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要去英国读研了该如何度过短暂的一年留学时光?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44   5283   10
想学到些专业知识,想提高口语达到native水平,想交各国的朋友,想打工等等等等,总之想让这一年非常有意义,不至于荒废时间和金钱。本人女。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4:52 发帖IP地址来自
顺利毕业回馈补充。不匿名了。想看学渣如何在英国master顺利毕业的接着看,大神们请绕路。 要看对原问题的回答的请直接拉到分割线后。


以下补充正文

老天保佑,楼主这个四级都没过的在Lse混了个merit毕业。没有对母校的丝毫不敬,只是感谢老师们手下留情,也感激自己曾经努力的日子。

本来是说只要过了就去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就读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 留学英国 下回答个 论学渣是如何顺利毕业的答案,结果仔细刷刷那个贴,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大牛们描述学校学术价值,留学赠与的精神回报等等,瞬间就不好意思写这样俗套的东西了。。。。

可是,大牛总是少数,楼主这样基础不好挣扎着毕业的也还是有的,所以就把一些想说的和学习经验相关的贴在这,不然过了就忘了。PS:我是在英国的社科类的专业,其他国家其他专业的不一定都适用。

请轻喷。

---Reading---
这玩意列在第一条肯定没意见。reading可谓第一大时间杀器,留学生们怨声载道的主要元凶。看完是绝对不可能的,每门课每周2-6篇,每篇10-15页,按楼主每周4门课,每小时看6-7页的速度(这是指看懂,不是跳读),楼主已经算不出来我平时还能有多少自己时间了;但是不看的话也不行,毫无准备lecture肯定跟不上老师们天马行空的思路,seminar也只能做傻逼看着老外们瞎逼逼,太气人!所以针对reading在这给几个比较实在的意见:
  • 先了解考核形式!
    • 一开始就要确认下最后考核的形式,根据这个来确定一下哪几周是重点!一般来说每门课都会有10周课程,每周1个主题,这些主题重要性有梯队的。重要的周往死里看,不重要的周就挑一篇给定essential的基本就可以了应付了,剩下的时间干点别的有意义的事情。
      • 如果是essay形式的考核,那看完教学大纲基本就能清楚对哪几周的课题有兴趣可以选题目写。
      • 如果是exam形式的考核,那开学第一周就去查历年考题,这基本图书馆系统都有的。一般来说考题都会踩点,点具体到每周的主题或者说一些学术大牛的书。前5,6年的试题稍微一分析,基本就知道重点是那几周了,然后你懂的。
      • 如果是essay+exam的考核,那只能祝你不要秃了。
  • 看reading的一些细节
    • 关于词汇:
      • 词汇重要性就不多说了,作为词汇渣的楼主肯定每次花好久查单词。。。The Academic Word List,这玩意背吧,错不了,楼主反正是打出来随身带着背的,百度文库里免费的都搜的到。在那边的语言课老师还推荐了2本,一个是Oxford Grammar for EAP,一个是Academic Vocabulary in Use。楼主2本都做了大半本,还是有点用的。要买的可以国内买了带去,那边太贵了。。词汇量上去之后,阅读速度提升100%有木有!

    • 关于方法:
      • 相信我,边读边想真的太难了。大家应该都有过认真从头看到尾,都看懂了但是忘了这essay是说什么的情况。。
        看essay绝不是看一次就过了,而是要为了seminar和以后自己写essay的时候提供资料。楼主自己的方法是先看abstract,知道这篇在说什么先。然后快速扫一下introduction的最后2段和conclusion,再开始细看,这样就先保证了知道内容方向。
        然后基本是看一段就用中文自己小结一下段落大意,文字标注在边上(英文essay一般比较友善,第一句或者第二句肯定就是这一段的主旨句了)。因为光靠高亮的话,你会发现最后通篇都是各种颜色标满了,第二次看的时候还是不知道重点,而这时候有中文在边上扫一眼就非常方便重新找重点了(大神们轻喷)。
    • 关于软件:
      • 这里安利下mac的三指轻拍显示词义,还能下载添加各大词典,看PDF效率又提升100%有木有!我自己基本是mac自带的预览看和标注。一个小技巧是左上角选重点和备注的话会列出所有高亮内容,方便查找。 后期发现了paper3这个神器,好用程度绝对超过Endnote,各位看官可以尝试下。
        百度云 请输入提取密码 密码amgt,解压密码玩转苹果 - 苹果改变世界!    79美刀拿去不谢!

        当然好多人习惯打印出来看,或者用kindle。效果其实都一样,最关键的是要存档整理,只要保证下次想到要用的时候马上找得到就好了。

---lecture/seminar---

其实海外留学更重崇尚自学。所有的课程都只是给你引路用的,对于某个topic描述个大概,提示一下可能的研究路径,剩下的都要靠自己。这里没人逼你,如何用好lecture和seminar完全是自己的事情。
  • lecture,要预习!
    • 我想说第一节lecture我只听懂了1/3。后来等我终于听懂过半的时候,没课了。
      一般来说老师们都不太会考虑国际学生而放慢语速。如果是native老师还好,好多本就是国际背景的老师们口音有可能大到你想哭的,更别说听懂大量的专业词汇了。所以,一定要提前下到老师PPT,课前看一遍,把生词都查了!如果老师不提前在教务系统里上传PPT,那一定要邮件他或者课上和提议提前一天上传!提前看一遍,加上看的essential reading,那基本全程跟下来就没问题了。
    • 关于笔记和录音,笔记还是必须的,录音我基本没听说过我哪个录过的同学说翻出来听过,一来是没时间重听一遍,二来是找不到关键点。这里我推荐笔记和录音结合的软件,就是那种点到输入的字就跳转到对应时间的那种。 我自己用notability,强推(40块很便宜的) ,可以直接课件拉进去,在课件里打字。

      我的老外同学们都喜欢用pear note,基本把老师说的内容都打下来。
      反正都是神器,看官们各取所需吧。
  • seminar,要开口!
    • 到了seminar上,你会发现80%以上的中国学生选择做哑巴,从头到尾一句不说。楼主本身是因为口语差怵发言,可是也见过很多口语很犀利的大神也不愿意发言。后来为了所谓的参与度,楼主给自己规定了必须每节课要发言,然后,差不多逼死自己。。

      一般来说seminar会有一个同学针对指定topic或者指定essay做presentation,然后就这个内容大家讨论。这么说起来其实seminar不难准备,只要看过essay都还是能有话说的。
    • 一般来说可以选2个角度切入比较容易:
      • 一是找反对点,找指定内容存在或者潜在的问题,从而体现你的critical thinking。挑刺的学生老师最喜欢,这是和国内最大的区别。
      • 另一个是找具体的案例,越具体越好。实话说现在老外们都对中国的案例很感兴趣,任何话题都可以拿中国的内容上去套,这样我们就变成用英文表达我们熟悉的东西,会自然很多。
    • 这里真要感谢一下我一个要求我们必须传4篇读书笔记的老师。刚开始班里同学都在骂她变态,因为读书笔记不能少于400字,而且同学们能互相看!!!可能你自己写的再差也认了,但是让老外同学们知道原来你就这点货的实话,那压力绝对高于一篇formative essay。但是正是这几篇折磨得我一直睡不好的读书笔记让我受益匪浅。一来这让我真正了解了老外们所谓的critical thinking,因为看的文献一样,对比出来就是班上几个国人一般都是顺着给定essay的思路写一些东西,而老外们的读书笔记都是在批判,在反思,意境上比我们的就高了些。二来这些抓破头皮写出来的读书笔记,让我平时的seminar都主动参与发言,也为我这门课最终的presentation和essay都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在最终deadline扎堆的情况下让我在这门课上松了口气。

