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小社区用户   2019-4-11 21:11   8353   5
常听说中国留学生在外留学通过兼职赚取生活费(特别是早期,1990,2000年左右的吧),不知道在中国留学的“贫困”外国留学生会有通过哪些方法赚取生活费?毕竟中国人这么多,像洗盘子。。。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26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谢邀请! 我回来了!

今天刚参加完自己的毕业典礼, 拿到了对外经贸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 也许我留学生的日子就这样结束. 以后就是工作 (除非我继续读博士 ) . 所以今天来回答这个问题觉得比较有意思.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10年,我跟同学一起被派到北京的首都师范大学学习. 当时我在英国才学了一年的中文成绩一般,一句话都说不顺.

我第一次来中国的一个照片我是左边的那位, 右边是爱尔兰的同学/闺蜜。 别怪我难看,原来本人总拍得不好看,再说电脑上没法PS, 哈哈。就这样吧。

     过了一年以后我就回国了,在利兹大学继续读书, 2013年才回北京读研.

这是2014年跨年时跟这次的两个闺蜜 (来自保加利亚和波兰)。 对我老了哈哈。

(我知道不太符合题主的条件,但是这我也没办法,哈哈如果碰到合适的人我答应替你把他们的意见拿过来写一下).

我说说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吧, (请注意文章会很长,很啰嗦)。
中国的留学生可以使用态度来分别, 主要有三种:

1。经典的交换生:本地大学生对留学生的评价好像是, 天天玩儿,经常喝酒自己没什么事也没什么成就, 厌倦了就回国不给中国社会带来任何价值。
我很遗憾但是这个趋势确实存在, 很多短期交换生是为了 ‘经验’而来中国的,因此他们想在消费比较便宜,压力小的中国当中混日子,过一个更丰富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向老家的朋友秀中国的哪些事儿。


这些学生一般有好的资金来源 (父母,学校,政府)不会超过初级汉语水平, 很少会跟本地人叫朋友 (除非他们很西方化,英语又好)。

但是其实这样的留学生哪里都有,我在英国时有很多中国朋友,有时我是他们圈子里唯一的本地人,他们的娱乐生活比我丰富多了, 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也不认真上课, 年轻人嘛!谁没想过这样的青年时刻。

2。‘来华’ 留学生: 这个人群也许是一年的汉语班,也许是本科生但是他们不是来开玩笑的。他们很喜欢中国,很想学中文,开阔自己的视界。 有的人是中文专业被派过来的,有的是靠奖学金过来的,有的是自费的。 他们中国朋友比较多,也许外国朋友就占圈子里的10%。


一般他们会参加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比赛, 课外活动比较丰富 (我的大学有很积极的留学生会和校友会, 本人也参加过几次比赛,当过活动主持人)。


3。被推过来的留学生: 有的留学生因为父母的愿望或者家里的一些特殊情况而被推到中国来, 也许他们学过中文也许一点中文都不会, 也许对中国没什么想法,也许在华生活很苦很悲伤,也许很喜欢。但是他们没办法做出选择只好在这儿学习或者在这儿混日子一直到他们毕业或者家长同意他们回去。


我第一次来中国也是因为‘留学生家里都很有钱’这个想法而受了不少委屈。 为了更好学中文我跟两个中国人合租,后来发现我的交给他们的钱是整个房子房费的60%而他们两个一个人交20%。 买东西需要砍价好久价格才会接近本的人付的价格。 经常因为出租司机以为我不认路想给我绕一大圈而跟他们吵架。

欧洲国家,许多是孩子过了18岁就要尽量经济独立,我家庭条件正常家里三个孩子所以更没办法期望父母提供资金,2010年我的资金来源由于英国政府借给我的贷款, 2013年我考上了奖学金而过来的。 很多学生也如此。

我2013年刚过来时第一个反应就是---- 东西怎么都这么贵?! 哈哈。以前10 块就能吃饱现在很多饭馆15 块钱也不够。 搭车也贵了哈哈。
第二个反应是空气真的是一个问题, 可能是2010年大家都没怎么重视吧。。。
第三个反应就是怎么又这么多老外?(可能是因为自己这次住宿舍,而且离三里屯比较近)
第四个反应就是怎么这么多美女? (可能是猫大的特征吧)。

留学生在中国有时很幸运有时很辛苦,我生活当中美丽和恶劣的时光几乎都是在中国过的。

研究生确实比汉语班辛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我觉得你用英文给我讲我都不一定能听懂, 使用中文来学习确实很难。 而且开卷考试, 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准备在英国从来没做过开卷考试。 要不是我那位良心的班长给我许多帮助的话估计起码前提的三门课都挂了。

