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帝留学的你们真的英语尤其口语变得超级超级好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13   5968   10
题主来到国外以后觉得语言并没有很大提高,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 最奇怪的事我身边好多中国小伙伴也深有同感,即便不说英语也过得很好。现在专业的课很少,感觉和本土的同学融入不进去!所以我想问问在美帝留学的各位学霸们 是不是美帝会好一些,我想以后继续去美帝读书!因为不知道那边的情况,谢谢各位了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21 发帖IP地址来自
来美国八年多,买卖过车、房也住过院,和美国室友住过本科生宿舍,来美第一年作为唯一的国际生上过Public Speaking并拿到A,读了两个硕士,教育系全A,一次性通过加州教师执照数学英语阅读写作宪法等十几门考试,在国际处工作过一年,给美国学生当老师四五年……
啰嗦了这么多,是因为这是我觉得我的口语突飞猛进的几个节点。
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口语变得超级超级好。
我的标准是,我的英语口语是不如我的中文口语的,我觉得超级超级好要能达到360°无死角脱口秀的程度。
我的中文可以,英文不行。
翻译成英文就是Full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的程度,但是达不到Native or bilingual proficiency。
而且光是要达到Full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就要下很多苦功。看看美剧,听听音乐,聊聊天气是远远不够的。
举个例子,美国中学的许多西班牙语日语中文外语老师,十几二十岁就来到美国,教了一辈子书,口语也没有变得超级超级好。因为平常上课,和家长、同事、老师交流的内容都是相似的,没有多少新东西,也没有动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高阶词语和冷门话题。
最重要的是,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小时候没有看过美国动画片,长大了也不泡美国论坛,不了解各种热点和流行哏,所以很多俚语和典故不去学根本听不懂。
我的英语提高最快的时候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刚来美国的时候,和英语是热恋期,什么都想学,什么都不懂。我住的那层宿舍全是美国大一新生,上的课全是美国人,100%沉浸式。很痛苦,但是进步神速。
不过一年以后自己搬出去,认识很多中国朋友以后,英语就又退步了。但是我开心啊哈哈~
第二个阶段是平稳期,自以为英语已经很好了,结果口语被美国小学生们暴击。美国这种多文化又喜欢挑战老师的小学课堂真的超级难教,再加上孩子们没有办法像成年人那样猜出你到底想说什么,也不会给你留情面,一旦听不懂你的发音就会直接嘲笑你。
所以我又痛苦了,但是进步神速。
我要不停切换中英文,还要维持一会这个哭了一会那个跳上桌子的课堂纪律,稍不注意口型和发音就很容易产生歧义。我回家以后重新复习语音语调,把容易读错有歧义的单词整理了一遍,比如but&butt,wear&where,some&sum,weak&week,poor&pour&pool,sheet&shit, ring&rain等等(同音词要放在合适的语境里,不然小朋友想偏了会走神)。和孩子们相处长了有了感情,他们也很乐意帮我纠正发音。
可能除了花钱请私教,再也没有人会像小孩子给你最直接的反馈了。虽然他们连Chinese都不会拼,但是口语还是66666666。
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的七年之痒,老夫老妻阶段。自认为英语已经够用,足够对付目前的学习生活各种情境。但是去年突然住院,换了新环境,我发现我又成了哑巴……
肠胃科、胃镜、幽门螺旋菌、十二指肠、溃疡、软便、便秘、前置血管、胆囊息肉、结石、切片、导尿管、吗啡、宫颈……统统不会说。
很痛苦,又进步神速。
然后出院就又忘了……
所以你知道了吧,不管学习什么,都要经历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从搜集信息阶段上升到自我运用、创造阶段。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给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却是幸福持久的。
不管英语还是中文,我们在判AP考试或者演讲比赛的时候,流利程度是要比口音更重要的标准。发音如果搭配肢体语言,不要让人产生歧义就好。要想口语变超级超级好,还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下苦功。
我们班考试中文最差的,不是印度学生,不是韩国学生,不是美国学生,也不是日本学生。而是父母说中文的中国学生。自以为在家磨耳朵就够了,不记单词,不做作业,怎么能学好呢?
很多语法不能想当然,翻译是最能看出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很多学生选择题,true or false都能做对,翻译和写作就是不行。
比如
He is cute and special,你就不能翻译成他是可爱和特别。
而是他又可爱又特别。
又……又 就是一个语法点。
再比如He is ten years old,不能说他是十岁,这样很容易听成他四十岁。这些只是最简单的语法,语言的差异,语法的熟练运用都需要写作来练习。
英语口语要好,听说读写都不能落下。教师培训项目白天要在中小学教课,晚上再回到教育系上课,同时一年内完成所有考试和测评。每个月平均写100页的lesson plan, reflection, observation report, assessment package……然后我就出口成章了。
一门课的作业量有多少呢?



