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建议给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46   7783   5
快出国留学了,感到很焦虑,在网上看过很多留学生的帖子,有期待不一样生活的兴奋感,也有对未知困难的焦虑感,大家作为出国留学的过来人,有什么建议能给即将出国的学生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46:44 发帖IP地址来自
各位,准备好打开这本包罗万有的澳洲宝典,进入兴奋又精彩的留学生活了吗?写过两百多篇关于澳洲相关文章,解答过998个小伙伴的留学问题的,又到了小U秀出干(zhuang)货(bi)的时候啦!

事先声明,下面的干货量巨多,大部分是给即将出国的留学生的。但是小U也明白可能大家对澳洲这片土地不是太了解~ 那就先来介绍一下,我在澳洲的体验吧。
很多人都觉得国外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美好舒适,但事实印证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一些在澳洲生活和学习的事情需要提前分享给准备前往澳洲的朋友~ 让大家对“澳洲”有个大概的认识。
第一、开阔了眼界。其实很多人以为现在留学没什么必要,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庞大就业市场,留在国内学习也可以过得很好——性价比还高。但是,虽然中国现在在科技,军事,经济规模,国际影响力上都是比澳洲要强,但是生活质量,还是比不上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跻身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
生活质量上,路边买一杯咖啡就能看出当地居民对生活水准的要求。澳洲人热爱自己的咖啡文化,并深深觉得,自己的咖啡比某些国家的连锁咖啡要好喝太多。要知道,星巴克在澳洲根本混不下去。2008年,星巴克不得不一口气关掉61家店面。认识一些人一天要买两三杯咖啡,一年下来就要两千多澳币(7000多人民币左右)。谈生意,谈感情,好友聚会,上班下班,饭前饭后......咖啡店可以解决你一切需求。作为全球平均工薪偏高的国家(最低工资18.93,也就是人民币90元左右,周薪最低也有3150 RMB),澳洲就属于中产就能过得跟神仙似的,穷人也不至于太惨的地方。在澳洲,工作时间比较短,上班压力比没那么大。但是缺点也是存在的,亚裔天花板普遍较低——澳洲出了大城市外,大部分地方都是好山好水好无聊。(但自然风光很好看就是了,天气,空气也不错,适合养老——就是那种你想什么都不干,呆一辈子的地方)
相关连接:一篇客观的澳洲超市物价攻略

坎村的Barrio Collective发一张我们悉尼的海景图,整个悉尼City附近都是海和海滩。
相关链接:【视频】在澳洲悉尼生活是什么感觉?

澳洲的生活步调比国内要慢,本地人是属于随意并且懒散的,很多公司包括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都不怎么样,但是你也拿他们没办法只能一遍一遍打电话催。整个国家都呈现一种养老的状态,时不时就去公园散散步,去沙滩晒晒太阳,在家附近遛遛狗。

我的狗狗
偶尔可以去冲个浪因为这里的海产实在是太太太丰富了,特别是鲍鱼季节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下海去捞鲍鱼(是的,只要合法捕捞,捞多少都是你的)。还有见过,悉尼海边有老太太从水里冒出头来,三两知己约出来浮潜的。

曾经以为,人生就是赶紧学习, 赶紧工作,赶紧买房买车,赶紧找对象,这样的人生就会成功了。在澳洲,你会发现原来人是可以这样活着,原来生活并不只有工作,还有享乐。澳洲的生活经历,让我能更从容的步调,去面对这个快速多变的世界:Take it slow, take it easy。所以说,澳洲人的懒是非常有特色的,澳洲政府和其下面的州政府都喜欢开设各种假期来让自己休息,所以总的来说澳洲本地人和移民到澳洲的人,他们的生活压力都不大,不用很忙碌就可以过得很舒服,但是对于年轻人想闯世界,澳大利亚不是一个特别能锻炼人的地方。

第二、学会包容和共存。澳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和不同的文化,语言,生活背景的人打交道。在国外无论在哪里,你都会见识到各色各样的人,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特别是在移民国家澳大利亚,早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澳洲Style”,来到这里的人,都需要学会融入当地,接受澳洲的文化。在国内,如果街上有外国人说不同语言就会忍不住瞟两眼,或者内心以Stereotype(固有的刻板印象)上下打量他/她的行为。但是在澳洲,你不会被看作歪果仁有特殊对待,因为在澳洲,根本分不清你是外国人还是本地人。

至于被媒体隔一阵子就翻炒的种族歧视,不可否认的确是存在的,但只是少部分澳洲人的看法。就我6年生活的经验,我认识的Local都是友善而很好相处的。这点之前回答过,就不展开了
相关连接:澳洲的种族歧视真的那么严重吗?

呆久了,可能会打破你对外国的一些“迷思”或“幻想”,也有很多让你打破认知的机会。比如说,澳洲同性婚姻是合法的,澳大利亚人也会以他们的方式谈论种族,走路上班时穿上短裤(凉鞋或人字拖鞋)也行。又比如,酒精在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澳大利亚所有城市都有大量的学生酒吧和餐厅,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聚集在这里,周四晚上去蹦个迪,周五下午喝点啤酒。在国内你可能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奇怪——但当你了解当地的生活文化的时候,你会慢慢学会,不是简单被固有印象/意识形态/情绪所影响,而是能够从不同方面去思考,学会变得开放一些,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能也只有经历过才明白,原来不同地方的人,对生命、成功的定义及理解可以如此不一样。


第三、学会独立生活。其实,在澳洲不需要担心水土不服,在澳洲这种culture diversity的国家,你想吃什么基本都有,而且每年都会有新的餐厅入驻城市,现在的悉尼甚至有大龙和小龙坎火锅还有小郡肝串串香,Coco奶茶这些国内的品牌,这让很多中国学生欲罢不能,幸福感飙升,虽处国外却能吃到国内常吃的东西。但是在外面吃价格的确比较贵,所以给自己做饭,就成了空余时间的乐趣(澳洲课不太多)。虽然很累,但是却让我更有自信了——随着在外面租房,学会了独立处理一切事情,也更有一种自己掌管自己生活的实感(不得不感叹父母打理一切太不容易了),这些都是在国内上学体验不到的。

