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国留学难毕业、留德率低、本科硕士在国内又没有优势,为什么还要去德国留学呢?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13   3806   10
  高三刚毕业,已经报好了同济的留德预备部打算两年内出国,最近了解了一下信息,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突然觉得很迷茫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42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本科留德毕业了差不多四年了,所以至少对机械类专业有些理解。简单按点来一一回答这个问题。

1. 去德国留学难毕业
德国大学之所以考试通过率低,其原因其实很好理解。不过,并不代表毕业就难。

德国的大学除了医科、法学和企业经济学外的大多数专业是不对入学学生成绩作要求的。入读大学所需要的仅仅是文理中学的毕业资格,而这个东西对于国内的高考而言简单得令人发指。(其实和京沪以外的高考比起来,其他国家的选拔率都是浮云了。)所以,倘若毕业生要保持一定的质量,选拔必然发生在校内。所以,某些科目30%的通过率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考上重本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自己在省内排名的百分比,然后在考虑参加高考的人其实只是同龄人的50%左右(对比德国大学入学人数也是50%左右),是不是顿时觉得毕业很简单了?

的确,一部分德国教授比较任性,有些课全年级800人最高分就2,0(英美制应该是3.0的GPA吧),刷积点比较吃亏,不过毕业不是问题,高考能考上985的话,考虑的都是1,0还是2,0的问题。

在德国要毕业我个人认为只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金钱、心理、语言。

语言和金钱问题自不多说,处理不好都是会影响学业进度的。

心理这个问题可能留学生都会遇到。不过德国由于两点我觉得比较特别。

首先就是中国人相对少,特别是读本科的中国人少这个问题。去慕尼黑柏林这种学校比较多的大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不过心理建设方面,我神经比较粗,不能给出太多建议。

另外,德国学制秉承欧陆大学的特色,允许学生自行安排进度(对比高中一样的英美学校)。好处就是大多数课不一定要去,也可以大一就考大三乃至以后的课。不好的点就是这对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为时间基本可以自由安排了。做好了的话,提前毕业也不是问题,做得不好或者太过保守,延期毕业乃至超过最长期限也是必然。

2. 留德率低、本科硕士在国内又没有优势
这个问题我只能站在汽车专业的角度进行讨论。

留德率低问题,汽车的话,德系工程师在国内同济的带领下,其实应该不算很少。

德国的硕士工程师在国内的德企相对而言还是有些竞争优势的,不过海归光环本身整体就比以前要黯淡了,除了德系外的企业确实认受性不算太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留在本地工作不难。

诚然,由于欧元汇率持续走低,从11跌到了6.5(感谢你们,欧猪各国还有量化宽松),原来毕业后就能赚到和美国汽车工程师相若的年薪,现在还是要低一点了。但是,好处欧洲虽然文化上并不欢迎移民,但政策上是是比要抽签的美国好太多了。只要工资过线,什么蓝卡绿卡你都不会在乎的。

就汽车业而言,虽然进入主机厂的研发需要一定的运气,但是通过外包咨询的方式还是能在这些企业内积累一定的经验的。据我在美国上学的朋友说,三大就不是很喜欢H1B了。

不过上升空间什么的,经济增长率那么低的国家还是暂时忽略比较好了。

3. 打算两年内出国
再者,高考完了的话,如果要两年才能出国的话,比起实际要求就多浪费一年了。青春可贵,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把APS、TestAS以及TestDaF或者DSH都过了呢?然后再在暑假提前学好德国的课程,提前毕业不就不亏了么?