再来一门,因为要同时上三门。期末的作业我大概会写30页。

这样的工作量,我觉得我的英语口语也就是流利说的水平。
所以少年们,要想口语变得超级超级好,那就要超级超级努力啊!

关于英语留学我的其他回答: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有哪些出国后才发现的以前对英语的错误理解?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学习英语给你带来了哪些机会?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在外国学生眼中,中国留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12861/answer/257894939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22 发帖IP地址来自
来美国五年多了,见到的留学生多多少少几百人肯定还是有的,无论是研究生出来的,本科出来的还是高中就出来的,都见过不少。可是直到今天,遇到一个口语流利口音地道的中国学生,我依然会惊讶一下。
我的结论是,如果你不刻意地去提高你的口语水平,在美国留学对你口语带来的正面效应,微乎其微。
很多人在来美国之前,或者把子女送到美国之前都会想象,几年之后孩子回来肯定说着一口流利地道的美式英语大杀四方,毕竟「有环境的熏陶」。而事实上,口语几乎是每个留学生进步最小的点。与之相对的,听力、阅读和写作往往在大学四年里有着比较明显的进步。其本质原因是,在学校中迫不得已用口语的地方并不多,而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生活里,中国高中水平的口语基本都够用了。
很多答主提到了,只要能让对方了解你自己的意思,遣词语法口音之类的都不重要。对于交流层面上说,这是比较有道理的,毕竟说话的目的是让对方明白。但是如果你始终陷在这个「只要他能明白就行」的舒适区,那你就没有任何进步的动力。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需要的口语水准非常有限。在国内英语基本不太会的父母过来美国也可以正常的生存,因为人类有共通的语言——肢体语言。而真正锻炼口语水平的闲聊,是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所缺失的,因为他们的生活里压根没有美国人。我相信95%以上的留学生圈子里基本都是中国人,在这种环境下,口语没有进步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因此,口语进步绝非「潜移默化」的事情,而是你自己意识到差距,并且主动努力的结果。我们公司的老板娘是台湾人,嫁给我们美国老板40年可能有了,口语依然非常一般。另外一个公司元老,北大毕业,89年来到美国,孩子都差不多和我一边大了,口音重到有的同事听不懂。这都说明口音也好,口语水平也罢,都不是在某个环境里慢慢就能变好的。
我的口语算不上极好,但是也被几个老美问过是不是美国出生的。美国同事的评价大概是,乍一听很地道,聊了一些能听出一点点口音,然后口语词汇量不足。我很明显的感受就是聊着聊着遇到一个地方,明明知道应该有个很合适的词用在这里,但是就是想不起来,然后就用别的方式带过去,有时候美国人补上那个词,发现那个词我其实认识,但是想不起来用。这是读和说直接词汇量的差距。
我的口语进步最快的两个阶段,第一个就是我在Cornell当TA的时候。那个时候每天在lab要给人家讲问题,而且是必须讲明白那种,不像自己在做lab问TA,有时候他说的没听懂就算了。那个阶段动不动连续三个小时的大量专业英文交流感觉对口语的帮助还是比较明显的。第二个是我工作之后,每周和一个美国的同事出去吃饭。一对一吃饭不比一群人出去,一群人的话我可以俩小时一句话不说,一对一我不说话空气都会凝固。这种情况下就逼迫我去和他用英文进行家常里短的对话,从政治聊到娱乐聊到体育聊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口语的顺畅程度和词汇量有着比较明显的扩充。
然后说说口音问题。口音其实不算是个问题,即便是美国人也有不同的口音,你完全可以像印度人一样说着一口极其流利和快速的印度英语。但是如果你想渐渐扔掉中国口音,去模仿美国口音,是需要下工夫的。首先你应该知道自己的发音和人家的有什么不一样。听说是不分家的,语言这东西确实有天赋一说。如果你能起码听出来你说的和人家不一样,那你就可以往人家的口音靠拢。如果你听都听不出来,那就洗洗睡吧。
模仿总体来说是个锻炼肌肉的过程,每种语言使用的肌肉不太一样,发音位置不同,所以没有人上来就人家说一句他说一句说的非常地道的。你要听完之后说,说完之后感受有什么不同,然后怎么去模仿,去学习人家的发音。在我看来跟读还是个挺有效的方案。我当年看《Friends》的时候就喜欢跟着念台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不断有意识的努力的,绝不是给你扔到美国再拎回来你就是ABC了……
最后,回到你的问题。即便你来到了美国,你不说英语依然会过得很好,身边还是会基本都是中国人,仍然融入不到当地人的生活中。美国给了你一个可以提高口语的环境,但不是一个轻松改变你的染缸。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23 发帖IP地址来自
雅思裸考均分8.5,口语也是8.5。讲讲我自己的故事。

