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列的这些都是业内知名度很大的中介,显然不是黑中介。我在留学行业工作十年,对各个中介算有个清晰的认知吧,所以也来讲讲我的看法。
比如英国三五十名学校的申请、澳洲的申请、美国一百名开外学校的申请,这些业务我们暂且定义它为“低端业务”,这个低端指的是中介的工作内容是流程化的,非个性化的,机械性的。这些学校本身也并不需要学生本人有很好的背景条件,也不需要中介能够写出多么精彩的申请文书,而往往是中介的海外院校代理网络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大中介的院校代理网络会更完善,再有就是拿到offer后的到校住宿、接机、入学注册这些方面,有的大中介可能会在这块给学生的服务体验更好,但这块主要是低龄留学生比较需要。实际上,大公司在做起低端业务来,效率是很高的,流水线作业,每个岗位各司其职,很顺畅。
高端业务就是比如英国的G5申请、美国的Top50、加拿大前10、还包括港大、港中文这种级别的学校申请,都可以归类为高端业务。高端业务既要学生本身优秀,又需要中介老师会规划、会定位、会包装,还要会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化亮点。我听过不少外行人和行内新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个学生申到了哈佛是因为人家本身条件就好,和中介有什么关系?”但我想说的是,你不具备申到哈佛的基因,谁也帮不了你。这个问题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个人优秀”是进入名校的必要条件,“你个人优秀+科学合理的申请规划与实施”是进入名校的充分条件。“科学合理的申请规划与实施”是中介的价值所在。你不要小看这一点,我举个同事的例子,我一个同事当年高考600多分,是完全可以进入到武大、中山大学这样的985院校的,但就是由于缺乏对填报志愿规则的理解,最终只进到了一所双非院校。申请出国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更何况国外院校在录取标准上相比于中国的大学,融入了更多的非分数因素,那就更强调申请技巧的重要性了。你明明足够优秀,但最终并没有录到理想院校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好了,回到原本的话题,在高端业务中,中介机构本身并没有什么作用,起作用的是老师的水平,这个时候实际上中介机构只起到了一个平台的作用,一个连接学生和老师的平台。无论大公司也好,小中介也罢,都有水平高的老师,这就需要你识货了,你得有能力判断一个老师的水平到底如何。
这句话反过来说可绝对不对啊,不是所有小中介都是黑中介。大中介我真不认为它黑,有的学生在大中介服务体验很差,那只不过是负责他的老师给他的体验很差,要么是经验很少的新人你觉得懂的还没有你多,文书写的你也看不上,要么是老师太忙了顾不上搭理你,要么是三天两头找不到人的那种。这其实是属于你没有碰到好老师,并不是这家中介有多黑,中介老板要是知道自己的老师这么砸自家牌子,开除他的心都有。但是大中介确实是高水平老师所占比例比较低,我很主观的给个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大中介里高水平老师不超过20%,也就是10个老师里,有2个有水准的就算不错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者叫内幕)有很多,我就不在这爆料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和家长在和中介打过交道之后,感叹中介这行“水太深”。 小中介,新中介里确实容易出现黑中介。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黑中介,有的老板打着捞一笔钱就走的心态来做教育这一行,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黑中介有这么几个显著的特点吧,都是跨界过来的,比如老板以前从事的行业和教育八竿子打不着,不定是哪个酒桌上听人家说留学中介利润大,就跑来插一脚。我一个同事就跟我说过以前一个做软件行业的公司老总,就找到他要合伙开留学中介,当时我同事直接就拒绝了。这种“平地而起”的中介要想吸引学生,往往都是靠噱头,你过去之后他们也只是会吹嘘一些很虚的东西,不太会跟你具体分析你的留学问题,而只是急着介绍他们的“产品”多么多么好,理念多么多么超前,师资多么多么强大,一会儿一个“首数”,一会儿一个“第一”,一会儿又一个“独家”。感觉不申报个吉尼斯世界纪录都可惜了他们的天赋。 如果是那种在大公司里工作了很多年,然后能力、经验、资源、时机俱备的时候,自己出来单干,成立中介公司的这种,肯定不是黑中介。这和很多资深的新东方托福老师辞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是一个道理。你在和这类公司打交道的时候很明显,他们80%的时间是在和你谈留学,只有20%时间谈“生意”——介绍自己、介绍公司之类的。而这个时间分配在黑中介里恰恰相反,他们那20%的谈留学只是为了让你看起来他们不是那么“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