关于学德语,继续安利我之前的答案: estion/22249732/answer/22736380


总结,德国大学难毕业虽然不是无稽之谈,不过在有自控力的前提下毕业是不难的。本科硕士的优势在没有工作经验的前提下的确不大,现在去预测毕业后的优势在中国这个仍在快速变化的经济体怎么都觉得是在跳大神。但总而言之,如果要出国见识并了解发达国家的优势或者劣势,那价廉物也还可以的德国我觉得算是个不错的选择了。

的确,在国内本科学位到手前就准备好至少以后的三、五、七年在德国留学工作,要是没有畏难情绪也是不太可能的(我以前也有)。

留学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但是,做到以下几点我觉得就可以保本了:

1. 快点毕业
2. 解决感情问题
3. 在大公司积累实习经验刷简历
4. 好好学习,刷好积点(德国是个学历社会)
5. 解决语言问题,学好德语之余也能考GRE(要换国家也可以)
6. 多点回家看爸妈

重要性不分先后。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43 发帖IP地址来自
已经说了很多次,留德难毕业真的是个悖论。要是需要再说一次的话,其实就是和语言水平和高考成绩直接挂钩。(注:请各位工科生不要喷我,我只是就文科专业做个说明,不代表广大苦逼工科生,此文仅仅针对留德文科生)
不过首先还是要举例一个我的工科类预科同学,刚才询问了他,可以透一下他的底:
2010年被华中科大物理专业录取,一学期后休学学德语申请德国预科,次年9月和我一起考上萨克森州立预科。(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德语时间不长的学生来说,直接考上预科相当不易)
预科毕业成绩我没问他,只知道他后面去了海德堡读本科,专业还是物理。
上次在FB上和他聊了几句,原因是他的状态全是在巴黎发的,就很好奇问了一下。
“本科在德国念,怎么去了法国?“
”海德堡毕业了阿。“
“多少分呢?“
”1.08,折算成1.1。算海德堡物理专业有史以来最高了把。“
”所以是轻松进巴黎高等师范了阿,教授也很牛把."
"恩,教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其实对于工科生理科生而言,如果你在国内就是北大清华水平,那你到德国只需要担心Klausur不是1.0就行了。以此类推。
我们抛开这些大神回归人间,非常同意最高票答主所说的,金钱、心理、语言。我们来聊聊文科专业。

语言问题自然不用多说,我也写过很多这方面的帖子,例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13301/answer/151455128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335202/answer/110321368不过还是要强调,如果来德国读本,真的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语言
众所周知,德国本科实在对语言要求很高很高,特别是文科,主要是因为德国本科文科专业报告和闭卷靠太多,肯定都是基础课,闭卷考一多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真的是一个很高很大的挑战。而不像德国文科硕士,一直就是写论文,相对来说轻松地太多了。
其次是心理:
为什么心理会排在金钱之前?主要因为与英美国家留学生比(主要是英国),英国一年制硕士真的是很短的,属于第一年9月入学次年6月穿学士服毕业,这里本人不想讨论英国一年授课型硕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大都是留英留美的,会对你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样是读研,一般来说德国文科Master是比较难的,基本都要2.5-4+年不等,相比于英国毕业生,人家10个月解决战斗,你心里肯定不会舒服。
我曾经一个朋友在海德堡大学文科本科毕业之后,直接去了香港城市大学,还拿到了半奖学金,为的就是能尽早毕业,可惜了,因为是文科,给自己目标定得太高,不愿意搞学术,现在在帝都活得较为艰辛。

最次是金钱:
按照德国平均开销1年10万计,如果你在美国或者英国读上那么一年,平均开销都在40万-70万区间不等,基本是你在德国待4-6年相当于英美国家一年,如果你把德语学精了对于以后回国竞争是非常有优势的,所以在此真的不奉劝各位来德国读英语授课专业,那都是游离于教育体制之外的。
我想省一些的留德朋友,如果不在慕尼黑的话,一年7万都是可以过的,7万对于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来说是负担的起的,请大家不要喷我,如果你在国内上个三本院校,学费一年都是2万,生活费一个月1500计,一年开销加一起也是要4万的,所以德国留学真的是很便宜的。
希望大家不要打太多工,不是说我对打工的朋友有偏见,只是我见过太多工作太多,兼职上瘾的留德同窗丧失自己初衷的例子了。为了8.5-10欧一小时的收入不值得真的。当然了学有余力的可以。

