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怎么找?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26   4617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32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谈怎么找工作之前,先有必要纠正很多留学生找工作的误区
误区1. 我才大一、大二,不着急
误区2. GPA就是一切,其他暂时不用管
误区3. 网申过不了,就没其他办法

首先,为什么你要大一/大二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路?求职之路上有一个词至关重要,叫做累积。Leadership experience,internships,activities,skills,这些Resume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通都需要从大一、大二开始累积。尽早地开始准备,不至于你到了大三大四求职时发现Resume上面种种experience不足,不至于你到了大三大四求职时为自己毫无面试经验而惊慌。

然后,为什么GPA不是一切?还有什么是很重要的?答案是:公司更看中你的其他能力(soft skills)GPA4.0真的不是无敌。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要请一个读书很棒的学生,而是要请一个有能力(soft skills:leadership, communication skill, problem-solving skill, analytical skill…)的学生为公司带来contribution,而体现这名学生能力的,就是课外活动和实习了。

最后,要告诉你的是:北美有种“潜规则”,叫 Networking。在北美,有一套很有效果的“潜规则”,它使排名普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投行、咨询,它使明明对外宣布不招留学生的公司却对你青睐有加;Networking未必可以帮你拿到offer,但能将拿到面试的机会提升到90%。

纠正了误区之后,下面来看看大一到大四你应该做什么


大一:参加课外活动,提升英语口语
大一最空闲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你可以利用大一大量的空闲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美国或者Asian 的社团为佳,实在不行参加中国的也可以);参加了之后请你一定要拼命证明自己的能力以便攀到一个在社团中比较重要的位置!参加课外活动除了因为大量的课外活动可以为你的Resume添上一笔(证明你不是Nerd以及有一些基本的soft skill)之外,还可以让你迅速建立起大量的人脉!


大二:参加公司 Campus events/info session,寻找方向
一切在大三之前,都还是来得及,包括转专业等等。有很多人,都是选好了那个专业才发现不合适,却又已经大四,折腾不起转专业。大二的时候,可以积极参加公司在学校举办的campus event并和出席的professional 聊一聊;除了能够混熟脸之外,还能很好地了解这个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自己是否真的适合等等。一旦锁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大三:Summer 实习定生死
大三那个暑假的实习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你大四的命运,所以大三 Fall Career Fair请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一般来说,只要你在实习中不出差错,基本上都能获得return offer,那么大四就是坐等毕业了。如果你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能够将dream offer收入囊中也不要气馁,抓紧时间找到一份实习,才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要浪费了大三这个宝贵的暑假。


大四:坐等毕业或是另觅出路
如果你大三暑假顺利拿到了sponsor H1B的大公司offer,并且在实习中没有出差错,基本上你应该拿到了return offer,那么你可以享受最后一年的大学时光,坐等毕业。

