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一定要在大城市才有前途?生活在小城市或者县城未来一定前途黯淡吗?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熊群   2018-9-20 02:07   2457002   10
知乎有太多劝人一定要留在大城市发展的答案,是否一定要在大城市,承受高房价压力,过一种竞争激烈,看起来光鲜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人生呢?如果生活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压力小、安逸,未来一定前途黯淡吗?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都是高房价逼的。希望大家能分享自己的观点,谢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维摩羯  4级常客 | 2018-9-20 02:07:1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深知这条路有多么艰难。

之所以下定决心要留在大城市,只有一个想法:我不能让我的孩子重走我的路。

硕士毕业的时候,回老家县城,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能有份看起来体面的工作,压力并不大的生活。

但是呢,我的孩子将会重走我当年的路,每当想到这一点,我都觉得愧对父母双亲的生养之恩,没能在我这一代实现阶层流动。

父母都是农民,连知乎是什么都不知道。我的小学在村子里上的,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大学在省会。在大学之前,我走了与《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兄弟一样的路。

如果回县城,只有两所高中,质量都差不多。我的孩子,也只能在其中二选一。但是,等我孩子上高中的时候,他的学校与我当年一样,老师是我当年的同学。客观的说,我不太相信母校的教学质量。

如果我留在大城市,比如现在的城市,我的孩子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会在这个城市最好的高中就读。他或她会有更大的概率走向更好的大学,接受比祖辈父辈更好的教育。

影响一个人命运的,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周围的环境。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他读的书,走的路,见的人。

我深刻地体会了起点不同和成长轨迹差异对一个人造成的影响。而且,到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我和城市里成长起来的同学的很多差异,主要是我比他们差的地方,思维,眼界,习惯等,其实从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

我也想安逸,我也不想那么累,压力那么大。但是,我更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比起他的祖辈和父辈更高的平台,她能不那么受限制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好和职业。

并不是我在黑农村,我自己就是从农村来,我父母都在农村,我深爱着生养我的那个小村子,我也常想,未来有一天,有机会了,我还是要回去的。

说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在我行将就木的年纪里,回顾我的一生,能给自己一个过得去交代。

努力吧,加油!
祝福每个回答这个问题和来浏览我答案的每一个朋友或陌生人。

圣诞快乐,祝福你们。
3#
光圀  3级会员 | 2018-9-20 02:07:1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现在你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而有一天你累了想回家了,你又买不起老家省会的房了。而这一切正在发生。。。。
以前你还能有想法,你可以去努力就会可能。但是2016年这波房价大涨后呢?
为什么2008年以前大家想的是去沿海?为什么2008年以后你会听到去北上广深?为什么现在我叫你去省会?因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 投资 消费的顺序是这样的。2001年以前全国房价差异不大,沿海和一线城市略微高。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一个时代开始,出口时代!中国那时的暴发户都是出口型,出口在哪里?沿海港口!2008年以后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出口抑制,政府当时也很恐慌,仓促之间投资四万亿,各个地方一起配合,实际投资10万亿还不止。中国进入投资拉动经济的时代,投资时代是一线重点城市的时代。这个时候是一线城市房价抛开仅有沿海属性城市的时候。07年苏州市区房价均价6200,07年上海市区成交房的房价均价10434。相差不会很大。14年苏州全市均价10778,14年上海房屋成交均价26980。至于2016年末的今天,这个数据就更恐怖。。。。16年底苏州全市均价14972,而上海47097。投资时代,爆发的行业是金融 保险 地产 基础设施。到了2012年开始,政府开始思考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的新亮点。大消费时代孕育而生。经济的发热点在哪儿,哪儿的机会多,房价涨速也快。如何构建大消费时代?就是让百姓敢花钱,所以12年开始中国的医保社保体系成型,到如今已经相对完善了。另外就是构建中大型城市!!因为人多好消费,一千万的省会,百万级的地级市是主流。因为一线的超级城市已经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啦!产业升级后,人的就业率是会下降的!留下那么多人没有就业是会有社会动乱的,这种现象就做过度城市化现象。其实14年也就是国家新农合基本普及的时候,省会就异军突出了。南京2012年11106,16年底19610。涨速快于上海,远甩苏州。大消费时代,品质好、人口多的二线省会率先崛起!准二线省会爆发是迟早的事。大消费时代是医疗 教育 养老 消费科技 宅男文化 女人用品的时代。房价涨速,一定程度上反应人流以及经济增长尤其是能提供的就业。
其实我们去一线甚至国外无非是想让自己过的好点,如果有一天一线城市不能让你过的好了,你累了,你发现自己没房,孩子读书都是问题的时候,你还去吗?我们所追求的难道不是开心而幸福吗?哪里有机会,你就去哪里咯。顺势而为。
不过鉴于知乎里牛人普遍多,以上分析并不符合牛人,只针对我们这样比较弱鸡的屌丝。
4#
Calvin Shi  1级新秀 | 2018-9-20 02:07:16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生于小城的年轻人离开家乡,涌入一二线城市,渴望在此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另一方面,大城市也变得日益拥挤,房价高企,生活压力巨大。选择留在大都市还是回到家乡,是这几年来被讨论得很多的问题,也是一个横亘在许多人面前的现实选择。而我的观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

