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吗?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小确幸   2018-9-24 01:08   876075   7
我们历史老师老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我想知道哪些事情可以说明是。若不是,那么是哪个朝代哪?可以具体说明一下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7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匿名用户   | 2018-9-24 01:08:18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无论魏晋  3级会员 | 2018-9-24 01:08:19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来反对 @公子重耳对于元代赋税的说法。

首先,元代实行的是包税制,先由官府测算出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一年应收税总数,商人会在规定时间内,一次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然后再由承包者向百姓征收。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商人都是活雷锋吗?这么热衷于为政府分忧,为人民服务,争做荣誉好公民?
当然不是,在这一过程中,官府规定的税额往往并不高,商人会按照这一较低的数额向国家缴纳钱款,然后再以较高的数额向百姓征收,从中赚取差额利益。这也是一些人认为元代税负低的原因之一,因为从纸面上来看,国家确实就收了那么点钱。

那么, 一般情况下是什么商人才能成为这个包税人呢?
就是非常出名的回回商人啦,准确的来说是与官员和地方豪强相勾结的回回商人。元朝实行比较极端的民族压迫政策,为维持其对全国的统治中,引入了大量色目人参与国家事务,而回回商人是其中的典型,基本主导着整个元朝政府的财政。而元代的回回商人又恰巧以热衷于发放高利贷而闻名于世,放高利贷的家伙都是什么德行,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所以不要扯什么“宽纵的放羊式管理”,真以为老百姓交上那么点税就万事大吉了?包税商分分钟教你做人。当时有人提出要以一百万两白银全国一年的盐税,付出这么大的成本,你以为他转过头会向下面征收多少才能满足?

其实早在元朝建立之前,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就看出了包税制的弊端,认为“此皆奸人欺下罔上,为害甚大”,奏请废除包税制,但并未引起窝阔台重视。不久,包税制就盛行于全国,元代所设的十路课税所,除位于北京的燕京课税所外,其余均为商人或地方豪强控制,差役税、盐税、河泊渡口税、酒税,甚至还有历代王朝都视为主要税收来源的农业税,以致无税不包,层层盘剥,你真觉得这种情况下底层人民会有好日子过?

比起严密但有序的剥削,老百姓更怕的是无序且没有节制的掠夺,毕竟国家行为还会讲究法度,而私人的贪欲是没有节制的。

明朝万历年,由于屡次想要加征商税而不得,苦于国用不足的万历皇帝派遣大量宦官作为矿监税使去往全国各地开矿征税,这些太监凭借这一征税大权,肆意勒索,一时间天下骚然、民变四起,后人甚至认为开征矿税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矿监税使们一共上缴了多少钱呢?从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四年的十年时间里,矿监税使向皇室内库共进奉白银五百六十余万两,黄金一万二千万余两,也就是平均每年白银五十余万两,黄金一千多两,真心少的可怜,其余不用多说,自然是喂饱了这些狐假虎威的太监们。
万历年矿监税使的乱象,与元代包税商人横行于世的局面颇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在明朝,太监们受到了除皇帝之外几乎所有人的一致抵制,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息,因而只断断续续实行了二十年就被迫废止;而在元朝,包税商人们不仅有皇帝和政府背书,更与地方官吏豪强相勾连,各方利益都牵涉其中,终元一世都有遗毒。

那么,如果不考虑包税制的影响,仅仅考虑官府实际规定的税额,元朝的税负是不是就是低于宋明呢?

先看田赋
元朝的田赋实行南北异制,实际上分为蒙古本部、北方和南方三种税制。
其中蒙古本部为马牛羊每百头抽一,也就是说税率仅为百分之一,自然是轻的不能再轻了。
北方包括税粮和科差,其中税粮包括地税和丁税,每丁粟三石,驱口一石,科差包括丝料和包银,丝料为每户一斤六两四钱,包银四两,后又增纳一两以供发放官员俸禄,事实上,北方百姓的税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低。
南方税法沿用南宋旧制,实行两税法,税额基本“依宋旧例”,此外,忽必烈灭宋之后,曾将江南民户封赐给蒙古贵族,因而南方每户尚需缴纳“户钞”,初为五钱,后增为二两。
除此之外,不论南方、北方,除了上述正额税粮外,都还要征收‘鼠耗”、份例”等名目繁多的附加税粮,其数量甚至经常超过正额税粮,当然,这部分历朝历代尽皆有之,也就无从比较。

如此来看,就田赋来说,对于南宋故地的江南地区来说,税负无疑是加重了的。那么明代又是什么情况呢?