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就要在Fall Career Fair拼尽全力,把握最后一次机会看是否能收获自己心仪的offer;如果没有那么幸运,可以尝试找中小型公司的机会,不要浪费OPT的一年;或者申请master以及考虑其他出路。而这个Plan B的决定,要根据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来做。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33 发帖IP地址来自
没想到是我先写这篇文章。在我家里一直是托尼先森(也就是云仔爸)以找工作/找实习小能手著称。无奈他不会写中文。但是我最终找到dream job这件事,托尼先森功不可没——一遍遍帮我改简历,做mock interview,以及challenge我简历里的各种细节。他本身mba而且在很活跃,这方面他应该更是专家。
我研究生毕业。来读研究生之前,在国内工作了两年。这次找工作历时两个月。电话面试大概不下15家,到最后一轮onsite的4家。拿到两个offer,拒绝掉了第一个(做media planner),现在准备签第二——在广告公司做media analyst。好像又落入了亚洲人都去做analyst的stereotype,但我个人也是对处理数字更感兴趣的。
我想说,这个过程里拒绝一定是有的,你拒绝公司,或者(更多情况下是)公司拒绝你。刚开始收到拒信肯定有点心情低落,慢慢习惯。等你真的找到合适的工作的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些拒绝都是必然,为了把你领到一个你最终属于的地方。
写了三段了都是废话。接下来从投简历开始说。
不行我决定得先从写简历开始说。(我现在觉得这篇文章我可能得写一万字,所以你决定不看了我不怪你)。
写简历没什么太深的门道。我见过的我同学把简历设计的很漂亮,有的就正常的商业简历。我觉得形式的影响不大,我也见过简历很漂亮一年都找不到的。工作内容的话,有工作经验就写经验,没有就写参加过的club,在没有就写做过的project。写完之后改20遍。找正经人改啊。说到这里我得吹嘘下托尼先森(当当当敲黑板了啊!!),一个是他是native speaker, 二是他比较知道business的语言。他帮我改过很多遍,最后再回头看第一版,简直辣眼睛。但是呢我觉得我也不能都靠他。那怎么办呢?去linkedin!linkedin上总有人跟你做过一样的职位吧,你看看人家咋写的。借鉴一下我觉得是ok的。再一个简历内容得跟要找的工作内容相关;要是不太相关,你就使劲往上扯。总会有点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不会的东西要不要往简历上写?我觉得是可以适当夸大的。比如说,你做媒体的你就不能不会Google Analyst或者Adword或者Facebook Ad Manager. 这些东西你可能不会,但都是极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学会的。所以你哪怕暂时不会,你也写上。真要有面试了,你再去youtube上或者随便一个课程网站上补一下。面试不会让你现场操作的。
简历要不要根据每一家公司的要求改?我没怎么改过。同样的职位,要求的东西基本相同。在投简历的过程里我也在慢慢优化它。比如说看到一个job description说的就是我以前做过的, 而且比我说的好。我就把我现有的修改得更好一点。也就是这些。
关于写简历的最后一点,
Linkedin一定要有,而且要做得专业一点!
Linkedin一定要有,而且要做得专业一点!
Linkedin一定要有,而且要做得专业一点!
好了简历写好了,linkedin建好了。终于可以投简历了。
啊不行,还有一个东西叫Cover Letter。
CL这东西不要超过300字,写写你为什么想申请这个工作,或者为什么你觉得你很合适做这个工作。上来讲一下我要申请这个职务,然后跟他们讲一个关于你自己的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你有一两个特点,而这一两个特点,是特别符合这个工作职位的。
请默念一万遍:开篇讲故事,开篇讲故事,开篇讲故事。
讲完之后就概括地写一下你的经验是怎么一步步引领你到现在,以至于你想申请这个工作的。不要重复简历的内容。说工作的highlight。说简历上没有的。最后一段讲两句套话,类似于given my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passion, I believe I can be a good fit for the XXX role at XX company. 然后说说希望有机会在下一步的interview里表述你的strength和fit。这就基本写完了。然后就是发给专业一点的人改。可以找一找career service的老师们。再就是找找学business的native speaker。比如托尼先森。大家改简历和coverletter要是实在找不着人,我问问卤肉饭他爸有没有空。
我觉得我终于可以写投简历了。太好了。我觉得投简历是这个过程里比较轻松的环节了,不太用动脑子,有点耐心就行。每天投10-20封,腰不酸背不痛。网站的话我用indeed,linkedin和glassdoor。至于具体用什么,因人而异。我有个朋友就觉得linkedin回复率最高。而我觉得Indeed还蛮好用的,就是别用他们系统里的简历,那个格式比较混乱,每次上传pdf简历和coverletter就好。但似乎我跟身边的朋友都觉得,那种把你引导到公司网站上去投简历的,最靠谱。通过合作网站的快捷apply,可能因为申请的人实在太多了,回复率蛮低的。这就是我后期转到glassdoor,因为那里都是进入公司网站递交申请。对了,投简历用学校邮箱或者用gmail。不要用QQ!不要用126!就很像诈骗钓鱼的!
投简历的过程真是没什么技术含量,有时候有的公司设置的问题特别多,特别烦,需要一点耐心。比如我最后要签约的这家公司,他们当时就比较特别,除了正常的基本资料之外,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举个例子你很creative,你很有冒险精神,类似的。我当时差一点因为嫌烦就退出申请了,现在想想幸好没有。但我确实退出过一些申请,因为要填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关于回复率,据说每投100份,会有3个面试。我觉得因人而异。而且一开始的回复率肯定会低一点,因为你自己也会随着看过更多的job description和别人的linkedin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简历和coverletter的。
哦对了,在填写个人资料的时候很可能会问到要不要sponsorship,这个没办法,就只能如实填写。要是想体验一下面试是什么感觉,也可以扯个谎说不需要。他们会问你是不是eligible在美国工作,如果你在你opt期间,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如果问你是不是authorized在美国工作,如果需要H1B的话,那么答案就应该是否定的。也不要觉得选了需要sponsor就一定收不到面试,还是会有的。
好了,到了这一步。就该准备电话面试了。大多数情况下,在接到电话面试之前,你会收到公司HR的邮件跟你约时间。回复的话就遵循套路好了:"Hi XX, I hope you are having a great week so far. I am very delighted and humbled to have to opportunity to talk to you about my passion and  fit for the XXX position in XXX (company). I am free between A-B. Please advise a specific time at your leisure." 这就是套路框架了。
说到这里加一句,就是你怎么接电话。如果约好了时间,你知道这个电话肯定是HR打来的,那么你就要说“Hello This is xxx speaking". 【不要只说HELLO] 这样说是让对方知道你在等这个电话,并且有准备。而且在开始除了互问HOW ARE YOU以外,要讲: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your time to interview me today.
约好了就要准备啦。要了解job description,公司情况,还有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些behavioral questions,最常见的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why do you want to be a XXX? Why this company? Biggest strength & weakness? Do you have experience in using XXX tool? 等等。这样的问题在网上一搜有很多,这个链接可以参考:
【31 bahavioral questions】
https://www.themuse.com/advice/how-to-answer-the-31-most-common-interview-questions
有一个问题我要特别拿出来,那就是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这是一道非常关键的问题,相当于口头版的CoverLetter。虽然问题没有说要有关工作,但是讲的一定是围绕这个职位的。说说从大学到工作的各个阶段的1-2句话的概括。这个链接要看一下(托尼先森强力推荐),按照这个思路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Tell me about yoursel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yxxPMtro&t=115s
还有一个问题我要说一下,就是Your biggest weakness。这个问题回答得不痛不痒就可以了。别上升到哲学层面(简言之就是别上升到世界观),别辩证地看问题(别跟人家解释这个既是我的缺点也是我的优点,除非你特别特别的convincing,老外不喜欢这一套)。说出来的东西要让人家知道:没错,是缺点!但是你也要表现出,你发现了这个缺点之后怎么努力地改正。
回答每个问题的时候,都要(跟我念)——
准备一个例子,准备一个例子,准备一个例子
让人一听就知道你确实干过这个事儿,不是瞎编的。我以前瞎编过,结果人家一拆我,问一句:你在这个过程里有遇到什么问题么?我就懵逼了。所以如果你真的不得不瞎编个经历,那也编得深入仔细一点。
具体的问题每家都会多多少少有点出入,但是把上述那31个问题准备好,再出入也不会太离谱。我初中老师总喜欢说一句话叫”掰饽饽说馅儿“,我觉得我现在就是这样了。要是实在还有具体问题,可以私信我?
电话面试一般一到两轮,第一轮通常是跟HR,也有可能是跟申请部门的Director。也可能是第一轮HR, 第二轮分管Director。总之在onsite之前,是会跟你的直接manager通话一次的。应付HR,以上就够了。如果是部门Director,他们可能问的问题就要专业一点了。会涉及到具体的experience,会不会用什么tool之类的。把简历上的每一条都准备一个例子,再看看这个Director的LinkedIn,看看有什么可以挖掘一下的:比如你们是校友,或者都有哪方面的经历。人对熟悉的事物好感度更高,你说点他们熟悉的,他们也会对你更感兴趣。
电面的时候会紧张么?我反正会。紧张到手心出汗。找个安静的地方,别人听不见你的地方。用耳机会听的更清楚一点。面的时候把笔记什么的放在面前,随时可以瞄一眼highlight。
好像也就这么多了,面过三个,就知道套路了。强烈建议你在操刀之前找一些MBA或者专业的老师mock interview一下,这个非常非常非常有必要。千万别自己想什么就说什么。千!万!别!
下一步是onsite面试。【喂?还有人么?我已经写了三天了,还在看我给你磕头了】onsite的话,首先解决穿什么。男孩子就穿suit吧,不管面什么专业。花点钱买一套好一点的,修身一点的。其实也不会太贵,买到之后找个好的裁缝店,或者卖suit的地方大多提供免费修改。(不知道怎么买suit的,欢迎联系云仔他爹。我觉得他下楼遛狗都想穿suit!!)女孩子的话,我不是特别建议穿suit,会显得有点老套没精神。或者有那种很有style的suit也行,但我觉得我hold不住。我是买了一身深蓝色贴身连衣裙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照片传不上来),高跟鞋,零下十度到零上十度都能穿。(当然了,零下十度外面得穿个外套)一身都在Ann Tylor买的,花了一共200块。
onsite跟电话面试的区别是,你可以跟人家面对面讲话了。时间会比电面长一点,一个人在45分钟左右。通常你会一下见3个人——HR,部门manager,部门Director。如果是小公司的话,你可能也会见见CEO。他们都会很nice,这也是我喜欢onsite的一点。觉得沟通更顺畅一点。在准备上,肯定需要比上一轮更透彻。对公司的了解也要加深,知道公司的历史,客户,价值观,新的产品之类的。这个会决定你回答很多问题。比如说(我拿我有限的广告公司面试举例),如果你发现公司是非常data driven的,那么你在回答自己biggest strength的时候,就可以突出自己的analytical skills;如果你发现公司是很偏feeling和creative的,那么strength就可以强调你的emphathy和对人感觉的sensitive。除了对公司的了解更多,对自己的准备也要加深,经历里的例子要更充分,更细节。
我说一下握手这一点。见到recruiter要握手。而且女孩子的话,要用力一点,要用全手掌来握,给人感觉很大方,很自信,很诚恳。你别跟女王似的就给人几根手指头,感觉非常不professional的。
之后就是在对方问完你问题之后,一定会问你,有什么问题问他们。一定要准备3-5个问题问recruiter!常见的问题比如:你最喜欢在这里工作的什么?为什么你选择来这里工作?你能给我讲讲在这个职位上大概每一天hour by hour都干点什么?你觉得team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你在这个职位上有没有面临过什么挑战?你是怎么解决的。公司未来3-5年会往哪个方向走。我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公司的回复。这些都是我发现他们很愿意聊也很安全的问题。别问薪水。
面完之后,谢谢人家抽出时间跟你面试。礼貌地说拜拜,然后就可以回家放松地吃口东西睡个觉了。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下Penny和蚱蚱,我的两位小妹妹。每次我onsite都在芝加哥,或者在芝加哥转程。他们无条件提供温馨大床和各种早午晚餐。简直感人。
在之后,就可以等结果了。一星期之后不妨follow up一下。好了我觉得我终于要写完了。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山重水复之后,你肯定能找到最合适你的。一切的拒绝都有安排,一切的惊喜都被暗暗标价了。就是这样。祝大家愉快。有问题留言哈。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34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道题让我来答!其实是我的同事Joanna刚刚写了一篇关于留学生找工作的“攻略”。
作为高等教育质量最受全球认可的教育大国,美国大学对全世界的申请者敞开怀抱,与此同时,国际生在美国的留学成本也是水涨船高。过去五年里,公立大学学费平均上涨17.7%,本身学费就较高的私立大学学费平均上涨16.6%。和大多数贷款上学自付学费的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相对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但是在成年之后提早思考如何赚钱养活自己,减轻父母的压力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由于美国对本国公民就业的保护,持有F1学生签证的留学生虽然就业机会和工作时间受限,但校园和社会还是给留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的资源。

为了避免违反法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国际生首先需要了解F1签证允许的工作时间和就业范围。F1签证持有者可以在校内从事每周20小时以内的兼职工作,假期可以允许每周做40小时的兼职工作。如果希望寻求在校外工作的机会,可以申请CPT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前提是在美国已经待满九个月,并且工作内容和所学专业相关,需要注意的是使用CPT会影响毕业后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实习签证的有效时长。OPT实习签证的有效期通常是12个月或STEM专业24(+3)个月,但如果提前使用了三个月的CPT,毕业后的OPT实习签证将相应缩短。
对于国际生来说,本科阶段尝试在校外找工作是很难的。首先你的签证类型限制了就业范围和劳动时间,其次很多学生的英文不过关影响了雇主对你能力的判断。

OPT是什么?
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是针对国际学生合法在美国工作一年到二年左右的工作许可,可以为任何公司工作但是要求必须是工作职责和专业相关。申请OPT的时间大约为三个月左右,国际学生在申请到OPT后60天内没有找到工作就必须回国。

那么OPT工作时限根据专业的不同分为两种,普通专业的OPT时限为1年,STEM(理工科)相关专业时限是29个月。如果国际生获得了OPT的全职工作,并且公司愿意提供工作签证申请赞助(sponsor),国际生便可以参与工作签证的摇号,有机会获得工作签证(H1B)。