再来谈谈健身,澳洲人对于体育这一块是非常热情的,澳洲人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橄榄球,健身房,餐厅,医院还有小酒吧,只要有电视的就在放橄榄球比赛,澳洲热衷于推崇全民运动健身,所以小到几岁的小朋友大到退休养老的爷爷奶奶身体都很好。来到这里,也开始被身边的小伙伴们感染,开始跑起步,天天去健身房——可能也有社交媒体的影响吧,Instagram上面都是健身博主/同学们的苗条身材,身体线条特别美,就很有动力去做运动,健康也能被“传染”。
第四、融入外国人的圈子并不容易。真正想融入当地圈子还是要从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互相了解才能迅速融入。挺大一部分中国学生留学到澳洲之后也没交几个外国朋友,除了上课跟外国学生有交流下课就跟自己的中国小伙伴待在一起了。要真的融入澳洲本人的群体,就需要多参加校园组织的活动和社会活动,例如申请当orientation week的志愿者,这样就有很多机会去跟本地人甚至其他国家的同学进行英语交流。

Melbourne University Biomedicine Ball 2016学校有时候会发出一些小型聚会(或者舞会)的邀请函到学生的邮箱,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体会学习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如何与澳洲本地人进行社交。除了学校,还有一些社会活动,比如每年万圣节会有zombie walk(图我不发了好可怕自己百度Google吧),人们都乔装打扮有的炫酷有的恐怖,你也可以加入他们,也是一份有趣的体验。澳洲有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可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有大众的也有小众的,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并找到自己的群体这样可以很好地融入到澳洲本人的文化中。
国外大学是开放式就像一个小社会,不像国内大学还有大学宿舍就算是大学生了,也是有一个限制你的范围。离开了一直待着的“comfort zone (舒适圈)”,遇到了不少困难,也只能一个人独自面对。国外大学更类似于国内的成人教育,所以在我的感受里,出国读大学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去适应社会环境让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
上面都是写的一些留学的感悟,更多澳洲生活的经验,我放在了文章中:
UNILINK:在澳洲读书生活你需要知道的事情!UNILINK:【第一次做视频】《留学生了没》—澳洲老鲜肉的留学史!如果有留学打算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
下面的话,小U就会全方面从入境到入学,带大家一步步来冲破难关!
[h1]国内出发前[/h1][h2]☆ 浏览学校官网[/h2]各个学校基本都为新生准备了入学指南,昆士兰大学甚至有专门的app。在这些指南上,你可以了解到有哪些需要做的事情,也可以找到学校提供的一些服务的信息,比如免费接机和各种迎新活动。有能力的话,推荐大家提前关注一下学校相关的社交账号Facebook之类的,方便掌握实时消息。

昆士兰大学新生必备APP[h2]☆ 宿舍预定及确认[/h2]出国留学,住哪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澳洲留学生住宿方式一般有四种:校内住宿、校外学生公寓、个人租房和寄宿家庭。在之前的文章中,小U详细比较过四种住宿方式的优缺点(戳我即可查看),大家根据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好啦。
另外宿舍预定时间一般比较早,提醒大家临行前再次确认一下宿舍地址以及可以入住的时间,以免因记忆误差造成不便。

[h2]☆ 机票预定[/h2]机票要尽早购买会比较便宜,这种常识小U就不多啰嗦了。购票途径除了各航空公司官网、携程、飞猪,小U也给大家推荐过天巡、iGola和Lastminute等相对小众的机票搜索引擎。
订机票的时候除了价格,也要关注一下抵澳时间和宿舍入住时间、是否需要中转以及行李额的规定。目前,大陆的航空公司(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厦航等等)飞澳洲的航班,经济舱托运行李标准一般为2件行李且单件不超过23Kg,商务舱一般是2件32Kg。个别航班可能会有不同要求,需要大家自己留意相关信息。

[h2]☆行李打包[/h2]1、托运&随身行李
目前大陆的航空公司(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厦航等等)飞澳洲的经济舱托运行李标准为2件行李且单件不超过23Kg(商务舱的盆友们是2件32Kg)。所以装箱时候一定要注意
[h2]行李!别!超!重![/h2]否则等你们到了机场就只能无比糗地原地开箱卸货了(我差不多干过3回)。
上周Mr. 编发过一篇行李文:这些东西,装进你的小青蛙背包里了吗?大家只要按照上面的说明去准备,保证行李不超重!超重算我的(我帮泥萌邮过去)!
另外记得衣服被子用压缩袋,很多时候并不是没重量了,而是箱子没空间了。

随身行李,就根据自己喜好带吧。我建议买个登机箱,因为一般不太查登机箱重量,还能多塞点(第一次去澳洲,我塞了15Kg的随身行李)。不过有几件东西必须放进包里:上面链接里的最最最重要文件(护照、现金等)、1支笔(填入境卡)、U型枕(飞机上睡觉会用到)。

2、千万不能放进行李箱的
因为土澳是个“孤岛”,所以海关安检方面对任何有潜在风险,可能影响到本地生态的物品都会严格监控。官方原话说是:为了降低害虫、疾病降低进入澳洲的风险,保护当地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健康等等原因(这个你们都懂的)。
给大家列举出常见的海关禁品,想看更具体的可以在官网查询:
https://www.homeaffairs.gov.au/trav/ente




[h1]出发旅程中[/h1]
1、转机
现在去澳洲基本上都是直航或者联程机票,转机时不会有啥麻烦。如果不是这2种情况的话,就需要在中转机场提取行李后再次办理托运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2、填写入境卡
在飞机降落前,空姐会给你们提供这样的入境卡,可以选择中文版的,最好在飞机上填完,这样可以节省之后的入关时间。如果没拿到入境卡也不要着急,下飞机后,在通道两旁的桌子上会提供笔和各种语言的入境卡。