最后谈一下为什么留德吸引人,还是回到投入和回报的话题。
个人一直认为,美国大学排名高是因为当今世界游戏规则都是美国人设立的,当然不否认美国科技发达,大学产业化校友捐赠数字可观,但就文科专业而言,德国的水平和美国几乎是并驾齐驱的,特别是哲学专业德国高校是更胜美国高校一筹。设想如果都是文科专业要回国进高校,从自费本科读到博士结束(10年计算)在美国至少要400-500万,就算优秀者全省了生活费房租要150万吧,你在德国自费本科读到博士顺利的话也是8-10年,开销不过才50-80万,现如今高校教师不管留美还是留德(文科专业,大家不要喷我,仅限文科专业)收入是几乎持平的。
那么你留美的意义在哪里?

最后建议大家来德国留学(仅仅针对文科):
多多旅行,廉航那么多,不要浪费这个机会,扩充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申根26国免签,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来定)
努力学习,提高德语水平,申请生源好,排名高的德国高校。(海德堡,慕尼黑,柏林,弗莱堡 ,哥廷根usw.)
多交德国朋友,少说中文,提高口语,多考证(歌德C2,德福20诸如此类)
如果学有余力,好好捡一下英语,毕竟以后不管是不是从事学术研究(仅针对文科)还是做学术报告,英语都是非常重要的语言。
学习尽量去图书馆,不要在家学习,多年经验觉得在家效率真的是低。
在德国不要花太多时间在感情上,毕竟回国了妹子大把。
多和教授交流,可以使口头的也可以是邮件的,写论文切记不要自己盲目写,一定要要和教授确定好提纲和内容再写。
最后还是回到语言,牢记自己是文科生,语言水平是命根子。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4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确实有必要纠正一下题主的观念。留德在学业问题上肯定是没有那么难的。其次工作也比较好找,比起美帝来说还是很仁慈的,如果你要入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如果只是想留在这里,工签很容易的。

首先对于学业问题,总有人说德国大学难毕业,我对这一观点持否定问题。本人在德国一所以补课最多和挂科率最高的大学。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虽然挂科率是很高,但是这是基于德国学生普遍数学渣的一笔。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德国同学一学期就没怎么来听过课,考信号与系统分析前一个小时,一起相约自习,马上就考试了他连卷积都不会,当时我黑人问号脸,什么,马上就要考试了,你问老子怎么卷积…于是开始前一个小时教会了他如何卷积。对于我们这种在高考中定积分不定积分就坐到手软的人来说,真的不难。我当时都在想这德国小哥要是考试能过,我肯定1.0了。然而结果确实被打脸,我只有1.7,德国小哥3.3。我当时知道成绩了后一脸懵逼他竟然能过!然而即使这样挂科率都还有百分之三十多,然而我在想,那些5.0真的是来上学的么?所以过考试很容易,但是想要拿1.0实在是难。

下面来说工作,我认识的学长基本没有在德国找不到工作的,即使一个学长硕士读了五年挂过无数基点3.多,都有工作了。当然因为是工科所以工作相对好找很多。难找工作普遍出现在文科专业,主要毕竟文科本来就难找工作,在国内也一样,你说学考古当然不好找工作(学考古的同学不要黑我)。

对于薪水来说,工科毕业普遍起薪都在4w左右,但是…要交百分之40的税,(谁让你上大学不交钱)