那么在学校里可以找什么样的工作呢?答案是学校的后勤部门。比如说你可以在学校食堂负责收银、打饭、做奶茶 ,对自己厨艺很有信心的话也可以尝试应聘大厨(开玩笑的!)。如果你的电脑技术过硬,可以去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为同学提供电脑技术支持。如果你热衷于组织活动,和同学交流,可以申请做学校宿舍的学生助理。当然,如果你更希望从事学术类的工作,是一个公认的学霸,有机会也可以申请做教授的研究助理或教学助理。以上提到的校内工作,学校给你付的薪水都将进入纳税系统,因此你将获得美国的Social Security Number (社会保险号)。有了社会保险号就可以申请美国的信用卡,租车,办理保险,去医院看病,以及去一些政府部门办事就只需要提供你的社保号码了!拥有美国的社保号码也会让你感到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更能融入美国社会。

当然,你也可以从事一些直接现金支付的工作,合理避免自己的劳动所得被扣除高额的税率。比如说利用自擅长的学科做家教(尤其是如果擅长数学相关学科的话肯定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原因你懂的)。如果不怕辛苦,兼职送个外卖也能赚不少外快小费。

那么怎么在学校寻求工作机会呢?昂贵的学费带来的不仅是优质的教学和研究资源,更是非常全面的学术/就业支持。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Career Center(就业中心)和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s(国际学生服务中心),专门为国际生提供帮助。国际学生可以和工作人员预约会谈,讨论就业的想法和可能的就业机会,还会有老师帮忙修改简历,推荐就业网站。除此之外,还可以订阅学校的job listserv获得最新的职位空缺信息。教学楼、宿舍墙上的公告栏里也经常会有招募家教、研究助理等等的招聘信息。

如果想要在读书期间在校外工作的话,建议不要考虑是否有薪酬,而是将实习作为一个类似志愿服务的工作,抱着学习的心态,体会校园和社会工作的不同之处,思考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等到OPT阶段再去充分利用自己的实习签证找一份正式的实习工作。

学术的学习让我们充实灵魂,在成人之后体验工作,则是对自己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对社会的回馈。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用自己的能力和劳动换取应得的报酬,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和价值的认可。希望大家的留学之路不仅有对学术的钻研,更充满对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另外,除了Joanna分享的留学生如何在学校内部找工作,这里还有另一位我的同事,Victoria分享的如何在美国找全职工作的经验,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很喜欢你,但无法提供H1B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国际生在美国找工作很困难,毕竟公司要承担着也许你只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一年的风险,而同时公司还要出资给国际生提供摇号机会

我有一个朋友,专业是精算,而我们学校的精算专业在全美排名第四。她很早的就通过了精算师在正式工作之前需要的前几门考试,本科四年的GPA 3.99,同时是我们学校精算社团的副社长,大学的每个暑假也都在做精算相关的实习等等。我看过她的简历,真的非常漂亮。

但是,她也是花了整整快一年的时间才拿到了一所纽约精算公司的offer。我看到她投了上千份简历,一个学期来来回回纽约芝加哥无数次,学校的每个招聘会一个不落并且每次都会和招聘人聊很久很久。很多时候,到了最后一轮面试,面试官跟她说:我真的很喜欢你,可是因为你是国际生,我们没有办法给你提供工作签证(H1B)的机会,对不起。

在本科的四年里,我见到了太多找工作处处碰壁的案例。 所幸的是,美国的工作机会很多,并且各个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除了工作签证之外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我也非常鼓励国际生在美国尝试找工作,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成长和自我挑战的过程

从“心高气傲”到“海投简历
我自己在美国找工作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和很多毕业生一样,我心高气傲地觉得我回国就能拥有高薪职位。我妈妈因为我这个天真的想法,特地飞到了美国,告诉了我现在竞争的残酷性并且鼓励我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于是,我才赶在OPT的截止时间递交了申请 。

因为OPT的关系,我需要在几个月内找到一份和我专业相关并且能给我提供工作签证的工作。我感到自己的时间很紧张,我开始没日没夜的投简历,每天一睁眼就是打开邮箱,看有没有收到面试邀请或者网上试题邀请,我遇到的困难是,在我找工作的时候,很多校园招聘会已经早早结束了。我后来发现了美国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的功能,它不仅有各大公司的招聘信息,还可以找到现在在各个公司的在职人员。你可以通过LinkedIn给你心仪公司的在职人员留言

在美国也要靠“关系”?
我发现在美国找工作,通过员工引荐要比你直接在网上投递简历更加容易获得面试机会。如果你有校友也在这家公司工作,那么你能获得面试机会的机率会大很多。不过,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LinkedIn,毕竟直接通过LinkedIn向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引荐自己需要一定的勇气而很多时候是没有回信的。

也许是运气和我的坚持不懈,我在LinkedIn上认识了一位在银行业从事30年的银行工作者,他当时在麦迪逊一家地方银行(Associated Bank)担任副行长,他看了我的资料后,愿意给予我一次面试机会,于是,他联系了人事直接让我进入了第二轮面试, 当然后来我也成功获得这个银行的offer

我当时没抱多大希望投了简历给美国银行官网,之前听说他们是从来不招国际生的,而我大学四年的综合GPA也只有3.6出头。很多时候,通过官网投完简历后往往石沉大海,所以我递交完简历后也没有多想。

随时准备面试,即使跟进很重要!
大概过了两周左右,我接到了银行部门经理的电话面试,没有事先预约,我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好在外面吃饭。 后来我发现美国公司这种突然袭击的电话面试并不占少数,我有时候刚睡醒也会突然接到电话面试

所以,在美国找工作,你一定要非常熟悉你自己的简历上面所写的信息,因为这种突然袭击的面试你是没有时间再去拿简历的,如果面试官发现你的回答和你简历上所的内容有出入,他们会很怀疑你的简历的真实性, 所以,简历一定不要夸大和造假。我在电话面试后收到了去公司面试的邀请。

我的经验是, 作为一个国际生来说,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自信不要因为自己的英语不是母语就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力。一个公司既然给了你面试机会说明它是从某种程度上面认可你的。

面试完之后,往往面试官会让你回去等结果,那么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干等。我在等结果的两周里给部门经理来回发了三封邮件,我告诉她,在美国银行工作是我的梦想同时如果我有机会可以获得这封offer,我一定不会让她失望。 当然,如果你觉得面试之后对方对你完全没有兴趣,或者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没有必要发很多邮件,有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

在等美国银行的结果的时候,我当时已经拿到了两家地方银行和两个芝加哥房地产公司的offer,所以我心态也放松了许多。有一天坐在草坪上晒太阳,随手翻邮件,突然刷到了美国银行发来的“Congratulations!”我当时就觉得,所有的事情你都要去尝试一下,所有的机遇你都要去牢牢抓住,you will never know!

同时,我也是美国银行(USBank)整个中部区域招的唯一一位国际生。 我后来问我的经理为什么在众多的申请者中选择了我,她就说了一句,因为你有很好的经验以及让我欣赏的性格。

求职小技巧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点在美国找工作的小技巧吧:


如果想比较容易地在美国找工作,选择编程或者工科,国际学生在这个方面找工作很占优势。或者,很多学校跟各大公司有合作关系,我们学校会计学和四大会计事务所合作,每年99%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四大工作。金融精算等商科或者文科相对来说比较难。

一定要早做打算,美国多数大学每年都有招聘会,可以从大一的时候就参加,了解招聘模式。通过校园招聘会找到工作的机会又会比自己单纯的网申容易一些 。大三的时候就要开始投简历了。

不要在大学盲目的刷GPA,一定要有实习经历,建议在美国,我大二的时候,只上了四门课,其他时间在一家社交媒体公司市场部门实习了半年多,美国公司很相信在美国的实习经历。如果回国实习,一定要真正地在公司里面做事情而不是仅仅复印文件。我大一在东亚银行个人银行部门实习了三个月, 所有做的事情和全职的职员一样,经常工作到凌晨12点。这个经历让我再后来的面试中有话可说。美国很多公司更看重的是你的能力和你之前的工作经验。

美国大学的课外活动非常多,一定要参与到社团等社会服务中。但是不要盲目参与,要尽可能融入其中 。 我曾经为了学联举办舞会每天只睡三小时,为了学联拉赞助跑遍了麦迪逊的餐馆,电信公司等。作为国际关系社团里面唯一的中国成员,我经常晚上11点在零下20度的时候和别的成员一起在马路上卖饼干做义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学校的义务助教项目等。你会发现这一切的努力和积累都会让你在面试的时候从容应对面试官的问题。

最后,申请OPT一定要趁早,我因为收到美国银行offer之后要求一周内入职不然offer会被撤回,我无奈之下求助国会成员帮我加快了OPT的申请进度。

和申请一样,在美国找工作这个过程是艰辛的,当然会有录取也会有拒信,同时在大学四年中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许会很辛苦,但是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你会感谢那些年努力的自己。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35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是我写 在美国找工作 networking 有多重要?这个问题的回答,但是就是关于怎么在美国找工作的呀,于是就粘过来大家一看吧。
----------------------------------------------------------------------------------------------------------------
又是新的一天哈哈哈,健忘的我想起来有一些东西忘了写了呢,想要补全这篇文章好给更多人更完整的找工作体会。
首先,有人说我讲话中英文夹杂太多了。Sorry昂,纯粹是为了图方便不是想装逼。我学的传媒,天天想着怎么用英语跟美国人打交道,很多东西英语说起来最顺口最有效率,要是看不惯的还是关掉吧。毕竟我只是想写给真正想看的“在美国找工作的同学们”哒。而且小社区好像有很多这样的讨论,不妨多看看那些再来指责我???
为什么有些人写文章或聊天的时候中英文混合使用?