图为入境卡(旧版)正面及背面在这张入境卡上,你们需要填的有:
  • 个人信息:姓名、护照号码、航班号码、澳洲住址等等
  • 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很重要,相当于申报单!要仔细核对每一项)
  • 反面的3个栏目,只需要填其中1个
新移民到澳洲——A栏;短期旅游参观/学习——B栏;澳洲居民返回澳洲——C栏。你们只要按要求填B栏即可。如果还有其他不清楚的问题,记得去找乘务人员/机场工作人员问。
[h1]抵达澳洲后[/h1]
1、入关
澳洲机场入关有2种方式:自助通关和人工通关。拥有新版护照的童鞋们可以选择自助通关,其余的小伙伴只能走人工流程了~
[h2]自助通关流程图[/h2]
人工通关:入关时有2条排队通道:澳洲公民与其他国家公民,这个相信你们应该不会排错~到时只要把护照和入境卡交给工作人员即可。如果他们提问题,如实回答就没什么问题。

2、提取行李
过了海关去行李转盘拿托运行李,对照登机牌上的航班号码,去找你们的行李转盘,托运行李通常要等10 - 20min。

如果携带的是超大件行李或者是纸箱包装的行李,那要记得仔细听机场的广播,因为这种特殊行李可能需要在特殊地方领取~

3、过边检
如果没有任何需要申报的物品,那就走无申报通道;若有任何需要申报或者不确定的物品,就要去申报通道,记住这时候一定要
申报!
申报!
申报!

在申报通道入口,将你们的入境卡交给边检人员,他们会根据申报的物品不同给你们指定不同的通道。一般会有下面几种情况:
开箱检查、X光检查、派警犬(长得跟宠物犬一样)检查、啥也不用查直接走……
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用慌张,这都是例行程序(只要没带毒品生化武器之类的就好)。
如果你们自己带了什么肉类违禁物品,填卡片的时候又全部选了“否”,而且点背还被安检开箱查出来了,那么最好一口否认——说箱子是“妈妈”帮你收拾的,你完全不知道她还放了这个(这时候麻烦各位麻麻背个锅了)。这样一般安检员就没收东西销毁,不会把你们怎么样的= =。

不过那些个想带一堆烟的盆友,如果东窗事发,轻则让你补税+罚款缴到你肉疼,重则可能直接送你回国了……
给第一回飞国际航班的朋友们
送上一份小礼物, 收好不谢~


等推着行李出了安检通道后,那就真的是“Welcometo Australia”了。估计那会儿还在过年,记得在门口办个电话卡,然后给爹妈发个平安消息啊!我那次到了之后,就先去住处一睡到天黑,也忘了打电话,也是够心大的……如果天生有迷路体质,问人又怕听不懂的话,建议这种小盆友可以看看这篇:
UNILINK:留学澳洲人生地不熟,接机又很贵?澳洲大学免费接机服务汇总
银行卡
抵达澳洲之后,尽快去银行开一下户。留学是要在澳洲长期消费的,所以有张澳洲的卡会方便很多。开户一般需要带护照、学生卡和住址证明。澳洲有四大银行: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澳新银行ANZ Bank、国立银行Nab Bank、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其中澳新银行和国立银行在国内的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设有分行或办事处,可以在出国前就办好银行卡。除了四大银行,澳洲还有多家地方性银行,大家可以根据他们提供的服务按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提醒大家注意银行营业时间,每个分行营业时间也许会有差别但大多数银行周六、日是不营业的。另外,办好的银行卡将在5-10个工作日邮寄给申请人。

☆ 电话卡
澳洲三大运营商:Telstra、 Vodafone、Optus。网络信号质量方面: Telstra>Optus>Vodafone,不过现在V家基站覆盖也越来越好了,三家在城市的信号覆盖率差距不大,但到野外V家还是远远比不上T家。费用方面Telstra比较贵,Vodafone相对便宜。此外,澳洲还有许多虚拟运营商,他们的优点是资费比较便宜,缺点就是大部分没有实体店,补卡比较麻烦。
在之前的文章里,有非常详细的各个网络运营商对比,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复习一下。
对了,如果你想保留国内的手机号,记得要去办理停机保号,不然等你回国的时候,很可能发现原来的号码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欠费而被销号了。这种事情不要问小U怎么知道,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UNILINK:澳州指南:三大电信运营巨头你都造吗?带你找出最合适的Plan
☆ 交通
澳洲的公共交通价格也是比较贵的,每个州的公交体系并不相同,具体价格就等大家来了之后自己看吧。一般来说都会办理公交卡,像昆士兰州的Gocard,维多利亚州的Myki,使用公交卡会有一些优惠政策。记得上下车刷卡,然后有些地方的公交是不报站的,emmm,各位保重。

☆ 购物
在澳洲,提到超市基本上就等于提到Woolworths和Coles。Woolworths门店最多,以食物新鲜为宣传卖点。Coles近几年主推自有品牌。另外还有德国折扣超市ALDI和主打小镇市场的IGA。
以上四家都是以卖生鲜和日用百货为主的。如果要买其他生活用品,最大的超市是BigW、Kmart和Target。BigW性价比高,质量有保障。Kmart最经济,便宜,但质量一般。Target质量最好,价格最高。
其他的比如officeworks是专门卖办公用品的,JB Hi-FI,Dick Smiths,Ted Camera,Harvey Norman,The Good Guys 这些都是卖电器的。然后,基本上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IKEA。

☆ 校园生活
小U强烈建议各位初次到澳洲读书的同学参加学校的Orientation以及开学的各种活动。一般Orientation Week里会有由学长学姐或者老师带领的校园游览,可以帮助你快速熟悉学校的各个设施。还会有许多宣讲会,比如学院的入学介绍会、学习技能和职业规划的workshop等等等等,多去听一听,也会对你适应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还有开学的各种活动(可以搜刮一波免费礼物),老油条们记得开课前一周回来上课就好,别在国内浪得忘记开学时间了。
下面是小U的一些Tips:
在澳洲读书如何融入当地圈子?好吧最后,我不开玩笑,你想知道,你需要知道,你不知道但需要知道的内容,都在这堆链接里面了。
[h1]学生签证&转学升学[/h1][h1]在澳洲上学和工作的那些日子[/h1][h1]专业&移民[/h1]好了,其实还有更多....
但是小U没力copy&paste了(累趴了)

