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实际状况到底怎样?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Arthur Cheung   2018-9-24 00:16   235881   9
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提高基本养老金,而且最后几次的上调幅度好像都在10%左右。养老金的实际状况到底怎样?老无所依?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老梁  4级常客 | 2018-9-24 00:16:41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家都很清楚,目前中国事实上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自己到老了那一天,能够得到什么层次的养老金,目前的这种养老政策能够维持多久,会发生哪些积极的变化?这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现在合并原有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决定的象征意义非常大,它象征政府已开始着手解决具体“养老碎片化”的问题。

有的人可能不清楚什么叫“养老碎片化”。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上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养老政策都不一样。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现在小区里面,有的退了休的老年人在一块儿聊天,经常问你开多少钱啊?我开三千多块钱。你开得不错呀!那你呢?我就1000多块钱!怎么那么低呢?没办法,我是企业退休的,你是在机关退休的。至于那些城镇的职工,或者说干脆就没有工作的,他们在养老这方面和我刚才说的这两个阶层相比就更是天壤之别了。

我们现在有多少种养老保险?

从大致的状况来看,养老金的实际状况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国家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也就是国家给缴,然后退休金国家给。

这是待遇最好的

第二类是用人单位和自己都缴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是现在最常见的形式,分成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也叫统账结合社会统筹就是你工资的20%企业给拿,这为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是工资的8%,自己得从工资里拿出往上缴。这就是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结合,这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第三类是国家补贴和个人缴纳相结合的形式,主要针对的是农村老人和城镇无业居民。换句话说,就是国家补贴给你拿出一部分作为基础养老金,然后你个人再缴,多缴多得。

这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一个是2009年开始实行的,一个是2011年开始实行的。国家实行这两种保险的目的,是要把那些没有任何养老保险的人群,纳入到养老保险范围之内,体现我们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我们知道农村原本没有固定的养老保险制度,那么通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把他们纳入进来。

农村不就业的人群,没有固定的养老保险;同样,城镇里也有没有职业的居民,这部分人也要纳入进来。所以2011年开始实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前一个叫“新农保”,后一个叫“城居保”,这都是简称。“城居保”也是这样,就是国家先拿出一部分基础养老金,比如五十块钱,然后个人再缴,把这两部分加到一块儿,也实行“多缴多得”。有人说这是好事,这把城镇和农村的无业居民以及其他没有固定养老保险的人,都纳入进来了。好事是好事,但影响力毕竟有限。为什么?因为这是为了实现“广覆盖”,标准比较低。就是说国家给每个人拿的基础养老金,额度很少。

有人做过这种调查,比方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2013年平均给每个人的钱大概是859块钱;那么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是多少钱呢?一年下来总共大概是两万出头,两者之间的差距是24倍。也就是说,无论是“城居保”也好,还是“新农保”也好,它给每个居民的钱,很难解决其基本的生活,也就相当于个零花钱。在2009年搞试点的时候,比方说给每个人的基础养老金,在“城居保”和“新农保”上大概是50多块钱。这50多块钱,当时能买40多斤大米。现在提高到81块钱了,81块钱现在也就能买40斤大米。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个通货膨胀因素——养老金额度虽在往上走,但其实你的实际购买力可能还处在下降当中呢!所以很多人认为,无论是“城居保”还是“新农保”,也就是给这些城镇和农村的无业居民一点儿零花钱,不能解决他最根本的问题——你看这八十多块钱还不到低保的一半呢!

现在看看,农村到底有多少老人指着这个过日子?非常少。

可发这些钱干吗呢?买点儿大米,买点儿豆油,买点儿蔬菜,维持个基本生活需求。老人如果想过相对幸福一点儿的晚年生活,恐怕还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单独补助,或者说人家自己儿女赡养。

城镇也是如此。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保障的,往往是生活无着落的残障人士和一些没儿女管的老年人。所以其人口覆盖率在城镇是很低的。这种情况下你就能看出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放方式基本都一样,就是国家补贴加上个人账户,所以在基础环节的对接上没有任何障碍,那何必分成两套体系运行呢?

所以国务院工作会议把两项制度合到一块儿,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这其实是长远目标。

事实上,我国关于养老制度的改革与探索从未止步。可是近年来,因为没有统一文件,所以各地养老保险制度和标准都因地而异。

我国目前大约有两千多个养老保险统筹区,可很多地区仍然停留在县、区级别的统筹层次上。因此出现了“一地一策”,甚至“一地多策”的“碎片化”现象。由于养老制度不统一,各地在缴费、补贴以及享受待遇的标准上也就存在差异。我们以已经过了参保年龄的农民老张为例,按照2008年的养老保险政策,他如果在河南郑州参保,首先需要一次性缴纳7000多元,然后加上当地政府给予的2000元高龄补贴,老张每月可领取大约103元钱的养老金。如果老张在山东莱芜参保,他只需一次性缴纳720元,以后即可每月领取40元养老金。而在北京和广州情况又是大不一样。根据北京的政策规定,凡是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人,无须缴费,即可每月领取200元的福利养老补贴。在广州则可每月领取80元。专家表示,虽然各地确实应该考虑经济实力的因素来制定相应的养老政策,但是从长远来看,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性安排,确实缺乏合理性。因此,养老制度并轨势在必行。

