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出国留学什么感觉?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小社区用户   2019-4-11 21:11   32930   40
2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24 发帖IP地址来自
龟龟,求求你们这些家里收入50万以上的高等收入阶层的孩子别秀了!!!
即使在大城市家庭年入20万就已经到了中等收入阶层,不信就去查查北上广深的平均收入,中位数只会比这个更低。
我看还有家长来秀的,孩子(巨婴)不懂事就算了,怕是拿中国的那十亿人口不当人吧,高种姓惹不起惹不起。。。
家里年入百八十万的还在这里哭穷,但愿你们真的一夜回到真正的中等收入阶层。
27#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25 发帖IP地址来自
压力很大。
读公立校的master,拿了半额奖学金,在物价相对低廉的大德州,生活费加学费需要家里再出将近30W。
一心想继续申PhD,选了一个PhD跳板项目,放弃了当时手里的一个全奖带部分生活费的offer,于是从进入美国大陆的第一天起,就觉得不能辜负自己对自己的所有期待,也要对得起家里对自己所有的支持。
开学的时候就知道Real Analysis 全班只给5个A。如果想去好一点的program,申请的时候成绩单要全A,于是学期结束看到成绩单是A的时候的心情不是开心,而是长舒一口气。
没有住在学校附近,因为房租相对更低,没有车于是活动范围深受限制,以至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去过downtown,一直想去看日落也未能成行。
会开始精打细算,脑子里自动换算起汇率。对比去年在德国公费交换,对生活的把控程度变化的异常明显。常常和朋友吐槽,花祖国爸爸的钱上学和花自己爸爸的钱上学感受非常不同。
留学,带着太多不甘心,不甘心去年的失败,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了那点儿学术理想,于是更努力,背负着自己的压力,背负着家庭的压力,很努力地往前走。很清楚地知道,每一条路都孤单,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人相伴分担,太多的是要自己解决自己扛,之前那么爱哭,到美国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一滴眼泪没掉过,因为终于学会,眼泪是最软弱也最没用的东西。
申到PhD了,算是没辜负自己的期待和家人的支持~
28#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26 发帖IP地址来自
还能是啥感觉?两个字
[h1]穷呗[/h1]我家里是做文玩生意的,勉强温饱,年景好的时候一年能挣几十万的那种。
不过非常蛋疼的是,留学的第二年家里发生了巨变,只能勉强给哦交个学费,剩下全要靠打工。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局一把刀,装备全靠打
从检入奢容易,从奢入检难哟。
在东京地区勉强能活下去,一年至少要7w人民币。
差不多需要每天至少打工3-4个小时,其实很多人觉得不就打打工么?有什么的?
关键你不止要打工,还要上课,查资料,准备备考,所以留给睡眠的时间只有4-5个小时。
在这个前提上,你还要扭曲一个生理现象,就是不能生病。
什么???感冒发烧了???
那你下个月房租咋弄?靠偷靠抢么?
你知道发烧39.7,还要坚持去拉面馆刷碗是种怎样的体验么?
不知道吧?
是的,我知道。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6089531425701888
记得有天给报社送报纸,那时候是东京一年最冷的几天。
刚下完雪地上特别滑,我骑电动车扛着20公斤报纸要送。
转弯的时候路太滑,摔在地上,脚脖子被摔破了,报纸也全脏了。
为了饭钱,一瘸一拐的回到车上,再回报社取报纸。
最后还被报社老板凶了一早上,好说歹说才不扣我钱,又给了我一堆报纸,让我中午前一定要送到,要不就别干了。
我一边哭着一边瘸着腿去送报纸。
日本老人有很早起床的,看我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收了报纸后还给了我碗味增汤,让我进家里坐一坐,缓一缓。
我笑着鞠躬拒绝了,心里才觉得暖和了一点。


其实在日本的经历现在回头看来,也都是有苦有甜的。
在东京住的那几年,我租房子的房东是个特别可爱的老太太和老爷爷。
老人家房间装修是自己设计的,很有品味。
每次周末我在家不打工,学习啃书,他们都会来找我唠唠,给我带小礼物。
经常和我念叨说她孩子大了有工作了,一直也不早点找对象成个家。
还想撮合我和她女儿=    =
一直都觉得,在异国他乡的日本,房东爷爷奶奶给了我很多关怀和温暖。

给房东爷爷奶奶拍的照片,很有感觉,拍摄地在镰仓每天打工完已是深夜,很喜欢吃门口的推车拉面。
就像火影忍者的那种。

一碗拉面很便宜,差不多只要800日元。

日语好了一些的时候经常和煮面的老师傅闲聊。

他已经年过七旬了,却一点都看不出来。

经常和我显摆自己年轻时候获得过拉面大赏。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本答案会持续更新,我会慢慢更新些我的留学的故事~
29#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27 发帖IP地址来自
家里典型的中产阶级,年收入虽然我从来不知道具体数字,但是大概在25-30w之间,而美帝的学费加生活费(我是公立大学)一年就要32w左右,而且还只是中等偏下的生活质量,有些人的压力,其他人是体会不到的。


我见过的有钱人太多了,但除了我跟我最好的朋友(他家开公司的,出国无压力),我和别人都没有真正玩到一起去,这个我是能理解的,因为至今,他们的圈子不属于我,我的我圈子不属于他。但是,当然,还是可以做朋友的。


虽然还没有去,但是那种压力已经扑面而至,令人喘不过气。


我妈说四年给我160w,这数字我根本不敢想,真的是不敢想。就在昨天,visa需要30w存款证明,妈妈说奶奶给了我20w,妈妈还说奶奶不让她给我说。


压力太大了,有些时候我会对自己很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样,从而暂时性的不想学习,但我知道这是来不得的,必须及时调整自己,极耐得苦,便能艰难驰驱。