---essay/dissertation---

相信我,和exam比,essay就是渣渣。导师们口味各异,但基本只要没抄袭,没超级跑题,essay还是基本上能过的。其实上面说的如果都做到了,基本essay也没啥好虚的了。这里我提几个细节:
  • 用好formative essay的机会和导师沟通
    • 虽然这不是必交的,但基本上这是试探导师口味的最好方法。拿到老师评语之后约office time使劲问,一定要知道他对你这个不满意或者满意的点在哪里,然后最终论文就按这个套路去写。同样,final essay要早点有draft,拿draft或者最基本的逻辑框架约导师聊,他们还是基本上会给意见的,甚至有时候会提一些key reading让你去读。这个很关键!!!最后导师看着跟自己思路来的论文,引用的都是自己推荐的文章,你觉得可能挂吗?Dissertation也是一样套路。
  • 题目要定的早定的早定的早!!!重要说3遍
    • 见多了一只在想题目想题目想题目,换来换去最后好几篇文章堆在一起,几天之内通宵搞定,语法排版都一团糟,然后躲起来自己哭的案例。
      所有的趁早想题目,尽早出一个draft找老师同学们聊,然后把大致方向定下来。这样可以用平时的reading积累素材,省去最后挖空心思看一堆没用的材料好。然后要有时间表,按deadline倒排,跟着时间表一篇一篇的消灭,尽量留时间校队。对于dissertation,基本到授课课程结束时最好能和dissertation导师碰面2-3次,尽早出了proposal就别改题目了。
  • 抄袭,也就是plagiarism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严重。。
    • PS:自己抄自己之前文章,只要是算分上传turnitin系统(查重+作业上传系统,一般学校都用)的那种的都算。引用是必要,可拜托不要对着一篇疯狂引用,肯定要出事的。早点写完有个好处是自己能turnitin查几次避免重复率太高。具体句子的话基本上3个单词一改,就不太被查到重复了。至于proofreading,个人觉得除了dissertation意外其他没啥别要了,除非你自己非常不放心的。
  • reference
    • reference不是说越多越好,但是多的话文章起码有说服力。引中文内容是可以的,不过不要超过十分之一把,具体比例咨询老师。格式推荐互相帮忙检查一下,老外还是很看重的。我基本手动整理,看到一个粘一个。在线的有些试过,类似Cite This For Me: Harvard、APA、MLA参考文献生成器,不过不怎么好用。小技巧是在word里全选然后变成表格,然后可以根据首字母排序,然后变回文本顺序就p好了。
    • 这里推荐一下必须平时做摘抄。到了引用阶段最常发生的是想到一段话或者一个观点,引用了以后却不知道是那篇文章里的!每次回头去翻的时候翻了好久都翻不到,毕竟highlight部分基本没法搜索。
    • 所以我写essay找引用的的做法是,第一个阶段,定好写哪个topic之后,列大致的逻辑框架和structure。第二个阶段,用接下来的数天集中看这块领域的paper,或者说重新看之前lecture/seminar上看过的,然后把核心观点或者重点段落单独摘抄成一个文本。摘抄部分基本要文章本体的3倍才会写起来轻松,比如写5000字的东西,一般就得摘个15000字左右。第三个阶段,就是反复看反复看摘下来的东西,跳出最核心的能支持你文章逻辑的东西,自己写也好,paraphrase也好,快速填充文字。这时候的引用毫无问题了,因为每句话每个观点都能找到出处。第四个阶段,就是精简和proofreading。一般来说我文字会写的超出,因为精简的话往往会删掉很多东西。这时候不要舍不得删,毕竟老外写东西讲究字面意思表达清晰,言简意赅。然后让同学帮你看看,麻烦他们花时间细看。好多问题自己看10遍也是看不出来的,别人一眼就看出。
  • 备份备份备份!!
    • 楼主很不想说,dissertation交稿前一个月不到,我的电脑在图书馆自习区被偷了。。偷了。。了。。。  和学校说,学校说整个图书馆只有2个监控,你坐的那没有;报警了,警察祝我good luck。

      好在楼主用了dropbox!所有的资料都放在里面了,除了桌面上还没来得及整理的最近几周读的reading。试想如果没有备份,我是不是可以直接狗带了!所以,请不要偷懒,下载个Dropbox,把东西都乖乖丢里面。 百度云国外也可以用,不过没前者快,而且没有文件夹共享功能。大家看习惯吧

---Exam---
写到这稍微小伤感一下,毕竟exam基本上算是这一年的结尾了(楼主不想说dissertation你不会放心在心上的,肯定都在玩)。人文社科类的,基本都是主观题,10选3或者7选2,每题800字左右,(雅思基本要求是大小作文加起来600字),要踩知识点,要待reference的引用。如果说按楼主说的已经在开学就看过历年考题了,那恐惧感基本是没有了,迎难而上把骚年!
  • 有一点肯定的是不可能所有话题都准备到。老师们推荐的一般是N+2或者N+3,就是说如果考2题,那就准备4到5题。(如果你学的是王牌专业类似development management这种,所有内容杂糅起来出考题的,那么恭喜你中头奖了!)
  • 准备的时候,还是老套路,PPT,以前的essay都翻出来看把。看完把要点列出来。这里推荐学习小组,因为每篇reading的重点都差不多,一起看的话人多力量大。我和小伙伴们都是理一个word文档放dropbox,老外们倒是喜欢用google doc。当然准备的角度也要注意,同一个topic都有很多不同的问法,因此提纲要列多个。提纲有了,就照着过往题目练着写吧。每个topic写个2,3次,基本也有数了。这时候不要懒!练过和没练过在考场里绝对不一样的。当在考场里你才写2页,老外们已经换一本答题纸的时候,你就知道那压力了。(反正我不会告诉你们我是全写好在考场里背出来的。。。)
  • 多练习模拟考的有个好处是让你体会到不间断写2,3小时的英文有多么坑爹!我反正考的时候从第二小时开始手已经残废了。  忽然想起老外室友送我的压力球,说是锻炼手部肌肉用的,感动。
---The End---
  • 其实看到这里,你也会发现楼主并没有混,而是很拼很拼的读。life is tough, so you should be tougher. 在LSE这样的学校,基础不好只能拼命才能顺利毕业。再一次向学校致敬,向那些在这一年里帮助过我,感化过我,启迪过我的盆友师长们致敬,向这个能让你有巨大自我提升的小小的校园致敬。


  • 我想不光是我,你们大家都会会怀念那些平平淡淡的日子,那些熬夜准备第二天presentation的日子,那些在自习教室看不进书发呆思考人生的日子,那些去Tesco采购便宜货回来时候两只手都要断了发誓要好好赚钱的日子,那些坐着红色bus上学放学听着BBC news的日子,那些考试前睡在学校图书馆懒人沙发半夜里冻醒的日子,那些从没烧过东西却为了聚餐险些把厨房烧掉的日子,那些打着跨国电话和爸妈吐槽完外面卖的坑爹食物挂了电话继续去买subway的日子,那些基友们聚餐完大谈特谈民主自由平等还妄图通过逻辑说服对方的日子,那些为了省钱和同学一起排队领教会免费午餐的日子,那些帮助更不发达地方同学下载盗版软件增进友谊的日子,那些安慰情绪奔溃的同学时其实自己心情也低落到极限却要装救世主的日子,那些考完试一个人走在学校边公园晃荡眼眶湿润的日子,那些默默把小伙伴送到去机场的回来数数自己还剩多少天在异国他乡的日子。。。

  • 留学不易,且行且珍惜。
  • 最后补一句,语言能力是决定你这一年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
以上

有问题可以私信我,如果急的话微信zjkhymj,发语音的和连谢谢2个字都打不来的请不要加了。 祝已经去的和没去的大家都一切顺利,good luck guys!