对于大多数在大城市谋生的、家乡在小城市或者小县城的朋友,回到家乡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在此需要首先概括一下那些坚持留在大城市的朋友们的观点:

- “我学的专业只有在大城市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
- “我在北京一个月挣三万,在家乡一个月挣三千”;
- “小县城里啥都看关系,大城市竞争相对公平”;
- “大城市吃的穿的种类更丰富,交通更便捷,外卖影院共享单车比小地方多得多”;
- ……

然而为了如上的“美好”,我们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我们支付高昂的租金,蜗居于郊区的一床之地,抑或为了一套狭小偏僻的住房,而背负如山的房贷;我们在夜幕还未褪去时慌忙起床,顾不得吃早饭便挤上罐头般的地铁;我们日夜辛苦工作,周末疯狂加班,疲于奔命,难觅休息,却不知道哪天就会被裁撤。于是,我们的发际线不断后移,任白霜蔓延双鬓,任皱纹爬满眼角;我们的心肝脾肺肾、我们的颈椎腰椎膝盖,都在不断示警抗议;我们的心理压力也丝毫不输于生理。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又是否曾经如此思考过:

- 我所学的专业并不需要与我的职业对口,因为许多职业并不需要多高深的专业知识。相反,我所期待的是体制内工作相对轻松、不用加班的工作;这份工作旱涝保收,使得我没必要为明天的口粮从哪里来而忧心忡忡。不客气地说,我们很多人在城市的工作和大学专业也不对口,他们做的只是一苦二累三无技术含量四无前途的搬砖罢了。

- 我们确实处在一个“人情社会”,从小县城到北上广皆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在你家乡的小城里,你也许有一位亲戚是当地三甲医院的医生,这样你或你的父母看病也会更加便利;你也许有一位亲戚是当地重点中学的老师,这样你的孩子入学也会得到帮助。需知,城市郊区的二甲医院,医疗质量不一定比得上你家乡的三甲,郊区的学校教学质量也不一定比得上你家乡的重点中学。

- 饭馆种类再多,爱吃的不过是那几道菜;商场再繁华,常穿的衣服也不过是那几套。不用挤公交地铁,不用扫共享单车,一辆小电驴便可去到想去之处;不用点外卖,自己在家里做饭也许更加健康美味;买不到的东西大可上淘宝,热映的影片过个把月后网上也能下载;房价不高,有房有车并非难事,许多县城也通了高速和高铁……

我们应该清楚,衡量我们收入水平的,不是每个月挣了多少,而是每个月能盈余多少。我们更应该清楚,衡量我们生活质量的,不是每个月能盈余多少,而是我们以怎样的状态获得这些盈余。我们不值得以“奋斗”为名透支自己的身体,不值得为了虚幻的“梦想”牺牲自己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最近很火的“佛系”一词,已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年轻一代的思维转变。