你说我羡慕不羡慕有钱人,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你光想他妈的有个屁用,你不努力,怎么能够在这世界立足。


问我为什么去美国,一言难尽,很多波折,但是直到现在,这个大方向,我不后悔。


人们总是说,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行事,我的父亲因为对我的爱,而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这个恩情我真的是无以为报,我不管以后挣多少钱,给他多少钱,我觉得都是不够的。

我当然羡慕那些高中去美国的,我看他们的朋友圈,最近正是毕业舞会了,真的好棒,但是有他妈什么办法,自己家能把自己供出去读大学已经很伟大了,这种羡慕我觉得是一种自私。有时候我骂自己,你他妈真自私。


我也做过白日梦,我有钱多好,我买豪车,好房子。我在美国上高中多好。但是我还是会比较理智的把自己拉回来,然后告诉自己,你他妈别傻逼了。你想这些就他妈浪费时间,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么傻逼的地方,赶紧好好学习,好好读书,以后找工作,挣钱了,让你的子女也享受美国的高端教育啊。。。 你现在不努力,160w打了水漂,你现在努力点,160w没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别人的羡慕,你的绿卡或者枫叶卡。而且尤其是第一代移民,那种骄傲是真他妈的爽,而且也可以给父母还他们给你的钱,让你父母到处吹,对不?


其实,公立大学也有很多和我家条件差不多的,但大部分是美国人民,在中国人圈子里,我就是很穷;但在整个大学,我应该属于中等稍稍偏下估计。我认识一个女孩,弗吉尼亚的,她给我说如果实在没钱了,她第二年就不在大学呆了,我想了想,我还是幸运的。


大家都要知足,真的;大家也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应该交各种各样的朋友,认识多种人,哪怕你们的圈子不兼容;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要努力。
我敢说我说的绝对在大部分留学生和美国人眼里是对的, 在美国,别人真的发自内心觉得你他妈很猛的,不是你开的车买的房你的女友,是你的4.0GPA,是你的高质量research,是你的美国牛逼公司的实习经验,是你拿到多少大公司的offer,是你抽到了H1B成功留下(这个其实既有运气也有你的努力成分的),是毕业不久或者多年后你拿到了绿卡,或者成了居民。 【我说的可能在有些需要接手中国公司的有钱人眼里觉得很傻逼,很不屑,但是在我这个收入的圈子里,做到这些谁他妈能不羡慕?】 而这一切的一切,取决于你努不努力!!!!!!!!!!


最后,我想说,我没有先天优势在美国接受初等教育,但我给自己立个flag,凭我的努力和我未来的收入能力把我的表弟(舅舅的儿子)送到美国读初中,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毕竟我没有体验过,我想让我最亲的人体验一下(如果他愿意的话)。
我原来有个梦想,等我八十岁了,归田卸甲,拄着拐杖在华州的唐人街喝着我媳妇给我泡的茶,给在纽约唐人街的我的最好的兄弟打个电话,问问他啥时候有空聚一聚,眼镜没花的话还可以吃个鸡,放下电话,看着膝下子孙,看着天空,心里默默想着,我没有让父母失望,没让家族失望,没白花那160万。
30#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28 发帖IP地址来自
壕有适合壕去的国,中产阶级也有适合中产阶级去的家。
日本为例,当初揣着爸妈给的100万日元初始资金(以10年前汇率约8万多人民币)只身来到日本京都,之后留学3年半一直到开始工作,基本自给自足。不仅没再向父母要追加投资,而且还尚有盈余。
日本30年物价停滞不涨,生活成本已经被国内大城市逐渐赶超;也容易通过打工等赚钱。
费用:回顾我的研究生生活,每个月生活费(包括吃饭购物交通手机)维持在6~7万日元(4~5千RMB),加上牛逼便宜的宿舍一年3万日元(1800RMB)以及学费等固定大头支出摊销到每个月,总共一个月花费11万日元(6~7千RMB)左右。
收入:当时有申请到奖学金,一个月6万日元,再加上打工收入6~7万(1hr 900日元*6hr/1天*平均12天/月)=12~13万日元,基本收支平衡。
这就是普通留学生的生活,努力学习,努力打工,努力省钱,但也努力扩大交际,锻炼能力,享受生活。只身出国,方方面面都不得不自己努力,但是努力就是我出国的目的。离开家人朋友,离开象牙塔,离开舒适圈,去一个陌生未知的世界,看看没有一切的自己到底会是谁?
出国留学什么感觉?跟中产不中产无关,富二代出国也有比中产更努力100倍的,中产出国也有懒得念书懒得打工,只会吃喝玩乐的。无论是谁,选择出国留学都有原因:为了文凭?为了绿卡?为了将来的高薪?为了面子?为了离开父母?为了新的经历?或者为了情怀?
和有钱人相比,中产阶级可能为了更多,甚至以上所有;而很多普通学生出国说到底就是为了能够跳出中产这个阶级,进入更上面的那个阶级。从这个角度来讲,出国确实是条捷径,身边很多朋友也确实实现或接近实现了这个梦想。那出国留学该有什么感觉?就是努力读书,努力工作,努力思考,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都出来了,就要过滚烫的人生!
套用北野武的一句话:听好年轻人,成为成功大人的方式?我咋知道,要知道我早做了。只有一次的人生,拿出干劲来啊你!!!


