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简单地将我国社会分为:温饱以下/贫困-小康-中产-高产-顶层,那跨越阶级的难度应该是逐级递增的。 我国关于家庭财富分配/收入分配的对外公开数据不是很容易找,就简单参考一下2013年著名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里的数据(注:如今的真实数据可能会比2013年高一些,但不会有质的差距): Link: http://econweb.tamu.edu/gan/Report-English-Dec-2013.pdf
- 有50%的家庭资产低于40.5万人民币。如果倒数20%家庭出来的孩子想跳到“小康水平”,也就是拥有40.5万人民币(包括不动产)以上的话,他可能甚至都不需要大学文凭。这个只要有机会参加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然后掌握一门手艺,就很可能达到了。难度有(受家庭环境等影响),但是没有那么大。
- 从40.5万跳到100万这个阶层,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从小城镇到二线及以上城市谋生,工作,难度自然上升了一些。想在二线及以上城市立足,可能起码需要大学及以上文凭。
这里对寒门子弟的挑战在于:家乡的教育水平差,升学率很低---需要努力才能考上大城市孩子以之为耻的大学;上了大学后,家里很可能没有足够的钱供其完成本科教育;由于从小接触的资源较少,除了学习以外的一些能力可能也发展的不如大城市的孩子...等。从乡村/小城镇到二线及以上城市立足的难度还是有一些的。 毕竟21世纪以来,教育程度跟一个人收入的正相关性越来越大了。这一点可以参考很多研究。搜索关键词就是“Education's correlation with Income",比如这篇:Education Pays: Income by Education Level (2011 Update)
- 从60 百分位 跳到 85 百分位, 可能是小康/中产家庭出来的孩子这辈子的努力目标了。
对于一般没有“生产资料”的打工者来说,这辈子的成就就是:获得好的学历,找到有职业发展的工作,升职加薪...没了。
很多人看到家庭资产200多万觉得不屑一顾---觉得这就是二三线城市一两套房、北上广一个客厅的价格。但是仔细想想,北上广深好学校毕业的“精英”大学生,如果不是早年(房价两万以下?)在大城市买好了房子,有几个能靠自己的收入在如今的城市买一个2室2厅呢?
如果家里首付,自己还贷的话,大概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家里能拿出至少100-150万现金。这决定了,这个购房者来自中产家庭; 自己要有30万以上的年收入(可能还是税后),这种职业的从业人员里寒门子弟着实不多。(我实在不了解码农这个职业,欢迎寒门出身的高薪码农现身说法) -------------------------------------------------------------------------------- 这份数据里“家庭资产1,000万以上只有1.8%”未必准确---如今也许有更多家庭拥有1,000万以上的资产,但是绝对不会夸张到“北上广人人都超1,000万”。因为不是每个一线城市家庭都有两套及以上的房产;不是每个家庭的房子都超过150平米;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持有各种financial assets...
以及,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真的很大。
在贫富差距跟中国同样都很大的美国,“跨越阶层”也是很难的事情。我之前的回答里引用了Brookings学会的一组数据:
在受统计国(美国),42%的最穷阶层(收入在全国的20%分位水平及以下)的后代会继续呆在原来的收入阶层。跃入中产及上中产阶层(收入60%-80%分位)的只有30%。而真正收入进入前20%的,也就是说变成“凤凰男/女”的,只有6%.
再看出生在前20%收入家庭的孩子,有39%成年后仍然维持着自己家族的“优良收入传统”。真正玩儿脱了,跌到穷人堆里的不到10分之1。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 米尔克的回答
我国如今的社会流动性,只能说更小。
另外,对“收入不平等”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强烈推荐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资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