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吴三桂造反是否有机会成功?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你不你MatMan   2018-9-24 01:20   979788   10
三藩之乱,吴三桂从云贵发兵,尚可喜(后为尚之信)从广东,耿精忠从福建发兵,另有台湾郑经在海上骚扰,广西孙延龄起兵,外加四川几路人作乱。清廷一时顾此失彼,乱军最盛时期已然占据半个中国,有席卷之势。如果吴三桂在得势时造反的决心能更坚定,几路藩镇人心更齐(后期尚耿被策反),三藩之乱是否有成功的机会?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狐狸晨曦  4级常客 | 2018-9-24 01:20:01 发帖IP地址来自
机会甚大。总结吴三桂败因,一在其战略严重失误,二在无得力继承人,三在台湾郑家和耿尚两藩全在互坑队友;而绝非满清如何强大不可战胜,玄烨又如何英明神武。
吴三桂反清失败,无关实力,而是败于自身战略失误。 - 狐言论史 - 知乎专栏
先看当时满清八旗实力。根据满清官方档案资料,萨尔浒之战后两年,八旗总男丁6.9万,当时以满洲八旗为主。而到顺治入关时后数年的另一份统计,因为持续几十年战争的损失,真满洲只剩5万、编入八旗的蒙古不足3万,剩下26万多,都是历次战争中陆续俘虏、征服、归顺的汉八旗男丁,满清称为“包衣”和“尼堪”。统共加在一起,八旗总男丁不过区区35万。按其“三丁一军”的习惯,核心兵力不过10万余。

「关于满清八旗男丁数,根据《中国军事》通史,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满洲八旗有牛录231个,总丁口6.9万。

到入关前,满洲八旗310牛录,蒙古八旗120牛录,汉军八旗164牛录,按满洲、蒙古八旗每牛录300人,汉军每牛录200人计算,共有9.3万满洲八旗,3.54万蒙古八旗,3.28万汉军八旗,总丁口合计16.12万。

据《历史档案》1988年第4期安双成先生译的《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记载,

顺治十四年(1657年),户部尚书车克奏报 ,该年八旗满洲男丁数是49695人,蒙古男丁数是26053人,汉军与抚西汉人男丁数是78782人,包衣汉人男丁数是237338人,合计391868人。

雍正元年,和硕怡亲王允祥奏报,根据相关档案,顺治五年(1648年)的八旗满洲男丁数是55330人,蒙古男丁数是28785人,汉军与抚西汉人男丁数是45849人,包衣汉人男丁数是216967人,合计356931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八旗满洲男丁数是154117人,蒙古男丁数是61560人,汉军与抚西汉人男丁数是45,849人,包衣汉人男丁数是239510人,合计501036人。」


而且八旗进关后不到20年,拜天花和持续内斗所赐,其宗王名将死了个精光,连“大宋名将制造机”完颜宗弼这水准的将领都再找不出一个。
其八旗精兵更从明末的“满万不可敌”、野战无敌手,腐朽到了人人畏战,只能跟在汉军绿营后面当督战队的地步。
李定国的衡阳之战,郑成功的镇江之战和厦门之战,歼灭八旗数都在千人甚至数千,比之明末时砍几百个清军首级就是难得“大捷”,再不可同日而语。

其时吴三桂本部兵马仅3万余人,(连同耿、尚二藩各9000人,总兵力不过5万),以僻远的滇贵之地对抗全国,竟能数月间便席卷半壁山河,正因得到无数原明军降将的跟从。
据清廷统计,各省布政使以下文职,“从贼官”523员之多,许多还是正经的两榜进士。足可见当时许多汉人文武官员对吴三桂的支持,并不因他杀害永历帝事而介怀。
吴三桂对满清“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的声讨,和“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恢复汉人王朝统治的政治号召,是颇得相当一部分汉人精英之心的。
对他们来说,比起满清屠戮汉人之仇,剃发易裳之恨,倒不如宁愿跟随一个汉人枭雄反清,哪怕他之前罪过甚大、人品堪忧。
甚至满清方面同样如此认为,将三藩之乱视为一场满人和汉人的民族战争。其胜利后,玄烨自云:【幸赖上天眷佑,祖宗威灵,及满洲兵士之力,逆渠授首,奸党悉除,地方平靖】,已充分表明其真实想法。