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要着手解决现在“养老碎片化”的问题,也就是城乡不统一、各地区不统一、各阶层不统一的问题。所以,我们从这个事就能看出政府有这个决心了。比如以前,有正式职业的就有养老保险,没有正式职业或者灵活就业人群,就没有养老保险。现在国家开始把没有养老保险的人也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国家补贴和个人账户的方式把它先实行起来,所以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做到公平。同样都是国家公民,为了体现社会公平,不能让各个阶层在养老保险这一块差距太大。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整合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尽量打破这种“碎片化”。现在这几大类形成的“碎片化”,不光存在于上面类与类之间,每一个类别里面还有很多“小碎片化”现象

这里面有两种现象,第一个像“新农保”。这个“新农保”虽然是一种制度,但是现在在农村里面,不光是“新农保”,还有各种各样与养老保险有关的。比方说计划生育补助保障、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等等。类似这样小的保障政策还不少,它们跟着“新农保”之间互相交叉,有的时候极难对接,操作起来特别麻烦,所以有必要把它们统一到一块儿,这样也能减少浪费。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就是本身的“小碎片化”。

第二个碎片化是什么?最近几年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人退保了,甚至包括城镇职工保险都有退保现象。比方说有个农民工,他到广东打工,同时缴纳了保险。但他不是总在这儿打工,而是在各个城市间来回流动。你要统筹到省级这样一个层面还可以,但现在是城市统筹,从这个市到那个市,我这养老保险都很难带过去。所以很多人原来参保了,后来就不得不退保,有的压根儿就不参保。更严重的是,他打一阵儿工后可能就回家务农了,这个跨省之间就更加难以统筹。

所以这些“碎片化”问题,使很多人对养老保险不积极,也没有实现政府设置养老保险制度的良好初衷。这是“小碎片化”。“大碎片化”是指什么呢?就是现在大家广泛诟病的不公平。比方说机关事业单位“吃皇粮”,也不用缴养老金,完了到点儿还领退休金。而企业职工就得自己缴。就是这一点存在不公平。我们说“养老双轨制”是眼下国家需要着手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其实大家都理解,这是历史沿革造成的。为什么说是历史沿革造成的?不是说一开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就占便宜。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退休制度基本上瘫痪了。

所以到1978年的时候,一统计,发现有二百多万应该退休还没退休的人,这怎么办?

机关单位的国家拿钱给发退休金,那会儿企业哪有什么私企,都是国企,职工都是国企职工。国企的利润先给退休人员发退休金,剩下的上缴国库。由于当时国企的钱也是国家的,公务员的这个养老金也是国家的,所以都由国家给发钱,就没有什么公平与不公平,都一样。再一个,当时在企业退休的人和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养老金没有太大差别,所以那时候大家没有任何异议。可是后来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知道,通过企业改制、减员增效等方式,企业建立了一套和机关事业单位完全不同的体制。大家被分成“社会人”、“企业人”、“国家机关的人”,分成不同类型了,而企业这块相对独立出来了。所以1997年的时候,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确立了,社会统筹企业拿,个人账户个人拿,从此就跟国家财政这块儿完全脱钩了。而企业那边,职工缴养老保险这一块,是随市场的起伏波动来的,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所以你会发现,尽管国家连续地给企业退休职工涨退休金,可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那些人的工资也在涨,而且涨得幅度可能比退休职工的还大。所以这些年来一点点造成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个事是历史遗留问题。

眼下我们政府要在解决“养老双轨制”这方面做文章,也就是说要把两个往一块儿合

这个合并起来有很大难度。

真正的难点在哪呢?在于现在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保险这块。为什么呢?首先一个难题在于,公务员这一块儿要求别降,那么相应地要实现公平,就得提高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一提高你的钱从哪儿来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比方说现在我挣3000块钱,你挣5000块钱,那我的基本利益要求是什么呢?我也挣到5000块,跟你拉平,而不是把你也拉回3000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并轨的最大难题在于怎么解决普通城镇职工退休金提升的问题。现在这个职工退休金提升问题很难解决。为什么?就是没钱。首先我们从历史角度来讲,1997年,当时在实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个制度的时候,已经有一批退休的了。照理来讲退休的这些人,你领的退休金应该是你以前缴的钱,企业给你拿钱了,个人也拿钱了,统账结合嘛!可是这部分要退休的人之前什么也没缴,国家也给他退休金了,支付给他的退休金是用什么支付呢?是后来没退休的人缴的养老保险的钱给他。这些人等于什么也没缴就领了退休金了,这是不是一个大窟窿?到现在,为什么说整个养老保险资金出现问题呢?原来的欠账还没还完呢!