举起爪子点赞,关注我,然后猛戳下面的Link!
UNILINK:澳洲留学信息索引(持续更新)干货拿走不谢,以后还有更多!!!
内容更新于2019.2.28, 本文原创于@UNILINK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46:4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在澳洲生活已经多年,悉尼大学毕业,现在也在澳洲创业是“登登PTE”的创始人(对于PTE考试的问题可以小窗我),海外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留学是改变了我一生的转折点,而很多人因为从没有接触过海外的风光,总觉得出过留学就是花钱镀金,很多家庭也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倾家荡产为孩子花钱买学历。



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海外留学的经历让我们获得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对于未来的选择权, 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形成了更为富有包容性的世界观, 磨练了意志和独立的能力,马云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我很认同的一句话是:"出国留学很多人渴望的是回国后有个光鲜亮丽的学历,能够提高自己的下限,熟不知出国能给你的帮助是极大的扩展你的上限,如果抱着前者的心态,你不会得到真正的收获。"。

也许你对于留学也不少的疑问和迷茫,
在这里我们只谈干货, 有问必答, 相信会对大家有不少帮助. (辛苦码字很久,希望大家可以点赞)


登上悉尼当地的华语杂志封面



一,澳洲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说道澳大利亚,首先得意识到,它是一个和中国很不一样的国家,或者说国情差别极大。
现在国内很多年轻人也过圣诞节,我们对圣诞节的印象是大雪纷飞,但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圣诞节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气温能达到45摄氏度,如果你愿意在这一天装扮成圣诞老人,可能得到6倍工资。澳大利亚没有“White Christmas”(白色圣诞)的概念,这就是地理因素导致文化氛围都不同。
就地理而言,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仅有的独占一整块大陆的国家,四面都被大海包围着,天然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澳大利亚陆地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300万,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大部分地方人烟稀少,像澳大利亚中部沙漠里的小镇,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人造访,有一次我旅行时到那边租住在一个阿姨的家里,发现浴室没有窗帘。
房东说不用担心,如果有人愿意开车一小时专门过来看你沐浴,你应该深感荣幸。
与世隔绝加上地广人稀,使得澳大利亚社会一直有一种强烈的孤立感。
另外,澳大利亚在地理位置上相对离亚洲很近,但它的文化传统却是西方式的,这种分裂也强化了它被他者包围的紧张感。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国家。和许多国家一样,它也试图将自己想像成世界的中心,或者至少地位是相对高端的。你到澳大利亚的书店,可以看到有一种世界地图,叫“The World Up Side Down”,和我们通常看到的很不一样,是南北极对调的,澳大利亚在最上面最中心的位置。
以上种种,决定了澳大利亚是一个自卑与自信并存、骨子里又缺乏安全感的国家。

澳大利亚是一个极度依赖于中国的国家,这点必须要提及,如果说全球化的最大赢家是中国,那么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最大赢家就是澳大利亚。关于澳大利亚曾经有这么个梗,说澳大利亚也有五年经济计划,澳大利亚的五年经济计划就是全国人民一起祈祷中国的五年经济计划能够成功。
资源出口、投资移民、留学产业化被称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澳大利亚是一个不怎么愿意思考未来或者构筑幻想的国家,只是安于从地下挖东西,然后运到其他地方,而中国是其主要的市场,由于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复苏需要大量的钢铁建材,因此带给了澳大利亚很大程度上额支持。
其次,因为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上离中国更近,大学费用相对便宜。澳洲大学吸引了大量想获得英语大学学历的中国留学生。截止到2014年,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留学生源国,也成为了澳洲的一大支撑产业。





二,去澳洲留学合适吗?
先谈居住环境,澳大利亚人居环境真的非常优越,最为明显的表示是——在全球十大宜居城市中它占了4个
同时它也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
很多中国人将澳大利亚看成是进行投资、移民、接受教育时的首选目的地国家。
澳大利亚2012年推出“重大投资者签证”(SIV)制度,超过90%的申请者都来自中国。对中国学生来说,澳大利亚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留学目的国。

1,歧视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澳大利亚2300万人口中,华人有80万-100万人,其有60万-70万生活在悉尼、墨尔本这两个城市,所以这两个城市没有唐人街的概念,全城差不多都是唐人街,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用普通话交流,在特定的区域,讲中国方言比如上海话也是没问题的。
所以大家对于歧视的问题可以放心,我本人在澳洲多年,几乎没有遇到过歧视(在生活中没有察觉到过),有的朋友有的时候也会抱怨,说年轻白人总是能打成一片倒是遇到歧视的都是来自亚裔的同胞和拉丁美洲的人,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勤劳能干给予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生活压力吧。

相比于其他国家,澳洲对于中国是非常友好,一部分来源于中国给予的经济支撑,第二部分是中国人已经在这里形成自己的生态,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2,物价问题
身在澳洲,房租永远是大头。
首先我不推荐住homestay,贵且远,且房东大多以赚钱为目的,各种受气;
其次,学校宿舍价位从250刀每周到500刀每周都有,宿舍的好处在于近、能接触到各国同学、卫生状况较好因为大家会明确分工打扫,坏处在于比同条件租房要贵、申请难,所以宿舍适合图方便且软妹币比较充裕的同学;
最后,自己租房,也是大多数留学生同学的选择,详细说下吧。
租房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诸如滴答、今日澳洲等中文网站上找,骗子还是很少的,包装美化当然少不了,价位大概是双人间150刀-250刀每周,具体取决于是厅房还是double room或master room;单人间大体是200刀-400刀每周,同样取决于以上条件。
第二种是答主采取的方式,自己take一套房子,我是和两个朋友一起take的一栋townhouse,我们三个人的房租大概是120刀每周(朋友是一对cp,占用一间double room,我占用一间single room),另外一间master room和厅房出租,对比下就可以看到自己take确实节省不少。
其实自己take比较适合在澳时间较长的同学,对生活卫生状况和品质有要求的同学,不然你会觉得自己费那些劲都是为了啥。相比悉尼的房租,墨尔本会下降30%左右,像西澳等偏一些的地方,只有悉尼房租的一半了。

