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插一句,本熊很欣赏题主说的“第一次问问题,可能有些不足。”如今的小朋友问问题越来越不讲究,好在还有题主这样的小朋友有礼貌有教养。
既然是小朋友,就聊点老少咸宜的话题吧。如果你们在成长过程中过于关注对错,那除了教科书以外,最好不要碰哲学,否则你的价值观会越来越紊乱。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里,能教人变聪明的东西不多,但能把人教成傻b的学问比比皆是。
唯物主义,如果我没记错,说的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矛盾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他喵哪是唯物主义?这是和尚念经。
我认为,假设知乎上有一万个不怀好意的成年人正尝试着向大家解释什么是“哲学”,同样就会冒出一万个不怀好意的成年人,捍卫高中政治课本的正确性。虽然他们高中政治学得并不好。本熊的意思是,高中政治课本那点东西根本不能称之为“哲学”。 可有的同学说,觉得课本里说的有道理……可是本熊觉得吧,有道理的知识往往没什么用。 有一种东西叫做“政治正确”,或“价值正确”,没什么哲学价值,但却在未成年群体里大行其道。很抱歉,在你们学会什么是政治之前,就学会了政治正确。 反之,政治不正确、一味标新立异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要鄙夷的是这种“正确-不正确”的体系,这其实框住了你的思维,使你原来越傻。
好,聪明的小朋友其实已经意识到本熊在说什么了。没错,教书上的唯物主义,其实就是一种政治正确;而唯心主义,当然也就扮演了政治不正确了。因此,你信唯物也好,信唯心也好,都没什么意义。 想学明白唯物主义,请参考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理论。想学明白唯心主义,请参考正儿八经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理论。教科书这两种都不是,因为写高中教材的根本不是哲学家,甚至连学者都不是,也就遑论唯物唯心了。
因此,教科书偏向唯物主义,很合适。因为它本就是教科书,它偏向的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装作在偏向唯物主义。
其实哲学史上也有很多哲学家讲究灌输别人,他们的理想没有比教科书编写者高明到哪里去。但作为学生,我们为什么会去主动找东西灌输自己?这不是蛇精病吗?其实事实就是这样。本熊不是学心理的,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但本熊知道,人是缺乏安全感的动物。明确的知识总归可以给人安全感,给人信念。 但哲学却不是这样。真正的哲学时常不给人明确的方向,或什么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击垮你自以为是的那种方向感和信念。所以哲学学深了,是容易抑郁、有自杀倾向的。
那么你们就和哲学无缘了吗?也不是这样。还有一种学习法本熊推荐给你们,就是与任何知识保持悬置的心理距离。你一边学它,一边怀疑它,甚至可以怀疑自己。一边成为蛇精病,高考拿取高分,一边痛骂自己是蛇精病。不要觉得这很荒唐,很多高考状元的内心其实都是这样矛盾的。
进入哲学式的思辨,可能确实很乏味、很枯燥。什么都得自己来,真不如学一些心灵鸡汤,毕竟鸡汤是现成的、别人给你准备好的。爱思考的人不一定学习特别好,爱哲学的人也不见得就能讲出唯物和唯心区别是什么。甚至,热爱哲学的人都不一定热爱看书。 但正如philosophy的原意一样,爱哲学的人一定会爱智慧,或至少原意成为智者。
如此一来,像我们“爱智慧”之人普遍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把一个小问题无限放大,上纲上线。谈恋爱要是也这样,恐怕就麻烦了。可是,谈恋爱作为一门学问,比哲学难学得多。到了本熊这个年龄段,周围已经充斥着这狗那狗,这丝那丝。很多哲学博士回家过年都要心虚,因为他们能搞定康德、黑格尔,却搞不定自家的七姑八姨。
所以,尽量早熟一些。这个社会需要你们早熟。如果没搞懂唯物是什么,那就不要老想着这事儿,你还有很多其他东西可以学。
PS.高票答主是我上本科时的哲学教师。如果喜欢比较正统的回答可以移步。 关于唯心主义,送小朋友们一句两句唯心主义哲学家的金句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我思之处我不在,我于我不思之处而在。 ”——雅克·拉康 (很抱歉我还没翻到这句话的法语原文,感谢PhD@Inesy的法语补充,法语原文你们直接看回复吧 ( ̄ε  ̄) ) |