然后补充一点找工作心得:一定要赶早呀同学们!!!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也没想着要找工作。在纽约,怎么才能不天天吃喝玩乐呢,答案是不能(围笑 )。所以什么是info session,networking event,career fair,coffee chat,follow-up & thank you email,我统统不知道好吗!更不要说recruiting season时候大公司们的timeline了,脑子一片空白,只想努力做一个food-blogger(然而两年多过去了也并没有成功,求关注Instagram昂 danniyaaaa,哈哈哈哈还能不能给自己打个小广告了,我都没有公众号是不是)。咳咳跑题了,恩,所以,真的来美国念书,尤其是短短两年的grad school program时候,一定要想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以后想做什么工作,然后一开学就是招下一年summer intern的recruiting season啦。summer intern给return offer给的超级多好吗,请打破头去跟business school竞争,不要让华尔街技工学院的学生们鼻子仰到填上去哈哈哈哈哈哈哈。总之,sign up学校career center的邮件,让他每周都给你推fulltime/intern 机会,然后找他们给你改简历,做mock,不要浪费了学费哟。

还有一点,我觉得对我来说有点醒悟太晚,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我保送上的大学昂,学的英语昂,大学四年仗着自己英语好晃荡晃荡就过去了,也没人逼着我做实习,也没人告诉我要多读一个专业,不光是为了以后找工作好找,也是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no one told me shit。于是,很惨的,申请研究生基本只有文科可以申请,还是很有限制的文科比如传媒,然后找工作没有analytical skills没有人喜欢你,然后不是STEM专业OPT还只有一年。所以,真的,一路走来所有的坑我都自己跳进去了一遍,没有家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办(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啊 >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刚毕业那会儿凭着OPT想在美国施展一番拳脚,到处碰壁后也是总结出一些经验,供后人分享。


在美国找工作所必需的心态:

1. 自信心:
这个东西一定要有,从来到美国开始,你就要相信自己。
我们中国人差就差在语言上,刚留学那会儿口语差的都不敢与人交流,但是找工作,在说话上一定要大胆,美国人可以听懂你的英语,所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大胆的讲出你的见解,有效的表达自己和与他人交流是你找工作的最重要环节!所以一定要自信。

2. 赶早不赶晚:
找实习和工作的最佳时机是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
以我们金融专业为例,顶尖的金融公司例如JP morgan, UBS, Bank of America等等,都是9月份开始。虽然找到那里的实习或者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认识那里的CEO一类的人),但从那里开始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如何找工作,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不断更正,在不断失败当中寻找成功。

如何起步:

1. 首先需要的是简历,简历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学历,二是工作以及实习经历,也是最最主要的一部分,三是其他,比如你会的语言,计算机,其他等等。工作经验必须要写得最多,因为这个才是美国人最最看重的。要让美国人觉得你比他们的学生优秀,工作经验是必须的,所以对我们来说工作经验尤其显得重要。

2. 其次是cover letter
这个东西就是一份说明,也就是你展示自己的机会。cover letter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格式都可以不尽相同,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一个收信人(你是写给谁看的),如果letter只写dear sir/madam,那有90%的可能你的cover letter会被直接扔掉。内容方面,必须在紧扣职位描述和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向hr展示你,通过3方面:
一是你为什么感兴趣?美国人最注重的就是你的兴趣和背景,所以你不让面试者相信你希望得到工作,你是得不到工作的。
二是你为什么认为自己胜任这个工作?
三是为什么公司要选择你?当然,有些公司只要求RESUME,但这并不能代表它不重要。
cover letter具体写法请参考我的专栏
美国求职如何写好cover letterhttps://zhuanlan.zhihu.com/p/24083029


从哪里开始找:

1. 地理位置的选择:
首先是新英格兰地区,此地区为美国的发源地,几大城市(纽约,费城,波士顿,哈特福德,新泽西,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等)都位于这里。想象一下为什么中国人那么想去北京和上海上大学吧,同样道理。其次是加州。当然,具体的地理位置得根据你的专业和学校所在地去划分,毕竟美国公司招人讲究就近原则。

2. 其他的网站:
monster,monstertrack,dootstang,craigslist,yahoo! 等。这些网站上是全美国的范围,所以你可以有各种高级查找。
网站方面比较推荐这位答友的回答
在美国找工作应该关注哪些网站? - BurNing 的回答


3. 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你认识的人内部递简历。
美国人找工作有80%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然后面试找到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大家如果在美国有关系,那就要动用一切关系帮你,这个也是最最有效果的方式。当然如果没有的话,就要通过前面两个途径了。

找工作时候的态度:

1. 不要那么多毛病,挑三拣四。
记住,中国人在美国只有劣势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申请所有我们可以做的工作。

2. 一定要注意follow up。
所谓follow up,就是不要在申请投递简历和求职之后就完事了,如果有收取简历的人的电话号码,一定要在投递2天左右后打电话去询问。
或者要发电子邮件去询问。还是落实到一个点上:美国人需要对这个工作有兴趣,热情,渴望的人,所以你的所有行动必须要贯穿一致的像招聘单位表达。

3. 经常向career service的人请教意见和改进的方法。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专业的,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让你尽快找到工作或者实习,所以他们的态度一般会很好,有求必应。你的简历和cover letter在发出之前,尤其是最开始申请经验不足的时候,一定要求教他们。

接下来是准备面试

面试是求职的重要一环,关于面试我有如下建议:

1.接到面试电话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相关信息,包括公司名称,职位,面试地点,面试官的职位等相关信息。

2.面试之前了解公司的相关背景,相关信息和自己面试岗位的具体要求。

3.提前准备3-5分钟的自我介绍,一定不要照抄模板。自我介绍的目的主要是突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所以开头尽量新颖,尽量不要涉及简历上已有内容,最好谈一些是已有的相关经验或者与申请岗位比较匹配的经历和能够使自己胜任自己这份工作的能力,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整体介绍的流程要比较流畅,有条理,自我介绍完之后,一定要表示感谢。

4.学习一些实用的面试技巧和针对常见的问题要有应对的准备。比如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公司,针对我们公司有哪方面了解,哪一方面是最吸引你的,如果我们录取你了,你有哪些相关的职业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

5.不同的岗位会有不同的侧重要求,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风格。有些企业强调沟通协调力的、有的强调执行力的,也有强调团队协作或职业感的等等,虽然每个人的风格已经基本定型,但面试时不妨适当做有针对性的表现。

6.一定不能迟到,如果真的有客观原因造成我们不能按时到达,要提前电话说明。


最后是薪水问题

切忌先提薪水问题

很多公司在招聘广告上要求应聘者在求职信上注明其当前职位的薪水以及申请职位的期望薪水。面试时,切忌先开口,不要轻易地把你对薪水的要求讲出来。因为你在没有摸清对方的底之前,过早地把自己的底牌暴露给老板,那你就输定了,更何况薪水问题通常都是可以进一步协商的。

