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写了有将近3年了,这期间收到不少小朋友的私信,我这里总结几类典型的问题:
- 咨询留学手续及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问题:这类问题最好是查看官方机构网站,DAAD,大学网站,院系网站,德国使馆等;德国大学及官方机构在政策透明度和更新及时性上做的通常很好,可以快速获取最权威的信息;即使有不懂的,通过邮件或电话咨询一般也能得到解决,特别是院系的主管教学和学生事务的机构,TU Darmstadt 的Maschinenbau管这个机构叫 Mech-Center(原来的名字),其他学校的专业基本也都设有类似的机构。且不说我已经离开超过10年了,就算还在学校里的前辈也都只能提供个人体验,而不是权威说明。
注意:这方面务必养成使用德语或英语获取一手信息的习惯 !
再强调:德语或英语!一手信息! - 咨询就业方向或大学专业选择哪个好:此类问题我基本选择不回复,因为我并不了解提问者,所以给不出建议!选择没有好坏,只有是否合适。
如果想了解中国相关行业的基本状况,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机构和行业门户的调研报告获得,例如:易观,艾瑞,亿邦,亿欧,劲旅,知网等等,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产业地图,小社区上的一些回答也都很有价值。搜索 行业名称+“行业报告”基本都能找到线索,德国的信息则用德语搜索,结合相关行业的前辈的个人感受。例如:
![]()
3. 咨询如何学好德语:一条基本准则就是下功夫!不仅要下体力的功夫,也要下脑力的功夫。脑力功夫就是要不断尝试适合自己的技巧。我当年刚开始对一些常用动词的变化用法不太熟悉,就尝试结合实际场景给自己模拟场景。例如早上打开门出去倒垃圾,就会口中念叨:Tür aufmachen / Mach doch die Tür auf! / Lassen Sie bitte die Tür auf bleiben! 嗯,念到这句时正好邻居老太太从外面进来了,回一句 Leider habe ich schon die Tür zugemacht. 只好尬聊5分钟。。。 有时候还会想到室友跟她男朋友说的 Mach die Tür zu! Von Auen! 总之,勤想勤练!
但是看似政治不正确的事实是,并不是所有人下功夫就可以学好一门语言的,跟个人天赋和背景知识的积累都有关系。下功夫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以下是2015年6月的回答-------
从问题的构成来看,题主首先应该知道的是: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生活精彩?嫁个壕?或者天天刷朋友圈还有钱赚?
都想要? 打扰了,请自觉把闹钟关掉。。。
所有的行动都是由目标决定的。
如果像后面提到的那个实习生一样的生活,很辛苦但很充实,你喜欢吗?如果喜欢,坚持得下来吗?
如果题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问题就没那么多了,会更有针对性。
我自己是在欧洲生活过10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法兰克福。
在我看来,题主问这问题问得一点都不早,反而晚了,应该是在报考前就做这方面工作才好,在中国换个专业不是太容易的事吧。
就说说前段时间我在招聘德语旅游产品采购代表,以及招聘网站德语运营专员时的一些经验和感受:
- 非精英学校(含一本)绝大部分大四毕业生,仍然无法做到德语日常沟通无障碍:
- 打电话说不明白事: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而且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通常我的做法是使用德语打电话跟应聘者约定面试时间地点,以及了解一点最基础的个人情况,简单介绍公司情况,顺畅交流时间不超过3分钟。结果居然很多人Ja, OK, Ja, OK 了半天,最后没听懂面试时间或地点也不问。其实运营专员对德语要求不高,能基本看懂就行,更多要求是团队协作,沟通等技巧;如果打电话时没听懂,问一句是否能说中文,并表示愿意利用公司提供的资源好好继续学德语,基本就进试用期了。
- 书面较好的学生写出来的文本,用词正确,语法正确,但德国人没这么写的,需要二次校对。水平较差写出来的基本就看不懂了。但通常过了专八的学生文字表达和阅读能力都还凑合。
- 语言输出水平比接收水平差太多,也就是说听得懂的不会说,看得懂的不会写。造成的原因应该是练得太少。
2. 绝大部分人主动学习意识较弱,表现如下:
- 总结不出难点在哪里,有什么经验推荐给学弟学妹
- 没有就职后学习规划
- 对现有学习工具不了解,在 Coursera上用德语学习过其他专业课程的只有1个,知道Hello Talk的4%
- 有过语言伙伴的只有23%
- 熟练使用德文Windows操作系统的5%,查字典将就能看懂的不到30%
3. 大部分毕业生(含重点校),除了德语之外,基本没什么专业和职业技能:
- 打印机不会用,扫描仪不会用,装软件需要别人帮助,还偶尔把电脑搞崩溃
- 不懂基本经济常识,对商业模式理解力比零大不了太多
- 缺乏科学常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傻傻分不清
4. 对德国和欧洲的文化,政治等现状和历史不甚了解:
- 能把神圣罗马帝国梗概讲出来的只有一个人,甚至还有人不知道神圣罗马帝国是什么(学校里真的不教吗?)
- 能大概知道马丁路德,天主教,新教互相间什么关系的人屈指可数
- 对德国现有政治体制不了解,不知道默克尔是怎么当上“总统”的
- Germanistik 是日耳曼文学,如果连日耳曼人怎么生活的都不知道,怎么文学得起来?
5. 个别非重点校教学水平堪忧,与学生交流获知,某二本某老师居然就是我当年语言班的同学,还是那个考了三个DSH都没过,最后回国了的那个。
作为用人公司,基本上是不太寻求普通应届毕业生能有太多有效工作输出的,但求招来的人能有基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在1年以内做好“体力活”,一年以后能够开始做点对公司有意义的事。
传播了一堆负能量,再来点正能量:
上面提了一堆“大部分”,“绝大部分”的字眼,但有那么几个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成为谁,并付诸行动,有所收获。公司是如何对这样的毕业生,HR就跟当年追女神一样,各种利益和前景诱惑,当然薪资待遇也是优人一等。
13年我的一个实习生:
某二流一本大学的三本分院毕业,在学校里基本没学到什么,入职后从我这里借了一本 Die deutsche Seele 的书,每周翻译一篇文章,周末和 Sprachpatner 探讨,一年后考了国内顶尖大学的研究生,入学后还可以继续为公司做兼职,自己做不完的分包给同学。除了自己生活费全赚够,还能供弟弟上学。
关于DaF,Germanistik的区别,作为用德语学了工科的人,不敢妄作对比。既然题主都已经知道几所名校了,那就发邮件过去问问呗。什么? 邮件还写不明白? 对不起,你想多了,请首先做到德语基本交流无障碍。否则,无论DaF还是Germanistik都是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