所以,以上题主提的两个比较难的地方都不太准确,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的。

那德国也不是天堂,德国留学确实难,真正难的地方就是精神层面。比如找女友/男友,再比如没啥娱乐活动,无聊到发毛。我在考试月复习的时候经常一个人一天说不出十句话,真的孤独。有些时候自己在屋子里会自言自语,我就怕有一天会得抑郁症。前段时间,考试月复习的时候真的崩溃了,每天自己做饭上课学习,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孤独。不像本科大学里一宿舍去开黑,或者和好哥们去打球。当然如果你就是喜欢孤独,那我觉得就没有什么难的了,至少经过这半年在德国的生活,我学会了战胜孤独,我学会了一个人应付所有事情包括掏下水道,技能点一直再加。

最后劝题主真的好好想想,留学需谨慎,尤其德国。也有好多小伙伴在这里撑不下去回去的。但是,我想这么年轻总要经历些什么才能成长。我想我以后会感谢自己这一路坚持下去的,望题主留学之路一帆风顺!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45 发帖IP地址来自
很多人说了那么多都没说到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便宜,学个德语就可以省好几十万,享受不低于英美平均水平的教育。

其他花费这么低的国家基本没有国力和教育都能和德国相提并论的,没记错的话德国物价也是欧洲一线发达国家最低的。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46 发帖IP地址来自
评论和私信中很多朋友想知道关于德国不好的地方,考完试来怒答一波。
我其实不太认可题主说难毕业和留德率低的问题,前面的诸多位答主已经反驳过了,我主要说说我认为的一些不好的理由吧。
不来德国的理由:
1. 难民问题。答主两年前到德国的时候,真心觉得德国美到没朋友,说空气清新,山明水秀,鸟语花香一点不过分。那时候住的是在国内就申请到的学生宿舍,不算大,但是干净明朗整洁。家里附近的街上没什么人,偶尔遇到的金发碧眼的德国人会跟你微笑着打招呼。当时的家在一个kinderspielplatz旁边(就是个小型的活动中心,周围的孩子们会在这里玩),大概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我和女朋友经常到这个kinderspielplatz上散步,偶尔能遇到一些德国本地的孩子和移民的后代,他们会礼貌的用地道的德语跟我们打招呼,有的孩子甚至也会尝试用中文说“你好”。
挨着这个场地,旁边有一个伊斯兰的活动中心。在欧洲的土地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存在着大量的中东移民。这些移民往往已经是移民二代,或者移民三四代。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接受了优质的教育,也有很多人有着体面的工作。仅凭我的观察来看,可能是地域上更接近,可能是思想上更主动,但是这些人的融入很可能要好过很多亚洲民族的融入。
接着就是2015年难民潮的爆发。刚开始的时候,德国是非常谨慎的,这包括国民和政府。在社交网络上一方面充斥着对难民涌入欧洲的恐惧,政府也多次表态,不会接受难民,另一方面有很多社会民主人士呼吁德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总体上,态度是拒绝的。叙利亚战火不断,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坐着橡皮艇从土耳其海岸漂浮靠近希腊附近岛屿,并试图登岸踏上欧洲大陆。这过程说来简单,其实凶险万分。2015年9月2日在土耳其发生了最著名的沉船事件,一位三岁的叙利亚男童的尸体就被这样冲上了沙滩:

这个事件可以说是导火索,迅速发酵,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最后默婶子决定放开边境,接受难民,欢迎难民。这就开始了德国广泛接受难民的口子。截止时间2017年1月31日,我们来看看,德国有多少难民营:

也不用被这张图吓到,每个难民营不是下面这样的:

大概都是一些简易的帐篷和征用的体育馆之类的空旷的建筑,很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在德国的难民不可以随意出入难民营。需要接受材料审查,接受基本的德语教育和职业培训,找到达到收入标准的工作,语言合格,难民身份确认才会让他们进入到社会中去。而这个过程大概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前面提到的我和女朋友经常去的kinderspielplatz,由于那个伊斯兰活动中心的存在,和原本相对集中的伊斯兰群众的聚居,从16年年末开始会逐渐见到一些没有德语母语能力的孩子和深色皮肤的家长。而同时在一些位置的超市和公共交通上,也偶有遇到深色皮肤的朋友。
有同学说,那是不是欧洲已经完全被难民攻陷了,德国完全是德意志斯坦了,完全去不得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不这么认为。其实很多难民并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恐怖主义的行为实施者,他们大多是一些受到战争机器摧残的背井离乡的普通人。但是他们的到来必定给了德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教育程度不高,进入社会后经济能力差,难以自给自足。这对这个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问题可谈的太多,在这我们暂且不展开聊。