我出国留学的第一第二年,因为汇率很高,出于节约省钱的目的家里没有接通WiFi,想要上网只能去学校里。当时学校的网还限制流量,并且有代理,意味着很多程序不能连,很多网站被限制。

所以那两年,我没看过中文媒体,也没下过一个电影。把仅有的学校网的流量拿来查资料,上传作业,学习。最奢侈的用网行为就是下载几首歌听,因为体积小不会涉及到超流量,也不会因为电影那么明显被版权找上门。剩下的流量全部拿来下载英语学习资料。我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多么努力我的语言也无法超过母语使用者,所以我需要系统地,主动地,用彻底的理解能力去学。

我精选了一些资料,比如BBC官网提供的发音视频,一个一个把音标改正,模仿。翻遍google找各种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资料,包括口音,发音原理,音标差异,以及语调。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部分语言学本身的知识,包括半浊化,schwa产生的原因,语气和语法对发音的强弱化。所以我的发音在那段时间练到基本上可以以假乱真。

我在那两年还有意识地避免接触到任何米国英语以保证自己的语音成熟前不受影响,这也是我不看好莱坞电影原因之一,另外就是本身不喜欢看剧,所以英美剧从来没看过。我唯一偶尔看看日综。

语音练习成果,就是经常被当地的老师,同学,以及常去的杂货店的老板问我是不是ABC?不是;那是不是小学就来了?不是;那你父母说英语对不对?不是,他们只学过几年俄语...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发音没什么问题了。

除了发音,口语语言组织我也专门有锻炼。我当时每天放学闲暇时间,基本上只能看电视,免费的台不多,我一般只看24小时新闻台。最喜欢的节目就是下议院质询首相之吵架撕逼(出国前就一直有看,不过当时看得是英国下院的PMQ,最爱布莱尔撕保守党党魁包括猪骑士)。看到不懂得又频繁出现的词句就有意识地去查一查字典,遇到感兴趣的议题会专门上网搜来看。我感觉折断口语有很大帮助,主要因为政客不敢说错话,又隐晦,撕逼准确到位无歧义。

用词方面学到了相对严谨的使用,了解到微妙的差异。结合本身学校的学术英语课遇到好老师,所以口语和书面语相互促进了许多。我会有意识地简化语言结构,转换口语和书面词汇。以及在思维上不通过中文思考,所以其实在英语里我讲话比中文更有条理和结构一些。不过因为不看剧的原因,我基本上不讲也不会俚语,基本上讲话中规中矩一些。

最后就是语调和感染力,我主要学的是布莱尔,当时我能背出20多篇千词以上的演讲。不是主动背的,因为读太多遍了,随口就能复述出来。他的语言风格很有特色,说白了就是英音接地气,不装B。语调起伏不大,音色清亮干净,发音幅度比较内敛不浮夸,音节和音节区分特别清晰,音色相对单薄,和我自己类似。(相反的就是猪骑士先生,卡梅伦的语言风格是我不喜欢的那种。我也不喜欢那种音很粗很重的发音感,尤其是喉咙发音的那一类,我自己发音位置非常靠前。)

