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人员
2018-9-25 00:31
2993
0
中期业绩公布完毕,从总体业绩增长和资产质量情况看,整体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部分银行二季度息差仍保持持续回升态势,总体好于市场预期,也与年初市场预期板块的改善方向一致。我们预判年底之前银行整体的资产质量仍可以保持稳定,息差水平走平或有回落,非息收入的改善空间不大,因此仍然维持中期策略的假设,2018 年资产规模增速在 8-9%;总体净息差小幅回升2-3BP,信用成本下降 7-8BP 至 1.1%的情况下,对银行进行测算,得出银行板块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 7%,高于 2017 年 4.6%的增速。
二季度问题贷款的占比继续下行, 反应未来资产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关注类贷款的占比,总体较年初有所下降。从各家银行的对公和零售贷款公布的不良数据看,对公贷款中,除制造业外,一些较低风险的行业即交运、水利等不良率出现波动,零售贷款中部分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和消费贷款的不良率有所上升。 目前整个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市场环境的预判下,大家对地方政府类贷款的质量, P2P 业务风险暴露是否会影响到零售贷款的资产质量,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依存度较高企业的影响,较为关注。从目前政策的导向看,短期内资产质量出现大幅恶化的可能性不大。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情况,严格控制终身追责,新增的部分已经对投向进行了严格的穿透,因此在新增不良可以有效控制,存量加大核销处理的前提下,不良率上升的概率较小,目前资产质量稳健趋势至少会持续到年底。而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带来的宏观经济增长回落引发的资产质量波动,可以参考我们此前报告的结论,经济增长下滑幅度在合理范围内,不良率变化不大;经济超预期下滑时,不良率随着经济的超预期下滑而上升;经济增长进入平台期后,不良率会有所回落。
对于息差下半年的走势,我们维持中期策略中的判断。首先,目前国内经济进入了宏观经济增长的平台阶段,在经济没有超预期增长的前提下,贷款的定价上升幅度和持续时间也大概率不会超预期,二季度部分银行贷款利率已经开始走平。因此,净息差的改善大概率来自于负债端付息率的下降。 从中期上市银行的存款成本率对比数据看,国有大行、招行和部分城商行的存款成本率相对较低,并呈现以下特点:工农建三大行的存款付息率仅上升 1BP,贷款增速较高的交通银行,存款付息率上升 40BP;零售业务为代表的招行和平安银行在存贷款增速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存款付息成本上升 16BP 和37BP;同业业务占比较高兴业和南京银行,存款付息成本分别上升 19BP 和 22BP。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上半年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中贷款的占比和存款的占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因此,如果仅从存贷利差的角度考虑,在贷款定价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的前提下,存款端成本的控制能力仍是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从中期业绩的数据看,手续费收入实现正增长的银行,主要驱动因素是银行卡业务收入以及电子银行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而负面因素主要是和理财、表外业务以及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按照目前的监管政策、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等预期,下半年手续费收入仍将呈现上半年的特点。 此外,基数上看,由于 2017 年下半年的基数并不低,因此整体出现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从其他非息收入的数据看,上半年增长的主要驱动来自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的变动收益,部分原因是新准则因素的影响。而下半年这部分因素仍然存在。负面因素主要来自于汇兑损益,特别是大行的汇兑损失增加较多。预判下半年汇率波动幅度下降,使得整体汇兑损失进一步大幅扩大的可能性不大。综上分析,其他非息收入仍将保持正增长。
上半年上市 26银行总体资产增速中位数为 3.4%,而 2017年下半年的资产增速中位数为 3.65%。如果从贷款的角度看,上半年贷款增速的中位数为 8.82%,而 2017 年下半年 3.7%。即贷款增速明显快于资产增速,这是由今年的整体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决定的,截至 7 月末,社会融资总额中贷款占社融总规模的比例持续保持在 95%以上。而 2017 年同期仅为 66%。不过,综合考虑资产规模的增速、贷款增速以及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情况,行业整体规模收缩大概率处于底部,但是我们预判这个底部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投资建议: 目前银行板块整体估值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期业绩好于预期,因此板块存在相对优势。长期看,短期经济周期的演进和宏观政策的相机调整,利率下行预期将得到强化,明显债性特点的银行投资机会将显现。继续推荐国有大行和零售业务占比高的股份行。
风险提示: 行业监管超预期; 市场下跌出现系统性风险
查看PDF原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