2.语言问题。这个是很多人难以逾越的鸿沟。很多人学德语都是半路出家,没有说英语那种长期培养的语感。要达到德国大学的入学标准需要达到DSH2,德福4444以上,这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根据自己的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学习和考试时间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进入大学不是语言学习的结束,恰恰相反,是刚开始。所要面临的很多挑战都是和语言相关的。找房,听课,写seminar paper,写实验报告,与德国同学辩论,参加口语考试,面试,找工作。一项项的成功都和突出语言表达能力息息相关。很多人说德国难毕业,联系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语言能力的不足。而答主也可以负责任的说,能说流利得体的德语,在德国机会非常非常多。

3.文化差异。举个例子,管中窥个豹,是个德国人眼里的中西方文化在说话上的差异,左边是德国,右边是中国:

这一点就需要留德华在生活中不断的总结,找到合适的与德国人打交道的方式。

总体上说,来德国是机遇也是挑战,来德国不能打算来虚度享福,来德国可能更多的意味着独立和自律,来德国不能保证毕业后日进斗金,但是可以给自己打造出一个更坚韧的版本。

以下原答案:
考试周发烧学不下习来答一波。
答主国内某985能源与小语种专业,在卡鲁读硕,计算机加机械方向,来德国整两年,下学期准备毕设。

来德国的理由:
1. 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确实好。举个例子,我本科学校号称汽车专业怎么怎么强,实际照着ppt讲课的老师比比皆是。问他问题回答的也是模棱两可,显示的自己特别会,其实讲不明白。在德国,老师没有用权威压人,有问题上课下课随便问。从没遇到过教授答不出来的,或者讲不细讲不透,只是分人,有的友善,有的严厉,但水平绝对可以保证,科研上不马虎。水逼通常是极个别觉得自己特别帅的博士生。又摆架子,又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
2.发展国际视野。不开玩笑的。在这里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认识世界各地的朋友。人会变得更开放和宽容。
3.便宜。性价比高。没有学费童叟无欺。另外,本科硕士都可以拿到奖学金。这个不普遍,但不是不可能。数量足够生活,可能还有结余。
4.工作机会比比皆是。学生期间可以做助教,兼职,和全职实习,收入即可以远超过国内机械工程师,甚至学生工就能超过国内刚入职的IT金融业的应届生工资。我不推荐去从事体力劳动,因为德国工业发展很完善,空缺工作机会极多,各行各业都缺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学生期间开始工作,对语言和工作能力都是极好的锻炼,很多可以毕业后直接留用工作。
5. 在德国工作和学习更讲兴趣。他们会问你喜欢么?你想做什么工作?想去哪个部门?想写哪个论文?想做哪个话题?尽量满足你的需求。跟你干活是为了挣钱,社会不会惯着你的理论完全背道而驰。反过来说,作为如果表现的功利,他们会觉得你不好,没有兴趣,反而失去信任。
6. 目前来看,移民政策已经很有好了。毕业后18个月找工作。工作两年长居,来德8年入籍。如果想留下,不苛刻。
7. 环境好。有机会去欧洲各国浪。
就写这些吧,祝各位学业顺利,生活愉快,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都开开心心,能学到东西,提升自我。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后面我再分享有哪些不好。也确实是一把把辛酸泪呀。

