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还能出国留学么?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02   3998   5
RT. 工作后留学,都需要准备些什么?方向怎么选择,与现工作内容必须一致么?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与毕业直接留学有什么不同?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3:00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人的一生中,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晚的,时至今日,出国留学也不再想前些年那么让人可望为不可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出国留学早已变的日常化和亲民化,可以说只要想留学,那么留学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我们有位工作后再去布里斯托大学读金融与投资专业的导师,他对工作后再出去留学的感悟如下:
When I was a bachelor, I went to England as an exchange student, in a small city - Southampton. During the first time abroad, life was very substantial. After completing preview and review of lessons every day, I also need to practice my oral English, so as to keep pace with the school. About half a year later, I have been able to play with my foreign friends easily. And during my master's study, I took part in a lot of school activities and went to the local Barclays Bank for an internship. These experiences have led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ritish financial system an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y return to work. In the two years of overseas study, I got more than one diploma. Not to mention the gold content of the certificate after returning home, I finally sat on the industry I longed for, and with the growth of my heart, it has been able to benefit people for life.
很多人都是按照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这一人生轨迹在进行着的,我们的这位彭导师也是一样。但是,只有在正式工作中,你才会认真去判断自己烦恼的根源,对工作内容、兴趣志向、工作氛围等方面才有真正的认识,经历过这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才有真正的意义,有了这样的经验,你可以对事业发展有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判断和计划。很多人正是因为在工作中正确的认识到了自己,才想去国外留学扩充、提高自己。
所以,工作三年还能出国留学么?我的回答是,能,而且值得。


从我们接手的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申请出国的案列来看,有工作经验的人出国留学的好处其实很多:
1、工作积攒的经验和成就能够帮你极大限度的弥补背景的不足
一般来说,毕业后直接选择出国留学,国外的大学会比较重视你的本科背景,重视你的标准化成绩和综合能力。但当你有几年工作经验后,你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个人技能(比如团队的领导力,公众演说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个人品质等等)都会得到极大地提高,在工作遇到的老板或者展开的人脉会给你更专业更优秀的建议,如果能拿到一封牛推再加上你货真价实的成果去打动学校,背景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2、相关工作经验会给你在学习上带来帮助
拿我们彭导师的例子来说,在讨论课上,老师一般会问是否有一个例子说明你以前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这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无话可说。但有工作经验的人可以说你参加过一个和你的工作有关的演讲经验。这不仅能让你收到老师和同学们掌声,而且会让你更深入的了解你从事的领域。总而言之,很多青少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学习,但是对于一个工作的人来说,很明显你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真正的问题。
3、导师更愿意和有工作经验的人沟通
对于导师来说,当他授予你知识和技能时,他也希望你给他一些启发或帮助,而有工作经验的人思维方式会更加成熟,不但看待事物的角度不用,还会给别人带来新的灵感和创造力。
4、缓解经济压力
工作第一会让你有一定的经济积蓄,这也可以减少海外留学的经济压力。
5、能帮助你更好的申请到国外名校
对于某些申请人来说,工作经验甚至已经成了决定性的参考因素。尤其是一些与管理类交叉的学科如媒体管理、艺术管理、教育管理等等,如果能有全职工作经验,对申请是非常有利的。


有工作经验的人出国留学有这么多好处,

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一下。那些工作后想出国留学的人,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工作,更大意义上是想向录取委员会传达一种信息: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你基本也就丧失了像录取委员会的人展示自己潜力的机会。如果工作经验说服力不够,可能申请的结果还不会好于本科时直接申请。


聊完了工作之后出国留学的意义与好处,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工作后留学需要准备什么。


1、申请材料的准备
我们就以美国研究生举例来说要准备哪些材料:
申请学校要求的申请表格,
一份或多份大学的GPA
学位证&毕业证,
标准化成绩单(TOFEL,GRE/GMAT),
CV(简历)RL(推荐信)PS(个人陈述),
论文/获奖证明,
银行存款证明等。


2、时间规划
因为已经工作了,在出国留学前肯定要安排好各种事项,比如工作的交接,家庭的安排,经费的准备等等。
在时间规划方面:国外大学的申请,一般都是提前1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了,而对于工作的我们而言,更要密切的关注网申的各种信息,尽量提前准备。我们列一个时间规划表,
4月,开始根据以往的成绩准备托福雅思等水平等等。
7月,对于自己的文书材料有一个具体的创作思路,可以写一份初稿,而对于标准化成绩不满意同学可以进行第二次考试,
9月份,整理材料可以递交申请,并及时关注动态。
12月的时候,是申请的高峰期,这时候网申,邮寄材料,送分,递交申请都在这一阶段进行。