以前在中国很多学生会打工来支持自己的生活, 现在中国ZF对留学生兼职工作有强烈的限制。 留学生现在更多是实习,而把部分的实习单位不给钱,所以对经济独立,有家庭困难的留学生来说过日子会比以前更辛苦。

过两年以后我反馈就是
- 怎么每次来中国就胖了二十多斤!
- 好像在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方面,玩儿小社区比读硕士更好使。
- 如果在中国生活一辈子,可能就得接受自己单身一辈子。
(许多网友问我为什么这么说,可以检查一下中国妹子对外国姑娘与中国男生交往感觉如何?中国男生对于交来自西方的女朋友/妻子有什么样的看法? - 文化 , 我认识的许多漂亮又优秀的在华外国姑娘都找不到合适的男人。我这个交过两个中国男友的人也很难以找到合适的。。。可能是眼光太高哈哈)。

- 我最讨厌这个国家乱七八糟,没有规范化的样子, 但是我也最喜欢这个国家乱七八糟,没有规范化的样子。 在我国跟本设想不到的可能性,在这里都可能发生哈哈哈。
- 我觉得拿2010年和2013年来比的话,‘质量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 中国在慢慢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个对我以后找工作需要面对的竞争力却没什么好影响。。。。
- 只要一个外国人真正融入中国的话,一定不会有回国的想法,很多原来说好就呆一年的学生在这里6-7年还舍得走。

希望回答了比较全面,如果有想要知道的可以提问。
很啰嗦请见谅!
3#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27 发帖IP地址来自
写这个答案之前我想说下。前几天写了一个关于政治的话题已经做好被批评的打算了,但是看到很多朋友根本就没有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或者理解成完全相反的意思就开始批评,这样真的不好。 我觉得这种不严谨完全不是一个问题解答交流型网站应该有的氛围。最近给我私信的朋友特别多,谢谢大家的喜欢。因为学习和工作比较忙的原因我不能一一回复。如果可以的话大家也可以关注我的     新浪微博 (淑美_yoshimi)  我会每天更新。


然后我要开始答题啦 。(^_^)

今年七月从浙江大学毕业,拿到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结束了两年的浙大学生生活回到东京继续在庆应读研,所以我可以用当事人的身份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中国的留学生是有三种
1)非交换,自费留学
2)非交换,国费留学
3)交换留学

数量比例最多的应该是交换留学的,我不是交换留学,所以只能回答1和2的内容。

两个的区别就是他们有没有拿到奖学金。中国政府和其他的机构给留学安排的奖学金是不少的,目测是20%的人拿到奖学金的样子,其他的人的话要自己交各种各样的费用,但是一般不去打工。因为外国人的语言能力有限,工资也没那么高,除了一部分的欧洲人去英语家教以外,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工作。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浙大的学生的课太忙了,要学的内容和作业太多了,忙不过来。

给留学生准备的奖学金里最多的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的奖学金,每个月3000人民币。但是他们要自己交学费,宿舍费什么的,这个费用比中国学生贵多了,所以不会剩下很多钱。

很幸运,我也能拿到了香港的奖学金。学费和宿舍都是免费,还给我不少的生活费,所以我在杭州的两年的时间除了学习研究课题以外不用去赚钱也不会吃土。参加这个项目的最好处是每一个成员都会有一个中国室友,在浙大的话,学校还会根据国籍安排不同装修风格的宿舍。我的房间是有榻榻米和浴缸的日式宿舍,和其他同学的不一样。我的室友是好可爱的中国妹子,之前写过关于我跟中国室友的生活的题目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065032/answer/119273682


留学生刚来中国的话很孤单的,远离自己的国家,没有朋友和熟悉的人,特别是中文不好的话怎么提高中文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和中国学生交流的不多,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我希望中国学生看外国学生的时候多去找他们聊天,他们看起来不太愿意跟中国学生的理由可能是对自己的中文自信或者很害羞的吧。

在浙大同学对我都很友好,愿意和我做朋友愿意和我交流所以我很快就喜欢上那里了。在浙大的两年也改变了我很多,比如我现在虽然回日本了但是还是很喜欢和别人交流,遇到中国人也很愿意跟他们交流看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有人跟我说中国人没有那么好的,你不用对他们每个人都那么热情,但是我知道在中国我接触过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么对我的,在日本我只是以同样的方式对他们而已。