最后给大家推荐我的微信公众号:法兰克福东六路。
欢迎大家就德国的问题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47 发帖IP地址来自
写在前面:大家别再问我德国的xx专业好不好毕业了。就连我了解的斯大机械系的一些信息可能都是过时的,更别说其它大学的其它专业了。

看到一群人说不难毕业的。
我想说,幸存者。

接下来我先上报道,然后再评论。想来德国留学的朋友们,请谨慎考虑。
An Universitten ist die Abbrecherquote mit 32 Prozent demnach etwas hher als an Fachhochschulen mit 27 Prozent.
这是一篇Spiegel,明镜周刊2017年的最新报告。大学肄业率为32%。
Studenten mit Migrationshintergrund brechen ihr Studium der Studie zufolge überdurchschnittlich hufig ab: Im Bachelorstudium sind es 43 Prozent.
移民本科肄业率为43%。还能更惨么?Zeit《时代》杂志告诉我们,能。
Vor vier Jahren ermittelte das Deutsche Zentrum für Hochschulforschung für den Ingenieur-Bachelor an Universitten eine Abbrecherquote von dramatischen 48 Prozent.
2016年的这篇报道指出,2012年,工科本科生肄业率高达48%。
Die Bachelor-Abbrecherquote, die vor vier Jahren bei 19 Prozent lag, ist um fast die Hlfte gestiegen: auf 27 Prozent.
而当时的总肄业率只有19%。换言之,肄业率几乎是靠工科专业一肩承担的。试想,根据这份材料,如果工科大学生与其它专业大学生比例是1:1的话……那么其它专业大学生的肄业率是负数。工科生好自豪。

还能更惨么?不好意思,还真能。我们得了解一下肄业率是怎么算的。斯图加特时报 Stuttgarter Zeitung告诉我们:
Aus der Auswertung ergibt sich, dass bei den Studienanfngern der Wintersemester 2008/9 bis 2010/11 der Schwund unter den Bachelorstudierenden zwar bei rund 40Prozent, die tatschliche Zahl der Abbrecher jedoch deutlich darunter lag. Sie habe sogar abgenommen, und zwar von 24,9 auf 21,9 Prozent. Der übrige Schwund erklre sich aus Hochschulwechslern (von 10,2 auf 7,3 Prozent) sowie aus Fachwechslern, deren Zahl ebenfalls gesunken sei (von 10,2 auf 7,2 Prozent).
斯图加特大学从08年9月到10年11月损失了40%的本科生。但是肄业率只有21.9%。为什么呢?因为只有“马丹我再也不想读大学了!”然后退学去工作的人,才叫“肄业”;“马丹这所大学好坑爹我要换所大学读”和“马丹这个专业太坑了我要换个专业读”的,都不叫肄业。数学系第一学期的离系率更是高达70%。

别笑。这些人或许没有肄业,但他们都白白浪费了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的青春(三年以后再转专业的基本上已经是个例了)。

