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唐山的重建,在当时人们眼中、尤其是外国人的眼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狂计划。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中国河北省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当时有外媒说唐山这座城市恐怕要在地球上消失了。
震后,全市96%的住房倒塌,未塌的也损坏严重。自地震发生后,唐山人就栖身于帐篷、窝棚、简易房中,很多人在砖头压油毡的简易房里一住就达十年之久。 震后的唐山怎么办?是就此放弃,还是重新建设?重建的话是选择异地,还是原地重建?面对一片废墟,讨论、调研、清墟用了4年多时间,直到1980年,救灾任务基本结束,唐山正式开始重建。
当时国家困难,资金短缺,唐山的救灾和重建又没有任何外援。 是的,没有外援,除了当时肩负为北京直接供电的陡河发电厂是日本在震前便开始支援外,没有接受一分外援。 ----------------------------- 关于陡河发电厂、插句题外话,当初参与援建陡河发电厂的三位日本技术人员也在震中遇难,震后第二天,日本外务省便准备发出药品、衣物、帐篷等物资。日本驻华大使向中国政府转达:一俟中国方面做好接受准备,就将发送。然而被中方谢绝。若干年后,日方在陡电厂区建了一个凭吊逝者,象征友好的樱花园。本人即为陡电子弟,家父曾提起此事,故过耳不忘。 而陡电建成后,曾经一度为中国最先进的发电厂,为首都北京供电数十年。 — — — — — — - 言归正题,唐山的重建资金来自于哪里呢?全部由国家无偿拨付?并非如此,当时实行“收支两条线”,即唐山市将当年财政4.5亿元全部上交国家,再由国家对唐山市重建拨款。 重建材料的采购,也由这笔资金支出:国家有计划地向唐钢采购,水泥也来自当地,沙子、石子等就地取材。 不过要注意,这部分建设资金只包括唐山市的重建需求。因为当时,中国还没确立地级市体系,唐山实行地委和市委平行,唐山地委负责唐山的各个县(1983年唐山地区撤销,秦皇岛和一部分县从唐山分离),市委则负责唐山市的管理。而开滦、唐钢等部属国有企业,由中央另外出资恢复重建。 如上所述,国务院最后批准下来的重建唐山(市区)资金,是依照唐山自己震前年度国民生产总值,按五年免缴国家财政的数额,留下来用于唐山的城市复建,实行了包干制。当时唐山每年应交国家财税约4个多亿,5年总数约合20几个亿。这点钱本来就紧张,后来由于人工材料涨价、回迁人口增多,尽管在建设规模、设计水平上做了大幅砍切,还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用。这样,国家又同意延长一年,所以最后唐山复建总投资约20多亿元,全部是用唐山自己震后生产所创造的价值。那时候唐山人住在简易房里,仨人工作俩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唐山人的抗震精神,并不是一个口号、一句虚言。 后来中央也曾决定给唐山重建资金“涨”到30亿,而时任唐山市委书记郭耀臣回忆到:“(当时)国家确实有困难,我们能理解,要在现在啥事儿都没有了。所以我们把新区的热电单独先退出来,再改成25亿元,经过财政审批,最终确定为24.5亿元。”
而这次重建规模之大,也十分惊人。 震后十年间,唐山共建造了各类建筑2090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为1218万平方米,共设计了168个居民住宅小区。 其中路北区59个小区,路南区32个小区,东矿区(今古冶区)58个小区,丰润新区(今丰润区)10个小区,开平区9个小区。 1981年,河北全省各地的机械化建筑队伍陆续开进唐山,城市重建全面开花。所有的居民住宅小区都以数字排列,如1号小区,因在陡河北岸,也叫河北1号小区、2号小区、3号小区。按此向后排列,如红旗楼、大城山楼、开滦水厂楼是7号小区,培仁里是13号小区,凤凰山南面的金星楼是23号小区,西面的山西北里是24号小区,市府前面的山西南里是25号小区。新华楼是29号小区,赵庄楼是41号小区,铁路楼是42号小区,河心台是70号小区,部西里是71号小区,钓鱼台北楼是78号小区等,当然其中不包括自建平房。 重建结束后,用数字命名的方式就不再使用了,而是用“xx里”来命名。不然今天唐山的新小区得排到几百号。