至于与毕业直接留学有什么不同?其实主要区分在毕业后留学的优劣上,优势前面已经说了,接下来说说弊端。
第一是客观原因,随着出国大潮一年比一年火热,各高校的学费也是每年都水涨船高,今后出国留学的成本肯定会更高,并且每年出国留学的政策都在改变,申请条件更加的苛刻。加上工作后会遇到一些现实因素的阻力,工作以后出国留学的几率要小很多。


第二是主观原因,很多人在工作几年后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当年出国的雄心壮志也不在,或许在工作过程中就明白了自己的方向,留学就显得多此一举了。除此之外,其他包括像工作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比如工资不足以自己完成出国留学的梦想。个人问题,比如找到对象要考虑买房,结婚,生孩子等等的这些问题,都是阻碍留学的现实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不同体现在准备申请上:


首先,关于文书材料的不同
工作后在申请,学校会比较看重你选择的方向以及你为什么这样选择。你需要在文书上要突出你在三年的工作中所提高的技能和思维能力,比如团队的领导力,公众演说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个人品质等等。要在文书中指出你在工作中的成长以及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清晰。
其次,关于标准化考试心态的不同
因为已经工作的关系,离开书本也有了一段时间,要面对托福和GRE/GMAT这样学科理论型的考试对我们而言有不小的难度,而且还因为工作的关系,无法安心备考,以及独自备考中容易出现的懈怠状态。

最后,关于“专业方向与工作背景要一致吗?”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尽量一致。
对于已经工作的申请者来说,在申请材料里招生官最看重的就是你的工作经验,学校提出工作经验的要求,是需要你有丰富的专业实战积累,能够让你在进入学校后找到所学知识的实践来源。如果你的工作经验与申请专业无关的话,那么你的工作经验对你来说将毫无优势。因此,你也失去了选择此专业的合适理由和逻辑,招生官就不明白你选择此专业的意义,对你跨专业的能力也存在质疑,这样一来你的录取概率会非常低。


其实出国留学和现有工作这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自身面对成长的过程和态度,千万不要让留学准备影响到本职工作。准备之余尽量获得更多的人支持你的留学,留学之路从准备到申请再到国外的几年,你不仅需要内心力量的强大,还同时需要外在环境的鼓励和帮助,两者同时发力会让你飞的更高。
咱们平台的导师也有工作了之后才申请读master或者PHD的,今天小A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咱们香港理工大学大D学长写的两篇文章。
[h2]推荐阅读:[/h2]工作两年后想去香港读研,可行吗?已经工作的人如何申请出国留学?如果大家要是想了解更多留学相关资讯,记得follow我们的专栏。
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请经历以及就读体验,欢迎关注~
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更多留学申请的问题请添加客服微信admitwrite101,每周Admitwrite留学平台都会邀请全球顶尖名校背景、有diy申请经历的导师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的干货。大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admitwrite,我们会在公众号提前通知大家!

【文书干货】
【精品】留学申请文书的个人陈述开头怎么写才能有吸引力?
【精品】出国留学申请的文书(PS、CV、WS等)怎么写?
【精品】跟写推荐信的教授之间没有互动,那留学推荐信要怎么写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3:01 发帖IP地址来自
首先,毕业后已经工作,能留学吗?答案是当然可以。美国对于申请者在这方面的没有特殊的限制,甚至像MBA这样的项目还需要申请人具备一定的工作经历才行。而英国要求工作经验,发生在申请人是专科申请的情况下。


总而言之,题主目前去申请留学,没有问题。


其次,关于转专业,从申请美国大学的情况来看,国内读本科的时候就读理科专业,出国后转专业的面更广,既可以转文科也可以转商科,而国内读文科可以转部分商科专业,但是很难转理科。尤其是在国内读语言类、历史类毕业的学生,可转的专业范围相对比较窄。


具体的可以参照:


一、去美国读研究生,数理工科专业的转学


对于大多数理工类专业来说,能读什么,不能读什么,申请者自己是比较清楚的,比如物理、数学这类基础学科就可以转入很多工科类的专业,但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跟计算机沾边的一些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涉及面较为广泛,而且专业本身跨度比较大,基本上理工科的学生都可以去学,而且很多该专业下面的小分类可以提供给中文、英语等文科类本科申请者申请,当然一般这种情况下需要补齐一些基础课程。


2.金融工程类专业,这个专业一般学制一年,是进入投行的一块敲门砖,它虽然有金融二字,可跟本科的金融学关系不大,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较高,一般申请这个专业的都是数学、物理、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就算偶尔有金融专业的本科生申请成功,那也是建立在美方教授对这种申请者数学能力的充分考察的基础上。


二、去美国读研究生,文科专业的选择


1.打算不转专业,继续读本科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在相关领域已经进行了4年的专业学习,如果能够突破语言关,学习也会得心应手。完成学业后可继续学习读博士,在高校从事科研和教学,也可考虑在当地就业或者回国。国外大学文科的学费相对较低。


2.计划转专业,读另外一个专业的硕士或者硕士预科课程


例如人文学院的大众传播、翻译、新闻、公共管理;商学院的大部分专业(会计、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物流管理、商业信息系统、银行、市场营销、国际酒店管理);教育学院的中小学教育、外语教育(TESOL);法学院的国际法、商法;信息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管理等等。


3.现在是本科语言类学生


推荐就读大众传媒、翻译、新闻、外语教育、商科等专业,由于毕业生熟练掌握了英语,同时具有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毕业后可以在国际组织、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新闻媒体等机构从事语言教育、文化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4.当前是本科人文专业类学生


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推荐新闻、会计、市场营销等方向。很多学生担心没有数学的背景学习会计专业非常困难。需要指出的是会计专业对于数学的要求并不高,绝大部分文科学生感觉最大的难题是英语本身,不是数学,只要学生努力学习,文科生是可以顺利完成会计硕士课程的,甚至可以成为注册会计师。


5.现在是本科法律专业学生


如果不打算毕业后成为当地执业的律师,可考虑选择商科方向下的国际商法、国际知识产权法、欧盟法等与目前国际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方向,毕业后可以在国际仲裁机构、大中型企业的进出口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等从事咨询、管理等工作。


三、包容性很高的可以接受大多数专业转专业申请


有一些专业对本科的基础课程要求不严格,比如MBA、部分会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类专业、传媒专业、国际关系专业,部分社会学专业(比如非营利性机构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等。这些专业基本上可以提供给所有去的学士学位的申请者,当然合格的大学成绩,GT成绩等还是需要的。


四、转专业读硕士需要补充学分的情况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在申请的时候,很多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在招生时,并没有列出适合哪些专业的本科申请者,而是列出了本科一些基本课程的要求,比如很多商科专业需要宏观、微观经济学中级(或者说学习时间一年/或学够多少学时等);一些工科需要申请者大学物理学习时间为一年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先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本科学了多少课程,是否符合对方大学的要求,一般都会遇到有个别学科没有达到要求的情况,这时候不用气馁,可以跟对方大学联系,通常只要申请人基本符合对方大学的要求,都会被录取,但是需要在修读研究生课程的同时补充所缺课程。


Tips:转专业尽量遵循“就近原则”


提醒广大申请者,申请美国研究生时,转专业跨度不可太大,相近专业比较好转,跨度比较大的专业要看学生能否达到新的专业要求。


转专业申请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原专业申请者的强力竞争,所以如果你对本专业并不厌恶,也没有热衷于某些新专业,建议你还是继续本专业的学习。因为继续就读本专业的学生知识背景匹配,申请没有障碍。而且学生自己已经掌握基本技能,研究生学习起来也更顺畅。


但如果你特别不喜欢原来的专业,对新专业有很强的兴趣及相应的经历及能力,那就可以考虑转专业。在确定转专业之后,要及时考察新专业的要求,比如是否接受原本专业背景、新专业的考试要求、需要提供的材料等等,并有针对性地去准备申请资料。
转专业申请在我们Admitwrite留学平台的案例中比较少,但这种情况年年都会有。很多同学对自己不够了解,在转专业还是不转专业上纠结徘徊。另外一些学生对转专业申请不熟悉,不了解转专业的原则和细节,申请的时候有种不敢下手的感觉。比如去年一个EE专业想转CS的学生,因为看到网上说转专业难度大,就担心自己申请不到好学校。我们的申请导师完整地梳理了一遍他的背景,觉得这位同学在CS方面的准备其实比较充分,实习项目也是编程相关,也在申请导师的指导下拿到了比较好的推荐信,因此选校的时候导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想去的学校,整个申请的档次都提升了一倍。最终的结果也证明,这位学生的实力其实比他自己以为的更强。