多面试,多碰壁,自己总结失败原因,没事就netWorking一下,总有公司会要你的。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37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几天好多同学和好朋友都问我一些求职上的问题,所以想索性写篇文章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在Boston University的传媒学院,本科专业是电视电影,minor商科,研究生专业digital communication(STEM),目前接受了IPG Mediabrands旗下的子公司UM media analyst的offer,先后收到了美国NBC, CBS, CNN, Nielsen, Spectrum, Comcast, New York Times等公司的面试邀请。毕业之后两个月内陆陆续续面试了大概20家大大小小不同的公司。找工作的路没有太坎坷,但也遇到过被心仪公司拒绝的经历。但这个过程对我自己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发掘的经历。我也是从什么都不懂,面试简历不知道怎么搞,到最后能轻松应对phone screen和面试官。收到offer之后想和在美国学习以及快要毕业的你们,尤其是学传媒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和启发:)
在一切开始之前,对每一个开始在美国找工作的你们来说,最最重要的是调节好心态。相信自己总能找到工作,实在不行就回国嘛,海归回去也有大把公司等着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被心仪公司拒了也别灰心,一定会有更好的等着你!不心急,不强求,有个积极的心态才是一个求职者应该有的状态。我知道在快要毕业或者刚毕业的时候会有点不知所措,觉得有很多事要做,有点迷茫不知道怎么开始。所以在这里我列了一下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事,大家可以跟着做checklist, 做好一个勾一个。虽然很多都不是一下子能做完的,但是随着你开始做,你可以再不断完善,只要这几个都做到了,求职的路会更有规划的。
1. 调查/LinkedIn
首先你要做的事是research。调查最好用的工具是LinkedIn,我会在后面具体说LinkedIn应该怎么用最有效。首先要调查行业,你对哪个行业感兴趣,科技?娱乐?工程?金融?当你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就可以接着调查行业里有哪些公司。我们可能在一开始只听说过大的公司,科技的就是谷歌亚马逊,娱乐就是环球迪士尼,但是大家也知道这些公司不好进,所以我在用LinkedIn的时候会经常看看自己感兴趣的公司旁边会有哪些Similar companies。举个例子,这是WPP的公司页面,旁边的people also viewed就是推荐一些和该公司规模,行业,做的事,招的人都差不多的公司。于是我们可以点开再看这些公司旁边推荐的similar companies有哪些,你调查到的公司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意味着你的机会也随着越来越多,这样我们的视野就不只是局限于Google Amazon, 我们还能看到很多之前没有听说过,但是在业内也很有价值的公司。
调查完公司就调查具体的职业。可以看看这些公司里具体会有哪些department, 不同的部门会招哪些position,然后对应着自己的经历,找到可能适合自己的positions。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去看看这个行业里已经做到senior level的人,他们的career path是什么。这个时候LinkedIn又可以帮到我们了,通过和行业内的人connect,了解自己需要提高哪些技能以及需要从哪个职位开始自己在这个行业的道路。Research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这一步最重要的是让你开眼界,心里有个大概的方向。在求职初期和中期做够足够的research,后期心里慢慢就会有了自己的list,就可以时不时的刷一下list上的公司job board,看看有没有新的职位放出,能更有效地抓住更多好的机会。
2. 简历/Cover Letter
一个好的简历可以帮助你在海投中脱颖而出,它就像你的名片,是你专业人生的缩影。我自己的简历是一直在不断修改的,而且为了不同的职位我也准备了不同的简历。简历不用花哨,我的简历就只有白纸黑字没有图片,包括了自己的education,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和skills。首先在还在学校的同学,你们可以抓住一切做project,实习,参加靠近专业领域的活动,至少要有一个到两个你觉得能拿得出手,名字好看的经历放在简历上。如果没有大公司的名字也没关系,那你就要在Skills这一栏下点苦工,做传媒的同学可以在coursera上自学点SQL, Python, HTML,数据可视化什么的,google analytics, adwords这种证花个一周考了,硬技巧上要超过别人,别的专业的同学也一定有自己领域上的硬技术。我的skills这一栏从一开始的草草两行(几乎没有面试通知)一直修改到最后版本的五行,按照类别(programming languages, analytical tools, video editing, language等)进行分类,HR没有时间看那么多字,替他们分好类,告诉他们你都会什么,比在你的experiences里花大篇幅写漂亮话有用多了。
在Professional experience里除了自己做过什么,一定要写自己取得了什么成就。成就可大可小,比如自己做的问卷收到了1000封回复,给Non-profit做了一个网站,给一个活动Manage了social media campaign, 粉丝量增加了10%,诸如此类,有一个实在的成果让他们看到。还在学校的同学要特别珍惜做group project的机会,就算自己不会做,也要努力记住自己的大腿组员做过什么,放在简历里,面试里也能说自己参与了这个部分,但是一定不能自己没做过也没看过就写在简历上,面试官是会揪着细节问的。这个时候你说谎付出的代价要比你不会大多了。
我做了两份简历,一个针对film/tv production一个针对media analysis。建议大家也准备多个简历,多给自己铺条路。每份简历突出的skills不同,experiences也要根据你想申请的职位来写。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找出一个你向往工作的job description, 按照他的语言描述来修改自己的简历。
前两天有个好朋友问我找工作的时候会不会放cover letter,我只想说如果你的申请中没有cover letter的话,面试官是有可能连看都不看一眼的。Cover letter的第一段要详细地说自己要申请X公司的X职位,格式可以在网上搜搜,一定不能嫌麻烦不做这一步。而且cover letter也是很好的机会让你呈现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有热情的人,而不仅是简历上冰冷的几行字。
3. 投简历
听有经验的学长说,简历的回报率是Refer>indeed>linkedin。我之前也很迷信觉得国际生只有靠校友推荐才能拿到工作,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linkedin上和校友connect。通常情况下校友都会加你,只要你虚心地说明自己的情况,说自己刚毕业,做了很多research很喜欢你现在工作的公司,想询问对求职的建议,和你现在的position是具体做什么的诸如此类。我很幸运,碰到的人大部分都很热心和我分享了很多他们工作和求职的经验。有的人会直接问你要简历,说可以帮你转给HR,也有的人主动说把我想申请的position告诉他,然后他帮我在公司内网投,为我省去了很多厚脸皮开口要refer的尴尬哈哈。除了校友之外,也可以在LinkedIn上看公司的employee,加中国人,因为一般中国人会比较了解你的情况,也更愿意帮老乡。而且如果这个公司录用了中国人,很大几率他会考虑给sponsor。另外就是加校友的微信群。像我们BU的校友都有很细分的科技群,传媒群,marketing群等,相信你们自己的学校也有相关组织。
我自己的interview request大部分都来自公司海投,证明HR还是会看company的Job board的,所以大家就算在公司网站上投也不能太随意和懈怠,信息完整真实很重要,简历和Cover letter一个都不能少,格式要正规用pdf。Indeed和glassdoor也是挺好的平台,输入你想要的job title就会给你推荐。不过这类网站上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我也碰到不少传销公司。在收到面试通知之前一定要去glassdoor上看看review,rating filter从低到高排,万一看到scam或者commission based这俩词就是传销无误了,躲得远远的想都不用想了。
关于refer,很多人都觉得找工作不靠refer不行,我也收到了一些interview是refer来的,但是我坚信如果你的简历够出彩,海投也一样能拿到面试,如果你简历平平面试也平平的话,有再多人给你refer都没用。refer是个很好的让HR认识你的机会,但是也不能不花时间去公司网站上自己投简历。
4. LinkedIn
在国外的同学一定都知道LinkedIn在求职上的重要性了。你的LinkedIn主页上的经历和你的简历一定要一致。总结下来LinkedIn有这几个作用:1.Research,调查公司的基本信息,看公司现在的Job post, 看公司有哪些员工,看有哪些和你感兴趣的公司相近的公司。2. 和校友connect,通过认识更多的行业内校友,了解他们的career path, 认识新的人就有新的被refer的机会。3. "stalk"公司的recruiters,你的面试官,通过了解他们来证明你自己对position和该公司很有热情。公司都喜欢有热情,愿意花时间做调查的求职者。有一次我在无意间和一个公司的高级经理connect了,问了他公司的情况和他对求职者的建议,没想到他就是我现在这个工作的面试官。他在面试时候说看到了我在linkedin的message但是没来得及回,我在面试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跟他说我只是想了解更多公司的情况,他说No problem,这证明你对这个职位和我们公司很有热情,是好事。4.找工作,LinkedIn有和indeed相似的job board, 你也可以在里面投简历。在LinkedIn上要做好自己的品牌。每一个板块都要信息完整真实,把自己做过的project成品随着工作经历一起贴上去,大家都喜欢看图片看网站。用好LinkedIn真的能给你带来很大帮助。
5. 电话面试
一般面试都有两到三轮。第一轮是recruiter发邮件给你,说在网上看到你的简历,问你什么有空,安排你和manager或者senior level的人进行第一轮电话面试。我一般在谈好合适的时间之后都会上LinkedIn搜搜要和我打电话的人,看看他长啥样在公司做什么,因为他很有可能会是你以后的manager,做一个general的research。然后最重要的是仔细读job description和Company research! 不能更强调这两个点在第一轮面试的重要性了。一般这一轮的面试都是behavioral questions包括让你介绍你自己,说一个自己做过的project,优缺点有哪些,你以前的boss会给你打几分(I know),为什么觉得公司适合你,你为什么申请这个position等。有些公司会问一些technical的问题,比如excel从1到10给自己的水平打几分,会用什么数据分析的软件,用软件做过什么Project之类,甚至还有会在电话里给你两个case让你做的。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一般都会说我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的今年刚毕业,在学校里做过很多事,比如(简单概括一下简历里最近的两个经历),觉得公司的这个职位很符合我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和我以后的职业规划。
还有如果你没听说过Glassdoor,这是个比较权威的员工匿名给公司打分写review的网站,挺好用的,里面有公司的面试分享,薪资水平,公司福利什么的,在面试之前可以做做research,看看你这个职位会被问到什么问题,提前准备。
如果是STEM的同学,你大可和公司说I don't need sponsorship because my school will sponsor me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如果是流动性较大或者真的很赏识你的公司一般都会愿意收你的,如果不是STEM专业的话,就要更努力地sale自己,说服面试官你能给公司带来的收益会比你需要的sponsor多很多。
6. 最终面试
大部分最终面试都会邀请你到公司,有少数如果不在一个地方的也会愿意和你视频面试。我遇到的最终面试都是一样的形式,与3-4个公司上层一对一,一个是你的direct manager, 一个是department manager,还有一个是senior level的你今后的同事。去公司面试一定一定要准备好简历,多印几份,最好再带一份自己portfolio的打印稿,内容可以是自己曾经做过的project,presentation, report, paper,可以让你说你用哪些软件做过哪些事,写过什么研究报告,会用哪些数据可视化软件。带好纸和笔记本,有些不按常理出牌的领导会问你要这要那,这时给他准备好所有他想要的,会给你留下好印象的。问到的问题可能要看行业,所以仅供大家参考,总结下来的问题包括说一个你使用数据的经验,面对difficult客户的经验,为什么选择这一行,你觉得可以给公司直接带来什么等,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类似于如何manage campaign, 什么是banner ads等,一个VP甚至还要求看了我曾经做的一个project我就当场掏手机给他看了一下,这个时候如果准备了portfolio的话就会显得更有准备了。
找工作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要学会分析总结自己的面试,脑子里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做这一行,自己的初衷是什么,让面试官了解到真实的你。慢慢面试的多了,就会发现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说到,想到了就马上记下来。我自己有一个word文件,里面有我每一个经历的具体过程,包括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取得了哪些成就,突出自己的优点,比如自己做了很有效的沟通也好,自己设计的问卷收到了1000个回复也好,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要关注细节等,自己分析会发现越来越多可以说的,也会慢慢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闪光点和与众不同。
其实我自己一直都不是特别自信的人,最大的原因是平时不怎么喜欢反思自己,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在乎什么,刚开始面试的时候觉得自己也没什么是拿得出手的,也肯定比不过别人。但是这样的心态是注定不会成功的。自己只有拥有了sale自己的能力,别人才会买账记住你。所以大胆得说,就算现在没有做到,假装自己做到,直到你真的做到吧。人生的路还很长,过几年再回头看看,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的!
记住这几个词:调查,定位,经验,分析总结,心态,自信。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多给自己留一条路!
祝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38 发帖IP地址来自
美国的H1B签证制度使得大部分专业的国际生想要在美国就业都变得很奢侈,就业困难专业的同学如果想要留在美国应该尽早考虑转专业或者修热门专业的学分。
每年中国人能够拿到大约9000个H1B签证,公司帮助每个人办理H1B签证的成本大约是5k-7k刀,为了就业公平,法律规定这部分必须是公司出。

