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说家境一般(不好)的,往往指在自己的圈子内一般。
(维权中,严禁一切形式转载)
不论哪个经济阶层的留学生,都会抱怨自己的家境,条件很好的也会自卑。以前同学有少数像你说的那种白富美,也嫉妒班里的贵族后裔或者北约将领子弟。多数人的交际圈都和自己经济水平类似,所以题主说自己一般,自然不会是工薪阶层那种一般,更不会是偏远山区的一般。这一点无可厚非,我等也不当以“我穷我有理”的意识形态,指责你什么。我又仔细阅读了下你的问题细节,觉得你的症结,并不是因为经济而自卑,相对自己上一代的起跑线,不满于目前的学习表现吧,那只能蹦鸟先飞了,经济上不仅没有节省的必要,反而可以进行更多智商投资呢。
经济角度而言,题主家境保守估计也是中国前5%的,而我大概是最底层5%的,当过几年留学生,不是读博,就是本科期间出来。我虚长题主七八岁左右,生于3.5线城市,高中时家庭月收入三四百,父亲冠心病吃药去掉大半,母亲残疾。贫贱夫妻百事哀,从记事开始,父母就天天因为经济困难吵架,在这样的环境下,勉强上个985中上的大学也知足了。可是大一开学不久唯一有收入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无业吃低保。除了失去亲人的悲痛之外,父亲离去的影响不是缺300块工资,而是少了一个精神支柱和人生导师,我爸虽不比令尊,也是穷人里颇有学识和眼界的(这也是我比其贫困家庭的最大优势),但是母亲只是高小学历农村户口。如果不是父亲生前的引导,我可能根本没有留学动机。父亲去世前联系了一个企业家,人家愿意资助我。
大学期间本科学费全额贷款,助学金加奖学金,勉强够生活,可是三年没买电脑,手机也是大二才有,一线城市每个月花600-800,前两年GPA3.6/4, 200人的系里排第8. 成绩类似的同学陆续准备出国,打算申请一二十个美国学校,而我哪怕只申一所,那100刀的申请费也为难。红宝书背完大半了,还没攒下托福的报名费。庆幸的是大三的时候好在学校有个欧洲的合作办学项目,申请费免,无需GT成绩,只要GPA。系里有五六个同学报名,他们也申请其他项目,可这对我是唯一的希望,不得不孤注一掷的去拼,几轮筛选之后,才脱颖而出,终于拿到全奖offer。这个问题发布三个月以来也一直问我怎么空手套白狼留学的,这其中的坎坷复杂,写在这个答案里了成绩优异,没钱留学只能保国内研究生,而成绩比我差的申到国外好学校,心里难受怎么办?
到了欧洲,因为是顶尖学校,除了奖学金,给学生各种绿灯便利,学习以外的问题也就不需要操心了,没有其他留学生各种换学校续居留之类的烦恼。生活安逸一点,渐渐没有以前在国内努力了,但也从没有在12点前停止学习过。毕业工作两年多了,虽然没有出国前憧憬的那么完美,但是如果当初留在国内读研工作,也很难争取今天这样的环境。
看了题主自述,还有其他跟和你经历类似的答案,我想说你们这些年轻人目前的困难,是我以前梦寐以求的。虽然在你也要自己的苦恼,但也足以让我羡慕。很多同胞在20岁的时候,也希望困扰自身的问题,生活的烦恼能够是你所谓的 “如何在美国读两个double major?” 或者“11刀的晚餐很难吃”
而不是:
”我赶紧去找辅导员系书记,复述一下家庭困难,争取本学期3000的助学金而不是2000的“
或者”这都晚上11点半了,室友魔兽副本什么时候才能下好,好把电脑借我做matlab作业“
这就是我20岁时候的烦恼,是不是远远没有你的11刀晚餐高大上。即使这些辛酸,比起小时候父亲到处求人借钱让我上个好的学校,看居委会脸色争取低保,已经微不足道了。
相反还有比题主优越的留学生,有更加高大上的烦恼:
这个小哥的父亲可以指挥大西洋一个舰队,而我爸只是一个小小的区长。
这个美眉的名字里居然有个Von/De/Di, 她爸来接她都是自己的庞巴迪私人飞机。
这个大哥的爷爷居然得过诺奖,怪不得精通八种语言,可惜我爸只是个蹩脚的英语教授,费劲全力培养我,也只能把英法德日四种语言说得不伦不类。
