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空虚感?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王伟   2018-9-21 00:18   1327572   8
我迷茫了,每天上班,忙活,忙碌的时候觉得没有为自己积累什么情况,没有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忙完了立即就进入了一种无所事事,很空虚的状态。看看GReader,知乎,别的更加提不起兴趣。 是不是很多上班族也有这样的感觉呢??
----
本题来自知乎圆桌 我很焦虑,更多焦虑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动机在杭州  2级吧友 | 2018-9-21 00:18:51 发帖IP地址来自
怎么解决空虚感的反面,是怎么获得意义感。

我相信,意义感的本质是,我们能感觉自己和未来、和他人、和更大世界有联系。我们能感觉到,自己是更宏大而有序的整体的一部分。

就像这单块的拼板,你不知道能用它来做什么,不知道它的位置,你就会随意地丢弃和处置它。如果我们也这样随意处置时间、生命和我们自己,我们就会觉得空虚。




但如果你拿着这块拼板的时候,你还知道整体的图景(比如,星空),你知道这块拼板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那么,这块单独的拼板就是有意义的。



这当然是一个比喻,但它很好地说明了意义感的来源。

这块单独的拼板可以是我们的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整体图景,是我们的一生。

如果我们心中有一个关于人生的完整图景,它是对我们人生故事的设想:我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假如我们清楚地知道某一个阶段,一个片刻在整个人生中的作用,就像知道一块拼图它放哪里,会是怎么样的图景。我们就会感知到意义。

相反,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图景是怎么样的,或者我们发现自己手中的拼图根本没法完成设想中的人生图景,我们就会感到空虚。

时间轴上,连接现在和未来的,是目标。目标让实现它的过程有意义。但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工作生活都是“凑合”的状态,没什么奔头,不再有需要努力的目标,只能成天麻将度日,这样的生活通常是空虚的。

这块单独的拼图也可以是我们自己,而整体图景,是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发生关系。家人、朋友、这些我们亲近的人、我们自己,是图景中的一个个拼图。如果在这个图景中,我们需要和被需要,爱和被爱,我们愿意 为彼此付出,因为知道在这个图景中,我们重要又关键而珍惜自己,我们就会有意义感。

相反,如果你在生活中是孤立的,与人隔绝的。你只有敌人没有朋友,你不知道有谁在乎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爱着谁,你就会觉得空虚。

人际关系上,连接自己和他人的,是爱。爱让不同单独的拼图产生联系,形成完整的图景。爱让彼此因为在乎和付出而觉得有意义。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位女士说,她是一个公务员,每天做繁琐和重复的行政工作。很长时间她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直到有一天,她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意义。
因为那天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知道有个小生命在依赖着她。

这块单独的拼图可以是我们的人生,而整体图景,是永恒的世界。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就像一道短暂的光缝,介于两片永恒的黑暗的永恒之间。”(纳博科夫)。人生就是这块孤零零的拼图,

该怎么面对死亡呢?如果我们相信,死亡终结了一切,我们执着于自我意识的幻灭,我们的人生也就是块孤零零的拼板。但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意识虽然会湮灭,我们却不会消失,而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就像一滴水因为汇入大海,得到永生。

人类、生命甚至宇宙的进化历史是一副超出了我们想象的宏大画卷,我们就是这幅永不停息的宏大画卷中的一环。“自我”是短暂的,但这幅画卷永存。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有敬畏和意义感。

总得来说,空虚是散漫、无序没有目的的,意义是有序的、和整体有联系的。它不是一块拼图,而是拼图和拼图组合后凸显出来的东西。

不好意思,又答非所问了。
3#
李洋白  4级常客 | 2018-9-21 00:18:53 发帖IP地址来自
感觉可以回答的都被回答完了,而且回答得都很好。但还是有个想法要说一说,感觉楼上没怎么提到,就是对信念理想的过于强调,其实也是空虚感的一环。

对于根治空虚感,信仰、理想……的确是良药。但短期内是无法让人找到对自己有意义的信仰或理想的,更严重一步来说,有人活了十几年,还没找到自己的信仰是什么。

为了逃避空虚去寻找/信仰理想——寻找不到——空虚感进一步加深。这是个恶性循环,而且抱着寻找信仰的目的去寻找信仰,一旦寻找不到,还会产生绝望感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这和空虚感一样可怕,乃至对心理脆弱而言的人,这是比空虚感更可怕的事情。