这是一个问题——历史欠账。

第二个难题在于哪儿呢?我们实行计划生育这些年,人口红利逐年下降。假如说眼下由6个人养活一个退休的人,那么到后来可能就是两三个养活一个退休的——没有那么多职工了。这也就决定了养老金缴得会越来越少。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延迟退休。为什么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呢?因为延迟退休年龄后,你晚退休一年等于多缴一年养老保险,同时少领了一年养老保险。里外一算账,一年大概有几十亿到上百亿。所以现在有关养老制度并轨,最大的难题就在于钱的问题,钱到位了,这都不是个事儿。现在各个地方设置的壁垒,技术性手段我们都能解决,问题就是这笔钱从哪儿来。我倒觉得前一段时间大家探讨的那个措施是非常合理的,就是国企现在的利润应该拿到这上边来,为什么?国企是什么?我们说是共和国的长子,它的所有利润都应该上缴国库的。可是后来我们发现,在财税制度改革的时候,国企也要缴企业所得税这一下他的利润变成税收了。就是说我把税收缴上,剩下的这些我可以自由支配了。你用国家垄断的资源挣了大钱了,回头你缴完税剩下的都归你支配,这合理吗?

因此要把国企的利润拿出来,因为国企本身获利的这个钱,理所当然应该用于国计民生的支出当中。把这部分钱充实到现在的保险体制下,我认为这个问题就能相应地得到解决。否则其他的途径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比如,有的说延迟退休年龄,这只是杯水车薪;有的说养老金入市,中国的股市现在你怎么进?养老金再赔了怎么办?

所以问养老金的实际状况怎么样?其实就是思考如何解决中国养老“碎片化”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养老资金的问题这个养老资金必须由国家来支付,必须由政府通过自己的收入来支付。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恐怕国企是突破这个瓶颈最大的一个障碍,也是最大的一个突破口

如果这个环节养老资金能解决了,可能我们所有人的养老形势就不会变得如此严峻。

3#
V Shadowv  4级常客 | 2018-9-24 00:16:43 发帖IP地址来自
恰逢最近做了中国养老金市场的相关研究,在此分享一下经验。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目前中国的养老体系是三支柱式的养老体系。

第一支柱为政府管理下的基本养老金及社保基金。
- 基本养老金就是我们广大打工一族每个月从你的薪水基数中扣除上缴(五险一金养老部分),单位也帮你交一部分的那笔钱,全国参加人数超过8亿。基本养老金会随即发放给现在的退休人士(pay as you go scheme)。余额由各省政府作管理,但由于过去基本上都是趴定期存款,收益率并不理想(相比起通胀和资产价格),所以有了最近的养老金入市,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的说法。抓了近三年数据(2013-2015),基本养老金支出都大于征缴收入,差额从2013年的百亿扩大到了数千亿水平,每年度的数据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官网上均有披露,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 社保基金是由国务院设立的用以防止人口老龄化导致基本养老金不足以偿付退休人士待遇的战略储备,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资金投资管理有进行市场化操作,授权大投资机构管理,收益比较理想。故最近已由社保基金理事会为基本养老金入市物色合资格的投资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按目前进度推算,预计2017年基本养老金可以入市(股、债等,战略资产配置SAA待确定),实现基本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第二支柱为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 企业年金定位为作为基本养老金的补充,个人意见可以理解为基本养老金只负责你的最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其他的花销需要靠二、三支柱来补充。其运作机制为职员自愿在基本养老金基础上额外在工资中提取一部分金额,单位再额外补贴一部分金额,交由专业的机构进行管理,在退休时陆续提取。但由于企业年金在我国起步较晚,截止2015年全国设立企业年金的机构仅7万5千多家(根据工商局披露的企业数估算渗透率在0.3-0.4%间),覆盖人群2316万人,且增长并不迅速,二支柱目前难担大任。当然这与对个人与单位本已很高的税务负担不无关系,导致企业和个人参与热情都不高。
- 职业年金是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编制下的养老补充,与企业年金类似。这就是之前备受诟病的公务员与普通职员养老“双轨制”改革后的成果,公务员需要强制提取薪金一部分参与企业年金。根据券商估算,覆盖人群在4000万左右。

第三支柱为个人自发性的养老储蓄,表现为个人养老保险等
这一部分就是纯靠自己的部分。现在保险公司发售的养老金产品可以归到第三支柱的类别当中。当然你说你买房养老,买股票养老,存款养老这都算在第三支柱里。这一部分没有什么太多的数据可以参考,如有兴趣可以推算保险公司总资产数额的一定比例来估算养老保险的规模。

在了解了三支柱养老体系之后,再开始了解一下各个支柱的市场参与者。

第一支柱是中国居民养老的核心保障所在,社保基金理事会在此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基本可以说是是肩负着全国百姓养老钱的增值保值的重责,也不敢随便玩票。社保基金自身管理的资产继续自己管,另在国务院批准下试点设立了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社保基金管理的市场化也在积极缓慢地推进。

基本养老金入市方面,在基金托管方面选择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行和工行。基金投资管理人也在市场上筛选了21家优秀的投资人,包括在保监体系下运营养老金业务多年养老保险公司,各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及中信证券。具体信息在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官网上有披露,至于每家公司所分配的头寸,所负载的投资范围(股、债、股&债)还未有披露。

