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阅读论文的好习惯让你受益无穷?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   2018-9-24 01:24   318423   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正序浏览
8#
Nash Lew  4级常客 | 2018-9-24 01:24:11 发帖IP地址来自

别光顾着读,写成综述。


有三点好处:

其一,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永恒的规范分析逻辑,只有写成综述,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更亲切地体会到某个方向或论题的规范分析演变过程。

其二,为实证提供大量Idea,就算实在写不出什么创新性paper,起码还有灌水实证或文献综述论文可以投稿以糊口,保证常年有工作产出,不会白费时间。

其三,Handbook之类替代不了你自己的文献工作。一个方向,一个论题,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风格的理解与文献。长年保持追着前沿文献更新,还可以补充讲义与教案,一举多得。


前些年没这么做,真心悔死了。读文献一开始总是追求数量广纳海川,后来遇见难的文献就觉得自己智商有问题,直到某崇拜老师说framework的文献看两个月没看明白也十分正常,才觉得“噢,原来不是只有我这样”。

-------

7#
文刀秋二  2级吧友 | 2018-9-24 01:24:10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个人觉得,论文中Related Work这一部分的信息非常有用。
通常高质量会议或者期刊的论文都要求文章对之前相同领域的相关的工作给出非常详细的索引,并且简单总结现有的方法,介绍涉及到领域发展的总体进度。

在知乎上经常看到“XXX方向今年相关的算法是什么”,又或者“XXX领域还有什么搞头“之类的问题。直接找一篇相关方向近期顶会的论文,扫一遍Related Work,然后有兴趣的话把再把必要的Related Work再读一读,这个方向的大概状况也就基本了解了。还费什么事上网提问啊。当然这样找到的信息都是学术界的。
6#
扣小米  3级会员 | 2018-9-24 01:24:09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阅读论文的方式。我介绍一下我的方法。

自己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经典论文要通读一下。找到的其他论文我会先读摘要 abstract,感觉有兴趣就接着往下读引言部分 introduction,主要就是看这篇论文研究的是什么、用的什么方法、什么数据、得出什么结论。如果还是有兴趣,就把全文扫一遍,要是没意思就不用再看了。阅读过程中可以把重要语句高亮标记出来。最后读完如果有什么感受或者总结的话语,可以写在论文的开始。十分重要的文章我都会用 Macbook 的红色 tag 标记出来。

如何阅读文章我好像只有这么多可说的了。。。下面一些与读文章同样重要的事情。


要善用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虽然国内是无法访问,但是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最基本的一项能力就是翻墙用google scholar。具体 google scholar 如何高效使用,网上有很多介绍,比如可以通过查找一篇论文被哪些其他论文引用过,找到相关论文。

例如我们搜 Paul Romer 的内生增长理论论文:

(请原谅我这是德语版的)点下面那个红框里被引用的次数,就能找到引用过这篇文章的其他论文:


这只是一个例子,谷歌学术还有很多很强大的功能。

还有一个重要建议是论文要整理好,比如论文题目的命名方式要统一。最重要的是看完的论文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找出来。可以用一些文献整理软件。这些软件以前我也试过一些,用的时间比较长的一款比较小众的软件Citavi,但自从换了 Macbook,就没再用了,因为 citavi没有 Mac 版本的。我现在是直接用的 Macbook 的Spotlight 的全盘搜索功能,只要我能记住一篇文章的作者或者关键词,基本上能在5秒中之内找出来存在电脑里的相关文章。比如我要找关于经济学家 Acemoglu 的信息:


搜索出来的包括他的论文(pdf 格式),保存在 evernote 里所有关于他的信息,下面还有保存的网页等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 tags 给文件添加标签,同样对于整理论文很有帮助。

其他的文献整理工具应该也很好用,而且写论文的引用和最后的参考文献还是需要用到这些工具的。用好了效率会提高很多。不过我现在还是比较喜欢用 spotlight直接搜索,比较省事快速,我硬盘里存的所有文献、新闻资料、latex、word、powerpoint等等所有文件格式都可以在一个地方一次性的搜索出来,而且不存在中文、英文或者德语显示错误的问题。替代软件有 Alfred 等,windows 系统下应该也有类似的功能或软件。

要说读文献有什么误区,我觉得要记得不是每篇文章都值得通篇阅读的,很多文章写的很不怎么样或者跟你的研究主题根本没关系,读了完全是浪费时间。

总之我认为,如何读文章很重要,如何整理文章同样重要,读过的文章肯定无法全都记住,关键的是需要的时候能够马上找出来。读和整理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管理文章的方法肯定不是最高效的,比如在写引用或者参考文献的时候我就必须再把文件导入文献整理工具一次。但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方法,所以对于我来说还是很好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读文章的方式以及整理文章的方式,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读和整理文章的方法,这样以后会省很多时间。
5#
李继刚  1级新秀 | 2018-9-24 01:24:08 发帖IP地址来自
请输入提取码(提取码:0003)

读下这个: How to read a paper.