最后还是祝愿中日友好,多点了解就少点隔阂。
4#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28 发帖IP地址来自
浙江某两个招收黑人最多的大学。黑人留学生在那里活得可以说是相当潇洒了。

黑人留学生来杭州这边后,根本不交他们自己民族的女性朋友,因为这么多异域风情的东方美女都品尝不过来,哪有空吃他们自己的国货啊。拿着咱们给的赞助费,夜夜轰趴,欢乐的不得了。

期末考试?不存在的。学校一定会让他们通过的。毕业证稳拿。

我看有的朋友还说什么黑人50分就算及格。开玩笑!50多分那种还叫神马算及格,那是必须及格,是优秀、是完美!50多分那种,人家回非洲去就是非洲的两弹一星。一般的给你搞个20分就算给你老师和教务处开天恩了。


我突然想起我一个在德国上大学,学金融方向的朋友,因为去找德国教授划期末考试重点,被我们嘲笑了4年多。

他期末去找他的教授划重点,那个老德搞了半天才明白他是来干啥的。然后说:

“我手里正好有一份打印错了作废的学位证,你读一下。”

我朋友拿起后照着读了起来:“

授予 XXX 哈勒维特贝格大学商科硕士学位。。。”

这时候这个德国教授打断他说:
“看到了吧,上面是这么写的。如果这个硕士学位后面加个括号,写上授予XXX硕士学位(外国人),或者授予XXX硕士学位(中国人),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别说划重点了,我直接把答案给你。或者考试都别参加了,我和教务处说一下,外国同学离家万里,这么不易,不要笔试了,我直接口试一下聊聊天就把文凭发给你得了。
但现在不行,因为大学文凭上没有这个括号和里面的内容,那么就请你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准备考试吧。记住,差一分都是不及格。”

咱们国内的大学还是要学习一个。都啥年代了,看到外国人腿还不自觉的弯曲,这就很没意思了。
5#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29 发帖IP地址来自
子曾经曰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然而,我国的一小部分高等院校,是不是显得用力过猛了?
--
六月的宿舍,气温直逼四十度,稠糊糊的空气仿佛凝固住了,一丝凉气也没有。除了同学们因为太热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声音,就只有一座古老的电扇发出嘶哑嘶哑无力的转动声。
济南大学宿舍里的同学们今年已经上到了大四,从小鲜肉熬到老学长,也没有熬来空调。就连大学校官方的广播台都点歌来催校长安装空调:
“校长~校长,空调~空调......”
“校长你什么时候装空调啊~
校长你什么时候装空调啊......”

终于有一天,学校宿舍楼下来了一辆大卡车,里面装的都是崭新的空调。这下济南大学的同学炸窝了,盼了十几年的空调终于来了!有生之年终于能感受到凉凉的宿舍了!
然而凉凉的不是宿舍,凉凉的是同学们的心。
这一大卡车的新空调,不是给咱们国内学生准备的,而是给学校的国外留学生换的新空调。

学校这波操作真的伤了同学们的心,人家能在空调房里气定神闲的学习,我们宿舍热到连墙皮都要融化流下来。
中外学生所面临的差别待遇,还不仅限于空调这一件事。

近日,一则名为大学寝室的“两个世界”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的制作者去了兰州和北京,采访了来自两所大学的12位学生,分别6个外国人和6个中国人。
采访者就生活条件和日常生活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并拍摄了他们的宿舍和房间。当她问一名外国女生,她们的一间宿舍有多少人时,对方回答是两人。要知道,中国的大学宿舍最少也是四人,基本都是五六个人挤在一间宿舍,部分高校研究生宿舍才是两人间。
在她的镜头下,外国留学生们的宿舍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图中的女留学生说,希望能有两个衣柜。而她们的房间也足以容纳得下。
中国大学生的宿舍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一位中国学生被问及这样的宿舍是否还有地方学习时,这名学生表示:学习的地方还是有的,只是比较小。
可以看见的是,这些外国学生在中国的大学里住的是两人一间的公寓,有大衣橱、wifi、电视、空调,不断电;而大部分中国大学生仍然挤在6人甚至是8人的房间里,衣服挂在床头,想尽一切办法收纳,以节省有限的空间,生活环境天壤之别。
--
而住宿条件的天差地别,还只是这一系列残酷现实中的一小部分。
一名985大学学生爆料,校内惊现“外国留学生专用充电桩”,中国学生不得入内。

(图源:@习五一)在爆料图片中,的确有“本充电处仅限国际学生使用,其他车辆勿入”的标语。
更加过分的是,竟然有同学在给电动车充电的时候被保安呵斥:“是哪国人,中国学生出去!”

