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宋朝GDP高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农业社会,没有科技进步的情况下,GDP全靠人口土地,宋朝GDP是靠什么高过隋唐明清的?情怀吗? 你可千万别说他是靠工商业。
(宋朝疆域)
(唐朝疆域) 都是种地,宋朝也没有农药拖拉机,巅峰时期的势力范围只有巅峰时期的唐朝的六分之一,你跟我说他GDP比唐朝高? 其次,就算这个前提是真的,GDP高就一定战斗力强吗?沙特阿拉伯的GDP高的没边,军费比俄罗斯都高,不一样被穷的掉渣的胡塞武装爆出翔? 至于宋朝军力差的原因,一句话总结就是——自己作的。
宋朝军力以高粱河大战为分水岭。高粱河大战以前的宋军,是太祖赵匡胤的家底,是五代的老底子,还有唐军的余威,战斗力依然悍勇。高粱河大战中,在被辽国连夜偷袭之后,毫无准备的宋军能在深夜被袭营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强的组织防守反击,在极其劣势的情况下从深夜打到黎明不分胜负,这说明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相当顽强的。高粱河大战之前,宋军几乎很少打败仗,高粱河大战葬送了太祖朝的大部分精锐,也葬送了五代残唐留下的最后一点精气神。 宋军的弱势,是彻彻底底的体制问题,是此军怎?定体问。 即使是再苛刻的历史学家,也要承认一点,虽然唐朝亡于藩镇手里,但是没有藩镇的话,唐朝早亡了。
存唐者,藩镇也。
藩镇虽然让唐朝四分五裂,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唐朝的地方军事实力,超级强大,虽然也有回纥吐蕃入侵,甚至一度攻陷长安,但在藩镇的帮助下,总能迅速扭转局面。而且在中晚唐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里,根本没有全国性的对外战争,少数民族也很难威胁到唐朝皇帝。 即使发生了黄巢大起义这种颠覆性的大动荡,连长安都被攻陷,但唐僖宗往四川一溜,各地藩镇还是能一拥而上把黄巢灭掉。唐朝历史上国都六陷,天子九逃,但基本都能靠着藩镇反杀。而宋朝只要你能够突破边境线,一路几乎不会遭到任何抵抗,可以一路顺风到达开封城下,而宋朝首都在被金国人一窝端了之后,,,就真的完蛋了。 宋朝的军制完全吸取了唐朝的教训——打死不搞藩镇。但是问题是有点矫枉过正了,为了让大家理解,我可以打个比方。 比如现在的中国,解放军有十八个集团军,有十二个驻扎在北京,有六个驻扎在边境上。而内地各省,武装力量只有一点点武警,且只有轻武器,还有地方上维持治安的警察。而且武警公安部队里的精锐,还要抽掉到北京去服役,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而解放军的现役武官,完全受文官节制,甚至一个省长可以自己决定诛杀一个少将,军区司令去求情,人家还跟你说:“考上了科举当文官才是男子汉,只会上阵杀敌,能叫男子汉吗?” (韩琦谓狄青曰: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 除此以外,全军师以上干部,半年一轮换,以保证士兵不认识师长军长为原则。士兵来源大部分是流氓、罪犯以及破产的流民,士兵地位极低(犯人才充军),军官喝兵血是天经地义的事,至于军事训练程度,武器保养情况,鬼才关心。 而且每次打仗的时候,部队展开必须按照中央的指示来,部队的队形是皇上找了三个北大的教授画出来的。什么?你说教授没打过仗?蠢材,教授不会打仗还不会看书吗?教授们参考了历代兵书,才画出这个阵法来,你必须按照这个打,不按照这个打就枪毙你。 (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平戎万全阵”,看看十四万人的大阵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部队,要是能打仗,那才是活见鬼了。
很多人说宋朝军队不行,是因为没有马。