一个关于如何阅读论文的论文。

(总共就3页, 花十分钟读下, 你会回来点赞的.)



-----
update: 2016/12/5

360云盘已关闭, 分享被取消.

知道了论文名字, 使用搜索引擎搜一下, 还是很容易的吧.

ccr.sigcomm.org/online/
4#
Anzhi Chen  3级会员 | 2018-9-24 01:24:07 发帖IP地址来自
最近刚好在上一些paper-based的课,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主要是关于阅读生物类paper的经验,不过相信不同领域也有共通之处。
读paper的目的有很多不一样的,比如为了吸取知识,为了掌握一些科研方法,或者有的时候为了整体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前两种更多的是泛读就可以满足的,一篇paper大约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看完;而第三种更需要精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这种情况下,我往往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看完一篇。对于精读,需要选择一篇好paper,这个可以通过citation、journal的IF等做一个初步筛选,选到好paper以后能学到多少就看你怎么读了。

首先是paper的introduction部分,这一部分一般会介绍课题相关背景,简单来说就是为什么这个领域有意义,前人做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一般Cell的文章这部分介绍得很详细,Nature就比较简略,必要的时候做多一点的拓展阅读。读完这一部分的时候除了要能够清楚地回答这几个问题,还要思考前人为什么没能解决哪些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选择这个问题在当时的科研背景下有什么样的挑战,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然后是Results部分,对于生物paper来说比较重要的是一个figure一个figure过,每一个figure怎么来的,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些figure很重要都要弄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每一段落的第一二句话作者都会告诉你,我现在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往下看,想想如果自己现在要实现这个目的会怎么做。然后往下看的时候看看作者是怎么实现的,用了什么技术,和自己想的方法作比较,哪个更好。再接着看和这一部分相关的figure,作者从figure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些数据是否真的可以很确定地得出这个结论,有没有缺失的部分,如果有不是很solid的地方,应该怎么改进,需要再做哪些实验可以让这个结果无可争议。看完一个figure,整理一下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如果自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下一步想要做什么。再看作者下一步做了什么,重复以上步骤至Results部分结束,这样做有利于锻炼自己的科研思路。必要的话,把作者的目的,重要结果,及其解释可以高亮出来,可以添加自己的评论注释,方便自己日后翻阅。


最后是结果和讨论部分,看之前可以自己先整理一下思路,想想paper一共讲了些什么,优点有哪些,缺点有哪些,更重要的是这个课题的bigpicture是怎样的,要积极地去思考对于得到的结果,下一步可以做什么,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精力的话去看看关于这篇paper的review和后续相关研究,别人从这篇paper中汲取了什么,从哪一部分发展出去了,这些对自己科研中提出proposal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每读一篇paper都能这样,并且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比如我平均一天一到两篇精读),提高会非常显著的~至于怎样让自己集中精力,高效率地读paper,我想有决心的话,并不是难点~

3#
颢卿  4级常客 | 2018-9-24 01:24: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射者正己而后发

之前有很多答案已经讲得很好了,之前一些出现过的想法大多都是集中在方法上面,比如说 @Jiwei Zheng 提到的如何带着问题看论文,@本草纲目 提到要选好的论文, @扣小米 又提出了利用谷歌学术挑选好论文的方法,以及 @Kallas 提到的阅读论文时应该如何具体思考都特别好,也令我收益良多。其他人的回答里面也有许许多多精彩之处恕不能一一枚举,这里除此之外讲一点我自己个人的看法,就读文章的习惯上谈谈自己的感受:

  1. 读论文是积累自己的研究层次和深的方法,和练内功一样,是水磨的功夫。所以不要期望刚开始读论文就能理清思路抓住要点,一眼就能看明白别人在说什么,所以要有信心也要有恒心,读paper的时候心态好要,不能贪功冒进多嚼不烂。能读明白一篇有质量的论文读好了远好于读十篇烂paper
  2. 我自己的习惯是每天规定好一定的时间来读论文,一般来说是一两个小时,每天读一到两篇,内 容可以按照自己喜好来;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自己喜好,是因为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通常会记得特别牢。比如说我一直不是记性很好的人,但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内容却会记得特别久,所以除了必读文献之外,选一些自己感兴趣高质量的文章每天读一下,久而久之会有以外收获;
  3. 勤做综述这点已经有人提到过了,做综述一方面是多动笔头会提高自己写作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留下文字资料方便日后查阅;
  4. 这是我个人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读文章一定要做笔记!我以前喜欢看电子版本的文章,看到导师文章总是打下来然后记得密密麻麻总是觉得费解,心想都是我导师这般人物了为何还要在文章上记这么多笔记和感想。现在自己坚持一边读文章一边记笔记之后发现简直是妙用无穷,记笔记不但帮助理解,加深对文章的记忆,也会便于日后复读,甚至对将来做审稿人也很有帮助。所以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点真的非常重要
  5. 许多人讲到要学会提炼内容和精要,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我觉得还要多观察厉害的研究者是如何把自己的文章卖到最好的学术期刊的,读文章的时候不单单要看内容,也要看行文结构和“销售”手段。任何时候哪怕东西再好,不会卖的话,也只是宝珠暗藏罢了;
  6. 最后就是不要觉得看懂了就能写明白,看别人introduction写得好和自己写完全是两码事。这个道理我也是比较后知后觉的,到了自己工作才发现重要性。所以多写多练试着把论文中看到的有趣的表达和思维说理方式用到自己平时的表达中去(可以是朋友圈,甚至也可以是知乎想法等等),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收获……

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阅读方式,读论文既是读别人的想法,也是了解自己的偏好的过程。久而久之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合理有效阅读的方式,养成好的习惯,特别是培养出好的对于论文的鉴赏和品味会让你在学习研究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PS:我后来又看到了 @Helena 提到的关于读数学公式的论文方面的回答,我个人来说除了做笔记之外,一般读这类论文会花一点时间弄明白大背景,以及找到一个论文对应解决的问题在现实中简单特殊的例子。这样读起数学公式的时候就不太会觉得太过晦涩难懂了。

2#
Jiwei Zheng  4级常客 | 2018-9-24 01:24:05 发帖IP地址来自

首先声明: 我要介绍的这些经验不仅仅是自身的总结,也来自于我的恩师和师兄。恩师在经济学的地位比较高,刚刚查了一下,今年行为经济学领域IDEAS的排名中被排在了经济学诺奖得主弗农.史密斯前面 (当然,排名什么的我历来觉得没什么用,举这个例子就是证明一下我没在吹牛)。师兄的地位虽然没恩师那么高,但也40岁之前就在世界Top 50的大学里面做经济学Full professor,属于地位中等。而我虽然也有几篇还算像样的发表,基本没什么地位...咳咳...所以,我即将分享的是一篇来自于不同阶层的一篇综合性经验总结。



新手读论文有什么误区呢?新手读论文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拿来就读。有人可能问,论文不是拿来就读,难不成还得沐浴更衣了以后才能读?当然不是,如果每读一篇论文都得沐浴的话就洗秃噜皮了。这里所说的"拿来就读"指的是读论文没有目的。平日里我们读一本小说,杂志是可以没有目的的,抽一本翻一翻,看看情节是否吸引人。但读论文不行,读论文之前必须有一个清楚的目的,换句话说,你自己心里要明白你究竟有什么具体的问题搞不懂需要通过看论文来找出答案

这样讲可能比较抽象,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某天你要写一篇关于男女风险偏好差异的文章,这时候想找一些文献来看看,并且从网上下载了几篇文章。在看这几篇文章之前,你要问自己:我要搞懂什么具体的问题呢? 比如,你想搞懂的是为什么男女风险偏好会不同。那么好了,在明确了这个目的之后你只需要搜索一篇文章中关于男女风险偏好不同的理论解释就可以了,其它部分可以统统略过。比如一篇文章提供的理论解释是:男女风险偏好的差异是由进化决定的,古代女性要负责抚养下一代,所以讨厌风险,男性要打猎,喜欢挑战blablaba。好了,你把这个答案记/划下来,然后把那篇论文放到一边,再去找其它论文看有没有其它的解释。这时你又找到了一篇论文说,男女风险偏好是由于小时候的教育决定的,在XX文化下,成年家长小时候教育男生的方式和教育女生的方式不同,这种教育根据某种理论会导致男女风险偏好差异不同等等blablabla,你再把这个理论解释记下来,然后再找别的论文......

当然,可能你感兴趣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而是我们到目前为止都找到了哪些男女风险偏好不同的证据。这时候你看论文就可以忽略解释的部分,只看实证的问题和结论就可以了,比如A学者声称发现了男女风险偏好在投资的时候是不同的,B学者声称发现了男女风险偏好在相亲的时候是不同的,C学者声称发现了男女风险偏好在买奢侈品的时候是不同的,D学者发现了欧洲男女风险偏好的差异和亚洲男女风险偏好的差异程度上有所不同,E学者发现女性风险偏好跟大姨妈来的周期有关等等等,你把这些一条一条的找出来,用自己的话总结到一张纸上。

你当然也可能感兴趣其它的问题,比如如果我们忽视男女风险偏好的差异会导致什么后果啊,比如关于男女问题的数据都用什么方法搜集阿.....总而言之,在读论文之前你要准备一个或者几个非常明确的问题才行。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读论文要有非常明确的问题呢?我看很多教授读论文之前也没写什么问题啊?

