他们交流他们都会迁就你尽量说普通话,虽然磕磕盼盼但是还是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熟了之后他们发现原来在香港工作的大陆人是听得懂广东话的,于是会议桌上常常会出现一种奇葩的场景:大家都说着各自的语言,交流完全无障碍,直到会议桌上出现了外国人,于是都会统一成用英语。

在中环工作,经常会遇到履历高端丰富到让你惊讶的人。在地铁站里会听到妹纸和旁边的男生说自己刚刚毕业于哥大金融专业,在华尔街实习了几个月拿到了某投行香港这边的管陪于是就回来了;或者年轻的亚洲男子操着流利的英文和几个老外谈笑风生,偶尔冒出几个hedge,quant,billion之类的词,风轻云淡。当然,更多的时候,大家都是顶着头天加完班的黑眼圈,一脸懵逼的拿着咖啡和三文治快速的钻进各个大楼,偶尔经过地铁站口接过免费发放的报纸的时候才会放慢脚步。总之,在中环上班,永远有人比你好看比你聪明比你勤奋比你幸运,每当你以为自己已经爬上一个新的台阶的时候,都会有金光闪闪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态度友好笑容和善,头上写着五个大字:你,这,个,low,逼。

工作之余,人们可以去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可以行山看演唱会参观博物馆,可以去海边冲浪去澳门烧钱,可以去探访文化古迹可以去拍摄造型独特的建筑。总之,即使你有一份不用OT的工作,你的周末也不必感到无聊~但是作为一个不愿独行的单身狗,感到无聊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寻找另外一个或者一群单身狗同行,以增添旅途的乐趣,比如说,我。(o(╯□╰)o)

到现在为止工作的新鲜感还没有退却,所以体验也都是正面的一面。但是,在香港遇到过许多港漂,还是有相当多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是不太满意的。

大陆人在香港工作和生活,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差异导致感觉自己无法融入香港社会。看过很多港漂会在踏进香港这片土地的第一天就开始努力学习粤语,但是口音问题常常会觉得自己受到异样的对待。当然,像我这样早已放弃广东话,执着的和香港人说普通话的也是有的。有时候,看着他们艰难吐出每一句港普,一副吃翔的表情的时候感觉是非常爽的~。。。总之,每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期待是不同的,所以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能够完全融入周遭,游刃有余的生活,于是在抵达这样生活的途中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有的人甘愿浮在一座城市的表面,懒得融入其中,所以反倒生活的更加顺畅。最起码,我是完全不介意崇光百货里的某些店员对待说普通话顾客不一样的眼神和不耐烦的态度的~但是大多数时候,遇到的香港人都是非常非常友善的,倒是来了这边之后偶尔会遇到突然跑到微信里面告诉我,他马上要去深圳旅游但是绝对不去香港因为看了新闻怕被香港人打之类的傻逼。(哎,无奈,真是港灿陆灿一家亲,应该一起送去保卫朝鲜)。

扯歪了。在香港工作,要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空间小。香港地小导致我们居住的空间小工作的空间更小,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中环。听某位室友说她们平均每个人只有一个放下台机大小的空间工作,并且没有隔板,大家全都暴露在彼此的视线范围内,因此上班时间开手机接收短信都会变得小心翼翼。居住空间就更不必说了,香港人最擅长将每一寸土地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极致。比如说明明只有婴儿房大小的空间竟然是套间的主卧,比如本该留作厕所的空间竟然能塞下一个上下铺供两人居住,比如说明明只有衣柜大小的地方打开门看到的不是衣服而是马桶和淋浴喷头。。。虽然描述有些夸张,但是大多数人真的生活在一个逼咎的环境中,抬头看见的不是蓝天白云,而是密密麻麻的石屎森林,和望不见尽头的沉闷人生。

更可怕的是,生活的拥挤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

离家千里,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要重头打理。毕业几个月,参加过一些港漂的活动,有高端的有大众的,认识了一些人,言语三两句,走嘴不走心。散场之后微信里会多出几个陌生的号码,约好之后可以出来聚聚但是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成为彼此手机里的一个僵尸号,再也不会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参加聚会的永远都是来港不久的人,因为来的更久的人,早已在数次的萍水相逢里厌倦了这种相遇的模式。

这座城市虽小,但是拥有强大的包容力。也正是因为小,便于管理,所以体制完善,能够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所以你不用担心会买到假货,会吃到地沟油,会被裙带关系所拖累。在这个“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时代,只要肯努力,跨越父辈们的阶层至上一个等级的机会还是存在的。

每天都有人带着梦想来到这里,每天都有人拖着行李箱离开这里。一千个港漂就有一千种不同的体验,你带着怎样的心境来到这里,也必然收货不同的体验,但是各中滋味,看客们还是要亲自尝试的~

2016年11月  写于凌晨

晚安 香港
16#
皮皮  3级会员 | 2018-10-13 14:24:13 发帖IP地址来自
过年的时候会有人问“你返乡下啊?”
17#
behow  3级会员 | 2018-10-13 14:24:14 发帖IP地址来自
沒什麼感覺,每天都在給房東打工而已。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