三藩声势最大时,一度据有云贵川陕甘湘桂赣闽浙十省土地。内蒙察哈尔汗、青海墨尔根台吉亦起兵响应反清,控制西藏的达赖五世同样对吴三桂善意中立,屡次为其做“裂土罢兵”的调停。
论战术指挥,年老成精的吴三桂堪为当时一流军事统帅,十万人次的大会战,也是胜多负少。 其反清成果,甚至远大于南明各朝历次反攻,号称“斩清兵将900余员”。

可惜如此大好形势,却败于吴三桂自己的严重战略失误。吴三桂年老,一心想在云南裂土为王,将藩地传及子孙,实系被玄烨逼迫而反。因此当占据半壁江山后,他没有如朱棣那般孤注一掷、够狠敢搏的决然,而是只想和满清划江而治。若其直取荆州襄阳,然后顺江而下阻断漕运,抄略江南财赋重地,则满清统治崩溃便成定局。

因为八旗兵战力已废,而且就剩那么几万真满洲壮丁,打死一千就少一千。后来镇压吴三桂的两只主力,张勇的甘肃绿营和赵良栋的宁夏绿营,都是前明边军的底子。
三藩起兵后,很多满洲亲贵第一反应就是逃跑回老家,并非他们胆小如鼠,以天下之大而畏惧云南一隅,而就是太清楚他们自己的家底,如何外强中干;玄烨斥责他们而决心应战,也不代表他如何高瞻远瞩,不过是敢于殊死一搏的赌徒心态罢了。
如果当时那些汉军汉将,真知道骑在他们头上的只是一帮虚张声势的黔中之驴,怕是赵良栋张勇施琅们的心思也早动摇了。
是以吴军气势越胜,人心就越不利满清。当把八旗兵人数消耗到一定临界点,作为清军主力的汉将就必然要重新考虑立场。
毕竟汉奸们的节操从来就是说说而已,不忠于大明不忠于华夏的老丘八,又怎么可能当真如他们自称的那样忠于异族王朝?

与此相反,现实历史中,吴三桂据江不上,只想南北分治,耽误灭清的大好时机,而他年纪太老,继承人是稚子,又怎能给同伙人以投资入伙的信心?
战局越拖下去,满清方面控制的华北各省和江南地区,形成的政治和经济优势就越明显。更让玄烨得以有充足时间整合满清军政力量,从容部置依次扫灭各地反清力量。

而战争的胜负手在西北战场,王辅臣首鼠两端,王屏藩部北上失败,平凉易手,陕甘复失。其后台湾郑经强攻漳、泉;耿精忠腹背受敌而降清,尚之信也跟着请降。
吴三桂虽倾力反击,与清兵相持于岳阳、韶关一线长达两年,力保西南的云贵川湘桂五省,然则终究大势已去,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大约是自己也明白这点,吴三桂临死前数月,放弃之前奉故明周王后裔的政治号召,自称大周皇帝以娱己。

吴三桂死后,吴国贵召集吴军诸将,提出【舍弃云南而不顾,北向以争天下:以一军图荆州,略襄阳,直趋河南;一军下武昌,顺流而下,经略江北。勿畏难,勿惜身,宁进死,勿退生,拼死决战,剜中原之腹心,断东南之漕运,即令不能混一,黄河以南,我当有之。】
此计可说是吴周政权死里求活的决死一搏,以吴军仍据有的五省财帛、几十万军力,并非没有成功可能,可惜诸将人心已散,但欲退保云南家小财物,什么奇谋妙计都难以实行。随后诸将不服幼主,各自为战,全线崩盘。
又过三年,昆明城落,吴军败亡,同时也意味着最后一支半独立的汉人军力在大陆消失,孤悬海外的郑氏也成爼上鱼肉,旋而败亡,华夏大地,遍地腥膻,再无桃源。

可叹吴三桂,历史已经给了他一个彻底洗刷自己罪行、挽回自己声誉的大好良机,却被他战略目光上的短视葬送。
当然,一心当满清忠犬,不留后手,垂垂老矣方才被迫起兵,没有得力继承人,也可算是他咎由自取,半生作孽的报应。
如果他能有个年富力强的继承者,能力参照他自己壮年时水准,吴周政权成功割据西南五省五十年以上,哪怕最终还是被满清攻灭,他的历史评价也会彻底翻身。