那么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也就剩下一个问题,这就是面子问题。我们太在意这样的嚼舌根了——“XXX在北京工作,一个月三万,可有出息了。”“XXX靠着家里的关系混了个月薪三千的编制,混日子。”问题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就是他人的蜚短流长吗?我一不偷二不抢,靠自己的劳动挣工资,能够维持生计,并且岁晏有余,过着安稳舒坦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其实,这不过是好面子而在大城市死撑硬扛的我们又一个借口而已。我们许多人以为自己高考考到了大城市、好学校,就不应当再回家乡小城“同流合污”,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我们自以为在大城市见多识广,殊不知这正是另一种坐井观天。

现在坚持留在大城市的朋友们只剩下一个理由了,那就是:“家乡小城正在不断衰落,涌入大城市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然。”那么,请大家再读一遍下面这段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意味着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你的家乡与一二线城市的差距是今后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人认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城市化并不是把大量人口向少数超大城市集中,而恰恰是做强小城市甚至做强县城。例如,美国的总人口数接近中国四分之一,但美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却只有9个,超过2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4个。而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当然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需要大量的年轻人投身家乡发展。

当然,具体到每个人而言,是在大城市发展,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小城,答案绝非固定。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所谓“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之句,于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辞官隐居,顿时觉得“今是而昨非”了。而当下许多人连以心灵为形体之役都算不上,已经是以身心为役疲于奔命透支健康,也难怪那么多人“惆怅独悲”了。陶渊明的选择是“逃离”彭泽县而“悠然见南山”,今天的我们则是“逃离”北上广而“悠然回家乡”了。

说了这么多,这样结尾吧:

最佳的选择是内心的舒适,不是外在的体面;美好的生活是虽显土气但温暖的花棉袄,不是爬满虱子的华美长袍。
5#
清五郎  5级知名 | 2018-9-20 02:07:17 发帖IP地址来自
要看你怎么想了。


很巧,我生于小小的县城,城里大概五万人,全县80万。
上学在省会,中型城市,一百六十万人,全市650万。
毕业去了北京北漂,那时1800万人。
漂了五年回了省城发展。
基本这几种地方都经历了。

我这个年龄朋友们基本都在家里或者城市安家立业了。
高中同学留在老家和出来的一半一半吧。
留在老家的没有什么不好,看着也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离父母近些,工作清闲点,当然赚的少一些,物质从种类上稍匮乏。安逸。
留在大城市的也没见得有有什么特别好,也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有的接父母过来,但是工作普遍都累一些,收入高一些,物质上丰富些吧。比较奔波。

我选择的时候是因为我热爱我这一行,而在老家没有我们这一行的空间(其实很多这种情况),所以我选择在有这种空间的地方发展,因为我热爱我的行业。

如果老家城市本身这个行业成熟,我也会选择,可惜不成熟,那就没办法啦,为了自己喜欢的吧。

至于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过上好生活,这个属于比较基础的生活欲望,在哪都差不多。

我有时候累了,就会羡慕在老家的朋友,好安逸啊,然后回了老家住几天又烦,怎么什么都没有啊,人嘛,就这样,这都是人之常情啊,没有什么不能面对的。

至于我同学里面农村出来的孩子,回去的几率百分之一,因为生活差距更大,大家无论去哪个城市,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价值得到体现。

再说个题外话,我属于没结婚的,结婚的人,都是为孩子考虑
我和朋友曾经探讨过,一个小城市的人,要“移民”到大城市,需要两代人。
我这一代在这里奋斗,买房,落户口,下一代人生下来,才是这个城市的孩子。

另外我曾经北漂五年,可惜失败了,我要第一年去的时候买房子,也许也就留下了,后来房价越涨越快,买不起,又没有归属感,就找了个喜欢的城市待着,一直到现在。就是太累了没冲劲了,烦了,说我不上进也好说什么都好,我不高兴,我就换。管别人怎么看啊。