———————————————————————————————————————————
                                                                   分割线
———————————————————————————————————————————
怒答!
Key argument:
  • 不论学霸不学霸,学习都是惨不忍睹。
  • 生活的乐子必须自己找
  • 硕士打工就别想了吧
  • 点赞之交太多,老外也很难有真朋友。
  • 个人的综合提升,有时候胜过所谓的专业知识
Case study:
  • 明天是除夕夜。今天早上学霸室友看reading直接看吐了,是真的吐了!!!号啕大哭说想家。93年的小姑娘,虽然看着成熟的很,但内心的柔软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就顶不住了。学霸室友雅思2个9,2个8,对楼主来说已是神仙般的存在。看她学成这样,可想学渣楼主的惨状。此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的东西自己不喜欢的话,结果就是越学越心寒。Development,巨理论的一个领域,每天在那谈国论策搞得和国家领导人似的,研究拉美怎么经济停滞,研究印度怎么改造贫民窟,讨论世界银行怎么低效率……仔细想想,关咱们屁事啊!!!更关键是这邪恶理论还不能产生效益,学了半天回去找工作还是3千管饱,HR才不管你知不知道巴西贫富差距是多少…瞬间心灰意冷。所以出来读书,切记想好要学什么,喜不喜欢,不然会让你苦上加苦。
  • 楼主来了一大收获是明白了真正的学霸是学的疯狂玩的也疯狂,非常懂得在繁忙的生活中自己找乐子,调整心态。而且这点老外们都做的非常好。对他们来说有时间有限的情况下3S(study, social, sleep)必须舍弃1,那就是sleep。日子要过的精彩,得懂得如何去发现。已经出来了,到处都是新鲜事,到处都是活动,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参与了,特别是楼主在的伦敦,你要夜夜笙歌也是轻而易举。那些天天宅着喊留学生活无聊的是最不可取的。此外,想达到native的级别,这样的活动多参加是必须的,practice是唯一途径,切不可一直和国人扎堆。
  • 楼主也有硕士同学去China town 打工刷盘子端菜的。这估计是除了volunteer之外为数不多我们能做的。可是每当想起爸妈花这么多钱送咱们出来却在干这些事的时候,肯定会恍惚出国的意义。时间精力都有限,一年非常短,这样的低级打工是最不推荐的。若真有一技之长,比如绘画啊,软件啊,乐器啊,以此特产打工则另当别论。此外各种丰富的志愿者活动可以考虑,学校就有各种这样的社团提供机会,那些非常锻炼人。
  • master 的时候别指望结识很多交心的朋友。都太忙了,大家都各自忙自己的,很少有机会去发展一段真挚的友情。再者,来了之后你会发现消费观的不同非常影响交朋友。这边动辄百把上千的土豪娱乐,不去么没机会认识人,去了么对不起爸妈给的钱。楼主自己工作过再来的,每次唱K,看剧这样的活动都推了,久而久之就没人喊了。那些朋友也就变成了微信点赞之交。但是寝室里,班里还是认识了一些趣味相投的朋友,所以真要碰上这样的,就珍惜吧。老外们都很友好,但是硕士时候的老外都忙的很,没啥空带你玩儿。你要是愿意可以一次凑过去,毕竟他们活动多,几次以后就把你当自己人,但是也就是party朋友。亚洲的其他国的还是能碰到价值观啥差不多的好朋友,我楼下一妹子就找到了一个日本姑娘知己,恨不得出柜了…不过也是个案吧。楼主有一个黑兄弟,来我宿舍吃过饭,一起踢过实况,帮他下载了个盗版游戏的时候还激动的翘课回去操作了。但是,总感觉缺了点啥…唉
  • 1年的时间太短,国外的体系和国内又不太一样,所以楼主出国前就不指望学到啥非常实在的。但是这一年漂泊在外,说起来是真正的独立生活,非常的锻炼人。我也见过小姑娘呆了没几天就哭着想家的,也见过第一次做饭手指头差不多都给切下来的,那种感冒头昏啥的小病都一个人吃药边熬变写essay的也多了去了。在我看来,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也是海外求学过程中的一个额外收获。我以前单位里的领导和我说的话记忆深刻,他说送他小孩出去,随便他回不回来,或者学没学到东西。他想做的只是让他的孩子看过什么是最好的以后,对今后人生的选择更加自信,更加忠于自己内心的想法。你可以用这一年多去体验生活,看过很多人,走过很多路,不要去在意那些能刻画形容出的得失,而好好对待所经历的和过去不同的每一天就足够了。

Conclusion:
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列个愿望清单,尽量去完成。再列个每日小结,只记一件可以make today count的事情。
祝你一年之后回想起这海外宝贵的一年,能感动自己,不留遗憾。

最后,海外学渣携一生之挚爱祝亲朋好友师长领导新年快乐!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4:53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研究生只有一年的光景,非常短暂;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课程会安排得很满,几乎每日都要来上学;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因为经济不好和不提供student loan,大多数英国人无力支付学费,读研的中国学生已经占了绝大多数;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有些时候,读研的学习是在本科都可能有过一面之缘甚至是非常熟稔的,只是英文的环境让自己难以为继;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或许大家的英文都不是很好,互相帮助,团结一致,是度过读研的诸多语言文化和学术障碍的良方;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班上或许有2+2的,3+1的,本科就在英国的,高中就在英国的,自小移民英国的,和他们多交流能得到一些学习的技巧,一点生活的指南,甚至是一扇文化的窗口;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如果要先修语言课,是要重新在英国办签证的,秋季递交,春节才能拿回护照,圣诞节几乎是哪里也去不了;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作业会有不少,但是难度对于中国学生普遍不会太大;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大家几乎都会选择在长假期间出外旅游和回国探亲,多多利用这段时间休整自己疲惫的心灵;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读完书是很难在英国求职的,国际学生的好成绩都在HR面前都不是夸耀的资本;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你可能有读博的意向和考虑,体会英国教育的精髓和辛劳,也是一件不坏的事情;
如果你来英国读研,请注意:即便要离开英伦,在不列颠求学的经历会是一生宝贵的记忆,好好的去用这一年去体验年轻时代的一大冒险,并享受异国的风光,民俗,和文化!
最后,欢迎大家奔赴英国,并且,愿大家在这一年中,开心!愉快!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4:54 发帖IP地址来自
2016年12月9日:
不知不觉这个答案放在这里已经快3年,S小姐在北京继续经营她的企业,我也即将完成法国的学业回上海工作,三年里应该也有一两批人已经完成英国留学了?希望大家一切安好 :)
======================================================================
我的好朋友S小姐2011年-2012年在英国KCL留学,参加了英国当地的慈善组织,回来中国开了分支机构,并且整合英国的资源带回来创业。回国后她写了一些文章,经她同意,我复制粘贴在这里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一)选择伦敦

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说,伦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充满着无数可能性和机会。对于留学生来说,除了学校和专业,学校所在地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选择伦敦而不是英国其他城市留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这里你可以轻易地遇见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参加不计其数的文化盛事,参观几乎是伸手可及的国际知名艺术画廊和博物馆。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一个出生在偏远地方的小孩,和一个出生在伦敦的小孩,即使教科书一样,家庭环境差不多,我们也有足够理由相信后者更具有商业触觉、更有时尚品味、更具有多元思维的视角。因为耳濡目染的积淀,会渗入到我们的骨子、气质、谈吐和思维,最后成为那个我们想要成为的自己。我选择的留学生活,就应该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全沉浸式学习,让我固有的思维方式受到最大程度上的冲击,以此真正地开拓我的视野、历练我的心态、造就我多元的思维方式。