势力危急、君主崩爼之时,能有个强力继承者来安抚人心,整合内外,究竟有多可贵,参看官渡之后袁氏、鄱阳湖之后陈汉,以及吴三桂死后的吴周帝国,即一目了然。
愈发显出猇亭惨败、白帝托孤时的诸葛孔明,是怎样的国士无双千古奇才。不愧是诸葛大名垂宇宙,千载谁堪伯仲间!

ps:台湾郑经当时的作为,是毫无战略大局观的表现,倾力西征打耿藩,打得耿藩走投无路重新降清,怎么看都是专心拆台的猪队友。 此时急着打广东福建捞地盘,有意义么?三藩倒了郑家在大陆也根本立不住。而内地一统了,孤悬海外的郑氏又怎么可能长存?
当时本有个最好的逆转机会,就是林丹汗后裔察哈尔汗起兵,距离京畿只在咫尺。满清把最后守家底的战力都由图海带出去镇压了。
郑家作为当时掌握东亚制海权多年的海上霸主,如果将上万军力直接用来登陆山东甚至天津卫,满清中枢就算不被直接斩首,也肯定要学二鸦一般狼狈鼠窜了。
而放弃首都逃跑,就意味着满清当时本就不多的威信荡然无存,对各地方汉人官员的约束力丧失。
对东宁郑氏而言,此举至少也能搏个诸侯纷争,群雄并起的局面,然后再从容经营,进可谋取天下,退亦可实现其长久割据一方的梦想。
不得不说郑经的判断力是堪忧的:当时仍是清强吴弱,只有先打散了清廷的权威,形成四方割据局面,台湾郑氏才有乱世逐鹿机会。
人人都生怕别人当朱元璋,而自己做了陈友谅的结果,就是“天父杀天兄,依旧姓咸丰”,生生让满清破了“胡人无百年运”魔咒,仅凭那么点人口奴役天下二百余年。
3#
风龙云虎  1级新秀 | 2018-9-24 01:20:02 发帖IP地址来自

吴三桂如果稍有点节操、志气和脑子,也就干不出在满酋顺治刚死,满清力量最弱时,丧心病狂到去缅甸穷追并弑杀永历皇帝的事了。把铁杆汉奸做绝到这个程度的,再想翻身根本不可能,谁都不会信他了。其人格、智力的低下决定了吴三桂根本成就不了伟业。


所以吴三桂本质上就是个死心塌地给异族当走狗的铁杆汉奸,只是因为满清主子兔死狗烹,才不得不狗急跳墙。可这种货色早已经把自己的政治信用和号召力毁得干干净净,起兵的时机也都错过,翻身和成大事都不可能了。 不是满清真的很强大,而是汉奸自己太烂。

4#
怀剑听雨  4级常客 | 2018-9-24 01:20:0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三藩兵力各自只有4万,当时为了撤销广东藩,清军已经大兵压境韶关


广西定南王孔有德死后无子而被撤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因与长子尚之信不和,疏请归老辽东,以尚之信袭爵留镇。清廷借机以父子宗族不宜分离为由,同意尚可喜告老,但不允其子袭爵,令他尽撤部众家属回籍。七月,吴三桂、耿精忠也疏请撤藩,试探朝廷意旨。八月,康熙帝否定了大多数廷臣反对撤藩的意见,毅然下令三藩并撤,立即派员赴云南、广东、福建,经理各藩撤兵起行事宜。


九月,撤藩诏使到云南,西南震动,吴三桂弄假成真,愤愤不平,阳为拜诏,阴里筹谋举事。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28日),吴三桂杀来接班的云南巡抚,公开叛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服,旗帜皆白,致书天下,煽动反清,各地藩王先后响应, 三藩 之乱开始。


吴三桂倡乱后,康熙帝驳回了王公大臣诛杀主张撤藩之臣的请求,迅速调兵遣将,多方布置,准备平叛。首先驰诏停撤广东平南、福建靖南二藩;授广西将军孙延龄为抚蛮将军,令其统兵固守广西;安抚三方。