年初个人需要考了次雅思,没复习就看了眼考试形式,考前晚上守望先锋玩到凌晨2点,当时超爱玩。第二天6点起,7点半签到。听力全能听懂,拿到8.5(其实能9,原因我在一个关于禁摩托的问题下提到过),阅读直接能看懂拿到9,作文不适应那么短的,拿了7(大学论文分数很高,但是最少也1000词啊,雅思作文感觉连intro都不够写),中午跑到附近餐厅趴着睡了一觉,下午口语拿了8.5,话题好像是经济类,于是我深入探讨了川普的经济政策。



结论就是:

出国留学所谓的语言环境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时候才能体现,被动地想被环境提高可能性其实真的很小。何况大多数人还是跟华人圈子里一起玩的,这样跟国内生活没区别。

反之,只要你主动学,用最直接有效的行动,出国不出国口语差距其实没那么大,因为我自己除了学习工作只和华人小伙伴玩,文化性上十足的中国人,不认同西方娱乐方式,不泡吧也不喜欢参加派对。但是不妨碍掌握好一门语言。

所以本质上没有让你舒服开心,还能准确有效率地学习到语言的事情。交了几个当地朋友每天聊天流利度可能有但是并不能让你的口语质变,错误还是错误,组织能力不足还是不足。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看美剧,你就认真地看美剧,别假装自己的在学口语。

总之少接触那些“让看的人以为自己提升了然而并没有的内容”,包括我这个答案,并不会让你英语变好-...-

大概就是这样了。
如果各位有问题我能答得上的我乐意帮忙。

但是不可以问我怎么做炒鸡蛋,
因为我只回答三个蛋放几勺油。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24 发帖IP地址来自
口语水平是当然没问题了,但肯定还是会略带一点口音。

这里教大家一个诀窍:

在美国带着西班牙语,中文,韩文,印度等口音并不怎么样,但是若有英国,法国,希腊,荷兰等国的口音会让人觉得很性感,撩妹撩汉成功率很高,以这个为动力先。有一段时间我特喜欢看史瓦西格的电影,整天模仿他发音,练就了一套奥地利口音,后来看权利游戏又练就了点英国口音。然后在德州专攻南方口音,在波士顿再逼自己把卷起来的舌头直回去。

网上有人可以模仿上百种口音,除了靠专业训练以外,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拼命找当地人练了。挑中国人少的地方去强迫自己学,我在美国10多年来除了跟父母教媳妇外很少说中文。留学的目的是学习国外的知识文化和语言的,扎堆总想跟中国人交流找家乡的亲切的话不但不会进步反而会退步很快

然后就是说,找不同的人说,拼命说,在亚特兰大酒吧找小伙对吹牛逼,在芝加哥跟同事讨论工作,在纽约跟老黑互怼橄榄球队,在北卡校园里忽悠小姑娘,在波士顿跟白左争论政治,在奥斯丁跟牛仔们研究弹吉他心得,最后到加拿大去嘲笑外国人的奇怪口音。总之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我现在正在努力把rap练到一定水平,目前学了很多古怪的俚语,觉得自己像个贩毒的。差距就是练了两个月比不过老婆练半天((ˉ▽ˉ;)...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2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没有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只是在美国这边做了四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平时确实需要用英语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今快要毕业了,觉得自己的口语还算是不错的。“不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就是和陌生歪国人聊天的时候,人家的第一反应不是:“哇,你的英语真的是好棒棒哟,完全听不出来你有任何口音呢!”在我看来,人家这么说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你英语还不够好,人家客套一下。再者是你说的内容完全不对歪国人胃口,人家只能借此转移话题。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都是英语不过关的表现。前一个是英语口语技巧不过关,后一个是英语口语内容不过关。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好,才有资本觉得自己的英语已经不错了。