目前我对改革后的第一支柱之投资运营还是比较放心的,毕竟社保基金和这些市场化的基金管理机构的专业性和信息优势是一般机构或个人无法比拟的,只要投资收益率有所改善,基本养老金的赤字的幅度就会有所改善。担忧会在于1.未来人口结构和抚养比的失衡可能出现问题(每一个劳动人口抚养退休人口的数量),所以现在有推迟退休年龄等说法。2.跨时代分配不均,现在的退休人士领太多或出现长寿风险,导致未来储备不足,养老待遇下降。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市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运营过程中有4个角色(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各司其职,四个角色中大部分机构可以兼任受托、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的角色。托管人市场目前还是由商业银行寡头竞争,而且是较大的国有行和股份制行。其他角色的市场参与者有大银行、养老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基金公司(主要做投资管理)等,其中又以大银行和养老保险公司为主。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牌照管理下的市场竞争,信息披露也做的较好和透明,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也相当不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定期披露相关的数据,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保值方面也问题不大,只是问题在于参与人数和机构量少,二支柱参与人群本来就有基本养老金,有能力开设企业年金的企业目前一般也属于比较好的企业,这些雇员的退休问题本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二支柱未来可能是国家推动的重点以缓解一支柱压力,市场潜力还是有的,世界上其他地区甚至有将第二支柱转强制的说法。不过单靠强制也一样难以避免偷和逃的问题,如何配合税收激励和减轻企业、个人税务负担才是重点。

第三支柱目前没有底,谁也不知道大家到底存了多少,未来够不够花。由于中国保险市场销售乱象使得名声一直不太好,商业养老也没有被大家重视起来,相比起理财类产品、房产投资的体量,商业养老还是显得比较小。但由于销售养老年金产品的时候向客户展示的是若干年后的现金反馈,而众所周知我国货币的购买力波动较大..比方说保险公司承诺20年后每年返还10万现在听起来还可以,但真20年后10万能不能买到一平米谁也说不准,稳定币值购买力的预期其实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的。毕竟现在感觉中国的氛围是还是希望一朝致富的比较多,踏实养老生活的life style似乎不是什么主流,就更与安安心心进行养老储备格格不入了。

对于个人来说,作为一个年轻工薪族,距离60?65?70?的退休年龄还有好远,而且基本养老金的未来给付水平是不保证的,而且我见到的新闻总是当下的退休待遇提高、提高、再提高,也不知道未来花完会剩下多少,全靠对党国的信仰支持交养老金了..当然养老金是强制交的,但我相信大多数企业也有相应的方法如降低社保基数的方法进行规避,以缓解企业和个人负担,倒是可怜了诚实按高基数缴费的外资企业....未来的人口结构恐怕不是十分乐观,在目前大城市hard生存模式下抚养小孩成本高得令人发指(婚恋成本、教育、营养、抗雾霾等等),未来抚养比走势难以预测。企业年金作为公司额外的福利有点鸡肋,对于年轻人来说,买了要等三四十年以后才能取出,但不买又相当于放弃了公司补贴的一块,难免会产生短视行为。至于商业养老储蓄对于没有太多积蓄的人来说基本绝缘,近十年来的意识形态基本上也是储蓄=傻逼,负债经营才是王道,至于这个以后会不会有所逆转我们难以预测。写完我倒是好羡慕那些体验过改革开放红利,当年没交过金但享受日益提高的养老待遇,完美capture过资产增值带来的财富效应的长者们啊。
4#
proton   | 2018-9-24 00:16:44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张天笑  4级常客 | 2018-9-24 00:16:45 发帖IP地址来自

总之就是很紧张,很紧迫,很麻烦。

养老金上涨率从最开始的10%降到了2018年的5%:

养老保险近期密集推出了很多相关政策,可以说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比如规划三大支柱明确养老保险的“基本”属性,推出企业年金办法,商保延税,甚至相当激进的以房养老都开始推广到全国了。

另外社保收费将统一到税务部门收取,严格执法争取把这段难关先过去。等将来提高生育的新一波成长起来自然可以解决问题。

总之,基本养老保险只能管温饱,将来也别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字眼都严格的叫调整养老金,可上可下呢。

认清形势,早作打算。在国家提供的这么多养老模式中,选择制定自己的养老规划吧。

6#
辣笔小鑫  1级新秀 | 2018-9-24 00:16:46 发帖IP地址来自

养老金的真实情况如何?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在去年末提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即“空账”)达到4.7万亿元。而当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万亿。这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所有结余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也仍然会有1万多亿的差额。

小鑫在梳理材料时发现,目前国内养老金的整体情况是:总体有盈余,但“入不敷出”的省份正在增加。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主要是省级统筹,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差异比较大。

有关报道称,高的省能够保障50个月的支付,而一些困难的省份,当期收不抵支,并且累计结余也基本上用完了。由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显示出,去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西和青海六个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其中黑龙江的收入比支出少了183亿元,而辽宁和辽宁也收支相差105亿元和41亿元。即便是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最多的广东省区域,也有多个市出现严重的收不抵支现象!

截止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龙江、宁夏3个省份当期收不抵支,很明显“入不敷出”的地区数量在大幅增加。

如何保证老有所依?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普通人该如何面对养老金可能出现的缺口,这已经成为很多朋友担心的问题。当然会有人嗤之以鼻:在老之前我攒下一笔巨款,退休以后完全可以不愁吃不愁穿啊!

