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2+2联合培养来的美国,毕业了可以拿两个学校的毕业证,感觉省了钱国内又可以有朋友。每年学费加生活费35万,家里是没什么负担。之后读了研究生,一直学食品也在食品行业工作,现在快第四年了。
吃饭
我觉得我属于比较节省的吧,国内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月大概花2000块。后来刚来美国的时候,一直忍不住要换算成人民币,记得我的第一餐是3刀的pizza,第一顿晚饭吃的美式的Pork Rib, 吃了20多刀超心痛。吃的很省,一周大概3次食堂 (12刀左右,每次吃好饱),其余尽量都和朋友一起做饭,聚餐也比较多,窝在客厅看电影。本科时候没买车,每次去超市都坐学校的校巴,拎一大堆菜回来,周末班次比较少,都掐点车快到了才出门。也会打Uber和朋友去附件的中超和Walmart买够两周的菜回来。第二年开始没那么节约了,下馆子点外卖开始多了,最常吃粤菜香港餐馆,喜欢吃popeyes, bonchon的炸鸡,经常吃韩国菜豆腐锅,偶尔吃吃小肥羊,有时吃steak,不过还是挺省的。后来发现本科毕业居然还有8000刀开心到不行。
等到去康奈尔读Master的时候,感觉对物价就没有那么敏感了,去的超市也从Walmart,Target, Tops慢慢转到了Walgmans, Whole foods类似的其他超市。比较关注吃的品质,经常会试试新的产品,没试过的食材。和朋友也经常会出去约饭, collegetown约个午饭晚饭什么的,又便宜又快,再点个功夫茶哈哈。也会去commons试试餐馆,吐吐槽什么的。但是也很喜欢一群人轮流请去家里吃大餐。暑假开车去摘摘草莓,春秋去走trails, 冬天去滑雪。
![]()
游玩
庆幸本科学校离纽约挺近,大巴一小时,往返15刀,偶尔去纽约玩一天,万圣节感恩节看看游行,逛逛博物馆,购购物什么的。暑假就回国,寒假省下机票钱出去玩哈哈。到美国的第一个寒假,和朋友们一起去墨西哥自由行,大概花了1500刀吧,三个女生家庭条件也都差不多,所以可以省的我们就省,该玩还是好好玩,去了坎昆住了all inclusive, 白天去乐园去看古迹,晚上就泡在海里泳池里;也去了墨西哥城,真的是宝藏城市,住的Airbnb超级小清新,玩的很棒,不过回来就吃土了哈哈。寒假之后我拿到了驾照,偶尔就租个小车去outlet买东西,后来搬家的时候也租车去Ikea抗家具回来。春假就没钱出去浪了,去了近的华盛顿费城和普林斯顿。第二个寒假去了佛州,从奥兰多玩到Key West也非常爽,不过那年冬天巨冷,根本没法下水,超可惜,但是奥兰多真的好玩啊!
后来研究生期间和室友自驾去了多伦多,原则依旧是能省则省,该玩就玩哈哈,租的Airbnb超棒。还和朋友坐火车去过芝加哥等等。感觉呆久了,就习惯了这边的消费水平了。
我觉得买了车之后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可以去很多想去的地方,平时休闲娱乐的去处也多了,方便不少,这边油价很便宜,我也买的是经济实用的日系车。
![]()
住宿
第一年强制住的学校里的Apartment,两室一厅一卫一厨,四个人一个apartment,具体价格忘记了,大概一个月是1300吧,门口有Gym,有校巴,去食堂和教学楼都只要5分钟。后来搬出去住,五个人合租一个house,月租550,感觉超级便宜,而且可以走路上学20分钟,门口有校巴和警察局哈哈,安全有保障。 去康村之后住了三人的House,月租只要610,包水电网,大便宜,就是比较旧。要开车去学校的健身房,门口校巴。再后来搬来纽约附近工作,房租1400,不包水电网,但是带健身房,T T 。不介意的话我觉得还是尽量合租吧,多一个人也可以说说话哈。
购物
在国内没有用过大牌护肤品,都是韩妆the face shop这种级别的。来美国后去超市买了开架的口红彩妆,Covergirls, 露华浓,美宝莲之类的;2个月后买了第一支大牌口红吧,阿玛尼记得是,后来等黑五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特别是和国内价格对比之后。天天刷Dealmoon, 北美烧钱快报 (误)。 后来丝芙兰买到了VIBR,护肤品化妆品也基本是欧美系的了:科颜氏,Origins,兰蔻,YSL, Dior, Tom Ford, Becca, 倩碧, 雅诗兰黛,Anastasia,还有最近比较火的Rihanna的和CT。