另外还有些其他的,北京同学买房子大都在40~70,再大的房子100的通勤就比较远了。我在北京挤地铁真是挤够了……
回这边房子可以买稍大些,通勤啊生活节奏啊都慢些。
回老家,更慢了……房子更大了……
我们这帮人也有大富大贵的,但是少,代表性还是普通家庭吧。农村出来奋斗到大城市买房的也有,都一样,都是为了家里更好的生活,本质没区别啊。
6#
冲盈  1级新秀 | 2018-9-20 02:07:18 发帖IP地址来自
原来不人不鬼在所谓的大城市苟活着也有优越感。
原来除了 北上广深,其他地方的都一片黑暗。
原来……
算了,不打击你们了,毕竟除了自欺欺人,在幽暗的地下室、在拥挤的群租房、在偏远的郊区、你们已经够艰难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总要学会算一笔账:
年薪多少不重要,每年能余剩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未来多么美好很令人憧憬,但是画的饼并不能充饥。
工资会涨,但是总有天花板。能做的年薪百万的终究是少数,你能不能留在大城市归根结底还是看你的经济基础。
人啊,总得面对现实,承认自己并不是这个世界主角。等到三十多岁,没房没妻,存款不多,你的前途在哪里?
什么大城市资源好,为了下一代都是对有钱人而言,我不信你五六环的郊区学校好过二三四线的重点校区。什么生活便利,设施完善那是对能留下来人而言,抬头看一看你的小出租房。
橱窗里的商品再美,买不起也跟你无关。
你说你增长了见识,倒不如说增加你的挫败感。
醒一醒好吗,凭本事吃饭,凭筹码下注。大城市对百分之九十的普通人来说都是没有前途的,最后你的前途无非是带着一无所有回到你本来的地方。
另外的百分之十不屑于在知乎寻找答案。
7#
花村妇联主席  2级吧友 | 2018-9-20 02:07:19 发帖IP地址来自
知乎有个特别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把不住在一线城市的人,或者说14亿中国的绝大部分当成傻逼,就算不是傻逼,那也得是被一线城市淘汰的弱逼。

比如这个问题
深圳的高房价会导致人才流失吗? - 深圳市 - 知乎
最高赞答主的经历和他挂出的几个人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老八校本科学历,大型一线设计院工作经历,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高级职称。在深圳年入30万。、对于某些人来说属于活该被优胜劣汰的对象,而这种会老家享受生活的行为,也成了对子孙后代不负责的行为。

其实也不怪纸糊侠,因为知乎用户里过高的码农比例限制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的眼睛只盯着“地铁盘”“cbd50分钟车程”“离超市菜市场很近”“能找到月薪2万的工作”这种对高等农民工比较重要的元素。以至于对他们来说,纽约长岛这种家里没几辆私家车就活不下去的地方还不如燕郊。

那么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在大城市才有前途?生活在小城市或者县城未来一定前途黯淡吗?

对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在一线城市也是前途暗淡得一逼,混的好就留下,混不好就滚回老家。
高票提到教育问题,北京的学校确实可以完爆几乎所有其他城市,包括广深,但实话说,就北京有几个区的一本率,还比不上我毕业的那所高中。虽然拿三线城市最好的一所学校跟一个区对比不太客观,但如果我留在家的话,很容易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我当年的母校,而在北京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择校,其难度和代价就很难承受得起。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也是如此,一线城市确实繁华,但是属于你吗?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确实牛逼,可跟你又有多大关系呢?你在北京上海上一所菜场小学,真的比三线城市最好的小初高系列强吗?

有人提到眼界、思维、习惯,可你的眼界不是你所在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是你的引路人(家长和老师)决定的。

红军在经过贵州黄平县时候,抓了几个传教士及家人。本着帝国主义宗教入侵也是坏人的思路,红军把女性孩子及没有入侵过中国的那个国家的传教士放了,绑了两个来自帝国主义的传教士,打算要点赎金,于是一路带着他们走。两传教士一路走一路也把红军所作所为记录下来。后来在云南,红军将他们释放,一名叫薄复礼的传教士回国后写了叫《神灵之手》的回忆录,其中有讲一件事:

红军大多数士兵虽然目不识丁,但是红军从来都将文化课放到重点的位置,无论行军间歇、夜间休息,只要有时间,都会有教员上文化课。

某天夜里,薄复礼睡不着,就听红军上课,来了个教员,用木炭当粉笔,在地主家的墙壁上写写点点,同大家讲现代战争。讲一战、讲坦克、讲火炮覆盖、讲飞机与地面部队配合作战、讲轰炸机、讲海军舰队编队。。。。

想象一下,一群人手一支枪都不够的泥腿子们,晚上围着蜡烛坐在一块,谈飞机大炮。这画面太美。


作者:冬泳健将钱谦益
链接:红军长征路上有哪些轶事?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这才是眼界和思维,跟你在哪里没有任何关系。在陕北,从出生起就没见过海的红军战士会讨论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现代海战的组织和战术,很多自小在海边长大的知乎侠有几个人稍微深入一点的考虑过这种问题?


————————

ps:当然这是默认了老家有一定的资源和关系,家里也能凑得起一线城市非学区非市中心房子的首付。有人说我一穷二白才要去大城市立足啊。可是特么的一穷二白你还想留大城市?就你那24万的知乎平均年收入,别说首付了,跟得住一线城市房价吗?

ps的ps:你说找个有钱的本地老婆/老公?这注六合彩您拿好,劳斯莱斯专卖店出门向左,帕劳蜜月旅行团出门向右,慢走不送。
8#
新世相  3级会员 | 2018-9-20 02:07:2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是所有有野心的人都生活在北京,不是所有人在小城市的人都前途黯淡。



小史,我一个朋友的老乡。今年 23 岁,初中毕业后开始子承父业,四处向菜农收菜,再批发给市场。


小史的收入比很高,他一年能赚 35 万,相当于月薪 3 万。


如果和同龄毕业生比,这是北京平均工资的 3 倍。


但小史没什么花销,他的生活极其简朴,很难与 “月入 3 万” 联系在一起。


算上吃饭和租房,他每天只花 100 块。他不旅游,不怎么买新衣服,绝对不花钱玩游戏,没功夫看朋友圈里引起财务焦虑的文章。


他和老婆的爱情也很简单。小史妻子是他家隔壁摊上菜贩的女儿,两人从小认识,青梅竹马。没有轰轰烈烈地恋爱,就是门当户对,知根知底。


他打破了一种偏见:留在小城,就是安逸,就是不辛苦。


小史一点都不安逸,他挣得全是辛苦钱,所以没时间消费:他每天凌晨 3 点起床,连轴转到晚上 9 点。


这 18 个小时里,他要和农民议价,检验货物,招募临时工为他包装和装箱,联系货车。


其中的门道不少:要和地头蛇搞好人际关系,交几万的租金,买高于市场均价的冷冻冰。


最关键的是根据市场价和菜农讲价。一车菜有一车菜的价格,每一车都需要来回谈。


小城不讲大城市的契约,小城有小城的方式,但需要的技能和经验一点不少。


小史每天收 3 万到 5 万斤蔬菜,一年要经手 5000 吨蔬菜的流转。这个数字让我觉得,他的工作挺重要的。


许多年轻人都面临的困惑——活着该追求什么?我是否喜欢我的工作?我拼命加班为什么?——在小史这儿是不存在的。


他说自己会的不多,不后悔 16 岁时的选择。



我的一个远房表弟,展现了小城生活的另一面。


小城是讲关系的熟人社会。如果你心安理得依仗关系,在小城确实能很悠闲。


刚毕业的时候,表弟想在外面闯一闯。他在一家大型民企做销售,被派到重庆卖电视。


有一天,他深夜打来电话,说实在受不了了,做了几个月,一个年轻女孩都见不到,所有电视经销商都是油腻的中年男人,而且工作太累了。


一年后,他辞了重庆的工作,被同学叫到天津下面的一个小地方。同学的父亲在当地做过官,有一些关系。他们两一起做起了房产生意。


这几年我偶尔去天津见他,他已经完全适应了小城的闲散生活。他手里管着20几家中介店面,这里生意稳定,他不太忙,中午喝茶、下午也喝茶,4点就收工。


他们的夜生活是从下午4点开始的。


几个合伙的老板,叫上当地做生意的朋友,浩浩荡荡开一个车队,前往郊区的河边。那里有他们自建的一座二层别墅。一楼聚会、谈生意。二楼打麻将。不打麻将的就去河边钓鱼。


还有一位新世相的读者。她回老家濮阳时,本来是不甘心的,但真回去了发现,一切都变得顺利。


她考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早上 8:30 到,晚上 6:30 走,中午有 3 小时午休。