移民局批准H1B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公司能够证明美国人里没有能够胜任你这个工作的人,这样,在公司帮助你办理H1B的时候,就会先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虑你这个H1B被批准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MPA这些专业的中国学生几乎没办法在美国办下来H1B的原因。因为学习相关专业的美国人很多,而且国会里游说政府增加H1B签证数量的大部分都是微软、脸书等IT公司。

对于理工科的同学,如果真的想留在美国可以尽快考虑转CS,学起来快,对基础的要求也不高而且学费低回报高,超高的性价比。对于文科的同学可以考虑转统计专业。
统计专业长久以来也是文科生的最爱但是近年来由于统计专业的越来越多,于是统计的就业就不如CS了。个人认为比会计等需要考证的专业轻松一点,回报也会更高些。
转专业的话可以在到了美国之后先跟本校CS的Graduate Program Director谈一下,看看自己的这个背景如果想要拿到AD需要补什么课,通常情况下是:算法、数据结构、编程和操作系统。
除此之外还可以去coursera和udacity免费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课程。

找工作一方面要用心找,好好选,做足功课;
另一方面要扩大范围,大撒网,投个一两百份的简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加大力度是国际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关于就业有时候,一些人读研究生并不是真的想读,只是为了保持身份需要这样一个学历。所以必要的时候,只是为了让你进入好的公司去工作而已。

有一点我想说的是:CS也好,EE也好,会计也好,只是一种技能,是进入相关公司的一个基础。至于你在谷歌、四大是做技术还是做管理都取决于你的能力,以及性格。

一个人要做两件事:1.自己喜欢的事情;2.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前者好理解,很多人天真的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难受,但真正实际操作的时候会发现就算是喜欢的工作也会有枯燥无聊的部分存在。
看想做的工作有哪些要求,让自己接近这些要求,然后找自己的network里有没有人能推荐。人的想法会变化,可以不时问问自己喜欢的行业和角色是什么,然后多去了解和接触。现在网络很发达,有Linkedin,有各种在线课程,有Quora,都是很好的资源。

但是写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让大家都去学CS或统计,文科生就一定找不到工作等,应该说如果留在美国的意志特别顽强也是能够找到工作留下的。毕竟美国有那么多公司、那么多职位,实在不济可以现在组里做博士后,用OPT,总之,办法是很多的,机会也很多,不可能会山穷水尽的,身边的朋友真正想留着美国的最后都留下来了。我们组建了一个留学交流社团,有众多准备出国的申请学生和已毕业的前辈,欢迎你加入交流。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39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之际,来分享下在美国城市规划硕士毕业找工作的感悟和经历。很多人之前询问过我这方面的问题,恕在下先前不能一一解答,这次来做个全面的总结。

我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我的选择和言论,自己有选择的辩证地来看我每一次的总结,很多人问过我择校的问题,我也帮不上太多,但有的人拿到了我的母校的录取,我不希望我的选择对于你的选择造成任何的影响。每个人情况不同,大家最好兼听百家之言,做好信息搜集工作自己作出判断。况且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自己的偏好和实效性的,现在我回头体会下我自己之前的经验分享,今时今日个别地方也不敢苟同,随着渐渐远离校园,我对择校的意见也仅供参考。

相信大家在选校的时候都会考虑就业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留在美国工作,不要选择城市规划专业了。第一,整个建筑业在美国目前十分低迷,不但工作难找,待遇也很差,我听说过在大城市有年薪3万的,你生活会比较拮据。而且今后拿绿卡的话城市规划这个职业也很难。我这样说可能很笼统,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根本不需要通过技术移民来满足国内城市规划师的需求,大部分的工作签证也都集中在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专业。第二,美国的城市规划发展比国内先进很多,这个专业本来就很大很空,包涵很多分支,除了技术类和设计类相对好找之外,经济类勉强可以,其他均十分困难。硕士什么都要学,因为规划本来就是个advanced degree,本科设置这个专业的院校比较少,读硕士的人各有各的背景,所以授课要考虑面向的学生背景不一而足,很多东西都是浅尝辄止。第三,美国规划就业的两大出路就是规划咨询类公司和政府机关,这两者都需要很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美国背景知识,这是我们国际学生跟美国人竞争的致命伤。

如何找工作
如果你真的上了这条贼船,又想通过技术移民留在美国,就请做好失败的觉悟和后路稳扎稳打吧。我找工作的几个主要网站如下:
1 美国规划师协会 http://www.planning.org/jobs/search/
2 美国景观建筑协会 http://www.asla.org/ISGWeb.aspx?loadURL=joblin
3 Archinect Jobs | Archinect
4 Plantizen Jobs | Planetizen:  The Urban Plann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这四个是主要的专业网站,个人觉得前两个的作用远大于后两个。Archinect太偏建筑设计,Plantizen的工作招聘基本APA都有,APA数量上多很多。还有一个网站对于美国规划学生作用很大,是专门申请政府部门工作的:https://www.governmentjobs.com/ 基本所有政府部门的工作申请都要用他家的账号,你的profile在档了,可以一投N家也很方便。但我觉得这个网站对于国际学生用处不大,首先我自己的兴趣不是去政府的规划部门批示文件或纯做技术,其次很多工作都比较偏远,我比较喜欢大城市,相对中国人多,生活方便,再者录取国际学生可能性相对较小,比如我面试过一个经济发展委员会,人家就倾向于要本州居民,因为比较了解当地风俗和法律。