吃饭的话我个人觉得还好,因为我自己做饭。
coles是我最爱去的,每次就挑打折的买,着实不贵,一餐估摸最多也就六七刀吧。如果出去吃,中餐馆一般一餐是10刀-18刀。周末出去聚餐的话,像pancake on the rocks等知名餐馆人均也就40刀左右。
其他生活用品等价格是比国内要贵得多,而且你一看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其实你也买不了多少,而且不会经常更换,所以其实占得比重不大。

3,学业问题
澳洲的课程对比国内高中轻松太多了,你只要不是每天忙着去夜店、去把妹、去旅游,各个assignments都按时完成,想挂都很难。但是想要拿到HD,也是不容易的。
像悉尼的商学院,很多老师都是学校请来的职场人士,他们很忙,也不会像国内老师一样主动问你会不会、懂了没,能学到多少,看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多少。对比国内的学习,这边更注重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注重你的团队能力。
所以澳洲虽然已经是个把教育当成产业在做的国家,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产品做的不错。




(为我们家登登PTE做下推广)



如何提升口语实力融入澳洲社会?
很多新来的留学生通常不习惯与当地人主动交流,或者没有能力与当地人流畅地沟通。很多学生在经历“听不懂”和“说不出”的双重折磨后,便选择把自己锁死在华人的社交圈中,不敢踏出半步。
这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口语听力差所以不和当地人交流,不和当地人交流所以口语听力变得更差
其实,在留学生活中,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改变这种窘境,尤其是在学生时期。但是,很多人对英语的提升存在误区:
比如,多英语水平好的华人,或者从事教育的当地人都试图鼓励留学生们要“创造机会与Native Speaker交流”,甚至很多当地资深的语言培训师经常一些十分极端的例子来鼓励留学生们。 “曾经某个女生小A为了练口语,每天强迫自己与本地人搭讪,于是口语迅速提升。”

这类鸡汤喝喝也就罢了,实践起来真的是呵呵这种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建议,其本质和耍流氓没什么区别。 如果我们的英文真能达到自由搭讪而不尴尬的地步,我们还学英语干嘛? 如果我真的是非常外向,无论英文好不好都能和别人说的火热,我英文怎么可能还会这么差?
其实,提高英语口语的过程,就是一个降低自己舒适区的过程。
我说中文舒服,我说英文不舒服,但我就是坚持要说英文。但是舒适区得一点儿一点儿降,你才会逐渐适应说英文、说好英文。 而不是去做像“和陌生人搭讪“ 这种单挑大boss级别的事情。
所以,这就需要你有一个相对友善的英文学习环境。 比如
各个大学里通常会有一种叫café group一样的服务,就是一个当地人志愿者带着四五个国际留学生在讨论室里,每周聊两个小时。通常也会有很多社团开设这种项目,完全免费。而且讨论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瞎扯。 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向很多英文不好的学生推荐过这种服务。 刚开始可能没什么效果,英文好的人总是说的很多,然后在哪里默默的点头。 但是渐渐地,效果就显现了:从渐渐地能说上几句到渐渐可以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地跨越舒适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听众变成演讲者。
另外一种可以改善口语表达的事情就是打工,如果你打不了全英文的工,那就打可以经常说英文的工,再不济,你打个可以偶尔说英文的工。日积月累,工作会推动你进步,你的口语听力也会飞速提升。
比如,我刚到悉尼的时候,我的朋友就去做奢饰品销售,客户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当地人。 这就符合我刚才提到的“舒适区理论“, 一半的时间可以磨练英文而另一半的时间回归母语,呆在舒适区内。
四,关于留学,很多中介都不会告诉你的事
曾几何时,死磕雅思已经成为了留学的必备品。所以,数以万计的口语、写作不过党都在考英语的道路上苦苦挣扎、苦不堪言。 然而,国内几乎没有中介会告诉你,PTE(Pearson Test of English)在澳洲已经碾压性地取代了雅思的地位,在英国也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原因一:由于是机考,PTE的口语、写作难度要远低于雅思。因为PTE考试不查模板,而且同类型的题目,用相同的模板即可。
原因二:机经库小、中奖率高,阅读、听力等题型可以通过刷机经的方式迅速提升分数。
这就使得短期无法突破雅思的学生,转考PTE后可以实现快速突破的结果。
因为雅思很难在口语和写作很难逾越7分,甚至6.5分这道关口,但同样的备考时间或者更短,PTE不仅能上7,而且还能冲8.
同时,在澳洲,通过PTE考试,达到79分,可以在移民加分时获得20分的强力加分,这已经成为了通过职业技术移民的必经之路。 高分通过4个79(相当于雅思8分),这可是在雅思曾经盛行的时代,几乎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也是我当时创办登登PTE的原因。作为一门新兴的考试,PTE不仅为澳洲移民打开了绿色通道,也为无数挣扎于雅思口语与写作而无法实现留学梦的莘莘学子们敞开了大门。


五、澳洲留学回国后的就业前景如何?
我们就不列出那些数据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数据的水分有多大,我跟我身边几个澳洲本硕回国的朋友联系了一下,拿到了他们当时留学回国后的求职记录和成果,大家可以直接感受一下。
以下是一位朋友参加17级校招的经历:

1,中国平安集团(地球村500渣) 保险中后台技术岗。
由于HR是群发,可以看到部分受邀大神的邮件地址。一同过简历,竞争面试的是英国华威,美国杜兰大学等大神。最终,我这渣渣很幸运地过了,后来没签。