小鑫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万全之策。你的存款可以抵过通膨,满足温饱,但并不能阻止意外的来临,万一疾病突然打扰了你的生活,计划会被瞬间打乱。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补充一份养老保险,利用金融杠杆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保障自己“老有所养“!

从政策上来看,我国目前致力于推动商业养老保险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以及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

从养老保险构成上来看,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基础保障只能满足个人基本生活需求而在老了以后想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还应该添置一些商业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商业养老保险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

商业养老保险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统型

传统型养老保险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时就能够明确地预知到什么时候开始领取年金、能够领取到多少钱。一般都会在2.0%-2.4%之间,历史上,这个预定利率时变化的,一般会与当时的银行利率水平相当。

2.分红型

分红型养老保险时预定利率回报+分红利益。保单持有人可以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成果的保险种类,每年都有权获得建立在保险公司经营成果基础上的红利分配.就是分享红利,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但预定回报利率一般只有1.5%-2.0%左右,相对传统型保险较低,但会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

3.万能型

万能型寿险在扣除部分初始费后,保费将进入个人的投资账户,有保底收益,保底收益一般维持在1.75%-3%之间。按月公布结算利率,复利增长。除了必须满足的最低收益外,可能还有不确定的“额外收益”。

4.投连型

投连型商业养老保险和万能型寿险相似,扣除初始费用以后进入个人投资账户,但是没有保底收益,盈亏由客户个人自付。如果是按每月或每年缴费,则相当于定投基金,基金账户风险可自行选择。

不同类型的养老产品,投资风险不同,客户投保时需要按个人实际风险承受能力与支出预算进行考虑。

商业养老保险该如何买?

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数量和方法应该根据个人需求来定,目前有两种预计购买的方法:

1.通过商业养老金补充多少来倒推出现在每年要存多少钱,这里有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

个人需准备的养老金金额=预估退休养老金需求-预估社保养老金金额

2.强制储蓄个人10%-20%的收入,来为自己购买一份专款专用的商业养老保险。

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以及能力选择一种方法为自己或家人补充购置一份商业养老保险,为老年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7#
踩高跷的短腿威  3级会员 | 2018-9-24 00:16:4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言以概之:
养老金缺口正成塌方式增长,原因是制度缺陷;同时,将养老交给国家与市场才是关键;让现职工和年轻人去接盘只会拖死整个养老基金。


养老金缺口有多大?
从21世纪初,有关“养老金入不敷出再难长久”的言论便已甚嚣尘上,时至今日,中国养老金真的存在缺口吗?若有,这个缺口有多大?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十三大常委会上给出了答案。

在2013年之前,各地方借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不仅能轻松维持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甚至每年都能攒下不少的“养老盈余”。但随着经济转型期的迫近与全球贸易的萎靡,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于14年率先出现了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现象。

(经济下行让黑龙江无力用财政调度来弥补缺口,为此中央只能向该省发放补贴243.1亿元用于应急)

所谓千里大坝溃于蚁穴,养老金缺口一旦成型便再难弥合。2015年,养老金入不敷出的省份增至6个;内蒙古也于16年出现资金缺口。截至目前,我国有十余省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黑龙江在吃完440.8亿元老本后只能靠中央拨款来维持发放养老金。

而据审计署的抽查结果,6省60个市里有45个当期缺口达460.55亿元,其中有32个市通过挪用财政资金、失业保险金甚至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弥补养老金缺口。这还只抽查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地区,足见在西、北部地区,养老金入不敷出、坐吃山空的现象正逐步恶化且有向全国扩散的趋势。

按时发放养老金事关社会稳定与政府信誉,故哪怕缺口日渐扩大,各地方政府也只能咬牙“借钱养老”,同时,中央政府也在加强宏观调控,调动东、南部的资金结余来填补缺口。同时还鼓励各省将养老基金用于金融投资,以获取盈利。

然而即便如此,养老金规模逐步萎缩的趋势仍难以扭转,据推算,全国的养老金结余在2057年将被彻底吃空,且在2088年将产生1454481亿的养老金赤字!


(尽管我国计划用延迟退休作为缓冲,但就要到来的退休潮仍将严重加大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按理说,所有参保人定时缴费并在退休后逐步拿回原属于自己的钱,就像定时存钱给银行,是不可能会出现“资金凭空蒸发”的现象。但为何养老基金不但没有产生盈利,反而开始收不抵支、日渐萎缩?

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不愿放弃任何一人


历史的锅,谁来背?
其实在1997年以前,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养老金的筹资渠道,更没有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用于接收或发放养老金。它就如政府的隐性债务,既不会专项纳入年度报表、也不会制定养老基金的运作方式。

但随着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于1997年开始明确养老保险制度:企业与职工定期将部分工资转入社会统筹账户和职工个人养老账户中,待职工退休后从特定账户中领取养老金。但养老制度的确立也产生了一问题:那些97年之前、没有个人账户的职工怎么办?

对此国家规定:无论以前是否缴费、缴了多少,改革后这些职工的个人账户都视同缴费,所有费用都由社会统筹账户来支付!也就是说,如果你工作了10年且没缴过费,改革后,社会养老基金将垫钱帮你补齐这10年的养老保险!