31#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29 发帖IP地址来自
家在西南地区十八线小城市,父母在当地某高校工作,收入远低于小社区平均水平。
美帝研究生一年半,学费+各种杂费保险费6万美刀。坐标纽约,每个月房租1000生活费500,过得比较省。期间偶尔校内打工+暑假实习挣了点工资,最后总共花了家里7.5万美刀左右。
以上是背景。
同学里面,95%以上应该都比我家有钱。
曾经去参加过一个富二代闺蜜的生日party,我那天刚赶完due,背着一个h&m十几刀的托特包,装着一沓ppt,蓬头垢面地从图书馆出来就直接去了。到了现场,发现小姐姐们都穿着小礼服,化着精致的妆,拎着几千刀的名牌包包,感觉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我不是没有自卑过,但是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其实没必要去攀比什么。
我父母拿出辛苦攒下的积蓄送我出国,不是让我花天酒地,而是希望我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我也有几个家庭条件相仿的好友,大家消费观念都差不多,相处起来并不觉得有压力。
现在毕业了,第一年的工资就足够把研究生期间的花费挣回来了。也有钱可以买名牌包包了,但是并没有买。感觉自己对物质的欲望越来越低了,满足感太短暂。想把存下来的工资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要么孝敬父母,要么投资自己,或者做一些理财。



共勉!


-------------以下是一点补充---------------
  • 关于工资:评论里很多说我毕业第一年工资就这么高。其实我的收入属于美国cs/金融方向研究生很普通的水准。隔壁亚马逊、微软随便找个程序员一问,base salary应该都比我高。
  • 关于找工作/找实习:过程很辛苦,经历了很多挫折。我属于运气比较好,最后结果还不错,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很多很大神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在美国找到工作,抱憾回国,并不代表他们不优秀。
  • 相比于家境更好的同学,我觉得自己还是舍弃了一些东西。比如我几乎不去酒吧等社交场所,缺少了接触美国文化的机会。即使现在自己挣工资了也不习惯去,感觉不自在,进而时常因为难以融入美国文化而感到焦躁。毕业后从纽约搬到西雅图工作,在这边一个人都不认识,也没有社交渠道,感觉非常孤独。(西雅图地区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欢迎私聊!)
所谓“你必须要非常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我内心始终还是有一块地方是自卑的,我并没有别人以为的那么快乐。