当然,在这种困境下,人们还提供了另一种方法,就是去做。

寻找自己喜欢的,觉得有意义的,擅长的小事去做。手工活好就去折纸干十字绣,喜爱跟文字打交道就去写作,走出去跟知心好友聊天。如果没有兴趣,那就去接触不同的事物产生兴趣。

这种方式见效快,流程短,产出结果可见,能够缓解对个人价值的怀疑,以及觉得在浩大的世界前无能为力的无助感。若是兴趣点刚好被社会崇尚,于人类有益,通过此种方法,说不定还能加快寻找到个人信仰和理想的速度。

但大部分的现实是,人们知道自己生活很空虚,也觉得自己该在空闲时间,去干些事情。但他们想干的往往与觉得自己”该干“的产生冲突。于是矛盾产生,他们止步不前。

进一步说,有精神洁癖的人,更会在做这些事情时,还不断进行着自我鞭策,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觉得自己辜负了身边人的期望,觉得自己的个人成长和工作前景受到了阻碍,觉得自己在犯罪。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他在课余时间的爱好可能是游戏,QQ,甚至打麻将,但为了在课业上进一步发展,他必须去涉猎更多的书籍。

他想去游戏,但他又不能,也无法调整自己关于课外学习的认知。于是他强压心底的不平静,来到书桌前,摊开书,最后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他关书,发现自己大脑一片空白。

然后他就想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虽然嘴上说着自己有所收获,但自己有多少收获上帝才知道。他抱着对自我的怀疑上床,在床上辗转反侧,忽然感觉自己在虚度时光:他努力了一个小时,却没创造出任何价值。他觉得很羞愧,开始怀疑自己不适合读书,但读书是他‘应该’干的,除了读书,他想不出自己‘应该’干什么。

于是空虚感随之而来。

那如果去打游戏呢?

同样,那个学生怀着不安去打游戏。他打了满满两个小时的游戏,脑袋中却在想着看书的事情。然后他关机,上床,想到了自己年迈的父母,想到了自己考上大学前光辉的过去。他心底涌起了罪恶感,他开始觉得游戏是没有价值的。但除了游戏,他好像又什么都不想干了。

于是空虚感愈发严重。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空虚感并非来源于人的理想,人的社交,人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乃至人有没有做事——归根结底,空虚感来自于人对“价值”的执着。在那执着之后,往往还跟着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发呆对于社会而言没有价值;由人单独进行;在发呆过程中,人不会有任何行为——但没有人会在发呆后产生空虚。因为没有人会去评定自己发呆是否“具有价值”。

同理,破除空虚感的当务之急,不是去着急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也不是立刻行动【而且立刻行动,往往会让人在过多的选择面前,产生犹豫,进而带来进一步的价值判定】,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把这种对“价值”的执着从脑海中赶出去。坦然承认“我就是这么个人”,接受自己的现在,活在当下。

至于该采取的行动,理想,信念,那都是那之后的事情。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一步一步来,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在这一刻赶走它,它就永远停留在你脑海里。

============================================================

当然,喜欢怀疑的人又会向我提出,这种做法有种临战逃亡的卑鄙。闭上眼睛敌人会消失,但睁开眼睛敌人还是存在——一如在上个例子,无论那个学生怎样坦然地接受自己喜欢游戏胜过读书的事实,并不带罪恶感地去撸了一局,他仍然面临着学术止步不前的命运。

而喜欢焦虑的人也往往会比我先想到上面的问题,于是他们更焦虑,空虚感也越重。

但这里有3个原则:


1.时间是人生的宝贵资源之一,而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是人本来具有的权利。拿时间投入个人价值提升无可厚非,但拿时间换取快乐的心情并非罪过——调理好了自己的内在世界,你才能更坦然,也走得更远。


2.担忧自己想做和在做事情的“价值”,批判自己的行为,对你没有任何助益。甚至比起单纯的自我满足来说,这种焦虑还会干扰你的心情。


3.现在逃避,不代表永远逃避——我只想以我更好的状态来面对。

当然,谈到第三点,也许有人又会提到一个成瘾的问题了。比如一个学生打了一局游戏,随即一发不可收拾,在打了一周后产生剧烈的空虚感。这种成瘾导致的空虚是否会与逃避的对应方式相关。