晚上,她经常和男友出去逛街、唱 K,偶尔会约个好友小聚。她有许多时间在家看电影,玩 PS4。等到小长假,就和亲友挑个喜欢的地方去旅游。


虽然和男友还没结婚,但双方父母已为他们买好了婚房,每平米 5200 元。


她说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就是“事少钱多离家近”,现在除了钱多都实现了,很满意。


我每次讲到类似的小城生活,周围在大城市生活的“小城青年”,就忍不住捧心感叹:羡慕啊!



30 岁的陈晨,我同事的大学同学。她和丈夫毕业后都回到了老家宝鸡。


这对夫妻曾一起闯荡上海、深圳、新加坡。父母把他们劝了回来。


回到小城后,他们仍然很“大都市”:分别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交圈,财产也是分开的。


陈晨经营着当地最好的美容美甲店。


她会很自豪地讲她带来的变化。她在宝鸡开店以前,这边的美甲店都在商场的边角,60 块就能做一次。


她租了一个单独的铺位,买最好的甲油和甲胶,做个人化定制,说服女孩们接受更贵的价格。慢慢的,提高了宝鸡美甲店的质量。


事业没有优劣之分,将自己的目标做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


-----------------------------------------


不管在哪里,生活都值得被看见和被言说。


小城生活与前途暗淡是不能画等号的,人也可以选择一种前途光明,但不那么雄心勃勃的生活。或者在看起来安逸的地方,依然毫不松懈地努力,认识、适应和利用环境的独特性。


生活是自己选择的,中国配得上野心的地方不只有北上广深。只要你愿意,生活在小城市或者县城仍然会有自己精彩的故事。

9#
死道友大本营  2级吧友 | 2018-9-20 02:07:2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过年在家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令人喷饭的事——姑父在席间委托我爸找在教育局的朋友问问,看看已经有上海户口、快要入学的小外甥能不能上我们这儿的实小。

这个事让人喷饭之处在于:表姐和姐夫从上大学开始就在上海生活,也看准机会拿到了户口,在房子有涨势的时候耗尽了两家家底,终于在青浦买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到头来却还要把孩子送回苏北县城老家读小学(估计未来初中高中也在老家读)。想当初家长们劝他们留在老家,在退一步去无锡、常州也行的时候,他们和知乎上许多人说辞一样:要为了下一代少奋斗过得舒服。然而现在情况是,上一代一个月紧巴巴地拿着二万五的收入还要还房贷,下一代还是要回苏北和当地孩子参与地狱难度的搏杀,这不得不让人感到讽刺。

后来我问了表姐为什么这样子,表姐说其实从幼儿园开始俩人就吃不消了,周围家长都有钱给娃报这个班那个班,他们省吃俭用也只够给娃报个学前英语班,这样下去娃和周围孩子差距肯定会越拉越大的,从大学起就是健身房常客的姐夫只好停掉了健身卡,牺牲自己的身材给娃凑够上辅导班的钱才又报了一个围棋班。上海大部分重点小学基本上集中在杨浦、黄浦、徐汇这些老城区,青浦仅有的几所重点小学根本上不到,所以只能想办法找人看能不能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