2,大唐集团(地球村500渣)
大唐集团的金融板块,都过了简历,邀请了两次。第一次是负责集团融资租赁。




第二次是集团保险板块。





3,蓝色光标总部管培(4A行业亚太TOP1山寨巨头)
Blue+项目是集团专门对海归的管培项目。话说它们hr声音好温柔,好好听…





4,中石油全球总部国际事业部(地球村500渣)
中国石油集团总部,不愧是太子党和学霸聚集地,清北二代遍地走,百本渣渣不如狗。终面被刷,我等只能仰望各位大神。




5,金融民工类。 券商总部岗位,有新时代,武汉天风、深圳国信等,基本都能过首轮简历筛选。可惜,国信总部面试最后被碾压,落败。
不过认识了个浙大大神,他谈吐清晰,反应敏捷,而且还颜值高(划重点),真心佩服。






6,明天系。
明天集团总部(隐藏的土豪财阀,金融巨鳄)的面试邀请,通过,但他们只打电话,没发邮件,没办法截图。

7,外企:
荷兰皇家帝斯曼
全国要10人,可惜我这渣渣面试最终落败。





联合利华管培。
杀到第三轮,可又是被刷,已经麻木…



外企还收到美国达信、美国道富、汇丰、澳新等…不过个人觉得都不是好去处,毕竟我是渣渣。

8,刚刚上市的土豪金三棵树集团。
集团总部证券部岗,可最后一步被董事长否了…





9,互联网唯品会。
总部管培,可是终面又被干…





10,四大审计。
传说中的保底圣地。过了2个事务所的简历,可是笔试全挂…我这渣渣智商经不起考验。





11,戴勒姆全球管培(地球村500渣)
Top talent过了简历,可笔试又没过…




12,央行。
被人拒了这么多次,终于霸气地把央行拒了。






13,凡普金科。
目前普惠金融领头羊,国内金融科技公司楷模,邀请的是总部商业分析岗位。





14,四大影子投行。 真正的终极霸主BOSS,中国金融业巨头,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美男子…请自行搜索。 其他就不放了。

截止目前拿下7个一线offer,现在某集团总部实习等转正,被各种大神虐得不要不要的(泪奔)。再过几天就去挑战影子投行这终极大BOSS,看看能不能拿下她,嗯,还是说
还是按在地上被她上。 是按在地上被她上。 按在地上被她上。 在地上被她上。 地上被她上。 上被她上。 被她上。 她上。 上…
咳咳,好了,正经说人话了:
大家可能觉得我过简历容易,其实,我这渣渣可是投了300多份简历,做了100多次笔试…(苦笑)





很多人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名校拿offer都是手到擒来。
我并不认同985211和海归都是单靠文凭就能大杀特杀。在我看来,学历只是一行字而已,下面还有十几行的工作经历和技能要填。

而简历再完美,也不过能送进面试,最终能不能录用,还是看个人修行。


澳洲海归和英美学府、国内名校应届生的之间差距并不在文凭上,而在于每个人的个人修行。

职业生涯更像是一个长跑,而真正帮那些大神在长跑中上位的,是实践经历的不断累积和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才是值得咱们一起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最后聊些基础的内容:
!一定要带好下面这几样东西。

一、文件类
1. 护照
2. 学校录取通知书
3. 语言考试成绩单原件
4. 已交费用的付费凭证
5. 学位证、毕业证、成绩单
6. 驾驶证(这个在澳洲挺重要的,因为这没有身份证这个东西)
7. 信用卡及现金(现金别带太多)
二、电子设备
1. 手机(可以在当地签,看看同学都是用的哪家网络,同一网络可以免费打)
2. 电脑(可以在当地买)
3. 转换插座和接线板(转换插座多带几个,出门也都要带着的。接线板要买国际通用的,线买长一点,国外的插座都是三个孔的)
4. 相机(有摄影爱好的同学可以带,要求不高的话手机都能代替)
5. 电饭锅(可以到这买,比国内略贵)
6. 吹风机(可以到这买)
7. 充电宝
8. 各种电池(这里电池卖的很贵,4节7号电池折合40RMB)
三、日常生活用品
1. 洗漱用品(这里价格和国内差不多)
2. 护肤品(建议多带,否则用完之后会很麻烦,另外一定要托运,不然中国海关会扣下检查)
3. 化妆品(多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 卫生巾(多带,同护肤品,不乏很多女生直接带够一年的)
5. 牙膏,牙刷,肥皂等(直接来这边买吧,不贵)
6. 毛巾,床单(建议多带,这里价格比较贵)
7. 太阳伞,雨伞(澳洲的太阳很毒)
8. 防晒霜(也可以到这买,澳洲紫外线很强,出门真的需要抹防晒霜)
9. 墨镜(出门需要)
10. 小工具套装(指甲刀,睫毛夹,眉毛夹,刮毛器等)
四、学习用品(短期内够用就行)
1. 笔记本
2. 自动铅笔,笔芯,橡皮(铅笔芯可以多带点)
3. 圆珠笔,钢笔
4. 字典(虽然有电子词典但还是带一本,这边考试是允许带自己国家语言与英语转换的字典的,不允许带电子词典)
5. 书籍(可以带一些自己专业的中文书籍,会用到的)
五、衣物
衣物就带你平时国内春夏秋常穿的就可以,厚点的带两套以备不时之需(爱游泳喜欢去海边的女生比基尼可以多带几套)
六、药品
根据你自己平常的身体状况,准备一些常备药品,比如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肠胃药、脱敏药。根据自己平常的身体状况,准备一些常备药品,比如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肠胃药、脱敏药。



来了澳洲,看到湛蓝的天空,踏着绿绿的青草,吹着咸咸的海风,嗅着清新的空气,小伙伴们的内心是激动的!下面登登君为你总结的在澳洲的一些生活指南啦,在澳洲留学的你一定要看噢!
身份证件
澳洲没有身份证制度,很多情况下,人们上学上班都不需要学生证和工作证。当碰到一些需要出示个人证件的事情时,驾驶执照一般是首选。澳洲的隐私法禁止各机构的资料相互查阅。