这种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做法固然暖心,但也使得许多职工上缴的养老保险金,都被转移到已退休的“老人”和没有个人账户的“中人”身上。由此导致个人账户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现有职工账户上看似资金充裕,实际上早已亏空严重,这便是“空账”现象。

(13年个人账户的账面额为35109亿元,但实际仅有4154亿元,“空账”运行30955亿元

随时间推移,日渐增多的退休职工带来的财政压力也在增大。尽管知道这么做是饮鸩止渴,但处境艰难的地方政府还是只能不断地挪用现职工的养老保险,来给那些“老人”、“中人”发放养老金。

这一“空账”隐患即是历史欠账与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也是导致养老金缺口“塌方式扩大”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唯有处理好“空账”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缓和甚至解决养老金问题!我国自1997年便高度关注空账问题,但至今仍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至15年底,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达4.7万亿元,且雪球还在越滚越大)

当然,锅不能全赖在“空账”上,小编再粗略谈几个原因:

1.都是长寿惹的祸...
其实在当年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时,我们根据国人平均寿命将养老金计发年数定为10年,即大家退休后基本领10年养老金就差不多要上天了。且在2005年,国家根据70.5岁的预期平均寿命标准,将养老金计发年数调整为11.58年并沿用至今。

但让愚蠢的地球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的经济与民生发展实在太快了,到2015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6.34岁!这导致大量“长寿退休职工”实际领取的养老金高于计划发放的数额,进而造成养老金支付缺口。


2.老龄少子
这一原因其实很好懂:退休的老人多了,需要支付的养老金也就水涨船高;而少子化导致新增劳动力太少,缴纳的保险金甚至不够养老支出的部分。由此一升一降之间,便自然会形成个人账户的资金缺口。

老龄少子趋势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不断增大,而老龄化问题小编就不再赘述了,各位可参阅文章《多生好省?再多“单身税”也阻挡不了老龄化!》

(我国养老金的支出规模在逐年扩大,据预测,全国养老保险资金总需求在2050年将占GDP 的7.2%

3.傲娇的公务员和企业
所谓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情(粤语朗诵效果更佳),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是不用缴纳养老保险的,而且他们在退休后还能按80%的退休金替代率领取养老金!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部分地区,无需缴费的公务员所领取的养老金甚至远高于缴了费的城镇职工!而这笔用于“赡养”公务员的巨大养老开支,也是造成养老金缺口的重要原因。

此外,大量中小企业少缴、漏缴养老金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仅从2013年河南省的审计结果来看,光中小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金就累计32.4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我国养老金缺口将呈何种趋势?我们该如何解决养老金问题?


结合《未来:“机器换人”换来了失业?》《过去:地方“举债换发展”换来“定时炸弹”》《多生好省?再多“单身税”也阻挡不了老龄化!》,我们不难得出一结论:中低端劳动力大批失业、少子化使养老保险收入降低;地方债务难以为继、人口老龄势不可挡将导致养老支出上升、财政压力骤增。

因此,在养老金收支失衡、财政困难加大的情况下,若我们不采取断然行动、有计划地对养老制度进行改良,那么养老金缺口将逐步扩大乃至动摇整个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该怎么做?小编按照短期止损、中期改良、长期盈利三个时间段分别制定了短中长三策,或许尚显幼稚,望和大家共同讨论:

1.短期止损
从当前趋势看,各省已相继出现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问题,且逐步扩大的养老困境将极大动摇民众对养老体系乃至政府的信心。因此短期内我们要做的不是寻求养老体系变革,而是如何止损,并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为改良体系赢得更多时间。

首当其冲便是“空账”问题,由于信息不透明不对等,我们至今对各省空账规模、支付养老金的隐性筹资渠道、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情况等都没有一个透彻明晰的了解。小编认为这尤其不利于中央在全国养老体系与资金调度上的统筹规划,试问自己都两眼一抓瞎,又怎能带领国家走出黑暗?

(磨刀不误砍柴工,审查各省养老金、查明并坐实空账、统筹规划全国养老体系是前期准备)

之后便是开源节流,我们先说节流,如何在短期内减少养老金支出?延长退休时间、实行养老保险阶梯标准。

据研究,60岁中国老人平均余寿16年,其中有13年仍处活跃期,剩下3年才是需要社会照顾的依赖期(指身体健康的平均预期),也就是许多退休老人其实有意愿、也有能力在岗位上发挥余热。

(然而面对人均寿命与老年人身体素质的提高,我国退休年龄仍固守1951年制定的标准不变: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

不仅陈旧的法定退休年龄将老年人排斥在正规的就业市场之外,为了减少下岗率和失业率,我国甚至有许多地方单位强制或鼓励职工提前退休。这导致国内实际平均退休年龄在53岁左右,特别是东北地区,许多人40多岁就提前退休了。

按规定,缴费满15年并退休的老年人可以领取养老金直到死亡,而大量老人提前退休则无疑给养老金支付带来了巨大压力。而我们现有的退休制度却限制了老年人这一人力与社会资源的开发, 并人为地加重了社会应对老龄化的负担。

(我国有500多万离退休科技人员,其中70%尚能发挥余热。而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1年,能缓解养老金缺口近200亿元!