我很庆幸我选择了伦敦,这里国际化的环境对留学生非常包容,我们可以很快地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伦敦是一个富有生机和韵味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培养或者满足学术、商业和文化的兴趣,你可以充分地做你的自己而不用担心被其他人指手画脚。在这样一个包容的、多元的社会里,我们只需要做回自己,发现更好的自己。相比于欧洲其他城市,伦敦可谓是治安相当好的。跟巴黎这个华丽丽的时尚之都比起来,伦敦更加厚重、包容和多元。这里的人已经习惯了“外来客”,甚至可以说各种绚烂的文化在伦敦交织,已经形成了伦敦无与伦比的文化内涵。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可以再做一次选择,我希望能够在伦敦留学的生活再久一点,再久一点…

(二)融入伦敦
如果你曾经留学过,你就会发现与本地英国人和外国人交际的重要性,因为我们迫切需要提高我们的语言、培养多元思维和相互交流文化信息。这样一来,我们才会不至于被排斥,或者在文化上被无形地隔离。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只跟中国人打交道,那会是什么样呢?首先是最直接的结果,我们不敢开口说英语。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如果用英语交流会很尴尬的。但是我们留学的其中一个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说更好的英语吗?我们常常看见一些学生出国回来后,英语反而变差了。因为出国回来后,身边人对海归的英语期望会变高,但是实际上海归的英语却没有提升,这时海归就会羞于启齿说英语,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如果我们不主动结交更多的外国人,我们会错过挑战自己原有思维模式的机会,从而错过了自己超越和自我实现的良机。由于我们囿于自己的“华人小圈子”,我们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只呆在自己的舒服圈,我们变得越来越胆小。我留学期间,在伦敦发生了暴乱,而且地点就在我住的地方不远处。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第一个反应就是英国政府为什么不马上出来“维稳”。外国学生则讨论这种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以及以后可以如何从根本上挽救局面。当我和一群中国学生讨论的时候,我明显发现,群体思维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妥协,大家都不敢放开来讨论。对此,我觉得很遗憾。
结识本地和外国朋友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迅速地获得有效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关键性的参考和帮助。这一点太重要了。有多少人个朋友,就有多少条门道。这对于在国外生存和发展都非常重要。举两个例子。我刚来伦敦的时候,英语不算很好,但是我很渴望提高英语。于是我请教身边的本地和外国朋友。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信息和参考意见,比如争取和创造每个结识新朋友的机会,以提高自己对英国文化的融入度;比如积极参加不同朋友的邀约,去BBQ,远足,参加生日派对,广结朋友;比如尝试深度的Homestay项目,通过全沉浸式的英语语言项目来提高英语。我衷心感谢所有对我提出宝贵建议的朋友们,Felix,Jaime, Izabela, Peter, Ruth, Holly etc.
我在社交圈的选择,使我有宝贵的机会学习到不同的文化,交换不同的想法,享用不同的食物,聆听不一样的音乐和感受异域的舞蹈。当你真正地成为这里文化的一份子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在语言能力,文化理解力和社交能力上有着多么巨大的飞跃。因此我强烈推荐我身边的朋友充分利用一切的机会去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结交来自不同民族的朋友。

(三)在伦敦做义工
我为什么想到要去做国际义工?
在英国读了2个月的语言课程,我发现我的社交网络一直都困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遇到一些疑问,想请教别人,却苦于信息源只有中国的朋友和网络途径。这与我对留学的期望大相径庭。King’s的语言课程不错,只是课堂上是教授应试技巧,下课后则是和自己的同胞说国语,我认为对真正的语言提高帮助有限。那时候我认为我迫切需要提高我的语言水平、培养多元思维和扩大我的社交圈。有多少人个朋友,就有多少条门道。这对于在国外生存和发展都非常重要。有了本地的英国朋友,我们才会不至于被排斥,或者在文化上被无形地隔离;我们还能够迅速地获得有效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关键性的参考和帮助;我们还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文化,交换不同的想法,享受不同的食物、音乐、舞蹈,总而言之可以尽最大可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和思维。这是我最为看重的。我心底里认为,语言水平和文化理解里、社交能力同样重要,前者是工具,后两者则是你良好人际关系和人生机遇的保证。

我的实际行动
于是,在英国安顿好之后,我马上开始搜索伦敦地区的慈善和志愿者机构。我能想到的是咨询学校的studentcenter,还有就是通过邮编(postcode)在网上查询所在地社区有没有合适的慈善机构和志愿机构。与此同时,我也向我的一位本地朋友请教。事实证明,人脉和圈子提供的信息更有效,通过他,我拿到了一位伦敦本地慈善机构的创始人和现任总监的联系方式。
在我一年的志愿者生活里,我有幸遇到影响我最大的人——SMartNetwork(社会边缘人群艺术组织)的创始人海梅(Jaime)。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着天然的热情,而让我留下深刻印象以及赋予我灵感的是SMart如何帮助重建徘徊在社会边缘的破碎心灵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有机会成为其中一名积极的志愿者,创造一些有意义并且正面的东西,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荣幸。我不仅在帮助别人,而且我还在开拓我的视野,扩展我在伦敦的社交圈。
在英国和回国后的巨大收获
这一年里,我一边攻读研究生课程,一边做志愿者。可以这么说,SMart的志愿者工作使我的留学生活更加精彩和充实。我醉心于布置流浪艺术家的画展,流连在大大小小的工作坊,组织SMart成员的聚会,参与制作影响力深远的SMart艺术杂志,分享了多次来自政府和社会对SMart的表彰,结识了一帮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志愿者。

在英国期间,我就和SMart的总监海梅提过,邀请他到我的家乡,广东来做慈善访问的想法。我们可爱的国际志愿者们并没有觉得我说的话是天荒夜谈,而是鼓舞我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行。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我们成功邀请SMart的总监,著名特殊教育家Jaime Bautista(海梅.包蒂斯塔)来广佛开展首个特殊儿童艺术夏令营、英广佛融合教育研讨会、并为广州少年宫的60多位老师们进行培训。期间受到广泛的媒体报道,包括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佛山日报、新快报等专题报道,以及大量的网络转载。


在我前后两年的志愿工作中,我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拥有众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朋友,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德国、哥伦比亚、智利、波兰、捷克和英国等等。志愿工作和结交朋友已经成为我的日常生活一部分,我不仅认识到拥有不同专业、国籍和文化背景的有趣的人,还和他们中间的一些人成为挚友。在关键时刻,他们总是给及我前进的无穷动力和无条件地支持我!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当国际志愿者?我会这样回答:为了更好地融入国外的生活,为了回国后更好地创造和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口语的进步
我刚到伦敦的时候,被安排在学校的residentialhall,里面很多中国学生,当然也有其他国家的学生。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吃早餐的时候,中国学生就爱选择坐在本国学生旁边,常常地一张饭桌,坐的全是中国人。有些时候,中国学生在用中文小声说,大声笑,我留意到旁边的外国人会很不是滋味,因为插不上话。久而久之,中国人只跟中国人玩,其他国家的人也不会邀请中国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也一样,很多中国学生一定要跟中国学生一起走路,才会觉得有安全感;上课要坐在一起;课堂分组讨论也是如此。我分析,原因就是我们很多学生内心深处对自己语言水平的不自信,以及我们内敛的民族性格造成的。

但是,既然出国了,就应该乐意感受各种文化冲击,并且尽最大努力融入本土文化。于是,我决心逃离。我首先是搬离学校,消除中国人的圈子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呆久了这个“舒服圈”,我会变得更封闭,更害怕和外国人打交道。我不想成为那样的自己。与此同时,我参加了一个伦敦当地的慈善机构SMart Network,总监海梅(Jaime)把他的一个专门做深度homestay语言文化项目的英语老师介绍了给我。首先老师先帮我诊断我的语言水平,然后根据我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我的要求是希望一个月的课程能为我最大程度适应英国生活而做好铺垫,因此我希望能够提高听力和口语的流利程度;希望了解英国人的俚语、民族心理、思维方式。