—————我在小社区的其他回答—————
在校园招聘的时候是第一学历重要还是研究生学历重要?
32#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0 发帖IP地址来自
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一两个月从澳洲飞国内一次,也有人想都不用想小卡一刷一万多的包就买了,还有人要么考试睡过了直接fail要么直接弃考整个学期的考试。 我的小世界观总在崩塌又重造。
如果要给题主tips的话:就是无论是你去哪个国家读什么专业,无论你家里有多少钱。记住你在去看更大世界的基础上,是为了学习学习学习的。  花钱这种事太轻松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即将成年的人)要承担起自己以后的责任和义务了。那么你在这留学生涯结束,花费不菲之后能否能做到呢?有个清晰的规划,会让你花更少的时间在自怨自艾和毫无疑义的事上。
33#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1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說下我的背景:
1 我是標準中產家庭的小孩。家庭具體收入不清楚,反正不太差。父母學歷都很高,都講英文,自己開公司。
2 獨生女。
3 一線城市本地人,念私立學校,國際高中,然後就來到美國念大學。
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留學感受:「PS這是非常主觀的個人感受 」
1. 文化
出國留學,就跟我想像差不多,畢竟從小就是西方教育下長大的,所以culture shock是沒有的。唯一覺得讓我有些不適應的是美國人對運動的狂熱精神。也是來到美國才知道那個什麼Sweet Caroline的。
2 交友
來到美國我交了很多新朋友,但是經過磨合期之後剩下的時不時聊天的都是那種和我三觀非常相似家庭背景也相似的。
室友都是美國人,因為自己生活習慣上面不是比較傳統的,所以跟美國同學住更習慣一些。
舉些例子吧:像是過節,我喜歡過聖誕感恩和中秋。但我發現很多我的中國朋友更喜歡過春節,看春晚。
還有吃飯,我喜歡吃比較清淡的粵菜,Salad,burgers和Mexican food (e.g Quesadilla& burrito). 但我的中國朋友都喜歡打邊爐!...我其實不明白把生的東西放進滾水裡面弄熟為什麼會覺得很好吃,不知道好吃點是什麼...
當然,我也要尊重別人的喜好,我不喜歡的話不參與就好了。
3 消費
總體來說我不是一個亂花錢的人,所以我父母也不會給我太多限制。我有一張父母的副卡,自己名下的國內和美國credit/debit各兩張。
我在東岸一個物價較高的城市,普通吃飯人均一般25-50刀。去米其林就另議啦。
一般一個月800-1000花在吃吧,主要包括grocery 和dining out。我比較愛吃水果和蔬菜,所以無論多貴我都會保證自己每週吃到很多很多水果。每次grocery150刀左右。一週一次。
住的話,我們這邊2b2b五千多起往上,比紐約是便宜很多的吧....
4  談戀愛
來到美國我一共有過一個半男朋友。都結束之後真的對談戀愛零渴望。
現在的我寧願把時間花在學習/健身/身體細節管理上面,都不想花一秒鐘進行非常無謂的快餐式戀愛,which是個美國校園的常態。
我雖然思想開放,但是不喜歡在男女關係上太開放,那種見幾次就要hookup的男生,我通通都會表示自己not that kinda girl的立場。
5. 學習
我是個很愛學習的人。
對我來說,在我的大學讀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教授們都很友好,願意給你提供很多幫助。同學們也都很聰明很勤奮。我最喜歡做group project,一般在美國讀書都會有很多很多機會給你做group project準備presentation。我想說的是,一定要好好抓緊這些機會,因為它鍛鍊的是你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演講能力。這些soft skills等到工作之後,對自己幫助真的很大。
6. 挫折教育
我覺得在異國留學,真的特別鍛鍊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壓能力。
我有過那種特別特別倒霉的日子。比如說,
早上去路考,很冷的天氣排隊等了好久好久,終於到自己了,結果太緊張發揮不好,被教官罵個半死。
然後考完心情就很不好了,眼淚已在眼眶打轉,準備打lyft回家,發現手機剩下1%,結果司機到了之後手機關機找不到他,還被lyft罰款因為遲到no show。
只好走去地鐵站坐地鐵。
在地鐵上就不管別人的目光哭起來了。想到了很多很多最近不太順利的事情。
但是正是因為有過讓我很難過的低谷,體會過那種背後就是懸崖峭壁,無論多辛苦也只能靠自己挨過去的日子,所以我才會比誰都珍惜我所擁有的美好,對待挫折和失敗也更有勇氣去前進反省自我。
7. 孤獨感
我自己體會的孤獨感,跟很多人都不一樣。我不想家,也不會掛念誰。
我的孤獨感,來自於對失敗的敬畏和恐懼,是當我發現自己在一個毫無根基的國家追夢時的孤立無援。
我知道,家人幫不了我,朋友更是幫不了我,只有我自己,才能克服重重困難。我不甘心於平淡和將就,我只能往前衝,那麼這種孤獨感的後果,我也必須自己承擔。
8. 人際交往
之前講了交友,可是人際關係和交友還是有些許不同的。至少在我的字典裡,交友是指選擇自己欣賞、嚮往的人,規劃自己的朋友圈,人際關係處理是指如何和各種不同階級顏色性格的人相處的問題。在美國,因為不像中國那麼homogenous,社會也不崇尚conformity,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更會被放大。
來美國這麼久了,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就是 -  不同,不等於,錯,更不應該因此而去排斥那些不同。學會去和不同的人融洽地打交道,真的是融入美國社會很重要的技能。就算在小社区這個社區,也是會有來自不同背景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所以這個技能在小社区也相當重要。
9. 種族歧視
這算是第八點的小延伸。
在美國,種族歧視是政治不正確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大家內心都是這麼想的。在我的大學裡,我明顯感受到那些被深深埋藏在心底的racial tension。我們學校很白,黑人基本是underrepresented的,亞洲人相比其他學校也是算少的。
大一,有個叫做yik yak的軟件非常popular,在上面能看到許多匿名吐槽,其中就有不少非常racist的。我看過的一條,是講中國學生總是講中文,有人就發表了一個非常不屑帶髒話的評論。
還有一次,晚上睡覺,突然有一群人,把那些宿舍門上看著是中國名字的學生的name tag通通撕掉了。早上起來,整個hallway一片狼藉。
最嚴重的一次,是Black Lives Matter事件。有人居然把貼在牆上的BLM poster撕掉換上一張All Lives Matter,結果整個學校都沸騰了,幾天後一大堆人在學校protest。
10. 階級
以前看Great Gatsby的時候,特別反感old money對待new money的不屑,覺得因為那份不屑,顯得old money不deserve擁有大家對old money的「敬仰」。
來到美國,我似乎體會到了為什麼old money會對new money產生不屑。來自old money的我的室友B和我的好友L,家教非常嚴格,條條框框特別多。基本上,同他們說話,能感受到他們家庭的隱性束縛。但是來自new money的我的室友A和E人就比較casual,比較好講話。但也不排除這是地域原因。A和E都是加州人,B是某前總統家族後代,現居東海岸,L是上東區人。
而這一些人,都是我眼中的upper class,因為家裡都有private jet。
總結一下我的個人體會,大學階級體現是在三個方面,當然階級評定標準也是個人主觀的.
1. 有沒有financial aid,student loan = 這個區分了是否middle class打上
2. 家族有沒有給學校捐款,區分了upper middle class打上;也是new money和old money分界線。old money是家族財產名聲累積五代以上的家族,其餘的都是new money。
3. 有沒有私人飛機,區分了upper class。


...


想到繼續補充


以上是原答案
PS看了看數據統計,發現我們家不算是中產。我一直以為沒有私人飛機的家庭都是中產,所以才決定答題的。如果答案有誤導,真的非常不好意思。
34#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2 发帖IP地址来自
为什么一提『留学』就省略了好多应该有的定语呢……『留学』一定要有钱才能留么?
  • 既然没有限定高中或者本科,基本上博士留学都是赚钱的,英式体系的研究型硕士MPhil也是赚钱的,干嘛要关心家里又没有钱?在瑞士读个博士的工资够养一家人在国内活了
  • 说得好像留学非得去那种生活成本很高学费也很高的地方似的,比如美帝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可是很多国家根本没有学费啊,比如欧陆的无数多国家,有学费的也基本上是象征性的学费,公立学校一年几百上千欧,根本都不比国内的学校贵太多,压根不至于给『中产家庭』造成什么夸张的经济负担
  • 欧陆的国家还普遍允许你边读书边打工,以欧洲这么高的最低时新标准,自己养活自己完全没问题
  • 何况很多国家生活成本其实也没有比国内高。比如德国西班牙什么的,比深圳生活成本低多了。食堂吃饭普遍也有学生折扣。
  • 当然住宿肯定要比国内的四人间宿舍贵,但是也没有四人间宿舍条件这么恶劣啊。在德国无数城市两三百欧能住一个带厨房、浴缸的单人studio了,丹麦学生宿舍价格连外面1/3价格都不到,你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试试……


ps,贵国又不是纺锤型社会哪有什么中产阶级
35#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3 发帖IP地址来自
嘛,想了想还是取匿吧,如果认识我的话即使匿名也能通过细节认出我来。最近这一个多月心态整体略有好转,然而好心情却仍然一直维持不了四十八小时就是了。
以下原答案:
有什么中产不中产,反正就是那德行呗。
现在大二,在美国中部一个排名40多的公立学校上学吧。GPA最多拿过4,最低也是3.8,还算勉勉强强能看。
但这背后是什么呢?
极度不成比例的投入与产出:
遥想一年前曾经为了化学考试通宵学了一周,但是最后还是只考了70多,而后一次学的更认真但考的更差,要不是最后期末爆发,那破课连B都拿不到。
为啥,国际部的学生,高中走的是AP,而那课学的是orgo,之前完全没学过,普高和A level班的学生对那课的评价就是随便学学就能拿A。