简单来说,需要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新手读论文通常会遇到两个困难:

1. 论文的内容看不懂,读完跟没读一样。

2. 论文当时读懂了,但读过的论文记不住。

论文的内容看不懂的原因主要分两种,第一种是英文实在太烂,这种没什么好说的,练英文吧。第二种是背景或基础知识缺乏,很多名词或者分析方法看不明白,影响整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拿一篇论文从头读到尾是一件很令人抓狂的事。你读了几句发现被一个名词卡住了,回头去网上查名词,查好了接着往下读,结果又卡住了,回头再找名词解释,再读又发现这个数据分析用的模型不了解,回头去研究模型,发现模型不是一会儿能搞清楚的…到最后你读一篇论文的过程支离破碎。而支离破碎的阅读会导致一篇读完了之后你脑子里空空荡荡,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从论文中学到什么,更别提什么critical thinking了。这时候一个非常明确的提问可以帮你确立一个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之后,即使这篇论文你最后没有完全搞懂,也不会出现“脑子里空空荡荡的”局面。因为至少你把想要问的一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了。

有人可能说,没关系,论文一遍读不懂,我可以多读几遍,最终总会读懂的,既然最终能读懂,那带不带着问题读就无所谓了吧。那我问你,你读懂一篇论文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关键的时候能用到它对不对(看论文像看小说一样爽的学术狂人除外)?但新手遇到的另一个大问题恰恰就是读过的论文记不住。其实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在读论文记不住的问题上,不但新手会这样,知名的教授大牛也会这样。当一个人看了很多论文以后,把看过的论文忘了是常事。但教授和新手的不同之处在于,教授脑中一般已经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读一篇新的论文对他们来说只是让他们的这个体系稍微改进或完善了一点点而已。由于已经有了体系,教授们一般可以比较精准的将新读的论文归类到脑海中大体系的一个或几个小分支下面。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文章具体内容记不住没关系,到想用到的那一天,从脑海中的体系里定位到那篇论文调出来再确认一遍相关细节就好了。因此对他们来说,论文的细节不重要,重要的是用的时候知道定位哪些曾经看过的论文。但新手不行。新手由于刚刚接触一个领域,一般对领域内知识是一块一块分离的,可能会有些小体系,但大体系很难形成。因此容易会出现写文章的时候觉得明明觉得曾经读了不少文章,但却不知道哪篇读过的论文能用到,换句话说,新手没办法把读过的论文定位并筛选出来。这就好比你之前明明费了老大劲破解了1万个QQ的密码,到登陆QQ的时候发现忘了哪个密码对应哪个账户了!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从零开始满世界的找文献综述…

而如果你之前有“带着问题看论文”的习惯,你最终能记住的就会是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会将论文(或是论文的一部分)内容组织起来内化成你自己的知识。记住不住某篇论文的具体内容没关系,知道这篇论文在回答这个问题中扮演的角色就好了。这样的看下去,把多个问题的答案组合到一起就会慢慢的形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到时候就能和教授们一样侃侃而谈了。

回答的最后附上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论文发表的经验分享,里面也有关于博士生读文献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Jiwei Zheng:博士生在国外SSCI期刊上面发表文章的一些经验

1#
Kallas  1级新秀 | 2018-9-24 01:24:03 发帖IP地址来自

对于经济学的理论文章,Joel Sobel给了下面这几个阅读方式:(以下为我意译)

1. 线性阅读,搞清楚每个细节;
2. 浏览引言(introduction)部分,搞明白作者准备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自己会怎么建模,看一看作者想的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致;
3. 直接读定理,看到不清楚的定义再返回去看,最后再去看看引言,看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这些结论重要;
4. 直接看自己需要的结论。

Sobel的建议是最好使用第二种阅读方式,因为它会逼着你主动思考。如果你猜对了(哪怕只是大方向上),那也可以大大加快你的阅读速度;如果你猜错了或者没猜出来,那么读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一拍大腿恍然大悟的欢喜。

我个人的感觉是,读教科书或者特别经典的开山之作时,可以用第一种方法,方便建立大的框架和感觉;之后熟练了之后可以多使用第二种和第三种阅读方式,取决于自己对这个领域文章的熟悉程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建模练手的方式;自己写作业/写文章的时候第四种用的比较多,因为很明确就是为了找定理XXX,有时候可能要连续翻Google Scholar上的好多篇文章,要加快效率。

不过我自己因为懒,还是常常使用第一种阅读方式…… 得治……

econweb.ucsd.edu/~jsob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24326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