因此参照欧美国家推迟劳动力退休年龄的做法,小编认为有选择性地在金融、医疗、IT等脑力劳动业推行延迟退休制度,是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延迟退休者增发养老金、对提前退休者减低养老金的方式抑制提前退休、鼓励更多老年人延迟退休

再说开源,大学教育的普及让民众受教育时间不断延长,工作时间则不断压缩。因此我们除了延迟退休外,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养老金补缴制度,学生就业后可以自愿补缴自己在读书期间没有缴纳的保险金,从而提高自己的缴纳年限、增加社会养老金收入。

(当前养老制度是基本金+工作时缴纳的保险金,即缴纳年限越长、缴费越多,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多)

当然,短期的开源节流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之策,中长期的改良才是根本。

2.中期改良
小编认为制度问题造成的养老金缺口应该由国家来填补。用于填补缺口的资金可以通过调用尚有结余的大省养老金、发行养老债券甚至出售一些非关键的国有股份来筹集。总之,“老人”、“中人”欠下的养老保险是无底洞,让现职工去接盘只会拖死整个养老基金!

此外,在前期坐实个人账户后,中央应组建或委托专业机构来对养老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消除官僚运作高成本低效率的缺陷。同时,养老金市场化也能提高透明度,增强民众对社会养老体系的信心和支持。

再者,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征收后主要还是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尽管风险低已操作,但长期来看收益率极低、甚至还没有货币贬值的速度快。长此以往就出现“养老金越缴越贬值”的现象,因此我们还应改变传统的养老金运行模式,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将部分养老金投入资本市场实现二次增值

以及,我们还可以仿效日本,向保险公司开放部分养老保险市场,比如专门针对老年护理的护理保险,老年人在需要辅助护理时有投保公司来支付其护理费用,而非由医保来负担。如此既可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又能借民营资本的高效性提升公共养老的投资收益。

小编在《多生好省?再多“单身税”也阻挡不了老龄化!》曾提过失能老人面临的问题,但从部分失能到重度失能之间是有一个过渡期的。若老人刚患病就能及时用保险金获得相应的市场化医疗服务,刹住“小病成大病”的趋势,则老人不用担心“一病累全家”,且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资金压力也将减小。

如今每3个劳动力能赡养1个退休人口,但到2050年,1个劳动力就要赡养1个甚至更多的退休老人。小编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再适用,将养老交给国家与市场、减轻年轻人的负担,才是提振消费市场、促进人口生育、消除社会焦虑的关键所在。

(简而言之,国家保障基础民生、市场提升养老效益,让劳动力轻装上阵

3.长期盈利
马克思认为,机器能承担多数重复的体力、智力劳动,从而为人类赢得更多时间与精力去从事其他行业。然而当前趋势却是:资本家通过“机器换人”提高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被替代的产业职工受限于教育水平而找不到新工作。由此将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而职工收入的降低也将减少养老金的收入。

为此,韩国在去年8月宣布了全球首个“机器人税”:通过限制对企业机器人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确保企业雇佣更多人。今年2月,欧盟也提出把涉及工业、医疗、娱乐等领域的机器人视为纳税主体,向机器人征税,可惜迫于跨国企业的施压,这份提案暂时被否决了。


(据查,每千名工人中增1个机器人,就业率会降低近0.34%,工资增长率减少近0.5%)

小编认为若不采取措施对机器换人的现象进行调控,则会造成“生产总收入增加、被取代的劳动力收入却锐减”的情况。而机器其实只是资本家掌握的生产工具,故向机器人征税本质上是向拥有机器人的高收入群体征税,用意在于缓解越发悬殊的收入差距、弥补职工失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就像我国针对车辆船舶征收的车船税,小编认为我们可以对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人征收类似车船税这样的增值税。同时根据企业的机器替代程度采取阶梯式征税制度,即替代程度越高,征收的机器人税率也相应提高。此外也要提高企业对失业职工的补偿标准,以增加企业解雇成本、保障职工权益。

(对“机器换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应适当限制,毕竟资本家通过开除员工、增加机器人来扩大生产,还能获得税收优惠,这对雇员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因此小编认为,我们可以向机器人征税用于培训或弥补被机器替代的劳动力,从而帮助失业职工更快掌握新的生产技能,同时也可拿这笔税款来填补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上的缺口。换句话说,“机器人税”或是未来社会养老的重要资金来源

当然,开征“机器人税”是基于机器人在生产中被普遍使用的情况,如韩国征税的背景便是其工人与机器人占比达18:1的高使用密度。而毫无疑问,目前我国还远未到这种程度,匆忙开征机器税只会打击市场积极性,遏制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的脚步。因此,我国加征机器税是长期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综上,我们不但要及时遏制“空账”带来的亏损、发挥老人就业的经济效益,还要充分利用养老金市场化的高效与透明性,逐步缓解养老金日渐恶化的亏损情况。甚至在较为长远的未来,将其扭亏为盈,从而建立起更牢固的社会基本保障体系。

我们每个人都终将老去,探讨如何应对老龄化、如何完善社会养老,其实就是在探讨我们自己的未来。相比余热不减、效益犹存的社会群体,又有谁愿意被当成拖累社会、人人避之唯恐的包袱呢?