为什么当外国人都对我们中国人开始刮目相看的时候,我们自己人反而蔑视自己人?
同样的事件发生在江苏省一高校,学校为了给国际留学生腾出宿舍,不惜把当时住在楼里的所有中国同学赶到质量要差得多的宿舍楼去。


对于不愿意搬的同学,学校甚至给他们施压要通报并记过处分。
同学质问学校执法者:“是不是要把我们最好的条件给你们让出来?”学校执法者则立即回到喊:“房子是学校的,你贵姓啊?

咱们自古是传统礼仪之邦,宁可委屈一下我们自己,也要倒屣相迎外来之滨。国家鼓励引进外来人才,也是盼望能够学习国外更加先进的思想。
但是,那些咱们在咱们无微不至的悉心照顾中养尊处优的国外留学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
来自非洲喀麦隆的国外留学生卫力是清华大学的留学生。他遇到北京的胡小姐后,谎称自己出生在法国,是牛津大学硕士,目前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希望胡小姐为他支付高达100多万的留学学费

胡小姐不仅对他的谎言深信不疑,而且还崇拜他的高学历背景,坚定不移的为他支付了学费。同时她还包办了外国男友的所有生活费用,包括男友治疗牙齿,每天的治疗费要人民币一万五,胡小姐也毫不犹豫地爽快出费。
卫力说,在喀麦隆买地皮造楼是一门很有前景的产业,胡小姐对男友的建议言听计从,很快就给了他300万用来买地皮。之后卫力还说要去参加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但没有路费,向胡小姐要了20万路费。
实际上卫力根本没去巴黎,而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喀麦隆,并且把得到的钱转给了自己身在国内,并且怀有身孕的“正牌”女友。回到北京后,他声称从联合国环境署高管处得到了推荐,毕业后可以在巴黎工作,他想与胡小姐结婚,并且以后在巴黎生活。
喜出望外的胡小姐不疑有他,又给了卫力将近三百万元,让他在巴黎买房。
好景不长,不久胡小姐偶然发现了男友在喀麦隆的逗留记录,而这个时间他应该在巴黎才对,心中起了疑心的胡小姐质问卫力,但卫力却和她吵了一架后失去踪迹。这时候,胡小姐才幡然醒悟自己被她的外国男友骗了,立刻报了警。
直到发现被骗时,胡女士已经向男友账户转账了750余万元,其中部分钱款还被卫力转入其喀麦隆怀孕女友的账户。
外国男友卫力压根不是什么清华的博士,而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后来进入清华大学进修。
--
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不少来自发展中国家,如中东,非洲的留学生,纷纷挤来中国留学,但质量却参差不齐。
据澎湃新闻报道,清华大学颁布的《2017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显示:从今年开始,所有具有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可以向清华大学递交申请,不用进行笔试,只需通过一个叫做HSK的汉语水平测试。
那么HSK汉语水平测试五级是个什么水平呢?

所谓的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申请清华的国际生,HSK分数只需要达到五级(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
另据日报君一位对外汉语专业的朋友透露,他在实习期间曾给一名俄罗斯留学生上过半年的HSK辅导课。辅导一段时间后,这位朋友惊奇地得知:这位俄罗斯留学生只要HSK通过五级考试,就能进入复旦大学学习。
当时,拿到HSK五级模拟题后,这位朋友当即哭晕在厕所:原来外国人只需要差不多达到国内小学语文的水平,就能进入复旦大学!
另外,因为国内大学对国外留学生成绩审核的松散制度,已衍生出了很多国外造假机构。