然后我们来说说德国的留学质量。小社区上的答主大都声称,德国大学难毕业,是因为他们要求高,管得严,故而难毕业。然而在我看来,德国大学难毕业有以下一些原因:
  • 由于经费不足,刻意只让少数学生通过考试。和国内的教学方法不同,德国的大学有时候,一门课不是以你掌握得多好以上就合格为目标的,而是以挂科率为目标来确定你是否合格的。什么意思呢?比如这门课的通过率只应该是30%,那么即使你学得再好,一不小心碰到你这一届一起考试的人太强了,不好意思,你比不过人家,你挂了。举个最近的,简单的例子。我今年9月份刚刚考完了自己硕士的最后一门考试。这次考试我的答卷率在50%以下。也别说我很学渣。考卷上整整50%的分数,上课以及课后资料上都没有提到过。换言之就算我答的题目全部对了,拿到的分数也不到卷面总分的50%。当时我非常绝望地认为自己肯定又挂了。这门考试一年才能考一次,不接受补考。我都不敢做最坏的思想准备。结果居然过了,而且评分还是2.7,约等于70分的意思。我没有去问为什么,我知道,我这次运气好,同考的考生比较渣。
  • 出题难度没有固定标准,大小年很常见。以斯大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的5次内燃机考试为例。如果给我的考卷是2010年4月卷,我有八成把握能拿2.0以上的分数(百分制85分以上)。所有考过10年10月到12年4月卷的考生都会承认,这4次考试难得不得了,对外国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增加了理解题的占分比,减少了计算题的占分比,而且计算题的题面长度从曾经的五六行猛增到一页多纸,你要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内理解一个课内没学过的新内燃机结构并且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这台内燃机的运转过程。斯大的重考规则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本科学业中,最多有三次考第三次笔试(也就是第二次笔试重考)的机会。10年10月卷卷面上出现了错误,导致有道大题没法解。于是教授说明:如果10年10月和11年4月两次考试都挂了的人,算作挂一次。即使如此,连续四次的高难度卷也足以让很大一部分学生肄业/转专业了。我自己从10年10月第一次参考,12年4月心虚没敢去,据说仍然非常难。到12年10月,考卷难度据说是由于学生的登门抗议而大幅降低。12年10月卷,我一道大题由于临场脑子没转过来(最后两分钟的时候忽然转过来了TaT),白白损失了二三十分吧,考了个2.7,是我认识的所有考生中的最低分。这一门考试浪费了我两年半,当然大家可以说如果你两年半全力以赴地搞这门考试的话,再难的考试你也过了。没错我是抱着大小年的侥幸心理,没有十分努力,但说实话,只要是正常的考试难度,我早就过了。
  • 很多课没有习题集,没有对考试难度的说明,踩到坑就算你倒霉。还是我本科阶段踩到的一个小坑。这里简单说一下就是。一门考试,除了讲义以外唯一的参考资料就是两份老试卷,每份卷子总分10分。其中有8分是重复的题目。换言之,两份卷子共有12分的考题。考前老师提到过,这门考试,机械系和汽车系的考试难度会比其它专业的要高,考试时间是其它专业的两倍。这是门相当不重要的小课,只计过没过不计分,50%得分算过。我粗略地背过了讲义,然后掌握了两套考题,确信无论考题怎么出,我应该能考20分。换言之,总分40分以内的考卷我都能过。一上考场,我立刻想扔笔走人:总分48分。最后做下来,我确实拿到了20分。于是愉快地又延毕一学期来考这门考试。
  • 杀手课是真·杀手。还是以斯大为例子,机械专业的机械设计Konstruktionslehre,机电专业的机电Mechatronik,所谓的杀手课,就是大牛也不保证一定能过的课。普通学神一不小心也得补考也是常事。这种考试常年难。不过就我自己学机械设计的感受来说,其实我对这种课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机械设计两次大考我挂过一次,分数还不错。平日里的画图练习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算是给机械系的学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据我国内的大学同学(我在国内读过一年大学)说,国内的机械设计课远没有这边这么认真。
  • 课程安排不当。这也属于一种坑,遇到了算你倒霉。我硕士学的机械专业,电机,控制两个方向。电机有一门必修实验课,每年开一次,报名窗口一个星期(早也不行,晚也不行,最好是在报名开始的头一个小时报),名额限定8人。斯大每年机械专业电机方向的都不止8个人,遑论还有电子系电机方向,XX系电机方向,必修这门课的人,以及各种想要选修这门课的人……这门课我报了两年,第一年我是没报上。第二年8个名额在报名开始的第一分钟内被抢空,学生纷纷写信到学院去投诉,学院最终把名额从8人开放到20人,并且要求必修这门课的学生拥有优先权。虽然这门课我报上了,但我估摸着还得有一些最后因为这门课而延毕的人。
  • 在德国大学,除非你自己努力争取,或者特别优秀,并不会有导师帮你发表论文。学生论文通常是写好了就扔进学校的资料库里,对外或者不对外开放。这个不是难不难的问题了,不过作为一个还没发表过一篇论文的学渣,在国内同行面前还是挺抬不起头的。

