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更新, 好好帮质疑我的@春暖花开 分析一下,首先感谢质疑,其次你真的还需要成长。
首先澄清,本人从来没有意愿在这个帖子里开启所谓高校之间好与差的争论,我只是如实地在帖子里陈述了一些事实,因为质疑我的大多是工科生,特别是以春暖花开为代表的一小撮知友。所以我们以小学生一年级学生的方式来整理下我回答里的中心主旨思想:
1. 提到卡鲁三挂,我真的是在为工科生们点赞,部分课30-50%的通过率,确实很难。但是个人努力更关键,还有要说,我们文科也有杀手课,当年的教会古俄语全班23人只有2个人过。我不写不代表文科就好读。
2. 提到北威州杜伊斯堡延签需要学分证明,我还是如实地陈述事实,杜伊斯堡艾森大学是被国内中介排在综合排名第”二“的德国高校,仅次于第”一“ 的莱比锡大学,生源堪称全北威州,甚至是全德范围内最差,但是,请让我说完... 但是我没有说他们不努力,只是生源差,所以造成学习困难,大幅延迟毕业的现象出现,所以杜伊斯堡外管局才会这样要求,完全是咎由自取。如果真的认真念书了,延签提供下学分证明想必是小事一件吧。倒是看到大部分做奶粉代购的都是北威的,而且都是淘宝4钻店~~~~~
而后春暖花开又质疑是杜伊斯堡土人太多导致,不得不说你还是有种族主义倾向的中国学生啊,土人怎么了?人家是德国教育制度4年级分方向的受害者,人家兢兢业业卖Dner,不偷不抢的,哪点招惹你了?我也去过一次土耳其,对土耳其印象非常好,人都很朴实。回到原题,我分析了下春暖花开的轨迹,是从德国堪称考试最难的杜伊斯堡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这个专业部分课只能过很少的人,尔后你的一个同学3.0的毕业成绩拿到了Zulassung去TMU,你就觉得人家在慕尼黑无法毕业,而你志向更高远,手握TUM和斯图的Zu而去了斯图车辆工程专业,但是不得不提醒最好不要以兜售苦逼,挂科率高来博得同情,这种同情分不过是掩盖了你学习能力水平不高的最好印证。
诚然,你那个口中的同班同学买了论文毕业了,3.0还能去慕尼黑工大,但是不得不说人家做的很明智,虽然有些实话你不爱听,但是还是要说:
同样你回国面试,你和他是假象的面试对手,公司只应聘一个人。
同样的两份简历放在HR面前,假设HR对德国留学只是了解皮毛,我是说皮毛,你自己扪心自问,国内听过斯图加特大学的有几个?大多国人只听说过海德堡大学和慕村的两所大学吧。你又说那要看工作能力啊,是啊,我倒是想说国内还有试工这一说吗?恐怕是你在HR第一轮面试就被刷了吧。(当然你家是有点背景的,我懂)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歧视你的同班中国同学,不知道你的心态为什么这么狭隘?你让我反击你的初衷不在于学校的好与坏,而你身上那种稚气未脱的“冲”劲,这种“冲”劲完全不利于你以后展开人际交往。
因为我从来不会为了驳倒别人告诉别人“我家是有点背景的”,相信你说了这样的话不仅没有驳倒我,反而让我觉得你还需要历练。
最后,我是90后。
本帖不再更新。
~~~~~~~~~~~~~~~~~~~~~~~~~~~~~~~~~~~~~~~~~~~~~~~~~~~~~~~~~~~~~~~~~~~~
首先说一句,纵览了一下诸多答案,对排名第一的回答深以为然,对那位大况的朋友也很敬佩。但是我还是想分享身边的一些真实例子。
~~~~~~~~~~~~~~~~~~~~~~~~~~~~~~~~~~~~~~~~~~~~~~~~~~~~~~~~~~~~~~~~~~~~
下面的四个故事其中两个以及最高分答案和叫大况的朋友都提到了德国高校的三挂制度,所以首先普及下什么是德国高校的三挂制度:
三挂,顾名思义就是一门考试连着三次不过,俗称Joker制度,Joker制度是德国学生私下里称谓,在Studienordnung里不会写。在德国本科一般主修专业有2次Joker的机会,辅修专业有一次Joker的机会,如果是单专业主修一般也是2次Joker的机会。