震后建设中,很多住宅楼因为资金不足,又不能甩下一部分人不管,实在没有办法,所以就降低了层高,压缩了空间,砍掉了许多公共设施,也没有做外装修。导致现在唐山还有不少红砖楼横在市中心、主干道上,看着好似建国初期的建筑,但其实才有三十多年历史。 现在看来,震后十年间建设的房子空间都比较狭小,没有大客厅,卫生间、厨房也不太适用。但是有一条,所有震后复建的房子,无论刚开始的“内浇外挂”——就是内结构承重墙水泥钢筋浇筑,外墙用预制钢筋水泥构件焊接浇筑,还是“内浇外砌”——因资金不足而把外墙改为砖砌,都可以称得上“万年牢”,绝对能够防御强烈度毁灭性大地震。因为当时第一刚刚死了24多万人,教训惨烈,心有余悸,对新房子不怕坚固。第二,当时的人们还不懂得掺假使坏,做豆腐渣工程骗人。 唐山震后集中建设的房子除了防震,还有一个好处:其楼层低,间距大,光照好,多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小,管理费用低,这是现代城市非常稀缺的生态型居住环境。如果现在用于老人或小家庭居住,并且能加以改造,物业的绿化、美化搞得更好些,楼体外部做些装饰、包装,决不亚于如今盛推的花园洋房。
所以,上世纪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来唐山做节目非常羡慕地说,在唐山没有水泥森林,抬头就能看见蓝天白云,充分享受阳光,到处是绿色空间,这真是“因祸得福”啊。就是唐山自己和国家的对外宣传,在当时也以新唐山住宅区为骄傲的资本,彩印画册大量刊发。1990年,唐山市政府因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人居荣誉大奖,并至今引以为荣。 当然,现在唐山的蓝天白云已是不多见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盲目的追求老城区改造,也出现了水泥森林。 同时,凭着钢铁化工煤炭建材这四大支柱产业,唐山不仅从震后的一无所有走出,还在本世纪初重回河北省经济总量第一的宝座,当然代价就是空气指数的直线下降。
今年是2016年,是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古人云,四十而不惑,但唐山现在却在转型的档口困惑连连:空气污染仍然是老大难,环保力度仍需加强;经济下行、承担了近全国钢铁去产能一半任务等因素更是使这座城市压力倍增; 有位专家更直接放言唐山是中国十大最没前途的城市之一。而有些媒体不客观的报道,拼命唱衰唐山转型的希望曹妃甸,大搞舆论攻势。一时间,唐山的处境好似比震后还艰难。
但我相信,既然挺过了大地震,这座钢铁般坚强的凤凰城就不能再次涅盘吗?每个城市都有市鸟,唐山的市鸟就是凤凰。凤凰,总是要涅槃的。有人要唱衰唐山,那就唱衰去罢,怕听拉拉蛄叫还不种地了?
一张1976年的航拍唐山的彩色照片,图中为唐山市凤凰山和山脚下的工人文化宫,是震前老唐山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航拍图,彩色照。 而此时距唐山大地震的发生,仅有数月时间了。
唐山抗震纪念馆里有不少震前唐山的老照片展出。从中也能看得出来:虽然震前的唐山是一座以煤炭为主业重工业城市,但作为华北的经济重镇,英国人经营过大部分市区的河北第一城,仍然有着典雅出众,干净整洁的一面。在当时那个年代尤为出众。毫不夸张的讲,震前的唐山,是当时北方城建最好的城市之一。
然而1976年的季夏一夜后,一切都化为了废墟 登上凤凰山,低头看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父辈时代的顺口溜
省内的建筑队开赴唐山后,唐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模拟城市”出现的新城市 为了提供避难场所,体育中心放在了城市的地理中心,唐山成为全国地级市中最早建设体育中心的城市之一 震后的唐山安装了一共16612盏路灯 远处的大城山(原名唐山)和烟囱是当时这座城市不多的“特色”景象。 一条林荫路分割开居住区和唐山机车厂(今中车唐车)等工业区,唐车也即唐山人口中的“南厂”,从1899年就小名南厂的他,震后则搬到唐山市区的最北端,真是造化弄人。 中国第一个机车制造厂因地震而搬至新家 照片中唯一一座高楼是唐山饭店,十五层,代表了当时唐山地区的五区十县。当然今天唐山是七区七县了,我觉得是不是相应降去一层?或者把昌黎、宝坻等割出去的县择出一个还给唐山?还能让赵丽蓉奶奶重新成为名正言顺的河北人,唐山人。 画面中最高建筑是华北煤炭医学院(今华北理工大学)的主楼。 震前唐山最高楼之一却安然挺过了唐山大地震,六层。当然,顶部的圆球是震后加上的。时至今日,他还矗立在建设路上 蜂蜜麻糖是唐山特产,大概起源与明万历年间,新新麻糖是1930年的老字号了,震后重建了新厂,直到今天还保持着照片中那个六角形包装。这玩意儿是蜂蜜做的,太甜,一次不能吃太多,我曾给各地同学都送过,唯有广东同学:甜吗?一般般啦~ 可惜大世界冰糕再也吃不到了。 很多城市的人习惯用解放前,解放后等时间点来讲述城市史、家族史,而唐山人的时间点却被地震前、地震后分割。这里便是唐山震后的新市中心,小时候可喜欢坐那种手风琴似的铰链车,专挑车厢连接部那段站着。 上文中提到的陡电!当时全国最先进的电厂(进口了四台日立机组),直接担负为首都北京供电的任务。本人即为陡电子弟,不过算是个叛徒,从小上的是钢厂的小学和初中。。。
以下内容是2016年之后我添加的,算是附赠内容,虽然也是唐山重建史,但不是太扣题了。
百年风雨、老而弥坚、中国第一站——唐山站的历次重建
