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什么样环境长大的小孩会出现暴力倾向?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程瀚   2018-9-21 00:58   30803   4
分享到 :
0 人收藏

4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Light   | 2018-9-21 00:58:07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石皓宇  1级新秀 | 2018-9-21 00:58:08 发帖IP地址来自
社会心理学对aggression的解释有如下
1.生物学理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生来就有死本能,即自我毁灭的倾向。而这种自我毁灭的本能的宣泄受到防御机制的限制,最终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行为。同时,进化心理学也支持这样的解释。原始人中,富有攻击性的个体往往能攫取更多的资源,更有机会把基因遗传给后代,从而久而久之,人生而具有攻击的本能。遗憾的是,本能说存在逻辑上的漏洞,即具有自证倾向。“为什么人会有攻击行为?”“因为这是人的本能。”“你怎么知道这是人的本能?”“因为人有攻击行为。”这样构成了循环论证。本能说已经逐步退出了心理学的舞台。除此之外,攻击性强的人似乎有部分神经递质含量异常,杏仁核(分管情绪)往往有更高的唤起等;
2.挫折—攻击理论。有部分科学家认为,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是挫折。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在经历挫折之后,与正常状态下被试相比,该部分被试产生的攻击冲动明显要多,并且攻击对象不一定是挫折源本身(就像上司批评下属,下属对着宠物狗撒气一样)。同时这里的挫折不一定是情感上的挫折,纯粹的物理性的不适也可以认为是挫折。例如,气温上升与犯罪率有真正相关,在较高温度下实验室里的被试也的确表现出了更多攻击行为;再如,两个相互接近的小老鼠在弱电击下立刻互相撕咬,难以分开等;
3·社会学习理论。代表科学家是班杜拉。班杜拉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观看一位榜样殴打一个玩偶。控制组、第一实验组和第二实验组各包括24名儿童,分别观看非攻击性行为,同性榜样的攻击行为与异性榜样的攻击行为。最后,让儿童人为地经历挫折(例如遭受一顿痛骂)后进入一个同样玩偶的房间,观察并记录其攻击行为发生的概率等数据。最终,通过分析数据,班杜拉得出结论,仅仅是观察一个相似的榜样的攻击行为,就能让儿童习得攻击行为的模式。
通过以上三个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
1.加强挫折教育,引导正确的宣泄途径。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重要诱因,而挫折往往无法避免。如何宣泄挫折呢?有人曾使用沙袋或玩具人偶供人捶打以泄气,但心理学家进行了实验,发现用此方法并不能减少攻击性,有时甚至增强了攻击行为。相反,另一种方法——让被试做一些其他方面的事,使其暂时忘掉挫折,被实验证明有很好的效果。这提醒家长,要培养孩子通过做其他事情来分心,从而忘掉挫折的能力,且不建议用替代物宣泄的方法;
2.父母等长辈做一个合格的榜样。孩子观察学习的重要对象之一是父母。父母首先就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攻击行为,包括对做错事的孩子言语上和身体上的惩罚;
3.尽量减少孩子对宣扬暴力的影视作品或游戏的接触。随着电视,电影,电脑等媒体的普及,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这些充斥暴力行为的作品,它们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影视作品出现后,通过提高孩子的唤起程度,使孩子对暴力行为脱敏,以及提供攻击性的线索等手段,使犯罪率也随之而上升了很多。
4#
丁伏龙  3级会员 | 2018-9-21 00:58:10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点简单的吧。FBI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总结过类似的人群心理原因。几乎都与童年有关。最具有说服力的行为特点有几项,幼年时期喜欢玩火、喜欢虐杀小动物、尿床。另外,心理孤僻,家庭环境压抑都存在极大诱因。包括父母早年离异导致家庭破碎,父母一方或双方酗酒、吸毒,父母一方或双方具有暴力倾向,对孩子或夫妻的一方经常施以暴力或虐待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以后孩子成年后存在暴力倾向的心理根源。
我的一个当事人,二十岁不到,被判死缓。就是由于寻衅滋事随意殴打他人被抓,进了看守所依然暴戾难驯,对同监弱势的犯人经常拳脚相加,并施以烟火烫手,直至将其中一人殴打致死而案发。我探究过其人生经历,发现他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童年经历几乎全有。其母在孩提时代便离家出走,其父常年在外,并在他十岁时,遭人杀害,凶手一直未抓到。他本人随祖父长大,自幼缺乏家庭教育与温暖,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孤僻。尤其在父亲遭横祸后经常会因为琐碎之事,对其祖父大发脾气。至此便形成了反社会心理,暴戾成性。
5#
周全  4级常客 | 2018-9-21 00:58:11 发帖IP地址来自

题主是一位家长吗?
第一就是反社会人格了,这样的人没有情感体验,换言之他们是天生的冷血动物。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第二是有严重家庭问题,比如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家庭不能发挥应有的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
第三是学会了攻击行为并因此而得到好处,比如一个高年级孩子发现欺负一年级的孩子可以抢到他们的玩具,并且在后来成长的过程中这样的行为一再被强化,得到的好处越来越多。
第四是教养方式的问题,比方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攻击性高,,那孩子就有可能就学会了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母亲什么样,女儿就什么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992
帖子: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