写在最后:德国的大学不好读。而且这种“不好读”并不完全是因为教学质量高,有些甚至是因为教学质量差而导致的不好读。入坑需慎重。
尤其是比较难读的大学里比较难读的专业(比如工科排名靠前的几所大学的机械专业,化学专业,数学专业等等)。
个人履历:本科半玩半读了5年半,2.7毕业。硕士养了个娃,目前第8学期,毕业论文中。目前平均分2.6。留德已逾十年,身为学渣,不胜唏嘘。望学霸们轻拍。

转一条朋友圈。我斯大新出炉的一份成绩单。4.0是及格,5.0是挂科。


好吧。只挂了一个。不算特别狠,对吧。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4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知道留学难毕业是怎么传出来的,其实很多国内学生过来都是因为德国好毕业,能考国内一本的,过来读机械或者电子,只要态度可以,基本都能毕业。如果真的那么难毕业,你觉得还会有这么多国人费尽心思学习一门外语然后再过来和母语者竞争?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49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人药学专业,这个专业最好当然是去美国啊,可惜就俩字:没钱。成绩也没好到能申请好学校的全奖的地步。再来就是日本,可惜霓虹人在药学专业对于语言的要求实在高的我接受不能,连学都不想去学了。
德国实在是无奈之举,毕竟学费便宜,生活费又还能负担得了,欧洲药学其实也还不错,虽然是限制专业,招生那叫一个少,但是也不是就没机会了。德语难学,但是只要过了DSH2就够了,上课听不懂也是来了才开始吃苦,起码有人给你发zu了就行。
说白了就是,家庭条件限制专业限制各种限制,最后也是没办法了选了个德国,不说别的,起码多少年之前我来德国的时候它安全啊!(虽然现在就是个渣渣了)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50 发帖IP地址来自
很大程度上来说,留德工作比留美工作容易,学费还便宜,入学门槛还低一点,相比美英澳加全是中国人还更能体会到留学的感觉。。。我反倒不能理解为什么全挤来英美读商科。。。大实话,辛酸泪,请赞让更多人看到。。。

哦对了,还能顺便掌握一门二外。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51 发帖IP地址来自
嗯忘了说
我是经济向专业,小哥儿是留英accounting专业。
  说明情况
本人算是学渣 在德国还算不错的大学里改造了两年时发生的事情吧。
  有个小哥英国留学的,我们专业差不多,甚至某些专业课他的应该比我的更要专业一点。本科读研呆了五年,连Office都用不明白,Word不会排版不会做目录不会拉表,Excel更不会。虽然他是苹果电脑,但我觉得用什么系统的办公软件都不是借口。还有一些比较基础的对于伪造数据的方向感几乎为零,不会进行数据分析,方差之类的概念也基本都是不知道。
  就这样他还是能帮其他人写课程论文。
  我友情的帮他做了以上他所有不会做的东西。
  我没有任何黑留英学子的意思,但是实话实说,英国除了那几所大名校以外的大学对于学生的抽筋扒皮程度真的不如德国严苛。
  入德国大学一年,基本office水平都会在繁重的作业里磨练成才啊。

  德国的大学基本都是一个词叫龟毛,压力巨大又三挂被劝退转学的刀子一直挂于头上。如果在德国你选从本科读起,那压力更大,你会觉得自己读的不是大学而是国内高中。
  每天几乎满课,然后就是数学做题数学做题数学做题,放学就是作业作业作业作业。

  但是我觉得从德国大学这个地狱里爬出来的人应该大多数都是战士,同比他国(除顶尖名校外)基本功绝对要深厚一些。

  我想这也是留学的意义之一吧,出来读,不就是为了学点东西回去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