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杭州女生 6 年花 200 万元留学,回国工作开 2000 元底薪 ?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55   5612   5
父母做了一个大胆决定
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去澳洲读书,要求银行卡上要有60万存款,并且这笔钱要被冻结半年,再加上每年30万的开销,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那段时间,和亲戚们吃饭聊天,大家对卖房子的意见不一。大姨一家觉得,原本亲戚都住在附近,相互有个照应,而且卖房、买房都是大事,太折腾;舅舅和其他大部分亲戚则支持小林父母的决定,卖房能迅速变现,减轻供小林读书的压力,再买一套房,说不定也是不错的投资。
小林说,可能家里大多是生意人的关系,在钱方面特别有魄力,换作许多家庭,卖房凑钱读书实在太疯狂了。
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卖掉,150多万元的卖房款里,120万元留给小林做留学基金,剩下的30多万元加上家里原来的积蓄用作首付,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
“父母很少和我聊钱的事情,我也没有问过他们当时卖掉房子经历了怎样的纠结,但家里的老房子被卖掉,我心里五味杂陈,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辜负他们的这份辛苦。”回忆起家里卖房供自己读书的这件事,至今小林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心疼年迈的父母又要扛起房贷的压力,一方面,看着杭州不断上涨的房价庆幸,还好又买了一套新房,或许没有亏。小林查看售房网站,自家现在的房子估价已经400万以上了。
一个失误多读2年研究生
意味着多花60万
小林原计划在澳洲待3-4年,读预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国工作。
她想象中的留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留学机构自制的手册配图里描绘的那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住宿,大气的图书室,还有隔三差五的旅行、派对……事实上,背井离乡的生活是孤独的。
小林刚开始住在澳洲当地人家里,三餐由房屋主人提供,但是语言隔阂,共同话题并不多。顺利过渡了几个月,她便和新朋友们合租了一套别墅。“合租一套别墅要比单独租公寓便宜多了。”小林说。
进入本科学校后,小林发现,自己所在的专业中国人相对比较多,大约占了十分之一。她大一时最好的朋友,就来自温州。
“后来,眼看着要毕业了,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多待了两年。”小林说道。
原来,即将进入大三那年,小林被学校劝退了。她感叹:实在太冤了!
那一学期,她有一门挂科了,左等右等都没等来补考通知,后来直接就收到一张劝退通知单。等她找到学校才知道,原本挂一门课不算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学校寄了一份通知,请挂科的同学参加听证会,陈述自己挂科的原因。阴错阳差,室友把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导致她错失了参加听证会的机会。学校认为,小林态度有问题,想要劝退她。
得知要被劝退后,小林傻眼了,她第一时间在心里算了本账:每年学费约18万元,房租约6万元,生活费约6万元,每年花费30万元人民币,父母已经砸下近百万,如果被劝退,意味着前面的钱都白费了。“出国之后,好像我对钱的概念变强了,时时刻刻在算一笔留学账。”
经过多方打听,小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要转学去了金融专业稍微差一点的大学,还是能拿到毕业证。“那是唯一止损的办法,转同专业能保留之前的学分。我和爸妈商量,既然转去稍差的学校,为了让留学的含金量更高,只有再读2年研究生了。”
http://zj.qq.com/a/20170906/033123.htm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5:13 发帖IP地址来自
挂一下原报道:杭州女生6年花200万留学 回国工作被开2千底薪
利益相关:澳洲的教育咨询公司业务涵盖留学

经过小编目测,我们认为作者黑的战斗力大概在5k左右,黑完留澳学生以后作者又话锋一转狂黑了一波留英学生,核心思想总结就是:




但是看完报道以后小编觉着这文章黑的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啊。
[h1]开篇离题:在澳洲念书真的会严重到挂一门就退学吗?[/h1]
原来,即将进入大三那年,小林被学校劝退了。她感叹:实在太冤了!那一学期,她有一门挂科了,左等右等都没等来补考通知,后来直接就收到一张劝退通知单。等她找到学校才知道,原本挂一门课不算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学校寄了一份通知,请挂科的同学参加听证会,陈述自己挂科的原因。阴错阳差,室友把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导致她错失了参加听证会的机会。学校认为,小林态度有问题,想要劝退她。
答案是否定的。根据Monash大学的policy,单纯的只是不小心挂一科被要求听证(hearing)的概率微乎其微。关于挂科被挂到听证的policy大家可以参见这里:Monash University - Academic progress policy