我内心里非常感谢这个月的课程,老师不仅在知识上为我讲解英国和欧洲大陆在衣食住行、语言、民族心理、性情方面的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我真正地了解和融入英国做了极其重要的准备。老师带领着我去看电影、看歌剧、听古典音乐、到郊外远足、去朋友家烧烤、去酒吧喝酒、邀请朋友到家里一起玩等等,让我真正全沉浸在真实的英国世界里,使我的英国水平,尤其是说英语的自信心极大的提高。


(五)回国创业
渴望融入
我本科就读于WHU(避嫌隐去),毕业后到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攻读研究生。当时的我对于探索异国文化,非常兴奋,甚至是迫不及待想要认识当地人。

相信你也可以想象,在一个像伦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对于本地英国人来说,多一个外国人不多,少一个外国人不少,简直是没区别。作为一名留学生,在课程上,你身边尽是外国学生;在宿舍,交往的人基本是中国学生,这样以来,确实就非常少机会能够接触到本地英国人了。

但是我内心十分渴望更多地了解英国的文化,了解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更为重要的是我必须提高我的英语和对英语思维、文化的理解力。于是,我开始寻找机会去实现这个对于我的留学生活来说十分重要的目标,相信这也是大多数学生的目标。我想大家总不至于希望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房间里观看中文综艺节目,或者只跟中国人一起玩,又或者仅仅通过书本知识来了解这个国家把?我确信,我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全沉浸的英国语言环境,语言提高、文化体验、英语思维,缺一不可。

关键转折
我很有幸地通过一个本地的英国朋友认识到SMartNetwork(社会边缘人群艺术组织)的创始人和现任总监海梅(Jaime Bautista)。他的人格魅力、处世的价值观、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下定决心加入SMart Network,希望能创造一点东西。这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高尚的事业,还因为它能够使我有机会结交来自不同国家的有趣的人,通过他们来了解各种文化。同时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英语的机会,促使我更好地融入伦敦的文化。
我在SMart的志愿者经历非常地美好,每每怀念起来,内心总是充满感动和感激。这段宝贵的经历使我快速地融入了英国文化,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志愿者们会向我伸出援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此同时,我开始意识到大多数留学生渴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并且融入当地的英国文化,无奈现实和理想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慢慢地,我产生了为中国学生搭建融入英国语言文化环境的桥梁的想法。

我把我的想法和SMart的总监海梅说了,他很支持我,因为他觉得帮助留学生融入英国的学术、文化和社交环境,与本地人一起生活、交往,这件事情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于是,他马上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一个专门做深度homestay语言文化项目的英语老师。这个深度homestay语言项目,就是通过在英国老师家生活和学习,给学生提供1对1的语言水平诊断、提高方案、创造与当地人社交的机会、组织文化旅程等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对英国文化的理解。

亲身尝试
我立刻被这个主意所吸引,于是我上了四周的课程。在这四周里,我的口语得到极大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我对英国人的幽默和文化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例如我知道如何谈论天气,如何调侃英国人和欧洲人,英国人对下午茶的态度,英国人上洗手间,不会说“the toilet”而是说“the loo”等等。通过这个课程,我明白到,只有在真实地道的英国环境里,和专业的英语老师一起生活和学习,我的语言水平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被激发。

留学期间,我被这些独特的、有价值的文化体验所深深吸引,并且收获巨大,成为SMart的志愿者、经历深度的homestay、结交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和英国本地的朋友等等。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有这样一个深度定制的语言文化项目,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全沉浸的环境,来提升语言,提高自己的综合适应能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呢?带着种种的疑问,我参与了课程的设计,和有着近20年英语教学经验的语言老师Raymond一起合作,结合中国学生的需求,推出全沉浸的语言文化项目。

顺理成章地,回国后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SS(回避广告嫌疑隐去),希望通过全沉浸的语言文化课程,为中国的青年搭建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SS对我来说,寓意“To see, to soar”,年轻的一代,难道不应该勇敢地去看看这个世界,为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吗?
答毕。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4:55 发帖IP地址来自
蟹妖~

如果题主真的想要让这一年有意义,那么首先就要忽略掉别人提供的任何具体的to-do-list,千万别想着打怪闯关一年就算成功。这样简单的美事并不存在。

我给题主的建议是,在开学前剩下的这半年里,清清楚楚地想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给这一年定下一个相应的可行的规划

相信我,这一年会过得比你想象的还要快。如果没有提前想清楚,你会很容易在应付各种essay和homework的过程中以一种「我明明做了很多事情,怎么最后好像什么也没做」的奇怪方式蹉跎光阴。更容易在面对不同目标的选择和取舍时犹豫不决,又在错过N次机会之后感到懊悔和迷茫。

个人以为,一个人只有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时,才会真的过得让自己感到有意义

题主可以想想,自己硕士毕业之后,究竟想干什么。
是想读PhD走学术道路,还是想出来工作?
如果想继续PhD,自己的学术方向找到了没有?在本科有没有做过学术项目?自己的学术短板要如何在这一年中补齐?怎样和硕士项目中的有名教授打交道?
如果想出来工作,是想留在英国,还是去欧洲,还是回中国工作?
如果在英国工作,自己有多大机会成功留下?参加各类Events和去Networking的机会怎么把握?自己有没有学长学姐等已有人脉?
如果去欧洲,接下来是否来得及把一门欧洲语言学到能商务交流的水平?如果回国工作,从什么时候就要开始找?是回生源地还是去北上广?香港考不考虑?

题主还可以想想,自己想通过这一年收获什么。
除了学术和事业之外,如果想交多些朋友,大概每周花多少时间去Club和Party?鉴于以后很难再有时间旅游,是否趁这一年假期把申根签办了环游欧洲?如果想历练历练,怎样才能找到一份当地的实习?

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都是值得题主在硕士项目开始之前去思考的。而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多想,多听,多问,就好了。而在这一年中,也能因为之前有所准备,对自己的计划及时地调整。
这样,你就能过得比较胸有成竹,不会因为别人选择了A,就犹豫还要不要选B,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和挫折而感到茫然无措,情绪低落。
相信一年半后题主会因为这些看得到的「成就达成」感到踏实而欣慰,也会明确地感受到这一年对你未来的帮助。

这样的一年,就算是很有意义了。

真心羡慕题主,你还有很多的时间。
而以上这些,却只能已经成为我血泪的教训了。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4:56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在谢菲尔德有一些新生接待的经验。往往面对刚刚抵达不列颠的那些本科新生硕士新生,仅仅是高速公路上Peak国家公园的风景都能让他们感叹起资本主义优越性。这里的一切都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憧憬,而然更多的时候他们更愿意让我分享一下在英国四年的经验。英国硕士仅仅有一年半的签证时间,但足够你用各式各样的活动和安排来丰富它。

题主没有强调自己的专业,所以我就随便聊聊商学院和工学院。在之前需要强调,这些只是所谓的“正确选项”,而真正有执行力的留学生少之又少,你就先随便听听吧。

1. 商学院
学术: 无论你进的是哪个商学院,你的敌人都是Essay和Literature review.通常一门专业课最少一篇,多则四篇。一般来说deadline都会在学期开始的第六周和最后一周。如果题主希望安排好自己的留学旅游和娱乐时间,deadline一定要记清楚。既然你希望广交朋友练习口语,那遇到group essay的时候尽量找白人组队,他们热爱课下讨论,也热爱认识你。商科的毕业论文在复活节过后的考试期后,5月到8月期间,字数和篇数由系里决定,安排合理你可以省出很多时间旅游和实习。

