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一年级的graduate student 最近也正在纠结选导师的问题。看了几篇分享,也听了graduate school的一些讲座,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笔记里还有总结里说的不错的地方。
首先,我想要反对一下流传很广的几个不要碰“中国人印度人,副教授,女教授,未婚”。这个言论真是误导了太多人,也打死了很多好教授。之所以出现这四个不要碰的群体,据说是这四类人里面容易出比较push的教授。所以,如果你选择advisor只是为了混混毕业,那不要碰这四类人。这样能提高你碰到比较轻松的导师的几率。普遍来说,中国印度老板的组里的中国印度学生也比较多,虽然老师会push一些,但是的确很多产,paper也多也牛。如果你是那种没人推就走不动的人(比如说我。。。),这样相对来说比较hands-on的老板督促你也并非坏事儿。同理也是副教授,新聘的教授一般急着出成果,而且刚开始faculty生涯,自己在实验室手把手教你的时间也很多,能成为一个教授的第一代传人也是很荣幸,但是也很辛苦的一件事。如果真的想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真本领,energetic counts! 对于女教授,我碰到很多女教授都是非常nice,她们不仅仅学术上有建树,而且打扮优雅得体,为人也友善谦和,说不要碰女教授简直就是歧视且毫无根据的!至于未婚.....这是太无厘头了,不多解释了。
然后,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感触最大的一点。原来一直觉得找导师先从课题下手,是否对他的课题感兴趣。然后牛不牛,然后有没有钱。这都很重要,但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他和你是否合得来。你要和他共事5年左右(国内硕士3年),他讲话你听得懂吗,你是喜欢hands-off 还是hands-on的导师?他的工作方式你习惯吗?选导师就像是选对象,把这比作marriage也不过分,两个人要能良好沟通,你这些年才能顺利毕业当然更重要是还是过得开心,学术本身就很累,如果因为和导师处不来再增加心理负担就更损失了。有一个很好的判断方式,就是你在他旁边,和他说话觉得压力大不大。是觉得都不敢说话,还是觉得能轻松沟通?这样心理上能轻松接受的感觉,能够帮你分辨。有意思的课题很多,但是和你合得来的导师不多。和意向导师约面谈,自己感受下他的说话处事方式,不要总是通过别人的评论来判断。
了解完导师和你性格匹配与否之后,就要关心一下学术上&职业发展问题。这是当时听讲座记的笔记我就不翻译了.. 1.Interview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Whereare former students now Productivity Timeto degree(有木有总是延长毕业) Access to mentor(见他难不难,讨论问题容易不) Howhelpful when moving onto postdoc or job(推荐信,人脉) 2.Policies in place
Authorship(发文章,有的导师占着一作不给) Participation in national meetings(是否有影响力) Laborganization and polices(日常作息咋样,是否自由,是否和你习惯相匹配) 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 (对你是否有很好的指导)
最后是一些要提醒的地方,也是禁区red flags: Ambiguity when answering questions (尝试问下问题,看看他的解释你是否能懂,大家是否在一个次元) Graduate students left without publications(有木有毕不了业的,为啥) Graduatemore than 5 years(or the average of your field) Research plan is up in the air and no back-upprojects are developed(project前途如何,有没有钱) Unwillingness to commit (whether 1st author) Unapproachable(见不到人,不能解决你问题) No back-up advisor in the lab(除了他还有木有其他人能比较博学,比如postdoc和lab supervisor...) ------------------------------------------------ 希望以上对大家有帮助,最后我也能和进到我想去导师的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