技巧方面好说:熟能生巧,只要勤加练习即可。不过练习也不能是完全被动找人聊天,需要注意自己的发音技巧,对于口音严重的地方,需要强行纠正。有一种不错的方法就是录下自己的英语发音,听一遍以后纠正一下再录一遍,如此反复,直到拿准发音为止。在医院里工作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练习的机会多,而且可以和各种地域背景的人练习。每天都要和各种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和来医院就诊的人打交道,而且会聊到各种各样的内容。四年时间下来,基本上各种口音的英语都能通畅交流。唯一稍微感觉有些吃力的就是中东地区和印度的英语口音,有的时候语速非常的快,有的时候还是需要听两遍才能理解的。
去年轮转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做类似接线员的工作,发现这个工作对于提高口语非常有帮助的。电话接线员,交流的时候没有任何额外辅助的表达方式,完全依靠自己的语言和对方沟通。电话的通话信号也往往不是特别好,所以就更需要自己的表达清晰,也锻炼自己理解对方说话内容的能力。相信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时候对方说话只说了一半你就知道剩下的内容会是什么了。一开始做这个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英语和可以,不过真的到了电话上就是另一回事。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交流全凭语言,真的还是挺难的。尤其是在词不达意,或者对方听不太清楚的时候,这种困扰就更为明显。后来熟悉了这种模式后交流水平感觉到有所提高,基本上一两个月后就可以非常顺利的完成对话。
做人事工作的话,英语锻炼的机会就更多了。基本上每天都是和单位里各种工作人员打交道,聊天和发邮件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写书信水平如何提高,其实和口语一样,就是多看多写。最近一年,平均每天要发五十封左右的邮件,而且多数都是和从前不认识的人联络。一开始琢磨一封邮件需要二三十分钟,现在也就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写完了。

内容的方面相对复杂,毕竟融入所谓的“美国文化”对我来说一直就是一个未解之谜。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谈话内容要有趣、符合对话场景、并且每次谈话都有新的内容。要做到以上三点其实并不容易,也有很多人留学后抱怨美国圈子不好融入。要想融入别人的“圈子”自己需要是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所以能力越强,就越容易融入。这样做反而不需要揣摩他人的生活习惯,非得要“投其所好”。这方面恐怕不只是练习那么简单了,有的时候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需要跳出自己的comfort zone,这些相对于枯燥简单的重复练习更需要决心和毅力。
在工作单位中,工作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平时可能美国人会喜欢聊聊咖啡机,或者周围有哪些美味的餐厅,再或者是有哪些有趣的电视节目。但是在工作的时候,人们总是还会有很多时间聊和工作相关的问题。当你和别人熟悉了之后,你自然知道别人的兴趣所在,别人也更容易觉得你是一个有趣的人。你的能力可以起到“敲门砖”的效果,让你更容易进入别人的comfort zone。

想必两方面都有所提升后,英语口语应该就会感觉变得好很多吧,希望有所帮助。不过出国前英语口语比较好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这点也挺重要的。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26 发帖IP地址来自
学校里不容易,哪里中国留学生都很多。容易打堆。进入公司后,要打电话给客户,给operations 要data, meeting 上要做presentation,经历了很多洋相,英语进步神速,人都是逼出来的。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27 发帖IP地址来自
所有的技能都是练习越多越熟练,英语也是这样,任何语言都是这样。如果身在国外但是混的圈子用英文少,那就没法熟练;相反,即使不住在国外,反复练习,练习方式恰当也会很熟练。
我有一次去美帝出差,入境过海关的时候排队,前面有中国老太太不会说英文,海关人员就冲着排队的人喊:“Anybody speaking in Chinese?”(这种事我遇到很多回)
然后我就举手:“Yeah.” 然后我就上去当临时翻译。(我也当过这种临时翻译很多回)

这些不会说英文的老太太多是来美帝探亲的,这时候就真要中国人照顾中国人了。
海关:“Please ask her how much cash she takes.”