职业:题主希望能体验打工,但是这并不是很值得推荐的选项。如果你一天能省出4个小时,一周能省出20几个小时,那你为什么不去找些有意义又能帮助自己接近西方社会的志愿者或者校园工作呢?它们会为你的CV添彩,也能丰富你的谈资,以及让你父母为你骄傲。而如果你有实习的需求,那么12月初你就得开始关注学校邮件里career和workshop的邮件,大型企业比如华为就从那个时期开始招夏期实习。如果题主决心从5月开始一个月写完毕业论文,那你可以开始考虑6月开始实习,然后8月或者9月换第二份伦敦的实习。

关注日不落的红领巾以及英国招聘信息会对你起到帮助。

玩:玩不用教。什么时间可以玩才值得一说。作为硕士学生,第一周到第二周随便你支配,毕竟essay还早专业内容分还不急。这两周从周五开始你都可以尽情的出去玩,适合一两日游的城市有伯明翰,曼城和利物浦还有约克。更多信息,请参考去英国旅游,要注意些什么?有哪些不能错过的地方? 这个问题。紧接着,圣诞节是出行的好时间,除去一月考试的复习时间再加上啥事没有的第一学期最后一周,题主最多有两周的时间完全自主掌控。出国吧!但不要忘记签证要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哦。【2014年1月更新】热门欧洲旅游国家申根签证信息一般来说在你结束你的元月考试期后都剩下一两周的空白时间,喜欢滑雪吗?【Skiing in Scotland】苏格兰的那些滑雪场地 考虑一下吧~

第二学期里,4月初的复活节是类似圣诞节的休息时间,长度也一样。一般来说我们不是去海边骑车就是出国旅游了。

下面的工科等也同样,不重复叙述。

2. 工学院
学术: 工科情况迥异,各专业的要求不一,report数量难以统一描述。打比方,我们电子电气专业的硕士课程不要求任何report或essay,全是考试,10门考试。同时,隔壁的自动化专业则第一学期就写了大大小小8篇论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毕业设计一定要找对导师。和蔼的导师对你6月毕业设计的成功帮助甚大。也要记住和他带的博士生打好关系,这样才好寻求一些论文和实验上的帮助。

职业:这一点也要根据专业情况决定。你实验安排多,从第一周起就没得空。没试验的比如我们系,你可以考虑考虑做其他的事情。两个放假时间同商科一样,只不过你5月到8月不会像商科那样抽出身来写论文,大多数工科生此时都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呢。需要实习则可以从9月份开始寻觅,这个实习可以通过导师推荐,也可以自己找,但是前者的帮助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4:57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简单说两句吧。以我的经验,现实是这样子的:

提高口语达到native水平,绝对不可能。你就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你来了英国一年也达不到。

交各国的朋友,或许有那么一丢丢的可能,这个取决于你多主动,别指望别人会主动和你搭话,主动找你的估计都是中国人,或者把你错认成日本同胞和韩国同胞的。一句话,大家都很忙

想打工,或许有那么一丢丢的可能。刚来的一般都得shock一阵子,等shock期结束进入认命期后,学习的压力就该时时刻刻提醒你想别的那都是作死。

意义?出国留学本身就是意义,除此之外,什么都别想。

另外,你来读一年MSc。你以为这一年是9月底开学,8月底完事么?除去圣诞节,复活节,考试复习周,考试周,有些学校还有独立学习周,你能满打满算在课堂上待6个月就算是上辈子的福气了。剩下时间你见不到同学估计也见不到老师,你自己想吧。我估计啊,你可能连学校各个部门都没搞清楚就该毕业了。

强烈建议你好好看看上面沉沦于浮华之梦写的回复。我看了半天,也就他写的有实际指导意义,剩下的长回复充满着浓浓的个人年终总结风。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4:58 发帖IP地址来自
1.选择有兴趣且不是特别难的课。我的经验是这个课跟中国有关或者跟你很了解的某科有关就一般比较能搞定。这样才能保证你既学得好,收获大,又能有自信、多跟同学沟通,还能省出些时间去可与活动。

2.有了课余时间以后。你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社交(因为你提到增强口语,认识各国朋友,这里就只提关于认识外国人的社交部分啊):
a. 跟班上的同学多交流。同学的质量一般比较能保证,出现坏人几率低一些。既能对学习有帮助,又是最能真正有深层次的沟通和讨论的一个群体。

b.宿舍外国同学,他们肯定会经常去酒吧玩的,外国人嘛,一起去几次酒吧算是勉强熟了。能保证之后社交机会大增,但难有什么心灵交流。

c.加社团!一定要加那种你有兴趣且稍微大点的,迎新会上你觉得他们人很好的那种社团。比如什么caving啊户外啊都挺好玩的,有常规活动,还经常一起home pa,你可能能结识到很好的外国朋友!

d.找兼职。常见的有旅游类店(尤其是会有许多中国顾客的,比如奢侈品店和纪念品点)、咖啡店、中餐馆。比较推荐第1种,可以接触到各个国家的顾客,跟同事的沟通也会很多。第二种比较难找,竞争比较大。第三种如果老板不好的话就比较坑,不是特别推荐。

e.去各地旅游。但我觉得路上认识的人有些很好但有些不是很靠谱,总的来说还是跟好朋友去比较安全。比如你们两三个朋友在路上,也还是可以跟很多其他人聊天得嘛

祝你在英国一切顺利,过得开心啊!~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4:59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文由AdmitWrite平台专业导师-UCL蒋学长提供
不知道问这个问题的同学是去英国哪里留学呢?在蒋学长眼里,英国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伦敦留学,一种是在非伦敦地区留学。也有人调侃道,在非伦敦地区留学就像是在村里一样。蒋学长没有去过所谓的“村”的城市留学,但是也有所耳闻。在这里可以谈谈蒋学长在伦敦UCL一年的硕士留学时光,仅供你参考~
学在UCL
既然是留学,那首先我要讲的是学校以及学习方面。先来po几张在UCL拍的照片,一个典型的建筑就是门前这几个大柱子,这里可热闹了,除了周末放假,平时都会有人坐在台阶上,尤其是在中午的时候,和三五好友约着边吃午饭边晒着太阳,这感觉确实很棒。

被美女同学们簇拥的蒋学长显得些许拘谨
阴天的UCL也是别有一番感觉
拍摄于UCL图书馆内,一般情况下晚上到时间了会关门,但是在考试期间会通宵开放说回到学习,我本人学的是MSc in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with Interpreting, 怎么说呢,这个programme褒贬不一吧,不过在我看来,既然选择来了就不后悔,还是学到了很多的,比如贯穿整个学年的Translation Technology这门课,它教会了我们很多Machine Translation方面的技能,让我学会熟练使用SDL Trados 2017,MemoQ2015,Worldfast Anywhere这些翻译必备软件,让我在笔译路上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当然还有其他选修的课程,比如我个人比较偏向影视翻译类,所以上下学期分别选修了subtitling以及dubbing & voiceover这两门课,我不是很清楚大陆学校对于影视翻译的重视程度,但是在欧洲,比如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这样的国家,他们对于影视翻译这方面的研究非常的系统,而且实践性很强,所以这也是我选修这两门课的动力吧,师夷长技以制夷?哈哈哈。

Foster Court 216,我们经常上课的地方在这里也遇到一些很有趣而且优秀的小伙伴,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所以很多小伙伴在纠结要不要来留学,值不值得留学,那从我个人观点和经历来看,是利大于弊的,我就不赘述了。
吃在UCL
翻了翻手机里仅存的几张图,这张是我经常去吃的炸鸡腿薯条和紫甘套餐,一共5磅,不算贵。UCL饭堂里的饭刚开始真的不习惯,因为除了炸鸡腿薯条和紫甘蓝,其他窗口的菜真的没法下咽,当我看到有一个窗口写了rice的时候,我凑过去看那个饭粒是长条的黄黄的,我…的内心是拒绝的,虽然也尝试过,但是也就一两次吧。当然也有汉堡,但是吃的总是觉得很诡异。说到汉堡,不得不说一下,在英国留学的学生应该都感受到了,国外的汉堡跟国内的还真不一样,什么奥尔良烤肉堡,虾堡在这里你根本找不到好吗……国内的汉堡都是经过改良适合国人口味的,看来还是我too young too nave啊。