令西安将军瓦尔喀率兵赴蜀,守卫自滇入川之险地。又谕陕西总督哈占、甘肃提督张勇、宁夏提督陈福、青海西宁总兵王进宝、甘肃凉州总兵孙思克等稳住西北,特派刑部尚书莫洛经略陕西,驻扎西安。


接着削夺吴三桂官爵,布告其罪于天下。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军驻荆州坐镇;命都统巴尔布进驻西侧常德、都统珠满防守东侧岳州,阻吴三桂东进集团北上湖广之师。


吴三桂起兵后,先遣马宝等为前驱,直奔贵阳,自率大军于十二月一日(1674年1月7日)起兵东行,云贵总督甘文焜自缢,贵州巡抚曹申吉、贵州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等相继投降,叛军一路东进,横穿云贵。其后,吴三桂分兵,以王屏藩部攻四川,主力则指向湖南。数月之间,沅州、常德、宝庆(今湖南邵阳)、长沙、永州(今零陵)、衡州、岳州等府皆陷。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二月,广西将军孙延龄踞桂林反,自称安逆大将军,陷梧州、平南、浔州、富川诸地。三月,耿精忠踞福州反清,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攻陷全闽,随后约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耿军分兵三路:以曾养性为东路,寇浙江温州、台州、处州;以马九玉出仙霞岭为中路,寇浙江金华、衢州;以白显忠为西路,寇江西广信、建昌。


吴三桂得湖南后,暂停北进,希望和清廷裂土议和,划江而治,清廷不允其请,并将留在京师的三桂长子吴应熊、长孙吴世霖处死。此后,吴三桂令马宝、张国柱胡国柱等守湖南,另外分兵东西出击,一路由长沙窥江西,一路由四川窥陕西。入赣之军,一路由大江达南康境,陷都昌;一路由长沙入袁州境,陷萍乡、安福、上高、新昌,与耿精忠会师,合下三十余城。


吴三桂兵力只有4万,王屏藩1万入川,白得川军半数4万,2万入黔,白得黔军4万,兼并广西白得4万,入湖南得4万,


吴之茂1万留守兵力支援西线王辅臣2万,西线兵力8万,清军川3万、宁1万、青1万、甘2万、援军1万共8万


青海、准格尔各自拥兵


东线兵力14万,清军韶关4万、江西4万、湖北4万加3万,共15万


广东王兵力4万,父子内战


浙江战区,福建王兵力4万,清军5万


察哈尔1万,跟随1万,清军数万


东北俄罗斯近千,清军1万


吴三桂兵力主要是临时投降加入的


至于说吴三桂为啥不立即北上湖北,他是对的,湖南可以依靠水网,湖北多是平原利于清朝骑兵


如果郑经不是背刺耿精忠,而是北上浙江舟山,如果尚之信早一点加盟,那么局面都会不一样


郑经兵力4万,投入浙江,清军就输了


双方各30多万,清朝当时总共有80万军队而已


孙延龄、耿精忠反叛后,清廷失去了滇、黔、湘、川、桂、闽六省,战乱扩大到赣省,形势恶化。清廷迅速增调兵力,先后派出六路大军:宁南靖寇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等率师由常德、澧州进取云贵;镇南将军尼雅翰、都统珠满、巴尔布等率师由武昌进取岳州、长沙,直入广西;安西将军赫业、西安将军瓦尔喀等率师由汉中取四川;平南将军赖塔率师由浙江平定福建;定南将军希尔根率师由江西入福建;平寇将军根特巴图鲁、席布等率师赴广东,会同尚可喜进剿。同时遣兵分守各战略要地。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川陷落,清廷命兵部尚书莫洛经略川陕。十一月,莫洛率兵由汉中赴蜀,令陕西提督王辅臣随征。十二月,师至宁羌州(今陕西宁强),王辅臣叛,莫洛中鸟枪死。吴三桂军王屏藩、吴之茂部立即由汉中出陇西应援王辅臣。陕甘各地纷纷响应。局势更趋恶化,清军陷于多面作战境地。