以一门进阶课为例,如果一试挂了不要紧,可以补考,一考挂了补考过了不会被算作用掉一次Joker,但是如果补考(Wiederholungsprüfung)挂了就算用掉一次了Joker(2.Fehlversuch),会被考试院记录在案,这时候你可以选择是向考试院提出申请三试还是来年重修这门课,如果三试(一般是口试)再挂那么Joker的机会就被用完了,换言之,这门课只有来年重修一条路可走。更要命的是,以后所有该主修专业的课需要全部一考一次性通过,再无任何任何补考的机会。再挂其中任何一门,直接被注销学籍,例如下面故事四中的说的就是这种规则,即学生可以自选是否要三试还是重修,这种规则一般适用于文科专业。
为了消除歧义,其实这个规则很简单,一考挂科的次数是不限的,前提是二考能过。主要问题都集中在二考过不过这个问题上。
当然各大学各专业对Joker定义不同,例如下面故事一中的三挂就是补考(二试)之后根据大学的Prüfungsordnung强制报名三试,三试挂了之后直接被注销该专业的学籍(Zwangsexmatrikulation),这种规则一般适用于理工科专业。
在德国高校官僚主义化的大背景下,教授是没有给学生四试(Hrtefall,4. Versuch)的权力的,即使教授愿意给你四试的机会,一切决定权还是在考试院和校长,一旦教授把第三次考试挂科的成绩通知考试院,那么考试院就会以信件方式通知学生被取消学习位置的告知信,之后的学期也就没有该专业的注册资格了,这就是所谓的三挂后的一般流程。而且挂掉的专业是不可以在全德范围内的任何一所高校继续读的,只能申请本校或者其它高校的其它专业重新开始念,学分全部清零重头来过(运气稍好的可以承认部分学分)。
~~~~~~~~~~~~~~~~~~~~~~~~~~~~~~~~~~~~~~~~~~~~~~~~~~~~~~~~~~~~~~~~~~~~
故事一,关键词:卡鲁机械专业三挂
四年半前预科毕业的时候,我最好的朋友之一申请到了卡鲁机械制造专业(预科也是卡鲁预科的),卡鲁的机械专业在全德绝对进前三了。他也是比较有天赋的,预科毕业成绩也很高,可以说如能顺利本科或者硕士毕业,前途都是光明的,因为不管是德企还是国内企业,卡鲁毕业生的质量和口碑在业界都是一流的。
可是结局是悲惨的,我的这个好哥们三挂滚蛋。
当然,同样作为一个文科生没有资格评价工科专业的杀手课,但是2个月前去卡鲁看他,听了他的经历后,为他感到深深地惋惜。
他的三挂发生在第七学期(因为机械制造专业需要实习所以需要延毕一年),第七学期他只剩下这两门课相连的课(具体名字忘了,但是属于是过了上才能读下的课),除此之外只剩一个毕业论文了,可以说“万里长征”真的就快熬出头了。但是在第七学期上的考试中,他以2.5分之差离4.0一步之遥,中间加上赶着回国没有好好复习,二考又差了1.5分。三试是强制性的,是一个口试,但是又没有好好准备,甚至连一些专业词的德语表述他都没好好背(也就是连教授问的问题都没听懂),三试自然也就挂了。
事后他自己分析三次没过的原因,总是在找客观理由,我直接问:”这门课的通过率多少?“他说,有一半的人都能过。
所以事情就已经很明了了,他自己事后也承认,谈了恋爱后,没有好好学习,加上分手,天天DOTA没有好好复习,三挂是咎由自取。我安慰他的同时他帮忙找我改给校长写的求情信(Hrtefallantrag),说直系亲属病亡,伤心过度所以没过,读书读到这个份上,我真的也就不想做评价了。
极端情况可被校长的特赦,即得到一个四试的机会但是这种Lügengeschichte校长能不能给四试的机会,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反观语言表达,不看不知道,看了我也惊呆了。一个在德国读了4年的本科生,德语的表达能力差到真是让人诧异,只有A2的水准,所有形容词的词尾和阴阳性基本都是错的,书面表达口语化,拼写错误等等,而且全部都是简单句,整篇几乎找不到一句复合句,让人看了五味杂陈。短短两页的word文档整整改了2小时,因为几乎都是病句。
工科生可以语言不过关,但是专业再不过关,这...?
现在他打算去申请卡鲁的FH,估计只有30-40学分能被承认,即使被录取还要从第三学期读起,还要换专业,本来要留在卡鲁读研的他现在只能接受在德国读8年拿个本科偏经济分析类商科工科混合型本科学位的囧境。而且FH在国内一直受人歧视,回国竞争力如何和卡鲁相比?
他对得起父母的含辛茹苦吗?真的有那么难吗?