专业不说了,因为现在还tm没定下来(至于为何就是后话了),但想学的还是生化环材里的。你以为我不知道这是天坑,学CS相关才能赚快钱?不,我知道,我也上过CS的课,但看着码就头晕,写码或者debug到凌晨两点之后保准欲哭无泪。这已经不是没兴趣的问题,是兴趣已经开始拖后腿的问题。所以学吗,不学,这么下去保准自闭。
而现在没自闭么,笑话。每天晚上翻学校的research opportunity,看自己感性趣的教授的研究方向,下定决心第二天一定去套磁。但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发冷汗,根本不敢进去。
而这又为什么呢?无他,为了保持学业,每天都熬夜到特别晚,女朋友全是纸片人,便只能时常靠某种“压力马斯内”的活动来舒展欲望,而且发现xianzhe时间是少有的高效时刻,便越来越有瘾。两相叠加,造成大脑皮层过度受刺激,并且激素分泌紊乱,能不自闭么。
我们学校其它专业稀烂,只有工院还算鹤立鸡群,所以所有人基本都是破头地往工院里挤。学校也看中了这个机会,试图以此敛财。要从别的专业转进工院得先在general studies里的pre engineering呆一年,在这里面上过想转的专业需要的课,然后才能转。我想转的那个专业反正是没有GPA guarantee,就是成绩多好也不能保证你进,然后课程的要求十分乱,基本朝令夕改。我上学期申请转入,本来GPA对方都承认是encouraging了,但是由于我差个一学分的general Chem的实验课(老子general Chem的理论课早通过AP换掉了),对方硬是卡着不让我进,必须上完那几把实验才可以。这学期我只能再申一次,要是再进不去就得退学了。
还是上面那个专业,基本全部是将来想考medical school的美国人,中国人近乎不存在,偶有几个也都是自以为是高华,平日里只和美国人打交道的华女。在其中的孤独可想而知。而且很多考试极不科学,经常有那种100分的卷子就几道简单题,但错一点就扣特别多分的那种。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在该课的piazza上质疑该课的考试不科学(现在承认我当时言辞有点太激烈了,但我从始至终只是就事论事,没提过任何人的不好)结果被群起而攻之,非说我是在对那门课的professor人身攻击。
反正就是自己考好了呗,吃人血馒头的主。
很多情况下我是觉得身边的人有失水准的。美国人对那种我都觉得还算简单的课抓耳挠腮,但回头一问人家全在做research,有个台湾人脸上一直带着假笑,想找理由揍他但是目前是师出无名,中国室友大多是群天天只会八卦,揣摩女生的心情,四处和人鬼混,破规矩一大堆,还美其名曰情商高的人。
中国室友里我唯一佩服的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他高中时讲道理硬件水平是不如我的,但人家来到这里后笃定要学ECE,并且情商高,懂得和人说话,并且广交朋友,再加上ECE major里本来中国人多,能提供帮助的人也多,所以他现在是在稳步进步,把我甩的越来越远的。
每次想起他就会突然暴躁,有一次直接拿剪刀在手腕上顺着血管的纹理划了一道。从此知道了手腕的血管确实比其它地方脆弱,即使是皮肤上都会造成肿胀。
每天省着花钱,只吃一顿饭,半夜饿了的时候只能强行说服自己说自己不饿。但一个月下来花销还是如流水。
想去做research但不敢去找professor,想找工作但不敢去career center,想转学但不敢找人要推荐信。总之就是啥也不敢。
所以学么,不学,努力么,不努力。要对家长心怀感激么,要,但说得好像心怀感激就能做成什么事一样。
顺便听一句劝,美国人标榜的be grateful是彻头彻尾的资本家的阴谋。目的是为了割韭菜。
这学期要是能转进工院还好,转不进就退学了。退学就退吧,学期初读了银河系漫游指南,所以我目前的梦想就是退学当个hitchhiker,四处晃荡,直到钱花光了,冻饿而死。
顺便我在生物相关方面的水平也是不精湛的,现在做实验,每次都是把protocol认真读好多遍,严守操作规章,但培养皿里的细胞就是不给面子,要么不长,长出来也不是我想要的,TA都无奈了。
刚才看答案听有个人说害怕自己将来会垮掉,但人生本就是最终会垮掉,最终会沉沦的,因为反正努力也没用。人生最好的谢幕方式就是在高中时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交几个知心朋友,各去做些疯狂的事,然后许一个永远做高中生的愿望,之后赶紧自我了断。当时没那么做,现在后悔了。
高二/高三往后的生活都是过于残酷的。对留学党和国内党都是如此。
莎士比亚都说了嘛,生活就是个智障讲的故事,满纸都是喧哗与骚动,却一点意义都没有。
深以为然。
3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4 发帖IP地址来自
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
你会周围一切新鲜的事物吸引,同时也蒙上了一层恐惧
你会尝试用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然后发现生活中太多比你优秀切努力的人
你会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所诱惑
你会不自觉地攀比
你也会羡慕身边家境比你好太多的同学


于是你开始自卑,开始逃避,开始迷茫
你想用表面来压制内心的焦虑
你也开始追逐物质
开始学习化妆和穿搭
开始学那些popular的人的言行
开始下各种社交软件,加各种好友,把自己的生活展示得一览无余
开始在youtube这个新大陆上沉迷


