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能解决气候问题吗?为什么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张安琪   2018-9-21 00:57   29059   8
中国怎样通过碳市场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呢。
中国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 不就拥有更多可以排放的量了么, 不就用来发展经济了么。
碳市场怎么就解决了气候变化呢。
-------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谈钱谈环保,更多「环境经济」相关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林超男  4级常客 | 2018-9-21 00:57:31 发帖IP地址来自
题主,直接针对你的问题回答哦,碳市场(carbon market)的另一个名字是cap and trade system。这个cap 帽子 才是限制总碳排的关键,trade只是提高效率的方式。国家会先设定一个总碳排限制,也就是这顶帽子,然后把指标分配或拍卖给产生碳排的企业。也就是说,不管企业如何在市场内部交易碳排额度(可能有的企业确实有能力排放更多,如果他愿意买的话,但这意味这有其他企业没了这排放额度了),所以碳排总量是被控制的,因为政府允许进入这个市场流通的碳是一定的。

二,确实,有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碳额度,来抵消自己的额度,然后自己继续排放。我特别不喜欢这个offset的概念,特别,有很多延伸问题。(注意,这个和购买市场上的碳额度是不一样的,是指购买市场外的碳额度..略复杂。)在中国,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发生呢?有吧,但是可能影响不会很大。目前的7个中国试点,有5个试点明确限制了这种offset。广东,湖北,天津,深圳设了10%的限制,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在别处减排”而抵消的碳额度,不得超过分配给他额度的10%。在北京,这个额度是5%。

三, 还有挺额外的可以帮助“抵抗气候变化”可能性。就是,政府赚了一大笔钱!真的是一大笔!(插一句,cap and trade和政府强制限令企业减排的区别之一就是:最终减排量可以一样,但是凭借碳市场,碳作为商品,有了money value,政府可以有部分收入了,虽然不如碳税来的更直接) 然后政府怎么花这笔钱,就会间接影响到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啦,比如,用这笔钱投资清洁能源,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等等。目前加州是美国唯一有碳市场的州(这种市场概念是美国发明控制酸雨的,后来被欧洲用了做了欧盟碳市场,但是美国自己怎么也不肯用碳税或碳市场,奥巴马也没办法),最近,好多基金会和一些政府部门都收到了州政府给的大笔大笔funding..嗯,因为州政府从碳市场里赚了一大笔钱,不知道怎么花。。

碳市场看起来很美好,不过目前的实践看来,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经济低迷后,欧洲碳市里的碳价格暴跌,起不太到增加企业排放成本的作用了。还有如何得出总排量,如何检测监督等都是问题。是个很好的主意,但很多时候,实际效果都是更多取决于这个过程中“人”怎么做呀,不是嘛。
3#
墨墨三三  1级新秀 | 2018-9-21 00:57:32 发帖IP地址来自
碳市场/交易(carbon market/trading) 是很多环境经济学者所推崇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它有一个兄弟,叫做碳税(carbon tax) 。 这两者在实施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相同点有一个,就是从经济学角度讲,这两者减排都能达到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 用白话讲,就是在这两种政策下,每减排一吨CO2 的社会成本是最少的。而且从理论上,这两种政策的效果是一样的:如下图,碳交易如果制定了一个全社会的碳减排目标(e*), 那么经过企业的交易之后,碳价格会等于碳税 (tax,税率等于Y轴上的 tax那一点)。当企业的减排成本低于碳交易市场价格时,企业会选择减排,然后将其减排所得的carbon credits卖出,获得盈利。当企业减排成本高于碳市场价格,理性企业会选择在碳市场上购买carbon credits,以完成政府规定的减排量;

相反,如果是实施碳税 (tax),那么企业会自动选择其碳排放量,在其边际减排成本等于碳税时,停止减排。最终使全社会的碳减排量达到 e*点。


所以题主和很多答主讲的 中国可以去购买发达国家的碳 然后用来继续增长,在现实中和经济学理论上来说,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人力成本,资源价格,以及边际效应等因素,每减排一吨碳的成本,通常是发达国家远大于发展中国家。比如国际上一直希望推行的REDD, 原理就是发达国家付钱给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雨林国家)保护森林,减少乱砍乱伐。有很多研究都已经计算过了,保护热带雨林的成本要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提高能源效率/推行清洁能源的减排成本。所以如果存在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碳交易市场,中国很可能因为较低的减排成本而成为carbon credit的卖方,发达国家则是买方。相似的例子可以再参照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绝大多数认证的碳减排项目都是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还有一点就是碳市场如何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
在建立碳市场初期,政府就会制定一个减排目标,规定全国今年的碳排放总量是多少,然后将这个总量细分到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甚至各人。这个减排目标是关键,决定了碳市场所带来的最终影响。它可松可紧。一般是每年或者每几年都要调整。从上图也可以看出,政策制定者想要一步到位制定一个最优化的社会减排量(e*)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难知道最终的equilibrium在哪里。所以政策实施后的评估监测非常重要,反馈信息用于调整这个社会减排量,这样才能使整个碳交易市场有efficiency gain, 达到经济性的社会减排。

碳市场的具体实施有很多的猫腻。最重要的一点是leakage的问题。因为通常不能把所有的行业/地区都纳入到碳市场的管辖范围内。比如国内只是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就有可能使生产转移到其他的行业,这样一来,碳排放的总量可能不变,或者反而增加。又比如欧洲的ETS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在欧洲实施的过程中,隐性地提高了欧洲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能使企业选择将生产转移到没有碳排放要求的第三国家,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增减也未可知了。所以因为leakage的因素,碳市场能否有效解决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项政策的设计和制定。