来美国的时候带了超级多衣服,鞋子,后来其实很多都不穿了,(还有一个原因是胖了),刚开始买衣服也超级省,只买100刀以下的衣服,等打折,常见的一些牌子就是:American Eagle, hollister, HM, ZARA, Urban outfitters之类的吧,那时候迷恋美式休闲哈哈。后来价格没什么敏感了就开始买买别的试试:Madewell, & other stories, Club Monica, free people,偶尔 theory。最大的变化是爱上了优衣库吧,觉得超级实用好穿,有段时间疯狂跟着博主买买买。从难以理解买加鹅到自己也有一件(真香)。包的话呢就还是停留在Furla,Tory burch, Marc J这种,实在舍不得买包。找到工作的时候特别想买Gucci,也不是说家庭条件不允许,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还不到买奢侈品的时候吧。喜欢去woodburry买买看看哈哈。
![]()
学习
刚来的时候特别紧张,从小虽然也不怕英语但是真正用的时候太少了。至今记得特别囧的一件事情,新学期自我介绍,我本来想说自己很喜欢中餐,欢迎来我家吃饭的,结果把Cuisine说成了Cushion,T T. 其他同学应该觉得我很奇怪把,居然喜欢做坐垫... 口语不好,上课也有点吃力,因为不会点餐所以有些餐厅甚至Subway都不敢去,要么就一通乱指。 当时最大的挑战是一节叫做General Microbiology的课,老师讲很快,大课人也很多,知识点比较密集,厚厚的一本书,不过也是熬过来了,没想到后面还有食品微生物,哭了。做完实验后写实验报告也是很有考验,7-8页左右的报告经常前一晚写到晚上1-2点,然后赶紧跑去campus center打印出来。记得当初还犯了一个大错,其中一个实验报告在网上查到了资料,同一个实验,写得也非常好,我当初也就脑子一抽很多句子没改就搬过来了,结果交上去之后查重高达54%,被TA叫去谈话,说我可能是不小心就犯了剽窃的错了,还好没有直接挂科,而是让我拿回去重写,现在真的超级感谢,努力学习,后来拿了A。我们学校是要求上写作课的,从EAD到expository writing,折磨了我好久,天天看文章找Connection, 然后照着要求的格式一句一句“填上去”。被老师表扬肯定是开心,但是背后都是和同学讨论找论点和去writing center找tutor的小艰辛。现在想来真的还蛮开心的,遇到的老师也很好。最后一个学期自己也去做Tutor了,感觉小有成就,在美国赚的第一笔钱。
后来准备申请研究生,就暑假提前回来做实验,也还蛮开心的,晚上周末和朋友做做饭,白天去实验室,下午去健身房。后来上课就没什么压力了,偶尔也开开小差什么的,至今逃过2节课,毕业时候因为0.01个学分之差没有拿到summa cum laude至今是一个痛。 研究生期间课程比较flexible,主要是做实验和上课,第一学期当了食品化学实验课的TA,也选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课。好多人都选了品酒,我酒量不好容易酒精过敏就没选。
美国大学环境真的好啊,我觉得我特别享受他们大大的草坪和旧旧古老的教学楼,特别是图书馆,当初也是因为open house的时候Cornell 的campus visit太吸引我了,实验楼设施超级好,楼下就有我们的Dairy bar (推荐咖啡味,不过挺甜的).
![]()
![]()
男朋友也是康奈尔的,他们还在NYC 的罗斯福岛待了一个学期,感觉超级棒,楼很新,景色超美的。我节假日就往那边跑哈哈,村里也是真的无聊。
![]()
工作
毕业之前我在百事实习过,后来研究生毕业了正式找工作,期间在纽约待了大概3个月吧,我觉得我们专业找工作还是挺难的,食品公司大都很穷,别说sponsorship了连工作的都很少给外国人。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我就没有见到一个国际生。还是CS金融好啊,我找工作的时候我男朋友换工作,结果一个月就找到了,而且工资超好给sponsor,选专业还是真的重要,不过也怪我太喜欢食品了。在学校的时候career center帮助也挺多,就改改简历啊mock interview之类的,平时会有讲座,不过我觉得还是靠个人,多通过各种活动认识人多些connection,海投回报率太低了。多社交多学习,多些经历。
爸妈也挺支持我出国,他们也不期望回本啊什么的,就是走出去多看看,我姐姐大我六岁,之前去英国留学,所以他们觉得我也应该出去走走。每次回国都会给他们带好多东西,去年妈妈来美国玩也很开心,开始理解我想在这边工作试试看的想法。我觉得出国也是挺正确的选择哈哈。
以上就是一些小心得,希望对大家有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