关于本科的GPA


肯定要考虑本科阶段的GPA,如果太低的话会影响申请,但如果你的工作经历是目标专业相关,并且对申请有帮助,能有不错的推荐信,相信对于申请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因为GPA的不足,你需要在GT上做足准备争取考高分——当然我看到你是选择的雅思,如果是英国的话只能雅思,美国的话托福雅思一般都可以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文书,一份优秀的文书对于申请的帮组也很大,这都是需要你花心思的地方。


总结,就是GPA不足,其他方面来补充。最后再强调一点,转专业的话需要你在目标专业上有一些努力,并且能够以各种形式的成绩或者写进文书的方式让学校看到。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3:02 发帖IP地址来自
楼上很多回答都没答到点子上。
我先问一句,你留学的目的是什么?移民?工作晋升/镀金?转行?
先搞清楚你为什么要留学,我们才能给出具体的建议。
针对不同的留学目的,也会有不同的留学方式。如果你是想移民,那加拿大跟澳洲则比较合适。如果你只是想镀金,那英国比较合适。当然也要看你的专业跟工作领域以及其他的一些想法。
我们有不少同学工作了很多年了才决定出国留学。有一个甚至都工作十年了,孩子都能打酱油了,结果跑去德国一个私立商学院读MBA,为什么?为了移民。
但为什么是去德国读MBA,而不是加拿大或澳洲?因为他的专业是汽车相关的,在某德国汽车公司工作了十年。
更何况,德国的移民政策还是很开放的,大部分研究生/MBA刚毕业就能拿到蓝卡,直接全家移民。
那去德国读MBA要考GMAT吗?不一定,有些学校会有自己的考试而不需要GMAT成绩,这位同学就没考GMAT。
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议先理清自己的想法跟定位,再做下一步打算。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3:03 发帖IP地址来自
能,当然能。
我见证过很多“工作后再申请留学”的成功案例,有幸有一些小小的心得能聊聊这几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对继续工作还是辞职留学仍有疑惑的朋友。
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了咨询过BeBeyond的Xue,国企工作三年。工作内容不太感兴趣,晋升有天花板,跳槽的话,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要么出去读个书换个环境?但转念一想,会不会读完回来脱离了职场,更不好找工作了?之后能把学费赚回来吗?
她也尚未最终决定是否辞掉工作出国留学。同样,我会建议纠结“是否放下工作去留学”的题主,一起系统梳理一下过去三年你在工作上取得了的成就和存在的短板;调查清楚目前已有的职业里,有哪些匹配度高,又有哪些专业可以帮你实现职场的提升和转轨,然后再做决定,就会更明快——比起停在十字路口,纠结不前,给自己一个做决定前的探索过程,是另一种选择。
所有焦虑或者迷茫,都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对当下没有满意选择的无能为力。如果真心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一定要亲自付出努力去探索。BeBeyond过去19年一直在研究一个人应该怎么发展自己,传播最新的观念和方法,帮助每一个人在留学的路上更好的探索自己该走哪一条路。
接下来我就聊一聊这几个问题,并就第二点详细谈谈自己的建议:
关于第一个问题:工作后留学,都需要准备些什么?
工作后留学需要准备的和在校生也无太大差别,只不过在校成绩(GPA)已经不能也不需要再刷分了。因此申请中一定要完成的,至少有这样4件事:
1. 搞定标化考试(GRE/托福雅思等,通常会耗去你300-400小时)
2. 探索并选定申请方向,针对性提升背景(越早开始越好),选校