康熙帝沉着冷静,重新调整部署,以福建、浙江、江西为东战场,由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进兵江西,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宁海将军贝子傅喇塔、浙江总督李之芳分讨浙江;以四川、甘肃、陕西为西战场,一面由靖逆将军张勇会同总兵孙思克配合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额自陕攻蜀,一面派人前往招抚叛后摇摆不定的王辅臣。以湖广为中心战场,打算速灭吴三桂,稳定湖南。


战争初期清军的不利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


借图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孙延龄攻打梧州,为清两广总督金光祖所败。此后,孙部发生内讧,孙延龄反复考虑后,决定反正。十二月,吴三桂闻讯派从孙吴世琮领兵以恢复广东为名,进驻桂林,袭杀孙延龄。


浙江境内,固守衢州的浙江总督李之芳从耿军曾养性部手中夺回了义乌、金华、绍兴、东阳、嵊县等地。九月,杰书驻镇金华,傅喇塔进师台州,在一年半时间内连克永康、缙云、处州、仙居、黄岩、乐清、青田等府县。曾养性败走,困守温州城。


这时,在耿精忠后方,台湾郑经声言要借漳、泉二府,精忠不许,二人交恶,郑经尽夺漳州、泉州等地。耿精忠急抽前线军队南下对付郑经。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帝果断下旨,命杰书撤围温州,移师衢州,趁虚入闽征讨。八月,杰书抵达衢州,尽歼耿军马九玉部数万精锐,随后长驱仙霞关。白显忠部势孤降清。九月,清军收复建宁府,师次延平。耿精忠既失马九玉、白显忠两路大兵,又有郑经逼于身后,震惧无措,遂献总统将军印,遣其子显祚往迎清军。十月,清军至福州,耿精忠出降。清廷复其靖南王爵,令率所部随军征剿。曾养性闻讯,以温州归顺。不久,清军击败郑经军,收复漳、泉各地。浙江、福建平定。


康熙十五年(1676年)四月,尚之信接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封号,易帜改服,拥兵反清。其后,吴三桂屡次促其出师,索其军饷,之信气沮,图谋归正。十二月,暗地遣使赴江西简亲王喇布军前议降。康熙帝降特旨赦其罪。


在西战场,董额军虽然克复了秦州、洮州、河州、兰州、延安诸地,但王辅臣仍在平凉负隅顽抗,吴军王屏藩、吴之茂部也从汉中遣兵赴援,清军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廷令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任西征事。五月,图海大败王辅臣于平凉城北,断其饷道。六月,辅臣降清,王屏藩、吴之茂部屡为张勇所败,遁回汉中。陕甘大定。


在中心战场,吴军防守严密,兵力雄厚,清军南下受挫。王辅臣叛于西线时,吴三桂欲取道川陕入犯京师,以七万兵据岳州、澧州诸水口,北拒荆州之师;另以七万兵据长沙、萍乡、醴陵,东拒江西之师;自赴松滋,陈兵船于虎渡口(虎渡河入江处)上游,明言攻荆州,暗分岳州之众企图打通与兴安、汉中的联络。不久,王辅臣反正,安亲王岳乐乘吴三桂西上之际,连复建昌、广信、饶州、袁州、醴陵、萍乡,直指长沙。吴三桂被迫由松滋回援,一面令胡国柱坚守长沙,一面调马宝、高起隆由岳州赴援,又遣将军韩大任、高得捷等分陷吉安、醴陵,断岳乐后路。康熙十五年(1676年)三月,清军水陆并进,攻打岳州。贝勒尚善遣水师败敌于洞庭,克君山。勒尔锦军自荆州渡江,败敌于公安虎渡口。察尼败敌于沣州太平街。但各路清军取胜后迁延瞻顾,以致叛军自松滋援至,勒尔锦在太平街失利,退回荆州。尚善也未能断敌饷道。江湖之险复为叛军所据。