你以此为傲
与国内同学家人的对话中不自觉地夹杂着英文
你感到了孤独
于是试图与本地学生交朋友
但总会不自觉地回到华人圈子
你将所有ddl留到了最后几天
熬夜赶完发个朋友圈,让大家都知道留学之路有多么艰辛
渐渐地你也欺骗了自己
你慢慢忘记了初心
与本来的生活渐行渐远
双眼被蒙蔽


你有一天会突然醒过来
可能是跟父母视频之后
可能是看到自己惨不忍睹的成绩
可能是发现了自己在社会金字塔的位置
也可能是与同学进行了一次精神交流


于是你被敲醒了
眼前的迷雾也散去了
你发现自己孤身一人,正处于悬崖的边缘
你看看身边,还有很多人正向这个方向前行
但也有很多人保持着一双清明的眼
你无力唤醒每一个人,但庆幸于自己及时止住了脚步
你转了个身
又一头扎进前方的一片未知里
下一段路
还好
你带了一盏灯
只有自己才可以为自己点亮的一盏灯


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你的经历让你意识到
这个世界很大,也有很多人
总有人什么都比你好,也总有人怎样也不如你
出国最大的意义于我而言
就是在以后的待人接物中得以摆正心态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因此也少了很多的不服气
少了很多歧视和刻板印象
来到更大的世界
才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谦卑而坚定地活着
大概是留学至今最深的感受了


-----------------------
取匿了。
直面自己的黑历史。
37#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5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了几个答案,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强答一波。
答主十五岁,来自浙江。家里有房,两辆车,父亲公务员,母亲外企经理。在东南沿海的小城长大,目前加国留学中。
没听说过中产阶级的概念,是因为要出国了,父亲才会跟我说家里的事情。是这样的,从小到大,我认为我的生活品质是比较好的。母亲用的化妆品都是国际大牌,父亲也总是抽最贵的中华香烟,我小学开始学钢琴艺术各种兴趣班,初中数理化一对一补习,衣服不会上淘宝胡乱买,而是到商场里挑喜欢的牌子试穿。偶尔想要双AJ,贵点的首饰,或是最新款的iPhone,向父母撒个娇都会有。假期都会出去旅游,欧洲,印尼,日本什么的都去过。父亲喝大了还会说,以后你嫁人,嫁妆就用爷爷留下来的房子,再给你买辆车吧。父母也经常带我打高尔夫,参加各种活动,学马术,我一直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身边的朋友,也是这样的条件,所以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自卑。
但是就在出国前,父亲告诉我,其实他们的年收入不多,顶多能算个“中产阶级”。父亲是铁饭碗,但是不算任何奖金,公务员根本不赚钱。母亲虽在外企工作,但看的都是业绩,不一定有“固定收入”。简单来讲,父母维持我上述的生活现状,已经是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而且这些年来,他们努力工作,已经还完了银行贷款,和向爷爷奶奶借的买房子的钱。这个节骨眼上我提出要留学,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想了不久,我还是决定了。父亲说,这就意味着以前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我的压岁钱充公,衣服都是淘宝上乱买,母亲看上一台新车,也泡汤了。原本的一双vans已经穿旧了,也不敢跟爸妈提买新的。母亲再也没买过LV,D&G,而是转向了奥特莱斯的mk,coach。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在加国消费最高的城市的消费最高的地段,找了最好的公立高中让我就读。我的homestay一个月1600刀,住在一个漂亮的小洋房里。
我本来已经接受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事实,但是看到我的室友,她们还是过着我以前在国内的生活,圣诞节买张机票飞去多伦多,住五星级酒店,看上一双cl或者白斑马椰子,毫不犹豫地刷卡。这周末吃法餐,下周末吃日料吧。
我的确感到了自卑,我羡慕她们的生活。
原来一周天天和闺蜜去网红店,和父母去五星级酒店,现在一周只能出去吃一次,原来在国内办了vip健身年卡,现在只能用次卡,原来想给自己换台mac pro,现在用的还是几年前家里带出来的macbook air,原来只用muji的我,买了斑马三菱囤着。我知道我这样的生活,“不配”放在这个题目里比,但就和我从前的生活比,我感受到了不同,同样,也感受到了责任。我觉得在十五岁这个年纪,感受到责任,是很骄傲的事。
父母说,你现在羡慕别人的生活,没有用,你要做的,就是在如此好的国际平台上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过上她们这样的生活,或者比她们更好的生活。
我知道我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人,所以现在,我要做个能屈能伸的少女,不可以做赖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大小姐。
我不觉得“中产阶级”是一个累赘,而是一个勋章。
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要走七年,也许要走更久,但是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
38#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就说我正在经历的事情吧 我要和同学去T国旅行一周 F国出发 机票往返只要三千 人家中国出发两周 机票钱翻倍只要一万三一万四 我们现在还没出发 住宿费,国际国内机票,热气球费用已经超过一万人民币了 而且对方还觉得非常非常便宜 还想定更好的住宿 你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吗 对方不要坐巴士 因为这辈子没坐过 要包车 一天2000多人民币 订住宿除了要市中心 安全 还要国际连锁五星级 安全 还要 样子好看 周边风景好 最好里面有点古董 建筑本身最好是建筑典范 提起购物 不是买纪念品 而是换个国家买奢侈品 拒绝早上9点出发 认为该时间起不来床 坚持认为旅行不用这么累 多休息一会儿 拒绝吃小餐馆 要吃饭店
中产阶级去留学就是你身边会有中产阶级的钱但也有很多很有钱的同学 你虽然知道他们有钱 但是不到一定情况你无法想象你们之间的差距这么大的 观念就完全不一样 他们认为没有订最贵的住宿 没有要全程吃米其林 陪你坐经济舱已经非常非常体谅你了 因为人家眼里是没有预算这种东西的 人家全家的一次旅行是要花掉三四十万人民币的 坐飞机也能花七八十万元 认为为了你一次旅行不算购物只花三四万已经非常非常节约了 他们自认为已经很退让了 可以自我感动了 可是你很清楚的知道对自己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我现在在考虑怎么推辞掉这个旅行了 实在无法承受
39#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7 发帖IP地址来自
自卑啥的,都是自己的心里闹的鬼。身边接触过的豪们,人家不在乎你有钱没钱,(借用校长的一句话:“反正他们都没有我有钱”)确实是这样的。