3. 准备申请材料,完成网申
4. 选OFFER,签证
但同时,将工作后留学和直接留学的学员也有明显的不同,在我们所见过的案例中,工作后再留学的学员往往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会进一步思考自己每一步行动的机会成本;工作后再留学的学员会更有经验,更加清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只有想清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留学计划才不再只是空想,而是真正开始执行。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的答案是留学方向选择当然不是非得与现工作内容一致。
我们这有一些学员,和题主有类似的情况,因此也刚好借花献佛,以他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试图来解除题主的疑虑。
第一个学员工作两年后,分别做过技术支持、销售、市场研究,没有直接和金融沾边,辞职后用一年的时间申请和重新探索方向,被北美专排第一的Baruch 金融工程录取。在很迷茫、身边没有任何小伙伴的申请期下,BBY给了他一些支持和方向感,最后他申请了金工金数方向而非原先工作接触过的CS、BA相关专业。
详情可见文章:
工作两年辞职申请,我用一年的时间探索内心,被北美专排第一的Baruch 金融工程录取第二个学员Zhou,正式决定开始留学申请时距离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已经过去8年,她先后做了雅思托福教师,在华东师范大学拿到了教育学硕士学位,在事业单位教过高中科普英语竞赛,直到在外企担任Live Demo Teacher Mentor。她跨专业申请英国的商业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专业,成功拿到了两所英国学校的offer,其中有一所是她自己特别喜欢的学校——拉夫堡大学,2019Times英国大学排名Top5,以及20%的卓越奖学金。
关于第三个问题:工作后申请出国留学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成功概率与选择的院校和专业有关,比如LLM(法学硕士)倾向于招收有工作经验的人,如律师,法务,Stanford的教育学硕士项目,还有商学院的项目,如MBA也经常认为工作经验是加分。甚至MIT的工程管理要求一定要有三年工作经验才能申请。但是要注意,工作经验不等于工作年限哦,有的人是把一年的经验用了三年甚至十年,但有的人用一年获得了三年的成长,看题主属于哪一种了 。
首先,申请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对这个学科的能力。既要增加自己内在的实力,还要增加自己表现在外的能力。
当第二个学员Zhou来BBY之前拿着自己的简历、成绩单去中介咨询的时候,得到的“你没有心理学的相关学科背景,跨学科申请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果你实在想申请,那么我们可以帮你试试看,但是建议你申请一下人力资源管理,英语教育学,教育学这些专业,你可以申请到非常好的学校”的回复,而BBY给予的回答是“你可以申请任何你想要申请的专业”,而她对自我追求的执着最终也让她成功拿到了理想的offer。我们可以看到,天助自助者,如果你真的很想完成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来“帮助”你,所有需要的资源都会被吸引到你身边。
工作后申请出国留学的成功比并不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概率,而意味着你自身的竞争力、对梦校意愿的强烈程度和匹配程度。如果你真的找到了想去的专业,并向梦校展现了与之匹配的个人特质和能力,相信最后的你一定能够实现你心中的成功!