军神在线的图有点小错误


灭吴三桂


在江西战场,叛将韩大任妒嫉高大节高得捷之功,屡谗于胡国柱,大节郁郁而死。康熙十六年(1677年),耿精忠、尚之信先后反正,韩大任势穷,降于康亲王杰书,江西遂定。


康熙十六年(1678年)清廷诏以莽依图为镇南将军,自赣州入粤受之信降,并命赖塔自福建入广东,取南雄,直抵韶州。五月,尚之信在肇庆反正降清,清廷令其袭平南亲王爵。七月,吴三桂遣马宝、胡国柱出韶州攻粤。莽依图逾岭援韶,双方在韶州大战数月,最后,江宁将军额楚援至,清军大胜。不久,高州(今茂名)、雷州(今海康)、廉州(今合浦)悉定,琼州(今海南琼山)、惠州叛军归顺。广东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授傅宏烈广西巡抚、抚蛮灭寇将军。康熙十七年(1678年)莽依图兵入广西。翌年正月,大败吴世琮于梧州城下,收复桂林。七月,再败吴世琮于南宁,世琮以数十骑逃走。康熙十九年(1680年),叛将马承荫获傅宏烈,执送贵阳,宏烈不屈而死。五月,莽依图讨平马承荫。广西遂定。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命各路军进剿,集中兵力猛攻湖南。同时遣吴三桂原属人员赴各地军前招抚。岳乐收复浏阳、平江、招降叛将林兴珠于湘潭,将军穆占力拔永兴、茶陵等十三城。


为维系人心、鼓励士气,吴三桂由长沙移镇衡州(今衡阳),并于三月初一日(3月23日)称帝,国号周,建元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大封诸将。


此后,三桂召回马宝、王绪、胡国柱,集中全部精锐进攻衡州的门户永兴,永兴告危。不料,吴三桂于八月十七日(10月2日)病死军中,吴军密不发丧,退师衡州,遣人赴云南迎吴世璠. 十月,吴世璠迎丧还滇,继立帝位,改元洪化。


清军乘这一变故加强攻势。康熙帝以为 今日之势,岳州最要,催清军猛攻这一咽喉要地。康熙十八年(1679年),安远大将军察尼收复岳州,叛军震恐。清军荆州、长沙之师纷纷出击。夷陵、澧州、常德、长沙之敌弃城逃走,岳乐军遂由长沙进衡州,复武冈。尼察军克辰龙关、辰州、沅州,叛军败退贵阳,湖南悉定。


同时,川陕清军也向四川发起了猛攻。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王进宝复凤县、克武关,直抵汉中。叛将王屏藩退走保宁,战败自缢,吴之茂遭擒。翌年正月,陕西提督赵良栋收复成都;图海复兴安;将军佛尼勒复永宁、马湖;湖广提督徐治都复夔州、重庆。四川悉平。滇黔已处于湖南、两广、川陕三路清军的进逼之下。


康熙十九年(1686年),清廷以安亲王岳乐久劳于外,调其回京,命贝子章泰代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由湖南进取云贵。又以云贵多山,皆以绿营步兵居前,八旗骑兵继后,特命总督蔡毓荣为绥远将军,节制汉兵先进。另命王进宝留镇四川,赵良栋以勇略将军兼云贵总督率川师入滇,令征南大将军赖塔由广西进征云南。


十月,清军克贵阳,吴世璠偕吴应麒等逃奔云南。十一月,复遵义、安顺、石阡、都匀、思南等府,叛将李本深降。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清军至安南(今晴隆县),大败叛军于江西坡,新兴所、普安州也相继收复。贵州全复。


此时,彰泰军已进云南沾益,赖塔军也抵达云南曲靖,两军会师嵩明,议合围昆明。二十一日(4月9日),叛军出城列象阵拒战,为清军大败。


此后,吴世璠执意困守孤城。九月,赵良栋统川师至昆明后,清军开始掘壕近逼。十月,城中粮尽,清军环城猛攻。二十八日(12月7日),以线緎为首的叛将图执吴世璠以献,世璠闻变自杀。二十九日(12月8日),线緎等率众出降。清军入城,戮吴世璠尸,传首京师。昆明收复后,清军迅速铲除了叛军残余,云南底定。