对于这样的烦恼,引用一句台词“和你们这些少爷不同,我们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
------------------------------------------------------------------------------------------------------------
说这些,并不表示我有多么强大多么坚强多么进步。相反我远远比你自卑,让我自卑的不仅是经济困窘,更多的是因为先天不足导致的能力缺失,让我更加嫉妒的是,身边的高富帅从小学会了钢琴绘画,因为读过外国语中学语言比我强,出国的早底子比我好,而且这种形式的自卑也更有意义。
目前的多数答案,都停留在对你经济优越的批判,从你的字里行间也看出,经济对你的困扰是次要的。如果你是因为学习不满,这个尚有裨益。你最应该做的,是转移重心,把精力更多放在学习上,不要忧虑经济负担,如果你自己取得长足的进步,对你父母来说卖房子他们也会欣慰。回馈父母最好的方式是做好自己,而不是替他们省钱。如果你实在觉得自己铺张对不起父母,可以详见这个问题的在国外留学怎样控制自己消费?
============================================================
伦敦时间10月24号晚8点添加如下:
几天来,大概有上百位知友发来私信,感谢诸位厚爱,其中不乏类似经历者咨询出路,我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恳请诸位千万不要以我为榜样效仿。尤其是家境真的一般或者不好的,更不要因为我的经历而励志,放手一搏孤注一掷。虽然以上传播了很多正能量,但是还有更多的弊端:
1国境线是个滤网,把国内的贫困生基本过滤掉了,出国以后你的周围基本都是家境好的,同胞们高消费司空见惯的环境下,你是否还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国外不仅消费高,花钱的门路也多,当假期小伙伴们去越洋旅行,学跳伞的时候,你是否忍得住孤独。受到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后,你的价值观也会和父母家庭形成冲突,比如我现在一天的收入相当于我妈三个月生活费,在消费习惯上我们没少吵架,我总是希望她改善一下生活,但是她穷惯了,根本不会花钱。
2如果不是全奖留学的,那么势必要考虑回本的问题。今天欧美各国经济形势都不如中国好,九成以上的留学生回国,主要原因还是当地就业难,中国的起薪还是相对低很多的。即使中国在进步,你在中国短期内的是赚不回留学的本钱的。
3海外学制比中国灵活,可能涉及转学深造,在人生发生变数的时候,你会发现经济的窘迫会对你造成更大的制约。比如说你申请深造的学校,一个普通学校给全奖vs一个好学校没有钱;或者你的兴趣点转向了商校,但是理工科经济负担更少;或者说找实习,一个普通的实习钱很多,而另一个几乎没钱的实习能让你进步更多,这种时候你的三观会受到前所未有的碰撞,现在的你不一定能设身处地的体会那种局势下经济付出的差别。如果到了那个平台,恰好没钱了,那才真是欲哭无泪。
4最后再次感谢那些关心我的人,我的情况过于特殊,尽管今天基本经济独立衣食无忧,但有轻微的忧郁症和性格扭曲,所以不希望其他出身寒门的孩子重蹈覆辙。比起贫困山区的孩子,我有一个能够仰望星空的父亲,他的爷爷在民国时期,也是我们那个小城屈指可数的文化名流。虽然家父生前收入很低,但是博览古今,可以细说欧洲每个国家的历史,指出美国每个洲的地理位置。小时候因为环境受限毫无留学的想法,只是父亲在初中开始,就详细研究了好几种可能的留学计划,可惜刚刚读本科,他就离开了,可笑的是我最终的留学方向跟他之前的预计没有太多交叠。所以再次奉劝有经济问题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家庭的绝对支持,没有成熟详细的计划,请慎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