但成瘾所属的,应该是自制力的范畴了。一个自制力不强的人,就算一直在自我评定、自我批判,也会沉沦在不断的自责后悔中——想浪费时间的人,总有方法把它浪费掉。

值得一提的是,自制力不强,也是价值评定的一个重要诱因。比起偶尔来一局,长时间沉溺会带来更大的成本,也更不利于自我恢复——这是一种罪恶感的累积,会进一步恶化人对自我行为和未来结果的评价。累积到一定限度后,人绷着的弦,是能够轻易断掉的。

若此时,外界再给予他评价(老师在他试卷上圈了个0分),或出现其他引发他自我价值评价的契机(同寝室一个同学一直努力,取得了奖学金),他一直逃避的评价系统就会再度出现,并且把他击垮。

因此,为了预防这种后果的出现,人们在停止对当前自我的价值评定,恢复良好心态后,往往需要更多的行动——比如调整认知,比如寻找更让自己接受的学习材料。

从这点来说,停止自我价值评定的方法,反而为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

当然,除了评定自己现实的行为之外,人还会因为很多抽象的问题而产生空虚感。比如:

1.有一天你走在街上,忽然感觉世界很大,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过是沧海一栗。世界的博大震撼了你,你忽然感觉自己的一生就像一只蚂蚁在散步。

你想用自己的渺小跟世界对抗,可又不知从何做起,觉得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你感到深深的空虚。

2.你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探究人生的终极价值。

3.你开始思考世界的本源。

……

上述具有哲学气息的问题也会让人产生空虚,而且最致命的是,它们无解,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有些人选择跟这些问题死扛,用毅力来克服这永恒的空虚。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成为了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家,还有一部分抑郁,癫狂,放弃了这个世界,乃至被关进了医院。

对上述两种人,我都致以极高的敬意。经历痛苦而不屈已经是伟大,何况是携带着毕生的空虚和痛苦前行。

但很多人都还是想做个普通人,平静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想要活得快乐,短暂的放下是没用的,你必须长时间的无视它们

——毕竟,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必须有个正确答案。
4#
王彦翔  2级吧友 | 2018-9-21 00:18:54 发帖IP地址来自
2014年,和那时的女友刚好分手不久,事业起色不大,天天疲于奔命却没有结果,人生低谷。
后来干脆就开始吃老本,玩儿了几个月没上班。


后来去蹦了个极,第一次跳下去感觉好叼,血液当中涌出本能的恐惧和兴奋。
于是还想感受一次,上去之后,工作人员系的锁扣有一个没有插稳,跳下去就断开了,当时人在半空中被一勒,半个身子瞬间一弹,右肩被绳子磨破了皮,上半身锁扣直接崩开,被吊在下面,吓尿了一大群人。

被拖上来的时候惊魂未定,那似乎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看着锁扣崩开的一刹那第一反应是抓绳子(其实并没有必要,多重保险,下半身也系了)手心直接磨掉一层皮。
坠下去那几秒首先是一片空白,然后脑中放电影般过了很多,第一个画面就是我妈。
她说:妈这辈子不求啥,就想你好好的生活着。

回来之后,整装上阵,发现似乎之前烦恼的这一切都是小事,然后慢慢的用工作和旅游填满生活,接触更多的朋友,有空聊天儿喝茶,忙了熬夜加班,感觉非常充实。

我就没想啥,就想真实的拥抱一次生活,尝试接受并去解决一切试试顺便提升提升自己看看能变得多好试试。

之后每当出现极重的负面情绪时,就会去找个有蹦极项目的地方旅个游,跳一次。
然后浑身都周正了。
体验与死亡隔岸相望,总让我冷静下来。
5#
周晓农  5级知名 | 2018-9-21 00:18:56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么说吧,当你想吃饭而无饭可吃时,你才明白什么是饥饿感和饥饿感的难熬。当你有希望有念头想去实现,而却不知从何下手无从下手,而时间在流逝,而此时的无所事事导致的空虚感,便像山一样压来了。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曾经的希望注定实现不了,他也就安心了,不再受那份空虚折磨了。我想一个囚徒,他的想法不是空虚,而是期待自由。