5#
衍水青云  4级常客 | 2018-9-24 01:20:04 发帖IP地址来自

感觉 @狐狸晨曦 对吴三桂造反意志不坚决,不想着一统天下,只想划江而治,偏安一隅的想法已经分析的很好了。但对台湾郑氏的看法则略有不同。

其实吴三桂在写信给郑经调节耿郑纠纷的时候,已经劝说郑经不要跟耿精忠争夺福建,而是利用水师优势,全力北上,袭取辽东,断满清后路。要说吴三桂的这招釜底抽薪也确实是够狠辣。当年百万八旗从龙入关之后,辽东出现了千里无人的窘境。康熙初年,只要招募百户流民移民辽东,就可以被授候补知县,而且遇缺即补,优先于其他候补官员。当时整个辽东人口只剩下不足万人,防守形同虚设。如果郑经能够按老吴的谋略趁虚而入,端了满洲人的老巢的话,那必然是京师震动,八旗全力回防,撤守关外。跟当年李泌向唐肃宗提出的直捣范阳安史腹心的战略简直如出一辙。到时清廷即使不死,也必然是元气大伤,丢掉关内江山。

但是此计如此之妙,郑经咋就是不听呢?无他,只因它完全是从吴三桂争夺天下的角度提出,但对郑氏偏安一隅并无任何帮助。郑氏之所以全力在东南沿海争地盘,并不是他认为三藩垮了,郑氏可以独存。恰恰相反,其实他是担心吴三桂夺取天下,而到最后郑氏一无所得。

郑氏虽以水师见长,但是陆军并不强大,跟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那更是没法比。所以即使清朝垮了,到时夺取天下的一定会是吴而不是郑。到时让吴三桂这个老狐狸取代康熙这个初生牛犊对郑氏来说未必是好事。即使郑氏趁虚夺取了辽东,但是在八旗军的全力争夺下,郑氏也必然撤回海上,充其量只能发挥一个袭扰的作用。即使能够趁乱在北方获得些许地盘,但是其间有千里大海相隔,郑氏最后也很难守住,到最后恐怕又是便宜了别人。

所以与其冒险北伐,白白损耗兵力为别人作嫁衣裳,在仅一海相隔,又有郑氏多年经营基础的福建老家争取些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才更符合郑氏的利益。到时吴三桂直捣幽燕一统天下,郑氏也可在东南沿海割据自雄,做一方诸侯。若是双方长期在长江拉锯,形成割据局面,更有利于郑氏从容发展势力。即使康熙最终胜了,那也大不了再撤回台湾,清廷经过此乱也必然是元气大伤,一时半会也无力跨海东征。所以郑经的打算从台湾郑氏的自身利益考虑,完全没有错。错只错在他没有料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清廷竟能那么快翻身,迅速把吴三桂打翻在地罢了。

其实这种大伙联手作乱最难成功,难就难在同床异梦,各怀心事。当年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想出的匈奴北扰,东越南侵,诸侯一起进兵长安的计策岂不高明?结果呢?匈奴东越都坐观成败,赵国坐守本土,齐地四国一起围攻齐国,最终只剩下了吴楚两个难兄难弟携手西进。

唐朝泾原兵变不也是如此,幽州朱滔想要率兵西进入关声援其兄秦帝朱泚一举灭唐,结果曾受过其厚恩的成德,魏博两盟友一起反水,断了朱滔后路。当年朱滔救援成德时,成德节度使王武俊曾说:“王异日并天下,寡人得六七城,为节度使足矣。”等到了眼看朱滔有并吞天下之机时,立马改口道:“二百年天子犹不能事,安能臣竖子耶!”

有机会当皇帝的是你,我只想当个地盘更大些的军阀而已,咱俩能是一条心吗?

当年朱棣靖难之变时,曾许以宁王朱权平分天下,等朱棣当了天子,朱权要求改封苏州,朱棣说:“苏州属于畿内。”当他要求钱塘时,朱棣则说:“先父将它赐给五弟,终无结果。建文帝无道,在钱塘封其弟为王,也未能享受。到最后把宁王封到了偏僻贫困的南昌。给人家一藩之地仍然扭扭捏捏,推三阻四。乱世枭雄的话,谁能相信?