不喜欢看字的我们直接总结成了图


本环节可以得到结论,她如果单纯就是不小心挂一门课且一直成绩良好的情况下应没有理由触发Monash大学的听证机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真的如记者表述中说的真的避重就轻到“不小心挂了一门课”,林同学不具备被开除的必要条件。

哪怕真的是因为就挂了一门课就被要求听证,因为没有听证就做了开除的决定,根据2012年修订,当时应该在有效期的政策文件,我们依然能看到:

你如果真的学习很好一点问题都没有,一门课失误/和老师关系不好被挂了,又因为微乎其微的概率“不小心”错过了听证,你收到退学通知以后依!然!可!能!可!以!Apply Re-hearing!
对你没看错,这!都!还!能!继续!Apply Re-hearing!
到这里你就会发现文中的林同学似乎已经没有媒体说的那么强大。



[h1]这样的简历给2K底薪冤吗?[/h1]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反推获得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应该如下:
本科:曾经就读于Monash,因为学术成绩不达标被劝退,转去一个不好的学校读完的商科本科
硕士:网友根据毕业典礼供稿图猜测最好的情况下可能是RMIT硕士学位
工作经验:0
年龄:26
性别:女
雅思:6.5 Avg

根据这个profile首先朋友圈里疯转的Monash毕业只有2K月薪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这人压根就没有完成Monash的学业哪里来的Monash毕业生?前文也分析了,如果你只是老虎打盹偶尔挂了一科问题并不大,只有你真的达到了Unsatisfactory
Progress的要求才会沦落到被cancel coe(劝退)。学业来说,总体看下来她澳洲转的这一大圈只有一个Master学位是靠谱的,哪怕我不看满目疮痍的成绩单,就光看学位情况,你是HR你怎么选?

如果你认为我踢爆RMIT的Master这个点是为了黑RMIT就错了。来澳洲6年,0工作经验,这对于很多人是难以置信的。就在刚结束的毕业季,小编的一个RMIT毕业的客户刚刚回到国内入职,一样RMIT毕业,毕业前她拿到了两个澳洲local公司的offer和国内上海一家的公司offer,纠结了一下以后她选择回上海继续发展,做一个简简单单的designer。这个客户只来了澳洲2年,本科只是国内一般的双非一本,而我们看到的是她来了以后再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找合适的实习,从internship到part time到full time offer——事情总是循序渐进的。

澳洲的学生签证,之前的573也好,后来的500也好,都自带2周40小时的工作配额,小编身边认识的人或多或少都多多少少工作过,也许一开始工作的层次并不高,读accounting的也就做做收银员,学IT的也就是般搬电脑,但是重要的是每个积极上进的人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寻求一些工作经验。连美国拿着F1签证工作各种难的留美学生毕业以后都要来一波OPT工作签呢,一个在澳洲6年0工作经验的学生居然会连PSW工签都不拿就回去了,难道就没有人觉得哪里好像不对吗?

所以一个学生在学生生涯中 1) 学习能力不达标,2) 没有积极去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这样的情况公司不录用是应该怪她当初选择了去留学而不是呆在国内?无逻辑狂黑留学生的做法我并看不懂。

[h1]留学给了我们什么?[/h1]其实真的给不了什么。也就只有一点点微小的贡献,仅仅只能包括:英语/其他语种的语言水平的提升、发达国家行业前沿的理论知识、一个也许还不错的可以让你混过网申的文凭、交友谨慎前提下质量不错的朋友圈、合乎现代背景的三观、系统的现代research方法 和 公开场合做演讲的能力(如果你整个大学没有任何presentation的话就忽略这点好了)。

但是这不是要点。

黑留学圈的媒体人cite最多的话叫做:“我如果不出去留学就怎样怎样了”,但是诸位学过入门级critical thinking的小伙伴们不如来想一个问题,如果不出去留学文中的林同学就脱颖而出直接成了企业高管了吗?不出去留学的林同学仅仅有:

连林同学用人单位都认为没有竞争力,求解:没有出国的 林同学’ 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林同学说:“我有个朋友在澳洲学美发,相当于去读了个澳洲的技校,完全是为了镀金。当然,回国也找不到工作,总不可能去发廊做理发师吧?”