中国第一座火车站,唐山站旧貌 如果将照片中的唐山抠出,基本看不出这是在中国拍摄的老照片
1881年唐山站开始选址,这里是为中国铁路零起点、我国的铁路就是从这里延伸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百年来,一条条铁路穿越了林海雪原,跨越了长江黄河,爬过了青藏高原 。
这会儿还没有正式版本号,Beta版本
1907年的唐山站,唐山站1.0
1966年的唐山站,站体在建国后进行改造,在这个年代又镌刻上了革命标语
1972年,一批美国记者获批来访中国,中央指定他们仅能参观十余个城市(现在看来有遮丑的嫌疑),其中华北地区只访问了京津唐三地,是故得以留下了这张珍贵的老唐山站彩照
1976年8月的唐山站,除了水塔任然耸立,一切化为废墟——对了,水塔现在还屹立于此,是老站为数不多的震前建筑了 1976年9月震后临建唐山站 ,值得一提的是,唐山站三字从此采用了毛体,其中唐山两字摘自毛主席题写的唐山劳动日报报头 1983年在原址新建唐山站站房,并一直保留至今——不过现在已经叫唐山南站了。而且令人不解的是毛体的唐山站三字此时被更改 然而老唐山站涉及到因压煤而造成的种种问题,最终迫使中国第一座火车站异地建设,史称“压煤改线”,图片是1994年11月在新址建成的唐山站 ,但老一辈唐山人时至今日也仍然不买账,称呼他为唐山西,西站。。。 站名唐山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又重新用回了毛体。
2006年7月战前广场装饰一新的唐山站 然而,由于当时没有料想到唐山经济会飞速增长。唐山站建设年代本并不久远,但设计规模不大的他却已经不堪重负;而随着津秦客专的建设,唐山迈入高铁时代,原有车站必须要进行改造;而唐山成功申办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也需要一个拿的出手的城市门户。 2010年 ,唐山站进行全面改造。图片是2011年的临时唐山站 2013年,唐山站最新版本主体完工(唐山站7.0),总投资14亿元,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全国地级市中建筑面积最大的火车站,设东西两个广场、两个进站口、两个售票厅,高架落客、高架候车。 崭新的唐山站从此告别了只有一面入口的时代,有了一东一西的两大战前广场(西广场外都是荒地村庄是因为震后规划要求唐山不跨铁路发展,这两年才打破旧规划有点建设,所以路过唐山的朋友请多包涵。。) 由于刘跨越时代的结束和钢铁产业不景气,唐山站的外观,指标都做了大幅度的砍削——一如上文中提到的城市重建方案。 7台16线的配置按唐山在建和规划高铁线路已经不够用了。唐山站就是这样饱受波折,老被低估。然而,这位一百二十多岁的老寿星,却是越发的老而弥坚,甚至都已经返老还童了。 唐山站,我们期待你的下一个一百二十年。
水印图片搜集自环渤海新闻网历年新闻中关于唐山站的照片,感谢环渤海新闻网提供珍贵的照片。虽然我有盗图的嫌疑,但是鉴于你网的微信公众号总是未经我允许就抄袭我文章,我借你一次图来宣传下唐山也不为过吧~o(^▽^)o
刚出生就遇劫的唐山主干道
1975年,唐山开始兴修一条新路为新的南北向道路,而由于该路附近有小区名为建设楼,所以定名建设路 震后这条路则被定为唐山市的南北向主干道,而75年人们无心之举而得名的他,正应了震后这座城的精神——建设。 震后的唐山,作为一个非省会三线地级市建设了世界最大的钢铁基地;建设了世界最大的卫生瓷和骨质瓷基地;建设了世界第七大,河北第一大港口;建设了华北最大、最强的轨道交通产业,石墨烯产业,工业机器人产业,矿山机械等产业 好了不吹牛b了。。老实回来上图 1976年的唐山建设路 1986年的唐山建设路 2006年的唐山建设路 2016年的唐山建设路
天际线与地标,建一栋百米楼在当时的唐山人眼里是个疯狂的计划
这张照片是唐山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全景,由唐山市地震局苏天民于1986年拍摄的作品,分段拍摄对接而成。 1986年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落成,唐山市政府与同年7月28日在此向世界宣布唐山震后重建成功。不过这个为了赶在地震十周年而宣布的“成功”,略带仓促。因为直到今天,唐山还有大量震后灾民自建的简易房存在——比如唐山交通大学旧址。 抗震纪念碑曾是唐山最高耸的建筑 上图为2012年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全景
1996年,唐山大地震二十周年,唐山开工建设高度111.4米的凤凰大厦,当时大家觉得这是个疯狂的计划。很多人说唐山怎么能建这么高的楼,外地人这么说,本地人更这么说 如今大家觉得就连它旁边高150米的新世界中心都矮死了,纷纷抱怨唐山的楼矮,什么时候唐山能来栋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