UCL Refectory的炸鸡腿套餐吃在伦敦
光在UCL食堂吃饭肯定没办法满足我这个贪吃鬼啊。其实,初到伦敦的时候,我找到了一家中餐馆,进去之后看到菜单上写着蛋炒饭2磅多的时候,我当时是惊呆了,一碗蛋炒饭要将近20块?后来我就下定决心,我要自己做饭,基本上没有课的时候,我就在家自己做饭,真的能省下不少钱,基本上平均一顿饭跟在国内吃的差不多了,大概也就是20、30块钱?而且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口味,做出来的饭菜真的很好吃,有时候还会和室友搭伙一起煮个火锅、蒸个猪蹄什么的,去伦敦一年真的是什么技能都get到了。

在异国吃过的最难忘的年夜饭后来做了几个月饭之后变懒了,一方面是学业压力渐渐变大,不像刚来伦敦的时候几乎没什么课堂任务,到了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几门课的ddl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着自己,根本没时间做饭了,另一方面是做饭的那种新鲜感也过去了,而且也不愿意探索新的菜谱了,觉得能吃饱就行。
其实伦敦本身美食也是很多的,地道的British breakfast就是把烤面包片、烤肠、番茄汁黄豆、培根、蘑菇、炸薯块、烤番茄、烤蛋放在一个盘子里, 对的,和我们的油条、鸡蛋、包子、豆浆的中式早餐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反正我这个中国胃吃了一次就不想再吃第二次…其实还有别的好吃的美食,比如burger & lobster,人均大概30磅起步,吃的多可能还更贵,不过分量很足,大龙虾的肉真的是又多又有嚼劲,特别带感。
另外如果想吃中餐,可以去中国城或者ucl附近也有几家中餐厅,都是可以吃到很地道的中餐,像中国城的旺记这家餐馆,真的很实惠啊,人均不到10磅就能吃的很舒服了,在伦敦我没有去过火锅店,因为据说都很贵,我基本上都是在超市买好了各种食材和火锅底料回家煮,而且第二天还可以用来下面吃,简直不能更爽。如果想吃日料,那伦敦其实也可以满足你,比如我常去经济实惠的wasabi,这种国际大都市几乎什么地方的菜都有,墨西哥菜、意大利餐、西班牙海鲜饭等等都是可以找到的。
住在伦敦
伦敦住宿可以说是贵到上天了,所以大的开销除了学费就是住宿费,我选的学校分配的公寓,靠近Angel Station的Liberty House,我住的是ensuite,带独卫的单人间,床是small double bed,1.5x1.8,也还算好,一周210磅,一周的价格比我本科一学年还贵,简直要吃土。不过设施都很齐全,每层10个房间,共用一个大厨房,厨房里面有两台冰箱,9个灶台,还有类似于吧台的座位;地下室还有洗衣机,每洗一次2磅,我房间采光性和通风都还不错,算是运气比较好,在自己房间晾的衣服很快就干了。
因为我选择的是40周的合同租期,所以到次年6月份我就搬家到另一个学校的宿舍Max Rayne House,作为暑期summer term过渡短租,这里在二区,所以稍微便宜一点,一周135磅,single room,单人间不带独卫,共享卫生间和洗浴室,不过还好,因为一层也就八个人,完全够用,不用排队。到学校的话,LH我一般是走路上学,因为路上有很多好风景啊,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大概半小时步行,地铁也差不多半小时, 因为从家走到地铁站也要10分钟;Max的话有直达公交,大概20分钟,当然坐地铁也是可以到。

Max的single room,床真的小……玩在伦敦
说起玩,那熟悉伦敦人都知道地标性建筑就是大笨钟、伦敦眼、泰晤士河上的伦敦塔桥,出来伦敦的我基本上把这些景点都去了遍,之后就没怎么去了,在这里就不po你们常见的那些图了。

(拍摄于繁华的牛津街,这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尤其是遇到旅游高峰期更是人山人海;UCL离中国城、摄政街、牛津街都很近,步行在20分钟之内,乘坐地铁更方便)
除此之外,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公园的,在伦敦留学一年打卡了不少公园,像海德公园、摄政公园、维多利亚公园,以及学校附近的两个小公园,还有比较远一点的里士满公园,在那里可以看到鹿哦!当然,温馨提示一下,海德公园在圣诞期间会有非常好玩的Winter Wonderland,里面有一些娱乐项目比如溜冰、大摆锤等等,还有各种美食和小玩意,当然最精彩也是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抬头天上的圣诞老人,被驯鹿拉着往前慢慢移动,这个真的太让人震撼。

Richmond Park的鹿,是不是很可爱呢?
(拍摄于Regent Park,这个小山坡能看到市中心的伦敦眼还有bbc大厦,视野很好,觉得近期压力大的时候经常来给自己放放风)

(拍摄于Hyde Park草坪, 天气晴朗的时候特别喜欢去公园,逗逗小松鼠,晒晒太阳,看看书,喝杯咖啡,非常享受)
当然,每年跨年的时候,在伦敦眼都会举办焰火表演,去年17年跨年有幸感受了一把,虽然从8点就进场排队等待,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听着大喇叭放音乐,但是一切都在12点倒计时响起的时候都值得了,烟花真的非常灿烂,会持续大概一刻钟。

在London Eye的New Year Firework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话就是我觉得我自己的留学生活是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有人说其实就是来镀了一层金,但我觉得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国外文凭,还有会有更多无形的影响着你的人或事,对于我来说,在伦敦留学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那至于你的留学生活想过成什么样子,是潜心做学术心无旁骛?是吃喝玩乐享受人生?是广交国外朋友融入当地生活?你的生活完全可以由你来主宰的噢!最后,如果你什么疑问,或者更多想法,欢迎来adminwriter找我交流噢~我是蒋学长,thank you for your time!

更多留学申请的问题请添加客服微信admitwrite021,每周Admitwrite留学平台都会邀请全球顶尖名校背景、有diy申请经历的导师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的干货。大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admitwrite,我们会在公众号提前通知大家!

【文书干货】
【精品】留学申请文书的个人陈述开头怎么写才能有吸引力?
【精品】出国留学申请的文书(PS、CV、WS等)怎么写?
【精品】跟写推荐信的教授之间没有互动,那留学推荐信要怎么写?
【精品】在留学面试中如何把自我介绍讲得与众不同?

【留学申请】
【精品】英国研究生的申请具体准备步骤?
【精品】去英国读硕士,如何选择学校?
【精品】申请爱丁堡大学的研究生?