眼高手低可谓恰好说中了一些归国留学生的心理,我不知道在林同学的眼里澳洲技校出身学美发的留学生真的回了国应该做什么(也许应该继续去新东方学挖掘机或者去蓝翔学厨师???),但是作为在澳洲的我们真真切切的看到很多这样的学生:

同学在澳洲小公司做intern,嫌弃小公司有什么好做的
同学在澳洲大公司做兼职,嫌弃没有PR肯定留不下
同学找到澳洲工作,吐槽同学靠长相
同学在中国拿到offer,吐槽同学靠关系
同学在第三国拿了面试,吐槽同学靠运气

在国外念书吐槽同学华人多,住host family又嫌local英文语速快没办法沟通
在国外的时候job fair不去,career office都不知道在哪里,IPP神马就更不用说了,一定是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更不要想着去报名了,毕业了华丽转身回国说:你看,国外根本找不到工作呢
嫌弃Intern工作水,casual忙,part time做不长,尝试找full time工作的时候两手一摊说:你看,国外都要工作经验呢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留学的圈子变得很浮躁,总觉得付了钱出来读,不管你挂成什么样就一定得给你文凭,给完文凭最好还要包分配工作,却全然不回头看看自己为自己的未来都做了些什么。到这种时候还会有记者帮腔说:
从这个小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这些大公司眼里,应届海归相对于应届国内毕业生,薪资优势并不明显,最多相差1000元。
留学生海外毕业以后拿到身份找到工作公司是国内几倍的例子有一大堆
留学生海外毕业工签工作一段时间回国继续闯荡的人才在IT圈子里有一大把
再不济拿着牛逼的海外文凭直接面进各外资行、外企的学生大有人在
哪怕去不怎么需要用到英语的传统中国企业起薪待遇都能最多差1000元(感谢记者的抽样调查)

你盯着一个Monash挂科挂到要hearing要转学,而且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妹子和我说:你看,海归这是药丸啊。

你说我信吗?

以上。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5:14 发帖IP地址来自
出于无聊,作为腐国留学狗吐槽一下。
首先这年头公司HR真不是蠢的,留学是不是镀金一眼就认出来。首先先说这女生念的还是金融,现今中国精英群聚的行业,靠镀金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一来金融机构有明确的Target School,二来对文凭分级有要求(一般要求first,2.1算是很低要求),同时最好还是研究生以上,有相关实习经历,有复合型技能,有CFA、CPA等证书。身在腐国某投行业target school的在下天天看着身边这群白天上课晚上复习学期内考证放假就实习的死党们,压力是每分钟都有的,学校本身单单只是其中一个要素。况且这新闻通篇没提女生的学校名字,先不提澳洲学校在金融业界本身竞争性就不占优,如果是什么入学门槛超低的学校还能挂科那即使找不到工作都没什么好说的。
其次再不提专业,说国外大学课程。如最高赞回答那样,首先挂一科不听证就退学是不可能的,一般除毕业考基本都是发警告信,甚至提供补考机会。即使挂了核心学科,补考都通不过,那留最大可能性也是留级,退学的严重性可不是挂一科就能达到的,这个参考各大学校规几乎不会差很多。然后再说转学校这个问题。转到别的学校保留学分顺利毕业,这是讲的非常好听的说法。真实情况呢?就我天天在学校群里看到留学中介“买文凭”“代写毕业论文”的广告,基本都是在帮那些毕不了业的换个野鸡大学混个文凭,这个只要做过了几乎是一生的污点,是研究生也洗不干净的,HR眼睛并不瞎。
最后怒怼这媒体的不良用心,是在暗示留学生无用?作为一个从大一开始连放假都没闲过几天的苦逼老实人,我无法理解她是怎么过的6年,所以也不想被代表。英本留学生,特别是金融就业方向的,大一第一个春假开始spring week,每个暑假投行/咨询公司拿intern,实习期间打好人脉关系,大三前复习完CFA,参加各种career fair熟悉公司招聘要求和流程,顺带辅修Stata、Matlab等数学编程,课内和教授关系打好拿到推荐信,这全是分内的事,而且是大学3年间就全部要做完的,研究生一年主要负责上好课和就业申请。在相关经历上,我认识的澳洲top school的留学生们也是一样的。即使是家里在国内金融业有关系的富二代同学,该付出这些努力的仍然不会怠慢。
新闻里说的这妹子,谁也代表不了。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5:15 发帖IP地址来自
美国有一种贷款叫cash out refinance,就是把房产抵押,不管原贷款是否还清,以新的市场估值,新的利率贷出更多的钱,用作他用,通常是利润更丰厚的其他投资。