~~~~~~~~~~~~~~~~~~~~~~~~~~~~~割裂~~~~~~~~~~~~~~~~~~~~~~~~~~~~~~~~~~~
7.10 补充:
突然想起来同样是莱比锡预科毕业的2位同窗,一位当时比我小一届,也去了卡鲁,一个和我同届去了柏林工大,读的都是机械制造专业,结果去卡鲁的那位已经在2014年本科毕业回国了,去柏林工大的那位更是五学期就毕业了,2014年联系过一次,当时已经是Master第一学期了。
~~~~~~~~~~~~~~~~~~~~~~~~~~~~~~~~~~~~~~~~~~~~~~~~~~~~~~~~~~~~~~~~~~~~
故事二,关键词:海德堡国考医学预计7年博士毕业(预科1年,本硕博6年,Staatsexamen-国考)
同样是四年半前预科毕业,当年2011年级的莱比锡预科出了4个1.0毕业的学生,其中2个都是中国人,非常长脸,其中一个浙大的女生放弃了浙大德语系的学位来德国读预科(这里无意冒犯一些人,但是个人认为高考的成绩对学习能力最直观的一种表现),一心想当医生,如果预科满分毕业只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多年之后和她的聊天还是把我惊呆了。
读国考医科的她就读于海德堡大学,海德堡的医科有多好想必不用赘述了。
多年之后她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课差不多都修完了,如果2年内能写完博士论文就算毕业了。而且她说,她没有一门课低于过2.0。
想想也是,为了学医,5年她只回过2次国,基本天天是读高中的节奏在读大学,加上天资聪颖,7年拿到博士头衔,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最后说句,她才24岁,91年的。顺利博士毕业不过26岁而已。
那么多在德国读个Diplom读到30+的人还拿出来炫耀,不知道听了这个故事是什么滋味?
所以借用最高分的回答者的一句话:
"真是神烦留德圈里这样自哀自怜的风气,一种变相的自我吹捧。都是眼界狭隘、刚愎自用下的畸形产物。"
深以为然。
~~~~~~~~~~~~~~~~~~~~~~~~~~~~~~~~~~~~~~~~~~~~~~~~~~~~~~~~~~~~~~~~~~~~
故事三,关键词:牛津大学一日游,好友没空陪我玩,经常苦读到凌晨2点
去年去了两次UK,第一次去牛津拜访了一个好友。他是93年生人,高中读的是出国班,最后本科直接被牛津大学录取。目前在读博,预计24岁博士毕业。
当然了,很多人说,留英的很水,但是,你要看你是不是G5的啊。
那次去看他是圣灵降临节假期,多年不见他来接我,然后到了他宿舍简单聊了两句就继续写硕士毕业论文了,晚上请我吃了饭,别的时间都是我自己逛了圈牛津。
他说,他平时的课要求非常高,不比读高中轻松,因为主修化学,所以很多练习课需要大量做题,也是题海战术,平时晚上读到2点事经常的事情。
所以说不是牛剑的人不拼,是人家不以兜售这样的生活为乐趣罢了,因为读书本身对他们来说乐趣满盆了。
~~~~~~~~~~~~~~~~~~~~~~~~~~~~~~~~~~~~~~~~~~~~~~~~~~~~~~~~~~~~~~~~~~~~
故事四,关键词:本系童鞋三挂滚蛋
系里有个来自俄罗斯的童鞋,也是一直在混,一心想在德国早点嫁人,Klausur一直打小抄的这种。
作为文科专业嘛,只要不是太混,真的不至于三挂的。
第三学期她和我一起修了俄语构词法这门课。
第三学期挂了,补考也挂了,三试口试继续挂。
当然她还没有卷铺盖走人,只要接下来三学期不挂任何课她依旧可以毕业。
到了第五学期重修这门课,她还是挂了。
也就是说,就算你是俄语母语又如何?相当于国人在德国考汉语构词法也可以三挂。
哎。
~~~~~~~~~~~~~~~~~~~~~~~~~~~~~~~~~~~~~~~~~~~~~~~~~~~~~~~~~~~~~~~~~~~~
还有来回答一下关于北威州延签需要学分证明的事情,这件事真是闻所未闻,不过后来想想还是情有可原,特别是在杜伊斯堡,艾森,伍伯塔尔这种语言生包圆的地方,一个入门槛的DSH还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过,不少人DSH2次不过连签证都延不了,因为用光了Studienvorbereitung的时间,所以也很好想象为什么北威外管局特立独行要求学分证明了,一切都是生源太差咎由自取罢了。
~~~~~~~~~~~~~~~~~~~~~~~~~~~~~~~~~~~~~~~~~~~~~~~~~~~~~~~~~~~~~~~~~~~~
所以最后来回答楼主的问题,
不存在放弃的问题,如果天资不聪颖不要紧,读书多花心思就可以了。延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斗志成为行尸走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