6#
王陶陶  4级常客 | 2018-9-24 01:20:05 发帖IP地址来自

吴三桂是什么人?说白了,是个具有杰出军事才干的普通人罢了。

当年为什么叛闯投清?很简单,李闯王天天拷掠明朝降臣的财宝(有的说劫了陈圆圆),吴三桂哪敢投降这样的人?他只能为了财富和封赏去降大清;又为了自己的封地,从辽东一直打到云南;最后要不是大清皇帝康熙年轻气盛,冒冒失失地夺了他的云南封地,他也不会去造反;更不用说造反之后,势如破竹兵临长江,一马踏河就可只驱中原的情况下,他却选择等待,只为了自己的爱儿吴应熊能够活下来,真是个让人忍不住落泪的慈父。

说白了,吴三桂就是个普通人,他是个好父亲,他眷恋家庭,他爱自己的儿子,他贪图财富。天下宁有八十老翁亲冒垒石、举兵夺天下么?还不是想为儿孙们保住富贵?

什么样的人才配争夺天下?

看看刘邦,遇到危险,想都不想,一脚就把儿女踹下车,“去你妈的,别阻碍老子的帝业,滚!”毛主席为了“北上抗日”救中国跑得快,一路上丢了多少儿子?项伯说得好,刘邦这种人就是天生干大事的,因为他为了权力能够舍得一切,正所谓“成大事者不顾家”。

吴三桂造反,按照实力对比是很有成功机会的,因为清庭可靠的部队八旗已经完全腐化了,不堪一击,康熙也几乎自食其果,沦为历史的笑柄。

但是,吴三桂本人从来不是刘邦这样的真正枭雄,他不过是个善于用兵的普通富家翁,又怎配攫取那至高无上的天下?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wtt1316606212

7#
李马刀  3级会员 | 2018-9-24 01:20:06 发帖IP地址来自

没机会。因为吴三桂目光短浅,只有小聪明而无目标和志向。与李自成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吴三桂不是做大事的人。你看他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入缅追杀永历帝,造反时机的选择(天下初定了才起来造反),就没有一件事是预先谋定的,都是在当时形势下随波逐流的临时选择。这样人的造反怎么可能成功?

结论是,造反有机会成功,但吴三桂没机会成功。

8#
姬明晋  4级常客 | 2018-9-24 01:20:07 发帖IP地址来自
康熙成功就一个原因:吴三桂死的早。他多活上几年,以当时形势,不太可能直接战胜清朝,但清朝在关内统治基本会彻底崩溃。接下来倒很有可能是军阀混战。
9#
1377号监听员  2级吧友 | 2018-9-24 01:20:08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相当大

因为最后是清朝赢了,所以都归结为了康熙皇帝如何如何英明神武,其实,我觉得这是康熙皇帝最大的败笔,几乎差点颠覆满清
吴三桂大军集于湖南之时,或全军而上,或隔绝长江,以切断清之南北运输,再取南京,都可以能有较大战果,初,三桂起于云南,檄文一出(“窃我先朝之神器,变我华夏之衣冠”),天下振动,王辅臣又叛于陕西,满清在初期又真是不得人心,哪怕吴三桂弑杀永历皇,中原汉人,旧明军支持吴军仍然很多,问题在于,吴三桂年纪已大,他的本意,只不过让清廷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和强大之实力,保持半独立之态势,本无再启反叛之心,没有在长江犹豫的那几个月,一鼓作气而北进,则天下谁为清守?纵其不然,胜负犹未可知也
10#
徐州  2级吧友 | 2018-9-24 01:20:09 发帖IP地址来自
狐狸建议郑经登陆天津,青云建议郑经登陆辽东。
我实在被震惊了。先不说古代的海运条件能不能完成这么复杂的登陆作战。郑经应该会记得他爹郑成功攻打南京前一年就打算进入长江,结果却遇上了台风,损失8000余人,这其中还包括郑经的三个兄弟。
美国人为什么不直接登陆日本岛,反而在太平洋和海军马鹿玩蛙跳?无他,组织5000公里的行军,难度比500公里的难了不止十倍。
11#
陈风暴烈酒  5级知名 | 2018-9-24 01:20:10 发帖IP地址来自
要成功需要满足五个条件。

第一,吴三桂多活二十年。第二,耿精忠、尚可喜不摇摆不定或很快被吴三桂干翻。第三、襄樊—淮河一线能守住。第四,等到准噶尔、沙俄等边患爆发。五、吴三桂认真反省自身之前的汉奸罪行。轻徭薄役,争取民心。最好编个说法称自己是崇祯帝的女婿。跟明朝攀个亲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