这个小林家就是干了这么一件事啊。他们家是卖了当时唯一的老房子,套现150万。但是随后他们又用30万加上一些积蓄另行购买了一个180万的新房子,而这个房子今天值400万以上。

看懂了吗?房子本身从180万增值到400万,账面获利220万,这意味着什么?小林免费留了个学,在国外免费待了6年,免费拿了一个学士文凭加一个硕士文凭。

你们还有脸嘲笑人家?哈哈哈哈哈哈!

至于被开2000块钱薪水这件事,就业市场就是这个行情,这无可厚非。而且起薪和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多大潜力其实关系没有那么大。我起薪可能差不多也是2000,一年以后5000,两年以后25000,现在多少我就不说了,起码混到可以在硅谷安身立命,娶妻生子,有房有车,在500强企业管着几十号人,这还是我为了家庭没有特别努力的结果。揪着起薪低黑,只能说明你目光短浅。

人的际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努力,你家庭的积累,以及你的方向,一时的得失不算什么,关键节点的选择才最重要。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5:16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人绝对不是随便挂了一科就被劝退的,高票已经贴出来劝退条件了。我看他有可能是core 课程挂了多次。
回国两千,说实话要是能考到雅思四均分8分,回国去培训机构受训一段时间,当个雅思老师也不只这个价。
雅思单科8, 9分相当的容易。特别是阅读和听力,综合8分也还好。写作不太好过8,口语稳定7以上不难,稳定8需要看话题。
不是商科没有技术含量,只是有些人选课一门心思学简单的(说的就是那些蛋疼选中文课的),商科会计金融的课都可选,你愿意选写论文的课就别嫉妒别人看懂Balance sheet,会做风险计价,能搞bugeting, 也会taxation。
我上学那会儿,也认识一个被劝退的人。他是一门课重复挂了四次(密码学的数论,手算rsa跟public/private key encryption的课),最后也是换了一个专业从computer science变成computer study了,毕业之后也是雅思没过回国了,听说起薪也就几千。可是说实话这门课并没有那么难,没什么难理解的东西,只要认真学了没有不过的。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稍微用一下脑,那也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这是个人的无能,这个锅只能他自己背。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5:1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个不太聪明,能力平平的普通女生,在父母的支持下出国留学了。

看似回报和投入不成正比,但是人家在国外的经历也许给她带来了不能用钱衡量的财富吧,处理危机的能力,开阔的思维,一辈子的好朋友…

而且人家现在努力而积极乐观地回报父母,人家父母也没有一天到晚指责她白花家里钱甚至帮她安排进入国企的工作。

人家当初选择了这条路,投资有风险,但从目前来看风险也属于可控范围内。

我觉得她的父母一定很爱她,并且能支持她理解她。

这则新闻的标题一看就很不友好,充满嘲讽和莫名其妙的自鸣得意(应该来自部分 没有留学的文化水平较低又心胸狭窄喜欢幸灾乐祸的人)

不是所有家庭都会用非常物质化的标准去衡量培养一个孩子的价值

孩子终归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生命个体,不是冷冰冰的投资工具。

你家如果希望低投入高产出地培养你

那!是!你!家!不!是!别!人!家.

题主也挺别有用心的
把人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挂到小社区这种充斥政治正确并且通常十分冷漠的地方让人家无端受到小社区精英人士的各种抖机灵嘲讽

什么心态都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