明初,赋役仍用两税法,有田赋无丁税,仅为为三十税一,之后又改为什一税,但仍要低于元代,且徭役摊派比较合理,将民户分为三到九等,等级高者徭役重,等级低者则负担轻。均瑶改革后,徭役折银后,各地政策并不相同,一般为每丁派银一分到二分,每亩派银七八厘到一分六七厘左右。
反观元代 ,正是以徭役苛重而闻名于世的,徭役民户所负担的徭役,名目繁多,如筑城、排河、运粮、采打、木植、造作船只器甲、马草等等,都自民间征发。元初修建大都,每年都征发成千上万的民夫来采运木石;1286年黄河决开封、祥符等十五处,调南京民夫二十万余分筑堤防。被征发的丁夫离家五六百里应役,冻死病死者不计其数;著名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也正是缘起强征民夫修黄河一事。

商税待续。。。


参考文献
李莎,《元代的赋税体系和减免政策》
李佳金,《从户口管理考察元代赋税制度》
蔡昌,《元明清时期赋税——中国税史之五》
马金华,《元代财政见怪不怪》
贾甫,《明代中国的税负及其财政危机的均衡分析》
4#
赵子龙  2级吧友 | 2018-9-24 01:08:21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想起以前,阎崇年“老师”在说《明亡清兴六十年》的时候,说万历皇帝怎么怎么昏庸啊、荒废朝政啊,还引用了一个明朝大臣雒于仁上书给万历皇帝的一份奏折,就是那份著名的《酒色财气疏》,说他“酒色财气”都占了,我当时想,万历真是昏君啊,可是后来看看结局是这样的:
疏上之后,神宗极为愤怒。恰巧遇上岁末,不能处置,其疏在宫中存留了十日,到第二年正月初一,神宗在毓德宫召见首辅申时行等内阁大臣时,即将雒于仁的四箴疏亲手交给申时行,打算严厉惩处。其实,申时行内心很赞赏雒于仁此举,他个人早已为神宗长时间不理朝政和无限期停止经筵、日讲感到伤心,于是极力为雒于仁辩解。申时行看到神宗一时难以改变态度,便说:“这个《四箴疏》不可发到外面去,恐怕外面的人会认为疏中所言都是真的,请陛下宽容臣等,待臣传谕大理寺卿让雒于仁辞职就是。”神宗无奈,只得点头同意。过了几天,雒于仁称说有病,请求辞职,神宗遂将其罢为平民
居然只是被贬为平民,想起后来动辄因“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而杀家灭族的康雍乾三大圣主,我就想知道那些个圣君们能不能饶恕一个大臣骂他“酒色财气”?战战兢兢的满清大臣们又如何敢上这一道“酒色财气疏”。对了,还有海瑞那一份的《治安疏》,也是把嘉靖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后来不也没被杀头吗?
5#
杜少爷  2级吧友 | 2018-9-24 01:08:22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朝代中,注意是”朝代“,我选清。杀人放火,屠城这些陈年旧事就不说了。说说遗恨最深的:清,几乎磨没了中国人的骄傲,几千年积攒的底蕴,几乎一朝散尽。最可怕的是,中国人失去了自信,乃至民国时期,中国人都没有底气昂首挺胸的说,你们外国人能办到的,我们中国人都能办到。落后不可怕,但是认为落后是理所当然的,最可怕。
很多人,都黑本朝为后清。但是现在国民的自信,骄傲,甚至是过分膨胀的自信,都是本朝给的。本朝用了60余年的时间,让中国人又有了自信。就冲这点,本朝都不可称为后清。
6#
火耀石  1级新秀 | 2018-9-24 01:08:24 发帖IP地址来自
对,明朝最黑暗,所以文人们把这明朝的阴暗面写下来,没人烧书,所以你能看到。满清那么“强盛”,《四库毁书》,明朝传下的书籍以十万数记,最后只剩3000余册,3000对十万,你觉得这些话有多少的真实性呢?
---------------------------------------------------------------------------
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鲁迅也说过:“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 ----(《病后杂谈之余》)