入乡随俗,澳洲人一般早上吃土司,或三明治,夹各种配料吃。
牛奶非常非常便宜,而且澳洲牛奶质量好,各种奶制品如芝士、酸奶等,都非常受欢迎。午饭很多人还是吃三明治、牛排,汉堡,或者意大利面食。
晚餐的主食则视自己的口味而定,可以选择肉类或素食。澳洲的各种肉类,如牛肉、羊肉,很出名且好吃不贵。
澳洲四面环海,因此海鲜自然多又好;龙虾、皇帝蟹什么的等虽然不是天天吃,但有机会就要吃吃。泥蟹则是非常棒的河鲜。
酒类管制
澳洲对含酒精饮料的出售和管制因州的不同而规定不同。一般18岁以上才可以购买或饮用酒类饮料。
用电标准
澳洲的标准电压是240V-50Hz,中国的标准电压是220V-50Hz。中国的电器用品可以在澳洲使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转换电源插头。
直饮水
澳洲的自来水可直接饮用。人们通常饮用的水就是自来水。

澳洲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和中国时差一般2-3小时,主要的州实行夏令时,所以秋冬悉尼、墨尔本和北京相差2小时,春夏相差3小时。昆士兰没有夏令时,所以这边全年和北京时间差2个小时(东10区)。
银行及取款
澳洲四大银行分别是Commonwealth联邦银行、Westpac西太、ANZ澳新、NAB国民银行。
日常生活都可以使用银行卡进行消费,可以申请无透支功能的普通Debit Master Card,也可以申请可以透支的信用卡。
(另外多说一点,现在绝大多数的华人饭店,都是是支持微信和支付宝的,因为汇率低,你刷人民币,对方收到的是澳币,很划算的,真的要感谢这些巨头们啊,简直太便利了)


电话 & 网络
国际电话:澳大利亚的国家代码61,中国在国际电话中的号码是86。
澳洲各大手机网络运营商都提供“签手机”的业务,也就是你根据自己的话费流量情况,选择一个相应套餐,签约1 ~ 2年,那么,手机免费拿走,只需每月支付电话费用即可。
澳洲提供手机和家庭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主要有:Vodafone,Optus,Telstra,Virgin、TPG等。
打工限制
目前海外学生在澳洲,每周兼职至多20小时,假期不限;旅游类签证不允许打工;新对中国人开放的462打工度假签证允许中国毕业生来澳合法工作。
实用平台
二手交易:gumtree.com.au,滴答网,OZChinese等。
找工作
seek.com.au 是澳洲local最权威,工作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求职网站。而澳洲业界许多人也都在用LinkedIn,因此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工作经验后,都建议开一个领英账户。

外卖送餐
Deliverroo,Foodora等
营业时间
澳洲的主要购物中心是Westfield,百货商场包括David Jones、Myer、Target、K-mart等。营业时间明显不同于国内,刚来澳洲留学或生活需要适应:
1. 商店:
周一到周五- 9am到5pm,通常周四周五可能会到9pm
周六 - 9am到中午/5pm
周日 - 大多数地方仍营业,但时间可能更短。
2. 超市:
一般是早上9am到8pm;人口较多的区Coles、Woolworths等大超市可能营业到12pm,有些加油站附近的超市是24小时。
3. 银行:
周一到周四- 9am到4pm
周一到周五- 9am到5pm
周末 -少数支行会营业
4. 邮局:
周一到周五- 9am到5pm
5. 餐馆:
看具体情况而定,有些餐馆从晚上开始营业
6. 限制营业:
圣诞节当天几乎所有的澳大利亚景点都关闭,在新年和复活节许多景点也都关闭

澳洲是世界福利体系最完善国家之一。对于持留学生签证的同学们而言,海外学生医疗保险是必须买的。
各类紧急、实用电话
在澳洲必须记住的一个紧急(综合类报警)电话是:000,但凡遇到各类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就打这个电话。
其他具体紧急、常用热线收藏下表即可