简单的重复的劳动,会销蚀掉空虚感。我这个人,也曾有过一些追求和爱好。在许久以前,对于我来说,有一份工作很重要,有就很不错了。于是有了,在银行点钞,完全手工,还得对柜台,上班地点距家也远。我的印象,那时的钞票,对我而言,不管大票小票,只是一些不同颜色的纸,点准就行,然后回家,然后吃饭,然后找人打一会扑克牌,然后睡觉、上班。既无空虚感,也无充实感。大概相当于机器人了。

只是某一日,突然想到,我都20多岁了,就这么一辈子,才有了恐慌感。

后来,命运有了改变,然后总在奋斗之中,似也没什么空虚感。现在想一下,人生如果有点志向,有点追求,并总在为这个志向、追求,做着有意义的内容添加时,不容易有空虚感。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以及常立志,却不去努力做点实在事情的人,容易产生空虚感。
6#
Jinn   | 2018-9-21 00:18:57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张默陌  3级会员 | 2018-9-21 00:18:58 发帖IP地址来自

根据罗素幸福论,要减少外界刺激的强度。过多的喧嚣和强烈的感官刺激会提高你的觉知阈限,让你对周遭的环境产生麻木感。给自己安静的时间,平和的心态去感受世界,才能保持对外界的敏感度,从而建立起自身和外界的联系感。每天选个主题拍张照片、看一段文字、写一篇日记,不要因为无聊就沉溺于灯红酒绿和群体的狂欢,过后只有变本加厉的虚无感。

叔本华说的人生就是无聊和欲望之间的钟摆,一旦欲望被满足就会马上跳转到虚无的状态。为了对抗这种无聊的状态人只能不断保持对外界的好奇,寻找兴趣点建立爱好,但不能蜻蜓点水,那样浅尝辄止的肤浅只会加剧虚无感,要学会延迟满足感,通过纵向挖深在一个兴趣点上停留久一点,越久你就会从这个爱好里面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愉悦。

机械联系是一台机器上螺丝和螺丝之间的关系,有机联系是产生内心互动和精神投契的关系,正如动机老师说的,作为一个部分,回归到整体当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和意义。因此在同事之外一定要善待家人,因为经历、爱好、兴趣、情感有自己的至少一个朋友圈,并用心去经营,提高生命归属感。

8#
木西AlexanDENG  3级会员 | 2018-9-21 00:18:59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的答案是:换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看起来好像特别简单。但实际上,人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但是你不得不去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抛出一些自己的理论和体会吧。

我很赞同排名第一的答案,


理论:
1.人要感到不空虚,必须有一种自己和世界的联系。
也就是,从最基本的安全感,到有着社会属性的存在感,到最终改变世界的成就感。
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需求不断变化的过程。

2.人,对外接施加给自己的刺激,有着逐渐适应的特性。

3.人在社会中的活动,可以分为消费,维系,创造三种类型。




OK 来看看题主的情况:


你的生理,安全,社交的需求,相信都应该早就满足了,
那么你的工作,如果不是为了维系自己在这个层次上有归属感的圈子,
那么很可能就是你“尊重”的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存在感”的来源;
那么通过工作你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同事老板的认可,获得了“尊重”,
但是你的最终的需求——自我实现,显然是没有被满足的。


这种空虚感,正好是一个需要自我实现的特征。
虽然你的工作给了你存在感,然而人对这种刺激产生了适应,你已经无法从中获取更多的满足,你的需求,已经往上走了。


因此:
a. 虽然你的问题描述着重在工作之后,但实际上,你的工作消耗了你的心理能量却没能满足你自我实现需求,才是导致你下班空虚的直接原因。


b.就算你的工作让你筋疲力尽,但工作之后,如果能够发现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情,也是可以解除空虚感的。你并不知道最让自己兴奋,让自己感到充实的事情是什么,是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

那么应用到第三个理论:
消费,维系,创造




消费:我们通过消费社会生产的商品获得了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也包括电影电视,综艺等文化服务产品
获得了社交需求的满足,获得了虚荣心,甚至还能获得一点点尊重

维系:我们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体中,成为了某个链条的一环。
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维系了这个体系的某一部分,让社会能够正常运转。
同时社会回馈我们以物质报酬,和他人的尊重。