其次就是工作搜索引擎,比如monster, glassdoor,我会在上述专业网站看腻了的情况下去搜索下,可能会有漏网之鱼。再搜不到工作就用谷歌搜索相应的公司或者单位,直接去每个公司的招聘页面浏览。大公司的网站我也经常关注,比如比较综合的有Atkins, Jacobs, Aecom, 偏设计的有RTKL, Gensler, SWA, EDSA, SOM, Sasaki, Perkins+Will等等吧。个人觉得大公司真的就是重在参与,僧多粥少,没有人refer基本没戏。我Aecom投了不下20份不同的工作了,其中两个还找朋友refer,一个回复的都没有。有同年毕业的朋友拿到各大公司面试,体会也是必须得有一定分量的内部人士refer你才有面试机会。

我的经验教训
在说这部分之前简单介绍下背景:国内本科五年制规划,应届留学美国两年半后硕士毕业;在国内最后一年本科断断续续在外企设计公司实习,暑假在美国设计公司实习三个月,毕业前最后一年断断续续帮APA做过翻译和培训项目。我背景偏设计,懂点GIS皮毛,毕业的时候除了学位证还有一个GIS的证书,除了规划职位各种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工作也是我的主投领域,不想做纯GIS分析或编程。

1 千万不要秋季毕业!
先前没有调查清楚,盲目秋季毕业了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我以为秋季毕业能够有两次申请工作签的机会,结果证明楼主Too young too simple…简单解释下移民局对于国际学生找工作的policy:国际学生要想校外工作有两种方式:CPT和OPT,CPT是在你毕业之前用,如果用满一年直接充当OPT,我的三个月实习用的就是CPT。OPT是在毕业前90天至毕业后60天之内申请,必须在毕业后60天之内开始,OPT开始90天之内必须找到工作,并且在一年的OPT时间里面累计不能超过90天的待业时间。OPT结束有60天的grace period让你合法留在美国,准备离境。我之所以以为秋季毕业可以有两次机会申请工作签,是因为一般12月份毕业,你可以选择在2月份开始OPT,这样下一年的2月份OPT结束,那么加上grace period可以到四月份。每年工作签的申请是从四月份开始,10月份开始生效,所以我天真的以为第二年还有机会申请。结果在今年工作签已满的情况下我查了下规定,如果OPT在四月份之前终止的,是没资格用gap extension来延长你的OPT直到生效,但是由于你的grace period延长到了四月之后,而你又递出了工作签申请的话,你是可以合法居留但是不能合法工作的。如果是夏季毕业,比如OPT是从6月开始,下一年6月结束,那么如果第一年没有赶上申请工作签,还可以赶上第二年,只要4月份之后递出申请,你6月份OPT结束你可以合法延长OPT直到10月份。所以夏季毕业才是跨两年的工作签申请的王道啊!秋季毕业的第一年没赶上基本就没戏了,就算有,你也要将面临第二年有至少8个月不能工作的尴尬处境。何况今年的工作签5天申请就满了,还要抽签这么坑爹!总而言之,申请工作签之前要给自己留出充分的时间来找工作,也可以最后一个学年加紧找,否则赶上申请大潮你很可能就悲剧了。各用人单位也是在夏季毕业前后放出大量职位,来迎合毕业高峰。

2 尽早让自己投入实践
硕士阶段可以多跟老师做项目,对你就业很有帮助。更有帮助的就是利用暑假找在美国的实习。绝大部分硕士项目是授课制,基本不会跟老师做项目,自己要积极的去联系。暑假尽量在美国实习,熟悉大环境,以及跟美国自己本专业的人士打交道。我觉得之后这个工作机会能给我,我之前在美国实习的这三个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实习的公司全是白人,不管是我的英语还是专业方面的培训,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三个月下来英语会话历练了很多。之后要我去的这家公司也全是白人,工作环境跟之前很相近,做设计咨询方面的,所以我的适应阶段应该会好很多。也有人曾经在国内的外企工作,之后来美国的同一公司找到工作的,所以如果有出国留学的打算的人建议多找找外企实习。

3 摆正自己的心态
很多人找工作都是一波三折,我也不例外,并且深有体会。我毕业前半年搬到了纽约,争取近水楼台先得月。毕业前三个月开始找工作,但是挑挑拣拣,只考虑大公司,大城市和自己感兴趣的。之后发现本来寥寥无几的工作机会被我自己这么一筛选基本不剩了,我也没在意,觉得反正还早,慢慢来呗。之后毕业了开始着急,什么消息都没有,开始扩大范围投简历。急火攻心啊,OPT开始了还是一直拒信,我有点疯了。开始来者不拒,凡是美国范围内的Entry Level和Junior的规划工作看到就投,也不管什么方向。我投过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规划,土地利用,经济分析,GIS应用等等好多,以及各种政府部门的工作,哪怕偏远到一个只有200户人口的village的村政府规划部门都投了。事实证明狗急跳墙越跳越上不去。期间很悲剧的被之前实习的公司拒了,对我打击十分大。那个职位需要GIS应用有3-5年经验的,我初出茅庐人家看不上。最后我痛定思痛,开始找校友或者朋友帮忙。拒信收到手软也思考了下悲剧变成惨剧的原因——我背景比较交叉,我主投设计,但是规划的觉得我更偏景观,景观觉得我是规划的,不上不下比较尴尬。至今我投的所有的景观的工作全军覆没,但是我之前在美国的实习算是一个景观设计实习,国内做的算城市设计。我估计我本身没有景观学位,入围确实比较困难,我就打算集中投设计公司的规划和城市设计职位。可这个分类真的是少之又少,一个礼拜能投个三四个就不错了。

4月初得知工作签没了,我完美的从趾高气扬,到百无聊赖,到狗急跳墙,到心如死灰了。心情差到牙龈出血了两个多礼拜,吃个梨都看不到白色的梨肉,都是血。我一直觉得只要想留就能留下来,就算回国也是我自己选的,不是被逼的。去年工作签6月初就满了,移民局就该采取措施,结果导致今年5天之内爆满,让我们这些秋季毕业的欲哭无泪。我们系同期秋季毕业的几个打算在美国找工作的没有一个来得及投出工作签,何况我这还没有job offer的。当然期间有面试,会多少给我点整个找工作低迷的情绪来个兴奋剂,但如烟花一样稍纵即逝了。家里其实一直想让我回国,我只是不想裸归,近期想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也想通了,其实我一直以来想要的就不非是美国的一个工作机会,而是尽快稳定下来展开自己的生活。回国也未尝不可,诚然我对本专业兴趣一般,在美国只能找专业相关的工作,回了国想干嘛就干嘛。利弊权衡下来也回来等这个工作终面的消息,我也没再投工作,开始享受gap year的闲暇时光。等到把思维捋顺清楚了静下心来享受每一天真的是很惬意,本来这gap year就是难得生命中的从容时光,何苦过得那么凄惨。

所以一开始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想要留下来的,就死命的什么都投,都试试,我前前后后怎么也投了100多份了,最后要等的只有一个yes,有了就有了,再多也没用。顺其自然的,就放宽心中国美国都投,哪边平台大发展好就去哪边。我先前综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考虑觉得近期还是留美好,但是有点用力过猛导致自己心态失衡。

面试流程以及准备
政府的工作我没有面到最后,有的第一轮是笔试,不一定都是面试。私人公司一般筛选过简历之后要么HR先面你,要么PM和Principal直接上,如果异地先电话面试。一到两轮之后,最后一轮是关键的终面。只有几个人,跟公司约定时间有公司出钱让你来面试,从最后的几个人里面选一到两个。面试的问题根据面试的人和公司不同而不同,网上的常规问题一般都是HR面,PM和Principal问得都很专业,电面一般问题都偏笼统,就是对你这个人的初步了解。终面比较痛苦。。。。。。楼主前一天飞抵所在城市,第二天早上8点半到公司和几个公司职员吃早饭,完了回公司参观以及和每个职员认识,11点半开始做presentation,主要介绍自己做过的项目以及自己为什么能胜任这个工作。楼主表示很不会夸自己,最后那部分基本没弄。20分钟的presentation之后开始了长达40多分钟的Q&A。想象一下一个会议室20多个美国人一起发问那场面,结束之后我腿都软了。我还是很紧张自己的英语表达的,很多时候都觉得没有完全表达清楚自己想说的东西。我属于那种临危不乱型,之前自己演习了好多遍presentation从来没有流利地说下来过,真正要讲的时候异常流利,我毕业答辩也是这样子。至于都问了我什么问题,反正你能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我觉得都涉及了,五花八门,40分钟啊二十几个美国人发问,请自行脑补面试现场。之后还要参加他们的Design Review,先前还说要让我讲我的Thesis,也没讲,这个环节主要就是拿一个他们现在做的项目来一起讨论。我犹豫先前一个多小时用脑过度这个环节真心一直在走神。。。。。。好在最后人家也没指名道姓让我发言。结束的时候下午两三点了,我5点的飞机,直接奔赴机场了。