他们帮助国外留学生造假材料,打着”只要申请就能拿到奖学金“的口号。有位GPA仅为2.2的同学竟然通过这种方式申请到了奖学金。

我们每年付给他们巨额的奖学金,最少的也有六万,最高的达到了十万!没拿到奖学金还有机会拿到五千元的教学补助。

如果外国留学生获得中国名校文凭如此轻而易举,甚至还能被倒给钱请进来,那千千万万贫苦的中国学子十年寒窗还有何意义?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留学生在外国的辛酸。
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人大关。但是,在这六十多万的中国留学生中,有多少人的待遇能和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相比呢?
先来说住宿,租房是中国留学生的必经之路。国人觉得留学生在国外住的很小资,但那只是极少数的情况。大多数留学生的卧室只摆着几件生活必须的家具,甚至有些同学为了节省而睡在客厅里。
没有政府津贴,没有校方支持,跟当地学生的房子相差无几,他们初到国外时,也是背井离乡、沟通不便、孤立无援。
再说出行,国外有些地方,没有车就没有腿,刚来美国那一年,甚至一个月都不能出远门。
说起吃,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后,个个都练成了“七十二变”,人人都学会了“满汉全席”。因为他们只能靠自己。
那国外的环境是如何“招待”我们远道而来的中国留学生的呢?
大家或许还没忘记前段时间的南加大校医骚扰案,受害者中也有中国留学生。涉事校医称,中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羞耻心强,下手后不容易说出去,所以更容易得手。
而我们前面提到的外国留学生在中国HSK成绩达到五级,就能进入清华复旦的情况,在国外更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

国外学习首先面临着语言的压力,这里没有人会因为你语言不好就会照顾你,语言不过关就要付出昂贵的金钱来上语言课。而且,国外一流大学门槛都非常高,要是想拿到奖学金,不仅需要非常高的分数,各种大公司实习的经历也不能少。
考GRE,申请学校,面试,做case,都要自己一个人扛,而且在国外大学的评价体系中,中国乃至亚裔学生,也面临着特殊的标准。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研究揭示:亚裔进常青藤,比白人难三倍。这个结论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迄今似乎无人挑战。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别人SAT1600,你就得1900。
今年,哈佛对亚裔留学生打“性格分”,以抬高他们踏进哈佛的门槛的情况被媒体披露。
当地时间6月15日,据哈佛大学被迫公开的一份录取数据报告显示:从2014年就开始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控告其招生程序涉嫌歧视亚裔美国人的“公平招收学生”组织,基于哈佛大学的录取数据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
结果显示,哈佛大学给亚裔申请人在“积极性格”方面的评分,比如“受欢迎程度、勇敢、和善”和“受到广泛尊重”等其他方面,一直低于其他种族的申请人。



图源:The New York Times--
或许,国内的同学并不不奢求宿舍都能够都装上崭新的空调,像洋留学生一样有大衣橱、wifi、电视、空调,宽敞的卫生间。
吃过多少苦,都一样都会卧薪尝胆废寝忘食的背着梦想前进,都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忿。
我们不忿的是,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买过了三重门,走过了独木桥,却发现有的人仅仅因为国籍不同,就可以施施然插着手,再对岸等候多时。
国人在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们不希望回到祖国也陷入同样的泥沼。


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0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本科的时候,在学校里有几个留学生朋友,都是来中国学汉语的。其中有一个韩国女生,经常和我一起玩。有一回她问我,我的学费一年多少。我告诉她说学费五千,住宿费一千多。
她听了非常吃惊,她说她在我们学校里交的学费一年是几万,住宿费也是一万多(学校里的留学生公寓,条件确实比普通学生公寓好)。她还告诉我,她在外面找房子,出租房管理员欺负她中文不熟练,偷偷加了价。她很努力地学习,考了专业汉语六级。她说想学好汉语,回韩国找一份能发挥专长的工作。

我一个年轻的美国同事,有次喝酒聊天的时候偷偷告诉我,他以前在中国打过“黑工”。他说,经理要发工资的时候,就给他使个眼色,拉着他到洗手间,然后匆匆把一叠钞票塞到他怀里。他又抿了一口酒,笑了笑,说:“想象一下,那么一叠现金,经理就那么塞给我,然后还叮嘱我不要声张,不要让别人知道。”
我说:“那你是没有工作签证的?”
他说:“是,我的签证不是工作的类型。”
我这个同事在中国生活过小半年。除了工作,他还背包旅游去过好多城市。他说他很喜欢中国的高铁,但是订票实在太不方便。没有中国的身份证,他就不能在网上购票。有次他去火车站买票,排了特别久的队,到了窗口,被告知他不能在那里买票,必须要到另一个车站才能买。他背着一个特别重的行李包,从城市的一端又到了另一端,花了一整天才买到票。后来他看到他的中国朋友在手机上刷刷点了两下就买好了票,简直要伤心死了。他旅游时去搭的士,司机不愿意打表,他问为什么不打表计费,司机凶凶地说这里的规矩就是这样,然后收了他三百多。但他还是很喜欢中国。他说,中国很大,他还想再去背包旅游,多看看一些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000
帖子:40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