内容
电话号码
急救、报警电话(Police,fire,ambulance)
000(国际电话拨打112)
听说缺陷者紧急电话(Emergency for callers who are hearing or speech impaired)
106(TTY/textphone)
搜寻、救援(Search and Rescue)
1800641792 (海上)
1800815257 (空中)
语音翻译辅助求助(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 Services )
131450
生命线(Lifeline)
131114
毒物信息中心(Poisons Information Centre)
131126
防止虐儿服务(Child Abuse Prevention Service)
1800688009
断电或瓦斯意外(Energex-Loss of Power/Accidents)
136262
环境保护代理处污染热线(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Pollution Hotline)
1300130372
当地人名地址查询(Directory Enquiries Local)
12455
国际人名地址查询(Directory Enquiries International)
1225
被叫方付费电话(Reverse Charges)
12550
话务员协助式呼叫(Operator assisted calls)
1234
时间服务热线(Time)
1900937105
天气服务热线(Weather)
1900937107
澳洲税务局(Australian Tax Office)
132861
交通求助热线(Transport help line)
131500
黄页指导(Yellow pages direct)
131319
NRMA公路服务热线(NRMA Road Service)
131535
瓦斯服务热线(AGL Gas Company)
131707
Telstra服务热线
132125
签证被偷(Visa Stolen)
1800805341
Citibank银行卡(Citibank Stolen)
1800037067
ANZ银行卡(ANZ Stolen)
1800033844
Commonwealth银行卡(Commonwealth Stolen)
132221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46:46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一个关于住宿的问题吧
血泪的教训
无论是什么房子,学校宿舍可能好点儿,如果是校外的商业宿舍和house,第一次进屋的时候一定要全方面检查,全方位拍照录像!
划重点!进门之后全方位拍照录像!!!
还有就是 退租的时候,如果房东来检查房子,你不在,或者委托给其他人了,无论这个house里住的是不是还有你的朋友,也一定要锁门,锁门前务必全方位拍照录像!!
划重点!! 锁门之前全方位拍照录像!
不要忘了拍公共区域,墙皮,床垫背面(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检查拍照)!
血泪的教训呀!!
小心提防房东,就算是中国人也要小心,因为很多耍无赖的房东就是中国人!!
在看合同的时候,如果包bill,看清是包所有bill还是有限额;以及,可不可以带人回来住宿,房东有没有权利定期检查卫生等等问题!
如果进屋的时候对卫生不满意,一定要让房东弄干净!(我的房东就给了我一个不干净的房子,交房时非要我弄干净!!都怪我那个时候没拍照!!)
毕竟押金交给房东以后,你就只能苟了。。
住大家好运,笔芯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46:47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还真的蛮想认真的回答一下的,也不保证有没有用,也是想帮助一下要出国的学弟学妹吧。
其实,你并不需要多么多么严格要求自己,但是要对得起自己,你觉得家里有钱,不学无术也完全没有问题,那也okay,无可厚非,自己喜欢就行。
留学到现在,一直不算逼自己,就是正常地规划学习生活。现在一个月靠兼职可以到8000人民币左右,还算自己可以满意的情况。
首先,做好自己,少看别人。
一出国,身边的人更加五花八门,有钱的没钱的祖国四面八方。朋友宿舍楼,吸大麻的海了去,你身处其中,能不能不受影响。
其次,别玻璃心,别公主病。
出门在外,糟心事难以避免,玻璃心对别人的影响是其次,对自己的心态影响太大,抑郁症对于留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话题。
再次,别只学习,多多闯荡。
出国要关注学习,可是如果只关注学习,那也不好。也不要一直混在华人圈里,几年下来英语毫无长进,除了文凭书别无它物,则学历也无用了。这种人其实大有人在,如果你希望有所收获,请一定练好英语。完美的英语无论在国外和回国给你带来的增益都是非常明显而且甚至让人嫉妒却又无能为力的。
再次,不要乱性,不要变坏。
出门在外,感到孤独,十分正常。但是在这时,更要珍惜自己,不能过于乱性。还有,难免接触到坏人,请一定不要变坏,做自己就足够了。
再次,谨慎交友,拓展空间。
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朋友,没事就泡吧的人谨慎交友,吸烟酗酒的人谨慎交友,和你背景相差较大的谨慎交友,多交优秀的朋友。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46:48 发帖IP地址来自
最好的办法就是交朋友,融入新的环境,在异国他乡没有什么比朋友更能带给你安全感了。
我刚到美国时也是兴奋与焦虑并行,但我 push 自己去结交小伙伴,很快度过了焦虑期。
中国人到了海外很容易抱团,这也没啥,但我觉得既然到了国外,多结交不同文化背景的小伙伴可能会带给你更多的体验和视角。
那么如何结交呢?我的建议是「学会闲聊」。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闲聊的艺术》(The Fine Art of Small Talk),很有意思,里面有很多实用的建议。

[h1]1. 破冰有道,背问题[/h1]A good conversationalist prepares before the event.
不要一味等着别人主动开口,让别人以你为中心发问--向你提问的那个人可能也很紧张呢!
在对话中你要负起你的责任,take ownership,礼尚往来。那如何“礼尚往来”呢?
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几个有效的 icebreaker questions,注意这里的关键字是“有效的”,要能够让对话进行下去(keep the ball rolling)、杠上开花的那种。
例如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就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它毫无创意,对方回答的空间也不大。相比来说Tell me about your business/work是更好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取更多可以“开垦”的话题。


除了这些icebreaker外,我们还可以使用“statement+questions"的策略。这个statement可以就地取材,questions最好是open-ended,不是用yes/no就能回答的那种。

当然,如果你长得够美够帅,make eye-contact and smile,你说啥都对...

[h1]2. 先发制人,记名字[/h1]Be proactive, take the lead,大方自然地say Hi。
Be the first to smile and greet another person. That's pretty easy. Just a smile and a few words, and it's done. Be sure that you make eye contact.
认识我的朋友多都认为我很外向,自信健谈自来熟的那种。实际上我从小就很内向,说话这个技能是逐渐练出来的。
读本科的时候我会在老师刚提问完就逼自己举手回答问题--尽管我还没有准备好答案或者我压根就不知道答案,目的就是练胆。来北京后我开始参加Toastmasters,利用即兴演讲的机会练胆
把主动say Hi变成一个习惯,我们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几年前我主动在人人网上私信了老罗英语培训的一位老师(对,就是Justin),如今我和他一起创业。我也因为一次主动的留言、提问、赞赏而认识了许多朋友,然后面基吃火锅一起参加活动。
说完hi之后,我们可以用上面提到的破冰问题。在闲聊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名字很重要很重要,记住并善用名字。
例如我告诉你我是Eric,你可以说: Nice to meet you, Eric. 如果没听清的话不要装,坦白承认是上策。这时我们可以说:
  • Excuse me, I'm not sure I got your name.
  • I'm sorry. I've forgotten your name. Please remind me.

我们在第一次聊天的时候要主动自报家门,如果再次遇到这位朋友,我们最好再次主动自报家门,帮助对方记起我们是谁。

[h1]3. 心诚则灵,接着问[/h1]大多时候How are you? How's your holiday? How's work?
和Hello的效果一样,只是寒暄,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以当我们问他人这类问题的时候,对方可能以为我们只是在寒暄而已,而不是真正有兴趣聊聊假期和工作。这时候我们需要问一个更具体的follow-up question:


[h1]4. 细水长流,再相会[/h1]会聊天靠得不是口才,而是真诚走心。一次愉快的交流和相声一样,需要会说会听,有逗有捧。
The key is to have a genuine interest in what the other person is saying, along with a genuine desire to hear the response.

最后,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对一次愉快的交谈心怀感激。我们可以告诉对方我们的感激,Thank you for the delight conversation. 或者更具体一点告诉对方你为什么感谢ta,例如I'm so glad you introduced me to the subject of____.
如果和这个人很聊得来,hit it off,我们可以向ta提出邀请,加个微信,约看电影喝杯酒之类,让细水长流。

希望你在国外过得开心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