汉朝刚建国的时候,皇帝连四匹白马都找不到,宰相上朝要坐牛车。而秦朝几乎没有骑兵这个概念,打仗全靠长枪大阵。 秦朝却匈奴七百余里,汉朝在几十年后打到贝加尔湖。 没有马,抢就是了,汉朝从匈奴人和西域一口一口的啃来了马产地。 而宋朝是有马的,李继捧献西夏五州,都是上等好马的产地,李继捧主动把这片土地献给了宋朝。当时西夏太祖李继迁仅仅带着十多个人,谎称自己乳母死了,把兵器藏在棺材里才逃出夏州城,就这样奠定了西夏的基础。 终宋一世,马政差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宋朝能把蒙古马养的不堪使用(蒙古马耐粗饲,堪称马中捷达,可靠耐x),王安石号召天下养马,养出的都是会拉磨的好马。 有人说宋朝没有燕云十六州,没有长城防线。 朱元璋从凤阳起家,以南京为根本,生生从南到北靠着步兵把蒙古人打出了中原。唐朝几乎不用长城,主动出击,干翻了所有的少数民族政权,才获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熊就是熊,没有什么可解释的。
很多人看了“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觉得北宋是如此美好,商业繁荣娱乐众多,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 但现实是,开封,就是宋朝的平壤,全靠集中全国的力量养这一座城市。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够集中全国三分之二的军队,开封做到了,在那个没有铁路没有货车的时代,靠着人拉肩扛,生生在首都养活了几十万吃干饭的军队。 唐朝养兵,尤其是武周以前,养兵几乎没有成本,朝廷的军费全部用来打仗。而宋朝的财政在和平年代已经不堪重负了,“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宋英宗语),打起仗来还能调动多少物资? 而且宋朝是少有的完全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朝代,土地兼并是慢性癌症,是封建王朝的催命符,而宋朝将慢性病惯成了速发病,有土地兼并引发的农民起义,从太宗朝的李顺王小波起义开始,一直持续到宋朝灭亡,从不断绝。
中国的老百姓,只要有一条活路,都不会造反。 羡慕宋朝的人,想想自己回到那个年代,是会变成开封城里的赵老爷,还是会变成四川的地无一寸的奴工,好好想想清楚,然后再说话吧。
更新—— 关于宋朝财政,评论区有朋友认为宋朝财政收入颇丰,代表GDP的增加。
但这是错误的概念,宋朝与前朝不同,宋朝在农业税方面实行的是“量出而入”,即税收的多少根据前几年的财政支出来定,不是收多少花多少,而是花多少收多少。这就造成了宋朝“地少税多”的情况。财税的增长,不是来自土地的开垦,而是来自人民负担的加重。南宋为了维持三大防区的巨额开支,农民普遍生活困苦。 即使这样,宋朝的财政收入也并不多,北宋的巅峰在一亿六千万贯左右,而南宋在一亿贯左右。在明清时期,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很多人把这个概念代入了宋朝,觉得宋朝年收入一亿白银,这几乎是晚清的收入了,觉得宋朝富的没边。 实际上,与南宋同期的金朝,财政收入大部分在两亿贯左右,巅峰曾经达到三亿(其中有不少是宋朝的贡献),但为什么没有人认为金国是经济强国呢? 因为在晚明开放海禁之前,白银一直是相当贵的,两宋之交时四贯钱才换一两白银。更重要的是,宋朝是交实物税的,除了粮食布匹之外,薪炭、草料都可以抵税,这些也算作“一亿岁入”里的重要一部分,这是无法经过转用的财政收入。相比于张居正改革之后的明清,宋朝的财政收入实际上并不高,北宋的财政收入折合白银大概一千万两左右。而且所谓的“商税为主”基本是后世的理论想象,北宋末年,蔡京给皇帝的报告还说我们的收入绝大多数都是农业税呢。一个封建农业王朝,以商税为主要收入?马克思的棺材板我可是压住了。 @夜凉秋如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