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答主都说了空间冷原子钟的优势,我就来说一下为什么好的原子钟能大幅度提高北斗卫星的导航定位精度。
卫星定位的原理是用户接收不少于四颗空间卫星的载波信号,利用空间交会的方式计算自己的位置,这就需要精确已知的卫星坐标。卫星的坐标是通过全球分布的控制站监测并上传到卫星中,卫星再写成导航星历通过载波信号传输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时间来推算卫星发射信号时的位置。
但是要想知道我接收到的信号是卫星什么时候发出来的,就需要用户的接收机的时间和卫星的时间精确一致。很明显,用户做不到(很多用户用的都是石英钟,或落后的原子钟,时间会有很大偏差),卫星的时间比较准,但是和理论上的时间系统还是会有微小差异(尽管用了冷原子钟)。于是,如何改正用户接收机的时间偏差(学名是接收机钟差)和卫星端的时间偏差(学名卫星钟差)成为导航定位的首要任务(通常情况,钟差引起的误差可达几万米甚至十几万米)。
很幸运,因为接收机的钟差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即使接收了10颗卫星,还是仅有一个值,于是当有大于等于四颗卫星信号时,我们就可以把接收机钟差当成参数一起解算了(三维坐标参数和钟差参数加起来总共四个,故需要四颗卫星,每个卫星提供一个观测值)。
不幸的是,由于每颗卫星只有一个观测值,同时,每颗卫星都有自己独立的钟差,故卫星钟差不能当成未知数求解,而需要作为已知条件。目前全球定位系统(包括GPS, GLONASS, 北斗等)都是采用地面控制站监测估算,然后由卫星把自己的钟差播发给用户。
于是,越高级的原子钟,其钟差越好估计(一般用二次多项式),也就是说钟越稳定,卫星播给你的钟差越准确,当然精度越好,而且越是稳定的钟,用户内插或外推它的钟差(很多时候是必要的)也越准确。
以前说北斗定位精度差,其实最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一个是地面控制站少,难以形成均匀合理的全球监测网络。第二就是卫星搭载的原子钟不行,钟不稳,钟差就大,不好估计,经常漂的很远,在精密定位领域应用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