许多人说大城市或者一线城市怎么好,各种资源丰富程度不是小城市小县城能比的,但是他们很显然是没有学好田忌赛马,不错,一线的资源是好的,但是基本上都是集中在

抱歉,没在北上广深待过,只好拿个南京地图代替。

但是来大城市闯的,大部分工薪阶层,未来安家都是安在

也就是说,所谓大城市的好资源,你基本上享受不到,能享受到的,比你那十八线县城还差。

总的来说,齐王的马肯定比田忌的马跑得快,但是,齐王的下马,肯定跑不过田忌的上马和中马的。

10#
时代之  2级吧友 | 2018-9-20 02:07:22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机会,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成本,忽略成本来谈前途就是在耍流氓。比如在北上广,一套房子的成本就是绝大部分拿平均工资的人无法承受的,只能靠租房勉强度日,不知道这算不算有前途。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财富主要靠劳动分工来创造。越是人口多,越是人们的协作关系紧密,这样的地方机会也就越多,就越有发展的前途。

但是,有些工作不一定。比如你就是一个网文写手,或者就是一个哲学家,在哪里都无所谓,康德一辈子待在柯尼斯堡,从出生到死亡也没离开,人家还是成为了哲学大家。所以,具体是你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是要看你工作性质的,不可否认,绝大部分工作在大城市会发展的更好。

不过随着网络和交通的建设,地域的差距其实在缩小,有些地方通了高铁,到省会或者大城市就半个小时的车程,基本上在城里堵个车,还不如住到这些卫星城了。

另外,大城市还有很多优良的生活设施,这是很多人留在大城市的理由。但可能大部分都与你无关。比如一线城市有那么多的五星级酒店,可能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去住,也不会去喝下午茶。

最后,关于职场、心理、经济,可以关注我个人微信公众号:jingji-xinli
11#
帝释天猫  4级常客 | 2018-9-20 02:07:23 发帖IP地址来自

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大,普通人如我们,只能顺应着历史走,所以我去过中国的好多城市,都住过一段时间。内蒙古的第一大城市包头,我住过几年,美丽的首都北京我住过一年,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住过几个月,美丽的杭州住过几个月,宁波港住过几年,我老家是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沈阳----我也住过几年。后来父母选择了在深圳生活。

说了很多废话,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有资格回到你的问题。我不懂什么前途不前途,一般住在大城市,都是看“钱”和生活质量

先说钱。

大城市工资高,賺钱快。通过和在其他二线城市的同学对比,我发现深圳工资高。平均工资高,起点高。比如一个服务员,一个月可以賺到7,8千。这已经超过我在三线城市做很体面的职业的同学了。我的大学同学做个日报的记者,当年打败了无数的竞争者,现在三十来岁出头混到XX副主任,算牛的了,账面上也就是6,7千(有没有其他收入不好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当然,不同职业之间还是会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比如我做记者的同学就有面子,办事方便等等。但是就说收入,一线城市确实要高很多。我曾经跟朋友谈论过这个问题。就算你是牛逼的人,在一个整体工资都很低的环境里,比如市场价格是3000一个月,老板也不会给你太多,不会超过市场价太多。就算你是一个能力很差的人,在一个起薪很高的地方,工资也不会低于平均水平太多,比如在美国所有银行职员都是20000人民币(3千美金出头),你也不会低于这个价格太多。钱是大家都挤在大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后就是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公共设施。

大城市就是好医生多,好学校多,这些资源分配不均衡啊。在小城市,得病了,找不到好医生,怎么办? 北京XX附中的重本率跟XX省XX县城的红领巾高中怎么比? 牛逼的老师都不在县城啊。奢侈品店,寿司店,知名火锅店,都不开在小城市。这怎么办?

这说穿了是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我在美国就生活在小城市里生活了6,7年(剩下几年在大城市)。这里的小城市可以看见牛津的博士毕业了教我知识,可以有霍普金斯毕业的医学博士给我治病。不堵车。想买名牌可以开车30分钟就买到。当然,工资也是比美国大城市低很多,这点改不了。大城市生活成本就是高,全世界都一样。但是,如果中国的小城市资源可以分配到教育,医疗治疗,我宁愿放弃大城市,我恨死堵车了

你被房价逼死? 不,房价逼不死你,真的。问题是离开了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还有饮食购物等便利,你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这就是你觉得房价逼死你,你也不走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