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有一段时间不太理解拉勾网,不太懂垂直招聘到底和泛招聘有什么区别,前者只做一个领域,后者都做,怎么做得赢。后来有次偶然跟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很厉害,是 @郑小小 )聊天,逐渐理解了它的模式,我觉得这个估值,还比较合理。至少我是觉得它确实模式不错,但是具体价格上,还得投资方面的同学更清楚,我主要说说我理解的模式、产品上的东西。
先上结论: 拉勾网从思路上,从产品上,完全是电商的思路,把岗位当成是商品。并且,是一个客单价高、佣金抽取高、顾客购物需求明确直接易分析、垂直口碑好、持续收入稳定又不烧钱、无库存物流等烂摊子事的电商。然后估值从电商这个概念和实际估计已经开始盈利的情况,开始起跳。
先说说模式。
此前的招聘网站,大体是根据一些泛投简历、经常出现为了广撒网,海投简历的情况,平台方针对这个问题又没有做太好的解决,导致恶性循环,至少我认识一些朋友在现在最大的几个招聘网站上招聘时,打开简历率很低,普遍不信任,而求职者也对什么公司好、什么公司不好没有认识。双方的体验、感受和实际收益都不好。
我推测,拉勾网最初是根据几个创始人在业内的影响力,做了一些线下人肉推荐的活儿,发现这个事情可持续(创业公司和大公司各种互相跳槽挖人层出不穷)、易盈利(推荐一个高端职位往往几万中介费甚至送车)、口碑又容易出来,便开始扯了旗子自己干。然后发现,垂直互联网求职这么一做,模式立即和泛招聘平台区别明显了。
其一是减少了海投简历的情况,比如作为想求知产品的人,在明确的岗位导航和分类下,不会去投项目经理、市场推广等沾边岗位,而是专注在这个岗位下挑选风评好、一些点上优秀的公司。一旦减少了海投简历和盲目的情况,招聘方接收到的简历也开始越发对口和恰当起来了。小道消息,从数据上看,基本上投3份简历就有1次面试机会。
其二是挑选岗位和公司的过程,类比为电商角度来设计。一个商品和一个卖家,顾客在购买时,是要从许多角度来挑选的,比如商家经营情况(皇冠卖家什么的)、月销量、公司信息、关键服务(7天包退换什么的)。而体现到拉勾设计的互联网求职,就变成了,求职者可以在购买过程中,看到一个商家的融资阶段(就是经营情况)、公司信息、规模(月销量)、领域(商家经营的类目)、关键服务(年终分红、股票期权)什么的,也可以看到岗位的职位诱惑、详细描述、价格(工资)、要求什么的。
解决了一些用户的问题,用户就会来用,然后就可以看看为啥值钱。前面说的我展开下: - 客单价和佣金高就是指,每次面试最终形成招聘成功,价格(工资)都是很高的,而平台从中抽取的佣金往往是按工资来算(至少我了解的互联网猎头和推荐领域是这么算的)。
- 顾客购物需求明确直接是指,平台方面可以很简单的根据用户的简历、点击行为就知道用户是要挑选广州的产品经理,并且希望有股票期权,这样清晰明确的用户需求和画像,对电商而言,多么重要,估计在阿里做电商的都知道。
- 垂直口碑好就是信息保持真实有效,让平台容易生命力强健。
- 收入持续稳定又不烧钱,无库存物流,这个就好理解了,岗位这样的虚拟物品电商,不需要考虑库存物流,收入就成交一个又一个,成本就少得可怜。估值自然就高了。
如果考虑到后续平台可以做商品推荐(发现已经做了..)、搜索时的直通车(从现在搜索的强入口形态就推测可能以后要高)等流量上去以后平台卖流量给商家的机制,那这块的估值估计还得涨..要知道,公司对优秀求职者的欲望真的很强..
最后再看产品和运营上的关键点和细节,对模式的推测做个验证。(做过策略分析的估计都是这样一个文字写法,但是实际上,我都是先有产品上的关键点,然后再逆推模式,就是金字塔思维),看看拉勾网和京东网的首页,这商品分类导航,这商品强搜索入口...
拉勾首页(拉勾网-最专业的互联网招聘平台): 京东首页(京东网上商城-综合网购首选(JD.COM)) 按照这个模式和思路往下走,估计后续要对公司加求职者的评价(商品评价)、平台对公司做出评级(皇冠卖家)等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