创造:我们总结现有的经验知识,通过从0到1,从无到有的创造,改善了这个体系——或给人类的经济生产带来新的变化:科学领域的突破/技术上的效率提升/管理上的优化;或给人类的思想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新的观念启迪了自己和他人/新的作品丰富了艺术殿堂/新的段子让读者捧腹大笑/




发现了吗,
消费是个人能生存下去,能正常社会化的基础;
维系,是社会能够继续存在,工业化大生产能够保持自给自足的条件;
创造,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继续前进的保障。


这三类活动按照从存在到进步的顺序逐级上升;


而这三者能够给个人提供的刺激程度,能够让人产生自我认可的程度,也是逐级上升的。

1.消费能带来的快乐,很容易消散。吃饱喝足,穿金戴银,都只能提供一时的刺激。久而久之适应了,必然会空虚。

2.而维系带来的刺激,就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学习,去生活,按照游戏的规则去战斗,去胜利;按照领导和家人的期待去工作,去奋斗。

不论是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还是相夫教子料理一个家庭,很多时候我们仅仅让自己的世界正常运转,就已经心满意足,筋疲力尽了——尤其是在社会相对动荡的环境里。而对于刚刚结束动荡才几十年的大多数我国人民而言,能够老老实实稳打稳扎地维系着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已经是不枉此生了。

正因如此,保守主义的价值倾向在上一代人身上非常明显。
而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正是基于自己的相对悲观的判断——不出事,安稳工作,就好了。

然而生产力进步的速度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并没有生在动荡年代的年轻人,很难彻底信服这一套——但是成长在保守主义的教育下,大多数人都是失去了羽毛的雄鹰,失去了改变的勇气和能力。
就算内心有着渴望,却因为能力有限,信心不足,只能停留在维系运转的岗位上。

这是很多人感到空虚,感到无力,感到生无可恋,感到寂寞无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而雪上加霜的房价,子女教育等问题,让好不容易望一望天空的他们,不得不埋下头。



3.侥幸迈过这个坎,能够感受到创造带来的乐趣,自然是很容易成瘾成魔。


创造出新东西,新点子,新作品,这种成就感和乐趣,可以持续非常久。


在职场上往往最令我们自豪的,反复向朋友炫耀的,最津津乐道的,往往不是挣了多少钱,不是升职加薪,不是地位多高,
而很可能是自己的临场发挥机智化解了现场的危机;可能是自己创造性地解决了工作中困扰大家很久的难题;可能是某个脑洞大开后,跟同事们brain storm之后激起了无数点子的夜晚。

而艺术家的狂热自然不必多说;就比如现如今最流行的健身,不也是一种,在自己的身体上从0到1创造肌肉的乐趣吗?
作为一个热爱创作,但同时又热爱健身的人,很明显地能够感受到,

拍出好照片,想出好段子,跟练出好身材带来的快乐,非常相似—持久,深刻的满足感,强烈的自我价值认可——这是离空虚最远的一种感受。


就像我们在学生时代,通过面红耳赤的思考,创造性的解出了一道数学题,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历史事件一样
这种创造的乐趣,是我们记忆中最持久的满足,也是最难以动摇的自我价值认可。






写的稍微散一点大家不要太介意
其实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画画,写小说,创造性地结题,花样撩妹,发明很贱的游戏玩法,开发自己的篮球过人动作,设计自己的街舞动作,跟辩友们开脑洞讨论攻辩思路,很多很多。

然而多数时候,因为分数大于一切的应试教育,而遭到了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制

而那些刚刚露出小苗头的天赋,对创造的欲望,对自我兴趣的探索,就渐渐被压了下去。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读书的时候,为了拿到高分,我们抛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多数时间在应试;
按照行业的热门程度,我们抛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好找工作的专业;
等到找工作的时候,按照收入的高低,我们抛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找了看起来工资最高的工作。



当我们终于满足了家人老师的期待,自力更生了,收入不菲了,获得社会尊重,获得他人认可了。


我们自己却空虚了。因为我们最终选择了【维系】类的工作,放弃了【创造】,我们放弃了能够获得最大价值,最持久的满足感的存在方式,自然就会空虚。


我们为了安稳地过一生而选择了“维系”,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每个人的人生,本身都是“创造”?