我自己的感受就是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总要有一个适应这种全是白人的工作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蛮煎熬的,比如刚开始一起吃午饭,插不上话。同事过生日或者开party,为了搞好关系你得去,同样插不上话。有些人会问为什么非要去,我跟自己玩就好了。如果你不想在一个主流社会里面融入主流,那你为什么要选择一直游离在这个社会的边缘呢?我觉得职业发展当中能力固然重要,情商更重要。学会处理跟同事,老板还有客户的关系才是王道。一开始很难,我自己也很排斥,一天到头被逼着说英语,没办法。他们也会理解你是个外国人,还是entry level,需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多。

后记
我找工作的时候确实没有太多借鉴的例子,基本上靠自己摸索。我是我们规划系第一个申请CPT的国际学生(在美国做有pay的实习)。而且据我了解,除了我有个学姐去了阿拉斯加某城镇政府做GIS分析(她方向是历史保护,实在找不到工作),其他人不是回国就是读博了。所以希望这篇帖子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和帮助,也希望能够结交到有识之士,共同建立起华人在美国做规划的Network。

祝愿各位前程似锦。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4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个人觉得,在纽约找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难,重要在早做准备。这么说吧,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取决于你的实践经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在就业方面特别适用。早点明确自己的方向,刚开始找实习的时候,可能你只是端茶倒水打印文件而且还是免费劳动力,但是在公司里面你总能学到一些,至少你可以练口语积攒人脉网。

有了第一个实习经验之后,你可以开始找一份更高级的实习了。这时候的你可能还是免费劳动力,但你已经可以做一些很工作相关但非常基础的活了。在美国,你一定要好好表现自己,这和中国可能不太一样。中国讲究中庸之道,但在美国你要是中庸你就完蛋了。没有人会关注一个不说话只做事的人,你不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你就永远只能打杂,大家就真的觉得你没做什么。我在美国麦肯锡的时候,刚开始我啥都不懂,别人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做Presentation的时候也是秉持不抢风头的原则,结果我的老板无数次的问我:你每天在干什么。

当你有了两份实习的时候,你可以开始找一个好一点的公司做实习了,记得每次受到表扬以及有任何成就的时候都要记录下来,这样非常有利于加在你的Resume和Coverletter里。多参与一些project,多起leader的作用,争取带一些团队,并且多想一些idea出来。说白了,美国人喜欢有communication能力,有leadership能力,有creative thoughts的人。

当你有了这些的时候,恭喜你,开始找一个好工作吧。这时候的你已经不一样了,你有了工作经验,你已经开始融入这个圈子了。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6:41 发帖IP地址来自
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的经济稳健复苏,失业率连创新低。可是,我这次在硅谷见了好几拨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发现他们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悲观。

案例
案例1.  一位纽约大学热门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目前还处在OPT待业状态。
案例2.  一位CMU热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待业至今,正要和刚刚抽到签的女朋友结婚,准备办理H4(H1B的配偶签证)。
案例3.  我的一位师弟,Berkeley统计系的毕业生,即使在统计、计算机这种热门专业就业趋势一片大好的经济形势下,无数大公司还是直接拒绝面试他这种没有绿卡的留学生。

但欣慰的是,我看到几个STEM专业博士毕业的朋友们,虽然没有抽中签,但是都顺利地拿到了offer,正准备凭三年的OPT每年试试运气。

去年我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没有绿卡的中国留学生找工作如何难的文章。现在发现,今年的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其背后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有企业愿意为抽签概率只有1/4的中国留学生去申请H1B签证。

很多家长会说:“那么我们直接回来当海归吧。”但是事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国内的海归就业市场,对于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也是相当艰难。美国工作经验对你有多重要?打个比方,在美国读书相当于看资本主义猪跑,在美国工作才是吃到了资本主义的猪肉。任何一个国内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吃过资本主义猪肉的候选人吧?

有些家长会说:“市场不好没有关系,回国后,我们家长的社会资源也可以很好地帮到孩子。”可是,有一个二十年后就会体现出来的问题不知您是否想过:美高四年,美本四年,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八年在美国,而高中同学和本科同学差不多是一个人既有感情基础又有能力在二十年后互相在事业上帮助的一批人脉资源,你忍心就这么浪费了吗?二十年后家长的社会资源用光了之后,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有随时可以互帮互助的同学资源,而你的这批同学大部分在为美帝国主义添砖加瓦。

现在,美国的就业市场如何血淋淋的对待没有绿卡的中国留学生,我们看到了。更加血淋淋的大数据是,一年中国有40万人拿留学签证去美国,但是拿绿卡的人还不到2万。没有绿卡,孩子美高美本之后注定要回国。

我们一直都在呼吁有志送孩子出去读美高美本的家长,有条件的话抓紧办理美国绿卡。这张绿卡除了在孩子找工作这个环节可以起到决定性的帮助作用,还可以在升学,甚至孩子自己决定海归回国之后帮到他们。

美国绿卡对海归的你有多重要?我刚回国做科技项目创业的时候,申请了几个人才计划和高科技企业的扶持计划,结识了一些主管的官员。其中一位在酒酣耳热之际和我说过:刘总啊,我们对你很认可的,同时还有好几个没有绿卡的候选人,看起来都很牛,但是虽然那么牛,怎么连美国绿卡都没有啊?所以我们最后还是选了你。这句话的潜台词或者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很简单,美国的绿卡是他们能听得懂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尺。你发表了多少论文,他发表了多少论文,他们判断不出来文章质量的高下,但是绿卡这个标尺,谁都听得懂。


中国赴美留学生找工作难,工作签证H1B抽签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除了抱怨没有及时办理绿卡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好好修改你的简历

好好修改你的简历,不停的改,直到你和你的朋友能满意的回答这个问题:十秒钟看完你的简历,HR能记住你的哪三个正面标签。当然,如果你的绿卡正在排队中,请把这个事实加粗写上 greencard pending或者greencard expected in 2018,这会是你制胜的一个标签。



像认真对待简历那样对待Linkedin账号

在linkedin上面尽量建立各种联系。什么?你还不知道什么叫linkedin?朋友,回国吧,美帝国主义不适合你。

立足找实习Intern

本科毕业生立足找实习intern,不要试图直接找permanent job。因为很多正式工作岗位已经明确不招收需要sponsor H1B的留学生了。记住你的就业形势艰难完全是因为没有身份,使得工作签证需要抽签。

关于Sponorship
关于sponorship,在大公司的求职申请网站或者表格里一般会有这个问题,意思是是否需要我来帮你申请相关的合法工作签证。如实写yes,但是,如果是当面问起,请苦口婆心告诉他们,你不需要,你只需要一份工作,可以用OPT,这样可以增加拿到offer的机会。

拿到了之后好好表现,雇主觉得你值得这份麻烦和概率,你才有机会开口告诉他们你其实是需要的。这一点,需要根据个人不同情况来具体对待。

规划好暑期实习
还在读大二大三的学生们也要好好地规划好暑期实习,这直接决定你们将来是否能找到工作。暑期实习的雇主们不会对学生签证那么介意,机会会大一些。一旦锁定好的暑期实习的机会,请好好表现,因为将来能否说服雇主花上时间成本去赌你不到1/4的抽签概率,全看你自己的表现了。

在政策层面,实习请一定使用CPT,不要使用OPT。这里主要说的是正式毕业前可以用CPT,留下宝贵的OPT时间给后面用。CPT的使用每个学校的政策略有出入,请自行联系学校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之类的机构。

STEM专业

拥有美国承认的硕士以及以上学位的STEM专业的同学们,你们的胜算是最高的。

请你们苦口婆心地告诉雇主,你每年可以抽两次签,概率高过普通本科生,又可以抽三年。只要你能证明雇主值得招你,你可以为雇主创造价值,那么请努力说服你的雇主(主要是直接领导和HR),让他们相信,你有六次的抽签机会,学过概率论的同学们可以算一下这个三年抽中一次的概率有多少。



留学生找工作难是已定的事实,工作签证H1B抽签难也是无法否认的。以上的一些方法技巧或许可以帮助没有办理绿卡的留学生提高找到工作的机会,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最后一个彩蛋:金融专业的请关注琪石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