【英国生活】
【精品】在伦敦大学学院(UCL)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精品】在利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eds)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5:00 发帖IP地址来自
找好自己的圈子 知道你是做什么去的.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5:0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塔主    原创     巴别塔微信公众平台
问:塔主,端午节回家准备签证的材料,好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出国,非常珍惜这一次机会,可否说说如何最大化利用出国学习的时间?
废话少说,我今天的回答分为三个部分:
1 行前准备。
2 国外期间。
3 迫近回国前。
因为本文特别写给这位老师,我就用OSU来举例,其他的塔客看官请举一反三。需要了解塔客学院OSU海外师训项目前情提要的老师,可以猛戳这里
行前准备
1 了解地区叙事
叙事就是Narration,人类本来就是讲故事的生物,就算一个地方再小,也有他们自己的故事,说白了就是这个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
我以大家要去的美国为例(跑题:其实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并不了解,我们只知道电视里面的Central Park,只知道洛杉矶的好莱坞,其他的美国对我们来说一片空白,功课一样要做。)OSU项目的老师要去的城市 Columbus , 其实是很多美国大公司和服务提供商做市场调查的城市,因为美国人传统意义上认为 Columbus 的状态属于 average American,对于外国人来说,来这个城市可以了解最 general 的美国人是什么样子,他们没有电影里那么浪漫,也没有新闻里面那么生猛,他们就是 average American,最真实的美国人。Columbus 还是很多你不知道的知名公司的总部,例如 LBrands 就坐落在这里,LBrands 是谁?—— 大家每年看大长腿走秀的 Victoria Secret 的母公司。
另外,Columbus 还盛产美国总统,出过8任美国总统,美国到今天才一共有45位总统,快五分之一都来自这里哟。除此之外,它还是怀特兄弟的故乡,带你一起飞。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到哪里查这些信息?—— 请移步Wikipedia, 到上面搜索 Columbus Ohio。
2 谷歌地图帮你大忙
在美国,衣食住行找谷歌(当然也要找亚马逊)。出国之前最好翻墙去看看你住的地方、上课的地方附近都有什么,如何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达。谷歌地图很国内的地图引擎用法一样(国内的最初也是抄谷歌而已,所以必须很类似),只不过就是英文的而已,很好掌握。
多说一句关于住宿:如果自己安排住宿,请找一个步行就可以到办公学习地点的住处。人在国外,时光不要浪费在通勤上,即使贵一点也要住得近。如果住宿地点固定,可以调研一下周边的设施,如何调查呢?请跨上vpn,看一下谷歌地图,在地图上搜索“restuarnat”, “supermarket”字样,看看周边都有什么选择。请大家注意,本次OSU项目的地面交通由项目负责,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自己走丢。
3 张嘴问
多年来的旅居国外和新闻经验告诉我,最宝贵的信息往往都不在网上。最宝贵的信息往往在人的大脑里,所以你得张嘴问。
例如,这位就要参加海外师训的老师,就是张嘴问了我,我写了这么一大堆,否则你自己查也半天没头绪。
除了问真人,你还可以到网上找到一些信息,例如Quora网站,或者facebook上的本地论坛,美国网友一般都很热情。不过记得说话要客气,很多中国人的英文虽然表达准确,但读起来很强势,外国人看着其实心里很反感,但中国这边还朦朦的不知道犯了什么错。(PS,在美国呆了这么久之后,我可以负责告诉你,其实美国人说话特别客气,而这些客气话我们的学校里都没教,我们的英文只就事说事,这让很多中国学生吃了很多亏。)
国外期间
出国项目不同,境遇不同,最大化利用时间的方式也不同。我个人也参加过很多短期的海外课程,利用时间的方式不外乎两个方向:项目内 + 项目外。
项目内的时间包括上课时间,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和同学相处的时间。
概括一下就是,上课时间请重视提问环节,与老师交流请重视人生轨迹,和同学相处请重视不同价值观。
很多人都觉得老师上课给的“干货”越多越实在,在因特网烂大街的年代,“干货”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已经不值钱。值钱的是活体真人为你解决问题的时光,因为你的问题不一定能在网上找到答案,而解决了个性化的问题对你却更重要。
同样,在因特网烂大街的年代,一个老师讲的知识内容也越来越不值钱,重要的是这个人如何成为今天的他/她,为什么他/她成为了你的老师,为什么能他/她能在这个领域带领你。例如,这个人接人待物的方式,这个人选择人生道路的原则,这个人分析问题的框架结构…… 这些东西在书本上没有,你只可能跟活体真人学。
最后这一条是我的私房秘籍,我选择学习项目时,不但选老师,选城市,还要选同学。例如,这一次的OSU项目当中有公立学校和培训学校的老师,还有独立工作室的老师,这个群体本身就可以自己组成一个小小研讨会。大家从不同的渠道走到一起,带来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你们学习的内容都一样,而每个人不同的棱镜却能折射出不一样的景象,在这里你可以学到包容,可以变成思维缜密的人,可以增加创造力。
项目外的时间分为刻意和随意两种
刻意的利用时间指“做正事”。这些“正事”其实就是你必须在当地面对面做的事。例如,有些这次打算来OSU的老师也有意向来美国念研究生,这样的同学就请你好好调研OSU的院校分布,把人家的网站所有链接一个个的打开看,仔细阅读。甚至可以提前写信给大学教授,告知人家你在九月会来美国,希望能够见面。(PS:美国教授一般都没啥架子,你诚恳谦虚的说希望能够当面请教,他们都很开心。)
随意利用时间就是跟本地人的融合。很多海外项目貌似在海外,但其实就把学生往教室里面一放,等项目结束之后,大家没认识一个本地人,没听过一个本地的笑话,没买到任何在本地制作的纪念品 —— 这是暴殄天物的出国学习
当然,你可以选择本身就安排了和本地融合的学习项目。请让我再次不要脸的用OSU项目举例,我们会参观美国本地的学校、到美国大学课堂里观摩,去本地农场、教师文具用品店购物等等。我们还正在安排参与的老师和OSU大学生的交流环节,你们可以好好交流,然后问问他们平时去哪里喝一杯,之后再多沟通。
如果项目没有安排跟本地人的沟通环节,你可以问问老师们,平时大家去哪里消遣,也可以问宾馆或者宿舍的管理员。如果在美国,你说明自己是外国学生,很想了解本地文化,他们都会很热情的介绍。
讲故事时间:我当年在瑞典游学的时候跟德国同学学会的这一招。他们一到宿舍就去找管理员套近乎,然后我们一起去大学附近的小酒馆,然后德国同学又开始在酒馆里跟瑞典本地同学套近乎,瑞典同学介绍我们去古董书店、去骑自行车转悠转悠等等,结果德国同学又跟出租自行车的人套近乎,知道了附近的花圃还有草地音乐节…… 这个故事告诉我,德国同学很会套近乎。
好,总结一下:
1 项目内:
上课时间重视提问环节。
与老师相处时间重视伦家的人生轨迹。
和同学相处时间重视不同价值观。

2 项目外:
刻意:有目的性的提前计划的会面。
随意:了解本地文化。
迫近回国前
很多人在回国前都忙着再去一趟奥特莱斯……
其实这个时间是仔细了解一个人的好机会,因为你可以说“我马上要回国了,可否约您20分钟时间,谈一谈……的话题。”
你经过了20多天的学习,肯定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认识,有些人也有了更明确的发展计划,这时候不要贪多,选择一位对你启发最大的师长或者朋友,约他喝咖啡或者去他办公室,一对一面对面的聊聊。
我坦诚的告诉你,一大群人的会议或者party或者饭局的社交质量其实很低,三个人以下的聚会才真的有生产力。一对一当然可以聊的更深入,如果你怕自己词穷冷场,还可以邀请其他朋友一起邀请师长来喝咖啡,人多一些来邀请的话,对方也容易答应。
约完了、聊爽了、就可以去奥特莱斯购物了。
我顺便说说时间问题,了解一个地区肯定需要时间,肯定时间越长越了解深入。但不是所有人都时间读个北美的两年研究生,或者长期侨居国外。于是很多人参加一个月到五个月的短期项目,只要你做足了功课,一样可以最大化利用海外好时光!
最后我要说,以上这些利用海外时光的方法都离不开英文能力,尤其是口语。我再次不要脸的说一句,我从大学以来各种出国经历都很充实美好的重要原因就是口语好 + 阅读能力高。这两点让我获得了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在国外并不孤单,通常都能交到可爱的本地人朋友,尤其在热情的美国,更不成问题啦!
希望这一帖回答了你的问题,也祝大家的海外学习充实美好!
—— 爱你们的塔主

来源:巴别塔微信公众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