回到题主的问题。
怎么解决空虚感?
做有创造力的事情。


可以重拾一个曾经的爱好
可以开始尝试着写点东西,或者拍拍照,学画画,学厨艺都可以;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一定要找回创造的乐趣。


然后再考虑换一份与之相关的工作,相信这个困境会很快解决。



----------------------------------------------------------------------

顺便说一句,是不是受制于应试教育,我们的人生就已经没有创造的可能,已经没有希望了?
最具幸福感职业排行榜出炉:自由职业者排第一

看到这个新闻时,我们应该感到非常欣慰。

自由职业者,本身就是自己生活方式的创造者。
而这个群体,竟然是获得最强幸福感的人群,说明他们通过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生活方式,
通过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最终实现了自己这一段人生的幸福。


我不喜欢讲故事,但这个问题太切合我自己,还是可以讲一下自己的故事:

在我快要辞职的最后几周,我女友跟我说了这么一段话:
“人一天要工作多少个小时啊,除去睡觉的时间,工作占用了20-60岁这40年里我们最多的时间。
如果工作不能让你快乐,让你感受到充实,那么你会生活的非常痛苦。”




我曾经也以为我可以为了获得高收入,为了获得家人社会的认可,而去选择一份我自己没有什么兴趣的工作。


果然我错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玛氏箭牌的管培生。
虽然比不过高新技术领域,或者CS,华尔街的大牛们,
但也是近万人中选九个的稀缺岗位吧。


从待遇来看,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月薪睡前12K,真实可请的15天年假,五险一金不说,还可以落户广州;

从社会认可来看,外企管培生,千里挑一,未来的职业经理人道路已经铺就;

然而我经历了非常空虚难熬的四个月后就辞职干起了摄影。


很多人会觉得很神奇,这么好的待遇,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这么光鲜亮丽的title,
干嘛辞了??

一定是学生身份无法转换,受不了朝九晚五的规则,接受不了社会潜规则,或者锐气太盛理想主义——总之是无法适应社会才会立马辞职;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箭牌不打卡,没有朝九晚五的规定,我也没什么接受不了的潜规则,毕竟校内校外的组织也混了不少,而锐气理想主义之类的东西,我只能说仁者见仁,我从来都是个效用主义者——其实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大企业固有的低效,扯皮和重复劳动。
而箭牌这一点尤为明显,我所在的企业事务部更是重灾区。
所以包括我在内的两位管培生都在四个月左右就辞职了。

我受不了无聊和空虚,就算看起来很忙,我看不到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做起来,很痛苦。
选择自由职业,收入可能短时间下跌,可能没有曾经那么高大上,但是我写的每一篇文章,我创作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能让我感到充实,这就够了。
9#
赵嘉炜  1级新秀 | 2018-9-21 00:19:00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又想说那句话了…
“一味追求'实用'的东西,往往是精神与物质都偏离轨道。”
工作忙完了,你觉得该做点儿什么,有时却又无从下手。
学习,社交,心中涌现出些许感慨…这些事都是需要一种“状态”的,你我都明白。
于是在一个刚好不那么开心的时候,空气闷热,血气浮躁,天空压抑的像有暴雨,你刚好忙完不得不做的事,开始想着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却又什么都不想做。
你想着青春时光就要逝去,你是该做点儿什么的,可是,真的好无力。

空虚感便如暴雨骤至。

我想啊,你既不看书,也不和朋友交流;不去公园跑两圈,也不懂坐禅平心静气;甚至懒得给自己调一杯酒,懒得躺沙发里点根烟;你不想接触未知,也不想面对自己,那么…
你就这样吧。

发会儿呆,走会儿神,又有什么问题?

状态没有,做什么事都自然提不起劲。
你觉得空虚,可能是觉得“这段时间浪费掉了,明明可以做点儿什么,可是我却在胡思乱想。”

不知道你炒股吗前辈?
我在股市学会了一个道理,市场不稳定的时候,空仓就是赢。
人生路这么长,你在空虚的时候,就空虚好了。
待得一个风和日丽,心情舒畅,说不得还有大白腿相伴的日子里,你心中没来由的开心活跃,自会燃起对一切的希望。

届时你手中有事干,心中怀梦想,床上躺着妞,自然是不空虚了。

若是手中没事干,心中无梦想,妞都在远方……

也无妨。

空虚这种事,每个人的点都不一样。
过了这阵就好了。

活下去,好好的,自有不空虚的时候。





以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16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