我对老太太说:“他问你带了多少现金。”
老太太说:“两百美元。”
我告诉海关:“200 dollars.”
海关皱了皱眉,又问老太太:“What do you come to America for? How can you live with 200 dollars?”
我对老太太说:“他问你来美国干什么,200块钱他觉得不够,你给他一个理由你有其他生活来源,不会在美国工作就行。”
老太太说:“我来见我闺女,她毕业后就在美国工作。”
我对海关说:“She come to meet her daughter.  Her daughter works here and will take care of her living.”
海关又问:“Do you have any agenda for this trip?”
我对老太太说:“他想要看你的行程计划,其实你只要证明你有计划回国就行,机票也行,写在纸上的计划也行。”
老太太递上她行程单,海关看了看也就放行了。
这种做雷锋的好处,就是海关不会让你回去排队,下一个就是和你聊,看我学雷锋做好事海关往往只问几个简单问题,那一次海关多问了一句:“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 Did you study in college here?”
我说:“No, I just work f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其实这是为了省口舌才这么说的,总不能对海关说我看美国电影从来不看字幕吧:-)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28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第一次出国 看飞机上的报纸
题目是 “别以为你出了国 语言就变得很好”
文章写了很多实际案例
后来吧 这些例子 全应验了
1
那次去我们学校食堂吃饭
遇到一个中国学生 面生 没见过
哪学生点菜的时候 巴拉巴拉 我嘞个去 比脱口秀演员还流利
而且吧 很多菜品都是极其生僻的词汇 人家张口就来
我心想 这得多刻苦啊
就问边上朋友 这位大神 深藏功与名啊 果然高手在民间
我朋友 说 什么啊 这货啊 每天就是 宿舍 食堂 从不上课  已经下通知开除了 下周就转学了
我去。。。那这么牛的语言 咋练的
练啥啊 此人有两项绝技 无人能敌 第一 就是打游戏 天天打啊 第二 就是食堂这点口语 天天来啊 自己都不做饭 一年了 猪都会说 何况人啊 这货除了这点东西 别的啥都不会了
。。。

2
有个姐姐 来读数学博士 群论方向(在国内当了几年 大学老师)
英语那个差啊。。。
真的是 你问 how old are you 她能回答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你让她翻译 how r u 和 how old r u 她能说 怎么是你 怎么老是你
但是人家数学领域牛的不要不要的 我看我们几个教授 没事都向她讨教问题
PS:数学这学科 英语 并不是特别重要 因为1+1=2 不说话 谁都知道 但还是得好好学英语
我去这姐姐 家里玩
满屋子英文小纸条
不夸张的说 人家牙膏和牙刷上面都贴着呢 甚至人家卫生间上都贴着
这个刻苦的态度 怎么可能学不好
没到一年 这姐姐可以和老外对着骂 一个小时不带重样的了

环境 重要 但是个人的努力和勤奋更重要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29 发帖IP地址来自
你好。
作为一个美国人,我也从英语是母语人的角度聊一聊留学生的口语水平。
我的同事中有很多都是从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我和他们日常、工作上的交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留学生讲英语会有一些口音,但我个人认为,只要能表达清楚并且能听得懂外国人说的话,就能应付生活和学习中的大部分情况了。
当然,口语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这跟自己平时是否开口交流有很大关系。在我看来,留学生出国后喜欢抱团,并且喜欢去中国人开的奶茶店、KTV、中国城等很多不需要用英语的地方活动,这样久而久之,不和本地同学聊天、不和教授交流,自然而然不会有“耳濡目染”的环境,口语会变得很生疏。
我的意见是,即使一开始留学生对于和陌生同学或路人讲英语比较害羞,也要强迫自己先从“听”开始。例如把教授上课时的内容录下来,回去放给自己听,或者去到本地人更多的地方活动,比如电影院、bar、西餐厅,即使你不开口说,你可以留心听一听美国人见面是怎么寒暄聊天的。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美剧。总之,让英语能作为一个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耳边的东西。久而久之,当你自己要开口说英语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不自觉地模仿你所听到过的,那些真正local人讲话的语音语调。
另一个你提到和本地学生融入不到一起的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或许并不是因为你们无法融入,而是你没有尝试去和他们说话。当然,你不需要让自己非得和外国人尬聊,好像和老外说几句英文就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还能够“融入”主流,大家都是一个专业、一节课的同学,没有谁非得去“融入“谁,大家都是相同的、平等的。只是你在英语国家学习生活,你需要用英语去和别人沟通罢了。所以,大胆的把你的本地同学当成张三李四吧,有不懂的作业,问一两句也没有关系。男生聊一聊NBA或者游戏,女生聊一聊化妆品和时尚博主,没有人会介意你的语法是不是准确,你的口语是不是完美,只要能”聊得起来“,我觉得就是好的。
另外,安利一篇我同事、也曾是一位留学生写的文章,别让语言反而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语言本应该是为了我们彼此沟通而服务的。
希望你能取得进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加油!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13:30 发帖IP地址来自
试试看喝点酒,有奇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