(农村老人担心拖累家庭、自觉无用、尊严尽丧甚至选择自杀的情况,真可谓国人之耻、社会之耻

尊重老人,善待老人,方可为人;
正视老人,善用老人,方成大国。

以上。


回答选自文章《现在:养老金缺口,谁来填?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浮世兿語”
其实在最开始,小编想讨论的便是社会老龄化问题,想要纠正一些观点之类的。
但到后来,发现老龄化涉及到许多社会因素,
就不自觉地想用“三问中国”来分别讲述中国的三大隐患:
过去——地方债务现在——养老金未来——失业潮
那么,故事讲完了,望有所得

8#
毛羊  4级常客 | 2018-9-24 00:16:48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坚信一点:所有天朝的政策必然是对自己的执政有利才会所为,怎么会关心P民的利益,即使是关心,也是担心P民造反动摇了自己的政权!民不潦生啊!!
9#
拉卡拉金融  4级常客 | 2018-9-24 00:16:49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起中国的养老金问题的历史和现在沿革,楼上已经说到了很多,因为这个一直是热点也是国内的难点,关于养老金的热点和争议一直很多。

近日,一篇从黑龙江看老龄化中国样本的文章,又把养老金的问题摆上了舆论。问题依旧是那些问题,大的改变也都知道,那么咱来细细说说:2017年度我国为了养老金问题的解决都做了哪些事……

其实,国内的养老金政策每年都有变化,而今年大变化,则集中在了养老金利率方面,受影响的,当然直接就是现在还努力上班的你我。


1、大幅上涨!养老金记账利率上调至8.31%

我们都知道,根据现行养老保险政策,基本养老保险账户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而个人账户包含我们个人缴纳的8%,这些养老金如果只放着会贬值,而通过理财给予一定收益就能让它实现增值,而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则直接关系到养老金的增值部分大小。而国家的个人养老金记账利率,在2016年突然就提升到8.31%,而且是不管哪个省份哟~


这个看着可能你不觉得惊人,有对比才明显,大家可能也知道,我们现在一些主流理财平台的合理收益率,平均最多也就5%左右,下图为证

数据图片来源于:第一财经

而以前的个人养老金几张利率,对比之下则略有点“惨不忍睹”,普遍就1-3%的收益水准: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山东是4.25%,上海贵州是2.75%,广东省是2.12%,这收益直接接近个人定存利率了,却还有更惨的,湖北1.5%、安徽1.62%……

从平均最高才3%直接大幅上涨到8.31%,这意味着咱个人账户以后能领取的退休金的重要指标发生重要变化,当然,有一个很大前提是:如果这个收益能稳定,且能切实发到我们的账户,那就意味着咱的养老金收益以后将大幅增加

2、统一利率的背后,是全国养老金地区的极大不平衡

上文说到原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地区的极大不同,原因是:

目前咱账户的个人养老金,直接由地方管理,所有钱也直接存在地方银行,不同利率也说出了各地区实际养老金水平存在很大不平衡。

一张媒体设计的样本图(各省份养老金可支付月数图)说明一切:

数据图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

养老金地方区域差别很大,达到了一种惊人的地步,由上图可知,最高广东省可偿付7258个月,最低的黑龙江,养老金直接背债负支付232个月,养老金支出缺口巨大,急需通过实现全国统筹来平衡。

而全国统筹、其实也是中央希望的结局,将全国所有省份的这部分养老金、直接交由全国社保基金统一管理、投资……而提升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直接统一到全国性8.31%,则是从中央层面通过提高利率来加速推进这一个进程。

顺便,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点其实可说一下,中央管理的社保基金利率一直不错,今年来每年平均投资收益率都在8%以上,这可是个比国内绝大多数稳定理财平台收益都大的一个收益率。其理财高收益,有媒体曾用过一个形容词“神奇逃顶、屡屡抄底”

但目前的现实是:

中央想统一养老金记账利率,但养老金的缴费和支取仍然留在地方政府手中,养老金地区差异问题仍旧得不到根本性解决,人口流入地区依旧有大量养老金结余,存在资金浪费,而类似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黑龙江等省份,因面临支付压力太大,也不会愿意提升养老金记账利率。


当然,这些养老金问题,也只能逐步去解决。


最后,你其实可以自己私下算一下:

假设一下你每个月投入自己的养老金账户8%的资金是500元,假如按照现行全国性个人账户记账利率8.31%,15年后,你可收获多少养老金呢?而假设将这笔养老金直接存定期、一年期利率是1.75%,15年后的养老金又会是多少?两者的又将差距多少……

10#
liruian  2级吧友 | 2018-9-24 00:16:50 发帖IP地址来自
必崩 80现在现在年龄最大的才37 现在已经铁定65退休了 也就是说大部分80最少还得30年以后才能领 它能给你延迟退休就已经说明肯定是入不敷出的 这个不用质疑 我现在就想知道未来的这30年 它会不会再次给你来个延迟退休 延迟到70岁。。。60延迟65 这是典型的违约 民事纠纷经济纠纷 你还可以去法院告 这个你怎么告 你还不能把它怎么滴。。。。细思恐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