豪或者不豪,人和人交往,都是看心,看你对他们好不好。


出国了,中国人之间必定会感觉亲切一些。但这也不代表你一定要和中国人做朋友,也不代表你的朋友一定要有钱或者没钱。


我在西班牙的时候,一身淘宝爆款,整天和一身G牌B牌L牌的朋友混在一起也挺好的,该吃饭吃饭,该玩玩,我喊穷他们也会陪我去吃几欧的餐厅,偶尔搓一顿大家也都美滋滋。


其实出了国,谁也不是大少爷大小姐,都是海外漂、流浪,回不去家,有没有钱什么关系呢。


豪们偶尔跟我吐槽,哪个人又骗他钱了,仗着他有钱蹭吃蹭喝。我一听就火了:你教的什么破朋友,吃饭不该aa吗。


该aa的,该请客的,到哪都是一个道理,人有多少钱,就办多少钱的事。


没钱了就打工,自己努力换来的,没有人瞧不起你。有钱了就玩、吃、买,也犯不上明明没有实力,硬要买奢侈品装13。


与人交往,要用心,要真诚,不要想身外之物。


穷了就喊穷,大不了就是打工,赚了再和朋友玩,你的朋友会介意你凭借自己的能力混局吗?如果真的介意,这样的有钱人,不认识也罢了。


装的人周围也是装的人,用心交朋友的,周围也都是真心朋友。钱不钱的,太俗。好好念书,好好享受留学生活才是正道。




━━━━━分割线━━━━━
二次更新。


有两种主流的想法是我比较不同意的:


一:“有钱的人我一定要跟他搞好关系,至少不能让他讨厌我”:


有个朋友,家里算有钱,叫他z吧,他姐姐谈了个男朋友k,他姐夫也是一身名牌,花的起。任何人都不会觉得他是装豪。有钱坐实,以上背景。
虽然这个姐夫不穷吧,但他们全家对这个姐夫都很提防。因为姐夫会离间姐弟的关系,还会离间弟弟和妈妈的关系。当着弟弟面一张脸,背后另一张脸。弟弟未成年心机玩不过姐夫吃了无数哑巴亏。
此外这个姐夫在那边是黑社会的,帮人黑身份偷渡的。钱不少挣,但钱的来路不明。这一家人全都防他那个姐夫。姐姐单纯,被姐夫骗的迷三倒四,我朋友还不敢招惹。


重点不是他家里人怎么看。
而是,如果其他人,如果先遇到了他姐夫这种人,会先入为主的判断:这个人豪,所以要搞好关系吗?


请问,要是真的搞好了,是不是在给自己挖坑?
(我如果和我的朋友不熟悉,也不会知道他姐夫背后的一面。因为说实在的这个姐夫长相打扮真的给人好印象!)


二:“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我前后留学过两次,第一次在日本,有个同学每天吃大米饭和便利店的打折餐,中午饭都是不吃的,因为中午学校的食堂贵。


同学们不说,但我们都看在眼里。


试问一下,当他的生活中,出现了每天都至少几千日元伙食的同学(另外的同学,不是我!),每天当他饿的啃面包、省吃俭用时看着别人大鱼大肉,如何平复心态,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


这样的状态,如果持续一年,两年,会有什么影响?


这种“差距感”,不是三两句安慰就管用的,毒鸡汤式“不要在意他人”,日复一日,只会让自卑深入骨髓。


在国外,本来就无依无靠,再日复一日的饿肚子,省吃俭用,被人“照顾”难道就是值得表扬的奋斗精神?








出国不是让穷人变凤凰的途径,当然也有暴富的方式,刑法里都写了。
认清楚自己的定位吧。真的连饭都吃不饱的千万别出国。(大家对“中产阶级”的定义不一样嘛)


吃的饱,穿的暖,人先要有尊严(这句话是说给家长听的,钱不要让孩子乱花,但也不要委屈孩子让他没有尊严)。
不因为穷而急于暴富,做违背道德的事。
不因为富而对其他富人没有防备。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益友难得,记得交心!
……
等。

40#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8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了下高赞答案,几乎每个都提到“看这身边别的同学名牌加身,不是法拉利就是玛莎拉蒂,坐飞机永远头等舱....”
请问我们留的是一个学吗??