《明百将传》《明宝训》《明表选》《明兵略纂闻》《明策衡》《明朝官制大全》《明朝捷录》《明朝通纪会纂》《明朝小史》《明臣言行录》《明臣奏疏》《明初开国群雄事略》《明大事记》《明代帝后纪略》《明代圣政》《明代野史》《明道杂志》《明纲目》《明馆课标奇》《明馆课宏词》《明馆课录》《明光宗实录》《明纪本末》《明纪本末国书》《明纪编年》《明纪编年会纂》《明纪编遗》《明纪重辑》《明纪纲鉴补》《明纪纲目》《明纪会纂》《明纪甲乙事略》《明纪鉴略》《明纪鉴略补》《明纪鉴鼎脔》《明纪全载》《明纪弹词》《明纪要》《明纪编年会纂》《明记甲乙两年汇编》《明季遂志录》《明季文杂抄》《明季遗闻》《明家训》《明鉴会纂》《明鉴易知录》《明将略》《明将略注》《明将传》《明经济名臣录》《明经济书》《明经济文辑》《明论必读》《明论表》《明名臣经济录》《明名臣奏牍》《明末纪事》《明末诏书》《明女直志》《明人后场论表》《明人诗抄》《明人物考(焦?)》《明人物考(王世贞)》《明实录》(部分篡删)《明诗别裁集》《明诗归》《明诗善鸣集》《明诗选(陈子龙)》《明诗选(马士奇)》《明诗综》《明实纪》《明史纪略》《明史记事本末》《明史类编》《明史列传》《明史略》《明史全集辑录》《明史通纂》《明史野获》《明史纂》《明疏抄》《明书》《明太祖实录辨证》《明通纪编年》《明通纪会》《明通纪辑录》《明通纪辑略》《明通纪辑要》《明通纪捷要》《明通纪统宗》《明通纪摘录》《明通纪直解》《明通纪纂》《明通鉴编年》《明通纂要》《明琬琰录》《明文案》《明文百家粹》《明文宝符》《明文初学读本》《明文大家二编》《明文大小题商》《明文得》《明文得珠》《明文发》《明文分类传针》《明文录》《明文赏奇》《明文选》《明文翼运》《明文英华》《明献帝宝训》《明相业军功考》《明续记》《明宣宗宝训》《明一统志》《(皇)明杂录(尹直)》《明杂录(佚名)》《明诏制》《明政统宗》《明职方地图》《(皇)明制书》《明制稿》《明注略》《明状元策》《明宗孝义》《明奏疏(陆澄源)》《明奏疏(佚名)》《明奏议》《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四朝注略》《嘉靖以来首辅传》《朝鲜征倭纪略》.......
(数不胜数)都只留下了一个书名。明代之档案,百存一二,其余的都与事实一起被满清扔进了历史的焚化炉中,再与世人无缘。
--------------------------------------------------------------------------
讽刺的是,在经过多次劫难后,《四库“全”书》仅存三部有半,而我们也只能通过这个残破的窗口,去了解古人那模糊又虚幻的面庞,治史之悲,莫过于此。
7#
張潛逸  2级吧友 | 2018-9-24 01:08:26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是清朝。

原因无它,不谈军事、不谈科技、不谈经济、不谈皇帝昏不昏庸……

谈文化,谈思想。

自文化和思想有以来,从来没有压迫成这个样子,无论焚书坑儒,还是五胡乱华,文化总是能一直传承,一直延续。而清朝从顺治开始的文字狱,已经到相当恐怖的地步了。周厉王无道,街上监视百姓,但从来也没有说什么凭文字杀人。

今天的北朝鲜,也!没!有!

而比文字狱更恐怖的事情是禁锢思想。

为什么欧美近代化那么久了我们还无动于衷,为什么非要等人家巴掌把我们打醒了我们才振作?如果思想与哲学能一直有突破,有创新。民族的觉醒就会快太多,而就没有从1860~1945,我们所受到的压迫了!(愚以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不算压迫)

所以,赵翼写诗:“国家不幸诗家幸”

诚哉此言。
8#
朱恺哲  1级新秀 | 2018-9-24 01:08:2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是。


我想告诉题主,我不知道哪个朝代最黑暗,因为所有的朝代都有黑暗面,但是肯定不是明朝,而且明朝是最有气节的朝代,就算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侵的汉朝,不也有议和和亲的时候吗,你翻一下明朝的历史,看看有过和亲纳岁的纪录吗?
郑和七下西洋,你看过他欺负过哪些边远国家和部族吗?强而不欺,威而不霸才是这个伟大王朝的底蕴。

评论区里有朋友说和亲纳贡是外交手段。国弱而干强是不对的,是不合情理的。但是我觉得,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有气节,我个人是非常不认同和亲这种行为的。诗云:遣妾一人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国家贫弱就是和亲的理由吗?再说了和亲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有朋友就说了,强汗盛唐都和亲过,可是唐朝的李山甫也曾说过: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我不是抨击唐朝和汉朝。我只是觉得气节真的很重要。我承认明朝有过昏君,有黑暗的一面,但是明朝的气节是不容否认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