另外一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碳市场比传统的强制性减排政策(command and control approach)困难很多,特别是对政府的要求很高。首先它要求各级政府了解这一经济学手段,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协调建立起有效有序的碳市场。其次,对于企业和其他纳入碳市场的社会个体,政府通常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科普,帮助他们了解和参与到碳市场当中,这里面又涉及到很多推广信息类的政策(information policy),比如建立专门的网站,课程,提供碳交易专业人员培训等。再次,碳市场的建立要求政府了解企业过去的排放历史,再分配新的排放许可(carbon allowance/credit) -通常是通过拍卖,或是免费发放的方式。而拍卖碳排放许可,可以为政府带来一大笔意外之财(wind profit): 仅仅是制定了一项政策,便可以毫无成本的产生收益 (比拍卖土地还要容易,因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对于像中国一样不成熟的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方面),在计算发放分配排放许可的过程中,保持信息透明,真实反映社会碳减排的需求,如何使用拍卖排放许可所得来的钱,如何防止腐败,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4#
车技八丹  3级会员 | 2018-9-21 00:57:33 发帖IP地址来自
碳排放市场其实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伪市场,主要是被利益相关集团发明出来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攫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真正能够解决减少碳排放的方法是提高化石能源的价格,比如提高煤炭的消费税率。价格提高了,利用率必然上升,替代能源的吸引力也会大大提升。总的碳排放量自然会减少。

另外,中国目前严峻的环保形式决定了我们还远远没有到达需要考虑碳排放量的阶段。 国家和社会各界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再其他危害更大更迫切的污染物上,而不是在一个莫须有的碳排放问题浪费精力。让发达国家自己先去搞吧。

欧洲的碳排放市场已经接近破产。所谓的CDM 也早已退化成权贵攫取利益的载体,非但不能在全球减排,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欠下了累累血债(再次不在赘述细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Google )。

综上,在现阶段的中国,盲目推行碳排放交易必是一件祸国殃民的傻逼决策。社会各界需要多次保持高度的警惕。
5#
王kun  2级吧友 | 2018-9-21 00:57:34 发帖IP地址来自
第一次被邀请好开心。但是因为没有特别关注这方向的问题,不便说什么。不过 碳排放市场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单单碳排放市场这就可以解决。
6#
于扬  1级新秀 | 2018-9-21 00:57:35 发帖IP地址来自
碳市场不能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经济的手段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最终的和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他们所谓的CDM、CCER等等,最终的成本还是需要消费者来承担。
当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时,比如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消费者追求其消费行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总,大气层被当成人人都可以免费进入的公地,温室气体的排放将超过最优水平,引起气候变化,产生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性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影响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知名经济学家斯特恩甚至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所遭遇的最大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性问题时环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关于外部性的理论分析和治理外部性的政策工具选择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国家社会的共识,而成本有效性是世界各国在选择政策工具的一个关键标准,常规的促进减排的政策工具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所谓命令与控制的强制性政策,如强制性的排放标准,再如中国的淘汰落后产能等。这类政策工具的优势是治理效果明显,可以立竿见影。不足之处是经济或社会代价较大。二是基于市场的政策,如碳税和碳交易,这里政策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影响市场行为。其优势是较为灵活,社会成本较低。不足的是其治理效果依赖于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市场机制是否健全。三是引导性的政策,如引导性的政策标准(如中国绿色建筑标准)、自愿环境协议等。三类政策的实施效果由强到弱,社会成本也由大到小。
CDM是中国过去参与国际碳市场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向发达国家提供基于减排项目的碳信用,帮助其履行减排义务,同时获取发展清洁技术的资金。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建立属于自己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以及相应的碳抵消机制。此外,作为配额交易重要补充的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7#
匿名用户   | 2018-9-21 00:57:36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John Taylor  4级常客 | 2018-9-21 00:57:37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第一次被邀请,还是挺高兴的,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来回答吧。
作为大气科学的新生,我们的老师一直在强调一个事,气候问题是全球的问题,而不单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
提出这个碳市场的概念大概是为了限制大排量的企业。(这个是为了处于环境的保护)
其次促进节能的工厂和节能可以的发展(这样也促使一个新的领域出现)
也说现在的人的环保意识提高,更愿意买一些更加环保的东西吧。
对于国家:每个国家都要发展,如果因为环保而不发展的国家是不会存在的。因此通过碳税来限制排碳大国能耗(一般都是发达国家),让小国通过其他节能的方式来发展(可能用这些税来促进他们科技的发展,于是中国想肥水不流别人田吧,用这些钱去提高自己的科技。
先写大概吧~学到更多再来补充。。。
9#
点金  3级会员 | 2018-9-21 00:57:38 发帖IP地址来自
碳市场和碳税一直是国际上减碳努力的争论热点。碳市场更像市场经济,政府确定和分配配额,市场完成调节和交易,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让企业在减碳上看到真实效益,从而有动力来减排。
国家间交易比如CDM,碳配额的交易是让发达国家用钱以购买碳汇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建立新的发展方式,或者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有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新技术或者支持新技术的资本,来改善现在的发展模式。
至于中国购买他国碳汇来实现扩大排放量基础,从而发展经济,理论上可以。但是如果发展的经济还是低端经济和资源消耗型经济,实际上是无法支撑从国际上购买碳汇的做法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