大部分普普通通的人可能没有高赞看起来那么苦,但也绝对不是像上面描述的那样。

就是普普通通的住着正常物价的房子;普普通通的叫着外卖,买着奶茶咖啡;开着普普通通的车子;不至于买不起机票回国,但也要算计一番好买一张便宜一点的经济舱,
的普普通通的人啊。
41#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2:39 发帖IP地址来自
没想到有评论说我是柠檬精,为他更新一下。

以下是我KFC的订单截图,里面的sandwich就是汉堡。评论这位朋友说美国KFC没有汉堡是因为外卖的KFC没有汉堡。在我去KFC店里吃之前,我也一直对别人说:“美国的肯德基没有汉堡,麦当劳没有辣翅,特别辣鸡。”




看清楚了,柠檬精!(生气
————————原回答————————


家里年收入50w左右,不稳定(近年来生意不好)。目前在美国纽约留学,大学第三年。我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分享下小中产出国留学的感觉~ 给懒得看的小伙伴总结四个字:压力不小。


1. 住宿方面
大学距离曼哈顿开车30分钟左右的黑人区。如果上海市中心和曼哈顿的环境比较是一个天一个地的话,曼哈顿和我们这里比是一个天一个地域…
这里是有名的黑人区,周遭非常危险,但是房价相比曼哈顿要便宜许多。曼哈顿相对安全很多,但房租实在负担不起,学校很多有钱的小哥哥小姐姐都住在曼哈顿,一个月30-40平米左右的公寓要4000刀以上(折合rmb约3万)。非富非贵的我只能在学校周围租房。在开车20分钟开外的华人区打车回家的时候,很多司机都会说一般不去那里,太危险了。每周,学校的public safety都会发各种邮件告诉我们这片地方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偷小摸抢劫我们都习惯了…但居然还会有枪击、爬墙入室、越狱之类吓人的事情。




很想念国内安全的环境。想起三年前和老豆吵架,一个人半夜十二点出门乱走,一直到两三点才回来。(回到家以后发现老豆在沙发上一脸内疚地等我QnQ……


2. 出行方面
纽约地铁交通并不发达,打车20分钟能到的地方可能坐地铁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地铁设施非常陈旧,环境也很危险。没有屏蔽门甚至栏杆;到处是散发着恶臭的垃圾,流浪汉随处可见;地铁速度很慢,噪音很大;很多条线并在一起,没有车辆到达倒计时,你永远不知道你等的车什么时候会来… 地铁站黑哥哥随便推人下去的新闻频发,我每次迫不得已坐地铁,在等待的时候都会贴墙/贴柱子站。实在太怕了… 唯一优点可能就是价格了。单程票2.75刀随便坐,折合人民币约19元。
打车:叫车软件 / 出租车
大名鼎鼎的Uber可以说是我们小中产生活中花钱最心疼的地方了。Uber的价格贵到令人发指。在纽约,不堵车20分钟的路程大约需要花费40刀(折合人民币约270元),真的很心痛……

出租车就更不用说了,由于不是很经常坐出租车,感觉价格大约是Uber的1.5-2倍吧,还需要另外加至少15%的小费。值得一提的是,华人留学圈很盛行微信Uber四折代叫。一开始我以为是公司内部员工有折扣码,后来才逐渐发现其实是盗刷信用卡以此盈利。大部分代叫都在国内开着vpn操作,几乎0成本,暴利。
由于出行太不方便以及成太高,我很少去远的地方。一周打Uber去法拉盛(华人区)买一次菜,顺便下馆子吃一次饭。逛街买买买可能一学期最多一两次。从不喝酒蹦迪,一个是不喜欢,一个是去不起…


3. 饮食方面
放开我我要回国!!!!
本来懒得更新,今天吃了一顿恶心的肯德基,忍不住来更新了。

你们看得出这是一杯没有加冰的可乐吗……特别苦,想哭。我花了将近20人民币买了这杯还不如红色尖叫的液体折磨自己!汉堡里只有炸鸡+酸黄瓜+美乃滋,咸得发苦。吮指原味鸡吃到后面居然有一块是臭的!两百多人民币就这么没了,好气…
美国的食物和中国比,平均下来真的非常难吃(不包括在美国开的正宗中餐厅)。定价很高。普通餐厅里一盘肉菜/蔬菜一般都13刀左右。美国的蔬菜特别贵,基本和肉的定价是一样的。而肉的定价和国内又差不多。意思就是不到一斤蔬菜大概需要30人民币… 所以餐厅里的蔬菜非常贵,在知名一点的餐厅里可能花140人民币才能吃一盘量很少的蒜蓉菠菜。
所以,作为小中产的猪猪女孩,为了省钱练就了一身厨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蔬菜价格高,可以发现越穷的地区肥胖的人越多。因为快餐相对便宜很多。一份蔬菜沙拉大约人民币80元,这个价格可以买到三四个汉堡或一大份炸鸡。这里的肥胖不是指一米七150斤,而是指一米七220斤。在黑人区,到处都是胖到让你怀疑人生的胖子在街上大腹便便地走,一手拿着超大杯可乐,一手拿着炸鸡…不忍直视


4. 衣着方面
正常来说,美国的衣服如果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不算贵。在某些超市里也别便宜的断码打折衣服不作讨论。优衣库的价格在不加税的情况下略微比国内价格高20%左右,并且打折款又少又丑。Zara的售价也是比国内价格高不少,税后差价就更大了。比较大众的衣服品牌,如Banana Republic,踢不烂,Champions,Tommy,CK等等价格大约是国内的60%-75%(个人感觉)。遇上打折季会更便宜。所以小中产买买普通衣服还是不会手软的。
梅西百货里的过季大牌衣服会非常便宜!会打3-7折的折扣,节假日更有折上折!比如感恩节的时候,一件打折款CK加绒卫衣只要三十几刀……买买买!!不过在这些衣服里淘一件适合的真的很难,因为绝大部分都超丑,码数超大。非常想念淘宝,衣服好看又便宜!质量也不赖!


总结:来美国三年了,越来越穷了,对吃的要求降低了,回国感觉什么都好吃了。审美变丑了,整个人都变土了。每次回国都有“代沟”,感觉和国内脱节,比如不会扫二维码坐地铁,不会用微信公众号叫人上门修手机,不会刷脸支付等等等等… 一年回两次国,每次都有新感觉!!!(暴走!!
12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000
帖子:40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