十年前,我也不喜欢第一份工作

更多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BeBeyond


如果你看完之后有所收获,并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如何着手申请,请提供更多细节和更具体的问题,咨询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我们一直认为,申请只是留学的开始,真正的挑战是从踏上异国的那一刻开始的,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添加我的微信:FUN小使(BBYer1314),告诉小天使你的烦恼,让小天使姐姐和你一起梳理当下的情况。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3:04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一个工作了快两年然后开始准备留学的“社会人”,通过我自己的经验告诉题主,肯定可以留学,但是我们要明白自己的目标后来考虑留学的事项。
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自己本科背景条件一般,但是毕业后进了国内比较好的企业(500强或是互联网巨头),那么是值得到国外进修商科或CS这些专业的,对个人发展也会更上一步台阶;自己本科条件很好,但毕业后到了比较传统的行业,比如教师,经商,医学行业,这样的话我个人觉得在国内读研或者工作经验会比留学实用的多。
当然每个人对于留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在留学之前我是想提醒题主不要人云亦云,毕竟对于每个人来说,花1-2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个学位和累积工作经验,很难有谁能说这两者谁的发展会更好,但绝对不要因为留学花费和时间认为留学没用,也不要因为工作压力或者职业瓶颈去留学,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目标。
以我自己为例子,我本来在本科的时候就有留学的想法,当时想要申请finance、BA这些方向,但是大学的时候自己没有花太多心思在上面,关顾着玩和参加活动了,以至于最后留学也不了了之,工作之后自己也成熟了很多,再加上自己的岗位基本已经看到了瓶颈,想要竞争的岗位又达不到学位的要求,所以我拾起了大学没完成的留学梦想,一方面是让自己也多出去看看,不要成为井底之蛙,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就业做下一步的打算。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工作后留学考虑的三点因素。
第一是经济条件因素:对于工作了两年的我来说,不能再想个孩子一样要让家庭来为我承担高昂的留学费用了,在两年的工作中我自己也攒了一部分资金,另外一部分资金需要家里来承担,这就需要和家庭做沟通。当时我的父母并不太赞同我到国外留学,因为他们觉得风险太大,归国后我一定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我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沟通多次后,我们才达成一致的意见。很多留学生会问如果家庭条件一般,自己也没有积蓄值得去留学吗?这个要你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做决定,就以美国来说学校里会有很多funding可以考虑,并且留学时也可以兼职来赚取生活费,我认识的一个读建筑的朋友,在美国读研的时候就经常会接一些设计图的私单,基本上能waive自己的生活费,归国后自己还攒了一小笔的资金。就个人而言,我不赞成所谓的卖房留学,贷款留学的方法,如果非常想留学的话,可以考虑国家CSC奖学金项目,或者看是否能申到funding。
第二是个人能力的因素:在工作的两年内我对自己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留学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自律的人来说能全方位的提升个人的学识,视野;但同时诱惑也非常多,很容易就陷入放纵和享乐之中。我当时考虑到如果刚毕业的时候出国,自己很可能就会落入欲望的陷阱,因为当时玩心太重,心智也不够成熟。经过两年的工作,自己也沉稳了很多,唯一不足的是与人沟通能力欠缺,这一点在国外学习交流中有很大的改善。
第三点是材料准备:这一点我着重的说一下,在前两项的客观经济和主观心理都做好准备后,就要开始考虑准备材料,毕竟留学不是只准备足够的钱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就能去的,你的背景取决了你申请到学校的梯度。
首先第一步是去学校开自己的GPA成绩,并且要有学校的证明,如果在毕业的时候就开过的注意一下有效期,有部分GPA认证有效期是2年,过期后要重新开具证明,对于陆本的学生来说,有WES的认证会更好。开具GPA应该是所有材料中最简答的一步了。
第二步是开始开始备考GT,其中GRE/GMAT不一定所有专业都需要,在官网上的entry requirement会有详细的介绍,不过TOFEL是一定要提供的语言材料。每个学校每年都会有招生线,一般来说会在100左右,当时我在申请印第安纳伯明顿分校的公共事务时,官网上的要求是100,但我的导师告诉我每年录取均分都在105,在语言方面尽量不要出任何的差错。
对于工作准备留学的我们来说,在备考GT基本上抽不出什么时间,我建议是如果确定了留学就辞职来专心的备考,如果能安排好工作和备考那肯定更好,当时我在的岗位事情不是特别的多,有时候一天都没有什么要处理的工作,这也正好为我的备考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备考的那段时间我拒绝了很多聚会和娱乐活动,内心虽然很煎熬,但为了留学总的牺牲一些自己的生活。
对于工作的我们来说,准备材料的时间非常紧,我建议大家不要把GT时间拉的太长,大概用3个月时间备考,之后最多也就只有二刷的机会,尽量一次就通过,因为接下来还有文书材料需要花时间去准备。
文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申请材料,一份好的文书相当于半张学校的入场券,但是如何写好也非常让人头疼,但是一个同事的孩子正好也在准备申请,于是推荐我可以去admitwrite试一下,感觉服务非常到位,价钱也不高,就这样我和admitwrite就这样结实了。
文书导师和我说,像我们工作的申请中,其实会带有更多的优势,因为你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来做支撑,但在文书中的难点就是如何把你的工作和你的专业做一个结合,在和学校的项目结合起来,由于当时申请的专业比较多,每份文书都要对应相应的项目作出修改,文书导师这边怕我错过ddl,告诉我可以用中文先写出来,这边可以帮助我的做翻译,也是很感谢admitwrite和导师的共同帮助,让我能在网申一开放之前就能拿到递交材料。

印第安纳伯明顿大学校园风景最后我也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印第安纳伯明顿大学拿到了公共管理的offer,回想这一路来的申请,自己也有很多想要放弃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从单位处理完工作回答家已经快晚上10点了,累的睁不开眼睛还是洗了把脸打起精神,一直刷题刷到凌晨1点,这样的时刻在我留学之路上有很多,庆幸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也感谢这一路上为我支持与鼓励我的父母、朋友,还有admitwrite平台上每一位工作人员,希望有留学意向同学都可以添加它家客服微信号【admitwrite014】做了解,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